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

    时间:2021-10-23 13:57:10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外贸企业是指企业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企业的相关领域内,这些企业对合法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它的业务往来重点在国外,通过市场的调研,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或者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4篇

    【篇一】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

    论出口退税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郭长胜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 要: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退税的调整对外贸企业有着重大影响,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而且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但出口退税的调整给外贸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有利的方面,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一面。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调整出口退税已经被证明是及时促进中国外贸增长的最正确的措施。目前出口环境巨变,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为防止出口下滑,国家在上调出口退税率上动作频繁,力图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对外贸企业来说,遇到困难时候希望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外贸企业也不应该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上调出口退税上。

    关键词: 出口退税; 调整; 外贸企业; 影响

    引言

    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外贸政策,自实行以来,对鼓励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1月1日起,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新的重大调整。通过这次退税的调整,既有利于规范进出口行业环境,优化产业机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造成部分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导致行业竞争力加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出口退税的基本概况以及调整内容,分析出口退税调整的利弊,得出外贸企业和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 出口退税概况

    (一)出口退税定义及条件

    1.出口退税定义

    出口退税的定义有两种,狭义的出口退税是指各国政府根据消费地征税原则,为保持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己经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出口厂商的政府行为;广义的出口退税不仅指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已缴纳的间接税行为,还包括通过免税或抵税等多种形式使出口货物所含的间接税趋于零的政府行为。[1]

    2.出口退税货物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

    (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

    (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

    (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2]

    (二)关于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

    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

    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

    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按照出口货物适用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 加工费金额。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购进金额或实际出口数量。可根据出口情况,从消费税缴款书中直接取得或计算得出。[3]  

    (2)退税率

    出口退税的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计算应退税款的比例。包括增值税退税率、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由于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与征税完全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增值税退税率。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与征税税率是一致的,但在执行中发现存在少征多退、退税额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征税增长速度,退税规模超出财政负担能力等问题。为了既支持外贸事业发展,又兼顾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先后两次调低了 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自1996年1月1日起(含1月1日),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按照下列税率 计退增值税。

    煤炭、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为3%;

    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除煤炭、农产品以外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 货物(如小农具、农药、化肥等),以及从小规模纳税人收购的符合退税条件的货物(农 产品除外),出口退税率为6%;

    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的一般工业品,出口退税率为9%;   

    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其支付的工缴费部分的退税率为14%。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出口退税的“从低退税”原则,考虑到征税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对出口的农产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7%,也只按3%的退税率计算退税;对出 口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一般工业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3%, 则分别按3%和6%的退税率计算退税。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贸易、加工补偿贸易和易货贸易出口货物

    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适用退税率   

    委托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

    应退税额=原材料金额×退税率+工缴费金额×14%   

    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  

    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退税率-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  

    销售进口料应抵减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退税率-海关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税额   

    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申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程序的通知,出口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要特别注意申报程序,注意时间观念,以免造成损失。出口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应注意四个时限规定:

    第一、外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后,应及时向供货企业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属于防伪税税控增值税发票,必须在开票之日起30天内办理认证手续。

    第二、外贸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内办理出口退税申报手续,生产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三个月后免抵退税申报期内办理免抵税申报手续。

    第三、出口企业必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

    第四、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按有关规定可以补办或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申报期限内向退税部门提出延期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个月申报。[4]

    二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

    我国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出口退税问题突出,成为税务、外贸等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出现这样的局面背后有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本身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合理

    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的货物在国内生产和交易中所缴纳的流转税退还给出口企业,主要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中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它由国税局征收,而对于上缴中央国库的增值税,中央要对地方进行返还。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在增值税的征收环节,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照75%:25%的大致比例进行分成。在出口环节,却是中央财政负担了全部退税,地方政府不承担任何退税责任。[5]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享与责任分担既不对称又不合理。

    2.出口退税政策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在同一政策体系下,出口货物的原材料来源地不同,应该不会导致税负不同。然而出口退税制度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如进料加工出口退税享受的不合理优惠,在降低税率后,实行“先征后退”的进料加工征税时按17%抵扣,而退税时按9%扣除,使企业无形中得到了优惠。如果使用国内原材料则没有这部分优惠。原材料来源地不同导致税负不同的后果是,因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退税比较优惠,对进口料件的全额保税使出口企业在考虑使用原材料时,会首先选用进口料件。这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一是损失了外汇,二是从客观上限制了国内原材料市场的发展。

