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提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六个关键点

    时间:2021-03-18 11:27:09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提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的六个关键点

     笔者认为 , 要提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效率 , 有六 个关键点 :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整理、补充。这六个关键 点是在其他科目的“预习、听课、作业”的基础之上多了“复 习”“整理”和“补充”三个关键点。

     这是因为 《公差配合与技 术测量》不论是记忆还是理解的东西都很多 ,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 别的科目的方法 , 要在借鉴中有所变通、创新。

     一、关键一 : 做好课前预习的导向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起点

     , 是

     教学的一个关键、基础环节 , 也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 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实, 我们对预习的要求不是很高 ,一般是通读 新授的教材内容 , 找出教材中自己认为的重点及难点 , 速记一遍 要记的内容 ,回忆一下与前面有联系的知识点 , 试着做做课后的 练习等。有参考资料的话 ,也可以在课前翻阅一下 , 帮助熟悉课上 所要学习的知识 , 在教师讲授重点、难点时有个较清晰明朗的思 路。预习可以使学生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 有的放矢 地去听课。因此 ,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通过具体的预习作业 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 , 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

     简言之 , 预习 就是上课前的自习 , 也是教师在上课前 , 学生先独立地学习新课 内容 , 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二、关键二 : 做好主动听课的引导工作

     要提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 , 根本问题是师资 问题。老师水平高 ,才能教出好学生 ; 老师水平不高 ,学生中也有 少数或个别由于自己用功有些成就 , 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 师来提携。笔者认为 , 名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听课是学习的中心 环节。作为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学生 , 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取都 是在课堂这一环节来完成的 , 这也是导致学生本课程学习好坏的 分水岭。主动听课是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 根据老师讲 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对难点和 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听课 , 才能听 好课。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听课 ,就应该善于抓住课堂的要点 , 即 难点和重点。上课时 , 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听老师讲课的重 点内容。那么老师什么时候讲的才是重点和难点呢 ?一般来说 , 只要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就一定能发现 ,此外 ,从老师课堂教学上 的变化也能发现。

     老师上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 突 破难点上 , 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 , 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 , 或条分缕 析仔细讲解 , 或反复强调强化应用 ,或提高语调以警视听等。

     要引 导学生善于抓这些课堂上的变化 ,专心专意 ,仔细听讲 ,就能听出 重点、听出“门道”。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 ,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 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 一个职业学校或者技 工学校的学生 ,总共要上 1200多节课, 把每节课 45分钟积累起来 将是惊人的时间数字。学习成绩的优劣 , 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 , 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 , 首先必须利 用好课堂上的 45分钟, 提高听课效率。学生上好课、听好课 ,首 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 , 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 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 , 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参与课堂的全部学习活动 , 始终集中注意力 ; 第三要学会科学地 思考问题 ,重理解 ,不要只背结论 ,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 课的条理 ,要大胆设疑 ,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善于多角度验证答 案;第四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 , 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带着问题听课 ; 二是把握住老 师讲课的思路、条理性 ; 三是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 记忆的习惯 , 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四是踊跃回答老师的提 问。

     三、关键三 : 提倡课后复习的梳理工作 每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随堂作业 , 用以巩固课堂上所 学的知识。所有题目都是围绕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设计的 , 很多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 , 结果是一边做作业 , 一边翻 书和笔记,完全忽略了此时该做的是另外一件事一一复习

     ,这样

     既浪费了时间 , 又没有达到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在笔者所提倡 的教学方法中 , 要求学生做的不是作业 , 而是“课后复习”这个 关键点。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培养学生先复习 , 再做作 业,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再翻书了 , 如果还要翻书 , 说明在这个 知识点上还要找老师补补火 ,这样才达到了检验所学的目的 , 也 使得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那么课后复习的梳理工作怎么进行呢 ?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 就是尝试回忆 , 即“放电影”。回忆上课的经过 , 在头脑中“重 映”一幕又一幕上课时的情景 , 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的关键问 题。回忆可以分两个时段进行 :一是课间 10分钟, 此时闭着眼睛 靠在桌子上详细回忆老师是怎样引入新课的 , 自己对一些知识点 的理解与老师是否一致 , 老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关键地方 的等。这样既让眼睛得到了充足的休息 , 又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 东西,一举两得。二是晚上躺在床上 , 可以只忆“粗枝”和“花团 锦簇”的地方 , 还可以把当天所学的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要 点记一下。尝试回忆既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 , 也可以提高学 生的记忆能力 ,培养动脑的习惯。

