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六篇

    时间:2021-02-10 12:50:23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篇一】

    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学校由于教学设备短缺,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一直不能正常地开展课堂写生教学。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绘画课,只能让学生单纯临摹现成的作品,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眼、脑、手相统一的绘画基本功,因此,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的美术写生课显得尤其必要。

    一、写生课的地位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察、写生则是绘画的基本功。临摹是绘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绝不是主要手段,更非唯一手段,不能通过它来简单地代替写生。通过写生,学生直接面对自然物,观察它、分析它,主动地作出取舍、判断,力求按自己的意图去表现它,可以切实提高造型能力,避免过多临摹带来的简单化、程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在形成一个人的造型能力的诸要素中,形象观察力是一切美术造型表现力的决定因素,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前提与基础①,写生则是培养学生形象观察力,形成他们的造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不给写生课应有的地位,向学生传授“双基”就将是一句空话。

    二、必备的教学条件

    现在不少农村中学从形式上完成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可实际上不少专业室还是有名无实。比如为应付检查验收,石膏及静物模型陈列于美术教室之中装场面,使得美术教室根本无法投入实际使用。还有部分学校则把美术专用教室中上写生课当成只有美术特长生或课外兴趣小组成员才能享受的“待遇”。这无疑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又造成了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从美术学科的教学来看,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与城市中学仍有相当的差距。各个农村初中都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写生课能正常开展起来的最起码的设施:

    1、一间不小于普通教室的画室(不能兼作器材室)。

    2、按人数最多班级的学生数配足方凳。

    3、按上述学生数配足画板,可用五合板等稍厚的现成板裁成四开纸大小,以节约开支。

    4、至少按上述学生数的三分之二配画架。

    5、教室南面窗户配遮光窗帘。

    6、置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写生台,高约60厘米。

    7、石膏模型、静物若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背景布一组。

    三、组织好教学的全过程

    每当初一新生第一次上写生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进入教室。方凳可事先参照普通教室的座位顺序排好,以方便学生对位入座。学生上课铃响之前到达画室外按座位顺序整队,整好队后依次进入画室,在指定地点取画板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听教师布置本课任务,或讲解要求。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和要点后,即可安静而迅速地寻找自己合适的写生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侧对写生对象,前后排错位而坐,避免前后排相互干扰,必要时部分学生可站着利用画架写生。教师这时可退居幕后,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到下课时,教师回到讲台,目视学生归还画架,把方凳归位,按秩序还画板,交作业后离开教室。

    等到初一下学期以后,学生就基本上适应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自觉执行这一程序。

    四、讲求实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课每周才一课时,每学期的课还要分欣赏、绘画、工艺三种不同的课业,因而写生课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写生课的课堂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切实提高写生课的课堂教学实效。

    1、指导学生观察

    初中生正处在自发地形象认识阶段,对物象的形象认识存在着混乱与矛盾,他们把物体的实际长、宽、高和视觉对这一物体的反映看成一回事②,因此老是看不准。小学阶段的临摹教学,又养成了他们按老师范画照着画的习惯。因此刚开始上写生课,大多数学生是“依样画葫芦”。这就使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能力就成为写生课的首要任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目测对象整体高宽之比,摆上写生物体要求学生首先不要盯住具体的细节,而是按比例画出对象整体的外轮廓框架,并在纸上的适当位置、适当大小把这一框架初步画出,这就是在构图阶级就让学生养成注重整体,观察比例的习惯。

    2、注意讲解规律的“度”

    在初中美术写生课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然而从初中美术的教学要求和有限的课时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专业化”地讲解这些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讲解这些规律的“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少讲理论,多用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分析,使他们能形成直观印象进而指导他们的观察就行了。否则任你讲得中干舌燥,学生还是无动于衷,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3、精讲多练

    讲与练是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写生课上要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只有精讲,学生才能多练。要得精讲,必须把握好教学要求,了解自已的学生,讲解规律,深入浅出,少讲废话,多解难点。讲授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要作为入门的向导,多练也不是盲目的多多益善。安排学生练习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目的明确、内容精当、难易适度,不要搞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而要讲求质量与效果,使学生通过训练达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在已形成的技能基础上形成新的技能。讲练结合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决定于美术教师对教材钻研熟悉的程度,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启发诱导学生的能力。

