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四篇】

    时间:2021-12-28 11:19:09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开发,拼音是kāi fā,kāi fa,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发掘、收集、整理、选择文化资源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4篇

    【篇1】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作者:黄安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3期

            摘要:高校人事档案涉及各类人员,内容信息复杂多样。文章认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应以夯实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前提,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创新管理工作为着力点,以构建创新服务模式为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事档案;;开发利用

            高校人事档案不仅包括高校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还包括高校的教学、科研、教辅人员和其他服务(产业、后勤)人员的档案,以及在册学生的档案等。这些档案所蕴藏的信息是高校重要的人才信息资源库,不仅为高校发现人才、激活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提供依据,而且能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可靠参考。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人事档案,从形成到当事人逝世,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运转,是一个内容较多、形成条件要求高、管理原则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应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夯实开发利用基础为前提,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创新管理工作为着力点,以构建创新服务模式为途径。本文结合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的信息环境和技术条件,提出开发利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一、夯实开发利用基础

            首先,建立人事档案收集制度,健全收集网络。丰富、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结合高校实际,建立、健全适应本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鉴别、归档、转递、检查和核对制度,以及档案材料的递交、索要、登记备案等相关规范。健全档案信息收集网络,确保每个部门有专人负责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并保证收集渠道畅通。在人事档案收集工作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环境,灵活采取经常性收集与专题性收集结合、集中全面收集与重点收集结合、跟踪收集与突击收集相结合等方式,及时收集、收全各种类型(纸质、数字、音频、视频、多媒体等)的档案材料,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篇2】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

    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何兴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7年第09期

            摘 要:现阶段,地质档案信息资料的日常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强化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只有把握住良好的机遇,突破传统工作模式,有效调整地质档案工作的结构,才能逐步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标准化管理,为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资料;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9.059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由于受技术革新的冲击,地质档案资料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改变传统的观念,并有效创新相关管理体系。随着地勘行业体制的深化改革,地勘工作的资金拨款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即由原来的政府单一拨款转变为多元化投资方式,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了私企、个体以及外商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投资主体发生了实质上的转变,这一因素直接导致档案资料所有权以及档案资料管理形式的转变,这也对新时期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关人员应当积极创新,主动寻求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地质档案管理模式,以此保障有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发挥档案资料的积极作用。

            1 信息资源建设与资料开发利用的意义

            社会发展已经逐渐面向信息化,信息资源的运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地质档案资料属于地质勘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保障矿业发展及其矿业研究的根本。地质资料的管理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地质原始档案,有关图件报告、矿种勘探资料、科研报告等,均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地质研究的精华,也是地质人多年的工作结晶,是十分珍贵的地质信息资源。在传统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加之以往地勘行业体系的局限性,造成找矿效率较低、地勘工作投资过大等负面情况。现阶段,我国地质事业投资有所减少,这对探矿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勘工作的效率,有关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全面开发已有地质信息资源。有关资料显示,只有在勘探工作中积极利用地质档案资料,有效开发找矿信息,才能有效提升探矿工程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强化了成矿预测工作,全面挖掘已有地质资料的信息,提高了勘探针对性,在降低投资、减少工程量的同时,达到了较好的勘探水平。

    【篇3】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

    茶叶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荼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荼、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熟,茶区土壤:四川、贵 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 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茶叶的产量

    2011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增加到350亩,茶叶产量达17万吨,出口量为392.4吨,比去年增长77.8个百分点,实现三年来连续增长。其中宜宾市在全川茶叶出口中居于首位,出口量为259.3吨。2012年,省茶叶协会将在川茶市场拓展方面增强投入力度,开展川茶推介等活动。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荼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荼、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熟,茶区土壤:四川、贵 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 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叶深加工

    茶叶的机械加工:这是指不改变茶叶的基本本质的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只改变茶叶的外部形式,如外观形状、大小,以便于贮藏、冲泡、符合卫生标准、美观等等。袋泡茶是茶叶机械加工的典型产品。

    茶叶的物理加工:其典型产品有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泡沫茶(调制茶)。这是改变了茶叶的形态,成品不再是“叶”装了。

