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分数乘法的故事(通用6篇)

    时间:2021-12-28 10:41:3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乘法也可以被视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数乘法的故事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分数乘法的故事6篇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1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练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中课分成学生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则引导学生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学起来要注重每一堂要教的是什么?怎么教?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人生苦短,不要让自己在阴影里蜷缩和爬行。应该淡然镇定,用心灵的阳光驱散迷雾,走出阴影,微笑而行,勇敢地走出自己人生的风景!

      人们在成长与成功的路途中,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因生活的不顺畅怨天尤人,烦恼重重,精神萎靡不振,人生黯淡无光;有人可能会在逆境中顽强的拼搏和成长,历练出若谷的胸怀,搏取到骄人的成就。只有在磨难中成长和成功的人们,才更懂得生活,才更能体味出世态的炎凉甘苦,才更能闯出精彩的人生。

      阴影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阳光背后,有阴影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应该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他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感激为难你的人,是他们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是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是他们增强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是他们警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是他们教会了你该独立。

      人生若要走向成功,有好多的阴影需要消除。

      必须消除自卑的阴影:自卑,是人生的一大阴影。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不要总把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你停留的时间越长,自卑心就越重,灰色的阴影就越多、越浓。

      必须消除受挫的阴影:真正的强者,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稳步前行,更重要的是学会消除逆境中的阴影。真正的强者,不会因幸运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也不会因厄运而一蹶不振,昏昏庸庸,而应该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一往直前,从从容容。

      必须消除贪婪的阴影: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能进取,知足与不知足都蕴涵着辩证法的哲理。贪婪的人永不知足, 寡欲的人一身轻松。人世间,凡事都想求全,但凡事不可能求全;凡事都应知足,因为只有知足,才能开开心心,才能挣脱贪婪的缰绳。假如过于贪婪,只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使自己永远处于无尽的烦恼之中!

      必须消除无事生非的阴影:本来已经身家百万,你却奢求千万;本来已经儿女双全,你却奢求千金一对,成双儿男;本来已经事业有成,你还依然好高骛远。你贪欲无尽,你奢求无限;本是众人眼中的佼佼者,你却忧郁连连;本来圆圆满满,你却无事生非,庸人自扰,画牢自钻圈。你为何不能快快乐乐,阳光一点?!

      四季更替,不可改变;花开花落,顺其自然;月缺月圆,规律使然。若遇人生之阴影,要勇敢面对,积极消除。拥抱阳光,微笑向暖,你一定会快乐无限!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

      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

      朋友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让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带给周围的人。

     生活,就是一种苦苦撑下去的历程,没有谁的生活一帆风顺,也没有谁的红尘一直岁月静好,有的是一路坎坷,一路磨难,和一路的成长。只是当你撑不下去的时候,请保留内心最真实的温柔。

      想起看过的一幅漫画,一个人从十楼跳下,当她经过每一层邻居的窗口,她看见了每一家、每个人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也看见了别人的不易和自己生活的幸福。可是,当她坠地,她又成了所有不幸之人深思自己幸福的模板。只是她的幸福已经完结,别人照样经历着各种生活的不堪和不幸。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以为的幸福从来都是在别人的眼睛里,而每个人真正的幸福或者不幸,往往都藏在心里。

      或许,我们在外人面前光鲜靓丽,却在某个时候,会被一句话或一首歌打动了心扉,触动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让你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的波动。或许,生活的艰难在某一刻让你泪流满面,却也会让你在哭过痛过之后,擦干眼泪依旧前行。

      人活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你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心灵的折磨,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表面。而生活的真实,却让你不得不一边崩溃着大哭,一边拼命地活着。是的,就是活着。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生死之间的纠缠和折磨,才会懂得:活着,才是一种苦苦撑下去的坚持。没有人可以帮到你,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躲雨的那个屋檐。所以最难熬的日子里,你要学会一个人扛起所有的艰辛,一个人去面对生活所有的刁难,哪怕路途遥远,哪怕是一个个漆黑的长夜,你也要咬紧牙关地走下去,不负初心,不忘自己最初的本真……

