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时间:2021-12-27 01:16:1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事迹,读音是shì 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6篇

    【篇一】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一、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1、是我国参加极地考察最早、参加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科研机构

    “中心”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连续参加了至今所有航次的南极考察和北极黄河站考察,先后选派100余人次参加了中国31次南极科学考察和11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心”前主任、现名誉主任鄂栋臣教授是我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从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创建长城站开始,7次远征南极,4次赴北极考察,是参加过我国南北两极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三站建站工程的全国唯一亲历者。

    2、为支撑和服务极地科学考察、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极地,测绘到哪里象征着国家权益延伸到哪里”,极地测绘从无到有,30年来“中心”在南极测绘基准的建立、20多万平方公里地图的测绘,359条南极中国地名的命名、我国自主导航卫星监测网在南北两极的拓展等方面,有力维护了国家极地权益,极大增强了我国在极地的实质性存在。构建的信息化极地测绘技术体系与研究成果,在考察站选址与建设、考察导航、冲顶Dome A、保护区建设、国家极地战略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国内外极地科考领域的广泛认可。

    3、勇于探索和创新,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由于极地测绘遥感信息科学具有空对地全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的观测和量测优势,特别适用于两极地区人迹难近的高寒冷、高难度、高风险地区考察,可充分发挥出研究的高效益。针对极区特殊环境和条件,利用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现代空间测量及其集成技术等,攻克了我国在南北极地区进行测绘科学考察的一道道难题,解决了极区高精度测绘基准的建立和为中国极地考察提供实时有效的测绘保障,包括南北极常年卫星跟踪观测站、冰海区常年自动验潮站、极地绝对重力基准站等的建设以及研发适应极区的数据采集系统、多源数据处理融合技术、服务各种功能的地图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等。同时,基于空-天-地多源观测理论和技术集成手段,开展了南极冰雪环境变化过程和物质平衡等科学问题研究。充分利用学科综合空间观测技术优势,向相关学科的边缘,如冰川、地质、海洋、大气环境等进行交叉渗透,扩展学科研究领域。

    “中心”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和部委的多项极地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极地重大专项、国防重大专项、极地基础测绘重点项目、极地测绘公益专项等,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人均科研经费历次位列武汉大学的前三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其他专项奖励20余项。

    4、注重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独具特色

    “中心”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不畏艰辛、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的教学科研队伍。中青年科研人员中有珞珈特聘教授1名,珞珈青年学者4名、楚天学子1名。全体科研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除了新引进的3名教师之外,“中心”科研人员几乎全部参加过我国南北两极现场考察。

    “中心”为我国培养、培训了大量极地考察和科学研究所需的人才。依托交叉型学科平台,结合极地测绘的专业特点,确定了富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创造参与极地现场考察和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近10年来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中心”的学生南极科考团队获得2015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中心”还受国家海洋局人事司委托,举办了海洋局系统行政人员通用能力培训班,使学员在培训中领略武汉大学教学名师的精彩演讲,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创新思维。

    5、弘扬极地科考文化,滋养现代大、中、小学生爱国精神

    为更好地传承、积淀极地科考文化,“中心”于2005年建设了极地展览馆。在馆内,再现极地场景,展出企鹅、海豹等动物标本和极地科考的各种仪器、工具等工作装备,讲述极地科考故事,展示极地科考传奇,传播和弘扬极地科考文化。如今,极地馆已成为大、中、小学生开阔眼界、探索奥秘、体验自然和思考人生的重要基地。

    “中心”极地科考团队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在内,做了近1000场极地考察和科普报告,仅中国南极测绘科学考察之父——鄂栋臣教授的报告次数就逾500场,听众达30多万;不论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让五星红旗在极地高高飘扬》,还是面向大学生的《探索极地奥秘,保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极地冰雪环境与全球变化》等,亲身经历、风趣语言和精美图片,带给受众很多感动、思考和启迪。

    从2010年开始,“中心”承办的国际大学生极地科学考察学术报告邀请赛在武汉大学拉开帷幕。“中外学子共话极地科考,五洲青年呼吁环境保护”成为武汉大学每年举行一次的社团国际交流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每每吸引不少海内外学生来到学校共同交流南极考察的体会,呼吁保护南极这块地球上唯一的净土,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


    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极考察站设计工作组

    2002年12月至今,主要负责与参与中国极地考察站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共计20人次赴南极进行调研与技术支持工作,包括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维多利亚地新站;1人次赴北极黄河站。系统总结,研究并建立了中国南极考察站建筑设计策略体系,并将其应用在“十五”“十一五”能力建设项目中。