    五、学生作业的展示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写生课要想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求知欲,还必须经常性地多渠道展示学生作业,恰当评价学生作业中的得与失,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1、课内展示评价

    教师在写生课刚开始时展示上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业这些作业贴近学生,他们更容易从这些作业中领悟写生的方法,避免别人的失误,吸取他人的长处。

    2、校内小展

    不定期地把学生的优秀写生作业(有时是个人作业,有时是兴趣小组成员作品或校友作品)陈列于橱窗里向师生汇报展出。

    3、书画比赛选拔作品展

    每当市县或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书画比赛,则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将选拔的优秀作业及时展出。

    4、校内学生作业定期展

    把学生优秀作业(不限于写生作业)定期(可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展出,写生课作业可占很大比重,既可在师生中扩大影响,作者深受鼓舞,又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评价学生写生作业一般应肯定成功的方面,同时针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状况指出其主要的不足,不能拿专业水准衡量初中学生的写生作业,不能过多地找毛病,以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界,围绕着要不要写生,如何教好写生,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为了防止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专业化”不良倾向,1992年新的教学大纲相应减少了绘画课的课时比重。但应当指出的是写生画教学法仍然是培养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绝不能因噎废食而弃之,重要的是应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方面予以改革。更何况,大多数农村中学不是写生课的课时多到了“专业化”的程度,而实际上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正常开展起来。90年代以后,写生课的教学仍占据着初中美术课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广大美术教师从对学生负责,对美术教育事业负责的高度尽快真正改善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条件,还美术写生课应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①姚今迈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以下简称《思想录》)339页

    ②《思想录》340页

    【篇二】

    摘要:美术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中学美术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品味艺术创作的魅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中学美术德育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美术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为了践行德育理念,中学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把德育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渗透,让学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品德、修养方面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深入挖掘教材,在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

    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人们开始明确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开始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渗透。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较为强调对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中学美术教材为依托,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与美术教学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悟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授中国花鸟画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知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齐白石幼年时家境不好,多数时间以放牛减轻家里的负担,闲暇时经常到村里池塘观察小鱼小虾。14岁时,他成为了一个木匠,做起了雕花的工作。工作之余,齐白石以家里一本《芥子园画谱》为师,学习国画花鸟,使自己的雕花技术日渐成熟,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木匠。25岁时,齐白石拜入大画家胡沁园门下开始正式学画,以画肖像为生。但是齐白石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直到晚年才改变画风,自创写意花鸟,把虾在水中游动的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通过介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悟,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启发教学中渗透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符合国家推行德育的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重视教学活动的进展状况,在时机合适的情形下渗透德育。如,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以“生态环境”作为这节美术课教学的主题,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时融入生态保护方面的教育。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介绍优美的风景,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论身边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
    最后,教师应顺势引导,让学生讨论如何力所能及地保护环境,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激发创作欲望,在创造培养中渗透德育

    中学生往往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喜欢无拘无束地自由创造。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境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创作的兴趣。如,在风筝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各种形状各异、造型不同的风筝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了解写意国画艺术,帮助学生制作出漂亮的国画仕女风筝、蜻蜓风筝、蝴蝶风筝等,在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悟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和精神修养,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美育、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三】

    摘要:当今的高职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旨在提高在校学生美术方面的综合技能水平,以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职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无论是从每年的招生规模、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数量,还是从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看,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美术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高职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今后高职美术教育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

    1.教师发展平台不足

    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不足,知识更新速度慢,是影响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没有认清岗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及时有效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进行培训,这直接导致部分美术教师难以及时更新知识,难以有效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致运用旧的理念与方法开展高职美术教学,收效甚微。

    2.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美术专业素养缺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正因为教学方式创新不够,所以教学模式显得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相背离,高职院校应重视教育模式创新不足这一问题,避免其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造成阻碍。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些年来,高职美术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导致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上升,一些学校盲目扩招。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应该把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美学修养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最终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校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的是追求形式新颖,强调美术专业的艺术性,缺乏足够的实用价值,导致部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造成学校培养出来的美术专业人才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1.加强高职师资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使高职美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需要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而且应该为高职院校美术教师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其掌握最新的美术知识与艺术动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注重将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将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新定位美术教育目标

    高职美术教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就要重新设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将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美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此不断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适应高校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不应该仅仅将美术教育局限于知识和技法的教学,应该彻底摆脱这样的束缚,结合美术专业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如此一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美术专业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拥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社会。

    3.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不能仅仅根据考试分数,而要看其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职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完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教育模式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4.以市场为导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教育成果的强化和检验,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检验。高职美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需要运用掌握的美术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日后进入职场面对的场景进行实际的教学模拟演练。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设定教学项目、选择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实践模拟,既能创新教学方式,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高职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美术教育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既要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顾全大局,考虑高职美术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为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以高职美术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美术修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教育与职业,2015(5).

