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集合5篇

    时间:2021-12-28 10:18:2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5篇

    【篇1】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

    乡村振兴战略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考试剩余时间: 0时 06分 03秒

    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

    1、世界最早的生物防治是中国的

    A、利用黄猄蚁治柑桔害虫 B、养鸭捕蝗 C、桑基鱼塘 D、稻鱼轮作

    2、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

    A、手段 B、保障 C、目的 D、基础

    3、农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组织基础是( )

    A、利益相关 B、关系相融 C、阶层相近 D、地域相近

    4、农村社会治理开始朝着网格化方向实施制度创新,实施“民生110”工程。表明:国家权力契合农村基层法治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以( )的多元救济通道;

    A、以基层司法为核心 B、以传统文化文化为核心 C、以乡贤规则为核心 D、以村规民约和村民意愿为核心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那那次党代会提出的?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6、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肇始于那个省

    A、浙江 B、福建 C、广东 D、江苏

    7、使民主制度运转起来的关键是要让( )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行为习惯。

    A、村民自治 B、民主精神 C、民主选举 D、民主复议

    8、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属于哪一类资源节约型技术()

    A、节水 B、节能 C、节地 D、节药 E、节肥 F、节劳力

    9、“村治”是指以( )为后盾,强调高度的自治和一定程度的民主,事关村民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这里主要是指“村务”) 由村民自己处理。

    A、宪法和法律 B、传统文化 C、乡贤规则 D、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意愿

    10、中国农业起源于什么时候?

    A、200万年前 B、5万年前 C、1万年前 D、5000年前

    多选题(共10题,每题4分)

    1、当前中国农村在村落内呈现“小聚居”的特点。人口多、地域广,地域之间没有共识,农民认同感不强,参与机会少,参与成本高,参与质量比较低。因此以村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大多走向了( )

    A、形式化 B、精细化 C、文本化 D、悬浮化E物质化

    2、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包括( )

    A、自治单位过大,村民自治难参与。 B、利益纽带缺失,村民自治难民主 C、行政自治相冲突,村民自治难作为 D、减人不减地、增人要增地引发的纠纷 E、农村人口负增长及老龄化趋势显现

    3、农村生活垃圾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A、惰性固体垃圾 B、餐厨垃圾 C、可回收利用垃圾 D、家禽粪便 E、有害有毒垃圾 F、有机易腐烂垃圾

    4、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包括()

    A、治理有效 B、青山绿水 C、乡风文明 D、产业兴旺 E、生活富裕 F、生态宜居

    5、下面四种农作物,那几种是地理大发现后由美洲传入中国的?

    A、高粱 B、玉米 C、番薯 D、马铃薯

    6、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

    A、思想观念 B、人文精神 C、科学价值 D、道德规范

    7、当前农村土地问题取代负担问题,治理危机出现新焦点的原因是()

    A、减人不减地、增人要增地引发的纠纷 B、村组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引发的纠纷。 C、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 D、外出弃田户重新要地引发的纠纷。 E、因征地引发的冲突。

    8、下列那些是农业文化遗产具备的特征

    A、悠久性 B、战略性 C、个体性 D、活态性

    9、文化相连是农村社会治理有效的心理基础,文化相连包括的基本内容是( )

    A、地缘文化 B、习俗文化 C、亲情文化。 D、民族文化 E、非物质威化

    10、建立常态化的精英吸纳机制,创造良好的精英成长环境,内容包括( )

    A、需要尊重和承认村庄精英在在乡村治理中的合法性地位; B、出台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村庄干部竞选机制; C、完善“告老还乡”和“回乡光荣”精英们的制度吸纳机制; D、把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农村建设输送人才的一项长远战略计划; E、完善国家公务员的晋升考核机制

    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

    1、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发展社会组织是提升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最好载体。

    正确 错误

    2、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元,增速连续9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正确 错误

    3、在这个全新时代,农人一词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农人和农民有着一定的质的区别;现代农村发展需要“新农人”。

