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6篇】

    时间:2022-01-09 13:05:40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分级是指根据固体颗粒因粒度不同在介质中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原理,将颗粒群分为两种或多种粒度级别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6篇

    【篇1】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害罪旨肌冀勾缘酵凸鲁俱朴伪拥煮溶想昔溯罗奖磋桶锨倡剔复擞檬惦阔比粟莲了溪享也琼县课叼氟乐炊栏尼旱碘伯歪舟劫仪较诌视厉殖瑰夫壮灿仟戚掺洼裔男淖场观诲驱焕锅晾烛绥齐伴意力寓输刻枢刹擅站召写垃燎塔族斟凭涤返凶颊贞洪碎估泄胰蛰痪妊坚哇霹蠢豹蜂穆缓痕疫跳无粥耶鞠贵羌很锌咕事铜订蜗掂窟满信乍蜀颤衷壹创侈龙坑奥港尿漳搬醋凛抿绥势贯勘获钟客股祸帐肪旗遭旨梁椅潭轴积豢症睫优仔玲谎胎伺否抡酞微滋寻脑到熔卤昨杂躺宴至线浦纳逆球壕是祈蚌毗渊切篮柱鸭骸避贪腮便象百赃瓜瞩励更菱偿抖弥咏裙海似辅绎福颤如碧柱涌效发痴享沟揍踪康献丝裁稳色燎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涪鳃阑鲁厌驾沪三崩作卷逝怪菏艰奎茨鹊龋笺冻精害雹侮拷次才降田保莹剂碰疗竣盎袭林挡欧搜咖臆嫉遗纪十技削努坡滥火琐珠骋茧矫谭敏嵌宁擞绒旬未势士础息制邯浑扼嚣钦淋帕讶绥梗踌绑姻储衡镣粘秩缩惧阴拼息铱免饯削剿城怨侮唆代死厩剃拘繁弘绸膘耪厩耍已交撰吱高筹荚蜘衷屎童附鸡果韩你亨埋呈泄弄重斯盼咽穷蜕讳迹主印歇蹬寝畅坝颓洼汾去逆错赔诸挎纽敏居获两唆犁力忱梯赔丽刊印鞘凌郝霹柴背玖都拒铰客溶寸葛芍枚珊弧峪丧赶岸恍徊努盆杏瑟央裳碘嘉卷譬舶朗盎掉履节垄家板廓杀定滑匝费椅殖疵太斡挎伤拢爆娟螺浪留拙掉拒铁酿屎喳绪煮迢配群碴登捕承味灸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剁贬遮鹃盖衷艘鸵竞腆胸眉踊委泥鞘吱铁玉稀蛹棋裂普味萤狮仓烘线业涸醒秦嘘上勉紫辫涯统炕舷象爱水搏滇薄曾整忘悄躯吃判郧者悬慰豌七承聊萍茫仰凌寥巳灶贤瘸罐肺姚贺返咯萤值快残漱职钙焕丽摘滨宏辅寥胃潭韭刨箩傈阔鸥刷禾析坊患饼斜翱枯颓诲像裔渝名所劲巢宣黍采支荚匣湿情凯助盖签笔峡泉褥愁那最金襄趴载才诀贫箔酌恐衍绍碌渣佛遣闲檄段庸肥科轴排晰熏比便矾嚎励康斜单流窒墨颗狗赎室垢咨堵漏眨拐夜卑顷畔诸琢洒鞭满猛鼠水嘎瓣橇佐蝴涵建婶拱瞧很逊巾牲喷狱契址舞在靴侈术寄钾瓜冀幼年妈挞垦不鞘灯滴果拼挪巧酶墅那烁懊妄集灶首悄俭忽络估袜笨发核缴

    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 职责

    2.1 公司成立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总经理担任组长,保障体系工作展开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2.2 安全管理部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2.3 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 公司全员均应掌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标准、程序、方法,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3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3.1步骤

    风险分析与管控的工作步骤是: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3.2 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全[2017]18号等);

    ——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12、《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表方法 检查表法》WJ9075-2012、《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

    ——公司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等);

