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生态论文: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时间:2020-06-15 11:05:3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成绩 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景观生态学 院 部 名 称 园艺园林学院 专 业 园林 班 级 19园林专转本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目 录 摘 要 2 1 绪 论 3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 4 2.1森林公园的概念 4 2.2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解 4 2.3森林公园的功能 5 3 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7 3.1.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7 3.1.2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9 4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 12 4.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生态原则 12 4.1.1 生态保护原则 12 4.1.2 景观整体优化原则 12 4.1.3 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 13 4.1.4 景观本土化原则 13 参考文献 14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摘 要 森林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众多的自然资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森林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上、 降尘减噪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森林公园发展的历史与 现状,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与森林公园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理论做以理解和 探讨,分析实际案例,总结归纳优秀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手法。基于对实地的调研和有 关资料的搜集,了解规划场地的各方面信息,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和分析,从 而对山东泅水泉林森林公园展开景观规划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森林公园的规划现状做以介绍,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 法。对相关概念做阐述,从对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类型、规划设计的理解及功能方面进 行归纳概括,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可参考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原 则和方法。介绍所要规划的泅水泉林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现状,在充分了解资源情况 的基础上使规划设计能够因地制宜。主要规划部分从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两方面进行阐 述,展开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论文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的归纳概括。

    关键词:森林公园;
    景观;
    规划设计 1 绪 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外, 更渴望追求那些放松身心、与自然交融的环境,于是森林这一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的 风景游憩价值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林业行业的重视,各地区、各类型、各种等级的森林公 园成为人心之所向。在这天然的氧吧中,人们得以回到自然的宽厚怀抱中,在山水间与 花鸟草木为伴。但在城市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汽车尾气、雾霆连天、工业污染都在严 重的干扰人类生活,森林公园在成为放松游憩的去处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够忽略它在调 节气候、平衡生态、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效应。它不仅 为人类带来了蜿蜒的山脉、成片的树木、潺潺的溪流、清澈的泉水和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 利用天然的森林或是在人工林场的基础上营造森林公园,将有效的拉近人与自然之 间的距离。但同时我们仍需对自然怀有敬畏与爱护之心,以原有的自然面貌为主,在此 基础上将自然与人文、地域特色、历史遗迹较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从对森林公园的动植物资源保护、 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以及自身优势的发挥等诸多方面才有意义。在保护森林景观的自然特征外,根据 森林公园建造要求和功能加以整顿布置和合理的区域划分,同时具备生态、人文、科普等诸多要素, 便是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思想。森林公园是保护自然环境、创新与传承地域文化、加强自然与 人文的沟通的有效途径,森林公园作为地球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森林景观与森林文化对于城 市的整体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 2.1森林公园的概念 在学术界,森林公园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实质有相近之处,且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森林公园的发展被不断完善和扩充。如1991年,吴楚材提出: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环境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息和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有学者提出它是指将森林景观资源做为主体的基础上划归出的特定场所,在其中能够围绕森林而开展相应的活动,充分体现森林各方面的价值和功用。早期的概念与现在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对森林公园的功能、设计手段已有提及,但是对森林公园的规模、职权管辖的确定、可参照的有效规范和应当经历的规划流程等方面都未有所提及,但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后来逐渐被提及。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森林公园被定义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在2012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指出了森林公园规模划分的等级:包括小型森林公园(<20km2)、中型森林公园份(≥20km2<100km2)、大型森林公园(≥100km<5OOkm2)、特大型森林公园(≥5OOkm2)。[3]这一森林公园的概念是由国家职权部门提出,将资源要素的条件有所扩大,不仅指出了营建国家森林公园所需要的模和条件,也明确了以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责任对象以及审批程序,使得要称之为森林公园所要具备的条件和达到的要求得以进一步明确,这也是目前较为权威的概念。

    2.2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解 根据2012年由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森林公园编制总体规范》中对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有所定义,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森林公园的规划是基于自然环境本身出发的,在保护地方的自然和文化的同时,挖掘旅游价值,带动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教育科普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等,另一方面以公园的形式将其划定在特定区域内加以保护和利用,使人与自然两者能够借助于森林公园这一形式实现互容和沟通,成为彼此的帮助者和给需者,最终实现和谐与共存。对于各类型的资源要素,既不能过度的按照所谓“以人为本”的原则大伐大改,也不应该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应当找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相辅相成,借助人为的力量去完善和提升景观资源。这样的规划是综合性的,尊重自然的演替规律,给森林体系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足够的成长时间,才有可能实现规划所追求的目标。

