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读后感 > 正文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感6篇

    时间:2021-02-17 15:28:0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篇一】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最近认真地把《习近平在正定》读了一遍,这本书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样,也是以采访实录的形式,真实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的峥嵘岁月,读后最深的感触就是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鼓舞、思想得到升华、工作得到启迪。《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的一个缩影,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面对新时代,我们青年公务员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改革创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在时代大潮里击水中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信念坚定,一心向党。“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在30多年前,他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本可以享受衣食无忧,工作稳定的生活,但他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的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理想信念坚定,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就要求青年公务员做到心中有党,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党的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对人民群众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显著特点。这本书的封面照片是当时习书记在县城大街上支上桌子倾听群众意见。村里的“张老头”“王老太”都来和他聊天,习书记通过这些具体工作,直接听取民意。这张照片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待群众的细心和关心,更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民生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决定力量。因此,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心中有民,心系群众,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务实担当,一心干事。“他说话,就如同做事、做人一样,不摆花架子,不搞虚的东西,踏踏实实、诚诚恳恳。”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任职期间,身体力行地做实事,以实干担当的精神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复杂性,各种矛盾和冲突频发的局面,就需要实干、担当的人去干事。一方面用肩上的担子做指引,指挥脚下的步子向前进,全面落实上级指示,会做敢做努力做事;
    另一方面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不断在工作中开辟新的有效的路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谋略和力量。

    清正廉洁,一心奉公。打铁必须自身硬,保持自身清正才能戒贪止欲、克己奉公,才能正心明道、慎独慎微,才能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近平一向都严格自律”“近平时时处处都在为群众谋利,他自己的生活却特别简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公务员,一定要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格自律,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团结身边的同事,通过担当精神和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研读《习近平在正定》,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清廉自守的崇高人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我们青年一代公务员向党、为民、干事、奉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神州千秋业,就能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作乾坤万里春。

    【篇二】

    1982年,二十多岁的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任职,在正定3年多时间,他完成了从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领导的转变。这期间,他和正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在百里之域、一县之治的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他呕心沥血、求索实践的历史轨迹。“三十而立于年,三载而立于事。”习近平在正定做出了很多实绩,自身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书有22篇访谈录,有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班子成员、工作人员、考察过习近平同志的上级组织部门同志、采访过他的新闻记者等,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能干、肯干、善干、实干,成绩卓著,是一位敢想敢干的行动者,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奋斗者,更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这一点在习近平同志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为正定谋划正确的发展思路、设计前瞻的发展战略、拿出可行的发展措施上表现得尤为充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段段暖心的场景,无不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夙夜在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领导者风范,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鲜活的实干家典范。我感到:行动创造业绩。身体力行的行动者贵在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需要扎根基层、扎根群众,要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奋斗成就梦想。要胸怀大志、格局宏大、境界高尚,坚定信仰、矢志不渝、无坚不摧,这其中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怀。实干方能兴邦。做事唯实,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实践检验。当年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县委一班人,在思想、作风、工作上都紧扣一个“实”字,不唯本本,只为实际。我们作为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也要务实、思辨、创新,行动、奋斗、实干,努力工作、扎实成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梦奔跑。

    【篇三】

    《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全面、生动、真实地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那段岁月。在众多的受访者口述中,“人才九条”“六项规定”“建荣国府”“半城郊型经济”“搞大包干试点”“给中央写信请求核减高征购”等成了最热点的话题。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动情的回忆、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和坚毅正直的人格魅力。读后深受教育和启迪,简记为“七字感悟”。

