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2021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2021-02-28 11:14:48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

     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时节

     顺应时节,是指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从 精神、起居、饮食、运

     动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这要求春季宜疏肝 凉宣,夏季宜泻心补气,

     长夏宜健脾燥湿,秋季宜润肺温补,冬季宜温肾填精。

     明高濂《遵生八笺》汇

     集历代养生理论,设 四时调摄笺”专论顺时养生,并在 四时总论之后,分论了

     十二个月养生的 事宜”、事忌”、修养法”、导引坐 功图”等,使四季

     逐月养生程式化。

     www. d b 1 1 8 . com

     另外,《内经》还提出 ?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一日

     之中,早晨、中午、

     傍晚、入夜,人休阳气如四季春夏秋冬,有生发、旺 盛、收敛、内藏等变化特点,

     故养生也要顺应昼夜阴阳消长规律,安排起居,摄养精 神,锻炼身体,调节饮食

     等。特别是气功锻炼,更应重视时间因素的影响。有研 究表明,不同的功法,或

     同一功法的不同阶段,在特定的时间练功,可助神经内 分泌及免疫功能趋于最佳

     状态,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

     二、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技术以保持心理平 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 康。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情绪调节,将其视为养生寿老 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淮南子》即言: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 ; 肥肌肤,充肠腹,供嗜

     欲,养性之末也。

     ” 首先,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老老恒言》指出: “养 静为摄生首备。

     ”认

     为调神摄生,首在静养 ;而静养之要,重在节欲,即要 求人们做到对一切声名物 欲应有所节制,达到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超然脱俗的 精神境界。《医学入门保

     养说》说: “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 而自静也。

     ”如果过分地 贪求种种声名物欲,所欲不遂就会产生忧郁、失望、悲 伤、苦闷、恼怒等不良情 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只有少 私寡欲,心静神藏,才可 使脏腑气血和调,气机调畅,抗病力强,有利于延年益 寿。《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说: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 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 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太上老君养生 诀》则提出: “且夫善摄生

     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 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 忌。

     ”究其实质,都在于 降低人的需要,以减少人的需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 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然,中医养生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灵枢 师 传》已认识到: “百姓人

     民,皆欲顺其志也。

     ”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 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 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情舒畅,怡然喜悦。清静养神还 可采用凝神敛思的方法, 使心神专注于一点,排除杂念,消除烦恼,保持神思清 静,并使人体生理功能处 于最佳状态。《医钞类编》说: “养心则神凝,神凝则 气聚,气聚则神全。

     ”若 每日烦恼不安,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其次,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可采用移情法,即通过 一定的方法将注意力转 移到自己感到自信和愉快的事情上去。《临证指南医 案》华岫云说: “情志之郁, 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可借 助音乐、歌舞、琴棋、书 画、花鸟、垂钓、游览观光、运动锻炼等方法以转移 情志,陶冶性情。对此,《理

     瀹骈文》强调说: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

     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其

     次,可采用分解的方法,把一个个具体的烦恼分解 开,一一予以解决,不要把不

     同的烦恼联系起来,把现在的烦恼与过去的烦恼联系

     起来,更不要和想象中未来

     的烦恼联系起来,或把一个烦恼看作另一个烦恼的原

     因或结果。另外,对于刺激

     和烦恼要做到不记忆、不思考、不联想,以尽可能地 弱化烦恼。

     再次,节制情绪以防过极。《吕氏春秋》说:

     欲有

     情,情有节,圣人修节

     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调摄精神,就要调和、节 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

     以维护心理平衡。节制情绪,主要在于戒怒。《老老 恒言戒怒》指出:人借

     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

     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

     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制怒之法,古人记述较多, 贵在忍”和忘”。《古

     今医统 杂著类》载 和气汤”,专治一切怒气、怨气, 其书言:先用一个忍

     字,后用一个忘字,右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此

     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

     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说明欲怒之时,先闭口 不语,使情绪平缓,此时

     冷静考虑,以理性克制感情上的冲动,怒气可迅速得 以控制 ;然后以乐观大度的 态度泰然处之,忘却烦恼。换言之,要学会忍耐和宽 容,忍耐和宽容可以给人们

     一个重新思索生活的机会。另外,人世沧桑,诸事纷 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

     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尽可能排除情绪和欲望的干 扰,以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

