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关于描写霜降的诗歌(精选范文6篇)

    时间:2021-11-10 22:57:2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霜降的诗歌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描写霜降的诗歌6篇

    第一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描写霜降的古诗诗句


      关于霜降的古诗诗句大全
      【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岁晚】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谪居】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逢时弃置从不才,
      未老衰羸为何事。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玩止水】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沉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关于霜降的古诗诗句大全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送李翥游江外】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观村人牧山田】钱起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
      【送李九贬南阳】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第二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霜降的含义

    24节气的名称及含义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节气】 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下面,我们就将24个节气的“三候”分别一一向大家展示出来。感兴趣的网友们不妨仔细研究研究,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

    1: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4: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5:清明节: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6: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7: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8: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9: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10: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1: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12: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13: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14: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15: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6: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17: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18:霜降:一候豺乃祭兽;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19: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20: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21:大雪: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22: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23: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24:大寒: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篇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篇三: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灵活地应用。

    一、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

    三、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春雷也开始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

    五、清明: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谷雨:

    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多,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所谓“雨生百谷”就是这个意思。

    七、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表示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开始,炎热的大气即将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八、小满:

    小满这个节气,表示农作物欣欣向荣,长得丰满可爱。由于暴雨已开始,江河易满。

    九、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芒种这个节气,北方表示收割麦类作物和播种稻谷。有人把芒种说忙种,由于这时候是耕种最忙的季节,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这个时期日长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

    十二、大暑:

    大暑这个节气,表示夏季最炎热的署天来临了。

    十三、立秋:

    立秋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十四、处暑: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署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暑天已过去,天气渐渐转凉。

    十五、白露:

    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十六、秋分:

    秋分这个节气,同春分一样,表示秋季日夜平分的意思。在秋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黑夜逐渐增长,白天逐渐缩短。

    十七、寒露:

    寒露这个节气,表示露水更浓,天气逐渐由凉转寒。

    十八、霜降:

    霜降这个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十九、立冬:

    立冬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二十、小雪:

    小雪这个节气,表示到了冬季,北方开始降雪。

    二十一、大雪:

    大雪这个节气和小雪一样,但表示降雪要来得大些。

    二十二、冬至:

    冬至这个节气,表示最冷的冬天要来了。

    二十三、小寒:

    小寒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出现霜冻。

    二十四、大寒:

    大寒这个节气,同小寒一样表示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季节。

    第三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今日13时27分,将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菊红叶落秋见霜”,霜降是秋向冬过渡的开始。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霜降后,天气日渐寒冷,早晚温差加大,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今年由于闰六月,霜降离九九重阳较近。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让我们一起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品读霜降

    秋色的味道来自人民日报00:0004:38

    秋色的味道

     

      秋色的味道在历代文人叙述之下,我以为有三种经典意境。一是汉武帝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横落兮雁南飞”,很硬朗干爽清亮的初秋景色,令人想到大漠雄风穿长城而过,草木萋萋都在洁白的云影下,只有融化在长天中的雁阵有一点悲慨。二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沾白露而成衰黄,舞动在秋风中寄托对伊人的美丽思念。这是“孤烟袅寒碧,残叶舞愁红”的景象,缠绵而意境悠远。第三就是杜牧那首《山行》的味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两句,秋风将山林梳理成清朗,秋容淡泊,也就是秋高云淡,粉墙乌瓦从变成清丽的林隙间跳跃出来,秋阳温软。后两句,秋香高悬,意气闲逸,旁若无人。“霜叶……”一句,表面看全无颓伤、悲怀之意,但要是将它凝视放大,在我看,那红就会强烈地浸洇、鲜艳、跳荡开来,在其中能读到啼血之貌。

     

      我的观点,秋之色彩,美在天高气清与万物姹红嫣紫的对比。这反差中,最感人的就是在秋阳中燃烧的万山之红中之黄、黄中之红。在深秋寒意紧逼下,它们在枯萎前要拼着命展现它们的艳丽。正是这样的悲壮,一枝枝、一丛丛聚合出漫山遍野烂漫着的满目伤残之色,风吹过,就会有连绵浩荡令你悲慨而不能自制的秋声。这样的感受,我想到秋天的词是“肃杀”而不是“萧瑟”。万物在以伤残之色五彩斑斓地媚人后,还总须经凄风苦雨荡涤,才能一身素净地踏进冬的门槛。一年四季循环中,如果将冬为始,那么秋就是经脱胎换骨而走向新生的一个过程,落叶流风,夜寒秋思,便将一个结束与一个开始联结在了一起。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著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节令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在广东高明地区,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令提示