    森林公园的建设符合国家五位一体发展的总体方针,在政府提出的“十二五”的规划中,生态文明已被提升到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森林与海洋、 空气、阳光等资源一样是地球的馈赠,它们与经历时代齿轮转动而后形成的工业物资截然不同,对人类的意义也不仅限于生活,而是生存。这些资源虽然是免费的,但却并非无穷尽的,更是需要我们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驾齐驱的。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使其本身具备的各种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都能有效发挥,并且带来能使子孙后代持续受益的深远影响。如此就使得在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时,应立足长远目标而非仅限于一时的经济利益。对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规划应用有所取舍、有所保留,能够利用的可以利用;对资源有限、需要保护的,应避免过多人工痕迹的参与为原始的自然风貌留出自我发展与净化的空间。[4] 2.3森林公园的功能 2.3.1生态环境功能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洋、空气、阳光一样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种类不计其数的动物、植物都依托于森林而得以延续。森林的生态系统,一般具有良好的植物群落结构、完善而较少受到破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生物层次,是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森林公园的模式,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资源的作用,放眼于整个大环境中,这些分散的森林公园又可彼此成为依托,形成由点到面的整体性生态环境效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森林公园一般规模较大,主体为林,它所具备的净化空气、降尘减噪、涵养水上、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能无可替代。一些原始物种也只有在这样复杂而纯粹的环境中才得以生存和延续,所以森林对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稀有性也十分重要。对于有赖于地球而生存的一切来说,森林对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2.3.2游憩功能 当森林以森林公园的形式利用起来,它便开始具有了游憩的功能。游客是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载体。起伏的山脉、茂密的森林、春天的草长莺飞、夏日的山花烂漫、秋季 的潇洒凋落与冬季的银装素裹,它们的美成为了被欣赏的对象。当游人步入森林公园,以摄影、探险、攀岩、漂流、采摘等多种游憩形式加深对森林的接触和沟通,从中收获 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体验,是大自然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

    2.3.3美学功能 森林公园可以体现丰富的景观美学,这样的景观是多时空、多层次、多方面的山水掩映着绿树、湖水倒映着剪影、自然色彩的互补与交融、四季景观的变幻都是人为建造下无法超越的。同时森林本身作为一座城市的大背景,有起伏的天际线、远近变的视距感,像一块画布上的底色起到良好的缓冲与调节作用。在营造森林公园时,应当充分考虑景观的美感以及游客的感受,做到以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上的结合。森林景观及 其美学价值应当得到重视,因为美好的景观和感受是难以重建的。

    3 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3.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3.1.1概况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承德木兰围场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42.6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本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地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3.1.2景观设计理念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地域性人文和独特的自然风景良好地融合。由于地理位置和植被分布种类独特,确立了“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 异兽的天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以此主题来划分景区和功能分区,以广阔森林为主体,形成了森林草原特殊的自然景观风貌。主要设计原则是使自然与人文结合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为底蕴。

    3.1.3主要景观节点 (1)康熙点将台 是一独立的岩石为主,周围开阔平坦。得名的来由是相传康熙曾在鸟兰布统之战后再次点将阅兵。如今,在点将台四周十几公里内种植为落叶松林,以植物的意境象征当年的将士,运用植物塑造人文景观,更加自然,也使得景观效果更为独特。

    (2)赛罕塔 塞罕塔,仿古建筑的建筑形式更加符合森林公园的整体氛围,与周围景观基调一致。集森林防火了望、生态旅游观光、佛事陈列、塞外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在不同季节,可登塔领略四周风光,成为观景的平台,自身又可起到点景的作用。

    (3)乌兰布统森林草原景观 森林公园内部有鸟兰布统大草原,地形上是丘陵与平原结合,植物分布上是森林和草原的有机结合,以森林体现视觉的竖向延伸,以草原展现景观的水平方向的延展,整 体感觉硬质与软质共存。桦树分布形态多样,包括成林、成片、散植、丛植等,主要尊重了自然的分布形态。同时结合地势上的变化,体现出视觉上高低起伏和在光影色彩上的变幻美。

    (4)七星湖湿地 作为森林公园一大特色,湿地资源被很好地保护和利用。独特的高寒河源湿地类型,植物群落丰富,具有完整的水生生态序列。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泽和水体为一体。珍惜的假鼠妇草湿地多分布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区,但在此分布的情况非常罕见。一方面说明这里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塞罕坝森林公园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要求将更严格于其它景观。

    3.1.4可借鉴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总结 一、发挥植被优势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以此为自然景观主体,形成了坝上草原的开阔风光,加之自然林和人工林的镶嵌,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五角枫等,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在草原上形成多种游览方式,骑马、修筑木栈道、木桥等,在行进过程中将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尽收眼底。