    [2]万正强.浅谈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和改革思路.大众文艺,2017(9).

    [3]陈晓雨.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戏剧之家,2016(22).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美术专业和美术专业学生的看法和认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同时,社会对高职美术教育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探讨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必要性、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美术教育实践能力

    美术在培养、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艺术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发展方面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强化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分析、探讨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与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不同,现代化的教育更注重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非只有美术专业的教学会涉及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园林设计和环境管理等专业对学生美术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这些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第二,社会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尤其是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完美结合。因此,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美术教育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面临的困境

    第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意识不强。有的专业虽然与美术专业的内容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对学生美术方面的要求不是考查的主要方面,如城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装修设计等设计专业,而且很多现代设计专业的设计图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工具完成,因此,部分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对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因为设计者在进行创意设计时,需要很强的画面想象能力和空间构造能力,这些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美术创作积累获得。第二,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年限一般较短,只有三年左右,这一时间段包括了学生所有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实习锻炼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制作。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被压缩到更短的时间,进行实践的时间就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与高职教育院校建立合作的企业单位数量有限,能提供的美术相关专业的实践岗位更有限。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美术实践的机会较少,限制了其美术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实践方式不够灵活。对于美术方面而言,学生的实践机会集中于毕业实习这一时间段,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职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第一,增强教师和学生对美术教育实践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对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理论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座谈会、观看视频等方式,使师生通过理论分析认识实践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践方面,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竞赛等形式,让师生在实践经历中亲身体验实践对美术的重要作用。第二,建立和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方式,使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
    其次,学校还需要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类型体验美术教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不同运用,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成立专业岗位人才培训班,增强美术教育实践的针对性、目的性。第三,转变思维,创新实践方式。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与实践机会少、实践方式不够灵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与学生的实践观念息息相关。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方式不同,美术方面的实践既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和寒暑假的短期实践展开,又可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如,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设计和美术创作方面的竞赛,或某一企业面向社会的活动设计征稿活动,抑或是为某些杂志出版社设计插画、漫画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加,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社会发展对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美术教育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面临者较大压力。针对高职美术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从意识强化、机制建设、方式创新等方面对症下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滔.高职基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初探.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7).

    [2]李琪.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魅力中国,2016(25).

    【篇五】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对此,要求初中美术教师正确掌握情感教育方法和理念,深度挖掘情感教材,以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对策

    在新课改下,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于美术作品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思想、政治、道德等,初中美术教师将情感教育融于教学中,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情感内容进行结合,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还可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情感修养,强化学生审美观念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修养来影响周围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有利于将严谨、负责的态度感染给学生,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例如,笔者在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讲解时,没有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山水的古诗、音乐,如歌曲《中国山水》、古诗《江雪》《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古诗、音乐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说出自身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笔者再将一些关于中国山水的名画作品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通过观察作品中的色彩、山水轮廓等来加深情感体验,并逐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另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印有中国山水的服装、书本、卡片等,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以保障教学效率。

    (二)深度挖掘情感教材,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初中美术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限制性问题,其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保障情感教育效果。例如,以《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大多数初中生被先进的电子科技所吸引,忽略了生生沟通、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了影响。对此,笔者在讲解《造型•表现》时,将全班同学按照3人1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由学生进行探讨。比如,人体头部是有透视变化的,要求各个小组以一名学生作为“模特”,另外两名学生对“模特”脸部的五官比例进行观察,并进行探讨与交流。同时,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一些关于人物头部的优秀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与美术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造型方法。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同学、教师、家长为主题进行创作。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获得快乐,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情感素材来进行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优化第二课堂教学,发展生活情感教育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初中美术教育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教师通过开发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奋斗、乐观的精神,促使学生可以灵活调节自身情感,以保障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以讲解《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馆,深入了解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包括剪纸、年画、刺绣、编织、风筝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将美术知识与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发展差异化教育模式,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实际探究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与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卞太顺.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5):202.

