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工作总结 > 正文

    化学工程学院2020年学生工作总结

    时间:2020-12-30 16:59:50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一年来,学院学生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龙头,以学风为主线,以安全为底线,聚焦“三环”做好整体设计,增强“内环”队伍工作能力,提升“中环”内容供给质量,拓展“外环”丰富教育资源,全力培养卓越化工人才。

    一、队伍建设

    1.深化全员育人。学院将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开展院长思政课,聘任全国人大代表等首批4名“校外辅导员”,召开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会,全员育人氛围浓厚。1人获十佳研究生导师,1团队获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0人获十佳百优班主任。

    2.提升素质能力。聚焦工作职责,开展培根行动。邀请职能部处、学院领导做客发展论坛16次;
    组织学情熟知、案例研讨工作沙龙23次;
    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7次。1人获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3.完善制度保障。围绕团队成长,开展聚力行动。坚持“布置—督导—改进—交流”单周例会,落实工作;
    发布《班主任月度工作指导意见》10期,聚焦工作;
    编写《辅导员年度目标任务书》,助力个性化成长;
    建立工作台账,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开展线上线下家访570余次,检查课堂550余次、宿舍6300余间,走访企业19次。

    4.促进专业发展。瞄准专业能力提升,开展育英行动。组织集体备课16次,破解工作难点;
    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组织参与培训70余人次。18项课题获立项,撰写论文15篇。1人晋升副教授,1人获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全校唯一),1人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全校2项),1人入选团省委青年讲师团(全校唯一),1人获青岛高校思政工作个人创新奖,1案例获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

    二、学生教育

    1.用好思政宣讲主课堂。组织“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讲13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被学习强国2次报道。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党团宣讲8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用好主题教育大课堂。开展“家国同心”系列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杨光华先生纪念活动,涵育前行动力。开展“迷彩青春”国防教育,4人入伍。开展“化育新人”启航教育与“工致报国”毕业教育,激励青春奋斗。5作品获青岛市抗疫家书优秀作品。

    3.用好网络思政新课堂。开设6个抗疫专栏,70余篇推文浏览量超3万,传播正能量。发表网文34篇,为学生释疑解惑。建设微阵地、录制微党课、编写微故事,与线下教育同频共振。1作品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网文类二等奖(全校唯一),1人获全国高校校园媒体骨干成员(全校唯一),1人入围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全校唯一),5人次入选学校网络思政精品微课重点建设课程(占全校四分之一),连续8年获评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三、学生管理

    1.“加减乘除”筑牢疫情防控四线。开展9轮排查,163名重点学生一人一档,“线上+线下”筑牢管控防线。推送心理防疫推文5期,对149名特殊群体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心理减负”筑牢保障防线。强化导师、班主任的管理合力,“辅导员×教师”筑牢队伍防线。建立四级工作网络,开展7项专题调查,“消除盲点”筑牢安全防线。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无学生违规违纪。

    2.“两精准两覆盖”织密科学管理四网。织密责任网,完善20余项管理制度,落实日谈话、周例会、月研讨、实时报制度,确保精准发力。织密信息网,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特殊群体一人一策,确保精准施策。织密监督网,建立“年级—事务中心—学院”日常检查机制,隐患排查覆盖全部宿舍。织密纪律网,制定《古镇口校区学生管理规定》,举办警示案例展,实施实验室准入制,聘任安全员,安全教育覆盖全体学生。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学风建设

    1.坚持固本强基。推行“431”工作法,四年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三个一”强化过程督导,学情调研突出结果导向。检查课堂550余门次,促进习惯养成;
    开展三色预警单和结对帮扶,助力后进学生转化;
    举办学长讲堂23期,征集43份学霸笔记,激发成长动力;
    开展10期教授导学日,增强专业认知;
    开展警示教育,签订承诺书,强化诚信意识。1班级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班级获优良学风标兵班,1学生入围全国大学生双创年会论文交流(全校2人),33名学生入选“三进计划”。

    2.坚持高端培育。打造光华化工科学论坛、aiche等学术交流平台,开展云端学术大讲堂6期、名师有约7期、“仰望星空”5期,弘扬科学精神,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发表sci等论文360余篇,获批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21项,4项目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获省“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全国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1人获山东省优秀学生,1人获王涛英才奖,3人获研究生学术十杰,1人获科技之星,1班级获研究生先进班集体。

    五、学生资助

    1.突出精准资助。依托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室,开展材料三级审查,工作规范到位。开展4次政策宣讲,通过问卷摸排、家访调研,建立424名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精准认定到位。关注因灾因病致贫学生情况,一对一宣传资助政策,精准助困到位。全年发放奖助学金超2000万元,协同福建联合石化等社会力量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奖优助困见实效。