    建设南极考察站面临着多种困难,包括极端恶劣的环境、孤立无援的位置、长途艰难的运输、短暂的建设周期、薄弱的现场支撑能力、高昂的运行成本、严格的环保要求、特殊的材料要求等。因此南极考察站的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独立性、适用与可行性、耐久性与耐候性、经济与高效性、人性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原则。为此,在多次现场调研及深入的研究后,制定了南极考察站建筑设计策略,并在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十五”“十一五”能力建设中得以实现,主要包括:

    1、站区选址与规划策略

    通过对主导风向、积雪、建筑的联系、综合管线等进行考虑,并为远期发展做好准备。使站区的可达性、后勤运输、建筑使用寿命、减少积雪、保护环境等方面大幅改善。

    2、建造体系策略

    南极恶劣的环境与气候,遥远的地理位置,严重制约着南极考察站建设的运输及现场施工能力。针对不同的运输、施工能力及周期,采用了不同的建造模式,包括全预制方式、全现场组装方式、预制与现场组装结合的方式等。

    3、外部形态体系策略

    建筑外部形态应适应南极复杂的环境并抵御恶劣气候。为抵御低温、大风、积雪等,采用适于节能、减小风阻的体型,并根据积雪采用高架的首层平面等。

    4、功能与需求策略

    主要通过使空间具有多功能性来解决众多功能需求与建筑规模的矛盾;提供公共交往空间及扩展室内视距,如长城站综合活动中心及中山站的综合栋,极大缓解极夜期间队员严重的心理压力。

    5、节能策略

    通过合理的站区规划、改善建筑体型、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选择合适的热源、回收发电余热、全热回收新风系统等适宜技术,使单位面积热耗从200w/平方米降到25w/平方米;通过改变热源,燃油的利用效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综合节能效果提高了20多倍。同时开始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6、环保策略

    除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能源管理、废物处理、控制燃油污染外,合理的站区规划能够减少建筑积雪,大幅降低除雪产生的排放;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最大抗风64米/秒,抗辐射的表层材料,可不影响内部使用而更换的外围护系统,使原来南极建筑不到20年的使用寿命得以成倍增加。

    7、材料与构造策略

    南极考察站的建筑材料应能抵御恶劣气候、便于运输与施工、保护环境、安全可靠、经济。大量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玻璃钢框窗户、阻止热量从内部向外辐射的LOW-E膜技术、带断桥启口的氟碳漆面的金属保温夹芯板等。

    研究设计了大量特殊的建筑构造,如独创的外围护双层复合构造,集保温、防火、保护结构、可更新模式于一体,解决了运输、安装、安全、节能、可持续更新的多种要求。

    “十五”能力建设完成后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在抵御恶劣环境、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环保、节能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极大提升了中国南极考察的综合实力,使中国开始步入南极考察强国之列。

    负责中国南极内陆昆仑站的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工作是一次更大的挑战。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海拔4100米的冰盖之上,是南极海拔最高的站,最低气温零下83摄氏度。针对内陆建站超低温、低气压、3000多米厚的冰盖、运载能力的制约、现场施工周期短暂等全新的问题,制定出预制与现场组装结合、双层保温体系、放大基础,压缩积雪、架空建筑等建造策略,完满地解决了运输、施工、保温、使用、积雪、基础等问题;最终内陆昆仑站一期工程在二十多天内建成,胡锦涛主席亲自发来贺词。中国南极内陆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开始步入世界南极考察强国之列。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2009年国家十大科技基础成就之一。


    三、吉林大学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团队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张楠副教授、范晓鹏讲师、博士研究生胡正毅(已毕业)、李冰、杨成、宫达、杨林、刘博文等同志先后14人次参加了中国第28、29、31、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队,参与实施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该团队不畏南极高原缺氧、低温、暴风雪等恶劣的南极内陆自然条件,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完成了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前三季现场工作任务,并正在参与实施第四季工作(32次队)。该团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默契的配合与合作、顽强的工作毅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予的每一季深冰芯钻探任务,表现突出。

