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关于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四篇】

    时间:2021-10-22 14:14:3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整理:汉语词语整理:罗勋儿演唱歌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4篇

    第一篇: 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艿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蝿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蚀(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蒈[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螅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衿(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袇[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袆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蒄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

    罿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芈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蚈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芃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莃8.[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虿9.[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肅【甲】(《三峡》)

    芆【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蒃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聿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螇①不见曦月②属引凄异

    肄③皆不敢与之争④当之辄靡

    蒃1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蒀A.而/乡邻之生日/蹙B.自/三峡七百里中C.广/故数言欲亡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芅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袃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薃②势常结约不舒。

    薇13.甲、乙两文的写作内容各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羇(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蚂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蚃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蒅(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帖】同“贴”。④【摧】崩裂。

    蚅1、甲文出自《》,作者(),()时期地理学家。

    螂2、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荿A以指攀草根而登B皆以美于徐公

    膇C不以物喜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蒄3、句子翻译:

    袂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螀B、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薅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膃甲乙两段文字均为,甲文中()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和()的写法。

    羂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羇6.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六处)

    莇【甲】(《三峡》全文)

    羂【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肂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莈【注释】①迳: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羅(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

    肂(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螃(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膂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腿(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羄(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薂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节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节选

    蚆(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薅1.解释加点的词语。

    莁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蚇2.翻译下面句子。

    莈(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莄(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蒁3.用原文句子填空。

    肈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袆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薁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葿【答案】6.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薈7.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袂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蚁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袀参考答案:10.(1)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2)连续(3)都(4)就11.A(2分)

    羆12.(1)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4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袅13.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2分意对即可)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2分)

    蚁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

    羇2、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B)

    螇A以指攀草根而登B皆以美于徐公C不以物喜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蚄3、句子翻译:

    罿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薅B、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我生平经历的危险没有超过这的。

    莃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蚀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聿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羆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肅6.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蚃(二)【参考答案】1.(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膈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莇(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薃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蒂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芈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1)

    (2)螈参考答案:

    芅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着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第二篇: 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编号:036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三)

    主备人:吴春玲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考情分析: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高考《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考题趋势: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学习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四、数词活用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某个具有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规律探究】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庙,在庙堂上。

    2、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用席子。

    3、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4、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奴隶一样。

    (二)名词作动词

    (1)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第二个“君”“臣”,像君王,像臣子

    ②二月草已芽:芽,发芽

    (2)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得”“欲”等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到杀

    (3)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②鹪鹩巢于林:巢,筑巢

    (4)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脚踢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用盒子装

    (5)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揣

    ②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6)规律和特点: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或者: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

    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墓,筑墓

    ②缇骑按剑而前:前,走上前

    2、动词活用

    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作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作名词。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畜养

    (2)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出产、收入

    三、形容词活用

    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则活用作动词。

    (1)穷山之高而止:穷,走到尽头

    四、数词活用

    规律和特点: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课堂巩固]

    (一)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解释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而相如廷叱之:

    (3)常以身翼蔽沛公:

    (4)人皆得以隶使之: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7)、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8)、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字词,并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云青青兮欲雨: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8)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9)填然鼓之:

    (10)大楚兴,陈胜王:

    (11)鞭数十,驱之别院:

    (12)籍吏民,封府库:

    (13)客逾庖而宴:

    (1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5)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3.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作名词的词,并解释。

    (1)而其见愈奇: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4.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字词,并解释。

    (1)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3.内立法度

    4.火足以明也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头发上指

    7.事不目见耳闻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吾得兄事之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舍相如广成传舍

    12.名之曰褒禅

    13.晋军函陵

    14.王无罪岁

    15.增数目项王

    16.乳二世

    1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第三篇: 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三峡》知识点整理

         知识要点整理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     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       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     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    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②飞。飞泻        ③漱(shù)冲荡

    ④其,它们,指怪柏   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⑥良:实在,的确

    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       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

    ④响:回声       ⑤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消失

    翻译: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原文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      ②渔者:打渔的人

    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

    翻译: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二.常识

        作者简介:

    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关于课文

    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 阅读理解

    1、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山高峡长, 清幽秀丽,

    3、全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

          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

          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

    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

       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5、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

    (1)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2)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文中也可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水流急。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昔日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加闻名,并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三峡欢迎您!