    一是感悟一个“民”字,只有真心为民才能始终赢得民心。习近平同志刚来正定时,有一段时间由他来主抓“连茅圈”,把农村的厕所和猪圈分开。县里的主张是“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到农民家里直接强制性地改造,改完就完成任务了。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首先在两个村搞试点。他觉得,这个事,直接搞,肯定会有反复,强制性地把老百姓家的猪圈和厕所隔离开,人家肯定反感,人一走,老百姓马上就可以拆掉——拆几块砖头还不容易吗?这个事情要想办好,首先是让大家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才行。所以,应该先搞两个试点,让大家都能看到好的效果,然后再全面推开。过了一段时间,地区开汇报会,点了正定的名,要求加紧搞。但习近平同志认为,那是“运动式”的弄法,肯定劳民伤财,推广越大,损失越大,群众也不会满意。后来,正定采取习近平同志主张的这种方式,通过试点稳步推进,县里各村“连茅圈”改得都很好,反复也很小,而那些“一刀切”改造的县,后来都有很大反复,老百姓的意见也很大。“连茅圈”看似小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件大事。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民生小事体现出习近平同志真心为民的博大情怀。看得出来,从那个时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已经扎根于习近平同志的灵魂深处了。小事情,大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哪里?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无论是做什么决策都要始终倾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力量。只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赢得民心。

    二是感悟一个“敢”字,只有敢于担当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当时,正定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吃,回来交征购。他想给中央写信,反映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把高征购减下来。当时,很多同志在这点上持有不同意见,怕犯错误。但习近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怎么会犯错误?”后来,他和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同志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反映正定高征购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后经中央、省委、地委联合调查组核实认定,习近平同志反映情况属实,决定将正定每年征购7600万斤核减到4800万斤。之后,正定对全县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结果,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推行“大包干”试点工作。当时中央没文件,河北省没精神,石家庄市委领导更没有说话,谁也不敢搞,怕在这个问题上冒尖,犯方向路线错误。在习近平同志支持下,里双店公社搞起了“大包干”试点,也是一年就成功了。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半,社员年人均收入分配从210元涨到了400多元。就这两件事来说,如果当时没有习近平同志的担当,又何来后来的减征购、调整种植结构和“大包干”的试点成功。干事创业要想成功、要想寻求突破,就要做到一个“敢”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愿担责,是干不成大事的。只要为公不为私、为民不为己,看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干下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只有敢想敢做敢于担当,才能不断创新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

    三是感悟一个“远”字,只有目光高远才能把准发展大势。习近平同志来后时间不长,根据正定正好处在省会石家庄市和广大农村之间的区域定位,提出正定应该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具体概括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经济发展方针。这个发展思路既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从哪本书里套过来的。这是习近平同志基于对正定深入调研,对全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形势科学研判,综合提出来的。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正定一直在沿着这条路子走。是否符合发展定位呢?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正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这说明当时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路子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另外,在推进正定开发旅游上,也体现出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正定是个文化古城,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说。习近平同志对文化非常重视,提出要挖掘潜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1983年,他任县委书记后,正好来了一个机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红楼梦》连续剧。他通过做工作,争取到剧组的很大一部分镜头在正定拍摄。剧组原计划搭建一个临时拍摄基地,拍完之后就拆了。但他决定要建设一个永久性的荣国府和荣宁一条街,这样正定以后就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事业。当时也有些人想不通,考虑到没钱修,即使修了又不知何时能赚回本钱?结果呢?正定的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成了县里的支柱产业。同样,他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提出把西湖的门票一律免除,一开始也有些人不理解,后来发现门票免了以后游客更多了,杭州的旅游收入反而大幅提高了。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决策,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把准发展大势,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四是感悟一个“勤”字,只有勤以为常才能勇挑时代重任。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白天的工作往往是下乡了解情况,晚上就在办公室处理机关事务,接待群众来访。晚上10点以前,他都在忙公务。有时候他在晚上10点到11点就把当天的公务处理完了,就开始拿起书本学习。在他的办公室和宿舍,书架里、办公桌上、床边,触手可及的都是各类书籍。他读的书范围很广,包括工作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他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并为自己规划了四个方面的学习任务:向书本学习知识,向实践学习真知,向历史学习经验,向群众学习智慧。他善于通过各种机会,时时刻刻吸纳新东西,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各种变化,尤其注重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学习让他感到一种充实、一种升华、一种底气。大家都知道,善于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领导干部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对于一个地方的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要熟悉和掌握。而习近平同志不仅熟悉和掌握,关键是他“干一行、学一行、成功一行”。他在正定抓农业,农业上去了;
    抓工业,工业上去了;
    抓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也上去了;
    管党建和干部,干部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了。新时代是个奋进的时代,更是个竞争的时代。干事创业面临各方面的问题挑战必然会愈加复杂多变。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

