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1-12-04 23:21:5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初步,读音为chū bù,汉语词语,意思是属于或关于开始阶段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5篇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篇1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课后,大家对本节课进行积极探讨和点评,也指出了本节几个不成熟的地方。我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对本节课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导入环节过于繁琐,没有直接引入主题。

      如在导入时,师:你从图中中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生:钟面上有圆形。

      师:钟面出来12个数字,还有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

      师: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幅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

      生:三角尺。

      师:你的意思是三角尺上要角。图中还藏有那些角?

      生:足球场的边界、小旗、单杠、双杠、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尺、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等)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角。你们想和角做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角。(板课题“角的认识”)

      先让学生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圆,长方形等),再找角,这样的导入容易迷惑学生。本节课的主题是角,老师完全可以这样直接导入:请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学生:三角板。师:为什么是三角板?因为上面有角?那我们生活还有角吗?请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图中藏有角吗?

      二、老师牵引痕迹明显,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本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思考、探讨的机会少。如:在讲授“角的大小与与边的长短无关”时,师:听说我们来比较,图形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蓝角,一个叫黄角。它们也想比试比试,你能帮助它们判断谁大?谁小吗?

      生1:黄角大。因为它的边很长。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刚才比较是怎么比的。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

      师:那我们现在用这个方法比比究竟谁大?谁小?(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平移,两角重合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两角一样大。

      师:刚才他认为黄角的边长,所以黄角大,对吗?

      生:不对。

      师总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直接用课件展示两角重合的结果,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其实在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老师应缓、再缓,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撞击交流。如:利用冲突,我们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

      师:听说我们来比较,图形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蓝角,一个叫黄角。它们也想比试比试,你能帮助它们判断谁大?谁小吗?

      生:黄色的大。

      师:请你来说说为什么黄色的大?(给其他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黄色的边更长,所以黄色比较大。(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思维的启发)

      师:边很长,它就一定大吗?(让学生再次主动思考)

      生:我认为一样大。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比角的方法。(师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比角的方法)请你按照刚才的方法,在心里比一比,看它们究竟谁大。(给学生空间想象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生:我发现一样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想象不出来)

      师:同学们,那到底是黄色的大还是一样大呢?请看课件,认真的观察。(这样学生可以经过三次思考过程:1、为什么黄色的大?2、在心里比一比?3、直观演示的过程。)

      紧接着师:为什么刚开始你认为黄色大?现在一样大?(让学生再思考)

      学生慢慢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大小有关。

      师:谁能说的再清楚一点?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经历:想象不出来——直观演示——再思考,再总结的完整过程,使学生更扎实地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课丰满起来,增加整节课的思维含量。

      三、学生的错误是很好的资源,教师没有很好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没错的课堂是假的。只有允许孩子出错,我们才能知道孩子真实的思维过程,老师才能知道问题的症结。当然允许孩子出错,并不是让孩子一直错下去,而是要让孩子的错误成为种资源,为什么会出错?这次错了,下次怎样才能不错。这才是我们要让孩子出错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画角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孩子画错了(顶点处是弯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去开展教学:请这位这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展示它错误的过程),然后追问其他同学:你们同不同意他这么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改正。这样学生经历了纠错的过程肯定会比老师告诉他错了然后“知错就改”来的更有成效。

      自我反思: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语言表述不严谨;环节设计拖沓: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不明确,容易误导学生:没有重视预设与学生智慧的生成过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学目标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把孩子教到什么程度没有把握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先解析课标,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去设计教学环节,还要适时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融错”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篇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
    1、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课一开始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给图形分类,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发现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教授新课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新知这一大块,又精心的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学生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2、合理引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
    3、利用多媒体优势,把抽象知识直观化。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课件在数学课中创设情景,可以营造出欢快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直观形象的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画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在教学环节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样把握整个教学环节和有限课时的冲突,有没有更合理的环节设计……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五)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这节课也曾听过一些公开课,有过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但大体的也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三块内容。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这节课当中发展他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了解学生基础的环节“关于角,你听到过或者知道些什么?”,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基础呢?这个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的体验,因为文科更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理解文章的意蕴,那么在理科中又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字眼呢。我觉得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教育,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什么东西都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无论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学生自己体会到了这个点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的重视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刚才创造角的时候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这个步骤有比较成功的、简便的,也有比较繁杂的,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先画一条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将两条边延长到相交点,这个方法就有很多同学认为过于复杂,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入体验的概念,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
      这节课,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还不够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给学生提供的素材太过于开放,没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三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篇3

    皇城中心小学“发展性生本课堂”研讨课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于飞

    教学目标

    ①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 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的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③ 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④ 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会区分直角

    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是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会区分直角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媒体

    课件、平面图形、剪刀、实物投影仪、磁铁、圆形卡片、三角板、课本打开25页、白纸2张、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感悟图形中的角)(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

    1、出示三角形:

    这是什么图形?