    该团队在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工作积极主动、配合默契、团结队友,严格遵守考察队纪律,不仅顺利完成本职科考任务,还能够积极配合其他队友完成自己团队份外的工作。该团队参与的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是中国首个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实施的深冰芯钻探工程,在现场工作中,该团队作为主要技术力量,在张楠同志的带领下进行设备安装、联机调试、深冰芯取芯钻探、钻具清理、冰芯处理、冰屑处理、场地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团队在现场工作中尽职尽责,每一个环节都细心操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很好地解决的相应问题,预防了钻探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所有脏、累、危险的工作中,该团队成员都冲在最前面,主动承担相应工作。在已经参与的前三个工作季中,第一个工作季(2011-2012)完成先导孔取芯钻探施工,并进行三次扩孔,下放100m套管;第二个工作季(2012-2013)完成深冰芯钻探系统的架设,并进行设备联机调试及试钻,试钻完成后开始正式深冰芯钻探,钻进深度10.54m,取芯10.99m;第三个工作季(2014-2015)完成深冰芯取芯钻探173m,获取冰芯172.7m;目前该团队正在参与32次(2015-2016)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继续实施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项目。前三工作季,该团队共完成深冰芯取芯钻探303m,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取相应宝贵冰芯和钻探数据,总结钻探经验、优化钻进工艺,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张楠同志带领下,团队进行了全面的钻探场地电气系统升级与改造、钻探系统维护与检修、辅助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已经熟悉现场工作运作模式,并且能够熟练进行现场工作的操作,为项目的深入开展奠定人员基础。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该团队还全力协助考察队及各站队队员进行各种艰苦的野外作业任务。在雪龙船航渡期间,积极协助考察队进行日常厨卫、清洁、值班等工作;在中山站及内陆出发基地物资卸运与准备期间,积极与其他队员一起实施物资卸运、物资整理与捆扎、油料灌注、车辆维修等工作;在内陆车队行进期间,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油料加注、故障维修等工作;内陆返回中山站后又积极参与完成物资清点与整理、雪橇与住舱归位、出发基地场布置、下年度考察物资准备、车辆保养等工作,坚持作业到最后时刻才撤离考察站。

    该团队在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工作认真、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充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南极内陆工作作风,在遇到危险作业时总能冲在前面,主动担起责任。该团队团结队友、互敬互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考察队、昆仑站、中山站等各站队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信任,也得到了广大队友的认可与好评。该团队成员在参加的三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6人次获得中国南极优秀科学考察队员称号。该团队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尤其是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做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极地人的奉献精神和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

    该团队每次从南极返校后,都应邀在校内外作报告多场,讲述南极故事,宣传南极精神。张楠获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范晓鹏等3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其他几位研究生也荣获吉林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新华网、人民网、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了吉林大学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团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1、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及时解决曾经困扰极地科考的海员短缺难题

    2007年前后,雪龙船受到海员短缺,尤其是高级海员短缺的困扰。得知该消息后,上海海事大学主动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系,积极承担雪龙船配员任务。接到学校的配员任务后,按照雪龙船的实际需求,商船学院克服师资紧张等困难,本着“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拔了6名航海经验丰富的教师于2007年赴雪龙船担任驾驶员和轮机员,执行雪龙船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5名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在任务执行前的船舶改造、任务执行期间的船舶配载、航线设计等方面积极工作,为此得到了雪龙船船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24次南极科考队领导的一直好评。

    基于对商船学院航海师资业务能力的高度认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上海海事大学于2008年7月7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为商船学院向雪龙船持续提供航海专业人才支撑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截至目前,商船学院已圆满完成四次南极科考、4次北极科考的雪龙船配员任务,确保雪龙船的安全运营,及时彻底解决了曾经的难题。

    2、学院精心培养,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打造了一支国内领先的极地航行专业人才队伍

    自2007年第一次向雪龙船派遣优秀航海师资担任科考船员以来,商船学院已有17人次登上雪龙船担任船长、轮机长、驾驶员和轮机员,远赴极地科考。执行任务前,学院为每位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执行任务中,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家庭困难,主动适应雪龙船和极地生活,以专业特长最快适应船上工作岗位,轻伤不下火线,出色的完成极地科考任务。

    通过多年积累和培养,商船学院已打造了一直极地航行专门人才队伍,上海海事大学成为中国参与极地航行人数最多,实践经验最丰富的航海院校。由于工作出色,多人受到表彰和嘉奖。 谢洁瑛老师成为雪龙船首位优秀女驾驶员,白响恩老师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3-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和“2015年度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龚慧佳老师于2014年11月18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3、发挥专门人才队伍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外极地科研工作,极地航行课题数量和成果居于中国领先地位

    商船学院精心打造的极地航行专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丰富的极地航行经验,投身国家极地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多项极地课题研究、专著编写和北极航道商业通行保障工作。

    典型课题包括: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的《极地航行示范课程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次承担极地航行的国际合作项目,填补了在该领域的空白;中国海事局的《我国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极地航行规则谈判策略》,为我国政府在极地航行规则生效后的谈判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中国•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编写的《帆船穿越北极东北航道航海保障研究报告》,为其顺利横穿北极东北航道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中国海事局的《极地航行船舶船员适用STCW公约培训研究》项目,为我国今后开展极地航行海员的培训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极地综合航海保障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评“2015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典型专著包括:为中国航海保障中心编写的《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专著,是我国在西北航道水域的第一本航路指南。此外,还参与了《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的审稿工作。

    商船学院向中远“永盛”轮在东北航道商业双向通航的实地探索工作派遣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在船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保障。

    4、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为中国政府起草了第一份极地规则的国际提案,让国际航运界听到中国声音

