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范文四篇

    时间:2021-12-28 10:44:5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数乘法故事导入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4篇

    第一篇: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

    打折变便宜

    周末,在妈妈的陪同下,金玲带着奶奶来到了万家福商城。可左挑右试,奶奶就是不肯买。

    “这衣服太贵了,要400元呢。何况你的钱总共才350元,不够。”奶奶说。

    “这件衣服,今天商场搞活动,正在打8折销售。”售货员阿姨笑眯眯地说。

    “8折?什么意思?”奶奶不明白这个八折,能便宜。

    “八折就是说按照这件衣服原来价格的 8/10来卖。”金玲解释给奶奶听,“如果六折就是按照原来价格的 6/10来卖,折扣越低约便宜。”

    “这件衣服原来是400元,现在打八折,就是400元的 8/10,用400× 8/10=320(元)。这件衣服只卖320元,我的钱够呢。”金玲一口气算出来了。

    看着奶奶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金玲也笑了。

    第二篇: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

    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一)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过程与方法,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 ++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是多少?

    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个)表示3个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3===(个)也表示3个连加的和是多少。

    追问: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3)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算式×3===(个)并提问。请你们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的吗?

    ②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算式并提出问题:这个算式是先计算再约分的,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

    1 1

    ×3== 或 ×3=×3=

    3 3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几个算式并提出问题:通过比较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母与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4)小练习。

    (1)计算×4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借助情境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L?桶是多少L?桶是多少L?

    (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桶水共多少L?12×3

    桶是多少L?12×

    桶是多少L?12×

    (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

    12×3表示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是一半,12×表示12L的一半,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12×表示求12L的是多少。

    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解决问题。

    (5)小练习:×6= 12×= ×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整数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1)、教材第2页“做一做”。

    (2)、教材第5页第3题

    2、计算。

    4、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12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2)kg的6倍是多少kg?

    (3)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是6分米,宽是分米,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第三篇: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

    第 一 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第2课时 分数乘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例3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  ×4  × 14×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和“12×”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2)探究×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1==。

    板书:×===(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⑵提问:“×”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第3课时 分数乘法(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能力目标: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0= 12×=

    ×=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km)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千米)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第4课时 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7、8至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5课时 小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15 21×

    ×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dm)

    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m)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6课时 小数乘分数(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6。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⑴画框长m,画框宽m。

    ⑵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⒉学生独立列式。

    (+)×2或×2+×2

    ⒊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⑴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⑵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⒉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⒊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本题既复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加强了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

    ⒋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7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⒋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⒊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先算“”会使计算更简便。

    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这三道题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道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第8课时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3~14页的例8,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能力目标: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8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_________,萝卜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_________。

    红萝卜地地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________,要求的是的面积_________。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

    ⑴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学生折一折。

    ②计算萝卜地的面积:480×=240(平方米)

    ⑵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

    学生动手折一折。

    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平方米)

    ⑶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60(平方米)

    ⑷讨论不同的解法。

    小组交流。

    组织汇报。

    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

    再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平方米)

    综合算式是:480×(×)=60(平方米)

    【回顾与反思】

    ⑴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⑵学生尝试检验。

    ⑶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或240÷480=

    只要学生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有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4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解答。

    ⑵组织交流。

    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⒉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这三道题都是和例8类似的连乘应用题,每道题都有两种不同解法。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第9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9,完成“做一做”和练习的三第4、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对两种应用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

    (1)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一瓶墨水已经用了。

    (3)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儿童读物的是科普读物。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汇报时,让学生找到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根据关键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⒉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独立读题。

    ⑵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①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③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⑶学生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分析与解答】

    ⑴找到单位“1”

    提问:题目中是把谁看作单位“1”?

    ⑵画线段进行分析。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⑶交流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思路二: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⑷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⑸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板书。

    【回顾与反思】

    ⑴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⑵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先让学生自主检验,再组织交流汇报。

    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135-75=60(次);再算多出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60÷75=。

    ⒉教材第15页“做一做”。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⑵介绍有关“噪音”的知识。

    ⑶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⑷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⑸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6)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7) 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⒊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7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⒉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5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⒊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这道题是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第10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做“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和练习四第1、2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⒊做“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3题,说说这些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4、5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第四篇: 分数乘法故事导入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导入

    【篇一: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一、情境导入

    植树节那天,明明和他的同学一起在植树。瞧!(课件出示p2页的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汇报(师板书)。(学生一般会采用一棵一棵的数,应用情境图启发学生一排一排的数并列出算式,然落后一步启发学生还可以一列一列的数并列出算式。)

    板书:7+7+7+7=28 (4个7)

    4+4+4+4+4+4+4=28 (7个4)

    同学们观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出各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

    师:同学们你们在写算式时有什么感到?

