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党群系统

    时间:2021-02-22 11:12:08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2020 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党群系统)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仔细阅读给定的背景材料,按题目要求依次作答,答案写在指定位置。

     用蓝色、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用铅笔或其它颜色笔作答一律无效,并不得在卷面上做任何标记。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 1:

     2009 年 4~5 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

     构,对我国“生态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得出2008~2009年度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 60.1 ,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

     点。至此,我们连续 5 年发布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首次超越 60 分的及格线。

     这一年,人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认知不断提升,满意度上升,悲观预期和程度已有降低。源于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内在矛盾,地方政府和企业依然被认为是引发环境问题的“罪人”。相对 2005 年,中国人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

     上升,但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捍卫自身环境权利方面依然薄弱,中国的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人们的环境维权不断觉醒,媒体是最重要的求助对象。但中国公众在环保方面的知行并不统一,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环保的认知遭遇“缩水”。中国环保知行不一。

     在 5456 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处理

     依然是人们认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尤以水污染为最,以89.3%

     的得票高居首位。这一调查结果与之数年前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其余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还包括“土地沙漠化和沙灾问题”

     39.4%)、“噪音问题”( 38.6%)、“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34.9%)、“水土流失问题”( 34%)、“气候变暖问题”

     31.8%)。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

     2008 年全国监测的 519 个城市中,有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 76.9%,比上年提高 7.1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的 409 个水质监测

     断面中,Ⅰ ~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55.0%,比上年提高 5.1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 20.8%,比上年下降 2.8 个百分点;城市污

     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 8295 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16.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65.3%,比上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1.6%,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看,水、大气以及垃圾污染的治理情况在好转。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的愿望更加强烈。网民群体所反映的调查比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基本诉求,而实际上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水污染、土壤污染、自然生态的破坏等成为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专家提醒,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垃圾污染全方位向农村渗透,蓝天绿水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田园绝响,而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反过来又将对城市生态引发更大的危害,引发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

     材料 2:

     追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人们认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民调显示, 84.5%的人认为引发国内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追求经济GDP的同时忽视环境保护”,“环保部门的权力边缘和监管不到位”( 76.7%)紧随其次,其他方面的原因还包括,“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63.8%)、“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

     (59.2%)、“公民环保意识淡漠”( 51.8%)等。人们认为,在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依次是“中央政府”( 50%)、“跨国企业”

     28.4%)、“媒体”( 27.6%)和“个人”( 20.5%),最差的是“地方政府”( 3.4%)和“私营企业”( 1.5%)。

     网友评论认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这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最大原因。只有各地方政府领导、企业管理者和公众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环境问题。”

     民意将环保问题更多地归咎于政府和企业,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同时,相对中央政府的作为,地方政府更遭受民意的“诘责”。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环境社会学博士卢春天认为,导致公众对中央和地方认同差异的症结在于中国过去的干部考核体系,在一种唯GDP导向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和企业极易形成基于“增长”的“利益同盟关系”。

     在遇到环境问题时,超过五成的人选择求助“媒体”( 36.3%)或“ 12369 环境举报热线”( 18.9%),高达 42.1%的人选择无所谓。各类传媒成为人们关注环保问题并获得求助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对

     象。媒体作为监督力量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政府相关机构、绿色组织和司法救济。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教授认为除求助媒体或热线,法律诉讼是解决问题的正规渠道,但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粗,人们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另外诉讼的成本较高、案件判决的不公正都影响了人们环境维权的“无所作为”,但“有作为”的数字应该比五年前有很大的进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环保系

     统 1999 年接收群众来信来访 31.9 万件(次), 2004 年这一数字已高达 52 万件(次),呈不断攀升之势。有关专家分析,由于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大惯性,中国政府在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但公众的环保权利已逐渐觉醒,伴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更多环境问题的曝光,将有更多的人选择环保维权之路。

     来自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西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群体都远远高于中国,普通公众对公共品属性的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更高、更持久,也更专业。

     这位官员的观点在调查结果中得到了印证。一项对人们环保行为的调查显示,人们最经常的环保行为是“节约用水/煤/家用天然气”、“公共场所中节水/电/不乱丢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车对空气的污染”。其他如“生活垃圾分类”、“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或有害能源”、“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方面仍然较弱。从调查结果看,人们更容易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低、成本低、门槛低的行动,在参与需要更多精力、财力或专业知识的行为方面还比较薄弱。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提高人们环保行动的软硬件条件还没有完全跟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或消费习惯非短期所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持久的宣传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公众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有相当的差距。