    10、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写长江的诗句。

    (1)山随平里尽,江入大荒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7)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语言品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通过侧面描写,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林木山石)的影子。两句动静结合,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色彩鲜明,“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

    4、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1: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2: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 “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示例3:课文的描写手法美,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总结建构

    1.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

    2.写作特色:

    (1)布局:独具匠心。(详见“课文分析”5)

    (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

    (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②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第四篇: 三峡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三峡》 一、文学常识:《水经注》本文选自散文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1.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zhàng):重崖叠壁重岩叠嶂. 潭(xiāng) 碧绿的深潭夏水襄陵: 夏水:夏季涨水 襄.. 陵:大水漫过丘陵 ):极高的山峰n绝巘(yǎ. (yù)风:乘奔御 骑上快马,驾着风 飞漱shù:急流冲荡.. 素湍(tuān)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深. 峻茂:指山高草盛清荣峻茂:清荣:指水清树茂 空缺略无阙处:三、通假字 “阙”通“缺”,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回清倒影 五、一词多义 以①沿溯阻绝(隔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②哀转久绝(消失)绝

    阙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

    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或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①属引凄异(连续)属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六、重点词语解释 空缺, 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夜分:半夜曦(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x:日光这里指太阳ī)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ngàzh嶂( 、重岩叠嶂3.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七、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

    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九、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6、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 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7、归纳本文的中心:

    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 的深厚感情

    8、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③秋季:萧瑟凄凉

    9、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与朱元思书

    答案: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急流的水)甚(比)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寒)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往高处)邈(往远处);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泉水激(冲击)石,泠泠作响;好(美丽的)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平...息)心;经纶(筹划)世务者,窥(看)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句子。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若奔马。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 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偏东,时而偏西。

    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3 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水,天下独绝。

    的山峰。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8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 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 到底。 和谐。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 清楚楚。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者,窥谷忘反。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 白昼,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 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 会流连忘返。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 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 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 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 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 动感。

    (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 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4、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 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醉翁亭记》

    一、 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 “文忠”,北宋文学家,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 解释加线的字词(掌握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及句子):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环:环绕。皆:都。诸:各个。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中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潺潺:流水声。泻:飞淌,飞泻 于:从。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 于:在。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来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辄:就。号:取别号,起号。曰:叫做。

    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醉翁的意趣不在喝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意:意趣,情趣。 乎:于。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得:领会在心里。寓:寄托。

    三、 解释加线的字词(掌握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及句子):

    四、 9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消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若夫:用在一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霏:雾气。 开:消散:

    归:回,这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

    岩穴:山谷。瞑,昏暗。 晦:阴暗。

    10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芳:花。发:开放。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好看的树木。秀:草木繁盛。

    繁:浓阴。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四、解释加线的字词(掌握三段的重点字词及句子):

    11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提携:被人拉着手走,这里指小孩。.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而酒精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临:在……旁。渔:捕鱼。酿:酿造。泉香而酒冽:互文,即泉冽而酒香。冽,清澈。

    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 杂然:交错的样子。陈:摆放。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酣:尽兴地喝酒。 射:投壶,以箭投壶中。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奕:下围棋。

    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五、解释加线的字词(掌握第四段的重点字词及句子):

    1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1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里渐渐昏暗,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快乐起来。)

    去:离开。 上下:树上树下。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字是名词,乐趣。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19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谓:为,是。

    六:一词多义。

    1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去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向

    2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 雨很密的样子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

    临溪而渔 靠近,这里是“在……旁”

    4谓 太守自谓 称

    太守谓谁 是

    5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乐其乐 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七、问答题: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水落石出)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 太守醉) 醉.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11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 ”、“醉翁亭”等景物。(琅琊(山) 酿泉)

    12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132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与民同乐

    2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2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1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 山水,与民同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八:课外积累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九:《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十、10、中心思想和段意。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的情怀。

    段意:

    1、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并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2、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及出游的乐趣。

    3、描写太守、宾客、游人之乐。

    4、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岳阳楼记》复习

    一、生字、拼音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é)忘xi宠辱偕( )月oàh皓( í)y心旷神怡( )雨níy霪(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批评指责。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 《范文正公集》。作者是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12(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XX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