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通用6篇)

    时间:2021-11-09 11:22:53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6篇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李桂新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9期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呢?下面是我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爱与尊重同行

            所谓热爱学生,就是教师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去年我接手了这一年段重新分班。一个叫宋亮亮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这小家伙一开学就迟到,旷课,不做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到他家时,我意外地发现他在门口洗菜,见到我,他愣了一下,喊了声:“老师好!”后跑回屋里了。从他父母口中得知,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种瓜,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我把本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第二天,我告诉同学们:“昨天老师到了宋亮亮家里。今天,要表扬宋亮亮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助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宋亮亮同学学习,也希望宋亮亮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让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他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我。一学年后,他的成绩升到了中等,也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是什么力量把一个“捣蛋鬼”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魔法,可以点石成金。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1、教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大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中去。

    第2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网上转载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下面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刷新理念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说过“行动到位与思想到位同等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学习、要思考、更要实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上述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例如:有位教师在备《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先调查了一下学生,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饭菜,但对菜的搭配进行主动研究的却很少,所以对“配菜”这一情境都比较陌生,因此该教师重组了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主情境“配菜”放在练习环节,改为学生经常经历的早点的搭配,即2种饮料和3种点心的搭配;衣服的搭配,即3种上装和4种下装的搭配。不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充分利用学具卡片,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解决搭配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挖教材

    首先,读大纲。

    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

    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第3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东风小学的李莎莎,现任五年级数学教学。下面,我将就高段数学如何备课上课这一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谓备课即是老师在上课前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

    备课,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钻研教材,领会知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本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及基本习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时间安排的更科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制定好本学期教学计划。除了教学计划,还要认真写好教案,不可以课件代替教案。学校每学期都会发教案本,教案本中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学期备课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的总的规划。单元备课是对这一单元的准备,也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等几个内容。课时教案即针对某一课进行的详细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大模块。一般情况下,咱们要提前两课时备课,杜绝无教案进课堂上课。

    此外,备课还要做好一下几点准备:

    (1)、备学生。新学期开始,老师要了解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咨询原任课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困生的原因,因人施教。此外,还要多接触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的与学生产生课堂互动。

    (2)、备教具学具。在有些课中,我们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示范,或者需要学生准备学具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有关数学的教具在学校仪器室可以找到。

    (3)、备练习。练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所以备课时首先要把课本及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先做一遍,掌握本课的题型,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然后精心筛选并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做到心中有数。

    (4)、备课件。学会使用教学媒体,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应本着吸引学生兴趣、突出教学内容的原则进行辅助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优秀的课件可以为课堂增添不少色彩,但是切忌喧宾夺主,将背景设计的太过花哨,否则会导致课件中的教学内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

    最后,我认为高段数学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为学生设定几个较为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得答案。有不懂的地方可做上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一旦预习习惯养成了,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

    下面,我再谈谈课堂教学上的一些常规要求。作为一名老师,课堂使用普通话,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特别是咱们数学老师,语言一定要精炼,并且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逻辑性;另外,板书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切忌过繁的板书,这会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再者,教师不得坐着上课,不得随意走出课堂,不得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这些都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认为,如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每节课我们应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其次,保证课堂纪律,优化课堂气氛。课堂应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如果一节课学生过于积极活跃,就会导致课堂散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接收到老师传授的知识;如果一节课出现“我讲你听”的专制型课堂,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好的课堂会出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控制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在提问时应面向全体,更要关注学困生。在提问之后要“等一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哪怕只是十几秒钟时间。

    其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主要经历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布置作业这样一个过程。

    导入即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热身活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复习旧知导入,可以谈话导入,可以歌曲谜语导入,这主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而定。但是导入不可太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即可。

    在讲授新知时,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新授过程,但是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对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到20分钟。所以,要提高效率就要保证在这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一般新授的时间在25分钟以内。

    在学完新知后要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评测,即巩固练习阶段。练习安排做到精讲巧练,使其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多样。