     同时做作业之前还要看书 ,把书 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

     , 并记一

     记。然后在空白的地方写上一些提示性的语句或自己听课的体会 方便以后复习。做好这些之后 , 就可以做作业了。

     四、关键四 : 强调独立作业的检验工作 老师课后布置作业的目的之一是检验课堂所学的内容

     , 所以

     同学们做作业不是单纯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 不能随随便便应 付了事 , 更不能拿别人的来“复制、粘贴”一下就完成了。同学 们也不能认为课本后没布置习题的就不用做 , 不能为了做作业而 做题 ,应该时刻记住“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

     度”

     在这里, 笔者把作业放在复习之后 ,是有原因的 : 只有在课后 复习的基础之上再做作业 ,才能达到做作业的真正目的 , 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不经复习 , 不做作业”应成为所有同学的座右 铭, 也是我们提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的重要关键 点。在强调独立完成的基础上 , 与同学们多商量 ,看同学们是否用 了与自己不同的解题方法 ,丰富和开阔自己的思路 , 就能达到检 验的效果。

     五、关键五 : 强化课后整理的消化工作 有人曾经把强化课后整理工作比喻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 “画龙点睛”之笔。虽有些夸大其词 , 却也见“回眸一笑百媚 生”之效。

     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 ,能够从中获 得新的体会和见解。

     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后整理的消化工作 新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

     课后及时整理总 结是笔者所调查的学生一致推荐的法宝 , 它对于提高《公差配合 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特别是对于初学 者来说,实乃一剂良方。

     课后整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可分两个时 段进行。

     1.第一阶段 :笔记整理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新授课的当天完成作业之后的空 余时间进行 , 笔记整理可以结合参考书来进行。整理笔记不是再 抄一遍笔记 ,而是将上课时没有来得及记下的部分补充完整 , 把 记得不准的地方更正过来 , 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其中要特 别注意整理容易发生错误的概念、 新旧知识的联系、 参考书上补 充的内容、老师上课时的归纳总结等。

     整理笔记还要舍得“删”, 省略无关紧要的、 已经烂熟于胸的内容。

     整理笔记就是把知识简 化、系统化的过程 , 为以后的单元复习等阶段复习提供资料 , 提高 复习效率。

     2.第二阶段 : 作业整理

     作业整理是课后整理的最后环节 , 一般在《公差配合与技术 测量》授课后的第二天乃至稍后完成。作业整理就是把课堂上、 练习中、资料上的典型题目、典型解法等记录下来 , 此外还要建 立错题库。

     建立错题库不是将错题单独抄在一本笔记本上就完事 还要不断地对错题进行改正。

     所谓的错题改正就是要对错题进行 定期复习 , 如每周或半个月复习一次 , 若第一次复习就做对了 , 可 以在题目上做上标记 , 这样连续两三次复习都做对了 , 就可以暂 时不管了 , 以后期未考试、中考前再复习一次就行了。这样积累 的错题会越来越多 , 但通过定期复习 , 不会做的题目就会越来越 少。用笔记本记错题时 , 一般把题目抄在正面 , 答案或解题方法抄 在背面 , 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 , 专供写错误原因之用。

     六、关键六 : 培养课外知识的补充工作 书本上的知识学会后 , 还要学习一些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 量》有关的课外知识。

     课外知识不仅仅是授课内容的补充和丰富 , 而且可拓展学生的视界 , 丰富他们的见闻。

     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 从课外阅读材料中挖掘其蕴涵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深 入思考 , 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课外知识的兴趣 ,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 参加课 外实践活动 ;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 , 如泛读法、 精读法、深 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 , 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 积累、持之以恒等。

     课外知识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 生活实 际密切地联系起来 ,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 , 扩 大《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知识的眼界 ,拓宽思路 , 激发求知欲望 和学习兴趣 , 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 , 增长工作才干。

     这也就是常说 的“课内打基础 , 课外出人才”。

     总之, 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主动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 业、梳理整理、课外补充这六个关键点 , 是笔者提高《公差配合 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它们环环相扣 , 每一步都很重 要,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破坏学习方法的连惯性和整体 性, 对学习的进程产生影响。

     运用这六个关键点进行学习 ,不仅符 合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 , 又与老师的教 学过程相配合 , 是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