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六篇

    时间:2021-12-10 14:31:3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包括:词语解释包括:清朝举人包括:吉林大学教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6篇

    第一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历史必修三 知识结构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A、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B、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开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发现了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对欧洲:

    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9、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统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二、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

    1、 独尊——皇帝地位的至尊

    2、 独裁——皇权的至高无上

    3、 世袭——皇权的不可转移

    三、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服务于皇权

    word/media/image5_1.png

    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1、特点:直接向中央负责,完全服从于中央;地方官僚都直接由皇帝任命。

    2、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 独特的自然环境:临海多山

    2、 小国寡民城邦的林立:更有利于参与政治和追求民主权力。

    3、 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形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 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础

    2、 克里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 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word/media/image6_1.png

    三、对雅典政治的评价

    积极作用: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局限性:男性公民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弊端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会议的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 确立了新中国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首都;国旗;国歌;采用公元纪年等

    2、职能的变化——1954年之后,不再代行 的职权,但仍作为    

    统一战线组织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

    3、新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消亡,各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政党,   

           阶级基础发生变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954年,通过 方式产生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体现了       、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概况 1947年成立了 自治区; 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

    3、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次典礼、二部法律、三大制度、四次会议”。 “一次典礼”——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通过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学生们形象直观地感受“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神圣和庄严,诱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部法律”——《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内容、性质、作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下面的“表格”填空以加深理解。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会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接触,这里只作简单的知识拓展。)(插播《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影视片段再现历史,“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

    5 过诵读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话语来领会。“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一届人大、二届政协。要求掌握: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七届二中全会”用图说历史的办法来解决, “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让学生观看视频,加深印象。 “巧思妙记”是指“一次典礼、二部法律、三大制度、四次会议”,这一环节插播了三段视频让学生有目的的观看,通过“情景再现”,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① 新中国成立,人民希望和平,独立

    ② 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

    2、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是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的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

    1、第一年冲破美国外交孤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

    ①  在发展和邻国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过程中,周恩来提出。

     ② 影响: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逐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50年代中期

    1、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2、1955年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了“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联系,推动了中国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

    第二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高等代数知识结构

    一、高等代数知识结构图

    二、高等代数知识结构内容

    (一)线性代数:

    工具:线性方程组

    1.行列式:

    1行列式的计算设有个数,排成行列的数表,即n阶行列式.这个行列式等于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的乘积

    ⑴的代数和,这里是的一个排列,每一项⑴都按下列规则带有符号:当是偶排列时, ⑴带正号;当是奇排列时, ⑴带负号.即=,这里表示对所有级排列求和.

    a.行列式的性质:

    性质1.行列互换,行列式不变。

    性质2.一行的公因子可以提出来(或以一数乘行列式的一行就相当于用这个数

    乘此行列式。

    性质3.如果某一行是两组数的和,那么这个行列式就等于两个行列式的和,而这两个行列式除这一行以外与原行列式的对应行一样。

    性质4.如果行列式中两行相同,那么行列式为零。(两行相同就是说两行对应元素都相同)

    性质5.如果行列式中两行成比例。那么行列式为零。

    性质6.把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行列式不变。

    性质7.对换行列式中两行的位置,行列式反号。

    2.矩阵:

    a.矩阵的秩:矩阵A中非零行的个数叫做矩阵的秩。

    b.矩阵的运算

    定义 同型矩阵:指两个矩阵对应的行数相等、对应的列数相等的矩阵. 

    矩阵相等:设, , 若 , 称.

    线性运算:, 

    加法:

    数乘:  负矩阵: 

    减法:

    矩阵的乘法定义:设 , 其中元素

    的列数 =的行数。

    的行数 =的行数;

    的列数 =的列数. 

    与的先后次序不能改变.

    (5)矩阵的初等变换

    矩阵的等价变换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矩阵的i行(列)与j行(列)的位置互换;

    2)用一个非零常数k乘矩阵的第i行(列)的每个元;

    3)将矩阵的第j行(列)的所有元得k倍加到第i行(列)的对应元上去。

    3.线性方程组

    一般线性方程组.这里所指的一般线性方程组形式为

    式中代表未知量,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称为常数项.

    线性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如果常数项全为零,即.

