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1-12-04 21:39:42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文章,1984年6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4年,参演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2005年,拍摄古装剧《锦衣卫》。2007年,主演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剧《奋斗》;同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5篇

    第一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二

    【篇一】

    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口,平坦的水泥路面穿村而过,一辆辆小车来回穿梭,村道旁的路灯整齐划一,绿化的树木随风摆动,自来水通到了厨房,一座座平房站立在村道两旁,瓷砖墙,大红门,耀眼增光,院落里有了洗澡间、客厅,洗衣机、液晶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普及,增添一辆小汽车也不足为奇,这一切是眼下老家农村看到的现状。提起现在的生活,用八十多岁奶奶的话说盖上八床被子做梦也梦不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我们这些处在农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出生华北平原的一个普通农村,听我的奶奶讲,以前我的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件小小的土坯房里,里面的光线很暗,即便有煤油灯一般也舍不得点,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之后穿。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靠抢公分、分粮、分钱。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吃。

    村子边上有一眼井,全村几百口人吃水全靠它,每次绞水最少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绞,一个人帮忙拉绳。一次一桶,相互帮忙,担满一瓮水往往需要一响时间,常常是井房边担水的人排起长队家里没有劳力的人家,吃水非常困难。后来改成了电动绞水,村子里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把水放到水池子里每天定时供水这样人轻省了许多,年轻力壮的担水,老人、妇女架子车上放着水桶拉水。再发展就是用水泵抽水直接抽到水池里,吃水还是靠人担、车拉。现在用上了自来水,水直接进到厨房、院落,拧开龙头就可以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家家安上了智能水表,随时都有水。

    以前孩子们在破陋的教室里读书,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上不了学。以前没有电气设备,要写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靠信件,这种方式又慢又不方便。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家乡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土坯房子里面,此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红砖青瓦房,并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有的还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此刻转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此刻我回家能够坐着小车直接就到家门口了。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此刻的孩子们都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并且国家免减了书杂费,村子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们都有均衡饮食。还能够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第二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精选10篇

    【篇一】

    我村处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的白水县。每年春冬两季这里的气候干燥而且多风。路面上的小土堆遇到风就会飘散,整条路瞬间变的灰暗。行走的村民时不时吐一下嘴里的沙土,骂一句:“这什么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活,都快成“土人”了!”

    虽是骂着,但每个人都心存感恩。村民土生土长在这里,这条路不仅是祖辈们留下的,也是村民的朋友:他把大家送向了田地迎来了富强,把大家送到邻居家迎来了友善,清明节又把大家送向了思念迎来了和谐,所做的这一切村民们都记在了心里。异乡游子经常提起他:“顺着村里的土路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往左拐就是我家。”他为每一个游子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一)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天,有他的陪伴孩子们就不会缺失快乐。

    大晴天,他为孩子们准备着小土堆。孩子们围成一圈比赛,每踩一脚小土堆都会像“烟花”一样炸开。孩子们喜欢打闹,他便把自己整理成赛道,让孩子们踩在自己的身体上奔跑。孩子们大汗淋淋时,他又将自己扮成化妆师,在孩子们的脸庞涂上特有的“粉底”,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个成了花脸大将军。

    如果是雨后,他便是孩子们的“魔术师”。泥巴在他精心设计下变成了各种玩具:孩子们手中一会多了一只“兔子”,一会多了一个“变形金刚”,一会又开出了许多“小花”。为了让孩子们不虚此行,他把自己捏成窝窝头形状,重重的摔在地上,只听“啵!”的一声,他安静的躺在那里,孩子们笑了他也笑了。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们能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二)

    每一份好的东西都值得留恋,每一份快乐都值得分享。生活不仅要学会取舍更要学会感恩。

    也许是我怀旧,也许是我与土路的感情太过珍贵,我太想把它留住,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他的存在,但是我失败了。

    一次回家我问小侄子:“平时你和小朋友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王者荣耀”,我们班小强比我还厉害呢。”

    “你们小朋友之间不玩别的游戏吗?”

