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下微课教学论文六篇

    时间:2021-02-10 12:41:5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篇一】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微课教学应用方式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教育单位工作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是有美国新起的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也被成为“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学生上课学习、下课做作业,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录制为视频实施教学任务,该模式为国内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大的突破。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引入该教学模式,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教育方式包括很多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方式作为整个初中数学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水平和质量,关系着后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探讨、分析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工作、研究工作中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微课中的应用,最终,才能提高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一、微课教学的含义以及影响

    (一)微课教学的含义

    微课,是由美国一位教师首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者提出了微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且教学内容短小精炼,只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中说明的小课堂。微课可以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是在线教学提供一定的课程资源,并且还可以将其作为载体看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教学的影响

    微课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高数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认知结构主要是指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身认知特点将其组合成为具有一定规律的整体结构。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对知识主动探求,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接受能力通过视频进行自主教学,从而促进自身认知构架的形成。这是,教师主要担任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稳定、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学习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去,学生能够从这个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以及与其他同学交流的经验,从而获得学习上和生理上的双重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

    3、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方式的提出和发展,为数学教育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教育方式为“数字化学习”,通过“数字化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知识,在学习资源的获取上,还有网络上丰富的数据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手上的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讨论。通过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的模式,为教师和学生开辟出一条新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方式的优化和完善。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微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对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提供了有力资源,而且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制造了有利的条件。以下,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教学在课前的应用

    针对微课教学在课前的应用,笔者借鉴了大量国内外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以及经验,同时结合了自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并设计了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图(如图一)。

    如图所示,微课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创建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视屏,学生通过对视屏内容的了解和学习,自主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创建了个性化与自主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微课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微课教学并不是需要将一堂课的内容按费的很充实,而是可以只围绕某一个定理、案例或是概念进行重点讲解,从而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开展教学情景,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身临问题的环境,例如,教师在函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同学们展示生物中植物细胞或是动物细胞的展示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以及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降低重难点的学习难度

    数学知识大多都是抽象的知识,教材中基本上都是数形相结合的定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微课教学,将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的方式,传授知识,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或是正反比例函数图像时,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对平面图形及其变换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动态图形,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质量。

    3、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例题讲解环节的内容用微课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例题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因此,学生不仅可以自己调整学习进度,而且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和完整,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微课教学在课后的应用

    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拓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上的知识讲解完成后,可以将具有拓展性、探索性的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材中有些地方只给出了结论,而没有列出推理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下,分析了微课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教学不仅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教学模式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设计、开发以及应用,但是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额发展,一定会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赵姗姗.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4]武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几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郁锦裕.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

    [6]纪平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二】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微课教学应用方式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教育单位工作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微课教学

    初中数学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教育方式包括很多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方式作为整个初中数学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水平和质量,关系着后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探讨、分析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工作、研究工作中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微课中的应用,最终,才能认提高整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微课教学的含义以及影响

    (一)微课教学的含义

    微课,是由美国一位教师首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者提出了微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且教学内容短小精炼,只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中说明的小课堂。微课可以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是在线教学提供一定的课程资源,并且还可以将其作为载体看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教学的影响

    微课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高数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认知结构主要是指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身认知特点将其组合成为具有一定规律的整体结构。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对知识主动探求,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接受能力通过视频进行自主教学,从而促进自身认知构架的形成。这是,教师主要担任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稳定、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学习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去,学生能够从这个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以及与其他同学交流的经验,从而获得学习上和生理上的双重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

    3、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方式的提出和发展,为数学教育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教育方式为“数字化学习”,通过“数字化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知识,在学习资源的获取上,还有网络上丰富的数据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手上的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讨论。通过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的模式,为教师和学生开辟出一条新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方式的优化和完善。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微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对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提供了有力资源,而且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制造了有利的条件。以下,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教学在课前的应用

    针对微课教学在课前的应用,笔者借鉴了大量国内外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以及经验,同时结合了自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并设计了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图(如图一)。

    图一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图

    如图所示,微课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创建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视屏,学生通过对视屏内容的了解和学习,自主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创建了个性化与自主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微课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微课教学并不是需要将一堂课的内容按费的很充实,而是可以只围绕某一个定理、案例或是概念进行重点讲解,从而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开展教学情景,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身临问题的环境,例如,教师在函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同学们展示生物中植物细胞或是动物细胞的展示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以及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降低重难点的学习难度