    ,, ,

    则可用矩阵乘法表示为

    a.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1)消元法

    在初等代数里,我们已经学过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实际上,这个方法比用行列式解方程组更具有普遍性.但对于那些高元的线性方程组来说,消元法是比较繁琐的,不易使用.

    2)应用克莱姆法则

    对于未知个数与方程个数相等的情形,我们有

    定理1 如果含有个方程的元线性方程组

    的系数矩阵

    的行列式

    那么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

    其中是把矩阵中第列换成线性方程组的常数项所成的矩阵的行列式,即

    此外,还可以叙述为,如果含有个未知数、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则线性方程组一定有解,且解是唯一的.

    广义逆矩阵法

    设.如果存在,使得,则称为矩阵的一个{1}-广义逆矩阵,记作.矩阵的{1}-逆总是存在的,但一般不是惟一的[12],矩阵的{1}-逆的全体记为.

    若,为的一个{1}-广义逆矩阵,则对为任意的矩阵,矩阵的一个{1}-广义逆矩阵为

    ,

    同时还可以表示为

    .

    广义逆矩阵的计算:

    (1)设,且有和阶置换矩阵使得

    则对任意的,矩阵

    是的一个{1}-广义逆矩阵.若存在使得

    则矩阵的{1}-逆的全体

    (2)设,则有惟一{1}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且,即可逆.这个惟一的{1}逆就是.

    4.向量相关性

    a.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的方法

    1)线性相关

    2)的对应分量成比例线性相关

    3)含有零向量的向量组是线性相关的

    4)向量组线性相关该组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由其余的向量线性表出

    5)部分相关则整体相关

    6)设向量组可由向量组线性表出,如果r>s,则线性相关;

    7)n+1个n维向量必线性相关(个数大于维数)

    8)该向量组的秩小于它所含向量的个数向量组线性相关

    9)n个n维的向量构成的行列式=0 该向量组是线性相关的

    10)线性相关向量组中每个向量截短之后还相关

    b.判断向量组线性无关的方法

    1)线性无关

    2)的对应分量不成比例 线性无关

    3)向量组线性无关该组中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由其余的向量线性表出

    4)整体无关则部分无关

    5)线性无关向量组中每个向量加长之后还无关

    6)该向量组的秩等于它所含向量的个数 向量组线性无关

    7)n个n维的向量构成的行列式0 该向量组是线性无关的

    (二)中心课题:线性规范型

    1.二次型 线性流型: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定义:以数域P中的数为系数,关于x1,x2,…,xn的二次齐次多项式f(x1,x2,…,xn)=a11x12+2a12x1x2+ … +2a1nx1xn

    +a22x22+ … +a2nx2xn

    + … (3)

    +annxn2

    称为数域P上的一个n元二次型,简称二次型。

    矩阵的合同关系:对于数域P上的两个n阶矩阵A和B,如果存在可逆矩阵C,使得B=CTAC则称A和B是合同的,记为A~B。

    合同关系性质:

    1) 反身性:A~A;

    2) 对称性:A~B,则B~A;

    3) 传递性:A~B,且B~C,则A~C。

    二次型的标准形

    1) 实数域R(或复数域C)上的任意一个二次型都可经过系数在实数域R(或复数域C)中的非退化线性变换化成平方和形式:

    d1y12+d2y22+…+dnyn2

    其中非零系数的个数唯一确定,等于该二次型的秩。上述形式的二次型称为二次型的标准形。

    2) 任何对称矩阵都与一个对角矩阵合同。

    3)复二次型的规范形:

    任何复系数二次型都可经过复数域C中的非退化线性变换化成如下最简形式平方和:y12+y22+…+yr2,其中r唯一确定,等于该二次型的秩。上述形式的复二次型称为复二次型的规范形。

    2.线性函数

    (三)研究范围:线性空间

    1.线性空间

    简单的说,线性空间是这样一种集合,其中任意两元素相加可构成此集合内的另一元素,任意元素与任意数(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也可以是任意给定域中的元素)相乘后得到此集合内的另一元素。
    1)V对加法成Abel群,即满足:   

    (1)(交换律)x+y=y+x;   

    (2)(结合律)(x+y)+z=x+(y+z)   

    (3)(零元素)在V中有一元素0,对于V中任一元素x都有x+0=x;   

    (4)(负元素)对于V中每一个元素x,都有V中的元素y,使得x+y=0;   

    2)数量乘法满足:   

    (5)1x=x;  

    (6)k(lx)=(kl)x;   

    3)数量乘法和加法满足:   

    (7)(k+l)x=kx+lx;   

    (8)k(x+y)=kx+ky.   