    “放长假了妈妈经常会带我去学习班画画或者去补习班,很少玩别的游戏。上周妈妈带我去公园玩碰碰车了呢,可好玩了!叔叔,你们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第三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

    城市印象-哈尔滨的百年巨变(之二)

    城市印象-哈尔滨的百年巨变(之二)

    哈尔滨新貌(2007年6月拍摄)。

      注:这是我在搜狐博客上读到的一篇介绍哈尔滨市的文章,作者昵称“思念悠长如发”。作为哈尔滨人,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因此我把它转载在这里,请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对哈尔滨的描述。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之美称。哈尔滨总面积5657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人口935.32万,其中市区人口323.53万人。

    哈尔滨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因文庙、极乐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誉为“东方小巴黎”。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滑雪场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她的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塑、冰雪游乐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在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和风飞舞的是哈尔滨女人浪漫的笑靥,随雪飘落的是哈尔滨男人热忱的情怀。热情的哈尔滨人已经为前来做客的各地朋友敞开了一道洁白美丽的冰雪之们。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舞妖娆,良田万顷。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时尚美丽,豪情万种。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史相比,哈尔滨是一个仅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却是一座独具殖民文化特色的城市。它少了些许的裹尸马革汗竹香的历史故事,多了几许异国浪漫的都市情怀,素有东方“巴黎”的称谓。

      哈尔滨的名字源于满语哈尔锦,是晒网场的意思。1898年沙俄为了修中东铁路,在松花江边设了一个小站,就是哈尔滨的前身,然后雨后春笋般地形成了集工业、商埠为一体的新兴殖民城市,前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人在这里居住。这是欧洲文明对哈尔滨的第一次渗入。

      在哈尔滨的街区道路上徜徉,会不断地在松树后、在楼群里看到风格不同的教堂庙宇。在清水红砖洋葱头般的圣。索非亚东正大教堂;有月白色的乌克兰式的圣母升天教堂钟楼;有红砖绿顶如同积木般堆切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有兰白相间的清真寺礼堂……它们与国粹极乐寺、大雄宝殿、文庙等共同组成了哈尔滨的宗教派别,组成了哈尔滨街区的独特人文景观,反映出哈尔滨前身是殖民地城市这一大特点。在娓娓的霓虹灯下,与成群的香衣美女、高大俊男静静地走在这条中西合壁的大街上,分享周围商埠区优雅的服务,构成了夜幕下的哈尔滨新景观。

      由于气温变化明显,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差近80摄氏度,大自然如同天然的美容院,让这里的女子肌肤色白如玉,让这里的男子体态高大魁梧。又因为气温反差太大,这里的人们在一年里要换许多次衣饰,不仅仅是为了美丽。所以,从冬季的皮衣棉饰,春季的夹克毛裙,夏季的丝裙短裤,到秋季的风衣西服。纱巾、遮阳帽、围脖……长长短短,冷暖自己知。所以哈尔滨的男人大多浪漫豪爽。他们刚烈不羁,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小事情从不斤斤计较,也可以为正义挺身而出,也可以为亲人献上温情细腻的心。他们才华横溢,像金铁霖、李双江、黄宏,为我们捧回世界乒乓球冠军奖杯的孔令辉,在台湾的铁笔李敖,在香港的当红小生赵文卓……把哈尔滨男士浪漫、文雅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城市、一个地域最动人的一面就是多姿多彩的、漂亮的女人,她们的装束、谈吐、生活方式……都忠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风情。 同样的时尚,不同的女人。都说北京女孩大气,上海女孩洋气,昆明女孩靓丽,而到过东北的人无不对哈尔滨女人的豪爽与热烈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使得它在北方诸城中显得与众不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哈尔滨很早就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直到今天,年轻的一代依然追求欧式情调,热衷于过圣诞节;即使是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女孩子依然像欧洲姑娘一样穿着长长的呢裙,踏着长筒皮靴,并且吃着冰淇淋。东北天寒地冻,地广人稀,一望无垠,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居。这里的人高大强壮,性格也豪爽。这种豪爽来自于传统,也来自于阳刚的氛围。东北的土著民族原本尚武,移民又多为生活所迫而闯荡至此,再加上天高皇帝远,因此这里的人有种好勇斗狠的豪气。人说“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则道出东北民风强悍的特性。人们谈到中国女人,首先想到的是娇小玲珑、婀娜多姿、眉清目秀的江南女子,大都愿意把江南女子作为一种典范。这种女子最大的魅力是温柔、贤淑,能反衬出男人们的阳刚之气,以至于许多外国人都认为这种小家碧玉、温文尔雅就是中国女人的一种模式,殊不知还有另类。这种风情使得哈尔滨女人具有一种开阔的胸襟,所以交女性朋友最好选择哈尔滨女人。她们会为你不遗余力,甚至两肋插刀;她们没有交际场上争名夺利的疲惫,没有彼此猜疑攻击的烦恼;她们不为利来,不为欲扰,一切都毫不掩饰,甚至把心掏出来彼此交换,无论是在爱着,还是在恨着。 哈尔滨女人属于最为真实的那一类。如果你有不对的地方,她们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来。虽然这可能因此而让你下不来台,但是她并非是故意的,她们认为是朋友,就不能虚伪,就更应该真实和坦诚。这种有如男人友情一般热烈和坚定的情谊,让人坚信不移,这是一种可以用生命相托的友情。但是时尚说到底是个文化的产物,无论是尖端消费,还是大众消费,所争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看一看满大街走着的女人,你会感到女人们如同旧时赶庙会的女人:穿着最美丽的衣服,等待着爱情的降临。哈尔滨的女孩子不但夏天喜欢吃冰淇淋,而且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也喜欢吃冰淇淋。坐在温暖如春的房中,看着窗外漫天飞雪,吃着冷饮的女孩子该是多么的可爱。她们的裙角永远是一份永恒不变的风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爱美的女孩子们也用四季分明的裙装将这座城市打扮得愈发迷人。轻松、随意的一份份美丽轻舞飞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姣好的皮肤,润泽的脸庞,精致的五官,带着一种难得的宁静、不张扬、不跋扈———一种别样的情怀就这样装点着祖国的北疆。东北平原雪花漫天的冬日里,男人们出门在外,女人们则围坐在炭火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聊家常。这里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女人不及南方的那么多,多数只受过初中或职高教育。通俗的妇女美容刊物及报纸没有销路。老一代的东北美女还以说话粗声大气、能吸大旱烟袋为美呢!如今的美女不同了,可以任意选择化妆、形体、氧吧等各种美容项目,来装点她们美丽的容颜,并将这种美丽扩散到各个行业中去。这些不甘心平庸的女人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已逐渐地成为哈尔滨各个战线上的主力军了。