      你知道吗?有时候当你以为生活走到尽头的时候,总是会峰回路转;当你孤苦无依的时候,总有一个人默默地帮助你,帮你走出生命的关口,帮你走过那些泥泞的路途。所以,千万不要放弃,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疲于奔命的时候,多想想那些比你还困难的人;情感失意的时候,多想可能会遇上的幸福,曾经得到的温暖和爱;走投无路的时候,多想到这是人生另一种方式的拐弯……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生活却有让你重新选择活法的机缘。拨开乌云见太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坚持下来的信心、勇气和执着。其实,你只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灵魂,你的脚下就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那些难捱的时光,生活里过不下去的艰难,情感里滋生出来的失望,工作上无法摆脱的困顿,无论你怎样想放弃,你都要坚持走下去,走出生命的低谷,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自己。哪怕多年后提及,也要变成风轻云淡地过去。

      其实,人这一生的所有,都是一种坚持。坚持让自己快乐,坚持让生活变好,坚持让自己不断地提升,坚持让生命变得丰富,让心灵变得富足……

    X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2

    领域名称

    数学领域

    单元名称

    分数的乘除法

    教学班级

    一年级

    学生人数

    30人

    教学时间

    二节(90分钟)

    任课教师

    教材资源

    课本、教师手册、点线面教学讲义、数学史网站

    教学方法

    发问教学法、讲述法、实作法

    学习本单元

    的预备知识

    1.会作整数的乘除法。

    2.会作正分数的乘除运算。

    3.会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基本能力

    分段指标

    主动探索与研究

    N-3-5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分数乘以分数的问题,进而形成分数倍的概念。

    主动探索与研究

    N-3-6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分数、小数表示除的结果。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A-3-8能做分数的四则运算。

    单元目标

    1、认知:

    1-1能了解正、负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

    1-2能知道倒数的意义。

    1-3能知道一个数和自己的倒数相乘等于1。

    1-4能知道0没有倒数。

    1-5能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情意:

    2-1透过埃及的分数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

    2-2透过摺纸活动,引发学生对分数运算规则的兴趣。

    2-3透过摺页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4透过猜成语的活动,引发学生对有数学成语的兴趣。

    3、技能:

    3-1会做正负分数的乘法运算。

    3-2在做正负分数的乘法时会先约再乘。

    3-3会做正负分数的除法运算。

    准备活动

    活动项目

    时间分配

    教 师

    学 生

    分数的乘法

    第一节

    1.古代埃及分数的说明海报。

    2.摺纸模板和学生的材料。

    3.学生回家的工作单。

    1.学会作整数的乘除法

    2.学会作正分数的乘除运算

    3.学会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的除法

    第二节

    1. 说明倒数的海报。

    2. 小考的考卷35份。

    数学科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对应能力指标序号

    对应单元目标序号

    教学活动

    时间

    教学相关资源

    评量与说明

    N-3-5

    A-3-8

    N-3-5

    A-3-8

    A-3-8

    A-3-8

    A-3-8

    A-3-8

    2-1

    1-1

    2-2

    3-1

    1-1

    3-1

    1-1

    1-1

    3-2

    3-1

    3-2

    2-3

    3-1

    3-2

    活动一:分数的乘法

    ◆引起动机

    说明古代埃及人的分数运算。

    ◆发展活动

    1.摺纸活动,利用摺纸的方式来说明正分数的乘法,示范()

    将一张B4的纸对摺成1/2,

    再将一半的B4摺1/3,涂上颜色

    再将B4的纸打开则全部会有

    2 ×3 = 6 份,而涂颜色的为6份中的一份,所以所得为1/6。

    2.让学生利用摺纸的方式,求出

    1/2 ×3/4

    ◆综合活动

    1.复习负整数的乘法:

    让学生练习下列题目:

    (1) 2 ×(- 3)

    (2) ( -2) ×3

    (3) ( -2) ×( -3)

    2.说明正真分数及假分数相乘。

    (1)

    (2)

    3.复习正负整数的乘除规则,

    正数正数=正数

    正数负数=负数

    负数正数=负数

    负数负数=正数

    4.提问若将改为正负分数,运算方式是否相同?

