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4篇】

    时间:2022-01-02 15:28:23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运算,数学上,运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运算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映射。一般说来,运算都指代数运算,它是集合中的一种对应。对于集合A中的一对按次序取出的元素a、b,有集合A中唯一确定的第三个元素c和它们对应,叫做集合A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4篇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篇1

    首先我通过三道整数混合计算题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前的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明确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然后让学生动手计算,指名三人到黑板前计算。计算结果全班基本上都做对了,除了一部分不学习,只有3个左右同学把运算顺序搞错。

    接着出示分数混合运算4道题,向学生指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运算顺序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只有27同学全对(全班56人)。大部分错误的原因是分数计算错误,运算顺序错误很少。

    然后出示25×7×4 0.36×101,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和学生一起复习了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紧接着出示例6两题,通过说一说计算过程与做一做完成计算。

    最近让学生说一说用到的定律再完成书上的做一做三题。通过教室的批改,第一题用到乘法交换律除了不学的,基本上都是对的;第二题典型的乘法分配律,班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错的;最后一题87×3/86,这道题班中只有7、8个同学是对的,其它都是错的,而且错的五花八门。

    案例反思:

    1、从课堂作业情况反馈出学生对于整数混合运算的掌握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分数混合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法的计算一部分学生半知半解,在日后的学习中需要加强训练。特别分数加减法中的通过这一块很欠缺。

    2、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恐惧。说是恐惧一点不为过,一半的学生无法理解乘法分配律产生的原由,也不会应用乘法分配律,更谈不上活用乘法分配律。而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整节课是按照我上课的节奏进行的,学生对于计算学习似乎缺乏更多的兴趣。再加上是火热的午后,学生都懒洋洋的,课堂缺乏足够的生机,学生的主动性也未能得到积极发挥。更谈不上轻负高效的教学课堂了。日后值得我去思考如何改善计算课堂教学,计算课堂不应该只是计算加计算?

    4、困惑。这是分数乘法的第四课时的内容。中午时间我对学生测试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乘分数两块计算内容,除去教室里有4个看着就一点不会的;还有7个让其到黑板上来做,乘法表的内容都不怎么知道,分数乘法一道不会;还有4个是十道题里只能做对2、3道的。光这一块内容就有15个铁定不及格的。面对这样的一个班级,我茫然,抓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批人入手?我教学的信心又在何方?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篇2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出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已在“分数乘数”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至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先审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给更多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然后由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很好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大家进行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建模。

    在提升演练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集中点评讲解,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小组内进行一对一互助强化,加深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家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整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利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掌握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还需进一步强化。总之,计算是基础,要帮助同学们掌握牢固。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篇3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4、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尝试、交流中学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其方法,体会一次性约分可使计算相对简便。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白板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课后反思篇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是一节计算课,教学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总结规律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根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理念进行设计,教材以“森林公园地貌情况”与“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为背景,引入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和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这两种类型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练习设计中也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结果学生列出了如下算式:1/2+7/10-1/5,1-2/5-2/5,,1/2-3/5+3/10,7/10-3/5+1/2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到后面的练习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对比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例的两个例子,都应用了对比的方法,例1(1)是计算方法的对比,例1(2)是解题思路的对比。练习中对两个“1”的对比,通过这三次对比,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帮助自己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势,逐步培养优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使进一步拓展了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思考:如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