    3.退税率的不合理性

    我国对出口商品确定了“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6]1994年新税制改革时,曾经实行17%的退税率,但后来由于骗税猖獗及国家财力有限而将退税率两次下调(退税率为3%、6%和9%)。尽管政府在1998年和1999年为刺激经济增长又将退税率上调,但大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尚未达到17%的法定退税率。征退税率不一致,将使我国出口货物含税进入国际市场,在难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消化含税量的情况下,其结果将是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在国内收购环节,出口货物的税款流失严重

    下调出口退税率,改变了对出口货物按法定税率计算退税的办法。外贸企业征退税的差额进入成本,由企业负担。出口货物专用发票的恢复使用,要求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必须附送出口货物专用税票。这样,供货企业销售给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要开具专用税票,并按规定的征收率计算税款,缴纳入库。据测算,一般企业的实际税负均低于专用税票的预征税负。因此,一些外贸企业在收购出口货物时,串通供货企业销售时不开具专用发票和专用税票,不预缴税款。外贸企业放弃出口退税,而从供货企业偷逃的税款中得到补偿。

    5.自营出口不进行正常申报,偷逃国家税收现象严重

    现行的“免抵退”税政策,容易造成出口企业偷漏税。首先是造成企业漏税。我国现行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是附加税,“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货物进项税实行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从而减少了企业被抵扣的这部分增值税附征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形成漏税。其次是造成企业偷税。由于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的现行退税率都低于征税率,征退税间的税率差按规定进入成本,“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货物的审批,实质上成了对出口货物征退税间的差额作进项转出的审批,从而增加了企业应缴税金,导致少数企业不愿主动申报、缓报甚至隐蔽申报,不做征退差的增值税进项转出,进而造成偷税。[7]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内容

    1.2004年以前的出口退税调整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的几次大幅调整。

    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1998年为促进出口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至5%、13%、15%、17%四档。

    2.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结构性调整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作出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资源,鼓励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置于国际资源的配置环境中。

    为进一步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此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

    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2)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3)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具体办法是: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4)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

    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5)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对截至2003年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开始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3.2005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自2004年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年多,进展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全部还清了历年累计拖欠的出口退税款,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区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为此,国务院决定,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1)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

    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

    (2)规范地方出口退税分担办法

    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所属市县出口退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

    (3)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

    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4.2006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 海关 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5日起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属结构性调整。

    我国取消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商品包括进出口税则第253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此外,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

    此次调整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包括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将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

    同时明确,将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5.2007年出口退税调整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6.2008年出口退税调整

    2008年8月1日调整

    (1)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2)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3)取消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及其制品、松香、白银、零号锌、部分涂料产品、部分电池产品、碳素阳极的出口退税。[8]

    2008年12月1日,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有:

    (1)部分橡胶制品、林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9%;

    (2)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1%;

    (3)部分水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3%;

    (4)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5)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1%、13%;

    (6)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3%提高到14%。

    7.2009年出口退税调整

    2009年1月1日调整

    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具体规定如下:

    (1)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

    (2)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2009年2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次调整的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2009年4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一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具体明确如下:

    (1)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2)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

    (3)将六氟铝酸钠等化工制品、香水等香化洗涤、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毛皮衣服等皮革制品、信封等纸制品、日用陶瓷、显像管玻壳等玻璃制品、精密焊钢管等钢材、单晶硅片、直径大于等于30cm的单晶硅棒、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部分凿岩工具、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4)将甲醇、部分塑料及其制品、木制相框等木制品、车辆后视镜等玻璃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5)将碳酸钠等化工制品、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锁具等小五金、铜板带材、部分搪瓷制品、部分钢铁制品、仿真首饰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

    (6)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2009年4月1日,国家正式发文,中国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上调至16%,希望借此推动纺织企业的复苏。