      在城市最美丽的季节冬季里,哈尔滨人有许多户外活动。像滑雪、狩猎、溜冰、看冰灯、冬泳、打冰爬犁,他们常常在灿烂的阳光下,身着艳丽的滑雪服,来到亚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在雪野中跳跃,在净化的天地里,选择一份清闲淡然和飞翔的喜悦。独特的天然气候形成了哈尔滨人的刚烈性格。特殊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人浪漫的情怀。

      哈尔滨是中国离西伯利亚最近的大城市之一。因此,它也是一座寒冷的城市。这座城市刚刚构建的时候,城里最低的温度达-40℃,况且这一带是平原———松嫩大平原。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到这里,真是无遮无拦。当时,这个新城市的楼房还很少,便是有几幢,大多也是一些低矮的小楼(一个区才有几幢小楼,特别显眼)。因此,低矮而又稀少的城市建筑本身是无法为自己的市民御寒的。哈尔滨的雪很大,那真是铺天盖地的大雪。这一点,对南方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雪极大极密的时候,行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得躬着身子走———因此有人称这座城市是“雪城”。而且,天愈寒冷,雪粒儿就愈硬,加上呼号有力、甚至可以把洋铁房盖吹得像哨子一样响的西北风,吹到人的脸上像刀割似的疼。当时,哈尔滨的市民在如此严寒的日子里,都穿戴着笨重的棉衣、棉鞋、狗皮帽子、皮手套等等。还有一种叫“毡疙瘩”的鞋,它的样子像皮靴,只是用毡子做成的,没有棱角。里面垫着厚厚的乌拉草。这种草很暖和。有道是“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种毡疙瘩是那些从远东地区来哈尔滨侨居的俄国人传过来的。为了御寒,走到街上,人们都把脸用厚厚的围巾围住,只露两只眼睛看路。冬季的酷寒,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可以说表现得最为充分了。不仅如此,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严寒日子非常漫长,一般从公历10月就开始飘雪了(现在要延迟到11月份———大约是天气变暖的缘故吧),一直到翌年的5月份,厚若磐石的积雪才开始消融,树枝才能艰难地吐出一丁点儿绿芽芽。 这一年的日子里,几乎有一半是在寒冷中度过的。这种情景,能让我们想到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早年生活在这一方的土人,他们的衣着打扮、生活方式、渔猎方式,与爱斯基摩人非常相像。哈尔滨人常常为自己抗冻抗冷而感到自豪。而且也喜欢津津乐道地向外地人,尤其是向南方人炫耀自己如何如何不畏严寒。

