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关于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0-08-03 11:42:4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开放文明、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1.推进审批服务透明化。分级分类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成熟一批、公布一批,2018年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构建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流程图(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统一编制《收费项目目录》和《缴费明白卡》,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县行管委、县财政局、县物价局牵头)

    2.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在2018年底前全部取消。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保留的证明事项,逐项列明证明事项名称、证明用途、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共性材料清单,对必要的证明材料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到2018年底企业和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到2019年底减少60%以上。(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县行管委牵头)

    3.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力度。加快县政务服务网建设,与市级、省级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推动非涉密事项行政审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等内容网上全公开,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缴费、网上监察和网上监督。强力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服务系统,统一接入全县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政务信息可靠交换与安全共享,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2018年底,县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50%;
    到2019年底,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县工信局、县政府办、县行管委牵头)

    4.完善升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使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互补、互为支撑。推广“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智慧政务”运作模式,实现“一门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大力推进审批服务及水务、电力等公共便民服务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到2018年底,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比例不低于70%,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到2019年底,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实行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工作人员“5+2”工作制,建立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办法,推广政务服务结果快递送达,普遍推行“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县行管委、县编办牵头)

    5.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合理简并申报缴税次数,简化企业办税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税时间。依托省网上税务局,打造智慧办税体系,拓展线上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实行涉税资料清单管理,清单之外原则上不得要求纳税人报送。(县税务局、县金融工作局、县财政局牵头)

    6.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其中办理企业注册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刻制印章(含备案)1个工作日完成,申领发票1个工作日完成。推行企业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前置审批事项除外)自主申报,实施工商登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广“微信办照”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行公章刻制网上申办、网上缴费、网上自动备案。推广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实行初次申领增值税发票快捷办理。优化银政数据联动共享,为企业并行办理银行开户提供便利。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消减后置审批事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县市监局、县编办、县税务局、县公安局、县行管委、县人民银行崇义支行牵头)

    7.推行工程项目审批“一窗办”。以基本建设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靶向流程再造,制定进一步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实施办法。推进分阶段并联审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两个阶段。分别由县发改委、县城建局牵头,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其他行政许可、涉及安全的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并行推进。将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缩短至106个工作日内(含中介服务时间),审批时间控制在28个工作日内;
    企业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缩短至61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间控制在26个工作日内。(县发改委、县城建局、县行管委、县国土局、县财政局牵头)

    8.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办”。将房产、税务、不动产登记三部门窗口并联整合,实现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业务“一窗办”。精简登记材料,规范登记审查环节,持有不动产权证书进行二手房交易的登记业务1个工作日办结(继承、遗赠、赠与除外),涉及补交土地出让金及补录土地信息、平面户型图的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历史遗留及疑难问题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办结。试点实施网上申办和服务下沉乡镇,新增登记成果信息即时查询利用,一般登记业务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部分登记业务“零跑动”。抵押注销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除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民间借贷抵押登记外,其他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推行公开出让用地不动产权证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联合办理,将办理时限控制在7个工作日内(不含缴款时间)。(县国土局、县城建局、县房管局、县税务局、县行管委牵头)

    二、打造宽松便利的投资环境

    9.加快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压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理时限,将核准项目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告知期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被征求意见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正式受理材料后的办理期限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含技改项目)。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以外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由县投资主管部门实行网上告知性备案。(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行管委牵头)

    10.进一步降低报建门槛。简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减少前置条件,非实质性材料实行“容缺办理”。取消施工合同备案;企业取得建设用地后,取消用地范围内供水、排水工程开工审批、移动改建占用公共排水设施审批,道路挖掘、市政设施移动改建审批,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等相关手续。(县城建局、县城管局牵头)

    11.全面推动“四联合”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办”窗口,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建、验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将现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消防审查、人防审查等集中交由综合审查中介机构统一开展专业技术审查,结果各部门互认。(县行管委、县城建局、县发改委、县人防办、县公安消防大队、县国土局、县房管局牵头)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将技术审查从行政审批剥离并后置(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除外),政府部门只负责审核程序的合法性,技术审核交由专业机构把关。(县行管委、县编办、县发改委牵头)

    12.实行项目区域评价、多评合一。县工业园“一园三区”由县工业园管委会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环境影响、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保、文物、防洪、地震、气象、水利、取水、安全预评价等事项的评估,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进入该区域的建设项目单位共享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单体建设项目不再进行评估评审。(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信局牵头)

    13.探索实行施工许可分类分段办理。不新增用地的市政维修项目、地下管廊工程和园林绿化项目取消施工许可。对涉及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开发区域的社会投资工程项目,在符合用地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有质量安全保障和扬尘治理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即可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按照“成熟一段、报建一段”的原则,分阶段或分标段办理施工许可。(县城建局、县国土局牵头)

    14.改革消防审批管理。消防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并入建设工程项目“一窗办”窗口,取消部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公布详细的办事指南,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条件、申报材料和审批事项。按要求压缩消防审批及验收时限,降低建设工程消防备案抽查比例。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网上备案,改以抽查方式进行监管。(县公安消防大队牵头)