     93.9% 的网友认为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严重”或“比较严重”。在经济

     低迷的情况下,接近二成的人赞成“环保要暂时为经济增长让路”。

     这显示了中国公众环保观念上具有实用主义的取向。一个典型的例

     子是,除大超市和商场执行较好外,去年 6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限塑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材料 3:

     尽管如此,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对过去一年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上,人们的满意度在提高。

     2008 年的调查汇总显示, 85%的人认为过去一年中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没有效果,而本年度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对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还是对政府的环境投入和效果,不满意的比例已经降到了

     50%左右。

     相对往年,政府在法律建设以及环保实践效果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同。

     2008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涵盖法律、法规、

     经济等各领域,包括《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6~2010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与此同时,环保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国务院出台 10 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成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

     2008 年,环境保护投资大幅增长,中央投资达到 340 亿元,比上年增长百亿元。

     尽管仍然有超过 50%的人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继续恶化”,但 2008 年这一数字超过了 60%,2007 年则高达78.3%。这表明,公众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悲观预期正逐渐降低。

     材料 4: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循环经济促进法》着力强调减量化,并且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规定。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月饼等“过度包装”、“豪华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此也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材料

     

     5:

     在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安排的 4 万亿元投资中,尽管直接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的为 3500 亿元,但其整体产生的环保效应却是无法计算的。

     在 4 万亿元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占 2800 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占 3700 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占 18000 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 400 亿元,生态环境投资占 3500 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 1600 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占

     万亿元。

     从这一投资结构中不难看出,国家对这笔投资的导向非常明确,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更没有“两高一资”的投资。据

     了解,“两高一资”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具有这 3 种特点的行为业称为“两

     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 3 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

     不仅如此,对于增加的 1000 亿元中央投资,国家也设定了明确的准入门槛,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必须符合土地、环评、节能等各项条件,严格防止新增中央投资用于“两高”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从具体的投向来看,对环保产生影响的,绝非仅仅是投向生态环境的 3500 亿元。在农村的投入中,投资将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活力,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等,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投入中,执照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投资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优化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也必将对强化灾区环境保护产生巨大作用;而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的投资,更将直接通过科技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型,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的投资导向和规定,再一次向人们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环境与经济已高度融合。在当前的形势下,无论是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还是出于未来发展的保障,都必须将环境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对待,使环境保护的投资与经济建设投资相互融合,既要使环保投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又要使经济建设投资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材料 6:

     在 4 万亿投资政策实施 3 个季度后,环保部于今年 6 月 11 日对外发出通讯,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

     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此举是为了警示各地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

     “两高一资”项目借机上马,或出现大量环境违规建设项目。

     “担心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可能出现偏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国家通过 4 万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对各地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对拉动经济增长非常明显,但地方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客观存在。

     “上述项目主要是严重违反了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当天,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这样解释。

     环保部这样描述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总投资 177.9 亿元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总投资达 118.7 亿元的龙开口水电站:两项目均是未经环评审批已于 2009 年 1 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分析:“如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技术改造,一则投资成本高,二则审批时间月余以上,面对急速增长的利润,企业有动力上车不买票,相关职能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原本是提升技术水平的项目变了味。”

     环保部表示,在上述两家企业问题得到整改前,将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以使山东“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遇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环保部负责人在 11 日则表示,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分析说,“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头脑发热,上项目时可能会对污染的项目有‘麻痹’,或者是在应该上的项目中,弱化了对环保设施的投入。”

     其次,企业违法排污可能性加大,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放松内部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转嫁污染治理成本。环境监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材料 7:

     实质上,投资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已显现,据环保部通告显示,从 2008 年 11 月至 2009 年 5 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 365 个项目,总投资达 14428 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5 个,总投资 4521 亿元。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环保部对总投资达 1467 亿元的 29 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实质上,地方投资热潮背后存在着环境隐忧。如根据此轮云南投资设置规划,有高达“三万亿”规模,包括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土地转让等。

     分析人士认为,环保部在关键时刻叫停相关项目,显示了坚决不把环保当作地方投资牺牲品的决心。

     “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和今年年初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的表态一样,环保部再次申明,严格把好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决不能让“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重新抬头。

     三作答要求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20 分)

     要求:

     1)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 200 字。

     (二)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30 分)

     要求:

     1)对策建议条理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卷面整洁,字数在 600 字以内。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50 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 800~1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