    让学生畅所欲言。(麻烦,容易出错)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知探求

    1.初识乘法

    乘号,它像汉语拼音里边学过的什么?齐读“乘号”两遍。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只要去数一下是几个几就可以了。比如:7+7+7+7=28(在老师的指引下数1个7,2个7,3个7,4个7)是4个7。所以写成乘法就是

    2.认识乘法各部份的名称

    ↓ ↓ ↓ ↓↓

    因数 乘号 因数 等号 积

    3.教学例2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然后再想一想“一共摆了多少根?怎样列算式?”学生一般都会列加法算式,老师应激励并用数“几个几”的方法,指引学生把它写成乘法算式。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用乘法有什么优点?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第2题

    一个学生摆小棒,一个学生说算式 然后互换角色进行活动。(对摆小棒的学生强调:每堆要摆得一样多!对说算式的学生强调:先用几个几的数,然后再说乘法算式。)

    四、课堂活动

    1.拍手游戏。比如老师每次拍3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比如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课件展示)

    五、应用拓展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跟着跟着老师到校园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情境图)让学生细心观看情境图,并让学生说说画上的内容,老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图中4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你能提出和今天这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怎么列乘法算式?(强调用“几个几”的方法去数,然后再列乘法算式)

    六、指引总结

    1.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白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

    七.课后练习

    教材练习一的1~3题

    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动性。

    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供给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纵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干、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愿望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在一系列的学习之落后行必要的小结,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明白的认识。

    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供给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供给了机会。

    这一环节的课堂活动,将知识的巩固在一种愉乐、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本环节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阅历的学习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和才能。

    六、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标精神,对于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实施,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在情境中学数学

    “知识起源于生活” 。由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才能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充分应用“植树活动”“校园活动”这两个主题情境,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努力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在需要中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全部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指引者、合作者。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

    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指引他们去想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很大激情、动力,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最后再指引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点,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从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并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思维就是操作”,“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操作活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4.联接多媒体学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的展示。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溢生命活力,老师就必需改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才能与个性发展等方面连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全部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自己体验、探讨出来的。这样就充分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篇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摆出图形。(小伞、小房子、五角星、三角形、等等。)教师拍照,捕捉信息。

    2、交流。

    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① 4个 ☆ 用了40根小棒。 10+10+10+10=40

    ② 5个 △ 用了15根小棒。 3+3+3+3+3=15

    1

    ③ 3个 □ 用了12根小棒。 4+4+4=12

    ④ ┅ ┅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3、设疑:摆5个△是5个3相加,?那么7个3相加,怎样列式?10个3呢?50个3、100个3、1000个3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4、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乘号象什么?学生怎样回答都有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在发明乘号时是把“+”歪一下。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关系。

    6、以4+4+4为例

    指着板书:4+4+4,问: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4)

    教读法,学生试读,可能学生会把乘号读作“乘以”,教师纠正,读作“乘” 板书读作:4乘3。3乘4。生齐读。

    师:这个算式就表示3个4相加。

    请学生把另外的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说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再出示算式6+6=12,进行读作练习,用以区别上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目的:动手操作是现在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象这样的概念性教学,抽象性比较强,只有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巩固

    1.出示香蕉图。

    (1)先出示2个.提问:你们看,这是几个香蕉?(2个)我们把2个香蕉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个,又出示2个.又出示2个.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香蕉?(生:4组.)

    求一共有多个香蕉?,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2

    (板书:2+2+2+2=8)

    2.出示游乐园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3+3+3+3+3+3+3+3+3+3+3+3+3+3+3=45

    2.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4.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5.能用上今天所学得知识吗?5+5+5+5+5+5+4=34

    6.反馈判断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

    3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小棒摆一摆.

    2个4连加; 4个2连加; 3个5连加; 5个3连加. 板书设计:

    加数相同

    5+5+5+5+5

    小棒图记录

    (3例,写出结果)读作:几乘几等于几 4

    【篇三:乘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 突破方法: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突破方法: 五、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主动发展,并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六、教学方法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