    15.精简水电气报装程序。全面推进供水、电、气服务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快推动水电气事项流程再造,不得将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作为办理水、电、气的前置程序。水电气供应企业提前启动用地红线范围外有关接驳工程实施,项目主体及道路设计应为供水供电供气预留通道,确保水电气按照主体工程要求同步实施、同步完工、同步供应。公开水、电、气、通信报装各项费用,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有资质的公司承揽报装工程业务。严禁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向用户违规收取接入费、接口费、点火费等,按政策减半收取高可靠性供电收费。供水企业自正式受理用水报装后,开展方案审核、接水方案设计等环节,总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二次供水不超过30个工作日)。精简用电报装业务流程及审批权限,全面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合并现场勘查与供电方案答复、外部工程施工与竣工检验、合同签订与装表接电等环节;
    低压报装业务总时限不超过4个工作日(不含外线工程时间)、高压单电源不超过31个工作日(不含外线工程时间)、高压双电源不超过46个工作日(不含外线工程时间)。(县水务集团、县供电公司、县深燃公司)

    16.优化项目前期服务。纳入年度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应一次性提供土地规划、城市总规、控规等在内的规划控制要求,在满足安全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向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和地形图。联合评审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建设方案,做实前期工作。(县发改委、县城建局、县国土局牵头)

    17.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落实《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放开规模以下招标采购方式,400万元以下工程施工项目直接发包,降低企业成本。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种限制和壁垒。简化审批程序,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备案制项目可直接发包。取消工程设计招标文件事前备案,逐步取消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事前备案。重要地段、重要景观地区的建筑工程和工程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桥梁隧道工程,其与城市规划或工程设计等有关的招标采购,可邀请招标,采用特定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直接委托给专业院士、全国或省级工程设计大师作为主创设计师的设计单位。加强标后监管,明确部门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县发改委、县城建局、县公安局牵头)

    18.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机构脱钩的政策。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实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围绕提高中介服务能力,全面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中介组织,清理部门自行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执业限制、限额管理。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坚决惩戒利用职务、权力干涉企业选择中介服务的行为。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激励惩戒和淘汰退出机制。(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编办、县发改委牵头)

    19.推行企业承诺制。根据上级改革统一部署,在工业园区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无审批管理,推动更多事项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企业按设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相关部门在预审公示后,企业即可开工建设。(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城建局牵头)

    20.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代办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度,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代办点。企业在取得土地证前可预先进行材料共享、分头预审,引导企业补全审批要件,待完备土地手续后,将预审结果转换为正式审批意见。对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立“一线办公服务”机制,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实地解决涉及项目落地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牵头)

    三、打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21.推行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实行竞争中立政策,严禁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置歧视性准入条件和补贴政策。严厉查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性企事业单位违背市场竞争原则指定设计单位、指定设备采购单位,指定安装单位的“三指定”行为。促进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降低投标供应商资格门槛,减少采购需求、资格条件等方面的排他性问题。(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财政局牵头)

    22.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和范围。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严格落实社会投资项目“非禁即入”原则,大幅度降低或取消社会资本进入各行业的准入门槛。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在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招标文件、政府采购文件中,对民企、外资等社会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推介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ppp项目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牵头)

    23.清理和减少各项检查。清理和减少税务、市监、环保、交通、城管等各类行政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动态调整“一单两库”,制定和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并严格执行,加快推进跨部门联合随机检查,不准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随意处罚。依托江西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推动抽查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和应用,切实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服务到位”。(县政府法制办、县市监局牵头)

    24.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原则,积极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农业、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备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裁量范围、幅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作出行政执法决定。(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牵头)

    25.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落实外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等举措,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多边、区域性贸易。严格落实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一次性告知”制度,营造开放包容环境。依托“赣港会”“赣台会”“98厦门会”等招商平台,突出招大引强、精准招商,大力发展新经济新动能,持续推动首位产业转型升级。完善进出口、信用保险、外贸扶持等政策,加强与赣州港等口岸对接,优化通关环境。(县商务局、县发改委牵头)

    四、打造优质完备的要素环境

    26.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高升规、规转高”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市级技改投资专项资金、省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用好用活企业创新券,推进实施省级创新驱动“5511”、市级“1122”工程。落实企业研发后补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强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知名高校博士开展成果转化及科研工作,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牵头)

    27.强化人才保障措施。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和聘任“绿色通道”,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工作。加快完善“百名硕博进崇义”等政策,对照县“人才新政24条”,细化人才户籍、住房、社保、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安置等配套优惠政策。(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牵头)加大人才住房建设力度,加强人才住房服务管理水平。(县房管局、县委人才办牵头)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引进、发展平台建设。(县科协、县人社局、县委人才办牵头)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在落户地工作且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6个月、连续营业6个月以上的个体商户、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可申请投靠城镇亲友或社区集体户。(县公安局牵头)大力支持崇义职业中专与企业合作办学,鼓励县内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委托培养机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县人社局、县教育局牵头)

