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范文(精选4篇)

    时间:2021-12-10 14:39:0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有一个经典的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4篇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篇1

    1、师德的核心结构是什么?

    答: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

    如何理解师德的核心结构?

    答: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分析师爱、公正、师能在师德中的重要作用。

    答:

    1、师德------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师德的核心结构就是: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
    2、师德------教师人格特征的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我们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教师的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是因为它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
    3、教育公正是师德的要素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公正的前提;体现平等权利,是教师公正的基础;合理进行评价,是教师公正的核心;把握差异原则,是教师公正的升华;倾听学生言说,是教师公正的亮点。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篇2

    教师核心素养是什么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难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学生。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同等重要,那就是研究教师的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不妨来点“五味杂陈”

    □ 柯中明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核心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成为一个符合国家和时代需要,能被家长和社会接纳且深受学生爱戴与尊敬的教师,他们必须在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方面下功夫。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妨来点“五味杂陈”,即“甜味”“酸味”“辣味”“苦味”“鲜味”。

    “甜味”,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大爱之心。教育需要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归根结底是根据儿童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具备一颗慈悲为怀的大爱之心。这颗大爱之心,首先是建立在尊重儿童个性的理性之爱、科学之爱基础之上;是建立在读懂儿童内心世界的智慧之爱、和善之爱的基础之上;其次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和谐、安全、愉悦的师生关系之中;其三就是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之中。所谓慈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给儿童带来成长、进步、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能减除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和痛苦。对于儿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与困惑,不是无视,更不是漠视,而是设身处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对话、交往、探索,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世界,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颐指气使。这样的大爱之心对儿童而言,这种滋味是甜的;对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而言,这种滋味也是甜的。

    “酸味”,教师应该具有淡泊明志的职业坚守。优秀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成为一位优秀教师需要外部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淡泊明志的职业坚守。这种职业坚守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可以说是略带酸楚的。教师职业岗位平凡,但意义重大。当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职业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既要抗拒外在社会的诱惑,又要扛起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由此,教师要守住清贫、清净,用宁静的心去面对生活;教师要守住平凡、平淡的工作境遇,用对教育炽热的爱去面对工作;教师要守住对教育真理的坚守,能坦然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我们应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在外在浮躁和功利的氛围中,能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酸楚味转化为抗压的正能量,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正能量。

    “辣味”,教师应该具有一招引人入胜的教学技能。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与鲜明的个性。体现在教育教学上,就是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这种技能如同辣味一般,独特而让人难以忘怀;这种技能如同武林高手一般,能一招制敌;这种技能如同烹饪高手,做到“一招鲜天下笑”。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谈笑风生而不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师,处理教学重难点能四两拨千斤;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教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师,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具有这样“辣味”的教师,能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绽放成长的艳丽。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师具有一招引人入胜的“辣味”,能够吃透课标、吃透课程、吃透学情,将自身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高超的学科教学技能,同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苦味”,教师应该具有一种以书为友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古时之所以被称为“先生”,那是因为“先生”是读书人的别称。当下,读书且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就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教师如果离开了读书,就会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是苦的,只有经历穷年累月的苦读,才能品味出读书的快乐,才能形成书香味。书香味应该是教师优秀的基本气质和韵味。在实际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钻研课标。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读点教育教学的理论书,读点人文哲学方面的经典书。教师要用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练就自己的业务,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书,如同咀嚼菜根,唯有如此,才能品味教师职业的苦后之甘。

    “鲜味”,教师应该具有一股紧跟时代的现代气息。现代社会,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生活方式已经今非昔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恪守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追赶教育的潮流,用自己的崭新观念、渊博的专业知识、积极的人生态度扮演“学习的促进者”角色。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交往不能是一个死板的“卫道士”:虽然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教学,但也要懂一点学生之间的“火星文”;虽然教师不赞同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但也应知晓一点“王者归来”游戏的玩法;虽然教师不倡导学生盲目追星,但也要知道一些“韩流”与“哈日”背后的文化元素;虽然反对学生长期吃汉堡喝可乐,但也要有一股能和学生一起“嗨”的“疯狂劲”。一名好教师应积极适应教育形式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课改、新学生,不能陷入“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而是要积极融入社会,融入学生,让自己带点“鲜味”。

    教师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教师平日的一种修养。这种修养需要教师具有适应社会、适应教育、适应学生的教育理论、教育知识、教育艺术和教育思想,这种修养体现在教师待人处事的态度中,这种修养就是具有大爱的甜味、坚守的酸味、技能的辣味、治学的苦味和紧跟时代的鲜味。(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国培计划“领航班”首批学员)

    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 李宏兴

    在我看来,教师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有执着的教育情怀。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任何职业,其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职业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三观”,具有大爱情怀和执着精神。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有了爱才会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在优秀教师眼中,学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教师眼中的学生就像花儿一样,有的学生在春天就开出了美丽的人生之花,有的学生则要等到其他季节才开出绚烂的人生之花。因此,教师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看待学生,眼中不能只有分数,而应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

    第二,教师应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必备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虽然是在大学打下的基础,但更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完善。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优秀教师于漪说:“要教得好首先是自己学得好,为此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用双倍的努力弥补。”于漪用自己的从教人生诠释了什么叫“终身学习”。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就任校长时的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说明了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无论何时,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教师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一般具有这样的特质:爱读书、肯钻研、勤反思、善合作、乐奉献。

    第三,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大纲,悉心备课,科学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认为,一个不懂得育人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师,一个不会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迟到被罚站、罚抄甚至罚款,上课讲话被罚坐到最后一排甚至教室角落里,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不分轻重叫家长带回家反省,把学生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凡此种种,造成师生关系严重对立,给学生的心里留下一片阴影,有的甚至一辈子都记恨教师。反之,成功的教师一定会懂得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师生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

    第四,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而且,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师生不再是单纯的课程传授者与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门优秀的课程,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主角变为配角,从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双向的、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固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成为“活水”,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最本质的特点,教师应在这四个方面进行修炼,方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校长)

    教师核心素养之我见

    □ 齐永胜

    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必须拥有的教育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有哪些呢?