      哈尔滨人的某些生活作风,与他们先祖始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雍正皇帝曾经这样评价过这儿的人:……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卖产者,即如每饭必欲食肉,将一月所得钱粮,不过多食肉数次,即罄尽矣,又将每季米石,不思存贮备用,违背禁令,以贱价尽行粜卖,沽酒市肉,恣用无余,以致阖家匮乏,冻馁交迫,尚自夸张,谓我从前食美物,服鲜衣,并不悔悟所以致此固穷,乃以美食鲜衣故也。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现掂对”的样子。看来任何一座城市,及其市民,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哈尔滨人,吃苦固然能吃苦。但一定数量的人的吃苦,都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一般说来,只要他们兜里还有钱,还有饭吃,有酒喝,吃苦的活儿,跌份的活儿,大抵是不会去干的。就拿撑鞋的活来说,现在鞋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城市人的活动量日益增大,再加上哈尔滨人常常出手慷慨,从不在几毛钱上做文章、费口舌。所以干掌鞋这活儿是能挣大钱的。因此,不少南方人带着老婆孩子,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远的城市干这活儿。这些精明而又能吃苦饮卑的南方人都挣了很多钱,在南方老家盖了楼,购置了现代化的家具……可哈尔滨那么多待业青年,却少有人肯干这活儿的,觉得跌份儿。在哈尔滨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这样的。有钱的时候,就出去高消费,沉迷于摆谱儿、装大款、穿名牌服装。没钱的时候,不仅不思反省,反而到处吹嘘自己曾吃过什么、穿过什么。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无法用言语说尽的最富激情的城市——哈尔滨!欢迎你到哈尔滨来!

    1926年落成的霁虹桥。

    风格不同的两个索菲亚教堂曾一度并存。

    索菲亚教堂(2007年6月拍摄)。

    1932年8月7日,松花江洪水涌进市区。

    摄影师在街头照相吸引了许多市民。

    俄罗斯式的四轮马车随处可见。

    上个世纪30年代初,道里地段大街就已经非常繁华。

    上个世纪20年代的哈尔滨。

    早在1903年,哈尔滨的街道上就出现了小汽车。

    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又称中央寺院,原址在现红博广场。1899年10月13日动工修建,1900年12月18日举行竣工祝圣仪式。该教堂是一座古典哥特式八面体木结构建筑,以规模宏伟,造型美观,建筑精巧闻名于世。其设计师是圣彼得堡的波特列夫斯基。起初称圣尼古拉教堂,1908年2月29日奉教廷令改称圣尼古拉大教堂。1922年哈尔滨教区成立后,成为主教所在地大教堂。1931年麦佛季死后,尸骨葬在这个教堂之下。1933年9月,增修伊维尔小礼拜堂。历任神职人员是司祭茹拉夫斯基、鲍格达诺夫、大司祭佩卡尔斯基、维克多罗夫和司祭福季。1966年“文革“中被毁。哈尔滨新貌(2007年6月拍摄)。

    位于教堂街的阿列克谢耶夫教堂,1912年建成。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现貌(2007年6月拍摄).

    哈尔滨新貌(2007年6月拍摄)。

    哈尔滨道里区新阳路新貌(2007年6月拍摄)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新貌(2006年6月拍摄)。

    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圣母领报教堂、圣母报喜教堂)

      1941年落成,1970年拆毁。拜占庭式俄罗斯东正教圣母报喜教堂。采用了鲍·马·图斯塔诺夫斯基的设计方案,可容1200人做礼拜,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被称为远东地区最宏伟、最壮观的教堂。位于警察街(现友谊路),是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驻哈尔滨代表部所在地。

    圣母守护教堂(圣母帡幪教堂)地址: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66号 .

