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201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课税重叠的情况

    时间:2020-07-02 22:10:12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201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9;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A)。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各级政协 D.各级党委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D)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市场 3.按照公共物品的(B)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4.按照外部效应的(B)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A.稳定性 B.最终结果 C.发起者 D.承受对象 5.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C)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A.管理学 B.社会学 C.经济学 D.法学 6.按照(B)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7.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A)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B.最高 C.基本 D.一般 8.政府收入按(A)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

    A.收入形式 B.收入产业部门 C.财政管理体制 D.收入来源 9.(C)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 D.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10.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 (A) A.单一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三部定价法 D.高峰负荷定价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D)。

    A.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B.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C.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12.关于政府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众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下列属于政府支出微观增长模型的是(D)。

    A.阿道夫·瓦格纳的“政府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B.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理论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政府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鲍莫尔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13.政府农业公共投资的领域应主要集中在(ABCD)。

    A.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 B.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C.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 D.扶贫开发 14.下列项目属于定额税率优点的是(BCD)。

    A.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B.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 C.税额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化的影响,负担相对稳定 D.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包装 15.下列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ABCD)。

    A.企业负责人管理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D.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三、判断题 16.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对) 17.自然垄断是由于企业在一定时期掌握了某些生产技术,如专利权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错) 18.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对) 19.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达到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企业可以取得最大利润。(错) 20.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错) 2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体系 (GFS) 中,其经济分类包括水平与服务支出(工资与薪金、雇员养老金、其他商品与服务)、补贴、经常性转移支付、利息、资本性支出(资本支出和资本转移)、贷款减还款的净额。(对) 22.政府投资一般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投资,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就等同于政府投资。(错) 23.政府收入的具体范围,受财政管理体制制约,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均相同。(错) 24.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错) 25.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对) 四、名词解释 26.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五、简答题 28.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

    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情况:(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六、论述题 30.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债券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一方面,它使得政府能够通过债券的发行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投资活动和进行公共建设方面的开支;另方面,它又使得债券持有者在必要时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迅速地脱手转让而获利,从而大大增强了债券吸引力。

    (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资金统一由公债市场实现资金的再分配,通过利益和风险引|导筹资者和投资者,因而使债权债务关系依赖于利益的变化。资金不断流向效率高、经营好的筹资者手中,优胜劣汰,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公债市场行情可以了解各种债券及金融状况,债券交易者通过相互转手买卖,可以彼此了解各行业的情况,并可以从债券价格行情中选择投资目标。公债市场是观察金融状况好坏的晴雨表。由于债券交易的需要,交易所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并且经常和各类工商企业直接接触,故能了解各产业各企业的动向。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由于政府债券风险小,投资收益回报稳定,成为投资者青睐的理想对象。

    3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上述四种组合各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这四种政策搭配与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