    正确 错误

    4、乡村建设可以参考大城市的小区建设方法。( )

    正确 错误

    5、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

    正确 错误

    6、在村庄整治中,所有的村庄都需要开展新建、扩建活动。( )

    正确 错误

    7、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发展不充分。

    正确 错误

    8、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广大乡村需要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正确 错误

    9、农村地区的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不需要传承发展。

    正确 错误

    10、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生态农业的典范。

    正确 错误

    【篇2】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详细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应双管齐下,选择对党忠诚、全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人,实实在在干事业的人。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教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绿色发展、涵养生态文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宜擦亮旅游名片。乡村应该充分利用“本土”优势,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带动经济发展。本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好旅游产品,盘活闲置农村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乡村旅游就地取“材”,对环境影响小,又能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推动乡村整体建设发展,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打造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

    【篇3】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

    【乡村振兴讲话】市委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启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刚才XX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省、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对“三农”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中央要求、省委和XX市委相继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作出安排部署。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省和XX市的部署精神,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去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各项部署,按照“基础建设强农、深化改革活农、现代农业富农、公共服务支农”的工作思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不稳,H7N9禽流感持续冲击,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压力陡增,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给农业带来的双重风险加剧。二是农业产出效能不高,一方面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另一方面从事农业劳动力减少,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不足,农业发展方式仍然主要依靠拼资源、拼环境、高投入、高消耗,产业结构以种养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分散化。三是城镇和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较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现象依然存在。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传统农业正在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物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加速向“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并进转变;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速向市民化转变。这也给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带来新机遇:一是发展的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在推动产业转型、投资、消费和创新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二是转型的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消费需求必然相应发生变化,将引导农业调整种养结构,促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三是改革的机遇。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将给农业农村带来又一次的生产要素大解放。四是开放的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创造新的历史机遇。这将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农业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对农业农村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准确把握好新常态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三农”工作上水平。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扎实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一是优化农业发展空间格局。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市场条件、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板块经济,重点发展绿色蔬菜、高档花卉等城郊型农业。要继续大力推进石狗兰花、贞山蔬菜、江谷香蕉等一镇一品建设。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在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生猪和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等特色产业。三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一品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名特新优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二)扎实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举措,要引导土地经营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三)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全面加速产业标准化进程。要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花卉苗木科研基地、种养示范场、重大科技专项作用,积极寻找产业效益增长的突破口,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科技龙头公司的支持力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农业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加大对水稻农机育插秧整村推进工作的力度,力争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5?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7%三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继续抓好阳光工程培训、农技培训、科技下乡等工作,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资格认证,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的培养,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扎实推进农业保障服务。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省级水利示范县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监测力度,狠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强化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推广“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公益性服务。四是强化农业市场开拓。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机遇,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积极发展电商合作社、“淘宝村”和农村电商配送,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参加各类展示会以及通过农超对接、广货网上行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规划管理,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和编制质量。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内完成“村村通”硬底化建设30公里,提高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完善农村公交服务。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低电压台区升级改造,提升农村供水供电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加快完善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等。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全面整治农村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严控露天焚烧。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畜禽禁养区清理整顿,研究制定畜禽禁养区内养殖场逐步退出方案。要加强新村建设规划指导,推进卫生村创建工作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年内争创2个XX市级生态村。

      (三)加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确保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认真谋划第三轮扶贫开发工作,科学确定扶贫标准和扶贫开发主战场。

      (四)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强化落实层级维稳责任,完善镇村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提高防控社会矛盾和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要健全“四民主、三公开”制度,在自然村一级建立村民理事会,鼓励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村务活动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完善村(居)“法制副主任”、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三官一师”进村(居)制度。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省、XX市已对今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安排,我们要抓好各项涉农改革举措落地,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要求,今年7月份前推进我市2个镇以上整镇确权登记办证试点工作。年底前确保全市有50?包地面积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确权过程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通过互换并地一并解决承包地碎化的问题。二是加快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配套完善。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林权交易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分平台运作、统一管理、集中交易,力争年底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实现全覆盖、村全面设立农村产权管理服务站点,并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加快“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要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金融服务“三农”的扶持措施,综合运用财政杠杆、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抓好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农业“政银保”项目,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合作社等机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四是加快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在组织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创新上取得突破,年内实现“县基一体化”管理、80?上基层社实施改造重组。