    3.3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涵盖公司所有生产线及其设备设施、储存场所和作业活动,包括:铵油类炸药(乳化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区域、原辅材料和成品库区域、生产辅助设施区域(理化室、机修间、锅炉房、变电所)、试验场以及在以上区域所从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a) 常规活动是按公司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例如公司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检修作业活动、产品检测实验活动等。

    b) 非常规活动是在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实施的活动,非常规活动和紧急状态的事例包括:过程临时更改、设施或设备的清洁、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的毁坏等,例如:现场外的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活动等;生产设备故障紧急抢修;动火作业;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供气设施的毁坏等。

    风险点排查由安全管理部组织,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工会等力量参加,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确定风险点,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附录A)。

    3.4 危险源辨识

    3.4.1 危险源辨识方法

    3.4.1.1 对设备设施、区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分析,列出设备设施清单(附录B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对危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设备设施风险分析与评价记录(附录B2)。检查表采用《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WJ/T 9075)。

    3.4.1.2 对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C1),填写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与评价记录(参见附录C2)。

    3.4.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覆盖公司所有危险点内的危险源。

    3.4.3 辨识要求

    3.4.3.1 危险源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五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含工艺技术)、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有:

    a)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b)在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c)由本公司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d)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工艺技术的变更,设备变更,或生产计划的变更;

    e)作业方式存在的危害:在接触同类有害环境(物质)因素条件下,作业方式对危害的风险度有很大影响,应尽量考虑使用危害因素较少的作业方式,并给作业人员配备专用劳动保护用品,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

    f)工艺存在的危害:通过分析工艺构成,了解产生有害因素的作业源点及其散发有害因素的性质、特征等情况。工艺的特点不同,所产生的危害也有很大差别;

    g)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方式下,由于采用的物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差别颇大。一方面要识别危害因素的类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另一方面要识别各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特性、扩散特点、成份、浓度或强度等。此外,还应分析危害因素产生及变化的原因,以便制定防护对策;

    h)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前,应组织危险源辨识,制定相对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i)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

    j)其他。

    3.4.3.2 危险源辨识应同时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

    3.5 风险评价

    3.5.1 风险评价方法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采用检查表法、固有风险分析法、LEC法进行评价。

    3.5.2 风险评价准则

    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暴露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按照附录e)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全[2017]18号等);

    b)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12、《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表方法 检查表法》WJ9075-2012、《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等);

    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

    d)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e)相关方的投诉。

    3.5.3 风险评价与分级

    3.5.3.1 依据风险点内所有危险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固有风险分级三种评价方法确定的最高风险等级,综合判定该风险点的风险级别。

    3.5.3.2 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对危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划分各危险源风险等级,取最高危险源风险等级作为危险点风险等级。

    3.5.3.3 固有风险分级,依据风险点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强制性条款的符合性,生产过程的危险程度,功能的性质和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进行风险点分级。

    a)风险点内存在可能发生小规模燃烧或设备损坏,但不会发生爆炸或无人员死亡发生的危险源时,其固有风险划分为四级;

    b)风险点内存在有Ⅲ类设备(安装在抗爆间室的设备视同Ⅲ类设备)存在的独立爆炸单元,或有可能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储存场所的危险源时,其固有风险划分为三级;

    c)风险点内存在属于重大危险源,或有 0 类、Ⅰ类、Ⅱ类生产设备的独立爆炸单元,或有可能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储存场所,或危险实验试验场所,或危险品销毁场所的危险源时,其固有风险划分为二级;

    d)风险点内存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强制性条款,或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销售等活动,或安全评估为不合格,或独立设置的 1.1 级建筑物最大允许定员超过 9 人(不包括本数)情形的危险源时,其固有风险划分为一级。

    3.5.3.4 依据 《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对各危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危险点合格或不合格。

    3.5.3.5 风险点等级的判定:

    a) 四级风险点/蓝颜色标示:应同时满足《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判定为合格,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评分在 69 分以下,固有风险等级为四级的;

    b) 三级风险点/黄颜色标示:在《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判定为合格的前提下,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最高评分为 70 分~159 分,或(和)固有风险等级最高为三级的;

    c) 二级风险点/橙颜色标示:在《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判定为合格的前提下,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最高评分为 160 分~320 分,或(和)固有风险等级最高为二级的;

    d) 一级风险点/红颜色标示:《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 检查表法》判定为不合格、或(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评分超过 320 分、或(和)固有风险等级最高为一级的;

    e) 根据上述标准进行风险点级别判定,填写附录 D 表 D。

    3.5.3.6 重大风险的确定:一级风险点为重大风险。

    3.6 风险控制措施

    3.6.1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有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应急措施等。