    商船学院积极转化极地航行研究成果,除了代表国际海事教师联席会(非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海事组织正式咨询机构),在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积极评论其他国家的极地规则的提案外,还为中国政府起草了第一份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的有关极地规则的提案《极地水域船舶船员过渡期培训和发展要求》,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并写入了相关的修正案中,让国际航运界听到中国在极地航行方面的声音。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商船学院将继续开展实践和科研工作,为极地规则生效后的极地航行海员强制培训做好准备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家极地航行培训机构,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极地航行人才,为中国的极地战略和航运强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五、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

    1、抓住机遇,基地建设

    2008年,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积极与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联系,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充分发挥学院烹饪专业的优势,做南极厨师培养基地,并首次成功举办南极厨师选拔考试。2012年该院还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确保了长期能为南极科考服务。

    2、高度重视,克服困难

    近年来,我校接受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升本工作,加上招收生源逐年上升,教学任务异常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该院本着国家任务第一的原则,自2009年来该院按期委派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南极科考事业,至今共派14人次前往南极中山站或长城站工作。

    3、注重宣传,注重效益

    参加南极科考服务在该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成为一种常抓不懈的工作,在中国高校烹饪专业中可谓一枝独秀,该院在校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泛接受湖北各家媒体的采访与报道,为湖北餐饮界争得荣誉,也为该院在社会上争得口碑,近年来,该院招生工作及就业工作得到教育部门及社会的高度认同。

    4、校企合作,产生经济效益

    派往南极师生返校后,其思想作风得到极大锻炼,教学中更加严谨,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学中100%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肯定,为该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同时部分师生还深入企业挂职或自行创业,得到丰厚回报。如徐康同学回来后自己创业成立京膳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每年创下近8000万元的产值,为社会解决了近百名的就业岗位,也为学校立下标杆;王辉亚教师到湖北明星酒店担任技术顾问,为企业创下年产值近6000万元的产值,余克喜教师到企业挂职厨师长,为企业创下近2000万元的产值。这些都是南极科考厨师为社会创造的财富。

    5、继续打造,建立标准

    现在师生们还有一个共同愿望及努力方向,要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发挥烹饪教育的作用,在南极营养食谱、菜点配置、标准建立等方面做出成绩,下一步将编写《南极营养食谱》和《南极食谱标准》。


    六、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为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培养人才。集美大学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为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输送了数十位优秀的毕业生,其中参加我国第一次极地考察的“向阳红10号”三副周和建、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原船长(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袁绍宏)、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徐宁、“雪龙”号现任船长赵炎平等都来自集美大学。2014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慰问了中澳南极科考人员并考察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当时在船的就有9位集美大学校友,包括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总领队、长城站站长、船长、二副、三副、二管轮、三管轮等。

    2、为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提供人力支持。为了支持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集美大学先后选派了邵哲平、俞文胜等8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到“雪龙”号担任第二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轮机员等职务。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船舶工作经验,与全体科考人员一起承担南极、北极科学考察的任务,为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参与《北极航行指南》编撰和“极地211航海保障工程”建设。近年来,集美大学积极参与极地航行和航海保障研究,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编撰出版了《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指南介绍了极地航行的国际公约、规则及沿岸国法律法规、气象条件、沿岸港口,并从船舶适航与船员适任的要素出发,对极地水域航行的船舶规范、船员培训、航行海图图书资料、航线规划与设计、助航设施、冰区航行与操纵、风险识别与应对等在内的基本航行需求作了阐述或提出了建议。为计划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商船航行此航道提供了一份准确全面、权威实用的航行参考。集美大学还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签署了“极地211航海保障工程”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的建设,旨在全面提升我国海事系统的履约能力,维护国家航运权益,保障船舶、人员在北极航道的航行安全,提升中国籍船舶极地航行效益,以及保障我国极地科考船舶的航行安全。对于服务扩大国家海洋开发领域,提高国家极地开发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张锐教授2010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欧盟海洋酸化项目”(EPOCA),研究海洋酸化对北极海洋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最系统的海洋酸化对微生物类群影响的研究之一,发表/接受SCI论文2篇;期间积极推动了极地科研的国际合作。目前为北极理事会(AC)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工作组(AMAP)中国代表;北极海洋酸化评估(AOA)报告专家组成员。主持的项目有:2010年度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对外合作支持项目,并参加欧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病毒对海洋酸化的反馈”项目现场考察,2015年度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对外合作支持项目,北冰洋酸化评估项目。

    张润副教授研究方向重点是以同位素为研究手段,深入探讨极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键过程的示踪。已正式发表期刊学术论文20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一作6篇),论文发表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Deep-Sea Research I、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在极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关键的科学认识:以同位素视角揭示南大洋表层海洋碳动力学-海冰融化的响应,北冰洋表-底层碳动力学耦合作用的同位素示踪。