    其中x,y,z为V中任意元素,k,l为数域F中的任意元素,1是F的乘法单位元。   

    数域F称为线性空间V的系数域或基域,F中元素称为纯量或数量(scalar),V中元素称为向量(vector)。   

    当系数域F为实数域时,V称为实线性空间。当F为复数域时,V称为复线性空间。  

    (1)V中零元素(或称0向量)是唯一的。   

    (2)(2)V中任一向量x的负元素(或称负向量)是唯一的。   

    (3)(3)kx=0(其中k是域F中元素,x是V中元素)当且仅当k=0或x=0。   (4)(-k)x=-(kx)=k(-x)。

    2.欧氏空间

    定义

    设V是实数域R上的线性空间(或称为向量空间),若V上定义着正定对称双线性型g(g称为内积),则V称为(对于g的)内积空间或欧几里德空间(有时仅当V是有限维时,才称为欧几里德空间)。具体来说,g是V上的二元实值函数,满足如下关系:

    (1)g(x,y)=g(y,x);

    (2)g(x+y,z)=g(x,z)+g(y,z);

    (3)g(kx,y)=kg(x,y);

    (4)g(x,x)>=0,而且g(x,x)=0当且仅当x=0时成立。

    这里x,y,z是V中任意向量,k是任意实数。

    2、多项式理论

    1.整除理论

     整除: 若多项式a:“f(x)” 除以多项式b:“g(x)”,商为一个多项式,且余数为零多项式。 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说b能整除a),记作b|a,读作“b整除a”或“a能被b整除”.

    1)最大公因式

    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的定义

    定义(公因式与最大公因式)

    定义1 若既是的因式,又是的因式,则称是与的公因式。

    因所以任意两个多项式都有公因式。

    2)互素

    如果,那么就说,即两个多项式只有零次公因式时,称为互素。

    的公因式,就称这两个多项式互素

    2.因式分解理论

    1)重因式

    定义 设p(x) 为不可约多项式. 如果f(x)能被p(x) 的k次方整除而p(x)的k+1次方不能, 则称p(x) 是 f(x)的k 重因式.

    若k=0, 则p(x) 不是f(x) 的因式.

    若k=1, 则称 p(x) 是f(x) 的单因式.

    若k>1, 则称 p(x) 是f(x) 的重因式.

    也可以定义高阶微商的概念, 一阶微商f"(x) 的微商称为f(x) 的二阶微商, 记为f""(x). 一般地,f(x) 的k 阶微商定义为f(x) 的k-1 阶微商的微商:

    定理 如果不可约多项式p(x) 是f(x) 的k 重因式(k≥1), 那么它是f"(x) 的k-1 重因式.

    注意: 该定理的逆定理一般不成立

    推论 1:如果不可约多项式p(x) 是f(x) 的k (k≥1)重因式, 那么p(x) 分别是f"(x),f""(x)...f(k-1)(x) 的 k-1,k-2,...,1 重因式, 但不是f(k)(x) 的因式.

    推论 2:不可约多项式p(x) 是f(x) 的重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x) 为f(x) 与 f"(x)的公因式.

    推论 3:多项式 f(x)没有重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f"(x))=1.

    2)唯一性理论

    不可约多项式

    定义:数域P上次数的多项式p(x)称为不可约多项式,如果p(x)不能表成数域P上的两个次数比p(x)低的多项式的乘积。

    唯一性指:数域P上每一个次数1的多项式f(x)均可分解成数域P上一些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F[x]中任一个次数不小于 1的多项式都可以分解为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而且除去因式的次序以及常数因子外,分解的方法是惟一的。

    当F是复数域C时,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可证C[x]中不可约多项式都是一次的。因此,每个复系数多项式都可分解成一次因式的连乘积。

    当F是实数域R时,由于实系数多项式的虚根是成对出现的,即虚根的共轭数仍是根,因此R[x]中不可约多项式是一次的或二次的。所以每个实系数多项式都可以分解成一些一次和二次的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实系数二次多项式αx2+bx+с不可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判别式b2-4αс