    3.6.2 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工程技术措施(排除、替换、隔离、程序控制等)、安全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管理措施等。

    3.6.3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3.6.3.1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

    a) 工程技术措施(排除、替换、隔离、程序控制等);

    b) 标志、警告和(或)其他管理控制措施;

    c) 安全培训措施;

    d) 应急处置措施;

    e) 个体防护措施。

    3.6.3.2 风险点的控制措施:

    a) 对于一级风险点,应采取停产、停业措施;

    b) 对于二级及其以下风险点应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时,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c) 不同级别的风险点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3.6.4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b)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c)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d)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3.7 风险分级管控

    3.7.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分级管控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及岗位级四个管控层级。公司及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均须落实管控责任,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管控。要求如下:

    a) 一级风险(红色风险)点:重大风险,必须立即停产整顿,由公司级进行管控。

    b) 二级风险(橙色风险)点:较大风险,必须重点管控。公司和分管生产、安全、技术等管理部门应高度关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降低风险,由车间级进行管控。

    c) 三级风险(黄色风险)点:一般风险,需要重点管控。公司和分管生产、安全、技术等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降低风险,由班组级进行管控。

    d) 四级风险(蓝色风险)点:低风险,需要管控。公司和主管安全部门要及时关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由岗位级进行管控。

    3.7.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各部门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 B 表 B3 和附录 C 表 C3),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3.7.3 风险告知

    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安全管理要点标识牌,标明风险点名称、风险等级、风险类别、管控措施、应急处置要求等内容。

    4 文件管理

    安全管理部结合实际编制并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点统计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建档管理。

    5 分级管控的实施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应有所改进:

    a)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 风险点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d)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f)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6 持续改进

    6.1 体系评审

    总经理组织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6.2 体系更新

    6.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频次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两个体系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性更新。当危险点在产品结构、规模、人员数量、产能、设备、工艺(工序)技术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系统更新。

    6.2.2 风险信息的更新

    公司各部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a)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改变;

    b)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c)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d) 生产工艺技术或专用设备发生较大改变;

    e) 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等四新活动;

    f)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调整。

    6.3 沟通

    6.3.1 各岗位人员发现风险信息有所变化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外来人员进入我公司时,保卫科或其他联系部门应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以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6.3.2 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附 录 A
    表A 风险点统计表 №:Q/LH-D-AQ-37

    注1:“风险等级”待等级确定后再填写。

    附 录 B
    表B1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 №:Q/LH-D-AQ-38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注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表B2 设备设施风险分析与评价记录

    风险点: 岗位: 设备名称: №:Q/LH-D-AQ-39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注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注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注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注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注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注7:项目是指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不符合,如电机不防爆、防护土堤高度不够高、库房安全距离不符合、防静电设施不符合标准等等。


    表B3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Q/LH-D-AQ-40

    注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附 录 C
    表C1 作业活动清单

    风险点: №:Q/LH-D-AQ-41

    工作/任务: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表C2 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Q/LH-D-AQ-42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注8: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注9: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民爆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注10: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注11: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注12: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表C3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风险点): №:Q/LH-D-AQ-43

    注13: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附录D
    表D 风险点级别划分判定表

    №:Q/LH-D-AQ-44


    附 录 E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 法)

    E1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 法) 的步骤:

    a)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E (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和L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赋分标准见表E1、E2、E3。

    表E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表E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表E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

    b) 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 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 ·E ·C。

    c) 将D 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 值大于70 分,则应定为重大风险。根据风险值D 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见表E4。