    蔡明刚教授所领导课题组重点开展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地环境污染动力学过程和海洋学过程的有机瞬态示踪研究。课题组先后参加中国第3,4,5,6次北极科考及中国第25、27次南极科考,其个人则先后于2008、2012年两赴北极参加现场科考。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极地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析实验室,拥有完整的大气、海水样品的主动和被动采样技术,拥有包括上述环境介质及沉积物和生物体在内的POPs的前处理和分析技术。据此在北极海域主要环境介质(水体、悬浮颗粒、海冰、沉积物)中,广泛开展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地球化学过程研究。(2)建立了我国目前唯一的海洋痕量气体CFCs和SF6分析测试实验室,拥有包括上述物质在内的瞬态示踪剂采样与检测技术,其测量水平得到国际同行实验室认可。(3)在国内首先开展海洋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揭示北冰洋可能由部分污染物传统的“汇”逐渐转变成“源”,证实西北太平洋至北冰洋海/气交换过程逆转的可能性,提出“生物泵作用是影响污染物气/海交换、大气传输和深海埋藏的关键环节”,据此在北极太平洋—北冰洋扇区开展“基于全球变化的北极海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源汇问题的生物泵调控过程与机制”研究,后者先后获得“福建省杰青”(2014)等多项人才和科研项目资助。(4)参与国际极地海洋环境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研究,重点涉及新型PFASs发现、长距离输送及降解机制探究等方面。

    【篇二】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上报

      一社区矫正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措施落实.

      全镇目前共有矫正服刑人员名,其中缓刑名,假释名,剥夺政治权利名,接管的矫正对象中未出现一例脱管现象.目前,我所辖区内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成员由司法所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派出所管辖民警、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工作志愿者组成.

      在交接工作

      第一天建立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并签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从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效平台.

      今年初我所辖区内召开了社区矫正动员大会,在会议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并要求个社区个村委会中,各村(居)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联络员,负责协会处理涉及单位、本部门的社区矫正相关事宜.各成员单位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促进社区矫正的开展.

      为加强全镇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和监督管理,用真挚爱心提高矫正服刑人员的悔罪意识、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月组织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到公益劳动基地劳动活动.

      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都由司法所对矫正对象的劳动情况进行记录,统一考察.同时,我们也实施人性化改造,提高矫正质量.

      为了让矫正对象感受到自由和不自由之间的差距,我们今年主要采取电话交谈、家庭走访、个别谈话、感化心灵等方式对矫正对象进行人性化的挽救.通过教育,从行为上、心理上对矫正对象起到极大的促动和震慑作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接受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安置帮教各项措施我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原则和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镇的和谐稳定.安置帮教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大局,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探索管理创新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篇三】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局党支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市公路局党委的指导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在科学养护讲效益,体制创新求发展的改革工作思路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与养、管、征为主要内容的生产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公路养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我市公路事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来,我们在党建工作上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两个文明建设再创佳绩。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建养并重,强化管理已成为字公路工作方针的最强音。局党支部在思想上、工作中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锐意进取,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公路养护事业的各项工作。在九五时期实行公路机械化大道班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我局在十五计划开局之初,就在全省公路系统内率先推行公路养护工程内部招投标制,努力培养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养护队伍,以实际行动响应珠海市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养护市场的竞争。如今,高雅环保的九洲大道和人文气息浓郁的景山路、水湾路由我局全面精心管养后,更显现出一派盎然生机,使中外来宾赏心悦目,啧啧称赞。我局多项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的行动,受到交通部、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领导部门的高度赞赏,并在全省范围内作经验介绍和推广。为此,不论是在费税改制的逆境中,还是在养护市场化的趋势下,全局养、管、征三线队伍在党支委的科学决策下、在党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都能保持旺盛士气,既居安思危,又看到良好态势,团结协作,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再创佳绩。由年至今,我局不仅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还荣获省公路系统先进县公路局称号,并连续多年保持了市公路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此外,党员技术骨干在模范带头作用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九洲养护站刘向斌同志被省政府授予年度广东省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的称号,港湾养护站陈长胜同志以突出的贡献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至此,我局荣获该荣誉党员人数上升为位。