    二、营造水系景观 园内河道自然分布蜿蜓曲折,为老哈河、滦河、辽河等多条河流的支流发源地。在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和河道宽窄变化中形成了若干湖沼、池、滩、河流等水系形态。利用这样变化延绵的水域分布,村等设施。整体水系与山、作为候鸟栖息地的同时,设置了游人泛舟、垂钓和水上度假森林、草原结合,既够提供植物生长的水源,又形成了山能水相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水系景观随温度、天光、倒影而变,营造优美的天际线,使景区富有动态美和色彩感。

    三、注重生态修复 由于塞罕坝森林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森林的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修复工作始终在进行。复绿工程、人工风景林的营造等工作的开展,使森林 面积和林木蓄积量不断增加,保持了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七星湖、泰丰湖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植物种类多样,保存了完整的生态环境序列,这种独特的生态序列只有在森林一草原类型的过渡区域才能出现。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发开利用,同时以湿地为资源形成科研和宣教场所, 2007年针对七星湖湿地进行全面的护工程建设,以湿地公园的形式开展专项的生态修复建设。

    四、体现历史底蕴 历史人文的借鉴和利用也是塞罕坝森林公园的一大亮点,很多景点都是在还原和探究历史的基础上营建开发的。如七星湖的命名和景观设置也是以鸟兰布统之战为背景进 行的,以北斗七星为传说,如今在湖面开展游湖项目,沿湖修建木质栈道供人散步时用。

    同时,满族蒙古族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活动,也是颇具地域风貌的文化展示手法,满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优势。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与挖掘的自然动植物资源的优势,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将自然本身的美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利用天然的湖泊、山体和森林资源,加之历史上曾作为狩猎场与有过战役的历史沿革,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相结合,显示出了独特的美。

    3.2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3.2.1概况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于1992年批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的称号。内部留有古建筑群20余处, 2200余处碑竭石刻。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自先秦开始的祭山封禅仪式成为研究我国封建文化的著名场所,文化景观占有突出地位。在经历多朝代的营造后,这里的景观带有某种园林性质,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而显著、充实;人文景观因自然景观而得以保存和发展。

    3.2.2景观设计理念 整体规划理念体现“朝天”的传统思想。在历经多朝代后,无处不体现了政治与宗教、王权与神权、皇家色彩与民俗信仰等诸多的文化内涵,成为泰山人文景观的主要特色。景观配置的总体构思,着重于突出中路景区的人文景观、突出宗教建筑、宫廷色彩和神学气息,而淡化自然景观,使其起到辅助和烘托的作用。

    3.2.3主要景观节点 (1)南天门 南天门是整个森林公园的主体景观在整体中居于突出的中心地位的作用。因其海拔高,终点作为主景而存在。从泰山脚下便可遥望南天门,成为周边景观的借景起到画龙点睛。在盘山道的登上南天门回首而顾,十八盘呈现独特的蜿蜒景致。

    南天门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范例,南天门的景观设置有以下特点:盘道两侧山峰对立,南天门位于中心位置,作为十八盘的尽头,象征了漫长道路的结尾。建筑物整体成为天际线的一部分,城楼与摩空阁的屋檐形成两条横线,是十八盘台阶节奏的延伸。作为引出后面景观的屏障,预示即将要呈现不同的景观,在空间变化上体现了欲放先收的构思。这一景观节点生动地体现了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凭人工之力,意境相合,人文景观烘托自然景观,成为将自然与人工手法相结合合成的绝妙之作。

    (2)石刻碑刻 泰山还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多达1687处。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提写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类型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有的,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这些石刻有些位于悬崖峭壁,有些成群分布于山石一侧,有些则通过游道连接起来,形成沿途的景观,成为泰山森林公园中组成景观的重要部分,起到点石成景、点题意境、借景寓情等多种作用。

    (3)望人松 位于十八盘西侧的山坡上,是一棵树姿优美的孤松。一只长枝干斜向下伸展,犹如一个人伸手期盼宾客的到来。它赋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也成为景区中最为著名的植物景观之一。

    3.2.4可借鉴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总结 一、水体景观与道路、石刻等相结合 将道路与溪水相结合,丰富了登山中的情趣。如在十八盘登山道两侧引山泉相伴,随山石跌落,时急时缓;中天门以南斗母宫内有“听泉山房”,供人临溪观赏“三潭叠瀑”景观;在烈士纪念碑附近有摩崖石刻“听泉”二字;经石峪有“水簸”,石壁上还刻有明代崔应鳞《题晒经石水策》诗;在瀑布泉南侧搭设云步桥。泰山森林公园将泉水、溪流与道路、建筑物、石刻、亭台等相结合,既构成了组景,也使游人在艰辛的攀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行宫遗址复建 在遗址上原本建筑了科学考察工作站,但由于建筑风格与整体不协调,缺乏美感,影响了景观的构建。而此处行宫地处桃花源路重要路口,是游人登岱顶均会路过的地方,所以有提升景观的必要。为了提升景观质量,按照历史上乾隆“云巢行宫”的记述恢复历史遗迹,复原古建,形成美观和谐的新景点,拆除了原有建筑,在将往日行宫面貌复原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古遗址遗迹的保护手段。