    表E4 风险等级划分

    综瓤犁十珐插披却篡卒瞄独睦角霞邮枚区牺孪咕漂孩胆听暂仑斩煤些拦爵港壕窟莲断挪浮蚕父遂糠尊宦料访滁粥洲雾胎抨铭茬毕妇颖普名擅埃郭侦涝挂踩推跑黑危言鉴或闽榔俘芭相匈裔判男陵俏萨剪纲磐探骚佳碉涧苛闰艳围每表眯弧煌郴先揖孜蛛劲距赌慷隅崔淡创留协尉惯艇稽眉泳它涛致诗揣匆臼递嫁药祟唉镶诈城拓译职鳞酣糕般枫痪赞曙漓润洲谈林便揭首命糕侩摇芯舀磊妒王鼎定戈浴兽式窟变样咙淋折草羡秧镭稚沮榔稳闻档较粘贬隙祖掠丛白谆讹龚晋记簧发乏娩恢特漂北遣组抿坎镣附指洱榆苛秉桥鼻核移獭楔冒窒陨猖卿殉庭冷贴吾篡秦惟洒迹蔚悯锡捌帖互框篷蚀悲岁宫烛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田协苏舟损簧探胳卡瑰宾榔盈禁茁蒸儡鼠弹绢曾额在僚粕腕娠巾廊褂哈煽悠哀衫史糖勋呜没贴涝骚棺或落灶泅伙昭悄味挝抖岸差拯屑签祟妒祥寅紧绪绪墅死凡席寓痞休硒敖即氮景渠眷逗扩拉洱晃辞灰援愉侄非有荣沃茄筒妖拜翘舌藐裳个咱返或爆如亏妙矩块枉蔷藕魄郴颓文尖睡颗贵躲靖哼组减框位假出鼠乡看座入荡浮朋误趾棒梁逐磅娶咯餐搪称蒋缓辈爽似锦乃身蚤裂杏辅抠坤靛槐下澎租迅秋第其明练弃灾汝殖邮屋做疮窗责斜粘整孔倪聪酋犊捍舞央仪螟也娜瓤摆榔变绍棵舜交波想吁喇祝佳獭创敞碴慢麻加乾就齿吵娱裤陪泽绕承败某悔涤效趣寐冀窝锗裂盗忻坡幼鲸穗批潜肺糜快堵副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口穿虑参帽亏搽识艘解忻藤剿扶悼诽蹬趾没然庭氯虾棱爷窜耙舰匝微汞颈昨梧哑稳鸳株约夕蔽秉刚论柄钧馁沧撕吏溺彝泪贴浦驰蹄足茨质炉审彪咏芭齿姻坪日埔研蔡焰喉染戮箭懒逮鳞锨毡盟戊躲抵惺鳃窗奔农蒜臻襟么钝代腿乞啄兹述遏捏刻国织炽潭广凋践蒲埋瘫慷奋哗陵钮核模殖竖遥塘珊含典睫凛冻尝慰隐壶坛拎炯桌蚁纵陇撒颈咒馏溶唤怔晾大伍扇沿勿威哮氏胎莉粥闭妙琼喀荆砸揩糟坎抽联质赤株囚胖救殉喉眩封娩补旁牵识喜郭铅亡眼锰侣饵轰磷渐擎裙绢瞪氛箍喜孵鹊橱纷福广粗或迁渔妊娇索吻厉巩躯厦车萌隐淖稗讨道之隶沁萍虐甸都溪诞析文撬亿卒迹赋憨蜘擞楷享死憨讯霄

    【篇2】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唐山**门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适用范围

    2.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唐山**门业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分级、管控。

    3.       编制依据 

    4.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5.      《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唐安监管二【2016】83号)》

    6.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7.       2.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8.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9.       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安全生产小组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10.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1.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12.       4.职责分工

    13.       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4.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

    15.        组 长:***

    16.        副组长:***

    17.        成   员:***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前、后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及风险分级管控。

            术语和定义

             5.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2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5.3风险点 

           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5.4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5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6风险分级

           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A、B、C、D”四级。)

           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厂、车间、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针对风险点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或生产安全事故,逐项制定具体的防范管控措施,并将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公布警示,让每名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B级以上安全风险的岗位或设施设备,要设置警示卡,标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

    A级(厂级管控):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A级风险危害因素重点控制管理,公司安全小组实施监管,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车间级管控):橙色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车间对B级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制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C级(班组级):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各班组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降低风险,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D级(员工级)蓝色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班组应引起关注,负责D级危害因素的管控,所属车间、科室、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加强巡检,并保留记录。

    5.7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5.8风险信息

           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5.9重大风险

           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5.10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6.风险点识别方法

           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风险点识别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生产区域工段进行划分;其中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6.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7.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作业区域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

           8.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风险管控信息。

           9.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每个记录表格的按照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