    天气

      西藏东部、西南地区大部、陕西南部、江汉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云南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东海大部有7~8级、阵风9~10级大风,其中东海东北部部分海域有9级、阵风10~11级大风。

    养生“三防”

      一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第四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度米诗词鉴赏汇编之描写霜降的诗词

    【1】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沉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2】

      【送李翥游江外】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第五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描写霜降节气的诗句

    【篇一:诵读节气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节气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刚才我背诵的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我们的祖先还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并结合气候变化、生产生活、饮食养生、人与自然等,创作了很多谚语、格言,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将节气作为吟诗作赋的主题,创作了一首首精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当下正值温暖的春天。在春季里,我们已经度过或即将度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现在就请六8班的同学们来吟诵有关这六个节气的古诗,欣赏古代文人借用“节气”这一主题的几首精美诗篇。

    立春节气的古诗——

    立春日

    (南宋)陆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雨水节气的古诗——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节气的古诗——

    《观田家》

    韦应物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分节气的古诗——

    《春分日》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清明节气的古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节气的古诗——

    《七言诗》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一年有24个节气,以上是描写春季节气的古诗。在这个学期,我们六年级将利用广播时间,带领同学们学习更多有关的节气的古诗词,丰富我们的积累,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篇二:立冬的诗句】

    篇一:立冬诗句

    立冬诗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诗说节气

    立冬

    作者:徐廷华《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6日 16版)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明代诗人王稚登有一首《立冬》诗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立冬格外受到关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了一年的先民,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恤孤寡。”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朝大体相同。1937年立冬之日,正在抵御日寇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募捐寒衣活动,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苍凉悲壮的歌声,闻之无不动情。沿街民众热烈响应,纷纷捐物、捐款。时间过去了70多年,当年那豪情满怀的场景,经历过的人还历历在目。 古代吟咏立冬的诗很多,从诗中亦可窥见诗人各自不同的心境和情怀。

    三国时的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写曹操北伐乌桓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繁霜霏霏”“鸿雁南飞”,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狗熊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表达了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

    宋代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这首诗写在立冬夜晚的船中,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夜景,山头有打柴的樵夫点起的篝火,水底映照出渔夫点燃的渔灯,灯影随着波浪晃动仿佛千重。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

    同代诗人苏轼的《冬景》诗,写得别具一格,诗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

    值得一说的是,立冬也是腌菜时节,据说起源于周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大菜缸,菘菜(大白菜)腌制一个月即可食用,“脆美绝伦”。唐人小说称,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响动十里人”。这多少有点夸张,但腌菜腌制得好,可口诱人,则是绝不虚谈的。篇三:立冬即事二首 立冬即事二首(一)

    宋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秋蝇

    戴望舒

    木叶的红色,

    木叶的黄色,

    木叶的土灰色:

    窗外的下午!

    用一双无数的眼睛,

    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

    这样窒息的下午啊!

    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

    木叶,木叶,木叶,

    无边木叶萧萧下。

    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

    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

    巡回地散一次步吧!

    它觉得它的脚软。

    红色,黄色,土灰色,

    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

    迢遥的声音,古旧的,

    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

    苍蝇有点僵木,

    这样沉重的翼翅啊!

    飘下地,飘上天的木叶旋转着,

    红色,黄色,土灰色的错杂的回轮。

    无数的眼睛渐渐模糊,昏黑,

    什么东西压到轻绡的翅上,

    身子象木叶一般地轻,

    载在巨鸟的翎翮上吗?

    这首诗所勾勒的画面,主要是用悲伤萧瑟的冷色调。诗歌的主要色调是昏暗灰色的,但是又不止一次写红色、黄色的木叶这样鲜艳的颜色。这种画面构建法可以用几米的原理来解释。在几米悲伤忧郁的画中,不会全用暗淡灰暗的颜色,而选择在一些意象上用浮夸的鲜色来反衬整个画面。如在《月亮忘记了》这本画册中,一些图片的主色调是暗淡无光的灰色,但总有如半轮鲜黄月亮来反衬这一凄凉。《秋蝇》中主要色调是土灰色,昏暗的。寒冷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衰弱的苍蝇,昏眩的万花筒等意象表现凄凉、萧瑟的气氛。也用红色、黄色很强烈的暖色来反衬,使整个画面的悲剧色彩更浓,表现更沉重悲伤无奈感。

