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演讲稿 > 正文

    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

    时间:2020-02-06 07:04:48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结缘国学经典《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是源于女儿幼儿园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举办的一场周艳玲亲子教育讲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篇一

      在接触国学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过时的古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况且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然而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们家铺地面,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着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过来量过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当时一愣,他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在中国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是我们百姓的道德水准,是生活行动的指南。

      是的,仔细想来,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它的传统文化为基石,才使各种灾难望而却步。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的温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亲自指挥抢险救灾,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年过花甲的,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营救中他亲自动手帮忙。当他得知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救人心切的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记者还看到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我们的爱民如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给人民树立的榜样。因此,中国人民是优秀的。地震中,面临生死考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15名上课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条获救之路。德阳市汉旺镇50岁的谭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挽救了四名学生。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老师用身体挡住了水泥板,救了怀里抱着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道义,且代代相传,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着伤痛的孩子,还不忘行少先队礼表示感谢的感人场面,才有那十几万子弟兵舍身救灾民的动人事迹,也才有那十三亿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灾区的强劲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的呢?

      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从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我拿起了《论语》,去学习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去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拿起了《大学》去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去领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领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财富观。也拿来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习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将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国学经典去学习品读,尽管很多地方还不能领悟,尽管由于年龄的原因记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坚持去学习。

      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篇二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人生

      结缘国学经典《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是源于女儿幼儿园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举办的一场周艳玲亲子教育讲座。讲座是亲子教育专题,主要是培训父母如何“演”好父母的角色,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好习惯等。周教授提到了读国学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品读中华国学经典,培养文化底蕴,为此我也开始了我的读国学之路。

      读《大学》让我更有自知之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明明德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并能够明白和发掘自身美好的品行与道德;亲民则要求我们要推己及人,发扬美好的品行与道德;止于至善,要求我们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后面一句自己则认为更重要,“止”就是对自己能力范围的界定,及对自己的定位,即自知之明。但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知彼!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对自己进行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够意志坚定的去努力,即有定。定下位后就不会去胡思乱想,使自己的内心平静,即能静。“静而后能安”,不会被别人的蛊惑之言所动摇,不会因为他人的怂恿而迷失自己的方向,不会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才能得安。“安而后能虑”,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进行规划思考,进入具体操作的过程。“虑而后能得”,在做到前面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有所收获。

      读《论语》让我更懂为师之道,为母之道

      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对学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身教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没有言语的说教,却更能对学出发生潜移默化的感化。作为母亲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好习惯,也是一样身教大于言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必需经常复习故业, 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注重自身的学习涵养,具有高贵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作为母亲教育孩子亦是一样道理。

      读《孟子》让我作为班主任、团总支负责人能更好的管理学生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对我们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作为团总支的管理者读《孟子》让我对如何更好的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读《中庸》让我更懂为人处世之道

      “中庸”的许多思想,如做人要讲诚信,要仁爱,不偏不倚,做事要有尺度,不走极端,要恰到好处等等都包含着丰富的辨证法,对今天认识和观察世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仍具有极大的价值。

      “中庸”思想以“至诚”为做人做事的准则。“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就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得以“诚”为重,从而在为人处世中,达到“中和”、“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和谐”。“中庸”思想让我在处理个人、家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更游刃有余。

      对国学经典的阅读未完待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篇三

      遇一好书,与智者神游,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日读三联书店出版的夏海《品读国学经典》,如饮佳酿、如品佳茗,润泽绵长、回味隽永,一股“悠然神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心绪荡然泛起。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识作者,知他有清雅的品行、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疏策政论、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笔记志异,广为涉猎、造诣厚重。早年便读过他的《论语与人生》,今日再得《品读国学经典》,焚香净手、潜心研读,欣然忘食间,宛如看到作者捧一卷书、秉一盏灯,人书合一、物我两忘,展动着思想的翅膀、遨游在国学经典的灿烂星空。孔子有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抚卷沉思,于字里行间见人见事见精神,我们从中体味到什么呢?

      一种贯通古今、穿透历史的慧眼。何谓国学?国学乃中华特有之学术,是中华文化之魂。何谓经典?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话说,就是“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如果说国学是一顶皇冠,那么经典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史料中探寻经典,需要远见卓识、自出机杼,正是“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品读国学经典》精选文章36篇,从先秦管子《牧民》开篇,间有秦汉的《谏逐客书》、“求贤诏”,唐宋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以清代《曾国藩家书》收笔。纵向跨越2000多年,囊括历史主要朝代;横向涵盖立身、治家、求学、为政、治国各个领域,流淌着尚德、好学、忠孝、仁义、正德等优秀文化因子。阅原文、品释义,深感古风悠悠,更感大义昭昭。清代赵翼曾言:“此诗人慧眼,善于取题处”。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用精深透亮的慧眼,把散落在浩瀚文献中的国学经典,如珍珠般一颗颗撷起,串成一副宝光四射的项链,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种抽丝剥茧、研机析理的匠心。读国学不易,读国学经典更难。这种难,不只缘于思维方式、表述习惯上的古今差异,更因字字珠玑背后有本源、有深意。“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作者凭借扎实的国学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深邃的思想思辨、高超的行文技巧,犹如考古学家,用细毛刷轻轻拭去历史尘土;又如工艺大师,雕刻勾勒纹理脉络。比如,在品读王阳明心学力作《尊经阁记》时,作者先交代记文的背景、故事,再从经的本质、经的表现形式、对待六经的错误态度来条分缕析,把蕴含其中的玄奥哲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讲得透彻、明亮。

      一种价值重构、精神升腾的睿思。阅读本身,就是思想再挖掘、再阐发、再创造的过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作者依据前人又不拘泥前人阐释前人又超越前人,看似“我注六经”,实则更多的是“六经注我”,通篇洋溢着“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风范。对诸葛亮的《出师表》,认为核心是要求官员为国以忠,这既是官员的本分和职责所在,也是官员的基本品格;对李密的《陈情表》,认为最大的社会历史价值在于从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了孝的价值、固化了孝的理念,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尽孝、至孝。

      一种进德修业、内圣外王的笃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作者运用自身丰富的学识、阅历、经验,以古鉴今、以史资政、以文辅政,让读者看到不只是超凡脱俗、淡然淡定的修为,更看到了世事洞明的练达。比如,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认为治国理政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要厚积德义,爱民富民化民,既在物质上帮助民众,也在精神上引导民众。作者持入世之心、务日用之行,探求着从“内圣”到“外王”的通道,启迪着今人更好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看了“品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的人还看了:

    1.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2.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3.国学经典演讲稿3篇

    4.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5.国学经典演讲稿1000字

    6.传承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7.弘扬国学经典文化演讲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