    茶叶产业的前景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中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另外中国茶产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茶产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正规化,未来增长潜力很大。浙江、江苏、福建等产茶地区已经把茶产业作为重要的扶持产业,茶产业基地蓬勃兴起。制造茶的工艺技术开始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过渡,制造企业也加强了茶品牌的建设。

    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指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加工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性的产品。其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离和纯化茶叶中的某些特效成份加以益用,或是改变茶叶的本质制成信的产品。如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 

    茶叶的综合技术加工:是指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术制成含茶制品。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叶发酵工程等。

    茶的生物化学

    已知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有机成分有四百五十多种,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有很多:

    多酚类化合物

    茶多酚,也称鞣质,茶叶中有含量很高的各类多酚类化合物,从茶叶中提取出的多酚类化合物粗产物被称为茶多酚,临床上可以用于肾病的治疗,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据研究,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作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机制,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另据研究茶多酚可能与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具有亲合作用,从而干扰DNA的生物合成和核酸代谢,因此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可以防治龋齿。

    茶中的苦涩味道即来源于这种物质。这类物质具收敛性,有解毒的作用,也是造成便秘的主要物质。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此外,还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茶多酚中最后重要的成分是儿茶素(一种黄烷醇类物质)。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叶中含有含量较高的咖啡因、茶碱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提取咖啡因和茶碱的重要原料。

    萜类挥发油

    茶本身具有独特的清香,这种清香来自茶叶中所含有的萜类挥发油成分。这些香气成分,已知有协调情绪的作用。挥发油成分的保存与茶叶的加工工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研究这种香气成分在乌龙茶和红茶中的含量要比绿茶多,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萜类挥发油在新鲜茶叶内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不易挥发,乌龙茶和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工序较多,使糖苷键在一定程度上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萜类物质所至。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的一大类化学物质,现在普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当的功效。研究发现红茶与绿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接近;茶汤中的槲皮素、山萘醇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果汁、酒类。通过对红茶和绿茶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分析的研究,人们发现在绿茶和红茶中黄酮的含量较少,而同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异黄酮、黄烷酮和黄酮醇等比较高。而比较红茶和绿茶,发现黄酮在红茶中种类较多,据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一些黄酮类物质发生了变化。

    氨基酸

      茶中含有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昧。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即使同是绿茶,在香茶、焙烤茶中含量少,在玉露炒茶中含量多。

    维生素

      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其中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在茶中含量相对较高。一般而言,绿茶中维生素含量多,乌龙茶和红茶中含量少。研究人员还在茶叶中发现14种类胡萝卜素,并知道β胡萝卜素对形成红茶的风味有很大影响。

      有趣的是,茶中所含的维生素类物质甚至还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欧洲人长途航海时,感到最大的困难是海员经常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患坏血病死亡,因为长途航海无法补充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明朝时郑和率领如此庞大的船队长途航行,却没有记载有一个船员因为患坏血病死亡,西方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就是因为中国船员经常喝茶。因此茶也解决了欧洲人长途航海的困难,对地理大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事实是,那时的中国人懂得吃豆芽菜,豆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黄豆绿豆也携带方便,又易于栽培。

    富硒茶的作用

    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富硒茶具有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实,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令身体变得轻盈,这是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茶本身含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防癌。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抗毒灭菌;长寿。富硒茶茶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从而抗衰老,使人获得长寿。根据医学研究证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这对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症极为有用。富硒茶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机硒,比粮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国理查德·派习瓦特博士认为:食物中加入硒与维生素C、维生素E配合成三合剂,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而富硒茶叶中正富含这些有益生命的奇异元素。

    茶叶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饮料,是一种色、香、味兼具的绝佳饮料。泡过的茶叶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1.煮茶叶蛋;2.制作茶叶枕;3.驱蚊;4.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5.杀菌治脚气;6.消除口臭; 7.可以护发;8.洗涤丝质衣物;9.去污;10.去腥。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可以说,国内的茶产业是“有名茶,无名牌”。面对这种情况,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基本达成共识,即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并且行业先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篇4】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案例2020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蒋建新,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卫明在中国皂荚产业化项目推广发布会的学术报告--皂荚资源化学研究进展及齐开发利用前景