    28.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清费减免政策。(县工信局牵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着力破解招工难题,制定出台优化用工环境政策,加强招工与用工信息对接,推行市场化招工。强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推进崇义职业中专与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县人社局牵头)压减办电成本,完善基本电费制度,探索工业园区直供电交易形式。(县发改委牵头)优化土地供应,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县国土局牵头)加快推进仓储物流平台建设,持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大力提升以多式联运为主的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水平。(县交通局牵头)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招商证券、江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武汉大学对接合作,完善县域融资平台建设。积极落实金融“四项制度”,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完善倒贷机制,规范企业融资中间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企业上市融资政策,加强对上市挂牌企业扶持培育。普及金融风险知识,协助企业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县金融工作局、县财政局牵头)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完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坚决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规范安全生产、环保等各种评估费用,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降低企业设备检测费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牵头)

    29.加快改善产业园区硬件条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政策和社会资本,进一步完善园区供电、供排水、供气、道路、通信、污水处理、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县工信局、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科技局牵头)

    五、打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

    30.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加快与全国、全省、全市信用平台互联互通。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及应用清单,加快将信用应用嵌入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流程。实行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对于个别企业出现的制假贩假、偷逃贷款、恶意逃税、广告欺诈、违法排污、拖欠工资等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县工信局、县市监局、县人民银行崇义支行、县法院牵头)

    31.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完善涉企案件案前评估风险、案中听取意见、案结跟踪回访制度。慎重使用搜査、扣押、冻结、查封、扣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注重办案与合理保护并重、服务经济发展与防止选择性执法并重,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新经济、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不构成社会、人身危害的轻微违法行为适当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规范涉企案件财产处置,严禁超期限、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强化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严禁刑事执法司法插手经济纠纷,建立司法部门定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制度,引导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牵头)建立对司法人员应办不办、超期办理等违规行为投诉举报机制,对执法司法不作为、不规范、不公正导致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县委政法委牵头)

    3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侵权假冒专项整治,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推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推行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加大对产权纠纷申诉案件的甄别纠正。(县科技局、县发改委、县委政法委牵头)

    33.营造稳定安全公共环境。推进“平安崇义”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化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矛盾纠纷,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秩序、封门堵路、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公安机关与辖区企业联系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牵头)坚决整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推进法治崇义建设。(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市监局牵头)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县司法局牵头)

    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34.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出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从行政执法、机关干部、工商界人士三个层面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底线。坚持自由平等,界限明确,开列政商交往清单,引导鼓励政企良性平等互动。自2018年起每两年表彰一批对崇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弘扬创新、创造、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优秀企业家成长计划,营造支持企业发展、尊重关心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建立外埠商会建设发展和组织引导赣商回归、赣才回归表彰奖励机制。(县委统战部、县人社局、县工商联牵头)

    35.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及配套政策,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校企、地校等合作方式,联合建立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解决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测评体系以及涉企部门与非公企业双向评价制度。(县委统战部、县中小企业局、县工商联牵头)

    36.信守招商承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各单位、各部门不得出台违反法规、不能落实或者越权的优惠条件,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不得随意给投资者许愿、变规划、变政策,不守信用。定期对政府承诺兑现情况进行督查,全面清理偿还还拖欠企业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违约失信行为。要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和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合理补偿机制。(县政府办、县商务局牵头)

    37.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完善县党政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制度,推动形成企业与县领导常态化互动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与企业家座谈、政企定期沟通联系会议等制度,形成制度化解决问题机制。(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健全发展环境咨询投诉举报制度,整合非紧急警务类政务服务热线资源,打造“12345”全县统一政务服务热线及举报投诉平台。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县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发挥967788企业维权专线作用,构建企业维权“绿色通道”。凡是群众和企业对损害发展环境的投诉举报,必须在规定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并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共享、线索移交、通报曝光机制,对发现问题或群众举报查实的,严肃处理。(县纪委、县行管委、县工信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工商联牵头)

    七、加强组织保障

    38.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树立“抓发展必先抓环境”的意识,盯住节点难点问题,督促问效。各牵头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协调,实施意见印发1个月内拿出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年底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建立县委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县委办、政府办牵头)

    39.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作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大力整治放权赋权不到位、政务公开不到位、监督制约不到位、政务服务不到位、多头审批、权力寻租、红顶中介、招投标乱象等政务环境问题。(县政府办牵头)大力整治超越权限、违反法定程序、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不作为、滥用职权、野蛮执法、执法不公、以罚代管、吃拿卡要等执法问题。(县政府法制办牵头)

    40.加强督查问责。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定期对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重点部门、窗口单位开展日常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坚决督促整改。(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因“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持“一案双查”,既查违纪违法人员的直接责任,又查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例予以点名道姓通报。(县纪委监委牵头)

    以上改革措施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有关规定与此不一致的,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