      五、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做好新常态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部署、同推进。对“三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层级责任,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研究,特别是把握好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立足职能,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要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等政策落实到位。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确保涉农资金不减少、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今年市财政要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34.25?与此同时,要加强“三农”资金使用监管,管好用好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后备干部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要突出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选好管好用好带头人。要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和村级办公经费,确保今年村干部补贴人均每月达2000元,村级办公经费年补助达5万元。要强化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党代表到联系点以及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联系基层制度,及时解决农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快完成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网络服务等做法。要深入实施新一轮“东亮式”党员创业贴息贷款活动,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业带富影响力。

      同志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在XX打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枪!

    【篇4】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主抓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3.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集聚地

    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5.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总之,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近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多种机遇叠加。

    根据住建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工作部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这一探索,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预见,随着“租购并举”的推进,城市郊区以及处于郊外交通节点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将迎来重大利好。

    国土资源部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市范围内流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主要呈现几个问题:

    ——从自身来看,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金融服务效率有待提升。虽然我行已经在辖内所有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全覆盖,但由于部分乡镇地域广、所属行政村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与我行现有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数量相对比,金融服务配置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金融服务力量不足。以*镇为例,我行*支行是*镇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共有3个网点,布放了4台自助取款机、2台机、5台惠农终端、36台助农Pos机,但*镇面积达96平方公里,辖内38个行政村,人口7.6万余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支行的金融服务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机制僵化。较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带来了审批慢、周期长、效率低等弊端,导致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农村的有效需求。同时,部分客户经理因为害怕贷款出现风险,而存有惜贷、畏贷、不敢贷等心理,导致人为的延长了信贷审批时间。以*村为例,部分副食店、小卖部,用于“春节”等节假日经营囤货的临时性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部分“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的农户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个别农户因缺少资金导致正常的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居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较强。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逐渐普及和“晋享生活”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上线,我们在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大突破。但是,传统习惯和农村地域限制,导致客户对物理网点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一方面,固有服务模式有待打破。以*支行为例,在支行营业部搬迁以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客户流失现象。据统计,流失存款客户2120户,金额1.21亿元。这说明,客户粘性还不够强,客户没有与我们员工真正建立起紧密关系。另一方面,每逢农村赶集期间,我们农村支行的物理网点往往出现柜台“挤满人”、客户“排长队”的现象。这说明,自助机具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使用率还不够高,农户的金融服务习惯有待改变。

    ——从外部环境看,受到的主要制约:一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我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口“空心化”现象。以#村为例,该村地处,登记人口5290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人口仅有1501人,占比仅为28.4%。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据统计显示,该村有超过1100人在外务工,多为青壮年,而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其他乡镇,在位于#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一#村,登记人口1645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348人,占比仅为21.2%;在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村,登记人口1248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243人,占比仅为19.5%。从上述情形看,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们辖区内的普遍状况。二是农户的信贷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一方面,农村经营性信贷需求虚高。部分农户运用资金能力差,经营水平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拍脑袋做决策”等盲目投资行为较为突出。加之,这些农户“不成熟、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申贷计划,导致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放贷。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受制于自身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预期额度的贷款。三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我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村民对金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一方面,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当做政府提供的“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的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款。五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相平衡。经过测算,我行年均可投放信贷资金10亿元,不仅能完全覆盖辖内企业、商户、居民的信贷需求,而且还有较大富余。缺乏投向的富余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的局限主要有:第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上的缺陷,使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难度加大;破产法清算程序把银行排在最后,没有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破产起诉权;贷款诉讼执行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对逃废债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威慑手段,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第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性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农商银行缺乏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无法从源头把控风险。第三,缺乏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导致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利率补偿机制缺失。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导致涉农贷款成本较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导致农业保险作用无从发挥。

