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曹庄村纪事

    时间:2020-06-15 16:51:3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王生标

    抗战时期,新四军二师五旅和抗大四分校,曾驻扎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朱坝街道曹庄村(原淮宝县曹王庄)。我曾数次前往造访,去探寻历史的踪迹。

    2019年6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我趁着早凉再次踏上曹庄村,寻访当年的知情者曹中杨老人。途中,突降小雨,不远处的曹庄村在绵绵细雨的笼罩下忽隐忽现,袅袅炊烟使小村平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

    进入村口,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青砖素瓦显得古朴典雅,一条条水泥道路宽敞平坦,呈现出曹庄村的兴旺与繁荣。在曹庄村7组,我见到了曹中杨老人。现年82岁的曹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讲话口齿清楚,黝黑的面部皱纹纵横,写满沧桑。

    我说明来意后,曹老将储存在他记忆深处的一件件往事向我娓娓道来……

    1941年,新四军二师五旅、抗大四分校刚到曹庄村时,人员分散居住在群众家里,后来自己动手建了相对固定的住所。驻地房屋东西宽约80米左右,南北长约100米,有房屋30间左右,为毛竹搭建的简易草房,还有部分帐篷。

    部队先在村民曹建民家屋后砌一口砖井,因水质比较咸而废弃,后来又在东边曹加华家屋后挖了一口土井。井口上担了两块条石,让人方便取水。

    部队医院先设在村民曹中学家里。电话总机房、电台安置在曹中杨四爹家,当时没有通电,依靠战士手摇发电。电话、电台在堂屋一张长条桌上呈一字排开。曹中生家屋后建有礼堂,室内能够容纳四五百人。东南、西北各留一处大门,室内西头设一处讲台,台下有数排简易的凳子,就是在地上打四根木桩,上面铺上木板,板凳由前到后依次增高。

    曹庄村村部西边,坐北面南有一处戏台子,用黄土垫成,高50厘米左右,东西长约8米,南北宽约3米,可以供10多人同时登台演出。星期天的时候,部队经常开展演出活动,附近的群众也都来观看。

    现在曹庄村村部前面是部队训练的操场。每天天刚放亮,部队就出操了。训练刺杀、投弹、跨越障碍等。部队训练时,士兵们能从一人多高的墙上轻松地翻越过去。

    战马训练时,骑兵用小竹篙子在马蹄上轻轻敲敲,口中“卧、卧、卧”地下命令,马就随着口令卧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每天早晚,骑兵都会在村庄周围溜马。部队晚上还开会、学习……

    部队刚来时生活比较艰苦,吃的主要是高粱面、杂粮,后来条件逐渐好转,能吃到白面馒头了。

    当年曹庄村只有500多口人,100余户,2500亩耕地。那时军民关系非常融洽,群众积极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曹庄村曾有44盘大石磨子,专门负责为二师五旅和抗大四分校所属部队加工粮食。推磨主要靠人工,少数人家中用毛驴。人工每天只能推3斗粮食(现折合约50斤),驴每天能推8斗粮食(现折合约120斤)。每100斤玉米,按照规定上缴符合要求的玉米面85斤;100斤小麦上缴小麦面65至70斤;剩余的部分作为酬劳,归加工户所有。

    部队穿的鞋子由村里组织妇女做,村干部每次根据各户成年妇女多少,分配给5至10双任务,叫“慰劳鞋”。每次完成“慰劳鞋”任务后,部队还会请老乡吃饭,表示感谢。

    部队每次打了胜仗,地方群众总会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庆贺,慰劳部队官兵,军民鱼水之情,令人难忘。

    有位叫任(谐音)团长的刚来时,住在6组曹长来家堂屋里。一次,在抗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任团长骑的枣红马被打伤了无法行走。听说那匹马曾经救过任团长的命。由于伤情严重,虽经抢救也没有让那匹马起死回生。

    1942年,成钧旅长在曹中杨家北头房里结婚,婚后,成钧夫妇住到6组曹廷才家前屋里,婚房用于加工部队服装。成钧夫妇有了孩子,由曹中国的奶奶负责照看。

    一次,曹中华与曹中杨闹着玩,不小心一脚踩到磨好的镰刀上,脚掌被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曹中华父亲急忙将他抱到部队的医院治疗,脚治好了还没有收一分钱,让曹中华父子至今难以忘怀。

    1944年10月的一个夜里,部队奉命悄悄离开了曹庄村。

    時间过去70多年,那段历史仍留在曹中杨老人脑海中。

    现在,曹庄村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开始了集体搬迁工作,村里旧房屋将被拆除。时不我待,我必须争时间、抢速度,开展革命文物寻找工作。我将首选目标锁定在村里的大石磨。几天下来,我们陆续在村民房前屋后杂草丛中、水码头、猪圈等处,寻找到12件大石磨、两件石碾子等物。

    我离开曹庄村时,已是雨过天晴,一缕阳光从云层中射出,灿如笑脸。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