    2.突出价值塑造。开展“炼青春”心路分享等育人活动11场,评选院长奖,强化感恩励志教育。开展防范不良网贷图文展,强化安全警示教育。17个专项实践队调研脱贫攻坚新成果,147名受助学生参与学业困难结对帮扶,46名学生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1作品获学校“助学·筑梦·铸人”短视频类一等奖。

    六、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队伍专业水平。组织专题培训2场、案例研讨9次,提升辅导员处理心理问题能力。举办心理委员、舍长、心站成员专题培训15次,开展“用心守护·安心飞扬”疫情防控专题学习,掌握危机干预、谈话技巧与心理调适知识,应对特殊时期工作要求。

    2.提高潜在危机识别。通过日常观察、专项调研、约谈咨询加强特殊群体排查,识别风险在前。提高工作精准度,学业警示学生100%约谈,发展性约谈全年不断线,通过舍长、学生干部、导师开展学情调研,解决困惑于浅。每月开展特殊群体情况研讨,动态管理科学干预。

    3.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宿舍公约与班级团体辅导全覆盖,运营化院小感公众号、举办专项竞赛普及心理知识。疫情初期心理援助,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开展“音乐处方”专题讲座、“传我心声”心理读书沙龙,助力居家学习心理建设。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七、学生就业

    1.全局谋划拓宽就业渠道。实施“一把手”工程,将就业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定期通报就业情况。学院教工积极支持就业工作,主动拓展特色就业市场,联系33家企业到校招聘。与19家企业交流,建设实践基地25个,新增企事业奖学金20余万元。

    2.全程指导助推生涯发展。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全程化推进生涯教育,举办学院生涯规划大赛等11项活动,推动学生实现“认知—定向—定标—实现”的生涯成长。开展空中课堂18场、线下求职训练9场,提升求职竞争力。就业学生中,53.06%在石化行业就业,24.32%在青就业,10.27%西部就业,1学生入选央视网金牌实习生(全校唯一)。

    3.全心服务提升就业质量。每周统计就业信息,全面掌握学生就业意向,发布33期就业简报,推送就业信息千余条,点对点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举办求职专场活动17场,开展家长就业交流会,线连线定向解决学生就业疑惑。依托就业信息员全面掌握学生就业心理动态,心贴心缓解学生就业压力。2020届毕业生离校就业率97.04%(全校第2),湖北、黑龙江等32名疫区毕业生100%就业;
    毕业生覆盖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三桶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比36.18%,本科升学与出国率达52.48%。

    八、学生党建

    1.落实工作保障。学院党委专题研究学生党建4次,开展“四联系、两指导”工作;
    完善《学生党员发展积分制》等15项制度;
    坚持“一好双强”标准,为20个纵向党支部配强书记;
    学院领导讲党课9次,开展学生支部书记培训6期,举办“对标争先”活动4次;
    开展党员材料审查540人次,抽查310人次;
    确保工作规范,提升党建质量。

    2.规范党员发展。增加班主任、导师推荐环节,实行“四严五把关”党员培养考察办法,落实党员发展四级责任制,建立《党员发展全程纪实表》,确保环节到位、材料规范,全年发展党员285人(少数民族4人)。开展“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支部书记“头雁”计划,培育支部特色做法和典型案例。

    3.强化教育管理。上好党员培养“四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50余次,落实党员教育“五有标准”。灯塔在线等平台周周有维护、月月有审查,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及时、规范。疫情期间,学生党员模范践行五个带头,151人参与到抗疫志愿一线,事迹被人民网报道。2支部获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支部获先进学生党支部,1人获优秀学生党员,1人获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1案例获优秀组织生活案例。

    九、共青团工作

    1.夯实理想信念。开展“从我做起,共克时艰”等主题活动14期,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建好二级团校,覆盖全体新生;
    举办10期“追梦路上·青年说”朋辈讲堂,讲好榜样故事。获评红旗团委(全校第一),1人获校长奖,1人获十佳团员标兵,1人获十大学生标兵,1人入选研支团。

    2.助力精英建功。开展基层团组织质量提升工程,修订《团支部考核评比办法》等8项工作制度,打造“三好四强”团支部,提升支部组织力。开展新精英训练营,提升团学干部素质能力。1团支部获评山东省五四红旗团组织(全校唯一),2个红旗团支部、9个活力团支部通过考核。

    3.激活成长平台。做好第二课堂数据分析、监督反馈、预警帮扶,确保质量数量双提升。开展创未来系列培训,组建三大赛师资库,培育项目29个,引燃学生科创热情。43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获批73项大创项目,592人参与思创赛(全校最多)。开展“不负抗疫使命·勇担巾帼担当”等文化活动20余场。青年健身节获团体总分第一。

    4.涵育品德养成。组建178支实践队,420余人参与“向祖国报到云接力”等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600余名志愿者服务4000余人。获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1实践队获全国“一带一路”暑期专项行动优秀团队(全校唯一),4队伍获省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