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四篇

    时间:2022-01-09 13:13:34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分级是指根据固体颗粒因粒度不同在介质中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原理,将颗粒群分为两种或多种粒度级别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4篇

    【篇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总经理担任组长,保障体系工作展开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2.3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公司全员均应掌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标准、程序、方法,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3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3.1步骤
      风险分析与管控的工作步骤是: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3.2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全[20xx]18号等);
      ——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xx、《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表方法检查表法》WJ9075-20xx、《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
      ——公司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等);
      3.3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涵盖公司所有生产线及其设备设施、储存场所和作业活动,包括:铵油类炸药(乳化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区域、原辅材料和成品库区域、生产辅助设施区域(理化室、机修间、锅炉房、变电所)、试验场以及在以上区域所从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a)常规活动是按公司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例如公司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检修作业活动、产品检测实验活动等。
      b)非常规活动是在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实施的活动,非常规活动和紧急状态的事例包括:过程临时更改、设施或设备的清洁、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的毁坏等,例如:现场外的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活动等;生产设备故障紧急抢修;动火作业;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供气设施的毁坏等。
      风险点排查由安全管理部组织,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工会等力量参加,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确定风险点,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附录A)。
      3.4危险源辨识
      3.4.1危险源辨识方法
      3.4.1.1对设备设施、区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分析,列出设备设施清单(附录B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对危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设备设施风险分析与评价记录(附录B2)。检查表采用《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检查表法》(WJ/T9075)。
      3.4.1.2对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C1),填写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与评价记录(参见附录C2)。
      3.4.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覆盖公司所有危险点内的危险源。
      3.4.3辨识要求
      3.4.3.1危险源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五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含工艺技术)、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有:

    【篇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关于印发的通知》(建质)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

    二 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项目安全生产水平。

    2.2目标

    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跟不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原则

    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三 组织管理机构

    3.1 机构设置

    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3.2项目部管理职责

    (1)编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

    (2)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

    【篇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ICS 03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12-07发布

    -0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改写GB/T 23694— ,定义2.1。

    3.2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经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的集合。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4.3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4.5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经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1示例: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6.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4——危险指数方法(RR);

    5——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6——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7——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8——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9——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10——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5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11——工程技术措施;

    12——管理措施;

    13——培训教育措施;

    14——个体防护措施;

    15——应急处理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6——可行性;

    17——安全性;

    18——可靠性;

    19——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20——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1——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2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3——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经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经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6.5.3.1和6.5.3.2规定的措施。

    6.6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经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经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5——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进;

    26——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27——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8——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29——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0——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1——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2——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3——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哪三个层级

    ICS 03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6-12-07发布

    2017-0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

    3.2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4.3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4.5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1示例: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6.2.1.3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6.2.1.4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6.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4——危险指数方法(RR);

    5——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6——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7——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8——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9——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10——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5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11——工程技术措施;

    12——管理措施;

    13——培训教育措施;

    14——个体防护措施;

    15——应急处置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6.5.1.1 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6——可行性;

    17——安全性;

    18——可靠性;

    19——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6.5.1.2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20——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1——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2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3——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和规定的措施。

    6.6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5——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26——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27——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28——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29——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0——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1——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2——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3——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