    五是感悟一个“俭”字,只有艰苦朴素才能更好修炼党性。在众多的受访者口述中,对习近平同志生活描述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经常骑自行车下乡,吃百姓饭,穿平常衣。他平时常穿的衣服是绿军装,冬天穿一件军大衣。他的办公室很小,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放满了书的小书架,生活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据曾在正定县委办工作过的张五普同志介绍,习近平同志对吃穿都不讲究,夏天就穿个白衬衫,秋天就穿个旧军装,有时候穿一套蓝色中山装。他下去调研或者开会,经常赶不上机关食堂的饭点。有时候忙起来工作忘记了吃饭,等忙完了赶到食堂却没饭了。那时候,经济不发达,街上没有饭店,他就只能凑合吃一些食堂剩下的凉馒头和咸菜,有时候连凉饭也没有,他就只能饿一顿。时间长了,习近平同志得了急性肠胃炎,经常胃疼,他也不当回事。后来病情严重了,他找医生说,吃点药就行了吧?医生说不行,必须住院。这样他才住进二五六医院。这不仅是艰苦朴素,更是一种敬业。当时同事们来医院看望他时,他说的那句话最让人感动。他说:“我的病没事,你不要为我担心,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咱们共产党员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是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天工作再努力也不会超不过24小时。党员干部如果考虑自己的事情多了,考虑人民的事情就少了。这是习近平同志在艰苦朴素生活中党性修养的生动显现。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断锻炼党性、磨炼意志,积极努力工作,切实用实际行动去兑现入党誓言的每一句话。

    六是感悟一个“严”字,只有纪律严明才能永葆革命本色。严明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和执政的经验总结。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鲜明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讲党的纪律时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深刻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同样,正定的稳定和发展也离不开严明的纪律保障。习近平同志任县委书记后,作为班子“一把手”,他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最好,以其身正带动一班人不令而行。首先出台了从县委常委会成员自身做起的《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一共有六条,针对性很强。现在很多人说,当年的“六项规定”和现在的“八项规定”如出一辙,这是很有道理的。纪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习近平同志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哪还有多少时间做正事、务实事呢?他迅速反应,跟各类部门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到3天的“无会日”。但在通知下发后,“无会日”执行得并不是很彻底。虽然纪律要求得很严,但还是有实在憋不住悄悄突破的。发现这些情况,习近平同志态度很坚决,严厉地警告他们说:“你们要再这么搞,处分相关负责人,没收打字机,就是要让你们难受难受,养成新的习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实践证明,只有时时刻刻严明党的纪律,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

    七是感悟一个“情”字,只有真情付出才能厚植浓郁乡情。在众多受访者的对话中,采访组大部分都会问到这么一句话,“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您和他还还保持联系吗?”答案都是肯定的。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以后到福建工作,包括后来在浙江,正定人只要过去,想见他,他都见。习近平同志对正定和正定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吕玉兰同志逝世后,他专门写下了纪念文章《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贾大山同志逝世后,他在《忆大山》文中深情地写到:“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长。我多么想亲自去为他送行,再看他最后一眼哪!无奈远隔千里,不能前往,也只能托人代送花圈,以示沉痛悼念了。”试想,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又何来这样的情怀?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视察工作期间重回正定。在看望30多年前县委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时,他饱含深情地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在正定工作3年,离开正定28年,这个过程就成了我人生永久的一种联系,实际上我离开正定以后,跟正定一时一刻都没有脱离联系……所以,跟你们在一起,我感到很亲切,很自然,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乡情,息息相通的乡情。离开正定后,他先后6次回到正定,为他第二故乡的浓郁乡情作了解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如果没有真情付出,就不可能做到造福一方。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大部分同志不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我们干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上,都要付出真挚的情感情,去爱这个地方爱这个岗位。只有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真情放在这个地方的发展上,把心思用在这个岗位的职责上,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一方。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永远连着和这里割舍不断的浓郁乡情。