    例如:

    (1)

    (2)

    (3)

    5.请同学上台做随堂练习,

    并让同学讨论。

    (1) =?

    (2) =?

    6.提问假分数的乘法如何运算?再说明要先化成假分数再运算。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交待回家作业(一份摺页册)。

    7’

    3’

    5’

    3’

    3’

    3’

    4’

    7’

    7’

    3’

    说明海报1张

    褶纸模板1份

    A4的纸35份

    摺页册35份

    说明:把材料(纸)发下去。

    说明:请二位同学上台。

    说明:将摺页册发下去。

    对应能力指标序号

    对应单元目标序号

    教学活动

    时间

    教学相关资源

    评量与说明

    N-3-6

    A-3-8

    A-3-8

    A-3-8

    2-4

    1-2

    1-3

    1-5

    3-3

    1-4

    3-3

    3-3

    3-3

    活动二:分数的除法

    ◆引起动机

    让学猜一个成语(猜一句成语)

    答案为:七上八下。

    ◆发展活动

    用海报来说倒数,海报内容为小孩坐在母亲的头上,将海报倒过来,让学生了解倒数为原数分母在上分子在下。并举例说明3/4的倒数为4/3。

    ◆综合活动

    1.提问题自己和倒数相乘等于多少?并举例2/3、( -3/4)、

    1

    2

    2- 。

    2.说明分数的除法,即为乘于倒数。

    例如:(1)

    (2)

    3.提问题0是否有倒数?并说明。

    (1)问学生 0 ×3

    0 ×( -2 )

    1

    2

    0 ×2 -

    然后问学生” 0乘以任何数都会是多少?”

    (2)在黑板上呈现:

    0 ×任何数 = 0

    问学生能不能找到一个数和0相乘为1

    因为找不到所以0没有倒数。

    4.回顾本章节,并请学生做自我评量2-3。

    5.2-3小测验(5题皆从课本出)

    (1)求( -2/3)的倒数。

    (2)2/3和自己的倒数相乘等于多少?

    (3)求5/3 ÷( -25/4 )=?

    14

    1

    3

    9

    (4) ( - 3 - ) ÷( - - )的值

    1

    2

    (5) 1/4 ÷( - 1- ) ×3/4

    6.交待回家作业(习作2-3)

    3’

    5’

    3’

    7’

    7’

    10’

    7’

    3’

    海报1张

    小考的考卷35份

    说明:让学生发表猜对的同学加分。

    说明:上台发表的同学加分。

    说明:自我评量都做对的加分

    海报1

    海报2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求()的倒数。

    (2)和自己的倒数相乘等于多少?

    (3)求

    (4) 的值

    (5)

    解答:(1)

    (2) 1

    (3)

    (4)

    (5)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3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

        (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3.集体讨论。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图理解。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出示线段图辅助理解,尤其是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

        (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                 方法二:

                                         

     

                                        

        (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一下(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4.回顾小结。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理解题意的?(反复阅读,画线段图,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等,特别强调画线段图在理解题意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例题、画线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过讨论、小结,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 P15做一做。反复阅读,仔细分析。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分率句”专项训练:

        (1)六(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把           看作单位“1”,          是           的,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人数 = 全班人数 ×           。

        (2)电视机的数量比洗衣机多。

     

        电视机 = 洗衣机 ×              。 

        3.独立作业(部分可选作本节的课后作业)

        (1)昆虫飞行时经常振动翅膀。蜜蜂每秒能振动翅膀236次,蝗虫每秒振动次数比蜜蜂少。蝗虫每秒能振动多少次?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有几种解题方法?

        (2)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你能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题目的意思吗?

        (3)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每年大约有16亿吨的泥沙流入黄河,其中的泥沙沉积在河道中,其余被带到入海口。有多少亿吨泥沙被带到入海口?

