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学习《习近平在正定》有感5篇

    时间:2021-02-18 11:39:00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篇一】

    近日,单位党支部开展了“读原著、学原文、悟道理”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各位党员阅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并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我也从中收获颇丰。通过这本文风质朴、内容详实的书,让我深入了解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的成长奋斗经历,读起来使人精神鼓舞,深受启发。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工作、生活中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熟读正定县志史料,走遍大街小巷,勘察古迹,细品文化,修建常山公园、修缮大佛寺、兴建荣国府,开创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既为当年的正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我们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当时正定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跨长江”的高产县,被树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是一个“好县”。通过走村入户、走访群众,摸清真实情况后,习近平同志提出正定是一个“高产穷县”,粮食征购指标居高不下,人民吃不饱,他多次跑省里、上北京为民请命,如实向上级反映征购粮食负担过重的问题,使正定发展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摘下了“高帽子”。我们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要情系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增加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农户的幸福感。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突破观念,解放思想,极力推动“大包干”试点,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他还提出要念好“人才经”,打破用人的条条框框,颁布了招贤纳士的“正定人才九条”,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能人之士到正定。他还倾力投入,开展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座右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突出体现了他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他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精神,敢于突破思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改革的实干家。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好家风好品质。习近平在正定的日子里,一日三餐从不搞特殊化,一辆二八自行车骑遍了县里的每个村庄,自己的客人都是自掏腰包接待...本书中每一处的细节都体现了习总书记勤俭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品格,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老爷子到青年习近平都在为当时贫弱的国家勤俭节约。好的品质不仅是个人的宝物,更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广大青年党员,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从我做起,带头把节俭节约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勤俭节约、严于律己蔚然成风。

    总有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在前行的路上砥砺奋进;
    总有一种驱动,引领着我们在前进的路途中敢于担当。此次品读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从政初心,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农技人”牵农民之手、做农民之友、促农名之富”的从为农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奋进的青年人!我们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纪律的敬畏心,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篇二】

    读了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所著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实绩。本书通过对程宝怀、王幼辉、王玉廷等22位当年在正定工作生活的同志和群众的采访,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人生风采,令人难忘。

    体会一:灵魂得到洗礼

    习近平同志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在平常的衣食住行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单说吃饭这件事情,据当时在正定县委办工作的崔时欣同志讲,习近平同志经常因为下乡调研错过吃饭时间,回来后就吃食堂剩下的冷馒头和咸菜,喝热水酱油汤,还毫不在意地说:“咳,没事儿!随便吃点儿,不饿就行了。”小事情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他的一言一行让人真切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样子,他的事迹让人从灵魂深处得到洗礼。

    体会二:精神得到鼓舞

    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在全国推开。习近平同志破除各种干扰,全力推动,在里双店公社搞起了“大包干”试点,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政治勇气的。在正定县粮食征购负担过重问题上,他敢于实事求是,破解“高产穷县”难题,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终于让正定县从“高产穷县”实现了向“高产富县”的转变,让正定实现

    了经济大翻身。他这种求实精神正是来源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来源于对党的忠诚,他在思想上的解放和大胆作为,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担当,让人精神得到鼓舞。

    体会三:思想得到升华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表现出了正确的政绩观。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首先要从环境治理下手,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实行“门前三包”

    ,让城乡面貌大为改观,这是老百姓认同的政绩。针对学校破旧的问题,他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修缮房屋、置办桌椅板凳,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这是孩子们认同的政绩。他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制定“人才九条”,建“人才楼”“招贤馆”,广招人才,这是有识之士认同的政绩。这些政绩来源于习近平同志务实的作风和对事业的进取心,体现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让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思想得到升华。

    体会四:工作得到启迪

    习近平同志下乡调研经常是骑着自行车去,直接到村入户。他不给谁事先打招呼,为的是看到真相。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内,他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他和许多农民交朋友,与各种能人接触交流。他在县城赶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桌子发放“民意调查表”

    了解群众的诉求,主动问“有什么事儿?我给你办办”。习近平同志辛勤的工作作风,深入调研的工作方法,让在基层工作的我们,工作得到了启迪。

    《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需要反复阅读,它是源源不断的精神暖流,滋养着我们每一名党员向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提到,他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的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习总书记将其借鉴到工作方法上来,尽量把繁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抓大事,抓重点。“领异标新”,则指的是创新,就像二月的花一样,欣欣向荣,充满着朝气。化繁为简,求新求实,正是当下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命题。

    艺术需要简洁凝练,为政亦然。著名文学作家郁达夫,讲到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时,强调三个字,即“快短命”三字诀:“快”就是痛快,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
    “短”就是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命”就是紧贴命题,围绕中心,演讲和作文都不能离题太远,不咬文爵字,少引经据典,成为新文学的领军人物。明朝刑部侍郎茹太素向明太祖朱元璋打了一份17000多字的报告,朱元璋勃然大怒,“五百余言可尽耳”“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立即令人将茹太素召至殿上暴打一顿板子,以儆效尤。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删繁就简,标新立异。2004年,他在浙江省委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谈到,起草文稿,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2010年,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他就改进文风提出短、实、新的要求,“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习总书记也正是把这一要求贯穿在自己的全部工作实践中,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开会办事,他都是抓住重点,力求简洁。广大领导干部理当躬身践行,引以为鉴。