    【篇四】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XX年4月,xx项目部xx钻井队进入华北局市场,成为第一支进入xx气田施工的中原队伍。面对新环境、新挑战,该队干部职工发扬勇攀高峰、舍我其谁的精神,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实力,屡创高指标。全年共开钻口,交井口,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均达100%,其中4口井被甲方评为“优质工程”,优质率80%,保持了各区块日进尺最高记录。
      一、突出重点,精心管理
      xx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是一个平面上叠合连片的复式大型气田。地层非均质性强,复杂情况多,地层可钻性差。针对这一特点,该队运用“每井一策划、每井一总结、每井一盘点、每井一考核、每周一点评、每天一对接”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将上口井取得的经验转移至下口井,将上口井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在下口井进行排除和改进。
      xx气田自然环境恶劣,四季风沙较大,如何保障设备高效运转,成为摆在xx队面前的最大难题。该队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设备分级和岗位分工,细化人员职责,明确不同设备的保养人、保养项点、保养时间和保养程度,进一步规范了设备保养、操作程序与标准,对设备故障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处罚和责任连带追究制度;加强设备现场管理的检查整改,重点对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整修、油水管理等监督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钻井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全年完成进尺x米,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针对水平井钻井时效低这一难题,该队与钻头生产厂家联合,将钻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反馈给厂家,经厂家改进后再进行试验改进,提速取得明显效果。在x井水平段钻进中,通过使用改进后的钻头,日进尺较以往最快提高了近3倍。
      二、多措并举,保障有力
      结合生产实际,该队大力开展了“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做到井队搬迁安装时靠前,遇到恶劣天气时靠前,井下复杂时靠前,有突击任务时靠前,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书记既抓队伍管理,又参与生产管理,平台经理、技术人员抓安全、抓技术、抓质量,全部围绕钻井生产这个核心任务,保证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该队干部把抓好思想教育作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全队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教育职工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要识大体、顾大局;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与职工勤交流、多沟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的安全管理模式。工作中开展“反三违、查隐患、抓整改”活动,重点抓好井控、钻具、设备、电路等日常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切实做到生产要安全,安全促生产。
      三、披荆斩棘,屡创佳绩
      一年来,该队在与华北xx市场23支队伍同台竞技中,屡次刷新钻井新纪录,充分展现了中原铁军雄厚实力。接到第一口井施工任务时,全队干部职工不顾长途搬迁劳累,第一时间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临井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着重加强生产组织衔接,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第一口气井的施工任务,为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甲方综合评比中,该井被评为“优质工程”,并获得了万元奖励,实现了开门红。
      该队施工的x井,是华北局xx气田XX年第一轮水平井中难度最大、设计最深的一口井,水平位移达x米,水平段煤层较多,存在着掉块、垮塌等风险。同时,甲方还限定了天内必须要达到一开的施工水平。全队干部职工积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精心组织搬迁安装,仅用了3天时间就达到了一开施工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外单位同区块施工的x井还未完成下技术套管,因煤层垮塌被迫填井侧钻。针对这一情况,该队一方面总结经验,优化技术措施;一方面大力开展了以“尽心、尽责、尽力”为主题的“三尽”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全体职工的责任意识。通过全队共同努力,该井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创出了xx气田首次在81/2"井眼顺利下入7"套管的记录,完钻时间比设计提前6天完成,受到了甲方高度赞扬。
      月19日,该队承钻的x井,创出了日进尺x米新高,刷新了由河南油田在该区块保持的日进尺x米最高记录。11月8日,在x井的施工中,该队再创日进尺新高,达到x米,刷新了由公司40667钻井队在同一区块保持的x米的最高记录,成为了xx市场日进尺最高纪录的保持者,为公司进一步拓展xx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五】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下面将我科室2019年的财务事迹汇报如下:

      一、圆满完成2019年度财务决算工作我科室根据同煤经财字【2019】938号关于下发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规定、同生经财字【2019】189号关于下发同生煤矿生产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规定,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财务决算工作,对整个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顺利完成了我矿2019年度的财务决算工作.

      二、强化团队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情况

      1、完善了我矿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为了使我矿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财务科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同煤集团会计核算办法》、《同煤集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煤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煤集团财务管理办法》、《同煤集团货币资金控制规范》、《同煤集团关于规范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单位会2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完善并下发了《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对我矿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2、加强财务日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存管理工作对日常的财务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账实相符.从原始的取得到填制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从经济合同的归档到各种基础财务资料的收集,都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化.

      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一律按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为我矿经营决策提供财务信息.

      四、强化经营管理措施情况2019年认真学习了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有喜同志在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提出的外拓市场、内部挖潜、严控成本、节支降耗、开源节流、杜绝铺张浪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经营措施.

      制定并实施了峪沟煤业十项增收节支硬措施,在全矿员工中组织开展稳增长、促发展、争贡献的劳动竞赛活动.

      (一)加强财务管理

      1、筹资管理2019年为了给我矿的技改扩建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我们积极与银行取得联系,认真准备相关资料,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在交通银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了3.34亿元贷款,由于我矿的贷款卡在以前五个年度没有年检,贷款卡过期,3.34亿元的资金不能及时3到账.

      我科室领导及时与人民银行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沟通.最终,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对贷款卡进行了补检,顺利取得资金,化解了我矿的财务危机.

      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多次与浦发银行、市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取得联系,争取贷款.为了取得贷款,2019年初我矿把基本账户由原来的农行变更为交行,并多次配合交行来我矿调研,融洽银企关系,为以后融通资金奠定基础.