    8.2010年出口退税调整

    2010年7月15日调整

    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包括部分钢材和有色金属加工材,玉米淀粉及部分塑料及制品等。其他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还有部分橡胶、玻璃及制品,银粉、酒精、农药、医药、化工产品等。

    三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通过下图了解出口退税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略有减少。

    图1 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表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从图1可得,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16.3亿美元,下降21.8个百分点;进口4246.1亿美元,下降25.4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总额18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55.1亿美元,下降21.3个百分点;进口871.8亿美元,下降13.2个百分点。

    (一)有利影响

    1.出口退税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外贸企业出口贸易秩序的改善

    多年来,国内不少出口产品以低价换出口,形成恶性的低价竞争局面,一方面导致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成为我国与国外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因素之一。出口税率下调将使一些仅靠低价出口的企业被迫出局,这不仅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摆脱部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局面,而且为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做强做大。同时出口税率的调整,对出口市场秩序会起到一定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它将推动仅靠价格竞争来开拓市场的中小企业转变经营策略,促使企业寻求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多种途径,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从而对规范出口贸易秩序,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如纺织品、服装类),可以增强这些出口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克服眼前困难,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如机电产品),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企业产业升级步伐。目前,我国出口商品还以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的商品为主。此次上调把主线放在了主导型商品出口上,通过大幅上调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国家引导企业减少“两高一低”产品、低附加值产品、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及出口,以防止国内自然资源的流失,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减轻我国环境压力;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由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进而促进我国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3.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降低出口退税率,直接造成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退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就增加1%。如果提价,又会从价格上削弱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9]因此,外贸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的开发研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创造自己的特色,通过创新,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出口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更多地通过市场的方法培育与发展其竞争力,短期可能是有损的,长期则是有利的。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将降低企业的获利空间、生存空间,有利于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摆脱部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局面,而且为规模大、实力强的出口企业提高更多的市场机会。只有经得起宏观调控的企业,才能成熟地走向市场。

    (二)不利影响

    1.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公司利润,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非常直接和快捷。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减少。这样必然会使外贸企业考虑提高价格来抵消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带来的利润下降的不利影响,但是这样做将使其竞争力下降,企业将面临丧失订单、丢掉市场的风险,这令企业左右为难。虽然出口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部分抵消其冲击,但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是国际竞争力下降,最终将对外贸出口造成影响。[10]一些原本生产保本微利商品的企业有可能放弃出口,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较大影响。

    2.致企业盲目投资

    出口退税率上调带来的收益将使企业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复生产,造成企业盲目投资。对出口企业积极性的调动,可能会带来国内资源的流失和产能过剩,使企业迷失自己的投资方向。同时盲目投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不良势头。

    3.不利于我国外贸结构调整

    在议价能力没有提高的前提下,退税率的提高只是为外贸企业提供了降价空间,但却可能引起更多贸易摩擦,或保护一部分本应收缩的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从而不利于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

    4.行业竞争加剧

    近几年,国内市场的饱和促使企业下大力气开拓国外市场,争取出口订单。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企业将处于两难的境地。若提高产品价格,很可能使企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其产品出口竞争力将下降,以物美价廉赢得海外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很可能因此市场份额缩小,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原来外销的产品改为内销,在国内市场竞争已很激烈的情况下,外销的产品返回来涌入国内市场,必将加剧国内市场饱和,升级价格战。[11]出口企业如果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而国内市场又无法容纳其产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成本又会上升。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产品单一、资金不足,靠低价打市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加剧这些企业的困难,并可能波及上游产品生产企业。若不提高出口价格,企业将出现收益下降,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加剧这些企业的亏损。尤其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相对较大。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利润本来就低,有些企业主要依靠出口退税来维持,而退税率下调后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部分企业转产或倒闭,将造成新的人员失业和下岗。一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更面临被踢出局的险境。[12]

    四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应对措施

    (一)外贸企业近期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外贸企业应尽早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流转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不能一味地依靠出口退税,必须加大改革步伐、狠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各个环节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提高出口效益。这是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1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压力,积极面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则取决于外贸行业的抗震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是否符合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往往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态势。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或程度,同时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将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国际市场连通的渠道。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产品,容易形成过度竞争。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企业应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出口企业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向、分析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快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走产品创新之路、走品牌经营之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反过来,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必将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供给与需求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高的外贸效益。另一方面,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14]企业应适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3.加快外贸转型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这条底线不放松,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4.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应加强新兴市场开发