      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 2600 公斤大钟。建筑呈拜占廷式建筑风格,4个六面体小塔上的4个小穹隆烘托着中间耸起的巨大的穹顶,大穹

    顶鼓座有12洞花窗,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哈尔滨犹太教新教堂

    建于1921年,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犹太教教堂。位于道里经纬街。

    土耳其清真寺(鞑靼寺)地址: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108号。

      始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师为吉达诺夫。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洋溢了庄严肃穆、宁谧浑重的宗教气氛。土耳其清真寺这一称谓的由来,是因最初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来自俄国的依特尔人。这些依斯兰教徒有着绻曲的黑发,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也把这座清真寺称为鞑靼教堂。

    土耳其清真寺现貌(2007年6月拍摄)。

    果戈里大街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建筑(2007年4月拍摄)。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建筑(2007年4月拍摄)。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建筑(2007年4月拍摄)。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建筑(2007年4月拍摄)。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建筑(2007年4月拍摄)。

    松花江畔(2007年4月拍摄)。

    哈尔滨新貌(2007年4月拍摄).

    第四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

    建党九十周年邢台的变化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是随处可见的,该文即对建党九十周年来河北邢台的经济变化进行了调查,具体从三大产业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报告,总结出邢台经济取得的变化。首先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呈上升趋势。以2005至2010年的五年时段为例,无论是财政收入,投资总额,还是工农业总产值均比05年增长几个百分点。该文对三大产业各指标及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结果进行调查,报告了邢台工业产业自建党初期的奠基阶段到现在成为邢台经济主导的现状;报告了邢台农业从产量低经营模式单一的状况到“五大工程”建设模式的发展变化;也报告了第三产业对GDP不断上升的贡献率和“6+1”产业新格局的形成状况。

    关键词:建党九十周年;家乡变化;邢台;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

    建党九十周年家乡的变化

    ——河北邢台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2011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我的家乡在跟随党的90年间也发生了巨大是变化……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邢台市,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也没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但这里有饱含深情的土地,更有勤劳质朴的人们。邢台,这座卧牛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风风雨雨地走过了九十个春夏秋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上看,这些年邢台市的经济发展处于上升趋势。以2010年的经济发展为例,2010年财政总支出连续三年超过全部财政收入,支出完成170亿元,超过收入37亿元,创历史新高。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4亿元,增长25%;14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数量居全省前列,完成投资230亿元,198个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今麦郎饮品一期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沙河电厂等一批新开工项目进展较快,晶龙太阳能电池三期等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任县河头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战胜了几十年不遇的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小麦连续7年获得丰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424.1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工业经济运行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0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160亿元、利润105亿元,分别增长20%和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亿元,增长18.2%。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60亿元,增长13%。与2005年相比,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2.9亿元,增长20.8%,是2005年的2.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增长32.7%,是2005年的2.6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3%,比2005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5%,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变化可喜。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邢台的工业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工业奠基,邢襄大地掀起建设热潮。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邢台市工业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恢复调整到改革开放的全面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新型工业化突破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解放前,邢台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城镇,仅有一座小型发电厂和几家手工业作坊。1921年建党到建国初期,我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产品品种只有原煤、火柴、皮革、日用陶瓷、发电量等少数几种。