      2019年8月底,集团公司下发文件,为各个煤业公司以设备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我科室成员日夜工作,准备资料,对设备融资已定7469.62万元、需求5504.55万元,复印和合同,整理编号.并及时送到集团公司财务处、机电处和资源整合处.

      2019年10月份,积极与管理公司沟通联系,及时缴纳采矿权价款15127.8万元,资金占用费146.09万元,以便顺利换发长期采矿证.

      2、投资管理2019年是我矿技改扩建工作的关键之年,各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均已竣工.

      我矿最重要的投资管理,便是工程项目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我科室严格按照同生经财字【2019】81号《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同生经经管字【2019】164号《转发集团公司〈新井建设地面工程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同煤集团、同生管理公司有关工程管理的规定执行.

      对于无设计、4无图纸、未签订合同等手续不全的项目,督促其尽快完善,否则不予结算.

      3.资金使用管理.

      (1)对于工程款项及大额资金的拨付,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规定的三重一大程序和流程,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矿领导集体研究后方可执行.集体研究的事项要有参会人员表决签字的书面记录.

      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涉及招标的项目,严格执行同煤经经管字【2019】199号关于下发《关于子公司及资源整合矿井招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执行.支付款项时必须有计划、有预算、有招投标、有合同、有商务谈判,按完成进度比例拨付.

      (2)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经费报销,必须取得正规的后,经过领导签字确认,部门验收入库,财务审核后方可付款.(3)积极做好往来账款的清理工作.

      应收款主要是员工出差和购物所借的备用金,这部分借款如不及时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管理和清算.一是控制借款的资金额度;二是控制借款占用时间;三是及时对借款清理结算.

      由于采取有力措施,使我矿的大部分员工都养成了及时还借款的良好习惯.(4)针对货币资金,每月末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内部自查、自检工作.

      虽然面对巨大而繁琐的资金流量,仍能保证资金收付安全、准确.5篇二:申报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开创同江广播电视事业新局面――同江市广播电视事业局申报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处,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边境线166公里,是国际口岸城市.

      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人口10万.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江市的开发建设较晚,是国家重点贫困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江市广电局发扬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边疆广播电视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近几年来,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先后获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佳市先进广播电视局等称号,并连续15年获同江市全面工作先进单位标兵,跻身全省县级局前列.

      一、宣传立局,突出导向作用,打造强势广电同江市的舆论传媒没有报纸,广播电视是市委高政府传播政令的主要渠道,也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唯一窗口.

      新闻宣传立足本台,抓好对上,多出精品,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1.围绕中心,本台报道创品牌.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采取开办专栏、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一个时期突出一个主题,开展了密集性、连续性和战役性宣传报道,开办了《大通道》、《时代先锋》等品牌栏目,提升了本台报道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立足优势,对上供稿求特色.

      我们依托民族和资源优势,重点在特色新闻上下功夫,开创了对台报道的先河.近年来,在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等栏目中播发新闻50多条.

      在广播电台《民族大家庭》中发稿30条,其中,《同江口岸经济贸易持续升温》和《赫哲族鱼皮文化》等新闻获得了好评.百余条新闻专题在省两台播发,大批新闻专题在佳市台播发,为宣传同江口岸优势打造了舆论平台.

      3、提升品位,节目创优出精品.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三贴进原则,在突出同江特色上下功夫,制作了大量精品节目.

      20多件作品在省级获奖,其中《新闻编排》连续6年获省一等奖.

      4.资源共享,对外宣传重交流.

      近年来,实现了与俄罗斯比罗比詹电视台等的互动合作,双方多次派记者采访团互访,制作反映中俄友谊、风土人情的《同江人在俄罗斯》、《哈比之旅》等专题片.为发挥口岸优势,实现中俄媒体资源优势互补,从宣传的角度拉动两国区域经济互利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事业强局,突出支撑作用,打造实力广电由于同江市东西狭长,南北窄,市区又座落在西端,距东部四个乡镇200多公里,长期以来,利用mmds等多种传输方式,东四乡都收看不到《同江新闻》.去年以来,我局实施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缆联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解决了佳木斯地域上村村通的最大难题.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光缆通村率达到85%.

      1.实施村村通工程,络覆盖实现历史跨跃.

      几年前,由于采用mmds微波传输,全市131个村屯只有40多个安装了有线电视,农收入十几万元,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2019年以来,强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和城乡光缆联工程,架设光缆180多公里,目前实现联112个村,光缆通村率达到85%.

      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西狭长,超长干线达200公里,光放间距超长达73公里(标准40-50公里范围),在1550nm光缆干线传输在国内少见.工程难度大使一些公司纷纷退出.

