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冰丝带呢3篇

    时间:2022-02-13 14:50:4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冰丝带呢3篇

    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冰丝带呢篇1

    样滑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经常会转圈,他们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头晕,但是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们的身体逐渐适应各种旋转。普通人在练习旋转的时候,可能转到两三圈之后就会头晕眼花,找不到北,走路的时候也会觉得像喝醉了一样,而那些花滑运动员们无论在赛场上转几圈,他们似乎没有任何的不适,还会继续做其他的动作。

    一、因为运动员们的训练比较多,身体已经适应了

    隔行如隔山,大家看到那些花滑运动员们在比赛的时候非常优美,姿势体态都会让人觉得很优雅,但是他们平常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他们为了能够在比赛当中拿到一些奖牌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那每天要旋转的次数要比大家想象当中多得多,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天生就能克服这种晕眩,其实他们也是通过练习才能让身体适应这种旋转。而且曾经有记者也采访过这些选手们,他们也会觉得眩晕,但是旋转已经让他们的身体产生了肌肉记忆。

    二、旋转导致头晕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人在旋转的时候都会出现头晕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耳朵内部有主管头部平衡运动的前庭系统,系统当中也包含三个半规管,在这里也有淋巴液以及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感知到身体发生的一切,大家在旋转的时候,传感器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紊乱,所以就会失去对方向的感知,导致大家在旋转之后晕头转向。

    三、结束语

    运动员都是经过很长时间训练才能够达到旋转不头晕的境界,所以普通人在旋转时一定要注意周围的安全,有些人在旋转之后直接撞到墙上,很容易会出现脑震荡的情况,所以大家不要随便挑战自己的极限。

    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冰丝带呢篇2

    国家速滑馆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冰能效大幅提升。赛后冰面可进行分区制冷,对每块冰单独控温,实现场馆“同时运行、不同使用”。场馆制冰系统集成设计和冰板结构设计两个关键设计方案已取得专利。为打造“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冰板层施工精益求精,用时60多天完成制冰钢管8574道焊口焊接,制出的混凝土冰板层水平高差在4毫米左右,非常平整;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摄氏度内,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2016年动工建设,作为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场馆之一,赛后将对北京市民开放,既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也满足北京市民冬季运动的需求。国家速滑馆将作为北京冬奥会大道速滑比赛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人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冰丝带呢篇3

    我们的速滑场地的建设上有很大的突破与亮点,增加了更多的黑科技,不仅是外观经验,而且各项功能齐全,并且历经多年的科研攻关,新一代的“冰丝带”智慧场馆搭建了“超级大脑”,在场馆硬件维护与运营方面有着更多科技亮点。

    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和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将智慧场馆建设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场馆建筑内部署各类物联网传感器,捕捉室内外温度、湿度、照度等场馆运行数据,主动吸气开启室内新风系统,自动升降电动遮阳帘或开启关闭大厅灯光。“超级大脑”会记录场馆的各项运行指标,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主动提出场馆各空间合理的运行参数。在保证人员安全、健康、舒适的前提下,降低场馆能耗。“超脑”将根据不同的比赛场景、比赛需求、观众人数、防疫情况,在保障比赛的同时,服务观众舒适观赛。

    “超级大脑”实现毫秒级控制,确保数据安全“智慧场馆建成后,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冰丝带’似乎变成了一部易于操控、可持续升级更新的智能场地。该平台系统实时监控场馆运行数据和基础信息,实现运行控制和风险管理。

    “黑科技”为场馆观看、体验、训练提供“新福利”。除了服务于场馆管理者的智慧和技术,场馆还呈现出观赛、体验、训练的新亮点。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速滑博物馆已建成“AI+AR”智能室内定位导航系统。打开手机软件终端后,工作人员可以直观显示体育场看台、厕所、零售店等具体位置信息。记者模拟输入座位号后,软件可以对座位提供精准的立体实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