    【篇四】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此书采用微镜头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自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的峥嵘岁月,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正定发展新篇章的优秀年轻干部形象。

    2010年,作为一名85后青年,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逢盛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对党的忠诚、对祖国母亲的挚爱。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一心扑在基层,心里装着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高尚情怀,我们大都流于理想和形式,我们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扬五四精神,把握当下,埋头苦干,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行列。

    2018年,我有幸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怀着对广阔沃土的向往,开启了我的乡村之路,在这条漫长的征途中,我愿意以青春致敬信仰,做一颗螺丝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青春致敬信仰,取决于坚定选择。习近平同志一直都不曾忘记年少时为自己树立的理想信念,他怀着一颗“到基层去,能为老百姓做一些具体事情”的初心,毅然从中央军委机关到正定接受锻炼,而且躬身实践,执着于从群众需要出发,矢志为群众谋利益。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作为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和执着初心结合起来,立志做大事做实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然我们选择了基层,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扛起肩负的责任,以村民为中心,真正融入乡村这片热土,和群众打成一片,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共享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句呐喊转换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拼搏”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因信仰更靓,让韶华因信念更美。

    以青春致敬信仰,取决于孜孜以学。作为一名青年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到了正定,走上领导岗位,他仍然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向书本学习理论,向实践学习真知,向历史学习经验,向群众学习智慧。作为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和实践结合起来,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增强学习紧迫感,练好内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虚心请教,甘做小学生。通过学习成为乡亲们信得过的“内行”,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

    以青春致敬信仰,取决于一腔赤诚。作为红二代,习近平同志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在正定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他坚定为民谋利的信念,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心系正定发展。他解放思想,设法降低粮食征购基数,力推“大包干”,找到更多使老百姓富起来的好路子;
    他亲自撰写“招贤榜”,育才挖才用才,助力经济腾飞;
    他挖掘历史文化渊源,建“荣国府”,实施旅游兴县;
    他重视智力投资,建校舍,抓教学,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作为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和党性淬炼结合起来,必须要有总书记这样赤诚的为民情怀,只有把“深入调查研究”和“站在田埂上找感觉”结合起来,“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找到适合他们“奔小康”的最佳途径,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以青春致敬信仰,取决于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正是唯实当头,深入调研,总书记按照正定发展实际提出了“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思路,开展多种经营,使正定的发展跨入了快车道。作为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和乡镇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统筹当前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环境整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崇实尚实、真抓实干,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劳动人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年轻人初到基层,要从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始终扎根基层,勤下组户,和村民同吃喝同劳动,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把曾经“仰望星空”时诉不完的理想与抱负都变成在田埂边上一个又一个的“脚踏实地”。

    以青春致敬信仰,取决于严以修身。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作为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般坚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无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般朴实,“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一般担当。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忠贞,把笃定和执着的共产党人高尚品德作为自己人生前行的坐标,在坚守中成长,在奋斗中出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青年兴则国家兴,无奋斗不青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大众谋利的为民情怀,秉承革命先烈精忠报国的赤子雄心,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干事创业中淬炼党性,在谋求发展、顽强拼搏中奉献青春,让青春在田野上闪光。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的钉钉子精神,以蓬勃的朝气和饱满的斗志勇敢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奋力实现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篇五】

    《习近平在正定》是习近平在正定工作的采访实录,其中有一句“习近平非常爱学习,读书很多”让我记忆深刻。他的办公桌和床头上都是书,他一个人坐办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学习。习近平在2013年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曾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以为,读书有几样好处。其一,可以获得知识,而求知欲的满足又使人愉悦。其二,可以增长理性和独立思考之能力。其三,让我遨游天地之大,体悟个体生命的渺小却神奇……总之,阅读滋养着我的灵魂。

