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2-01-12 13:20:12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幼儿:1周岁到6周岁的儿童幼儿:王秀玲著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5篇

    【篇一】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七)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八)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健康与动作

    1、小班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2、小班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小班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4、小班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社会性发展

    1、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2、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4、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5、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语言

    1、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

    2、小班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

    3、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小班幼儿年龄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艺术

    1、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小班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

    2、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

    3、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

    科学
    1、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2、3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3、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生理方面看,他的脑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小班幼儿属于身体发育迅速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主要标志。他们的手和身体的运动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特别好动。身体动作发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长8—10厘米,动作发展非常迅速,3—4岁的幼儿已掌握行走、跑、闪避、扔、停、拐弯、减速等大动作,而且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比如能自己吃饭,会解扣子,会自己倒水等等许多事情,所以就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心理方面

    1、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2、记忆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小班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所以不要以为他会背就是懂了。比如有的孩子能从1背到100,家长就以为他识数了,常常会夸他“真聪明” !“来,数给XXX听!”孩子得意地数,客人廉价地夸,弄得孩子飘飘然,实际上连桌上有几碗菜都数不清。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唐诗,一旦问到孩子“你念的是什么呀?”“这首唐诗是什么意思?”,又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得出来。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孩子会背。

    3、小班幼儿很喜欢想象,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家长要特别注意分清 “想象”和“说谎”的界限,孩子会由于强烈的想象,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说他会很兴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谈论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去玩,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等,其实他并没有去,这只是因为他想去而产生的一种想象而已,但这并不是有意在说谎。

    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4、第一反抗期。当幼儿在2岁—3岁时,孩子会产生与大人不合作的行为,比如用沉默、退缩或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家长觉得“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有点不听话了”,这种抗拒常常在三、四岁时达到高峰,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一反抗期”。针对这种情况,大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适当地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的本领,比如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绢,系鞋带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浇花,喂小动物等。

    5、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明白了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这种现象,我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因为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6、爱模仿。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的和不好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7、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幼儿已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词汇量迅速增多,对词义的理解日趋准确,掌握了许多交谈技能,能借助语言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说话时会用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汇,甚至会很惊讶,所以家长和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适合时机的教育,在平时生活当中多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语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听的话和不好的话(脏话)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8、前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识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开始的。

    小班幼儿,从言语方面讲,他们已经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或者与别人对话;从感知方面讲,他们的形状知觉和颜色知觉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从思维方面讲,他们已经开始能够理解直观画面的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并通过口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幼儿在识字之前事实上已经能够阅读。但从阅读的材料上看,他们的读物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从阅读的方式看,他们除了自己看图画内容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而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准备时期,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进入小学后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将它称之为前阅读能力。

    别让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阳阳。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性格很开朗,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又哭又闹,食欲也越来越不好,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等。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阳阳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阎晓琴主任医师向阳阳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阳阳实施早教:每天让阳阳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阳阳很不适应。阎晓琴主任医师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多的强迫,太过突然的生活习惯转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过多地限制孩子活动自由,譬如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等,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我有孩子一岁3个月了,性格很倔强,她也独立,要干什么就是满足她,不然就是大哭,我知道她现在还小不太懂,但我觉的她不能这样任性下去,请大家支支招招

    还有一点可以在平时注意,孩子要什么东西时,不要马上满足他,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就是孩子要什么东西提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给他,可以跟他说“宝宝等一会,妈妈在****,你等一会。”过一会再去满足他,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的性格,而会学会等待,也会很体贴妈妈,也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不合理的,不可以开这个头,给了一次,他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必须的,下次再去拒绝他,他就有理由认为你在跟他过不去,继而也会大哭大闹,比如刀啊剪子啊,这种原则性的,再哭也不会给他,下回他就知道了:刀刀割手手,自己就会说,慢慢的孩子,在与大人相处中,也会建立他的意识框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可以要,那样不能要。所以家长,不要今天满足了明天又不行了,把孩子弄的不知道怎么理解大人的行为。

    帮助小班幼儿掌握正确的翻阅方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阅读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幼儿成功的进行阅读活动。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翻阅图书时,针对小班幼儿翻阅图书跳跃性强,随意性强的特点。遵循幼儿感受理解、体验表达的原则,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小班幼儿的阅读开始主要依赖耳朵来阅读,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由经常为幼儿讲故事,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

    为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把一本书比做是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页码是小房间。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就要从后门走出来,最后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

    同时,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如教师边讲故事边翻动大图书,为幼儿进行榜样示范。还在班上开展一些小图书阅读活动,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懂得画面与画面间的联系。通过师幼共同阅读,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学习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意思。逐渐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现在班上多数孩子慢慢能定下心来看书,真正投入到故事中去。