    在一节课结束前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可以先学生自己说,再同位互相说,再师生共同说。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可以是教材上的练习题,也可以是配套练习册相应的习题,也可以自己从网上下载一些典型的题型。但是作业量要适当,目的性、针对性要强。

    在作业批改时,我们最好面批面改,这样可以及时纠错,适时激励。对“粗心性”错误,如抄错数,计算错误,书写不够工整,格式不够规范都可以马上指出,使其修改;对“欠缺性”错误,则立即“补课”,使学生及时掌握未掌握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减低,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一般来说,咱们乡镇要求每周四次作业做在大演草上,配套练习册要跟教学进度,要求老师全批全改,要有批改日期和等级A、B、C之分,在期中和期末检查时我们会根据批改日期查作业次数。同步学习可以只讲不改。

    每学完一单元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要全批全改,认真做好成绩分析,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型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再复习巩固一下。

    当然,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的教学模式,以上只是我自己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肤浅认识,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第4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数学教师如何备课、听课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四个方面。应该分别占到30、40、20、10的比重。批改作业也是为下一节课了解学生基础,为备课提供数据支持。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教师的三个发展阶段:读懂规则、读懂教材、读懂自己。重要阶段就是读懂教材,首先是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比如鸡兔同笼问题,教学目标不是解决这一种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思考,多元地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猜数字来验证的方法,只有学生通过猜测,有这样的经历,才能达到目的。

    2.目标的制订应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而不是单纯的提高知识技能。所以教师讲解时,就应该充分让学生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经过学生思考了,虽然没有达到解决的目的,但有所思考,教师才能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答案。什么叫再创造呢?就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知识的传递。

    三、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备结构,忽略细节。不要把每一句话都写上,一堂课首先要考虑最核心的部分如何来处理,然后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核心去层层设计教学思路。比如列方程解决问题中的例4.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所有的条件,包括未知的,让学生找等量关系。第二步教师引导:这是购物问题,正常购物应该包括三个量,带的钱,花的钱,剩下的钱是什么关系?题目里这三个量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

    花的钱包括哪些方面?通过分析,花的钱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复习阶段应该设计有关单价、数量总价的题让学生口答。练习中第一题一定是紧扣例题的样题,然后层层加深。再比如量角的问题。

    2.复习课如何备课

    一种是基础较好,学的扎实的班级。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让学生看书,回忆学过哪些知识,哪一部分的重点是什么?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在这一类题中进行必要的检测练习。

    二种基础较差,必须按每一小节进行。让学生分析学过的例题,找出每一个例题的特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再进行必要的练习。步子慢,查出学生不会的原因,进行补救。

    期末复习中还有一种是分类复习,从计算、图形、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复习,这是建立在学生单元复习扎实的基础上进行的

    3.练习课如何备课

    通过作业找出学生易出错的重点,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比如小数乘法,学 生出错较高的地方是小数点的处理,那么第一个基础题应该是给下列得数点上小数点,判断积的小数点点对了没有?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不会处理,那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判断题、改错题、写出竖式的第一步等。

    四、教师听课

    1.记录教师的提高,分析提高的有效性。教师讲解是通过层层提高来引导学生进行的,就看教师的提问是否达到了这一效果,提问是不是得到了解决?提问是否起到了作用?关键问题是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解决的,还是教师告诉他们的。

    2.记录学生的发言,形成对此类问题的预设,积累对学生的认知,为自己的备课中 了解学生打基础。

    3.分析教学目标。看学生知识内容,找出前后联系,分析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看完成的情况,目标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做的还是教师讲的。

    4.学生表现,通过分析学生最后练习中的错题,寻找教师讲课出现的问题,考虑出 在哪里,找出解决办法。

    第5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一、多进修学习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认真研究教材,积极备课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关注学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要不断总结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6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问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一、 当前老师们的备课存在的几点问题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对于备课,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 备课就是“抄”教案。