    一.皂荚资源研究利用简要概况

    二.皂荚多糖胶的研究与利用

    三.皂荚皂素的研究与利用

    四.皂荚其他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

    五.皂荚资源产业化过程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皂荚资源研究利用简要概况?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豆科皂荚属植物,又名皂角、台树、悬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种子可食用,亦作药用,可祛痰、利尿、和血、润肺;皂刺用作中药材;果、叶可用于洗涤日化行业。由于皂荚为多用途的经济树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开元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以及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从皂荚树良种选育、育苗技术、资源化学组成、有效成分分离、生产工艺技术、到产品深加工与应用技术等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工作。皂荚树中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器官包括皂荚的种子、果肉、皂刺、树叶等。

    由皂荚经济器官通过加工、深加工可制备得到的产品有:皂荚多糖胶、皂荚功能性低聚糖、皂荚凝胶多糖、有机蛋白质、皂荚皂素、皂荚胶合板、叶蛋白饲料、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等。

    皂荚类系列产品可以应用于以下相关行业:食品、保健食品、造纸、纺织、医药、采油、化妆品、洗涤用品、生物农药、皮革、电镀、饲料、木材加工等。

    目前,皂荚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已经探明,主要产品的加工利用工艺技术和装备也已成熟,规模化种植基地开始形成,深加工产品的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皂荚资源产业将要形成。

    二、皂荚多糖胶的研究与应用?

    (一)皂荚多糖胶用途日益扩大,市场需求量迅猛增加,其他产品难以替代。

    植物多糖胶是国际大宗工业原料,年总产量超过100万吨,年贸易额逾50亿美圆,我国2004年进口量约10万吨。植物多糖胶具有一般多糖的功能特性,同时又因其独特的流变性质被广泛用作增稠剂、稳定剂、胶凝剂、絮凝剂等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钻采、纸浆造纸、兵工炸药等行业。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对植物多糖胶的需求量年递增10%以上。

    植物多糖胶的共同特点是在低浓度下(<1%)形成高粘度的的水溶液,溶液呈现假塑性流体特性。胶液加热时可逆地稀化且当升高的温度被保持时,又随时间不可逆的降解,溶液的表观粘度将随切变速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并接近最低极限值。此外,植物多糖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润肠减肥、与微生物多糖形成凝胶等特性。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天然多糖胶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关研究合成高分子或微生物多糖代替植物多糖胶的工作均未有实质性突破。

    (二)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木本多糖胶资源将会大力发展

    近几年来,在植物多糖胶的生产量中,草本植物多糖胶生产量约占60%,而草本植物胶原料的种植需要站用大量耕地。不仅如此,受天气、种植条件和政治等多因素的影响,草本植物多糖胶资源一直很不稳定,严重影响着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木本多糖胶资源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基地。皂荚、野皂荚等木本植物根系发达,耐旱,耐热,抗寒,抗污染 ,抗逆性强,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是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的优良生态树种。木本种子中多糖胶含量丰富,木本多糖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木本多糖胶资源将会进一步得到大力发展,木本多糖胶也将在植物多糖胶的生产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尽快实现植物胶国产化

    细胞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多糖胶聚集在细胞内表面,外表面是一层难溶于水的物质。细胞与水结合时,细胞内的胶不能充分溶于水,因而由内胚乳直接制粉所得的胶粘度偏低。如果设法在制粉之前打破细胞壁,使细胞内的胶充分释放出,则胶的粘度和水性化便可提高。目前,还没有与此相关的工业化处理技术。为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开发适合植物多糖胶的物理增粘工艺和装备。

    酶法分子修饰因齐高度的的专一性、高效性以及反应条件和过程易于控制,无副反应等,在多糖结构分子修饰中已逐渐受到重视。实验证明,用酶水解多糖可得到分子量比较均一的产物,而且由于特定的酶能作用特定的糖苷键,可以得到糖苷键专一性高的理想的分子量片段。多糖胶酶法改性产品的开发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木本多糖胶资源的增值幅度。