    我们还通过让幼儿听录音看图书的方式,引导其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机之间的联系,运用幼儿读过的熟悉的故事,引导幼儿边听边翻,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让幼儿体验录音跟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2、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大的鲜艳的,活动教具,这些教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小班幼儿所喜欢。从此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因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注重的结果,而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作为教育者来说,教育活动中要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4、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主要的活动,幼儿喜爱游戏,在游戏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5、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与家长之间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和平时的交流,共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他们不仅是各种资料、信息的提供着,孩子的咨询者,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更是孩子的合作者,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不要限制幼儿。同时,教师要参加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研究幼儿,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还要与家长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总之,教师要尊重、保护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呀。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了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纲要》,使我们领会到除了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意义。

    通过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 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孩子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种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中大的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同时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找一些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感染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

    2\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有趣的语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骤形象化,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叠衣服三步曲A、立正:将衣服的两条门襟对直站好。B、抱臂看齐:将衣服的两只衣袖往中间折。C、弯腰:将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对齐,折衣完毕。以后每次午睡脱下衣服,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边发口令,边把衣服叠好。现在对孩子们来说叠衣服再也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2)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娃娃家”游戏。给娃娃准备几套衣服、袜子、几根绸带,喜欢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物品孩子们自然会想到给娃娃穿穿衣服、扎个小辫,系个漂亮的蝴蝶结,在给娃娃穿着打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结合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如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活动,折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安排捡豆子活动等等,创造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5、通过鼓励、表扬、帮助,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为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辅以鼓励性语言,对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还多给予帮助,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6、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针对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就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育儿经验,以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让家长认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和生活上包办代替的危害,从而使家长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家里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6、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家长虽然有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导致最终又变成了代劳。对这种家长我们先给他们分析孩子的身心特点,因为孩子年龄小,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反而会给大人增加麻烦,然后告诉家长对孩子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从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7、家园教育同步进行。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经过经常地巩固练习,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防因家长的包办而使孩子在家出现能力的退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大胆放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请家长在家多督促、鼓励,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四、研究效果

    1、家长方面

    现在我班的家长的育儿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配合老师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2、幼儿方面

    通过家园共同配合,我们的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以前的“你来” 变成了现在的“我来”。学年结束我们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进行了一次调查,28人学会了自己穿上衣,全班32位幼儿都学会了穿裤子,有10人会系鞋带,用餐时无人需老师帮助,午睡起床不但都能自己叠被子,而且有近一半的幼儿叠得非常平整。我们也与平行班进行了比较,发现我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年龄的幼儿。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篇二】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一)小班特点

    1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理解力差。

    2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很少与人交往。

    3在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

    4小班幼儿能力有限,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 经常会遇到像常规性、知识性、技能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材料操作上的不当。

    5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完成一项操作后,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

    (二)中班特点

    中班幼儿语言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能力有所增强。

    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但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而是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班幼儿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

    (三)大班特点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 能够分工明确,而且关系较为融洽,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

    他们常常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观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大班幼儿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

    (一)小班指导要点

    尽量使用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语言。

    用平行介入的指导策略来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

    一方面提出交往的要求。另一方面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起玩的玩具,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

    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同时,营造创造的氛围,鼓励同中求异,进行初步的创造。

    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评价,而是经常以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鼓励他们自主地操作、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

    自主性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能感受到的、有自由选择游戏权利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二)中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规范幼儿的行,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当幼儿出现冲突时,不必马上直接介入指导,留给尝试解决冲突的机会。

    引导幼儿使用半成品材料、新旧材料搭配使用,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当幼儿求助时,一定要与他们共同思考:“为什么会出错?错在哪里?”并进一步与其讨论“:怎样才能不出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帮助,以鼓起他们探索的信心。

    (三)大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必直接参与解决或示范讲解, 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而是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操作,在“试误”中不断地调整。

    教师应注意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大胆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篇三】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七)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八)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健康与动作

    1、小班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2、小班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小班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4、小班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社会性发展

    1、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2、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4、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5、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语言

    1、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

    2、小班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

    3、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小班幼儿年龄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艺术

    1、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小班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

    2、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

    3、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

    科学
    1、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2、3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3、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生理方面看,他的脑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小班幼儿属于身体发育迅速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主要标志。他们的手和身体的运动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特别好动。身体动作发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长8—10厘米,动作发展非常迅速,3—4岁的幼儿已掌握行走、跑、闪避、扔、停、拐弯、减速等大动作,而且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比如能自己吃饭,会解扣子,会自己倒水等等许多事情,所以就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心理方面