    数学知识大多都是抽象的知识,教材中基本上都是数形相结合的定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微课教学,将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的方式,传授知识,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或是正反比例函数图像时,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对平面图形及其变换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动态图形,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质量。

    3、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例题讲解环节的内容用微课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例题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因此,学生不仅可以自己调整学习进度,而且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和完整,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微课教学在课后的应用

    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拓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上的知识讲解完成后,可以将具有拓展性、探索性的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材中有些地方只给出了结论,而没有列出推理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下,分析了微课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教学不仅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教学模式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设计、开发以及应用,但是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额发展,一定会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我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赵姗姗.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4]武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初中几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郁锦裕.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

    [6]纪平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三】

    【摘要】操作演示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很好地解除了原本横硌在师生教与学面前多年的困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近年来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教学,适当录制视频;
    提供多样辅助,适时选用视频;
    建立参考意识,提倡个性创意。

    【关键字】演示视频;
    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特点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以及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而我这里要讲的信息技术演示视频应该只是信息技术类“微课”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借助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将授课教师的屏幕演示和语音讲解录制下来(多数时候没有语音,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机房基本不配置耳麦),经后期编辑优化(如在关键部位加上简要的批注等)后,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可以说是纯操作演示的视频。

    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研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虽然教学方法很多,但实际授课中常用的基本还是两种教学模式,边讲边练和讲完再练。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介于此,把操作演示的视频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则可能带来诸多益处,如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有利于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
    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其合作意识和共享意识;
    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据我所知,早在微课、慕课等新兴理念被引进并大面积在教育界传播之前,我们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就已经在尝试制作演示视频,并设计在课堂中应用演示视频辅助师生的教与学了。尤其近年来,在我的教学中,演示视频更是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化应用,但同时我也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师无原则地滥做滥用;
    教师的滥做滥用,造成了学生新型的学习依赖;
    学生选择性依赖演示视频,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探讨如何使演示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以合理运用应成为我们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教学得出的一些拙见,跟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合理设计教学,适当录制视频

    自从有了屏幕录制软件,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录制授课内容,学生学习的思维确实能得到连贯。但是假如没有选择和创意地录制,将授课内容全部录制制作成视频,由于录制的时间较长,会形成比较大的文件。这样首先会影响传送,其次学生也没有兴趣慢慢地观看毫无故事情节的视频,即使可以通过拖拽,寻找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内容,也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因此,教师如果能有取舍地录制课程中的重难点,并在后期编辑时配上醒目的批注或特效,就能有效地教学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了。适用于教学的微视频一定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过程,不能是简单的过程演示,还要尽可能的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比如八年级dreamweaver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设计首页》这一节,课本中提供了详细的图文步骤说明,但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并且首页制作中涉及到的基础性操作知识点确实较多,如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后续其他网页的学习制作,于是我便给学生录制了一段完整的演示视频。这段视频较长,足有七分钟带10秒,虽然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我在一些重难点部分(如:插入网站标志图、文字输入与排版、添加网页的背景音乐)添加了一些醒目的批注,但是,我发现,学生一轮操作下来,如果让她离开视频的指导重新操作一遍,她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句话,学生对于操作中的一些重要的关键的知识点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事后我在想,如果我能将几个重难点部分单独录制成较短的视频,要求学生以看书操作为主,遇到无法从课本中获知解决方案的问题时再去选看相关视频,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些呢?!又或者能够花些心思将这个操作演示视频制作成交互式作品,再在重难点部分给出一些特效,学生会对重难点部分印象深刻一些呢?!

    二、提供多样辅助,适时选用视频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要素。兴趣是推动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基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够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高效活泼。又由于操作演示视频是面向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选择学习进度,缓解学习压力,再配以教师的个别辅导,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了演示视频的介入,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有了积极展示分享交流的欲望。

    但同时,我们应明确,演示视频仅仅只是在学生自学探究活动中的其中一种辅助手段,除此之外,有些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课本中本身就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说明,又或者一些知识点,只要老师稍做提点,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究空间,学生即可自行掌握。因此,如何理性地选用这个工具,我们教师还是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来选用演示视频,避免出现用演示视频完全取代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或手段的情况。