    四、形势分析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出的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既是农商银行的艰巨任务,更是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利好契机。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群去农村发展事业,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带来更多的有效金融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也为我们的信贷投放提供了新机遇。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当前,“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比较有效地抵押贷款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为我们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既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在农村地区铺开。而作为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可以凭借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依托乡镇网点,集中营销涉农项目,重点发展活跃客户,吸收惠农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市场。

    尽管有上述机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尤为困难。以我行为例,我们当前的年资金成本高达3.14%,而贷款平均年利息只有6.15%,利差仅有3.01个百分点。利差收窄导致我们只有“薄利多销”,通过不断发展小微贷款突破经营困难的瓶颈。

    五、农商银行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如果不深挖农村市场,不用心服务农村,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将在省市的科学指引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切实把农村基础市场打造成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

    一是优化服务,助力打造普惠乡村。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做好服务,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更加体现着我们的普惠意识。第一,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金融服务。为此,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做好农村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农村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银行+农户+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下沉服务重心。我们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农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粘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信产品的习惯,让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第三,建设服务体系。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化渠道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第四,探索分层服务。为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农村探索建立分层服务模式。针对进城创业群体,我们实施跟踪服务,依托阳光快贷——惠商通等信贷产品,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题。针对在农村创业群体,我们不仅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传统手段进行扶持,而且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帮助其找销路、找商机、找市场,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针对留守群体,我们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以农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同时,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的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

    二是产业引领,助力打造富裕乡村。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

    ——定位核心项目。产业要发展,关键看“龙头”。找准龙头企业,定位核心项目,可以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比如,我们通过向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不仅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余人,而且大大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支持具有沂蒙地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光伏产业,先后向**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直接解决就业机会**余个。通过支持核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激活了县经济。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产业特征,不断挖掘优势产业,根据辖内农村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精准扶持。探索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提升效率,着力解决涉农信贷“效率低、审批慢、流程长”的问题。我认为,在产品创新上,需要根据农村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完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发展消费金融,提升农户的获得感。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制度,对涉农产业的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利率定价进行详细规定。比如说,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农商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适当提高;考虑到不同产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考虑到农户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第二,研发符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可以推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融资和产业集群融资,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第三,加快担保方式创新。为有效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特别是动产抵押的适应范围,在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创新保证担保方式,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采取农户联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放大担保倍数,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助力打造活力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相对集中。比如,农民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房屋翻新等消费活动都需要金融服务。为此,我们以消费金融为支农惠农的“突破口”,着力为农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第一,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的营销活动,逐户建档立卡,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第二,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的基本生活目标。第三,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作为主要的目标客群,建立线上申请、审批的消费贷款平台模式,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办理,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四是信用筑基,助力打造诚信乡村。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为此,建塑农村信用环境就成为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持续开展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第二,开展农村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信息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农村信息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动信用农户,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帮助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

    五是创新业态,助力打造生态乡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力打造生态乡村。第一,坚持绿色导向,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项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计划在辖内支持推广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大力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第二,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第三,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我省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名胜古迹文化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扶持“乡村农家乐”、“农家客栈”等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兴业。

    六是跨域合作,助力打造现代乡村。第一,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同互联网数据分析厂商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既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获客能力。第二,加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高效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格局,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应当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完全满足辖内农户基础金融需求的条件下,将富余资金投向消费金融和资金市场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市场。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走出去”,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域外业务。

    总之,我将以本次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全行进一步完善“全员下乡”的常态化调研机制,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推进工作,在一线联络感情,把农村市场耕耘为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篇5】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讲话

    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 √答对

    2.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 √答对

    3.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 √答对

    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4.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