    在恶劣的眼前形势下,不少企业都觉得应尽快将销售重点由外贸转为内销,其实这是非常短视的。中国的外贸企业一定要保留住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出口市场。因为一旦退出,就很难再进入。另外,在出口方向上,应大力推进包括非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发展这些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欧、美、日不景气带来的外贸缺口,同时,还培育了新市场,为未来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二)政府应采取的政策

    出口退税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除了依靠外贸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1.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与其关注出口退税率调整,不如将眼光转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与中国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的国家采取了大幅度货币贬值的做法,严重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定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尤其不要大幅度升值,否则对出口企业的伤害非常大。要逐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减轻企业负担、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功夫

    一味地提高出口退税率,并非是解决出口贸易下滑的上策。相比之下,国家在减少企业沉重杂费、发放企业研发补贴,以及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方面,还应该多下点功夫。而对一些信誉好、长期合作的出口交易对象,出口信贷方面可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给予付款延期,为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也可以提供买方信贷与进口商共渡难关。

    3.政府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要努力加强出口退税机制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加入WTO后,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去,我们在享受世贸成员国权力的同时,也将不可推卸地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与WTO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税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定主义原则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税法中的一条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15]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立法级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也使税法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有悖于税法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在我国经济已驶上高速发展道路并已融入国际大循环的今天,这样的税收法律级次着实让人感到有点落伍。不仅退税资金长期不到位,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即使是日常的退税管理各个地区也自成体系,出现了大量的外部不规行为,使出口退税管理失去了统一性和规范性,也使我国出口退税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导致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扭曲,产生负效应。另外也正是由于这种管理缺乏统一性,导致了出口骗税的屡屡发生。出口退税是促进对外贸易的财政手段,而外贸出口又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将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快出口退税的立法步伐,在加快我国税收基本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程序法的立法工作,创造良好的退税外部环境,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将是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入WTO后认真、严格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迫切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家对出口退税的政策还将进行适时的调整,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出口财政激励机制,己经成为我国调整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由本文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出口退税政策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出口退税政策的小小的变动,外贸企业都应该针对其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个人认为:外贸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政策,勇敢应对,同时国家也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一部统一、完备的出口退税管理的法规,完善税收法制,通过双方努力,深信中国必将完成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09):198.

    [2]于凤霞.中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下的出口骗税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1-22.

    [3]杨艳琴,尹忠红.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及出口退税的计算[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05):37-38.

    [4]出口退税5流程[J].国际商务财会,2009,(07):28.

    [5]汪晓文,韩雪梅,祝伟.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原因?影响和对策[J].开发研究,2005,(01):36-42.

    [6]李少科,荆荣梅.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背景、影响和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70-71.

    [7]张亚军.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地方外贸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22-24.

    [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11号,财税[2008]138号,财税[2008]144号.

    [9]张晓农,雷涛.出口退税新政的效用分析及建议[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09):67-71.

    [10]朱宇.出口退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06):44-46.

    [11]刘雪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影响[J].中国经贸,2003,(12):34-39.

    [12]祖素梅.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4):93-94.

    [13]郭化军.外贸企业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策略思考[J].济南金融,2007,(04):79-80.

    [14]陈希业.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率降低带来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2004,(02):86-91.

    [15]安体富,梁明.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04):23-26.

    Discuss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Rebates Impact on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Guo Changsh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al management,De zhou University,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Export Rebates is a measure to refund some or all of the domestic tax to exporters that already collected,which is also a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erim Regulations on Value Added Tax which executed in January 1, 1994 provides that taxpayers could have the right of zero VAT rate of exports.Export product is not taxed not only in the export sector, but tax authorities should refund the tax that exporter has burdened in domestic production, circulation, so as to make export product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out tax.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rebat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which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of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However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rebates bring not only the beneficial effects but also adverse effects. Dur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rebates have proven to be the most accurat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Currently export environment changes,financial tsunami sweeps the world.To prevent the decline in exports, our government raised the export rebates rate frequently, trying to help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survive.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wish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 but the foreign-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not put all their hopes entirely on increasing in export rebates.