    1、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2、记忆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小班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所以不要以为他会背就是懂了。比如有的孩子能从1背到100,家长就以为他识数了,常常会夸他“真聪明” !“来,数给XXX听!”孩子得意地数,客人廉价地夸,弄得孩子飘飘然,实际上连桌上有几碗菜都数不清。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唐诗,一旦问到孩子“你念的是什么呀?”“这首唐诗是什么意思?”,又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得出来。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孩子会背。

    3、小班幼儿很喜欢想象,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家长要特别注意分清 “想象”和“说谎”的界限,孩子会由于强烈的想象,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说他会很兴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谈论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去玩,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等,其实他并没有去,这只是因为他想去而产生的一种想象而已,但这并不是有意在说谎。

    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4、第一反抗期。当幼儿在2岁—3岁时,孩子会产生与大人不合作的行为,比如用沉默、退缩或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家长觉得“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有点不听话了”,这种抗拒常常在三、四岁时达到高峰,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一反抗期”。针对这种情况,大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适当地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的本领,比如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绢,系鞋带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浇花,喂小动物等。

    5、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明白了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这种现象,我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因为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6、爱模仿。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的和不好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7、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幼儿已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词汇量迅速增多,对词义的理解日趋准确,掌握了许多交谈技能,能借助语言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说话时会用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汇,甚至会很惊讶,所以家长和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适合时机的教育,在平时生活当中多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语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听的话和不好的话(脏话)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8、前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识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开始的。

    小班幼儿,从言语方面讲,他们已经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或者与别人对话;从感知方面讲,他们的形状知觉和颜色知觉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从思维方面讲,他们已经开始能够理解直观画面的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并通过口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幼儿在识字之前事实上已经能够阅读。但从阅读的材料上看,他们的读物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从阅读的方式看,他们除了自己看图画内容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而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准备时期,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进入小学后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将它称之为前阅读能力。

    别让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阳阳。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性格很开朗,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又哭又闹,食欲也越来越不好,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等。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阳阳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阎晓琴主任医师向阳阳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阳阳实施早教:每天让阳阳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阳阳很不适应。阎晓琴主任医师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多的强迫,太过突然的生活习惯转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过多地限制孩子活动自由,譬如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等,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我有孩子一岁3个月了,性格很倔强,她也独立,要干什么就是满足她,不然就是大哭,我知道她现在还小不太懂,但我觉的她不能这样任性下去,请大家支支招招

    还有一点可以在平时注意,孩子要什么东西时,不要马上满足他,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就是孩子要什么东西提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给他,可以跟他说“宝宝等一会,妈妈在****,你等一会。”过一会再去满足他,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的性格,而会学会等待,也会很体贴妈妈,也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不合理的,不可以开这个头,给了一次,他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必须的,下次再去拒绝他,他就有理由认为你在跟他过不去,继而也会大哭大闹,比如刀啊剪子啊,这种原则性的,再哭也不会给他,下回他就知道了:刀刀割手手,自己就会说,慢慢的孩子,在与大人相处中,也会建立他的意识框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可以要,那样不能要。所以家长,不要今天满足了明天又不行了,把孩子弄的不知道怎么理解大人的行为。

    帮助小班幼儿掌握正确的翻阅方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阅读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幼儿成功的进行阅读活动。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翻阅图书时,针对小班幼儿翻阅图书跳跃性强,随意性强的特点。遵循幼儿感受理解、体验表达的原则,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小班幼儿的阅读开始主要依赖耳朵来阅读,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由经常为幼儿讲故事,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

    为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把一本书比做是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页码是小房间。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就要从后门走出来,最后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

    同时,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如教师边讲故事边翻动大图书,为幼儿进行榜样示范。还在班上开展一些小图书阅读活动,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懂得画面与画面间的联系。通过师幼共同阅读,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学习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意思。逐渐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现在班上多数孩子慢慢能定下心来看书,真正投入到故事中去。

    我们还通过让幼儿听录音看图书的方式,引导其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机之间的联系,运用幼儿读过的熟悉的故事,引导幼儿边听边翻,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让幼儿体验录音跟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2、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大的鲜艳的,活动教具,这些教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小班幼儿所喜欢。从此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因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注重的结果,而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作为教育者来说,教育活动中要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4、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主要的活动,幼儿喜爱游戏,在游戏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5、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与家长之间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和平时的交流,共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他们不仅是各种资料、信息的提供着,孩子的咨询者,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更是孩子的合作者,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不要限制幼儿。同时,教师要参加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研究幼儿,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还要与家长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总之,教师要尊重、保护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呀。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了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纲要》,使我们领会到除了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意义。

