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六篇

    时间:2021-11-12 19:45:1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方面是指在某事、某人或某物在某个范围或层面的相对或并列,叫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1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央、省、市委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院开展了“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针对当前全院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双联双创”等活动,对照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本科室认真查找了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在日常工作中,本科也存在一些“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现作一总结报告。

    一、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一名医护工作者,如果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没有抓落实的能力,如何能从容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如何善于把握大局大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扪心自问觉得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还有待于提高。作为临床一线科室,其责任不仅关乎医院的发展,更关乎的是病人的生命安全。有时候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有时面对医院重点工作任务,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不敢大胆去试、大胆去闯,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2、有时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思想。在工作中,有时有等靠思想。对上级和医院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有时对一些医院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等指示;有了文件、指示,还要等上

    级调度,等兄弟科室先行、出经验,缺乏先创先干和主动担当的意识。有时看到别人享受玩乐,而自己却在拼命苦干,心理不平衡,出现精神懈怠和享受思想。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对一些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3、有时存在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的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有时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积极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对科室管理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缺乏积极性,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二、整改措施1、努力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在日后的工作中,凡事要从大局观考虑问题,理清现实,科学决策,勇于决断,敢于担当。树立攻坚克难、敢闯敢试、不怕风险、大胆负责的勇气。

    2、工作中勤思考、多学习,杜绝等、靠、要和懒散思想;干工作不推诿、扯皮,不避重就轻,要积极主动,先创先干,主动担当;要有干事创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3、工作中,要有责任心,亲力亲为,勇于担责,不消极懈怠,不得过且过。4、加强业务和管理知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多想多思,主动研究工作方法和措施;凡事不能光依靠上级领导,要自己主动想办法,杜绝依赖思想。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整改措施

    最近,学习了新修改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于“敢于担当”,感觉是比较新的提法,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这样提呢,怎样算是敢于担当呢,通过学习,自己谈一点体会。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速民生社会事业改善,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尤其是锦州沿海经济区目前进入困难时期,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少,可支配财力有限;惠民工程历史欠帐多,民生事业急需改善,等等,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急需一大批敢于担当的干部,肩负起加速沿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一、敢于担当,要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

    领导干部敢于担当需要有激情、有韧劲,但更需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

    一是党性原则要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敢于担当的前提。要有正确原则立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只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就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也就拥有了敢于担当的基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就会形成“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勇气。

    二是能力水平要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要对中央、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准确把握区情发展,把上级精神吃透用活,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升级发展的任务,要密切结合实际,落实落靠,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尤其是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站稳群众立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要正确对待不同己见的声音,对立面的反对声音,舆论层面的批评声音,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三是工作作风要硬。勇于担当,离不开优良的作风。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要带头做好,凡是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当表率。要把各项工作的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设想、缜密谋划,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看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计划、目标、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项目。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作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敢于担当的资格和底气。

    二、敢于担当,要在直面问题时拿出破解办法。

    敢于担当,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亲自上阵,带头冲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一要在加快发展上敢于担当。当前,面对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我们具有敢于超越、敢挑重担、敢争第一的精神。只有敢于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找出路,才能有所作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敢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各种条条框框,这种突破意味着要排除各种阻力,要冒许多风险。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凡事因循守旧,就会痛失发展良机。所以要义无反顾地担起加快发展的重责,在解放思想上勇于突破,开启跨越发展的新思路。要敢于抓抢机遇。抢抓机遇,重在“抢”,不抢,机遇往往会擦肩而过。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抢抓机遇,必须出手要早、下手要快,要敢为人先,敢想敢干。领导干部抓工作的魄力、能力和毅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攻坚克难上,当前,项目产业攻坚战招商引资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组织群众参与难,改善城乡面貌动迁难,等等,我们要攻克一道道难关,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就提升一个层次。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2

    担当作为方面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制约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就是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约束让其”不能为”。不敢为。执行纪律,案件查处要严,”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  不想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要加强党的纪律入手,要以三个”绝不允许”为标线,提前筑牢官员拒腐防变防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朝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和坚实的一步。只有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才能让反腐败工作更为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123下一页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3

    2篇在敢于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制约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就是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约束让其"不能为"。不敢为。执行纪律,案件查处要严,"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要加强党的纪律入手,要以三个"绝不允许"为标线,提前筑牢官员拒腐防变防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朝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和坚实的一步。只有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才能让反腐败工作更为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我们在中央第六督导组和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举办6期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确定10个专题、开展讨论活动2700多场次。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我省汪洋湖、翟树全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把防汛抗洪、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考场,在重大灾难面前考出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和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脱产培训党政干部16.9万人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黄牌警示台账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精神问题495起、处理600人;通过开展行政监察查办案件10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追究违纪资金7202.4万元。我们还严肃查处去年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人,对89名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对52人追究了刑事责任。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我们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4个批次确定71个问题清单,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中,明确市县党委班子要着力解决7个方面重点问题、6个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同时开展11个专项整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7个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查摆、带头认真整改。省委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并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从10个方面对弘扬新风正气提出了32条具体要求。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在敢于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最近,学习了新修改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于“敢于担当”,感觉是比较新的提法,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这样提呢,怎样算是敢于担当呢,通过学习,自己谈一点体会。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速民生社会事业改善,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尤其是锦州沿海经济区目前进入困难时期,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少,可支配财力有限;惠民工程历史欠帐多,民生事业急需改善,等等,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急需一大批敢于担当的干部,肩负起加速沿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一、敢于担当,要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需要有激情、有韧劲,但更需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