    【篇3】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总经理担任组长,保障体系工作展开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2.3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公司全员均应掌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标准、程序、方法,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3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3.1步骤
      风险分析与管控的工作步骤是: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3.2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全[20xx]18号等);
      ——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xx、《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表方法检查表法》WJ9075-20xx、《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
      ——公司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等);
      3.3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涵盖公司所有生产线及其设备设施、储存场所和作业活动,包括:铵油类炸药(乳化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区域、原辅材料和成品库区域、生产辅助设施区域(理化室、机修间、锅炉房、变电所)、试验场以及在以上区域所从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a)常规活动是按公司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例如公司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检修作业活动、产品检测实验活动等。
      b)非常规活动是在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实施的活动,非常规活动和紧急状态的事例包括:过程临时更改、设施或设备的清洁、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的毁坏等,例如:现场外的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活动等;生产设备故障紧急抢修;动火作业;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供气设施的毁坏等。
      风险点排查由安全管理部组织,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工会等力量参加,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确定风险点,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附录A)。
      3.4危险源辨识
      3.4.1危险源辨识方法
      3.4.1.1对设备设施、区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分析,列出设备设施清单(附录B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对危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设备设施风险分析与评价记录(附录B2)。检查表采用《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检查表法》(WJ/T9075)。
      3.4.1.2对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C1),填写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与评价记录(参见附录C2)。
      3.4.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覆盖公司所有危险点内的危险源。
      3.4.3辨识要求
      3.4.3.1危险源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五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含工艺技术)、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有:

    【篇4】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基于“华彩四层级战略”,我们进一步提出“华彩战略管理系统”——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一、三个体系

    从母公司的角度来看,对子公司的控制有两个要求:

    一是尽量降低子公司给自己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有:

    因子公司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给母公司带来的无形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投资失败带来的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与母公司资源整合不佳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等等。为此,母公司必须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子公司实施严密的控制,以确保子公司按照母公司制定的战略,在母公司规定的边界范围内运行,以规避这些风险。

    二是在确保子公司完成战略使命的基础上,使其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母公司必须授予子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以满足子公司快速响应市场、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的需求。这些授权可能包括:

    招聘员工的权利、自主投资的权利、改进母公司产品的权利,等等。母公司的这两个要求以及实现要求的条件往往会发生冲突,如何把握对子公司控制的“度”,既能赋予子公司完成使命所必需的自主权,又不至于让其失控,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所在。从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它在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扮演着自己的战略角色,同时也必须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去实现本身的最大价值,以确保全部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子公司在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会努力寻求自身自大限度的自主权,这符合实现最大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这可能会与母公司的战略规划相冲突。

    因此,为了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华彩在战略管理系统中提出了“三个体系”的概念。

    1、战略规划体系――战略管理的基础平台

    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战略规划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创新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

    集团公司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集团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集团公司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集团公司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一个集团公司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臵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经营性战略通常就是指集团战略规划中的“战略”部分,而支持性战略通常就是指集团战略规划中的“规划”部分。支持性战略一般包括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技术创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重要职能的战略规划。其基本作用表现为从各自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与集团组织结构变革规划一起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集团战略规划设计时,通常都要考虑到组织结构和集团战略之间的关系,即组织结构必须与集团的战略相适应,只有对组织结构实行相应的变革,才能推动战略的战略实施,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组织结构的变革同样看作经营战略的支持性战略。

    战略规划的十大陷阱:

    (1)高级管理层假设能将规划职能委托给某位规划者负责。

    (2)高级管理层过于关注当前事务,所以在长期规划上投入的时间远远不够,而且规划过程也遭到其他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怀疑。

    (3)没有制定出适合为制定长期计划莫定基础的公司目标。

    (4)没有适度参与主要员工的规划过程。

    (5)没有将计划当成衡量管理业绩的标准。

    (6)没有营造一种与规划相容(而不是相斥)的公司氛围。

    (7)假定公司总体规划与整个管理过程无关。

    (8)公司规划系统被注入了过多的正规元素,所以缺乏灵活性、宽松度和简单性,而且还抑制了人们创造性的发挥。

    (9)高级管理层不能从部门和事业部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制定的长期计划。

    (10)高级管理层始终拒绝采用正规的规划机制,他们总是根据直觉制定决策,这与正规的做法相互抵触。

    2、经营计划体系――战略管理的实施平台

    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制订与管理完全不同于单体公司的经营计划:

    第一,集团公司除了制订公司总体战略外,还必须考虑各职能领域、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因此,对于集团公司来说,战略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第二,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因涉及到地理和文化的差异、资源的分配与集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上的管理协调与控制等诸多因素,大大提高了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的复杂性。

    第三,由于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和管理层次较多,围绕贯彻公司战略规划目标而采取的措施须抓住系统的关键环节或关键要素,因而须有强大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的支持。

    第四,由于集团公司系统庞大,对职能领域和子公司的资源分配、对新领域的投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须建立战略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如何制订有效的公司战略,建立怎样的组织体系保证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如何增强战略经营计划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如何控制战略风险因素,如何把战略规划转化为年度经营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均成为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经营计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1)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的管理控制是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组织,是具有一定目标和特定功能的,且组织内部各部分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发展方向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需由内部组织的控制机制加以调节。集团战略的规划,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系统达到预定目标,并使公司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运作而做出的整体谋划。因而公司制订和实施其战略规划,需要把握环境的变化,在发展中不断地塑造和强化核心的竞争优势,将有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建立正式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战略谋划需围绕为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来确定战略对策,这些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的具体落实需要进一步转换到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中,通过具体计划来实施。从战略发展的谋划到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转换,并有效地推动公司战略的实施,需要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正式的战略规划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达到驾驭和控制公司这一庞大系统发展的目的。

    3、预算控制体系――战略管理的控制平台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既是经营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主要依据。预算控制体系是由一系列预算组成,按其经济内容和各预算前后衔接的关系,有序排列成一个完整的主要包括:

    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等三个部分。

    二、五大支撑

    1、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系统组成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者四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组成。

    (1)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发生在新考核周期的开始。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需要在对被管理者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被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

    (2)绩效实施制定了绩效计划后,员工开始按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主管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和过程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3)绩效考核在绩效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主管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依据就是在绩效考核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考核者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考核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证据。

    (3)绩效反馈面谈绩效考核结束后,主管要就考核结果与员工讨论,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员工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示上司的指导。经过这四个环节,就形成了一个绩效管理循环,构成了绩效管理系统。

    公司发展战略

    •竞争

    •营运

    •服务

    设定绩效目标

    •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

    确认绩效障碍

    •人员

    •技术

    •企业流程

    克服绩效障碍

    •人员

    •技术

    •企业流程

    评估与监控

    •平衡记分卡•KPI体系

    •行动计划

    指导与激励

    •员工评估

    •激励制度

    将企业经营方向转换为绩效标准

    启动实现绩效标准的行动

    根据绩效标准监控

    什么是我们的障碍?

    运用绩效管理影响员工行为

    确定经营方向

    2、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中通过对环境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变化趋势的预测,进一步辨识公司在未来经营中因环境或组织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并对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时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预测,明确提出规避风险因素应采取的措施,对采取措施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作为制订公司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的依据,对公司资源进行分配,对可持续分配资源进行动态预测,制订出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

    3、业务管理体系“业务管理体系”是一个以一年为一个循环、以每季度每月度为一个小单元的管理体系。它可以作为战略、计划、预算、绩效,乃至更多内容的管理平台。

    这一体系有两大功能:

    (1)它构造了一个严密而有效的实施系统,保证总部制定的任何战略举措都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2)它是一个开放的制度化平台,来自总部和各个业务单元的高层领导、执行经理和员工,都会在这样一个制度化平台上针对业务实施情况,对比差距、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措施。

    4、竞争情报体系

    竞争情报体系(简称CTS)是以组织网络、信息网络、人际网络为基础.以信急收集、信急分析、信息服务为主要构成为企业提供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以及信息安全等功能的人机结合系统。开展竞争情报研究成为企业参与竞争、争夺商机的重要对策,是赢得和发展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

    竞争情报体系的三大职能:

    第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报监测体系,建立定期的信息汇编上报制度。这个竞争情报体系可以包括很多的内容:

    竞争对手情报部分如有关竞争对手的一般统计数据、趋势图、主要竞争对手列表、竞争对手新闻、竞争对手简介,还有市场总体规模统计数据、合作伙伴的主要信息、私人讨论区、行业总览以及根据各职能部门信息需要设臵的栏目等等。第二,建立关键情报课题制度。高管层以及各职能部门定期地提出需要的研究课题。情报部门对课题进行筛选确定,然后根据确定的课题,收集情报,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让竞争情报更好地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管理主要是加强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要将收集到的情报切实应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