    通过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 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孩子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种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中大的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同时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找一些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感染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

    2\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有趣的语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骤形象化,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叠衣服三步曲A、立正:将衣服的两条门襟对直站好。B、抱臂看齐:将衣服的两只衣袖往中间折。C、弯腰:将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对齐,折衣完毕。以后每次午睡脱下衣服,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边发口令,边把衣服叠好。现在对孩子们来说叠衣服再也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2)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娃娃家”游戏。给娃娃准备几套衣服、袜子、几根绸带,喜欢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物品孩子们自然会想到给娃娃穿穿衣服、扎个小辫,系个漂亮的蝴蝶结,在给娃娃穿着打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结合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如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活动,折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安排捡豆子活动等等,创造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5、通过鼓励、表扬、帮助,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为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辅以鼓励性语言,对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还多给予帮助,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6、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针对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就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育儿经验,以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让家长认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和生活上包办代替的危害,从而使家长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家里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6、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家长虽然有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导致最终又变成了代劳。对这种家长我们先给他们分析孩子的身心特点,因为孩子年龄小,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反而会给大人增加麻烦,然后告诉家长对孩子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从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7、家园教育同步进行。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经过经常地巩固练习,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防因家长的包办而使孩子在家出现能力的退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大胆放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请家长在家多督促、鼓励,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四、研究效果

    1、家长方面

    现在我班的家长的育儿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配合老师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2、幼儿方面

    通过家园共同配合,我们的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以前的“你来” 变成了现在的“我来”。学年结束我们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进行了一次调查,28人学会了自己穿上衣,全班32位幼儿都学会了穿裤子,有10人会系鞋带,用餐时无人需老师帮助,午睡起床不但都能自己叠被子,而且有近一半的幼儿叠得非常平整。我们也与平行班进行了比较,发现我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年龄的幼儿。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篇四】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3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x老师喜欢我,x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

    三、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五、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七、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八、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九、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十一、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现在的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十二、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十三、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唱自编的歌。

    【篇五】指南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的幼儿一般在3岁左右,3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上幼儿园,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到更多的成年人和许多的同龄人在一起,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发展,这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3岁以后的幼儿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比以前充沛了,神精系统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连续活动5-6小时,日间只需一次睡眠。

    第二,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岁幼儿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简单的表达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去猜测他的意愿。

    第四,认知依靠行动,3岁左右的幼儿认知往往依靠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是先做后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玩雪花片拼图形,他们拿到雪花片后立马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某个形状,他们才有所发现的说出:“老师,你看,我的火车”。

    小班幼儿认知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们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的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直接的推理,比如:对小班的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后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不”带你去找妈妈,如果直接告诉他:“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了,这时老师接着引导孩子就不哭了。

    第五,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和行动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岁左右,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记原来的不安,小班的幼儿容易激动,常常是越哭越兴奋,甚至是全身抖动,当他们哭的很厉害的时候,给他讲道理更是听不进去,这时只能用行动让他安静下来,用毛巾给他擦擦脸,用爱抚的声调和他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哭了,等他全安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等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

    小班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都占压优势,他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而支配,比如,在注意方面,小班幼儿容易被一些色彩鲜明和形象生动的物体所吸引,而不会去注意一些他所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记忆力方面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常常是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被迫去记忆时反而记不住。

    第六、爱模仿,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的喜欢与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如玩开火车的游戏,大家都要当司机,一列火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的很高兴,在这个年龄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3岁幼儿以具备了离开离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3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自理能力,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衣,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人力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只有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解决问题。

    以下是小班幼儿应要达到的目标。

    语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3、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5、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运动目标:

    1、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愿意参与走、跑、跳、钻、爬、滚等基本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在游戏中不与他人碰撞。

    3、运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对节奏、音乐、故事作出反应。(如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

    技能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手绢、手巾擦手、擦鼻涕,愿意培成人做剪指甲、洗手、洗脸等日常清洁。

    2、学习整理自己使用后的玩具、材料、生活用品,知道将用过的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3、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做操等,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

    4、听懂老师的指令,并能按指令做事。

    情感目标:

    1、适应集体生活,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

    2、幼儿通过自己做事获得信心,感受到集体的快乐。

    3、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友好相处,懂礼貌、懂谦让、共分享。

    4、信任、接近老师,愿意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思维目标:

    1、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有自发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有探索的愿望。

    2、具有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

    3、能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里外,前后和远近。

    4、能认识并说出3至4种颜色,认识圆形、方形。

    5、知道一和许多,能点数1~5件物品。

    认知目标:

    小班的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一些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小班幼儿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幼儿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多少、简单的形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