    [2]潘娟.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之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6.

    【篇六】

    摘要:在高职大专美术教育逐步推广与普及下,怎样的教育定位?如何积极评价肯定学生,使教学过程既有别于专业美术的精英培养,又适合当代非美术专业的普及教育?针对这一包含着予盾与统一的问题;
    如何妥当定位并巧用激励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素养和技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析。

    关键词:赏析;
    情感;
    激励;
    普及

    高职大专的美术教育不同于艺术院校的“小众化”专业精品教育,其主要是以普及美术综合素质技能为宗旨;
    服务于广大高职大专的大众化群体。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根据客观条件,重新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从定位、内容和方法上依据作者本人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摸索、探析,进而形成符合不同专业的知识技能培养要求,对当前的高职大专美术普及教育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1认知美术专业与非美术专业培养目的差异

    美术专业类学生是通过专业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使之高度吻合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美术教育。这些人才能在不同的需求层面独挡一面,展现个体的艺术才华,是属于小众精英专业化培养,这种教育的内容包括系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心理素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专业能力。而大众化的高职大专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众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美术特长。努力普及全民的美学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发展。进一步来讲,美术专业的培养是针对社会人才能力方向具体需求给予“量身定制”,所设的课程、技能训练的强度、培养的模式都进行细分,专业方向非常清晰明朗。他们学成后将引领社会某一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基于这种美育目的之差异,高职大专的非艺术专业教学定位就必然有别于专业的小众精英培养,其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就应科学设置,以围绕高职大专非艺术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来执行。

    2高职推广美育的意义

    确认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差异,在高职大专非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向也就能妥当定位了,我国现有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有机结合。教育专家们也指出;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指出美育对培养人格、素质、创造性思维等的重要意义。以下几点可以佐证美术教育对一个个体所带来的作用和意义。

    2.1能体验视觉情境、提高视觉敏感度

    视觉“语言”有它的独特性,如果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代替它,那么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就不需存在,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任何艺术形成的存在,正是靠了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独特性,才存在发展下来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形成丰富的语言体系,从而才有了多彩而深刻的不同语言情境。所谓体验情境,就是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受、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情感。而不是那种共同认知的知识性常识。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色彩构成时经常要讲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对比与和谐关系,不少学生会带着疑问的口吻提出他们的质疑。这充分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定势,他们关闭了内心体验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这也是在教育中长期忽视美育素质教育的结果,只重视外在的的知识与定律,不注重视觉感受到内心的情境体验。而敏感是指对视觉某种细微差别的感受能力;
    如中国绘画中线条柔美、钢劲、厚重、曲直和墨色的干、枯、浓、淡这些复杂变化中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如没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积累和美学知识;
    没有敏感的观察感知力。是无法体验中国绘画中的美学韵味和情感享受。

    2.2赏析能力的提升

    面对不同的美术形式作品,让学生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学生面对美术作品无认知、不懂如何赏析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涉猎相关资料,或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进行思考。这个学习过程要经历反复体验——思考——再体验——再思考,其中体现了感性和理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赏析一件作品,实际是视欣赏者个体的情况不同、视角不同、修养不同、经历不同而做出赏析的结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知道这种结论是不会一致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美术赏析的无穷魅力和特性。当学生的见识拓宽、观察力增强,其赏析能力也就会逐渐提升。

    2.3有益于个人美学见解的形成

    一个人美学见解的形成是有多种条件的,不断增加欣赏活动肯定是重要条件之一,在不少中国古典书画论的典籍中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实这就是古人对前人艺术表现的一种赏析后的见参考文献[1]李润生.多角度美术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解总结。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大众群体,我们不能做到面对艺术作品认知得很系统、完整和深刻,却可以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由不同时代东、西方的美术代表性作品入手,慢慢陶冶,去认知、感悟和思考。对初涉美术学习者来说;
    不宜过早形成“偏爱”,导致思维和视野狭隘的表现。而是应该博知广闻,不封闭自己,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发达,资源丰富的条件去任其撷取。只要有志坚持,使自己具有一定美学见解必然会“水到渠成”。