    第三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梳理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括: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主要内容和科学概念目标概括如下: 

    知识领域

    主要内容

    科学概念目标

    物质世界

    物体的性质:

    1、物体的特征:(1)描述:颜色、形状、大小、冷热、轻重、软硬、透明度、光泽等;(2)测量: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天平、量筒、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重量、体积、温度);(3)依据一定 特征对物体分类或 排序。

    2、材料的性质:(1)认识一些材料的性质,如 :导电性、绝缘性、吸水性等;(2)根据材料的性质对材料分类;(3)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3、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利用:(1)物质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2)正确、合理利用物质

    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 的简单机械,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运动和力:

    1、位置与运动;(1)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2)用位置、方向、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常见的力:(1)认识一些力,如风力、水力、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工具和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作用

    4、形状与结构

    能量的表现形式: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2)声音的传播

    2、热现象:(1)热会传递及传递特点;(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3)温度计的使用

    3、光:(1)光的传播特点;(2)反光原理的应用

    4、电:(1)连接简单的电路;(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5、磁:(1)磁铁的磁性及磁极的相互作用;(2)电生磁;(3)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6、能量的转换: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及相互转化

    生命世界

    多样的生物:

    1、常见的植物:(1)分类;(2)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常见的动物:(1)分类;(2)动物的特征;(3)动物的身体构造与环境的关系

                       3、常见的其它生物:细菌、真菌、病毒、草履虫等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生命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生长变化:种植凤仙花

                       2、动物的生命周期:养蚕

    3、生物的繁殖:常见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4、生物的构造和功能

    5、生物的基本需求

    6、生物的遗传: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1)生物需要一定的环境;(2)生物的构造与环境的关系;(3)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4)生物之间的能量关系;(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健康生活:

    1、生理与健康:(1)我们的身体;(2)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生长发育

    地球和宇宙世界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地球的概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地球的物质:岩石、矿物、沙、土壤、.水和空气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地球运动及其引起变化:

    1、天气:(1)雨雪的成因;(2)自然界水循环

    1.    2、   时间:昼夜和四季的成因

    4.      3、地表变化:(1)地震和火山;(2)各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宇宙:1.月球、月相、日食、月食

                2.太阳系、银河系

                3.星空:星座

    4.探索宇宙

     

     

     

    一、物质世界

     

    1、"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及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个主题包括:1.物体的特征;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利用。

    2、"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3、"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4、小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中一些事实、情景当中感受到物质是无处不在的,物质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会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有些物质有自己的特性,人们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质对物质(材料)加以利用,而且物质的变化也是非常奇妙的,从而建构起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和空气,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性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四年级学了物体的导电性,知道会导电和不会导电的物体都会得到应用;六年级学习《物质的变化.》, 是对上几个学期关于物质科学方面的相关模块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会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而判断有没有产生新物质,需要学生去寻找证据,观察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生命世界

    1、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先学习了《植物》单元,再紧接着《动物》单元,让学生能运用《植物》单元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动物》,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了初步上下位学习的思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无疑是对《植物》、《动物》学习的深入和延续,学生在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一生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这在为学生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能使学生有效构建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我们的身体》,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学生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概念“繁殖”。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为学生以后一按就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学生通过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层次清楚,脉络清晰。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避免了过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同样,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先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这三章内容从知识的逻辑排列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先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接着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则偏重于学生的具体的实践行动,由此可见,这几部分内容的关系是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的运动”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运动来帮助理解,可以说,在地球运动的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空间想像、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对于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但据了解,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将为六年级学习宇宙空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2、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构建起核心概念:自转和公转。

    3、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实验、建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构建核心概念:月相、日食、月食、星座、星系。

     

    《做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

    (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那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

    (3)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2、认识框架结构

    (1)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2)象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3)可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埃菲尔铁塔开始动工时遭到了当地社会名流和居民的强烈反对,知道为什么吗?

    (3)因为人们觉得这样一个300多米高的建筑,只是用一根根钢铁和螺丝搭建而成,看起来太单薄,非常不结实。可一百多年过去了,埃菲尔铁塔依然屹立如初,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到底有什么特点。

    二、   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出示埃菲尔铁塔近距离图片)

    (1)通过进一步观察,你们发现什么?