    Keywords:Export Rebates; Adjust; Foreign Enterprise; Affect

    谢 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终于完成了。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感谢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的老师们对我论文帮助。

    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

    最后,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篇二】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

    外贸企业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进入XX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复苏态势仍不均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XX下半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此时的争论焦点已经变成了“先推行财政稳固计划还是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事实上,这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面临的两难问题。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了解国情,使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我们了解企业就业市场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外语专业的,从事外贸方向相对比较的多,因此,我们本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宁波教育学院高职学院特此组织了这次极有意义的外企调研活动。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相关部门抽样调查形式的问卷调查,结合个别企业、个别公司负责人个案访谈完成。问卷发放时间为3月13日至3月15日。实际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问卷有效率93%。调研步骤如表
      四、调查范围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们组成员经过对宁波市30多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得出:各家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与美洲,各占市场比率40%与23%;其次是东南亚与非洲,各占15%与%。宁波市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出口产品的25%;其次是家具产品,占19%;还有的就是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各占12%。
      五、调查数据展示及结果分析
      (一)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发达。经过调研,宁波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25%,其次是家具产品,机电,化工,钢铁产品,
      分别占19%、12%、12%、6% 。也有少部分企业出口农产品以及有色金属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各占2%和3%。由此可以得出宁波的外贸企业是以出口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为主的,掺杂少许。
      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的产品的企业。在我组所调研的企业中,出口市场以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为主。
      欧美市场是宁波外贸企业主要的出口方向。欧元贬值、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萧条,势必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球经济初步复苏。所以,宁波48%的企业预计企业XX年全年出口额将超过XX年,4%的企业预计持平,48%的企业预计下降。
      (二)接着我们
      小组对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了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提高,原材料、能源涨价,地价或租金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物流运费提高,市场准入认证费用等。如下图所示:
      分析企业发展的状况,25%的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前景预期抱持平态度,%
      的企业抱乐观的态度,%的企业抱不乐观的态度。虽然如此,各家经营者还是纷纷制定出相关的发展目标,以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其中29%的企业决定开拓新兴市场;16%的企业决定扩大内销;也有16%的企业决定调整生产规模;还有16%的企业决定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13%的企业决定多方面缩减成本;10%的企业打算降低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三)通过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我们也调查到了企业招聘人才的一些相关要求,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十分重要。目前,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以人才交流会为主要招聘方式,占%,其次是因特,占%,而大专院校专场招聘会只占了%.

    【篇三】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

    【篇四】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调研报告

    外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外贸行业职位岗位调查报告

    请大家帮我设计一下调查报告的问题。谢谢!

    关于你的问题,我建议你可以进入深圳外贸论坛szfob, 因为深圳外贸论坛szfob是全国非常出名的外贸论坛,里面汇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外贸方面的朋友,外贸高手,国际货代物流,快递方面的朋友,还有注册外贸公司的,等等方面的朋友,

    里面很多朋友都是很有经验的哦 呵呵*~~。 而其他们都是比较热情的,你可以再里面浏览他们的经验,那是绝对对你有用的哦, 而且

    外贸的问题,就应该上全国最专业的外贸论坛---深圳外贸论坛szfob

    毕竟深圳外贸论坛szfob 是全国最专业的外贸交流平台

    里面汇集了大量的外贸高手和外贸方面的朋友,包括物流,报关,报检,拖车行,各个外贸的行业里面的朋友都汇集在这个交流平台上面

    里面很多实实在在的外贸知识和外贸经验,外贸采购商名录,采购信息,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阅读。

    1.在深圳外贸论坛szfob上面可以结交很多外贸方面的朋友;同行朋友,货代朋友;报关行的朋友,相互交流可以学习到更多。

    2. 可以学习到很多外贸方面的知识,外贸流程,外贸经验,如何找客户?外贸平台的介绍和使用,以及特点;

    里面而且有大量的外贸招聘信息,可以为找外贸工作的朋友提供方便;