    为什么叫它三角形?

    谁能指出它的三个角?单指这三个点就是它的三个角吗?谁再来指?

    我们在指角的时候一般这样指:做手势(先指尖尖点,再指两条边)

    谁会指?(学生指)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随意剪下,贴在黑板上)。

    2、出示正方形:

    正方形里有几个角?是怎样的角?(直角)

    我也把其中两个剪下来(一块面积大,一块面积小)。

    3、出示圆形:

    这个圆圆的图形上有角吗?为什么?(因为它是弯弯的,没有扎手的尖尖……)

    你能折一折,变出一个角来吗?谁折得跟别人不一样?(挑选几个折法板演)

    二、你说我讲 学习新知

    1、摸角说特征

    老师也折了一个角,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自己折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2、学习角各部分的名称

    (1)我把这个角描在黑板上,大家看,角中尖尖的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 边 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摸摸你手中角的顶点和边:一个顶点两条边(边摸边说)。

    指板书:象这些图形都是角,可以用一条弧线把角标出来。在黑板上贴的角上画弧线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3、找生活中的角。

    (1)说说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角?

    (2)找找生活中的角,指名说(课件)

    像这些生活中的角,不管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也不管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如果隐去它们的图像和颜色,留下的这些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4、判断角,请你做小侦探。(课件)

    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为什么?

    第二个图形能把它变成角吗?怎么做?

    对,把两条边延长,使两条边相交成一个点,一个顶点两条边,就构成了角!

    5、动手画角

    (1)、下面我们也来画一个角吧?说说你打算怎样画角?指名说

    (2)、看老师怎样画:先画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往不同的方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我往这个方向,可以吧?能把边画长一些吗?当然,边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来画。写上顶点和边,标明角。我还可以换个方向,再画一个。有意思吧?

    为了帮同学们记住,老师特意编了一首儿歌(课件)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3)、你也在白纸上画2个角吧!

    同桌交换看看,夸夸你的同桌,还可以给他提点建议!

    6、认识直角

    (1)找直角

    师:看来大家确实明白角,了解角了。我们来看这些角,它们的形状都一样吗?哪种角是我们平常最多见的?生答

    师:像这几个角我们把它叫做直角。板书:直角

    (2)总结直角

    师:直角是角的一种,大家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在我们周围,哪里有直角? 课本、黑板、窗户、玻璃、三角板

    学生回答问题后,课件展示从课本封面上抽出4个直角的过程。

    师:让我们来看看课本的封面,你能找出几个直角?

    (3)画直角符号

    师:为了和其他的角区分开,我们可以给直角用符号做个标记,这叫做直角符号。

     教师在刚才画的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同时(课件)展示在课本封面的4个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三、自主练习 学以致用

    1、练习画直角符号(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

    师:找出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 ┓ ”表示出来。

    (自己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师:怎么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请同学上台演示。

    师:你真有办法!同学们用这个办法检查一下刚才画直角符号的角是不是直角,有错误的改过来。

    师:大家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用学的新知识来比一比,敢比吗?

    2、比眼力

    每个字母里共有多少个角?请你上来数一数。

    3、比手艺

    摆一个角要用几根小棒?如果再加一根小棒,摆出了几个角?再加一根呢?

    4根小棒摆出了6个角,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几个角呢?在另一面白纸上把你的设计方案画下来吧!看谁摆得最妙!

    4、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反思 交流评价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点?怎样画角?)