    (四)皂荚种子组成及多糖胶性质研究表明,皂荚是理想的植物多糖胶资源

    皂荚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为15.4%,内胚乳占种子组成的37.8%,内胚乳中聚糖含量为68.6%,皂荚种子资源是可供工业化开发的植物胶资源;通过GC、PC、IR及HNMR分析多糖结构,半乳糖与甘露糖配比为1:2.5,主链是以 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支链是以α-(1,6)-苷键连接的D-吡喃半乳糖;皂荚胶1%的水溶液表观粘度达274mPa·s(30℃,170S-1),大于瓜尔胶,皂荚胶将有可能成为高效增稠剂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和采油等行业;皂荚粘度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随pH值的降低而有所降低,皂荚胶的自然抗生物降解能力高于瓜尔胶,因而皂荚胶表现出比瓜尔胶更高的稳定性。皂荚种子氨基酸组成以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种子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大于84%,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66.5),亚油酸是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种子蛋白质含有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等含量较高,分离提胶后的种子剩余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皂荚生长过程中,无农药化肥污染,因此种子符合“有机农业”的生长条件,可以进一步开发成有机食品或有机食品添加剂。有机食品的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有机食品的整个加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在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任何化学人工合成物。种子制胶过程是纯物理分离过程,符合有机食品加工要求,采用气流分级法从制胶种子副产物中分离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也不需要使用或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因此,从制胶后的种子副产品中有望开发出增值幅度较大的“有机”蛋白质。

    从种子化学组成来看,目前皂荚种子具有工业化开发前景的产品主要有皂荚多糖胶和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蛋白质。皂荚多糖胶提取工艺和装备技术的研究,已于2001年5月通过了部级科技成果鉴定,中试生产线上的测试表明,皂荚多糖胶得率大于25%,增粘产品的粘度大于350mPa·s。从制胶后的种子剩余物中分离提取高含量蛋白质的分离工艺也已通过中试。以上成果的取得标志着皂荚种子的产业化开发已具备技术基础,皂荚胶改性产品和复配产品的开发将进一步提升皂荚种子利用的技术水平。

    (五)皂荚多糖胶生产工艺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烘炒法皂荚多糖胶生产工艺是针对种皮厚而硬的一类种子而提出的,其基本加工原理是对种子进行低温加热,使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结合力削弱,再对种子进行短时间的高温烘炒,使种皮脆化。然后在打击力和挫撕力双重作用下将种子打开成两至三瓣,再经重复选片和筛选获得较完整的胚乳片。种子的低温加热又称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75—80℃。随着预热时间延长,皂荚多糖胶抽提率和粘度都相应提高,也就是说预热时间越长,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之间的结合力越弱,胚乳越容易分离。

    采用纯物理方法从种子中分离提取植物胶,生产中不使用或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无废水废气排放,不造成二次污染;首次成功开发植物胶细胞破壁释放工业化技术,使植物胶粘度提高50%以上,开发了烘炒法制胶成套设备与生产技术,这对我国植物胶行业的技术进步有重要意义。

    三、皂荚皂素的研究与利用

    皂荚果实中种子占15%-30%,果肉占70%-85%,果肉的产量是种子产量的3-5倍。因此,皂荚荚果的开发利用对皂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研究表明,皂荚荚果中含有三萜类皂苷(皂荚素)等天然活性成分,这些皂苷类成分呈中性,泡沫丰富,易生物降解,对皮肤无刺激,对人体无毒害,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一定的洗涤去污能力,较好的耐酸、耐碱、耐盐能力,还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协同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强极性非离子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可以用来洗涤丝绸及贵重金属,不损光泽,也可以用在电镀业清洗待镀金属等,还可作轻质混凝土的起泡剂,配制泡沫灭火剂溶液,配制农药作杀冲剂等。远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它可以洗涤衣物、毛发了。现代,由于合成活性剂的快速发展及其优良性能,皂角的用量日益减少。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由皂角提取出的天然活性剂又重新得到重视,许多采用皂角活性剂与合成活性剂复配所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深受用户喜爱。

    皂荚素是三萜烯酸配糖体,有着优良的表面活性作用、乳化性、分散性、可溶性、浸透性等功能,现在欧美日等广泛用作饮料起泡剂、各种香辛料的乳化剂。皂荚素有很大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即使在乙醇及酸性条件下起泡性也不低,因而常用作饮料特别是非醇类饮料的起泡剂及泡泡糖的起泡剂,有的性质优于使用蔗糖、聚甘油脂肪酸酯等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因此,皂荚皂素是一种医药、食品和日用化工上均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产物。

