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南水北调不忘节水心得体会2篇

    时间:2020-11-26 12:03:52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南水北调不忘节水心得体会2篇

    “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1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扬州江都水利枢纽考察,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都水利枢纽建设运行情况后,再次关切节水话题,殷切提醒发人深省。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对京津冀百姓来说是一大喜讯、一大福音。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南水进京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00立方米,远低于人均水资源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线。南水进京后,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近三年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回升2.72米,日渐干涸的湿地湖泊水量肉见可见地丰盈起来。不夸张地说,一泓清水进京数年,不仅改变了首都水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也为北京市赢得了宝贵的水资源涵养恢复,对于提高首都水资源的承载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意义非凡。

    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南水丰盈北京“水家底”令人欣喜,但爱水、护水、惜水、节水依然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长期主题。一方面,即便南水持续回补,北京水资源短缺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尤其随着城市发展升级、功能空间更新,水资源紧平衡状态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软肋。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千辛万苦,为了这一重大战略工程,水源地及沿线人民作出了巨大奉献与牺牲,对其深情厚谊的最好回馈,莫过于珍惜每一滴水,将节约与调水紧密结合起来。

    “喝着南来的水,怀着感恩的心”,正是出于对“饮水思源”的普遍认识,对“节约用水是保障首都水安全根本之策”的清醒自觉,这些年来,北京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多措并举“拧紧水龙头”。顶层设计上,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产业规划上,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不断淘汰工业耗能大户,将“减量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可不用的水坚决不用,可少用的水决不多用,可重复用的水竭尽所用……一系列扎实措施,一个个节水“良方”,引领开启北京节水新篇章,不断丰厚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

    一滴水,微不足道,滴滴水,碧波荡漾。节水,是关乎城市发展的大事,也是人人可为的小事。洗完手及时关上水龙头,洗菜水留着冲马桶,洗澡时间别太长……种种举措看着不起眼,但长年累月积攒起来,节水规模也是相当惊人。而当节水、惜水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生命之源”才能永葆生机。

    篇二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推动绿色发展感悟体会

    习近平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无论是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南通,还是在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无论是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还是观看水利枢纽,习近平一路走来,念兹在兹的一大主题就是生态环境,并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比如,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再比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任务。这是宏大目标,也是具体路径。一提起生态文明,我们会联想到“五位一体”,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而生态文明建设究竟怎么建?究竟要实

    现什么样的目标?五中全会作出了部署,习近平给出了答案。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省近年来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便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近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不懈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美”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无论是污染治理还是环境监督,都敢动真格;
    无论是空气治理改善还是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都可圈可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大保护上,江苏交出了优秀的答卷。据报道,江苏省级部门、沿江八市为保护好长江,一方面关停低质低效的重化工园区,将沿江重大产业搬迁至沿海地区;
    另一方面对关停搬迁后的沿江区域建立生态带,或实施“腾笼换鸟”式的产业更新升级。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通过立法,制定了《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这是国内出台的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地方法规。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才有大美江苏,绿色才会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重现蓝天绿水,重见长江江豚,带给民众的是沉甸甸的环保获得感,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是越来越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

    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其应有之义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抛弃落后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牢记习近平重要指示,领悟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同时,还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总而言之,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起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吃过生态遭受破坏的苦头,正在品尝生态文明建设的甜头。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惟有以刚性约束倒逼习惯养成,以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展现治理效能,才能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

    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也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