    3. 和大家一起交换很多外贸方面的信息,采购商信息&询盘信息等等,彼此共享

    4. 可以了解各国礼仪,各国的国家地理等等

    5. 地球人都知道,做外贸的,每天都上深圳外贸论坛szfob

    怎么样进入深圳外贸论坛szfob呢?其实只需要记得szfob 就好了,也就可以很容易找到深圳外贸论坛szfob

    搜索一下:szfob 或者是 深圳外贸论坛szfob 就可以进入了

    请认准szfob ,毕竟只有深圳外贸论坛szfob才是全国最专业的外贸论坛

    1.该外贸企业有没有自己的工厂?是卖单一产品还是很多种?除了提供产品,是否也帮其他没有出口权的工厂代理出口?

    2.通过哪种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是通过展会还是网络B=B平台?

    3.是否充当某国外一家或几家进口商的代理,帮他们跟踪生产进度,验货等事宜?

    4,是否有自己完整的产品目录、报价体系?一收到询价可以立刻报价否?还是收到询盘后,再从阿里巴巴或环球资源网上东西南北的找产品、找报价?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

    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为贯彻县党政联席会关于手套行业发展问题的有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及时组织经贸委人员对全镇手套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产企业的个数、经营情况、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现报告如下:

    一、手套生产企业现状

    全镇手套生产企业可以说只有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一家,其余均为作坊式加工,不能称之为企业,为此,只能以这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1、思想不够解放。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作为三园公贸内部,还存在着发展定位不高、怕担市场风险的错误认识,没能把握住机遇,导致企业发展不快。

    2、产品科技含量底。三园公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但随着近几年青岛、胶东等地的快速发展,工人报酬高,大部分工人都远赴外地打工,导致我们当地劳动力市场人员不足,使现有的设备不能全部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的高速度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现在的私营企业的管理大多还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训,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较多的时间研究市场、充电学习,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1、发展思路是:用足用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生产机制的高效运转,提高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权的优势,使产品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外贸出口,扩大出口创汇额,使三园工贸成为疃里镇的知名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工作目标是:按照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预计年产品数量达到15万打,产值突破5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20万美元。

    2、具体工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抢机遇、大发展的意识。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优惠。各级领导对企业发展越来越关心,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加大企业投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的优势,与韩国客商积极洽谈、合作,投资150万元新上一条牛仔裤服装生产线,把企业发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装生产多个品种共存,互助互补的企业集团。

    (3)积极推进外贸出口。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实现了外贸出口10万美元,但其余的多为代理出口。明年,将充分利用已有的自主出口权积极向国外市场进军,打出产品品牌,使代理出口变为自主出口,增加企业效益。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发达地区、县内的先进企业学习,努力探索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训提高现有人才,引进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质量,向先进机制要产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很多企业在生产一个新产品之前,都会进行一些市场调研,来了解消费者对未来产品的接受价位的空间、产品特点的需求、服务保证 ___等等。以汇调研为例,可做消费者调研,产品调研、品牌调研、渠道研究、广告研究等,这些市场调查实际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今后的宣传侧重点是什么以及销售渠道应该选择哪些,从而给企业产品带来更多更好的销量和未来。

    企业通过一些看似普通但又有很深涵义的问题进行市场调查,消费者只需真实想法进行选择就可以了。通过收集反馈回来的数据,企业进行和分析,将这些结果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改革和调整,相关制作团队和宣传团队,也会根据市场调研回的结果积极的做一些策略性的改变,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以增加产品销量。

    企业管理者通过市场调查反馈回来的的结果,可以了解当下市场流行什么,消费者需求什么,从而知道如何改革产品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产品包装需要在哪些方面改变才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哪些促销方式才能提高销量等等。

    企业进行市场调查,是为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是对自己产品如何定位和宣传方向的一次重新审视,是自己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企业产品迎合市场、提高销量的有效营销策略。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___: xx-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xx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

    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 ___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

    1992年, ___“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

    (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

    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

    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 ___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 ___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

    (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

    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

    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

    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

    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

    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

    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

    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

    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近期,按照市委党校的要求,本人对**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如下:

    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私营企业已占该市经济主导地位。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44户,资产总额6.2亿元,从业人员1.84万人。xx年,私营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2%;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7亿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4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该市的私营企业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个方面。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经营,艰苦运作,一些企业实现了新的跳跃式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还不到两年,仅xx年上缴财政的税金就1111万元;**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迅猛,xx年上缴税金930万元;**冶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年纳税额由改制前1996年的38万元,增加到xx年的131万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进的私营企业普遍良好,象***制衣有限公司、****管材有限公司、**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显示出了勃勃的发展生机。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该市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制造业、酿酒业、服装加工业、塑料制造业已成为该市的四大支柱产业。

    (三)私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等企业,纷纷从全国各地引进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200多人,这些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档次,增加了企业活力。**、***等企业引用了“目标成本考核制”、“成本包干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管理办法,主动寻求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令人振奋,迄今为止,该市先后有42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是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市私营企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特别是有些企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一)流动资金短缺,融资贷款难。在企业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难、关键性的问题。1996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原企业欠贷问题解决得不够妥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该市工业重工业与工业的比重为1:1.1。从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实则不然。首先,重工业与轻工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重工产品以轴承、汽车轮毂、冶金机件、钼铁为主,轻工产品以针织服装、塑料制品、酿造业、制药业为主。其次产业内部也不能相互衔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装业大量面料全部从广州等地购进;针织厂织出棉布、化纤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销往西柳市场或转口国外。

    (三)规模经济发展不足,运行质量不高。表现在企业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产值合计仅7.7亿元。全市总产值42.3亿元,仅相当于外地大型私营企业一家的产值。大部分企业处于略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普遍偏低。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出品产品少、档次低。该市工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针织品、泳装、轴承、汽车轮毂、钼铁、皮装五类。其中泳装、皮装、针织品主要出口 ___,轴承、钼铁出口美国,年出口交货值4.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11.1%,其中自营出口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占总产值的7.5%,其余大都转口。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仅为30户,占企业总数的0.5%。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在国外进入的也只是中低档市场。

    这是我们专业去年的毕业论题:

    金砖四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珠海涉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三星品牌的海外拓展策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试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省X产品的影响

    从东莞X出口企业的发展探讨出口企业发展模式

    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防范

    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比较研究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中国外贸企业利用LSI法避免外汇风险的利弊研究

    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中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分析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的劳资纠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珠海服务外包的产业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如何将珠海市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国际采购服务中心?

    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及其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思考

    对我国外汇储备及其投资管理的思考

    从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看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的防范

    国际金融业并购研究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论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CEPA对广东经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___下珠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与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关键因素分析

    反倾销中的贸易转向问题研究

    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大宗商品信用证变相融资研究

    广东省(或珠海市)金融后台服务外包(BPO)的发展前景

    xx年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分析

    XX公司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XX 纺织品服装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研究

    中韩造船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论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FDI对XX市就业的影响与对策

    农产品“农药残留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与对策

    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___-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商品出口“打包通关”问题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国际快递业的初步探讨

    佛山陶瓷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国外消费信贷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借鉴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大国贸易政策博弈与国际 ___解救得失问题探讨

    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战略研究

    珠海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内地与港澳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CEPA对广东省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珠(珠海)澳(澳门)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探讨

    东莞地区玩具出口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东莞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某省(市)发展国际旅游业问题研究

    跨境货币互换在短期融资中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保理业务中的应用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XX地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

    食品出口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中印两国对外 ___略比较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xx年中国X行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情况分析

    保理融资方式辨析

    粤港澳物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广东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工业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FDI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XX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问题研究

    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

    中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效应分析

    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策

    我国制鞋企业全球化经营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钢铁产业的海外原料战略问题研究

    武汉外向型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

    我国石油行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研究

    廉租房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改革

    亚洲“10+3”战略合作的金融思考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

    国际金融体系重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___后**(行业)进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对策和方法研究

    CEPA与广东旅游业的发展

    珠海外来加工产业效益分析

    我国进口反倾销现状分析

    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在国际支付(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汇率变动与广东进出口贸易变动的实证分析

    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规避外汇风险的策略分析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策略分析

    特保案对xx轮胎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培育xx地区服务外包市场的对策研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