    四、皂荚其他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

    皂荚刺即皂荚树的棘刺,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中医治疗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常用的配伍药之一,被列为抗癌中草药。研究表明皂荚刺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即3,7,3" ,4" -四羟基双氢黄酮)、非瑟素(3,7,3",4-四羟基黄酮),并含有无色花青素;此外,皂荚刺还含有酚类、氨基酸等。采用现代分离技术从皂荚刺分离制备医药中间体,是进一步提高皂荚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发现,中草药皂荚的浓缩液具有抗癌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皂荚的抗癌性,香港理工大学与美国国立癌病研究所辖下的积逊实验室合作,利用该实验室的先进设备,进行动物测试及其他相关的抗癌机理研究,目标是研究出对抗血癌及其他癌症的新药物,预计于三至五年内研制出新药物。

    皂荚树叶中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可以作为木本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从我国现有种植业提供给畜牧业的饲料来看,由于受饲料不足和饲料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我国蛋白质饲料只能满足当前需要总量的50%左右,国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家畜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缺少20%—25%,畜产品就减少30%—40%,饲料消耗量和畜产品成本则增加30%—50%。因此有效地利用皂荚树叶的蛋白质做饲料,对我国畜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五、皂荚资源产业化过程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紧密结合国家林业支持政策,发展皂荚资源基地

    皂荚是生态经济型多用途树种:耐旱、节水、根系发达;耐热、抗寒、较抗污染;固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较快、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好、较坚硬。因而,皂荚又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的优选树种,能较好地改良土壤,用于松树混交可抑制松毛虫。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的皂荚种植已广泛用于防风固沙林、城乡景观林、农田防护林、草场防护林和工业原料林。由于皂荚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皂荚挂果需3-5年长的时间,盛果期要8年才开始,在皂荚种植的前几年里,其经济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皂荚是良好的生态物种,所以,只有紧密结合国家林业支持政策,并积极开展立地种植、推动皂荚资源基地建设,才能使皂荚的潜在经济价值得以发挥。

    (二)作为工业原料林,皂荚优良品种的推广是关键

    随着品种的不同,种子在荚果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差较大,种子含量低者只有15%,种子含量最高者可达33%;种子中多糖胶的原胶粘度也在162—282mPa·s(30℃,170S-1)幅度范围内有较大变化。所以就胶源植物开发而言,建设人工林基地时应重视选择高含量高粘度植物胶的皂荚品种。不同居群皂荚皂素含量比较表明,北京地区的皂荚全果不仅果肉含量高,而且果肉中的皂素含量高达32%,因此北京皂荚是最理想的皂荚皂素提取和利用居群。2002年由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4个皂荚良种皂荚家系G301、G302、G303和G304,编号分别为国 R-SF-GS-030-2002、国 R-SF-GS-031-2002、国 R-SF-GS-032-2002和国 R-SF-GS-033-2002。

    (三)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是皂荚资源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植物多糖胶都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交联性,而且在低浓度下有高粘度的特点,但是,多糖胶的原粉在某些工业中使用时,往往不能达到工业生产要求的快速溶胀和水合,溶解速度慢,同时水不溶物含量高。植物多糖胶的改性按照处理方式可分为物理改性、酶法改性和化学改性三类。物理改性是指种子胚乳细胞的破壁增粘;酶法改性是指α—半乳糖苷酶作用于多糖胶以改变分子中的半乳糖含量,或者用β—甘露聚糖酶降解多糖胶获得较低分子量的多糖甚至是低聚糖;化学改性是使多糖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因,提高亲水性和溶胀速度,减少了氢键,增加了溶解度,降低了水不溶物含量,提高了胶液的清澈度,并且可提高电解质的兼容性。皂荚多糖胶经改性后可形成上百种新的系列产品,天然植物多糖胶进行适当的改性对提高产品性能和价值,以及扩大应用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某些产品的某种用途可能被新的科技成果所替代。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风云变换,应该不断研制新产品,经常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新用途,才能保证在竞争中持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