    现实工作中,受形式主义歪风浸染,出现许多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以会议时间的长短衡量工作的“重要性”,以材料页数的多少评判工作的“成效性”,层层发文,层层施压,“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党员干部每天周旋于各种铺天盖地的文件指示,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迎来送往,疲于奔命,工作量着实不小,工作成效,确是乏善可陈。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各级领导机关应该站在政治规矩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充分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意义,上行下效,从复杂回归到简单。广大党员干部要对化繁为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找到平衡,结合实际需求,注重方法创新,加强对关键工作和重点问题的把控,完善工作评价标准,在工作必要性、科学性、时效性、任务量等方面加强管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组合,减员增效,真正把无谓之事减下去,把工作成效提上来。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重而道远,党员干部要删繁就简,轻装前行,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拒绝花样,崇尚实绩,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篇三】

    近期,重温《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再次研读22篇采访实录,质朴的文字中尽显真情,带来震撼与感动的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恪守初心的生动诠释、践行初心的生动实践。从北京到正定,习近平同志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身体力行地做实事、影响人,始终恪守着爱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不忘初心”这个词在党内第一次提出来是在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第一次用到了这个词。十九大报告中,共产党人的“初心”被高度凝练成这样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恪守初心才能领悟初心本质。何为初心,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初心可以是一份远大的志向,可以是一个根植内心的愿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党员干部更应扪心自问,对标榜样,感悟初心最朴实的答案。

    以信仰之心答好“初心何以重要”。兴业路的小楼、南湖上的红船,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党成立96年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有人曾问“拼命三郎”廖俊波,“不觉得累吗?”他回答:“因为信念!”人有理想和信念,就不觉得累。踏上新征程,依然会有雪山沼泽、浅滩暗礁,从理想信念中汲取进步的力量,就要从发展中思考和探寻,从96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的初心去感悟践行,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以公仆之心答好“何为初心旨趣”。党群、军民深厚的鱼水之情源远流长。民主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有“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的美谈;
    犹记湖南苗族大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问一答,“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朴实的宣示,彰显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至今日,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公仆之心更多的体现在细节里,看得细、问得细、了解得细,才能在点滴小事里领悟群众安危冷暖,在柴米油盐间体会万家忧乐。党员干部需时刻牢记问“细”于民,心中有群众,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这既是问计于民的一种示范,也是一种倡导。

    以担当之心答好“初心如何坚守”。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经过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百姓生活今非昔比,科技成果震撼世界,“一带一路”风生水起……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发展的差距、人民的期盼,共产党人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没有资格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忠于职守,勇于担当。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的课堂中经风雨,在攻坚克难中受历练,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作为提升本领的磨刀石。只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临难不却、履险不惧,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篇四】

    《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采用采访实录的方式生动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那段峥嵘岁月。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也是他许多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形成、实践和丰富发展的地方。读后我灵魂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深谋远虑的发展思路和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年干部学习。

    一是学习心系百姓、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得知正定是一个“高产穷县”,习近平同志毅然“为民请命”,如实向上级反映征购粮食负担过重的问题,使正定发展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标准,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二是学习立足全局、谋划长远的发展思路。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之时,骑着自行车,跑遍所有的村镇,深入了解当时正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把正定经济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全面分析基础、优势和短板,明确差距和不足。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满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是学习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定后,就立即深入调研,直面问题,大胆改革。科技兴县、工业兴县、旅游兴县、人才兴县,这些举措为正定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实现我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只在正定工作3年多时间,但至今仍让正定人民感念不已。这正是因为他有人民至上的宗旨观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一定要像总书记那样,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动能力、新的历史担当,争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篇五】

    从思想认识上看,无论哪一种官僚主义倾向,其性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脱离群众,没有无私为民的坦荡胸襟,缺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归根结底还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把标尺没有立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

    密切联系群众,传承优良作风,我们不可须臾松懈。《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讲到,在正定的三年多,习近平总书记骑着自行车下乡调研,跑遍了全县的公社、大队,深刻地诠释了脚步在泥土中踩得有多深,对真实民情的了解就有多深。身临其境才能心意相通,党员干部就不能高高在上,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拍脑袋,深入基层时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临走说声好好干,结果什么事也没办。《论衡》有言,“知屋漏这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转换思维,转变观念,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利,真诚呼应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契合群众的意愿需求,才不至沦为“纸上谈兵”。

    百姓常说庸官害如狼,抨击的就是那些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为官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故事读来发人深省,亦可警之于世。一名庸官昂然向阎罗王炫耀自己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罗王讥笑,“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贪污腐败、权利滥用等乱象明显得到遏制,但有些党员干部却将守规矩和干事业对立起来,不想着在规矩的护佑下干事创业,而是信奉“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的“金科玉律”,让自己渐渐沦为“摆设”和“木偶”。“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罹无涯之苦。”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就说,我不是促成上海发展的功臣,就是贻误上海发展机会的历史罪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多一些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把人民群众牢记心中,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面对问题推诿扯皮、畏难胆怯,缺乏担当精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立场站得不稳。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无数共产党人为救人民于水火,舍身忘我、前赴后继,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于民族危亡之际“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物换星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日的党员干部,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担起时代重任,坚定“以百姓之心为心”,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站在人民的立场解决突出矛盾,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共产党人权力来源的历史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增强行动自觉,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以“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才能真正铲除官僚主义,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