    抄教案,教师首先买一本教案,每节课基本上把教案详抄一遍,特别是新教师更为突出。我认为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抄教案也情有可原,但实际教学中一些老教师也是总是完整的,不假思索的抄教案,我想这是应付检查的原因,真正上课的时候,教案上的一些东西不一定用得着。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
    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

    (二)备课过于简单 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未分析、教学具的准备不充分、板书设计几乎没有,教学内容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真正去读懂学生,读懂课标,读懂教材,没有真正的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这样去上节课是忙乱的,手足无措的,效率低下的。像这样准备不充分的上课,你想小学1-4年级每周数学是4节课,语5-6年级每周是6节课,小学1-2年级每周语文8节课,3-4年级每周7节课,5-6年级每周6节课,你能完成任务吗?

    (三)有无备课上课的现象 这主要集中在那些疏于教学管理的学校,是对待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的表现。这不是能容忍,如果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又不高,不备课上课那就是在误人子弟,从大的角度讲,那是害国害民。

    (四)备课缺少集体思考 很多学校是教师个人独资备课,几乎没有年级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想法。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我们学校在教学教研上提倡的理念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集体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凡是我校老师外出参加比赛的课,我们都有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磨课。除此,我们学校在年级组内经常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某个章节,某个课题,怎么上课,大家集思广益。

    二、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一) 备教法 为什么我要将备教法放到首要的位置呢?因为教法是教学思想的外衣,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好的教法就是好的思想,好的理念,教法的改革才是正的课改,所以我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首先讲。

    当前,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正在在实施“立足常态,构建高效课堂”体现“三先三重”的教学改革:即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
    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步骤分为三步:自学、互学、展学,这就是当前在全国推广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

    1、 自学——学习前提 为什么要先自学,然后才教呢?例举一位老师教他的学生做高斯曾经做过题目。他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字叫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能让学生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呢?那就是先教的结果,先教学生往往思维被老师的方法所禁锢,一味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学生创新的思维被逐渐扼杀。

    最近的《人民教育》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里面有篇文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使我想到我家女儿,……弄得鱼不如大人弄得鱼好吃,但是她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记忆很深,也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夸奖她你弄的鱼真好吃,她特别开心。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在自学前,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导入,将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的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 互学——学习的重心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互学。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美国学者发现并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课堂上靠听讲获得的知识(5%)靠阅读获得的知识(10%),靠声音、图片(即直观的东西)教育获得的知识(20%),靠老师示范演示获得的知识(30%),但是靠小组讨论获得的知识(50%),如果是将获得的知识去教别人(即兵教兵)(90%) 三、展学——学习的关键 “展学”是全班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互助”,方法是让学生大胆展示讲解,由此课堂进行了升级,把传统的“讲堂”升级为“学堂”,再将“学堂”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互学和展学阶段,老师不是听之任之,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必须讲。什么不讲,三不讲,第一、学生自学能学懂的不讲, 第二、学生自学有困难但“互学”能解决的不讲;
    第三、学生自学有困难、“互学”依然有困难,但“展学”中能解决的不讲。有的人认为学案导学模式要规定老师一堂课老师讲解不能超过多少分钟,这是很教条的。讲多讲少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当学生不懂的时候老师要讲,当学生讲的肤浅或者讲不清的时候,老师必须引导性的追问和关键性的提示讲解。

    (二) 备学生 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眼中就没有学生。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备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了解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做好老师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认知水平、学业水平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只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某某些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这个老师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在老师心中没有肯定没有地位,学习上就没有多大兴趣和动力。、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等,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把握教学起点呢? (1)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比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由于有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知基础,因此老师在讲此题是放手让学生来思考解决,而不是由老师来详细的讲解了。

    (2) 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问题设计分层 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必须是独立的思考解决,主要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生来回答或者小组讨论解答。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习设计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比如:六年级下册学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的一个练习 (一)基础巩固题 1、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