    首先是师德素养。教师要心中有爱:一是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只有爱教育事业,才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才有干好教育事业的信心。现在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的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不充满热爱,想干好工作是很难的。二是爱我们所在的学校。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设身处地为学校着想,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始终以学校为骄傲,努力把学校建设好,这样我们每天生活得才快乐、和谐。三是爱我们的学生。爱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教育学生的良方。爱是教师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也是教师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技能和学科专业情感。学科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科的教学内容,能自主构建本学科教学的知识体系,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学科专业技能是指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创造有活力的课堂。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实施,最后到课堂的总结与反思,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活力。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打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同时要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个不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好教师,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与人交流、进行课题实验等活动,最终以适当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学科专业情感是指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再次是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阅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可以说,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二是写作表达能力。写作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是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写作,教师不会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成长的路上就不可能走得很远,也不可能飞得很高。

    总之,教师的核心素养关系着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尽管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任务艰巨,但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行动。(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圣城中学校长)

    信息时代的教师素养

    □ 张 丹

    信息时代,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希望他们能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渊博的知识,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从根本上要求承担育人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并能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教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有较宽阔的知识视野。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形成和积累文化底蕴,增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且有利于教师在广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提升应变能力,不断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要提升协作与沟通能力。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与学生、同事、家长打交道。在信息时代,教学环境越来越开放,教师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开放,除了上述人员外,教师必须与教育理论工作者、远程专家、网上学伴、社区人员等加强沟通交流。而且,在沟通的方式与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教师与同事进行课题合作、教学研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家长进行网上交流;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与教育理论工作者、远程专家、网上学伴等各类人员进行交流、协作与沟通。

    教师要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审视和调节的能力,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在此过程中,反思是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这有助于教师“内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冲破“经验”束缚,超越传统框架。教师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的反思,通过思考过去的做法及成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教书育人。

    教师要有信息素养。即教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完善对信息的搜集和调查,然后进行鉴别和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提升对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如此,教师才能成为信息时代教书育人的合格者直至优秀者。(作者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是什么 - >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篇3

    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胡孝义整理

    1、幼儿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掌握普通文化知识;

    (2)掌握幼儿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3)掌握幼儿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

    (4)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根据上述认识,幼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应由普通文化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构成。

    普通文化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幼师提供宽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幼师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

    幼儿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幼师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教育原则、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幼儿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做幼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弹、唱、舞、美(做、写、画)、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其目的是帮助幼师具有幼儿教育教学的特殊技能;

    幼儿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普通文化课程和幼儿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是幼师教育的基础性必备课程,幼儿教育学科课程、幼儿教育技能课程和幼儿教育实践课程是幼师教育的标志性必备课程。一个幼师只有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做、写、画、弹、唱、舞、讲等传统的教学技能,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掌握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综合教育能力。

    (2)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能够锐意进取。未来社会是一个创新时代,它要求幼儿教师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够在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批判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和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优劣比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思考和意见。因此,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要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新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专业化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特征:

    (1)对儿童爱而公平。爱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儿童应该具有“慈母的心肠、爱的性情”,它包括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关心儿童、对儿童寄予适当期望等多方面的内容。公平就是真正具有“博爱”的心怀,爱每一个儿童,而不管他们是否富有、聪明、漂亮,也不管他们是否调皮、捣蛋、胆小。

    (2)有比较强的专业意识。幼师不应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视为一种专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志做研究型教师,不断拓展自己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为人师表。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儿童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儿童,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品质,处处以身作则。幼师要言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形象:

    (1)文明人的形象。包括整洁得体的服饰,亲切和蔼的面容,言行有修养,待人有礼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

    (2)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主要是一种内涵的外现,是一种“腹中有书气自华”的文化人气质。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严格,对工作认真,与同事精诚合作,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5)健康的心理品质。幼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工作幸福感,能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是什么篇4

    试析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者:曹春花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5期

            摘 要:因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太多,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是多面手。体育教师担负着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任务。我们就必须围绕这些来精心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组织起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基本功; 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83-001

             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目光,根据社会的需要,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去考察和揭示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树立新的体育观,而且在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美化他人、学会合作共事。

            一、教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素质

             1.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没有知识就不能称其为师,故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为本的基础。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造就健全人格的过程。他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品德影响学生。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完善知识结构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首先提高普通知识,以“博”为显著特点,重点是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直观、思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掌握好增强体质与全面发展、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其次提高学科专业知识:以“深”“宽”“新”为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还应讲授与本学科应用的相关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这就形成了以专业学科为主干,以相关学科为分支的“学科群”。再次,提高教育学科理论,以“懂”为其特点。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等知识,科学的指导课堂教学、科研工作。最后,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知识,以其“省时”“省力”为特点,运用多媒体知识指导体育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因此,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必须具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