     分析发生的原因,冷静地审察情势和处理问题,从而 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最后,化解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产生后,应及时采 用各种方法化解不良情 绪,以免引发疾病。常用的方法有体谅、解脱、升 华、抵消、利用、合理宣泄等。

     体谅,即要换位思考,不要对别人要求过高,要允许 别人犯错误。解脱是要善于

     看到不幸中的万幸。升华,是把强烈的情绪冲动引导 到积极有益的方向上去,使 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如孔子厄而著《春 秋》、太史公腐而《史记》出。

     抵消,即中医学中的以情胜情法,是当某一刺激引起 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取

     某一行动,寻求另外一种刺激,用以抵消原有刺激的 作用。如张子和所说: “以 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 之言娱之 ;以恐治喜,以恐

     惧死亡之言怖之 ;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 ;以思 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

     之。

     ”利用,即我们常说的 “坏事变好事 ”,如生病住院 时,可利用此无人打扰

     的安静时机看书、思考问题。合理宣泄,是指把郁积 于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

     当的方式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如悲痛时 的哭泣、郁闷时的狂喊、忧 愁时的向友人倾诉等等。

     三、起居有序 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使其符合卫生要求,有 序有度。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 “善摄生者,卧起 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 和之常制。

     ”

     首先,起居有常。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 冬一年四季乃至一日之 内,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变化,人生活在自然 界中,无时不受这种变化规 律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人体自身阴阳变化的规律。

     因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必须 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根据季节变化 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 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如 此,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

     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 应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的目的。

     其次,劳逸适度。劳,主要指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 房劳;逸,指休息。劳 逸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都是人体的生理需 要。适度劳作,能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兴奋 大脑皮层对机体各部的调节

     能力,调节精神 ;适当休息,则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

     少的方法。故孙思邈《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说: 养生 之道,常欲小劳,但莫

     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因此,养生应当正确处理劳逸之 间的关系,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合理安排,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一般体 力劳动要轻重相宜,量力而 行,要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以及休息的 多样化,动以养形,静以养 神,做到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中医养生学极其重视 对性生活的调节,历代医家 无不强调节欲惜精。既不主张禁欲,如《素女经》 言: “阴阳不交,则生痛瘀之 疾,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

     ”又反对恣情纵 欲,如元李鹏飞《三元延 寿参赞书》说: “书云,欲多则损精。可保者命,可惜 者身,可重者精。

     ,, 若

     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要求性生活适 度,并注意房事卫生与宜 忌。总之,若能节房劳以养精,节心劳以养神,节形 劳以养气,则精足气充神旺, 自能尽终其天年。另外,睡眠、衣着及居处环境等, 均属于起居调摄的范畴。

     四、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指依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 忌,合理地摄取食物, 以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的方法。饮食调养的内容 很多,包括食物的卫生,合 理的搭配,食品的加工烹调,饮食的方式与卫生,饮 食禁忌,因时、因地、因人 调配饮食,以及药膳保健等内容。

     首先,注意饮食卫生。要保证饮食物新鲜、清洁、无 毒,禁止食用腐败变质 或被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包囊、工业产生的 “三 废”或残留农药污染过的食 物。《千金要方》指出: “食当熟嚼,人之当食,须去 烦恼。

     ”又说: “食毕当 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饱 食即卧乃生百病。

     ”强 调进食宜细嚼慢咽,神情专致,并要有宁静、整洁的 环境,轻松愉快的气氛及良 好的情绪 ;食后宜散步、摩腹以助消化等,也应属于饮 食卫生之范围。

     其次,提倡饮食有节。饮食调养主张饮食要有节制,

     其一是进食宜饥饱适中。

     《寿世保元》指出: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 ;不欲 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

     ”其二是进食要定 时。有规律地定时进食,可 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脾胃功能协调 配合,有张有弛,有益于身

     体健康。《吕氏春秋 季春纪》指出: 食能以时,身必

     无灾,凡食之道,无饥

     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