工业主导行业只有煤炭、机械、建材和电力,1949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仅181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5.5%。统计显示,1949年,全市共有323家工业企业,年产值1169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技术落后,多为手工作坊式生产,生产能力很低是突出特点。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并确立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主导的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批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纺织等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次第兴起,由此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和工业城市发展的基础。1958年3月,冶金部决定在邢台市兴建邢台冶金机械修造厂,并于当年8月开工建设,这就是今天中钢邢机的前身。同年7月,邢台钢铁厂开始施工建设。1960年10月,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年产245万吨煤的大型竖井——邢台煤矿破土动工,1969年10月正式投产。1968年10月,邢台拖拉机厂制成第一批小型“东方红”牌拖拉机。1969年4月,邢台市棉纺厂正式试车投产,填补了邢台长期有棉无纱、有织无纺的空白。1972年,邢台红星汽车制造厂、邢台长征汽车制造厂相继建成投产……正是从那时起,邢台奠定了今天门类比较齐全、主导产业突出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发展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邢台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华北大地上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机械、建材、纺织、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市入统工业产品品种达151种,其中原煤产量1258.24万吨,比1921年的9.42万吨增长132.6倍;发电量101.65亿千瓦时,比1921年的10.7万千瓦时增长9.5万倍;植物油2.8万吨,比1921年的180吨增长152.7倍;机制纸17.5万吨,比1921年的11吨增长1.6万倍。伴随着工业产品品种的增加,一批知名工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麦郎”方便面、“蓝鸟”家具、“康必得”抗感冒药、“灵音”灯芯绒、“晶牛”玻璃、“永进”电缆、“龙星”炭黑等以其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张着“邢台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工业突破和飞速发展,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邢台与先进地区相比,落后主要是落后在工业上,差距也主要表现在工业上。邢台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历史性任务,就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突破,而项目建设则是带动工业突破的龙头。最近几年,邢台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000多亿元,其中任何一年投资额都能超过过去20年投资的总和。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对推动邢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邢台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调整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依托优势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由销售原材料产品向在当地精深加工、形成最终高端产品迈进,由上游初级产品向下游制成品延伸,并由“小而全”向区域协作配套转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块状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邢台全市工业企业达到7062个,是1921年的21.9倍;完成工业总产值2057.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2.8%,比1921年提高了86.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528.1亿元,占GDP比重为53.4%,比1921年、1978年分别提高48.9和22.7个百分点,比一产、三产占GDP比重分别高38.2和25.7个百分点,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邢台的农业自建党以来同样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广大农民的满意度是逐年提高的。1949年,邢台市区还只是个人口数不足3万、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小镇,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8294亿元。建党以来,邢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河北省邢台市,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达12.8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352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53个,项目区农民年人均新增收入401元。邢台市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主线,在项目区大力推动“五大工程”建设。即:保粮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在任县、宁晋、隆尧等粮食生产主产区,每年改造中低产田约20万亩,为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奠定了基础;节水工程,以节水灌溉为目标,项目区全部实现了以管网输水为主的节水灌溉。巨鹿、南宫、清河分别开展井渠双灌配套节水试点、棉花膜下滴灌试点和咸淡混浇试点工程,为全市节水灌溉探索新路径;生态工程,围绕打造薄皮核桃、板栗等产业基地,在临城、沙河、邢台县等山区县,实施以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提高生态综合治理效益;龙头工程,围绕粮食深加工、食用菌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扶持龙头企业41个,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12亿元;蔬畜工程,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着力点,在项目区发展精品蔬菜3万亩,围绕千头奶牛区建设,发展秸杆青储1万亩。目前,“五大工程”已成为带动邢台农业开发整体工作的重要载体。这些新的农业政策为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收获,2010年,全市包括农业在内的总值达到99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8.3亿元。我们邢台人真的应该为家乡的迅速发展而干杯!