    如在八年级dreamweaver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添加滚动字幕”书上有详细的图文步骤,但我发现对于滚动字幕属性的设置,课本中是直接通过添加相关html代码的方法实现的,但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在添加完滚动字幕后,设计状态下,直接选中滚动文字,即可在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底部的属性面板中进行设置。按照课本上的做法,对于一部分基础稍好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反而能使其在此过程中对html语言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的,即使好一点,也许是效果做出来了,但是学生自己并不理解代码的含义。因此,课前我用直观的方法录制了一段操作演示视频,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事先告知了学生图文步骤和演示视频的小小区别,让他们自己选用,最后又设计了交流演示的环节,通过此举,不仅让学生互相分享了不同的操作经验,更让其理解了html代码的相关使用方法。

    再如,还是这一章节,《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内容的教学,因为担心学生对于表格嵌套的操作理念不易理解,所以课前我设计学案,结合学案任务录制了一段演示视频。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借助这段演示视频自主学习操作,表格结构也许是架构好了,但只能达到依葫芦画瓢,依样学样的目的,并不能确保学生对表格嵌套的操作理念足够理解。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中设计的任务和提示,加上适当的说明指导,带领学生一起将表格布局的操作走了一遍,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操作进度,再适当地观看这段演示视频,加深理解,或者个别辅助。

    三、建立参考意识,提倡个性创意

    信息技术操作演示视频的录制,一般针对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操作任务,备课时我会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好具体可操作的学案内容,然后再根据学案,进行操作演示的录制和强调一些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对演示视频的使用已从最初的陌生、怀疑,发展到了熟悉和“非君不取”的程度。凡是涉及到实践操作任务,学生会本能地去学件中寻找相关视频,如果没有,即使教师告知其课本中有步骤,学案中有提点,甚至有些还做了不同程度的讲演,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是懒于去选用,去思考,去创作。他们只是满足于观看演示视频,完成当前操作任务,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或者我是否可以制作出跟老师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等,也因此,学生很少能拿出一些优秀的个性化创作作品。据此,我们教师在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时,应该考虑任务的开放性,在学生选用操作演示视频时更应提醒学生演示视频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仅仅只做参考,“条条大路通罗马”,鼓励学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尝试,并进行适当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比如在七年级《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章节《研究报告美化》内容的教学中,运用自选图形制作流程图的操作,教材中虽然也有详细的图文步骤,但是步骤说明较散,对于初涉wps文字软件中自选图形内容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诸多困难,另外对于最后组合图形的操作,课本中结合了shift键全选,但是还有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实现的方法,于是课前录制了整个流程图的其中一小部分的完整操作视频,以供学生参考。结果是操作方法学生掌握了,但是严重缺乏个性化的创意,如果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我能给学生一些不同效果的优秀成品作为参考,演示视频中也能适时给学生一些这方面的引导,当然还有充足的个性创作时间,学生或许就会给我们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

    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势必引起众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赶潮流,也不应跟风,而应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演示视频虽早已在我们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它的应用不能说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起到了改革性的作用,但至少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同时我们教师还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对视频应用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其的合理建议,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不定期地与信息技术各位同事、同仁积极交流,分享经验,从而避免一些过度、不当制作和使用演示视频带来的弊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总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杨杨.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范福兰,张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3]褚晓红.屏幕录像软件教育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

    【篇四】

    摘要: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之于网络的“狂热”行为,我们非常粗鲁地采取了“挡”的一系列举措,但事实证明这是极其错误的。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
    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更加行之有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更多地考虑网络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向性,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传递三个方面给出网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导向性的具体举措。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网络环境、导向性

    一次课程结束,还有10分钟不到的自由支配时间,我便解除网络限制,建议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上网搜索了解课堂中延展的,未深入的,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信息技术新词汇、新技术,或者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其他学科的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总之,我的初衷是想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结果是全班大部分学生做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只有屈指可数的学生做了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后来,为了证明这不是个别现象,我又在平行的其他班级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在老师的任务指导下,只有14.81%的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上网,而剩下的85.19%的学生有打游戏的,有看电视剧的,有浏览娱乐网页的等。

    相信,这种现象对于目前大多数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并不惊诧,甚至是一种常态,即信息技术课堂“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具体表现: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地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自己,影响别人,更是影响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开展。

    一、旧的应对策略

    我们之前一直以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因此,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之于网络的“狂热”行为,我们非常粗鲁地采取了“挡”的一系列举措。

    先“软”。运用极域电子教室的黑白名单功能,禁止学生上外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无师自通,通过开启“windows防火墙”功能,成功阻止了我的禁用功能,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传遍整个学校所有班级。

