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1-12-15 16:19:53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工作会议,机关、单位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总结过去工作,部署今后任务,召开由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5篇

    【篇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班会会议心得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为此,我班召开了一次关于介绍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主题班会,班会心得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团支书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六个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接下来又讲解了四个突破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2010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篇二】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全面准确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3日 11:16 |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民族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高登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在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工夫。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牢记基本国情。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我们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做到“八个坚持”。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反对“两个主义”。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一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二要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三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四要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

      构筑精神家园。做好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就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阐述。讲话中有许多新观点新提法,比如,对“多元一体”的论述,“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是全新的提法。又如,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发展的强有力带动效应,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西部区位优势的全新视角,开阔了我们的思路。

      今后,民族研究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从云南解决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角度来证明各民族相互离不开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历史文明;二是要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三是要继续加强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研究。

    【篇三】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经超越了教师的个人层面,成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的形势,教师的再度提升,优化发展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从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如培训的目标一致、内容整齐、形式划一、评价单一,致使教师认同度不高、缺乏个性、缺乏内驱力;缺少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自身因素内在轨迹和外在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地对自我专业发展负责以及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教师的自我提升更为有效。虽然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但教师素质提升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虽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方法很多,但真正省时高效的却少之又少;虽然有些举措对某一部分教师或教师某一方面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不能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形成群动。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因此,我们教师面临着三大挑战,一个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一个是道德的挑战,一个是教育对象素质的多元化教育的挑战。面对这三方面的挑战,对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的智慧与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把握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呼唤

    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习新知识,改进新方法,接受新观念,树立新理念;不断的探索、尝试、发现、实践,推陈出新,破旧立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新时期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优质的教育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提升自身的内涵和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基本保证。

    习新知识,改进新方法,接受新观念,树立新理念;不断的探索、尝试、发现、实践,推陈出新,破旧立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新时期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优质的教育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提升自身的内涵和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基本保证。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我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发展现状的需要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我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发展现状的需要

    5、心理学家莱恩斯在其代表作《教师的个性特征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物质利益的满足,而是较高层次的成长需要。维系教师社会职业角色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特定的人格特质。”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提出教师专业问题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二)国内的研究概况

    我国自 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以来,在理论上、实践上不断探索,不断推进,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别是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再次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造成当前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低效的原因。

    2、研究影响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外部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部因素;

    (2)影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外部因素。

    3、重点探索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有效途径。

    (1)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2)以“校本教研”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3)以“教育科研”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4)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5)以“教师潜能开发”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4、研究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途径的有效性评价考核策略。

    5、研究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途径的有效管理策略。

    6、实验前后对比研究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1、调查法:调查造成当前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低效的原因,影响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外部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明确研究的方向。

    2、文献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掌握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从而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分析小学教师素养提升途径低效的现实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活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以行动促研究,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定期根据开展的各种相关调查、研究和培训活动,进行反思交流,不断总结好的课题研究经验和方法,形成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0年11月——2011年2月)

    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现状及特点,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1年3 月——2013年10月)

    围绕研究目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调查了解法,探索新时期教师素养要素的构成、影响素养提升的内外因素、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策略,建立健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评价和管理制度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课题研究小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的报告,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上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祝桂义:负责课题的指导以及研究。

    课题组成员:

    王见芬:负责课题方案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档案资料的整理。

    潘洁萍: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档案资料的收集。

    本课题是在分析了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大量资料,以及本校长期对教师培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宏观的背景条件和客观的现实基础,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潘洁萍是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多项课题并获奖。整个课题组研究实力强,指导水平高,定能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潘洁萍是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经验。。重点探索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有效途径。

    (1)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2)以“校本教研”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3)以“教育科研”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4)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5)以“教师潜能开发”为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教师发展理论

    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和关键,先进的教育思想由教师去贯彻,教育内容由教师去体现,有效的教育方法由教师去实施,现代的教育手段由教师去操作。如果教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鲁宾(Rubin)从许多相关经验中归纳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任何试图改进学生学习的努力,必须依赖某种形式的教师成长。“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其专业成长发展中每个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素养

    1、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素质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以及履行责任和权力的各种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即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三大体系;

    2、教师专业素养的构建应该着眼于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和自身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篇四】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六个把握是: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篇五】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会议时间:2010年7月13、14日

    胡锦涛讲话要点

     一,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四,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温家宝讲话要点

     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

     二,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职责,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要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保障高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的平等法律地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师范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和落实好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绩效工资等政策,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