    读书使人快乐。我们听过源远流长的读书训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又听过父母谆谆教导的读书告诫: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有份好工作。还听过铿锵有力的读书豪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读书论自然流传甚广,可是我却欣赏陶渊明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为陶潜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一,即阅读所能够带给我们的愉悦。

    怎样做一个明理的人?要读书。启蒙时期的法国大哲伏尔泰与卢梭交恶。他不认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人生而平等的论述,寄希望于通过开明的君主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革,但是后来卢梭受到迫害,伏尔泰站出来为卢梭抱不平,他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理性是什么,它不绝对、不偏狭,他质疑权威、崇尚逻辑,从而让人能够包容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各种差异性存在,正是人们在认识上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才有了多样文化的生存空间。

    怎么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要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以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怎么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要读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善于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创造性地读书。在阅读中了解外面的世界,耳聪目明,从我在办公室的工作期间发现我们各个科室处理的公文繁多,办公室几乎一周要用两箱的打印纸,如果我们也学习我们采用无纸化办公系统将大大提高办公的效率,节约更多的资源,据了解,南通已经开始了无纸化办公的试行。学和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知和行结合起来,我们找到这样一个视角,就会有更多更快地提升。不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和我们的时代脉搏,和我们的生活需求,和我们现在干的事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汲取到文化的思想和养分。

    读书,要读懂读透。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悟透彻必要经历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意思是刚读书的时候总是觉得一场困难,觉得这是一条无止尽的路。意味着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意思是经过第一境界后你就渐渐产生了对读书的兴趣,就算为此衣带渐宽和人憔悴都不悔过。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意思是经过前两个境界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读书就变得轻松简单。

    【篇六】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读起来能够使人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鼓舞、思想得到升华、工作得到启迪,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修身的权威教材。我们要将其作为案头卷,时时对照学习,在细照笃行中修炼自我,学出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求真务实的践行者,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

    拎着乌纱帽为民办事。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上任伊始了解到正定县粮食征购负担过重,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是个典型的“高产穷县”。为解决这一问题,他积极主动与县委领导汇报沟通,和其他同志一道,向中央如实反映了问题,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在全国推开、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时,他破除各种干扰、积极推动,在里双店公社搞起了“大包干”试点,开了河北省“大包干”的先河。这种求实精神来源于初心使命,来源于思想解放的政治品格,更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心,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

    默默无闻打基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针对城乡环境脏乱问题,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建垃圾池、建公厕,实行“门前三包”,划分卫生区等,城乡面貌大为改观。针对校舍简陋陈旧问题,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修缮房屋、置办桌椅板凳,有的村还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公路上占地堆粪、晒麦子、随意挖沟的问题,督促四大班子齐上阵,动员各部门协同配合,抓好公路治理。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制定“人才九条”,建“人才楼”“招贤馆”,广招人才。这种务实作风来源于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更来源于对事业的进取心,体现了求真的务实作风。

    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习近平同志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调研,一般是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在短短三年内,骑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他能和各种能人接触交流,还和许多农民交朋友。他带着县委的干部、工作人员,特别选在正定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发放“民意调查表”,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诉求。他每次去调研都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详细了解情况,主动问“有什么事儿?我给你办办”。这种踏实做法来源于辛勤工作的作风,来源于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更来源于对群众的感恩心,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

    生活朴实不占国家便宜。习近平同志对自己一向严格要求,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他去调研或者开会赶不上机关食堂的饭点,就凑合吃一些食堂剩下的凉馒头和咸菜。下乡调研吃饭,总是与村干部一起吃食堂,有啥吃啥,从不搞特殊化,并且自己来结账。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一趟车费都没有报销过,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这种老实做人的品行来源于严格的自我要求,来源于大公无私的品格,更来源于对法纪的敬畏心,体现了严格的自律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