      一是党性原则要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敢于担当的前提。要有正确原则立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只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就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也就拥有了敢于担当的基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就会形成“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勇气。

      二是能力水平要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要对中央、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准确把握区情发展,把上级精神吃透用活,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升级发展的任务,要密切结合实际,落实落靠,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尤其是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站稳群众立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要正确对待不同己见的声音,对立面的反对声音,舆论层面的批评声音,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三是工作作风要硬。勇于担当,离不开优良的作风。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要带头做好,凡是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当表率。要把各项工作的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设想、缜密谋划,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看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计划、目标、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项目。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敢于担当的资格和底气。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4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一

    根据中共XX县环保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针对省委关于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突出关注的6个方面、市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10种表现、XX县“三不”问题6种表现、微腐败10项治理重点进行剖析,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这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现将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原因分析

    第一,政治学习不够, 理论功底浅薄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第二,宗旨意识不牢固。

    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在现实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严重淡化,群众观念与群众立场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使精神上缺钙以及革命意志衰退。

    第三,服务意识不强。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树立牢固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对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理解的不够深入透彻。

    第四,安于现状,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不强,对党的大政方针、改革精神学的不透,悟的不深。学用结合不紧密,学用“两张皮”。存在懒惰思想,怕学、厌学、愁学。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对工作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对比。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知道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不注重加强党群关系脱离基层、不接地气,与官兵距离约拉越大。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下一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5

    担当作为方面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制约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就是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约束让其"不能为"。不敢为。执行纪律,案件查处要严,"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
    不想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要加强党的纪律入手,要以三个"绝不允许"为标线,提前筑牢官员拒腐防变防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朝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和坚实的一步。只有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才能让反腐败工作更为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监督下工作。
    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
    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我们在中央第六督导组和第七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举办6期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班,确定10个专题、开展讨
    论活动2700多场次。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我省汪洋湖、翟树全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把防汛抗洪、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考场,在重大灾难面前考出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和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
    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
    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脱产培训党政干部16.9万人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
    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黄牌警示台账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去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精神问题495起、处理600人;通过开展行政监察查办案件10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追究违纪资金7202.4万元。我们还严肃查处去年相关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人,对89名干部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对52人追究了刑事责任。
    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我们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4个批次确定71个问题清单,开展了15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中,明确市县党委班子要着力解决7个方面重点问题、6个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同时开展11个专项整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等7个制度文件,就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问责机制
    ,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营造氛围,倡导奋发有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对"有为"者是激励,对"不为"者是约束。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查摆、带头认真整改。省委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并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从10个方面对弘扬新风正气提出了32条具体要求。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6

    担当作为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共宜宾县环保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针对省委关于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突出关注的6个方面、市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10种表现、宜宾县“三不”问题6种表现、微腐败10项治理重点进行剖析,在精神松懈、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能力不够,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这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现将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原因分析

    第一,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浮浅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第二,宗旨意识不牢靠。

    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源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实现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根源利益的一致。

    在现实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危机淡化,群众观念与群众立场没有牢靠树立起来,没有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使精神上缺钙以及革命意志衰退。

    第三,服务意识不强。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树立牢靠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

    对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理解的不够深入透彻。

    第四,安于现状,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不强,对党的大政方针、改革精神学的不透,悟的不深。学用结合不严紧,学用“两张皮”。存在怠懈思想,怕学、厌学、愁学。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对工作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不对比。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知道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不注重加强党群关系脱离基层、不接地气,与官兵距离约拉越大。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下一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第一,加强学习教育

    在学习教育上,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的自身教育,积极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积极学习,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源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精神的提高,积参与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自身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牢靠树立“四个意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党员的职责,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二,加强自身管理考核。

    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自己目标责,有责任意识。加强自我要求和自身规范,工作中的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自我监督自我要求,只有加强自身的觉悟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中的要求。第三,加强服务意识;

    对待群众始终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当手头工作较多时,不能性子急,要态度和蔼,如需要重复的问题,要耐烦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觉得麻烦而抱怨。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方法和措施,心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佳的老师,要主动学习工作中需要提升的知识,做到干一行专研一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刻苦专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积极向身边同事们学习,认真履职,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