    《秋蝇》的主角是秋天的一只垂死、颓败的苍蝇,但为了表现它的孤寂与濒临死亡的悲剧感,勾勒了很多的意象来烘托气氛。有无数枯死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以秋天树叶必定要干枯遗落的命运来暗示苍蝇即将死亡的讯息。表达一种无奈与悲伤。而且反复提到木叶,增加苍蝇的危机感。透过万花筒看到的本来是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但此刻却都是昏眩的颜色。迢遥声音是古旧的,钟磬的风是天末的,飘上飘下的木叶错杂的回轮,苍蝇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的僵木,被压抑着,被吞噬着。这些极具秋季特征的自然景象,象一根无声的琴弦,碰撞在秋蝇的心上,弹响它体内的疲倦与衰老,提醒它孤独的死亡命运。

    这首诗在画面动静的设计上了也是很巧妙,全诗共有八个小节有一种静动画面交错的艺术。以主观的视角来看周围的环境,是透过窗户静静地各色木叶。接着就写窒息的下午,秋蝇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这一很富拟人性的动作。然后又是静静地木叶,然后无边地飘落。再从静止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过渡到欲散步而脚发软的秋蝇。一组一组秋天凄冷、灰色的静止景色,和一只低迷的秋蝇形成动静的完美搭配,来突显无力的动作增强画面静止的悲伤压抑感。

    而诗人选择秋蝇这一意象来写是很特别的,一般的诗歌都会选择一些美好的事物来使得诗歌的和画面意境更唯美。秋蝇是向来被人忽视被人讨厌的意象,但是在这首诗中却是不同于其以往形象的描述。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不会记起平常对苍蝇有多少厌恶,只会在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看到一只消沉、颓废、濒临死亡的可怜秋蝇。我们回去想象那幅画面、那种情感、那些无奈与深刻。这是一首很沉重也很深刻的诗歌。

    参考文献:《望舒草》 戴望舒

    《戴望舒诗歌的意象》 张建峰

    《月亮忘记了》 几米

    《忧郁的诗魂——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谭德晶

    标签: 文化

    《秋蝇》是戴望舒早期创作的诗歌。诗歌所揭示的是在二三十年代中国黑暗浓重的大环境里,诗人如大部分正直而善良的知识分子陷人了时代的梦魔。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诗人只能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秋蝇》这首诗歌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私人抒情性质风格。他倾听着自己生命的律动,向潜意识和梦里挖掘种种体会和感悟,并一一展示开来,这诗通过对一只“秋蝇”死亡前的细致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感悟、对时代的叹息。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我对这首诗的看法。

    一.解读和内容分析

    在诗中“木叶”一共出现了四次,也发生了四次形象的变化。开头的“木叶的红色, 木叶的黄色, 木叶的土灰色, 窗外的下午!”从结构上看,它们是分开一段段的,一句为一段,这给人清晰明确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苍蝇的眼里,还是比较清晰地感知木叶和它的颜色的,而这时的苍蝇听到死亡渐进的噩耗,开始慢慢地“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只能“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接着猛烈的秋风吹打着苟而残喘的木叶,“木叶,木叶,木叶, 无边木叶萧萧下”。无数的木叶漫天纷飞,急速落下。日薄西山,剩下“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玻璃窗遇冷结成了冰片,这些意象营造了秋天灰冷,萧瑟的意境,也渲染了苍蝇死亡前的悲冷的气氛。死亡的脚步更近了,这时苍蝇只能“巡回地散一次步”,因为它已经四肢无力了,“它觉得它的脚软”。接着“红色,黄色,土灰色, 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苍蝇已经分不清眼前的一切,只感知到木叶的颜色,眼睛昏眩看到的是“万花筒的图案”,一切重叠在一起,视觉越来越弱了。模糊的听觉依稀可分辨出是从远方传来的古旧的声音,但究竟是什么的声音呢?“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这时苍蝇已经感觉到死亡的魔鬼已经抓住自己了,身体“有点僵木”,“沉重的翼翅”。最后木叶旋转纷飞,“红色,黄色,土灰色的错杂的回轮。” 成为了苍蝇记忆里的最后景象,也是诗人为这弱小生命的完美落幕。

