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关于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三篇】

    时间:2021-10-22 14:17:4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情况是一个名词,读音为qíng kuàng,是指情形,情景。出自《堕及妻赵氏墓志》。情况也有指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意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3篇

    第一篇: 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

    街道近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街道近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标题:街道近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我街道党工委下属9个村(社区)基层党支部及7个企事业机关党支部。所辖离退休党员60名,在职党员717名,流动党员8名。近年来,我党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社区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建工作络,通过抓学习、抓规范、抓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重视。坚持和落实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讲原则、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班子解决矛盾,加强团结的能力大大增强,为街办党建工作开展营造了浓厚的管理氛围。  二是基础工作及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全街道9个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规章、档案管理,有了宽敞的党群活动室,全部配备了32英寸彩电和电脑远教设备,配发了系列电教片,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丰富载体、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心连民心,社区连万家”主题系列活动为主线,广泛开展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以支部活动阵地为载体,以创建文明村(社区)为契机,举办各种宣传、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融洽干群关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党员再就业示范工程,实施党群先进文化建设工程。以全力抓好党员、普通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再就业培训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创业、再就业模范”评选活动。  三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街办按照“四句话”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三大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并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把长效机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四是针对天府实际,建立健全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管理体制,有效组织干部群众扎实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天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是扎实做好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本着“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加强非公有制建档工作和党建工作。做好群团和工会工作,坚持以工建、团建促党建,积极配强团的干部队伍,以团建促党建,为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供给。  六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开展党工委书记讲廉政党课活动。  《街道近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于,欢迎阅读街道近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第二篇: 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

    街道退役军人基本情况汇报

    街道退役军人基本情况汇报

    一.认真摸清底数,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信息台账

    为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优抚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优抚对象服务质量,根据《XX驿区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细则》要求设立了XX街道优抚对象服务站,下设31个社区(村)优抚对象服务点,落实了工作机构。通过定期走访,上门登记,逐步建立退役军人信息台账,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已完成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1551人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其中:退役士兵9233人、军转干1526人、复员军人128人、残疾军人173人、三属71人、现役家属366人、离退休干部34人、无军籍离退休职工20人。

    二.严格落实待遇,真心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

    1、XX街道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按月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切实做到不错不漏,发放到个人账户。街道现有在册优抚对象653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495人、一般优抚对象158人。截止今年5月,共兑付发放专项资金310.7106万元。同时,街道自筹资金80余万元,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

    2、深入优抚对象家庭了解实际困难,对困难的退役军人或家庭实施帮扶,截止今年5月,为9位退役人员就及家属解决关爱援助4.54万余元,为44人次退役人员解决医疗救助5.54万余元,为17位退役人员就及家属解决临时救助5.65万余元。

        3、为积极引导优抚对象自主创业,通过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一对一”上门推荐工作等形式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岗位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先后为13名退役军人及家属落实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为126名退役人员落实街道城管、巡逻队临聘岗位及社区、村两委工作岗位,为3名下岗伤残军人及家属解决环卫临聘岗位。

                 2019年5月10日

    第三篇: 顺德伦教街道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田圃,男,工学博士,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博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犹他大学 (Univ. of Utah),美国盐湖城,2003

    硕士 化工过程机械,四川大学 1998

    学士 化工设备与机械,四川大学 1995

     

    工作及科研经历

    2009年10月 – 至今,教授、博导,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研究平台的建设,受邀为Chem Soc Rev撰写有关蛋白质结构设计和综述(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9:2071-2082 ( 2010))。

    可溶性蛋白构象组学的方法学研究;双脂层膜环境以及水膜界面对膜蛋白构象动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待发表)。

     

    2005年11月 – 2009年9月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疾病与肾疾病研究所,生化与遗传学系 (NIH/NIDDK, Genetics and Biochemistry Branch Bethesda, MD) 自输运蛋白EspP与Bam复合体相互作用及其输运机理的研究:通过使用体内体系的化学交联和体外纯化蛋白的荧光试验研究,我们揭示了自输运蛋白乘客域C端率先输出,其折叠为后续N端的输出提供动力的机理,也证明Bam复合体的不同组成蛋白和自输运蛋白域不同位置相互作用(Proc Natl Acad Sci, 107:17739-44, 2010)。

    折叠桶膜蛋白EspP中嵌入环L5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使用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和非平衡分子动力学轨迹模拟,我们揭示了折叠桶膜蛋白中嵌入环结构相对于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的热稳定性及其不同的物理作用基础。对比众多折叠桶膜蛋白的晶体结构,我们发现在折叠桶膜蛋白的这种嵌入环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普遍性,为蛋白设计提供了有效指导(J Mol Biol 402:475-489, 2010)。

    蛋白跨革兰氏阴性菌内膜输运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结合放射性标记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分泌蛋白跨膜输运的启动需要信号序列与氨基端成熟序列的配合,氨基端成熟序列中电负性残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解决了困扰蛋白分泌领域二十多年的有关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蛋白跨膜输运充要条件的问题(JBC284:11396-404, 2009)。

