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发言讲话稿 > 正文

    2021年环保局长现状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发言

    时间:2021-02-11 11:07:32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环保局长现状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专家朋友们: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一道,在这里共同研讨天涯海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感到由衷地高兴。首先,我代表天涯海角省环境保护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问题发表我的一点浅见,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指导。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

     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和湿地生态工程等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湿地在水质净化的效率和适用性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湿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在自然状态下的污水末端处理和深度净化,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利用人工构造湿地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直接处理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获得成功。甚至,在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城镇,湿地因为其高效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低廉的建造、运行费用,而成为污水处理厂的首选。而对于湖泊周边的农田径流和村镇污水等面源污染,因其面广量大,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湿地则由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和存在形式,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较为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作用来进行污水的治理显得更为现实。

     一、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进行的湿地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作为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

     通过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如:建立消浪保护带、改善底质和岸带环境等,在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的区域,进行水生植被的保护、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和对富营养化的控制能力。这是湖泊湿地建设的主体,也是湖泊治理、保护的根本。代表湿地有:天涯海角池东北部宝象河湾的沿岸带生态修复区和杞麓湖红旗河口生物减污净化工程区。

     红旗河口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区和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分别位于杞麓湖红旗河口南北两侧,属于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工程,总面积35公顷(525亩),工程总投资121.48万元。于20*年初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块分别以香蒲、茭草等挺水植物和凤眼莲、菱角为主的湖滨湿地,其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程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已有30种以上,形成了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实现了自我繁育和发展。而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在经过人工打捞、处理后,在去除了湖泊营养负荷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二次污染。通过对工程区的跟踪监测和统计分析,本项工程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37.4吨和8.31吨,分别占红旗河年入湖tn、tp负荷总量的17.7%和26.8%,有效的降低了红旗河对杞麓湖的污染。在杞麓湖整体水质为劣v类的情况下,工程区内的水质达到了地表iv类水,而总磷的污染指数更达到了ii~iii类水的标准。

     (二)人工或半人工强化性质的湿地

     主要针对面源污染比较集中的入湖河流,在河滩、入湖河口湖滩等条件适宜地段,根据现有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湿地建设,并通过人工参与的方式,合理布局、配水,提高其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能力。代表湿地有:抚仙湖北岸的马料河净化湿地和正在筹建中的洱海罗时江湿地净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