•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策划方案 > 正文

    光辉历程——明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走廊方案设计)(精简版)

    时间:2020-08-23 11:36:58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为了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奋斗了97年。的中共一大会址、的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仁人志士一直怀揣救国救民的梦想,他们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多少个政党、多少个政治团体为之努力过、奋斗过,却都没能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产生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96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牢记共产主义远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党的一大召开时只有50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这就是“红船精神”。2005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刊发《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945年,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其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形成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解放战争胜利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在全党即将面临新的历史性考试的时候,同志又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新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今天,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依然需要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

     ▲起义(1927年8月1日)

     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伯承、谭平山领导。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气焰,极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3年7月11日,中华维埃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是在东部和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主要有四个创举:

     1、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3、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4、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容之一——实行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闻天、王稼祥、朱德、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同志的正确意见。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当时应无常委之说),取消博古、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闻天、周恩来、少奇、邦宪、邓发、何克全、维汉、浩(林育英)、尚昆、王稼祥、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这次会议,是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整风运动(1942-1945年)

     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同志在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改造世界观是一辈子都要坚持不懈的事情。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所以,整风运动的好传统,好作风,我们必须代代相传,并不断地发扬光大,使之永远成为我们党的传家宝。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闽西山区天寒地冻,120多位红四军代表聚集在古田镇社下山前,举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思想建党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党的建设独特的政治优势。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新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

     古田会议决议总结我军创建初期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制度和方法,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基础。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为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

     中华人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各地和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接到开会通知后,因为路途遥远没有派代表回国参加。)的代表十二人,他们是:、何叔衡、董必武、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水族)、达、汉俊、国焘、仁静、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大会选举独秀、国焘、达组成中央局,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家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大会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决议》还规定,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大会着重批评了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也不同意马林、独秀“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主。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1月11日-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这次大会对党在当时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阐述和回答,而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

     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4月27日-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出席代表82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任务。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决议案。大会批评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任何切合当时实际的纠正右倾错误的办法。大会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虽然指出,五卅运动以来,我们党“只注意于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的斗争,而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以致没有能够有效地防止介石的叛变,但对于当时的形势并没有作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分析。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6月18日-7月11日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其中正式代表(即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党员13万余人。瞿秋白、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主要报告。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等文件,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盲动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革命任务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大会的缺点是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121万党员。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

     大会系统地总结党24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新主义的基本理论,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新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9月15日-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人。

     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方针。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

     4月1日-24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党员约2200万人。大会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了歪曲的解释,砍掉了党员的权利,还把林彪作为“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九大选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79人,其中原八届中委和候补中委只有53人,不到九届中委总数的五分之一。林彪、江青一伙的主要成员进入了中央政治局,不少亲信和追随者进入党的中央委员会,他们一伙因此掌握了更多的权力,但他们还不可能把他们所反对的人全部从中央排除出去。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地位。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8月24日-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249名,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选举出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久经考验的、“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如、王稼祥、乌兰夫、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但是追随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继续了九大的错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把提出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还会出现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并且错误地认为“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8月12日-18日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提出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大会不仅没有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方针政策,反而加以肯定,因而党的十一大未能完成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叶剑英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致闭幕词。他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

     9月1日-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宣布,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10月25日-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主持大会开幕式,紫阳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根据我国国情和的设计,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10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久安和繁荣昌盛,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和年初南方谈话,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9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根据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我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战略部署。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容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举行。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至27日

     以(中宣部发图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