      经多方咨询考查、论证,克服了资金少、造价高、难度大等困难,大胆应用最新技术手段,优化设备配置,解决了技术问题,实现了高质量传输.

      2.实施光缆工程,城域传输实现历史突破.

      通过努.

      力,城域架设光缆40公里,实现了全光缆传输,hfc改造100%,达到了光缆到楼头.为下步开展数字电视、宽带上、互动点歌、电子商务等络增值业务奠定了基础

      3.实施无线覆盖工程,无线传输实现新拓展.

      为支持边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上级局为我们批配了6台无线广播电视固态发射机,使用户免费收听收看到三套无线电视节目、四套中波和调频广播节目,提高了无线覆盖效果.

      4.实施升级工程,采编设备实现整体提升.

      近年来,共投入180多万更新电视设备,采播设备达到了数字化,实现了与上级台接轨.此外,我局不断强化经营广播电视理念,形成了络、广告和相关产业三位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全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了三百万元.

      三、管理活局,突出职能作用,打造活力广电

      1、严格播出管理,安全优质播出.我局注重加强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建设和日常管理,实行安全播出一把手负责制,采用日检、周查、季测试的管理方式加强设备维护,健全安全播出制度,完善应急预警机制,连续多年无任何责任和技术事故,实现了安全优质播出.

      2、严肃执法程序,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广播电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广告播放和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维护广播电视发展秩序,通过对个别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农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杜绝了违纪收视和私拉滥接现象.

      多年来无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今年6月份,获省广电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佳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奖励.

    【篇六】防汛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公司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在忙碌中我们送走了成绩斐然的2016年,回顾走过的这一年,工程与技术部全体员工在集团公司及厂部领导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从集团整体大局出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团队精神,完成了XX工程、XX工程以及XX工程的建设及生产运营任务。在全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6年11月30日,XX连续安全运行699天,红寺堡光伏电站安全生产已达到446天,全厂未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未发生误操作事故,未发生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安全生产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集团和厂部领导的高瞻远瞩,同时也与部门每位员工的艰辛劳动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由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多,建设任务重,作为厂里的核心职能部门之一,工程与技术部既要保证的安全生产,又要保障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进度,还要保证在建工程设备的安全安装及XX进度,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面对困难,部门全体员工迎难而上,为了完成任务,从以天不怕、地不怕、摧不垮、难不倒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在各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与技术部全体成员由上到下以雷厉风行,能征善战而闻名,尤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更是无一放过,积极督促各方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

      量。在工程建设现场,每天都能够看到工程与技术部人员与各方施工单位从土建的施工,安装,电气设备的调试、甚至是现场卫生这些细节着手,从现场的旁站监督到发现问题时立即书面要求施工队整改返工,严把建设质量关。

      在安全管理方面,工程与技术部统筹兼顾,积极协调各方,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监督规范化管理,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目标责任书,在全厂范围内进一步强化、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到位,监督到位。并根据我厂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两措”计划。6月份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了新式多样的“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安全月主题活动,组织全厂生产人员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远离违章 反典型违章 警示录》,并进行了主题内容为“安全工器具的分类、使用及保养”的安全知识讲课;组织召开了工程及生产技术人员参加的安全专题扩大会;组织职工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配合厂团委举办了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5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强调施工安全,确保工程中未发生安全事故。 为了进一步的规范施工管理制度,今年工程与技术部组织完成了厂部安全管理制度及生产管理制度的修编工作,以此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工程与技术部把握项目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高效率推进、

      快节奏落实,实施一周一例会制度,积极协调现场各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抓好过程控制,明确落实各方责任,确保2016年底XX工程并网、XX工程以及太阳山XX工程具备并网条件”的任务。由于今年10月份XX突降大雪,这给刚开工XX工程的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当时正是工程灌注桩施工关键阶段,气温骤降造成了施工进度变得非常缓慢,面对这种情况,XX项目现场唯一的工程与技术部的技术人员XX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在现场监督、检查施工,督促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当时的天气,站在雪地里10分钟全身就是冰凉的,更何况当时狂风凛冽,寒风刺骨,然而XX在现场一待就是一天,不惧严寒,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直到腿脚冻的快失去知觉,连施工人员都被他的行为感动,连连夸他是“铁人”。就这样,在11月全部工程灌注桩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了工程进度。

      由于部门人员少,任务重、站多面广,因此,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与技术部员工就一人身兼两职甚至三职,时间紧就放弃休息挤时间,白天工作结束后晚上再继续加班赶进度。X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工地上有需要,工程技术部员工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攻坚克难,合理安排时间,精心组织施工,在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狠抓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回顾这一年,工程与技术部组织全厂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全国安全生产月以及各项事故紧急演练活动。完成了厂部各项管理制度的修改汇编及宣贯工作,为完成全厂各项安全生产运营任务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