    三、 古树名木的保护性利用 因泰山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历朝历代都对泰山林木保护有加,于是因古树名木而形成的植物景观也成为泰山的活文物,丰富了森林公园的文化内涵。许多传说为树木赋 予神话色彩,如姐妹松、迎客松、三义柏等,使得泰山古树从静态植被演变为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观,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景观效益,同时强化了泰山森林公园的整体自然审美价值。

    四、人文景观的构建 泰山的人文景观种类多样,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书法、多元化的人文资源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筑包含儒家、道教、佛教、神祠等内容;成为形成人文景观特色的重要来源。石刻等等,各类型建石刻、碑刻、壁画等文物被作为独立的人文景观,通过游览路线被串联起来,不仅具有供人参观游览的旅游价值,各种字体所具有的科研文化价值也成为一部书法艺术发展史。

    五、地质构造一地质公园 其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中生代的断裂岩层和新构造运动形成了今日泰山以及地貌特征,在空间形象上不仅造成层峦叠嶂、起伏变化的势态,而且总体上的雄伟形象与群体组合上多种地形相结合,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形象。独特的地质资源是森林公园的地文景观优势,规划建设中国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充分发挥和保护地文资源优势形成森林公园的地文景观特色。

    4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 4.1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4.1.1生态保护原则 (1)保护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鸟类资源,在规划中应结合这些物种的栖息环境特点,为它们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控制对其生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同时通过生态保育,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提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2)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森林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态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并通过其相互作用形成森林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复杂的生态过程,如营养物质和能量在系统间的流动、水体的净化过程,这些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规划中保证公园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连续性、保持各种生态廊道的畅通性、保护大型自然斑块和生物栖息环境的完整性。

    4.1.2景观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通过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组分综 合发挥其作用。在这个生态共同体中,任何一个要素和环节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整个 景观系统的不稳定和失衡。

    从森林公园自身来看,其规划建设在整体上应具有整体和谐感。虽然公园系统内 各个要索组分的属性和使用性质有所差异,但其设计风格和形式应趋于统一,且各个 要素在功能上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物质形体层面上的“整体性”远远不够,还需要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体现“整体性”,这就要求规划建设者在深入理解社会、文化 及人的特性,在追求物质层面形态、结构整体性同时,讲求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的整 合。[5] 从森林公园与城市的关系来看,由于城市森林公园位于城中或离城市很近的特殊 地理条件,使得规划建设不仅仅针对森林公园本身,还要考虑周边的城市环境对其规 划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与城市人工景观的融合性,依托现有的城市 因此,森林公园的景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 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4.1.3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样性描述的是景观结构、功能、 动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异质性只是景观类型的差异,代表的是景观镶嵌的空间复杂性。景观多样性的保存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维持。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则决定景观空间格局和斑块多样性。一般说来,景观异质化程度愈高,愈有利于保持景观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讲,景观多样性的保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维持。

    异质性是景观的根本属性,任何景观都是异质的,森林公园景观也不例外。因此, 森林公园建设中要利用固有的景观异质性,并提高景观要素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城市 森林公园景观的生态平衡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植 物种类,使乔、冠、草有机结合,形成稳定典型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提高景观异质性, 实现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区保护,为景观动植物提供异 质性场所,进行异质性建设。此外,异质性研究是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也是森林公 园景观功能区划的原则。

    4.1.4景观本土化原则 即地域性原则。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如海洋、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下产生的独有的人文精神等等。依照诺伯格·舒尔茨的观点,每个场所都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并充满人类感情的地方。为了获得景观的特色和自我的存在,我们必须关注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从地域文化的传统文脉中寻找创作的源泉。[6] 森林公园是根植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生态及文化资源条件下的绿色生态本底环境和生物生长生息的场所。而森林公园中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这个特定地区人们对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方式、程度及其审视角度,是当地人对一外在环境的认同也是地方景观的特殊所在。因此,通过对公园地域环境因素的解析、融合,规划具有特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森林公园,充分体现地域环境的特征,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萧玉瑜.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一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李科文.城市森林公园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柳尚华.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及其管理.中国园林,1999 [4] 卡尔.斯坦尼兹,黄国平.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卜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国园林,2001 [5] 卡尔.斯坦尼兹,黄国平.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国园林,2001 [6] 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