    第三产业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邢台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改革开放前(1949-1977)的17.7%提高到改革开放后(1978-2008年)的33.2%,60年间共提高了12.5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5%。随着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梯次推移,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邢台被纳入首都地区山前传统发展带和太行山区生态文化发展带,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邢台市政府在2006年拟定了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到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建设26个星火产业基地,核心区面积16万亩,示范区面积43.5万亩,辐射区面积262万亩。农民人均收入,核心区由2004年的2800元,增加到4700元。示范区由2004年的2300元,增加到4200元。辐射区由2004年的2100元,增加到3800元。分别增长1.7、1.8、1.8倍。近几年来,邢台市已形成煤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硅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新型建材三大特色产业,与旅游业一起构成“6+1”产业新格局。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邢台,正在焕发出青春,向着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大踏步迈进。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是巨大的,取得的成就是可喜可贺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会取得更加突出的经济建设成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邢台!

    参考文献:

    [1] 郭和平.邢台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01-17

    [2] 段田恩.工业迅速发展与经济的平稳增长.牛城晚报.2008-08-17(10)

    [3] 谢晓燕.邢台新闻网. >

    第五篇: 建党百年家乡巨变的文章

    百年校庆文章:百年校庆


      百年校庆文章:百年校庆  1997年,我到日本京都度假。照惯例一般绕道京都大学,在附近逛逛。在老店“进进堂”里吃一顿简单却滋味淳厚的咖喱饭。入旧书小铺,找到了一套文库本的《河上肇自传》,心情大好。
      然后进了京大校园,发现那一年刚好是京大创校百年。让我意识到“京大百年”的,不是什么庆典,不是什么华丽的布置,也不是热闹的学生活动,而是一张近乎简陋的海报,上面写着:“京都大学与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过的错误”。
      那是京大法学院教师团体办的座谈。我直觉地以为那一定是激进的团体,特立独行带着唱反调意味的活动。然而,在校园里走了一圈,我愈走愈惊讶,甚至该说,愈走愈感动。因为法学院教师团体的活动竟然不是特例,放眼望过去,和“京大百年”主题相关的信息,一半以上都是批判性、反省性的。
      这是什么样的学校?或者该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校?换作任何其他学校,百年的特殊日子,一定是努力去创造出一种光荣与炫耀的气氛——“看啊,多么了不起,我们这样一所学校在一个世纪间有那么大的成就!”——一定想办法凸显学校最光彩的一面,将学校的历史形象涂抹得愈漂亮愈好。
      京大却用这种冷静、忧郁、近乎愤怒的方式来“庆祝”学校百年。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想什么?这所学校的领导,又在干什么?那几天,我参加了几场“京大百年”的活动,我的日语和对京大的了解程度不足以让我听懂会场中所有的讨论,然而如此有限的理解,却已经足够给我清楚的答案了。京大的老师、学生,他们用批判学校、批判校史,而不是张扬学校成就,来表达对于学校的骄傲与敬意。
      他们一再提到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的差异:东京大学是日本政府的骨干,从战前军国主义政府到战后自民党政府,一贯如此。而京都大学则始终扮演从左翼批判制衡权力的角色。在许多不同学科领域,都有自成一格的“京都学派”。而几乎毫无例外,“京都学派”都比主流的学派来得大胆、前卫、激进些。
      这些批判学校的老师、学生,其实都热爱京都大学。他们觉得凸显、保持京大荣光的方式,就是坚守批判立场。京大百年,学校不可能没犯过错误,借此机会将批判眼光转回自身,才真正符合京大的传统,才能真正确保京大和其他学校,尤其是和东大的不同。
      京大曾经犯过的错误之一,是积极参与了殖民统治,尤其是对于我国台湾的米糖剥削。他们讨论这件事时,不会知道台下有一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因为他们讨论得如此认真、激烈,而几度热泪盈眶。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办出一所能让老师、学生坚持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汲取校庆意义的大学呢?
      百年校庆文章:百年校庆  2010年10月26日,秋高气爽,杭州市人民小学终于迎来了百年华诞。
      我刚走进校门就看见了高高飘扬的红幅,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激动。走进教室,我把书包放好,没有像以前一样马上读课文,而是跟小伙伴们兴奋地聊起了天,你一言我一语,讲到百年校庆快要开始时。
      百年校庆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第一篇:“百年回眸,一路随行”。第二篇:“人民校园,乐学会玩”。我最喜欢的节目是“红霞满天”彩带舞,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熟练地挥舞着彩带,在他们手中,彩带像一群群蝴蝶上下飞舞着,非常漂亮!
      很快轮到我们表演的呼啦圈了,我十分紧张,生怕自己转不好,影响整个表演队。忽然,我想起之前的同学都表演得很棒,况且,我也练习了这么久都没有出过差错啊。终于鼓足勇气,随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音乐声,冲到了舞台上,用心地转了起来。跟着节奏,认真地完成了每个动作。在大家的拍手鼓掌中,我们结束了“嘻哈摇摆”呼啦圈表演!
      我们的学校已经历了一百年之久,让我知道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付出百倍的努力,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百年校庆文章:百年校庆  10月30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天上午,我们的学校——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彩旗飘扬,歌声嘹亮,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这是怎么回事?噢,原来是在庆祝学校的100周年诞辰。
      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展板,那是让嘉宾、退休老师、校友们签名留念的。鼓号队员们拿着各自的“家当”神气地站在校门口,敲锣打鼓地迎接来自各地的朋友们。
      庆典大会正式开始了。大队辅导员吴老师宣布:“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永远的课堂’现在开课!”升旗仪式中,国旗班的同学们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迈着矫健的步伐阔步走向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瞬间,后台几千个五彩气球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齐飘向蔚蓝的天空。
      童声合唱《我们是饮马的希望》响起时,使在座的每一位曾经在饮马学习、生活过的人都幸福地回忆起当初的美好时光,脸上洋溢出甜美的微笑。
      随后,早年毕业于饮马的当今著名作家黄亚洲先生、上城区教育局的蒋莉局长、已退休的老陈校长也作了精典发言。当教师团的诗朗诵和学生的集体舞亮相时,又一次把庆典大会推向高潮!
      走出校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隆重的庆祝大会,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我真为自己能在这所百年老校学习、生活感到庆幸。预祝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