    3赏析与技能的定位关系

    高职大专的非美术专业教育,本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艺术修养和技能。如上面几点所述,但仅传导美术赏析方法往往局限于施教者的感受和经验,以及教材上的传统论调,是一种灌输式的赏析指导,是带有个人“偏见”的某种观点,这种先入为主的赏析教育模式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感受,只会拥有人云亦云的所谓艺术常识的表象认知。在当前的艺术素质培养中,单纯的美术赏析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拓宽学生对美的认知,不过这还不够。在我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体会中,纯理论讲解美术代表作来培养学生的赏析水平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因为他们没有作品表现的经历和体会,是无法贴切感受美术内在的形成语言,所以,我主张美术教学中应该设置实践内容,进行技能表现。这样学生体验了工具、材料、技法的运用,在构图、造型、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深入感受。才会在内心积累认知和感受力,才能懂得美的构成必须包含哪些美的元素。不同的美术作品形式,虽然以各种不同形象展现出来,但其中的核心原理、艺术感染力的要素却是共通的。即使非美术专业的课时量不是很多,都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切的理解美的构成要素,体验美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感知而表现出来的。所谓实践出真知。美的教育重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才能更好的欣赏美,因此,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程定位更宜以实践技能操作培养为主,辅之赏析内容。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美育的综合目标。

    4重视激励教学手段

    多年的一线美术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我更了解和熟悉学生,这种了解来自于相互信任的深入接触;
    学生的个性、求学欲望、心理诉求,作为教师都应把握在心。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因材施教”不应该是句空话,而是应当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当前的客观现实是很大比例的学生求学欲望不强,面对学生相对消极、缺少主动进取的精神,如何让一门并非主科的美术素质课程教育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觉得运用以下两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合理定位、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面对美术课程还不清晰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白学习美术对人生的真实意义。只觉得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往这个方向行驶。认为一门课程只要能拿到学分,混个合格成绩就行了,因而消极对待。为了使学生改变这样的学习情绪,专业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要适用无专业基础的大众化群体。在理论教学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ppt、课件、网络等引入教学中。多釆用课题式、开放式、互动式等示范性教学,评价可因人而异,兼顾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方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这种引导式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意识的整体了解,才能做到定位合理、模式妥当。将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热情。

    4.2鼓励赞扬、积极评价

    我非常赞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所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作为面对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哪怕是有了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种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通过语言、情感不失时机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情绪上和心理上获得自尊和愉悦。学生的配合既有助于教学管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本人在多届班主任任期内,就有意挑选有魄力又有个性,但并不一定好学的学生担任班长,协助我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和督促同学的学习。在我经常鼓励和赞扬下,本身个性较强、对学习兴趣不浓的班长变得越来越自律,而且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毕业时成为一个品学兼优、极具责任感的优秀班干部。而且几届皆是如此。教学上我也是多釆用鼓励、赞扬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作品,曾在一门手绘效果图的课题作业表现中,有几个同学美术基础不牢、作品在透视上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信,点评作品时,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基本比例的准确、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协调等可取之处。并告知这幅作品如果解决了相关的透视错误,就会是一幅非常优秀的手绘作品。学生受到了鼓励,信心大增。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温习了透视学,理解了透视原理后,后续的作品不断进步,兴趣也越来越浓,在后来的省级技能竞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作品及时作出妥当的评价,加以鼓励,就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相反,对他们不予注重,甚至否认打击,就会让学生丧失积极性。当然,这一切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状态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而且,肯定的积极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内容也要有针对性。为了更大的拓宽影响面,还可以设定某种惯例;
    如:用递增式的成绩评定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表扬进步的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举办校级竞赛、校报刊登作品等手段来激励更大群体。

    5结论

    艺术课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其目标定位一定要清晰、科学;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高职大专大众,培养定位主要是为了提升文化艺术的综合素养。其赏析水平的提高必须基于一定的体验感受。安排相当比例的技能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美术作品深刻认知,而有别于他人的赏析心境,理论赏析溶入实用技能操作之中,能最大化美术教学效果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励评价的充分运用,妥贴采用适合于学生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感受美术的无穷魅力。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丰富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润生.多角度美术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