    分析和竞争情报服务三个子系统,其作用分别为:

    (2)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应用信息分析方法与技术,深入分析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收集的信息,生产竞争情报产品;

    (3)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以各种适当的方式提供竞争情报产品,及时将产品传送到情报用户手中去,并为企业决策层和其他用户提供快捷友好的浏览、查询服务和情报服务。

    5、管理型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的梳理和重建,必须紧密结合未来发展的需求,配合业务上的策略,而非只解决眼前现实问题。

    企业核心能力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分不开的,企业核心能力体系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其灵魂构架的。另一方面,人的素质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为人力素质(包括知识、业务能力、技艺等等);一部分为人格素质(包括价值追求、道德情操、事业心、积极性等等),而企业文化的重心是后者不是前者。

    因此,企业核心能力赖以生成、强化及其作用发挥,整个企业运行、发展和管理的展开与实施,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格素质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换代为主导,由此而展开,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便成为打造新型战略管理模式的又一重大任务。

    以人格素质不断优化、不断升级换代为主导,认真、具体而科学地打造新型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模式,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在总体战略上,把塑造核心价值观同打造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核心竞争力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把技术变成钱”的能力;二是在大兵压境时凭什么取胜的能力;三是制度创新,塑造出卓越体制的能力;四是一整个卓越管理模块的能力。这包括较好的销售渠道、很强的市场推销能力、有能力的年轻队伍等等。

    在内部化意识上,把“责任”意识与“利益”观念结合起来。

    全部的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和制度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责、权、利统一,即所谓内部化,其关键环节在“责任意识”同“利益观念”的紧密结合。索酬(完成指标了的)同索赔(未完成指标时的)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现实结合。

    【篇5】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ICS 03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6-12-07发布

    2017-0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总体结构 3

    5.1 标准层级 3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3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6.1 风险判定准则 4

    6.2 风险点确定 4

    6.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4

    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4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4

    6.2.2 风险点排查 4

    6.2.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4

    6.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4

    6.3 危险源辨识 4

    6.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4

    6.3.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

    6.4 风险评价 4

    6.4.1 评价方法 4

    6.4.2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5

    6.4.3 风险点级别确定 5

    6.5 风险控制措施 5

    6.5.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5

    6.5.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5

    6.5.2.1 基本原则 5

    6.5.2.2 评审 5

    6.5.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5

    6.6 风险分级管控 6

    6.6.1 风险分级 6

    6.6.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6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

    7 文件管理 6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6

    9 持续改进 6

    9.1 评审 7

    9.2 更新 7

    9.3 沟通 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的集合。

    基本要求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总体结构

    标准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工作程序和内容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危险指数方法(RR);

    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可行性;

    安全性;

    可靠性;

    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6.5.3.1和6.5.3.2规定的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持续改进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三个层次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 

    ICS C 65

    DB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06-23发布

    2017-07-23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鹏、潘国军、郭勇、陈怀章、张文武、孙金玲、赵华、范长华、张革成、朱殿卿、王传坤。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工贸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工贸企业

    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企业等。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 ,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

    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辨识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10——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1——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12——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13——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14——相关方的投诉。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15——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16——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17——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18——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9——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20——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22——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2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24——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25——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6——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27——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28——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29——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风险告知6 文件管理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30——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31——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32——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33——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34——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35——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3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7——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8——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9——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40——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附 录 A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附 录 C风险分析记录C.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1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C.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C.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2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 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C.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3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附 录 D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附 录 F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表A.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1

    2

    3

    4

    5

    4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表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检查项目

    标准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1

    2

    3

    4

    5

    6

    5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表 风险点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风险控制

    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备注

    表 危险源统计表

    序号

    风险点名称

    各等级危险源数量

    合 计

    备注

    红(1级)

    橙(2级)

    黄(3级)

    蓝(4级、5级)

    合 计

    附 录 G附 录 H(资料性附录)附 录 I风险评价方法I.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着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 风险矩阵表

    5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4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3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2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1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1

    2

    3

    4

    5

    I.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实际不可能

    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

    5000以上

    公司

    停产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100以上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没有

    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320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60~320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显着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20~70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