     

        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4)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可达到430千米/时,普通列车比它慢。普通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用不同方法解答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它与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归纳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这个数去乘几分之几。这里的几分之几有时候可以直接从题目中获取,有时候要根据题意自己计算出来。

    解法一:

    A.确定单位“1”的量。

    B.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中间问题。

    C.再计算题中所求的问题。

    解法二:
    A.确定单位“1”的量。
    B.先求出所求问题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C.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答案。

        【设计意图】此处的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五、互动游戏,适度拓展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好,现在还有时间,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我这里有2个盒子和30个乒乓球。现在老师拿几个乒乓球放到一个盒子中,但是不给你们看到底拿了多少个,看哪位同学猜得准。 

        师:我只告诉你们一个条件:“1号盒子里乒乓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你能说出1号盒子里有几个乒乓球吗? 

        师:如果1号盒子里乒乓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你能说出2号盒子里现在有几个乒乓球吗?  

     

        师:你没有看见,怎么会知道另一个盒子里有25个乒乓球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最后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分数乘法的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5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 ,它的倒数为 ;非零整数 的倒数为 ;分数 的倒数是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分数除法
    一、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或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② 求少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 前  项 比号“:” 后 项 比值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 数 商
    分 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 母 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①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               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     15∶10 = 15÷10 =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如:  已知两个量之比为 ,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
    6、 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圆
    一、 认识圆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 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 C= πd                   d = C ÷π
    或C=2π r                  r = C ÷ 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 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 r ÷ 2   即   π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πr+2r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 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 圆的半径
                             S圆 = πr × r
     圆的面积公式:      S圆 =   πr2     
    4、环形的面积: 
       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R=r+环的宽度.)
    S环 = πR²-πr²     或
    环形的面积公式:      S环  = π(R²-r²)。
    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9倍。
    6、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
    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
    9、确定起跑线:
    (1)、每条跑道的长度 = 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 + 两个直道的长度。
    (2)、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
    (3)、每相邻两个跑道相隔的距离是:  2×π×跑道的宽度
    (4)、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11、常用各π值结果: 
     π = 3.14
    2π = 6.28   
    3π = 9.42 
     5π = 15.7
     6π = 18.84  
    7π = 21.98  
    9π = 28.26
    10π = 31.4              
    16π = 50.24  
    36π = 113.04
    64π = 200.96
    96π = 301.44
     
    4π = 12.56           8π = 25.12         25π = 78.5
    12、常用平方数结果
      = 121         = 144       = 169        = 196      = 225     
      = 256         = 289       = 324        = 361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 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 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 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 0.5 = 50%                     = 0.2 = 20%                 = 0.625 = 62.5%    
      = 0.25 = 25%                    = 0.4 = 40%                 = 0.125 = 12.5%   
      = 0.75 = 75%                    = 0.6 = 60%                 = 1.375 = 37.5% 
      = 0.0625 = 6.25%               = 0.8 = 80%                 = 0.875 = 87.5%
      = 0.04 = 4﹪      = 0.08 = 8﹪       = 0.12 = 12﹪       = 0.16 = 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 =                 ②发芽率 =   
    ③出勤率 =                   ④达标率 =  
    ⑤成活率 =                 ⑥出粉率 =          
    ⑦烘干率 =        ⑧含水率 =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 100%             或:
    ① 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 
    ② 求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80﹪,六折五=0.65=65﹪
    2、 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圆柱与圆锥
    一、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4、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即S侧=Ch  或 2πr×h
     5、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积×2  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     即V=sh或 πr2×h
        7、将一张长方形围成圆柱有两种方法,将一张长方形进行旋转一般也有两种。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二、圆锥的特征:
    1、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3、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4、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   Sh  或V锥=  πr2×h
    5、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6、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 圆锥
    底面 两个底面完全相同,都是圆形。 一个底面,是圆形。
    侧面 曲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 曲面,沿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条线段剪开,展开后是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分数乘法的故事篇6

    《分数的乘法》教案
    《分数的乘法》教案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0×5=79×5=
    27×3=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

    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
    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由此可
    以得到:12×15=1×12×5=110(板书算式)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5=1×32×5=310(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