    (2)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四边形。刚才我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我们来试一试。现在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你们可以用各种办法,比如说,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快速做一下。

    (3)分组活动

    (4)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三角形框架比较结实,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4)(板书)三角形框架: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3、加固四边形框架

    (1)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

    (2)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并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组活动

    (4)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固了没有?

    (5)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随手拿起加入一根斜杆的四边形框架)

    (6)老师想请教一下,加上这根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当我在左边的点上推时,斜杆产生的是…(演示)

    生:推力。

    当我在右边的点上推时,斜杆产生的是…(演示)

    生:拉力。

    小结: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2)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现在怎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怎么做?

    (3)那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板书课题:做框架)

    (4)老师有几点要求:动手之前先动脑;要考虑节省材料,最多只能添加4根斜杆;小组同学合作

    (5)分组活动

    (6)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拿上作品到前面来进行承重能力比赛.在框架上放书,大家一起来数数,如果在放书的过程中有塌了的框架,那么你们小组就失败了,请后退一步,其它小组继续比赛。我们选出承重最多的小组为冠军组。现在大家注意,比赛开始。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各组的比赛结果。

    (7)我们先来请获胜组的同学说说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8)失败组有什么想说的吗?看看能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9)看来,我们在动手做时不仅要利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更要兼顾到实际的操作,用料的节省,否则都成了浪费大王和豆腐渣工程师了。

    (10)学了今天的知识,你还会担心像埃菲尔铁塔这样的框架结构的建筑回不结实不稳固吗?为什么会不担心了呢? 

    (11)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了法国人民的骄傲,它也成为框架建筑的杰出代表.

    四.拓展

    课后观察空调外机固定架,阳台外的晾衣架和花架,应用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做框架

    增加斜杆

    四边形——————— 三角形

    不稳定 稳 定

    教学反思

    1、课一开始,我向学生展示法国埃非尔铁塔的图片,并提问:知道这个建筑吗?说说对这个建筑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用意在于给学生一种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从教材上看,本课是一节制作课,但又不是单纯的制作课,编写者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框架,为什么这样做;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探究得知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稳定性上,掌握其中的力学原理,不仅仅是单纯的制作体验。

    3.本课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形状的框架的受力情况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斜杆的作用,而框架受力的分析涉及到结构力学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不易理解,这也是框架这课的难点所在。

    4. 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动手改造四边形框架,从而认识斜杆,并了解斜杠的作用,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来解释加入斜杆的原因。

    5、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像样的正方体框架,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每个学生动手能力有差异,导致有些组的框架制作完成得不太好,在承重能力比赛这一环节中失败了。在实验中,学生有时失败了并不是坏事,引导学生在失败中找原因,它可能会生成一些教学的精彩。

     

     

     

    第四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并且是多种多样,这表现了宇宙的物质性。具体如下所示:

    2.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如下图所示:

    3.主要天体系统的特点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1)天体的判断方法

    判断天体要把握两条标准:

    ①天体都是物质的,即客观存在的。

    ②天体要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

    如“神舟九号”飞船在发射场上的时候不属于天体,发射成功后就成为人造天体;流星体在大气层外为自然天体,当降落到地球表面成为“陨星”后就成为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天体了。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所谓普通性是指地球就其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其运动和结构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没有特殊的地方。

    (1)运动特征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表现为: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2)结构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既有外部条件也有地球自身条件。借助以下关联图进行分析:

    第五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热学知识结构

    第六篇: 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什么

    试析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者:曹春花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5期

            摘 要:因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太多,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是多面手。体育教师担负着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任务。我们就必须围绕这些来精心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组织起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基本功; 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83-001

             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目光,根据社会的需要,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去考察和揭示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树立新的体育观,而且在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美化他人、学会合作共事。

            一、教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素质

             1.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没有知识就不能称其为师,故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为本的基础。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造就健全人格的过程。他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品德影响学生。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完善知识结构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首先提高普通知识,以“博”为显著特点,重点是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直观、思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掌握好增强体质与全面发展、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其次提高学科专业知识:以“深”“宽”“新”为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还应讲授与本学科应用的相关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这就形成了以专业学科为主干,以相关学科为分支的“学科群”。再次,提高教育学科理论,以“懂”为其特点。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等知识,科学的指导课堂教学、科研工作。最后,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知识,以其“省时”“省力”为特点,运用多媒体知识指导体育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因此,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必须具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