    2、评价一下你这节课的表现,给你自己打几星?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后反思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但二年级的孩子头脑中对角的认识大多只是那“尖尖的一点”,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本课的设计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折一折、描一描、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画一画等大量的、多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感悟提升,实现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起数学“角”的概念、认识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并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每教学一个新知识都紧跟着一个小练习既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对新知加以巩固,便于我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思路。一节课下来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了知识点,但是在直角的学习上对学生的预设不够,从中也暴露一些问题:课前预习一定要到位,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不能想当然。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篇4

     角的初步认识

                                                                  执教:舟山   苏明杰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一起和小朋友们去数学的图形王国走走,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
    (只露出3个角的三角形,露出5个角的五角星,4个角的长方形,遮住一部分的圆)                           
    师:猜一猜后面都躲着什么图形。
    生一一说出。
    师:凭什么猜是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的?
    生: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引导总结出)
    师:三角形露3个,五角星露5个,长方形露4个。在圆里能找到角吗?
    生:不能。
    课件演示:把各个角剪下来。(三角形3个角,五角星5个角,长方形4个角)
    师:这12个图形都是……
    生:角
    板书:角。

    二、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些被我们称为角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先独立思考,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生:这些角能再凑回去,又变成原来的图形。
    师:这可不一定,我只是剪下其中的一部分。
    生:这些角都是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在数学上称为角的顶点。(然后在课件上标出,并找出其他几个角的顶点。)
    生:一个角有两个边。
    师引导观察:每个角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大家一起在角上找边。
    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被我们称为角的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通过区别、判断等活动,进一步明确“角”的基本特征。
    课件:
    下面哪些图形不是角?为什么?。
       ①是角    ②两条线段没有共同的顶点    ③直角  ④一条向外弯   
       ⑤钝角    ⑥一条边向内弯
    生:第一题是对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条边没有碰到一起。
    生:第三题是对的。
    师:转动直角的方向,现在还是角吗?再转,现在呢?
    ……
    四、学用尺子画角,通过画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课件演示:
    师:观察,按什么顺序画?
    引导说出: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师:你也能画一个角吗?
    展示学生作品:谁愿意把画好的角给大家看一看?
    为什么你画的角是对的?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符合怎么样的就是角?生回答。
    师:自己对的给自己打上勾。
    五、通过各种活动初步感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
    课件:
       小游戏:谁的眼力好
    生信封里取出角。
    倒出来了几个角?
    其中一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的,找一找是哪个角。
    生找。
    能不能用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你找对了?
    (师示意动作:跟黑板上的长方形上的某个角比对一下)
    黑板上:(一个长方形)
    他找对了吗?为什么?、
    那它找的这个角跟长方形上的这个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那其他两个角呢?我们也来看一看。
    (师比对)怎么样?
    小结:是的,角也是有大小的。
    让我们接着玩下一个游戏吧!

    课件:
       小游戏:谁的手儿巧
    师:把吸管做成一个实物的角。
    生做。
    展示:
    师:为什么是角?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谁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一些?
    生上来。
    师:老师捏住了顶点,把边叉开角就变大了,我们一起做做角变大的游戏。
    (一起做)师:(一个角很小) 角也做角的广播操,做伸展运动(角扯大)
    师:你能让角变小吗?
    生做。
    师:对呀,角能变大也能变小。
    六、寻找身边的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师:一起来看一个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课件:滑梯
       先出示实物 ,然后隐掉,
    抽象出角
    分析滑梯变成   直角、60度左右的角,30度左右的角  
    师:你想上哪个滑梯?
    生:我喜欢第二个,第一个一坐上去就直直的下来了,第三个滑不下。
    师:大家用学到的角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谜语导入篇5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六个部分进行说课: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都离不开角。因此,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本课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如找角、摆角、画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刚上二年级的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因此本节课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3、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第三部分(本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看过了,就忘记了。我听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所以我将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微课”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在观察中分析、动手中思维,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第四部分 教学流程:
     为了实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向学生出示被遮住后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的一部分,然后让那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猜的理由,引出课题“角”)

    (二)识角。抽取上述图形显露出来的“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三)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我设计了2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主要分5个步骤)
      找角→摆角→比角→画角→赏角
      找角。(在主题活动图中去找角,在具体物体中去找角。)
      摆角。(采用游戏的方式分组活动,用两支笔做活动角再扩展用其他物品摆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比角。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只观比较;2、重叠比较。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利用微课蓝角与红角之争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再利用活动角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画角。(用课件示范怎样画角,让学生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最后再告诉画角的小口诀:“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赏角(欣赏角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图片)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1、智慧识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对角的形状进行再认识。)
      2、巧手摆角。(巩固学生对角的特点掌握。)
      (四)课堂总结,引发反思。(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极力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第五部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六部分 教学反思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仔小组合作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懂得交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教师的问题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