    二.艺术特色

    1.象征的表现手法

    纵观 《秋蝇》一诗虽然糅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无边木叶萧萧下”、“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巨鸟的翎翮”,但是我们读这首诗仍然可以感觉其浓郁的现代诗歌气息,原因在于这整首诗的情绪是现代的,其表现手法也是现代的。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秋蝇是诗人的象征,也象征着每个人,正如秋蝇一样,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死亡或者困境,诗人以秋蝇的视角细致描述了秋蝇在死亡逼近的挣扎心态,在象征层面上表现人在死亡前的孤独无助,痛苦绝望,麻木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另一方面,秋蝇的死亡也象征了诗人在那个繁乱,冷酷的时代,自我感觉趋向死亡的感觉。同时,将苍蝇安排在秋天这个季节来描述,其实这象征了作者的某种思想状态。秋蝇眼里的整幅秋景图是现实世界的象征,“这样窒息的下午”、“无边木叶萧萧下”、“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这正象征了现代社会的复杂、繁乱。秋天是很多大自然生命走向死亡的时期,正如作者当下的时代,现实摧毁了许多单纯的理想,阻碍新希望的萌芽。秋蝇的死亡挣扎过程则是现代人生活困境,“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它觉得它的脚软”、“苍蝇有点僵木,这样沉重的翼翅”,这些都象征着现代人在那杂乱冷酷的世界里无奈地挣扎而最终只得屈从死亡,服从命运的悲剧。

    2.意象美

    《秋蝇》这首诗蕴涵了丰富的意象,营造了空灵幽远的意境,使诗歌洋溢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情调,同时,这首诗还糅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使其具有一种复古、迷梦的美。诗歌以“木叶”和“苍蝇”两个意象交互呈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中“落木”是诗人艰难苦恨的苍凉人生的寄托物。《秋蝇》中的“木叶”不仅是诗人情感的体现而且它是与秋蝇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将两个不同生命的离逝紧密联系在一起,木叶与秋蝇两个意象的重合,目的在于揭示了生存的痛苦与生命的衰落。整首诗的意象朦胧,相互迭映贯穿,构成一个独特的悲秋意境,是诗歌透出阵阵萧瑟悲凉的气息。

    3.独特的语言结构

    诗人能在平淡的生活里发掘诗情,显示复杂微妙的情思颤动与飘然意绪,写出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内容。诗人通过描述秋蝇的形象变化,表现了自己内心流动变化的心理过程,即对现实世界感到厌恶和无奈至慢慢走向屈从甚至死亡的心理。其语调是无奈又冷漠。使用重叠复沓的词语引起了读者的幻觉、联想与情感活动,情感细腻真切,丝丝情绪的描摹深入人心。这极具秋季特征的自然景象,衬托了苍蝇在死亡挣扎过程中的痛苦。虽然这只是秋天里的蝇,诗人却用了这样生动的笔墨,令人心里有微微的痛。

    三.我的感受

    戴望舒在《我的记忆》中说过“我的记忆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到处存在着,象我在这世界一样。”他在获得普遍生活规律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特殊的精神追求,但是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难于实现,对生存的处境和理性的追求的悖论,使他常常迫使自己处于生活和精神的边缘,走向极端。

    读了这首诗,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悲伤的情感。诗人以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揭示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使我们无不为这只秋蝇的离逝感到淡淡的悲伤,这是我最欣赏这首诗歌的独特之处。我们常说:现实总是残酷的。当我们追求理想不可得,对现实不满又无可奈何时,我们也只能委屈去接受,顺从命运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困境,正如秋蝇要接受死亡一样,在所难免,但我们也应该相信逆境和困难终会过去,只要顺应社会和科学规律,希望和机遇总是存在的。

    立冬诗句

    立冬诗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

    【篇三:二十四节气七言诗20110702】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

    2月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

    2月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7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4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谷雨

    4月19日~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

    5月20日~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5日~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

    6月20日~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

    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古代作官的要放假,百姓们也都轻松一下。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里的记载较为具体:“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是用来驱热的,而香囊则可压汗臭,用这两种物品纳凉消夏显得非常实用。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因为菊叶灰里含有一种杀虫的化学成分菊脂,它便成了古代的一种绿色“农药”。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为此“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

    为夏至半个月内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小暑

    7月6日~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2日~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第六篇: 描写霜降的诗歌

    2020描写霜降的古诗词精选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天气慢慢变冷,那么关于霜降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重九日宴江阴》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