     

    2003年11月 – 2005年11月 博士后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计算生物学中心 (Univ.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MI)

    蛋白Barnase跨线粒体膜时去折叠机理的模拟研究:基于上百条分子动力学轨迹的分析,我们提出并计算验证了一个新颖的去折叠机理。在经受马达蛋白拖拉而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中,Barnase 有两组不同能磊的去折叠途径,通过反复拖拉,马达蛋白有效利用了低能磊途径完成了蛋白去折叠与输运(J. Mol. Biol. 350:1017 – 1034, 2005)。

    SECY蛋白通道的内孔尺寸及构象变化的模拟研:通过模拟一个虚拟球在SECY蛋白内孔长大及通过的过程,我们观察到了与化学交链实验结果一致的构象变化,并预测了SECY的内孔可以扩张到直径达16埃(Biophys. J. 90:2718 - 2730, 2006)。

     

    1999年8月–2003年12月 助研,犹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Univ. of Utah)

    简单模型液晶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我们使用严格的自由能计算绘出了一个简单刚性球链模型液晶材料的相图。我们第一次通过计算证明 nematic-smectic 相变是一级相变。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被证明能够稳定相对有序的相。通过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发现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翻转机理有两种,即单向翻转与双向翻转,后一种现象仅当电场能量足以克服液晶弹性能时发生(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J. Chem. Phys. 117: 9452 (2002);J. Chem. Phys. 116:9957 (2002);J. Chem. Phys. 115:9055 (2001))。

    大分子通过纳米孔的粗粒化模拟研究:应用简单的球簧模型,我们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定性一致的大分子通过时间分布以及通过时间与大分子链长的关系。我们的模拟表明,大分子与纳米孔之间的相互吸引能有效促使大分子进入孔内,却不明显影响大分子的通过时间(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

    1998年8月 – 1999年7月 助教,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奖励和荣誉

    民奖学金一等奖,四川大学 (1991-1994)

    华新奖学金,四川大学 (1992),振兴化工奖学金,化工部/ 四川大学 (1994)

    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 (1995)

    Student Travel Award,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03)

    Summer Fellowship,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ivermore, CA 2001

    Nominee, Career Award at Scientific Interfaces, Burroughs Wellcome Fu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MI. (2005)

    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08)

    Nancy Nossal Fellowship Award,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2008)

     

    发表文章 (*:communication author)

    1.Raffaele Ieva, Pu Tian, Janine Peterson and Harris D. Bernstein*, Sequential and spatially restricted interactions of assembly factors with an autotransporter domain, Proc Natl Acad Sci inpress

    2.Janine Peterson, Pu Tian, Raffaele Ieva, Nathalie Dautin and Harris Bernstein*, Secretion of a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 is driven by the folding of a C-terminal segment, Proc Natl Acad Sci, 107:17739-44, 2010

    3.Pu Tian* and Harris Bernstein,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an enclosed b-barrel loop, J Mol Biol 402:475-489, 2010

    4.Pu Tian* Protein Design, From single domain soluble proteins to membrane protei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9:2071-2082 ( 2010)

    5.Pu Tian and Harris Bernstein, Identification of a post-targeting step required for efficient 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across the Escherichia Coli inner membrane JBC 284:11396-404, 2009

    6.Pu Tia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of Nanoparticles. Annu. Rep. Prog. Chem. Sec. C 102:1-23 (2008)

    7.Pu Tian and Ioan Andricioaei* Size, Mo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ECY Pore Reveal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Biophys. J. 90:2718 - 2730, 2006

    8.Pu Tian and Ioan Andricioaei*, Repetitve Pulling Catalyzes Co-Translocational Unfolding of Barnase during import into a Mitochondria Pore, J. Mol. Biol. 350:1017 – 1034, 2005

    9.Pu Tian* and Grant Sm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Nanoparticles in Dense Isotropic Nematogens: The Role of MatrixInduced LongRange Repulsive Interactions. J. Chem. Phys. 124:161101 (2006)

    10.Pu Tian*, Grant Smith and Matthew Glase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of Nanoparticles in Isotropic Liquid Crystal Matrix: Single Particle Behavior and Pairwise Interaction. J. Chem. Phys. 124:184701 (2006)

    11.Pu Tian and Grant Smith* Translocation of a polymer chain across a nanopore, a 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

    12.Pu Tian, Grant Smith* and Joseph E. Maclennan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Switching Dynamics of a Nematic Liquid Crystal under an Applied Electrical Field. J. Chem. Phys. 117:9452 (2002)

    13.Pu Tian and Grant Smith*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ttractive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Rigid Bead-necklace Molecules. J. Chem. Phys. 116:9957 (2002)

    14.Pu Tian, Dmitry Bedrov, Grant Smith* and Matthew Glaser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Phase Behavior of an Ensemble of Rigid Bead-necklace Molecules. J. Chem. Phys. 115:9055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