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时间:2020-06-19 09:23:5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李萍

    【摘 要】目的:将护理干预用于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收治收治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乙组给予常规护理,甲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甲组护理优良率为92.86%,与乙组75.61%相比,相对更高(p<0.05);
    甲组并发症率为4.76%,与乙组17.0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而言,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关键词】钉棒内固定术;
    爆裂性腰椎骨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45-01

    爆裂性腰椎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为过度运动或外力作用引发的脊柱损伤。患者骨折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不敢活动身躯,大部分患者伴脊髓受损症状,程度不一[1]。随着我国交通发达,高空坠落等事故频繁发生,使得爆裂性腰椎骨折发生率不断提升,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行钉棒内固定术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患者术后均需卧床3个月,期间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并发症、促进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我院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中,旨在研究其临床效果。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爆裂性腰椎患者共83例,以护理方式将其分成甲组(n=42)与乙组(n=41)。甲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3~61岁,平均(42.59±2.1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落13例,重物砸伤10例。乙组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4~63岁,平均(42.62±2.2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15例,重物砸伤8例。两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X线片确诊为爆裂性腰椎骨折,均实施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年龄>18岁;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
    认知障碍、神志障碍、言语障碍等无法配合相关护理者;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
    临床资料丢失者。

    1.3方法

    乙组行常规骨科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引流管护理、生活护理等,甲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见下:

    术前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理解尊重患者,及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有效心理指导。耐心解答疑惑,讲解治疗作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治疗依从性。

    术前锻炼指导 骨折后因剧烈疼痛、腹膜血肿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护理人员术前应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功能训练,特别是高龄患者,可積极预防并发症。

    体位护理 取去枕平卧位6h,6h后每间隔2至3h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协助患者取侧卧,并垫软垫于背部,保持患者脊柱过伸。翻身时应动作轻柔,保持脊柱平直,严禁做推、拖、扭转等动作。

    脊柱功能观察 术后对患者四肢感觉、肌力、运动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以手对其脚趾进行触摸,对下肢感觉、活动等进行检查,和术前相比较。大部分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但仍会出现肌力、感觉减退症状,分析原因和脊柱水肿相关。若术后发现患者出现麻木加重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待麻醉 清醒后,可指导患者行深呼吸或吹气球训练,可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情况,可使用薄垫行压迫止血,保持引流管畅通、清洁,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等。于骨突出部位放置软垫、棉枕等,保持被单整洁、干燥,可避免褥疮。

    功能锻炼 术后第1d对患者双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或气压治疗,第2d指导进行双下肢主动功能训练,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舒缩训练等。术后3天,在患者疼痛耐受情况下,可指导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训练强度由弱至强。待伤口拆线后,可指导进行腰背肌训练,术后1至2周佩戴腰部支架,指导患者行床边坐、站立、行走等锻炼,保持上身直立,动作要慢、稳,每次训练3至5次,1日2至3次,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优:切口恢复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成长,未发生并发症;
    良: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出现轻微切口感染;
    差:神经功能出现损伤,临床症状未改善,出现较多并发症。统计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为SPSS12.0,若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分析

    从表1可知,甲组护理优良率为92.86%,与乙组75.61%相比,相对更高(p<0.05)。

    2.2两组并发症分析

    从表2可知,甲组并发症率为4.76%,与乙组17.07%相比,相对更低(p<0.05)。

    3 讨论

    爆裂性腰椎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致伤原因多为车祸、高空坠落等。腰椎活动量相比脊柱更大,该部位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后需及时复位治疗,否则会导致机体神经功能严重损伤[3]。目前临床对爆裂性腰椎骨折治疗方法包括减压、复位、固定,其中钉棒内固定术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可缓解神经功能受压迫,减轻临床症状,保持骨间融合区相对稳定,可有效促进骨质生长及骨间融合[4]。围术期间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巩固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尽快康复。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其了解手术治疗方法、作用、注意事项等,充分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心理疏通,耐心解答疑惑,可缓解其不良情绪,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因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术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等方法,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5]。术后对患者四肢感觉、肌力、运动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出现麻木加重症状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加强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的体位,密切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做好压迫止血,积极预防压疮、肺感染等并发症,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尽快康复[6]。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明显减少,护理效果显著。提示护理干预在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行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尽快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韦雪梅.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效果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9):1378-1379.

    [2]唐美崇, 唐朝霞, 杨玲.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J]. 医药前沿, 2014, 24(18):1052-1053.

    [3] 赵芬.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57.

    [4]黎凌云, 谭加群, 赖美燕等. 后路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术后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18):3966-3966.

    [5]何志江,黄揆,孙明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8,40(9):1083-1085.

    [6]黄海花, 谢丽花, 陈丽萍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7):96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