    2、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 )了,从右往左看,图形( )了。

    (二)综合应用题 图1 图2 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 )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 )倍或缩小到原来的( )。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 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整个练习有梯度,从对放大或缩小的感知认识——放大或缩小几倍的感知认识 ——抽象的画出缩小的后图形。这实际就是从感知到抽象的一个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4、 摸清学生认知障碍 学生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三点:
    ① 回生、遗忘现象 如百分数教学一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分数中分率的意义(分率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学生遗忘了分率的意义,那么就直接影响百分数意义的建构。

    ② 混淆现象 在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个单元,概念比较多,如质数、合数与偶数、奇数在外延上有交叉的地方,容易混淆。质数中有偶数和奇数,合数中也有奇数和偶数。

    ③ 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如0.42=0.8,23=8,4/7+2/5=6/12 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将会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就能突破学生知识上的障碍。

    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三、 备内容 (一)备课标 课标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南,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是什么,搞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课标精神,才能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近几年凡是城区招考老师都必须要考《课标》。

    (二)备教材 1、把握每一册教科书内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教材整合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教学每一个章节内容,而是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小学可能性的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四年级上册对事件发生的确定现象描述为一定或不可能,对不确定现象描述为可能、也可能、还可能。第二阶段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有大小,第三阶段可能性的大小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只有整合了教材来思考,才能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

    2、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 理清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补遗漏,不增加。

    如一年级6、7的认识 (2)明确教材编写思想和意图 如二年级笔算加减法整理复习。这个图意图①是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计算法则 ,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总结。②淡化运算法则文字的叙述和记忆,注重对计算法则的实质的理解。关键是学生能掌握,会运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背出法则。③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进行灌输。④桌面上有大量的计算卡片,表明学生是在经过大量计算来总结的,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抽象的独立的去理解计算法则。

    再如二上54页,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量桌子的长度,学生的桌子都一样大小,但由于测量的工具不一样(用铅笔的、用手的、用书的、用三角板的),同样的桌子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测量的工具即使用的测量单位不一样)。看来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这样编写呢?这是改变传统的对厘米和米抽象的认识,把认识厘米和米放到具体的测量长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明确教材对重难点的处理方式 一年级加减法混合运算 (4)明确教材提前孕伏的内容 如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整齐排列的图形,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一年级讲了10的组成后,7+( )=10,这里是做加法想减法,为20以内退位减法提供了铺垫,分散了难点。

    (5)读懂教材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提示。如六年级下册比例:在太阳底下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提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在教学比列时,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表中的数据探究发现的,不是老师讲的。下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概念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也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体现三种学习方式:①实验操作学习法②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③老师讲授式学习。

    3、教材如何处理加工 (1)、教材的内容要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猴吃桃”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静态的知识要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学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静态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酒瓶上,衣服的吊牌上,饮料瓶上。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备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一节课教过之后,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应该认真地进行总结成败之处,考虑补救措施,写出简要贴切的教学后记。如成功的教学处理方法、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等,有了课后反思,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实践反复表明,这样作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的成长是非常用的。

    老师们,我们身为人师,一生站在讲台上要度过30多年的春秋,这30多年,你如果不善于反思和学习,你将在这里苦苦煎熬30多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老师教了30多年的书,抄了30多年的教案,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勤恳劳作,但活得却累。全国著名教师华应龙老师讲到:我们为什么感到累而忙,那主要是因为缺少教学反思、缺少学习,没有思考的工作,没有学习的劳动那只能叫瞎忙。古人诸葛亮说过:宁静致远。宁静方能致远,宁静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致远,宁静外在表现是不慌不忙,但却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教育书刊上和网络中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每天埋头攀登备课、教学、作业这“三座大山”而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在生活中,劳动不一定有收获,单纯的劳动或许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精神和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吧,那就只有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当我们变得富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知识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我们的生命去点化学生的生命,用我们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壤中孕育并健康成长为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