    后“硬”。断掉机房外网线,当需要上网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再接上,这样成功避免了很大一部分学生一上课就上网的恶劣行为,给他们挽回了一点学习时间,但实际发现,往往在这样“被逼”的情形下上课,学生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观察多次,趁刚进机房老师不注意时,偷偷插上网线,引来课堂一阵骚动,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秩序。

    二、新的应对思考

    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而进行课堂,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
    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更加行之有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更多地考虑网络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向性,并初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新拟定了这样几种应对措施:

    1、让网络助推信息的获取

    信息技术更新快,内容广,信息技术教材虽然也在不断出新、充实中,但受很多非主观因素的影响,其速度是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的,另外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差异,很多内容在课堂中是无法深入和拓展的,但合理利用网络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1)理论课上,网络帮助我们获取更丰富的相关信息。如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1章走进信息世界》的《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一节非常典型的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如果单纯以教师讲授为授课方式,课堂效果很不理想,但如果我们能够巧设一些活动环节,借助网络让理论操作化,课堂就会很不一样。如在学生自学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让学生有选择地上网自行搜索了解“全息投影”、“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并在全班做分享,学生的热情会很高涨;
    又如仍然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信息技术的演变过程后,要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逐步弱化,一些新兴网络语言不断兴起。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果空讲,学生毫无感触,但是让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他们会各抒己见,并且大谈自己的看法,顿时,课堂氛围便被搞活了。

    (2)操作课上,网络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自学。如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1章动画制作》的《第1节动画基础知识》中“获取计算机动画”讲到了如何运用uleadgifanimator软件从gif动画中提取产生动画的系列静止图片,但同时它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gif动画制作软件,不过在新的教材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稍作提醒,并且引导学有余力的感兴趣的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教程,学习如何运用这款软件制作gif动画。又如本章《第2节体验动画制作》中“用计算机制作逐帧动画”,介绍了多款动画制作软件,如“uleadcool3d”,在老版本的教材中多有提及此款软件在制作3d文字上的强大功能,但新教材只是一带而过,教师也可以引导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教程,自行学习。

    2、让网络助推信息的处理

    网络是个大染缸,它充斥着各种不利于中学生的诱惑,但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济济,高手云集的地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多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将会对网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5章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侧重演示文稿设计理念的教学,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对软件本身认识的不够,对软件功能、操作的不熟悉,很难在教材大谈特谈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制作出像样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想让马儿跑,又没先让马儿去吃草”。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弥补教材的缺陷,教师可以考虑在学生中开设演示文稿技术论坛,可以是跨班级的,甚至可以是跨年级的,让学生在进行主题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进行相关技术的自由交流,最终完成作品。当然,以此为契机,教师还可以引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跑几个“校外”相关技术论坛,多取经,然后再来做技术分享,甚至可以考虑允许学生在本机上安装qq,适当邀请高手“远程协助”。在此过程中,可以说,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最终漂亮完成个人的一个信息处理任务,当然,这里的“漂亮”是相对的,关键是个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一个新的维度去“上了一回网”。

    3、让网络助推信息的传递

    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的后期一般都会进行作品的发布,发布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打印成纸质文稿,也可以是生成一些较通用的文件格式,或者发布到一些网络平台上,但为了避免上网可能给课堂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一般我们只会采取前面两种发布形式,对于发布到网络上,仅仅一带而过,并不进行实际地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对自己辛苦完成的作品没有足够的感性认知,或者对网络发布平台的功能和意义太过小觑,久而久之,就会对信息社会的这种本应成为主流的信息发布和传递渠道失去运用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在网络环境下大数据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种做法绝不能姑息下去。

    如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3章主题网站设计》的《第3节网站的发布与评价》内容教学中,如果没有经历实际的网上发布,学生就很难对网站设计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可能因此失去对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同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网络助推信息作品的发布和传递,也会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及时有效地评价提供有利的条件,使课堂完整有效。

    总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运用网络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力,因势利导,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富成效。教育绝不仅仅是为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如何让孩子们今天生活得幸福、快乐,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愿这句话成为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永远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版。

    [2]余红:《网络课程的特点、构成及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4)。

    [3]冯秀琪:《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4)。

    【篇五】

    一、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而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电脑,频繁地变换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出现严重的“机灌”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学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学生提到教师操作太快,认为地理教师课上有4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操作电脑的学生有28%。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2.对教学主体不清

    教学设计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导者;
    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
    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很少人考虑教学方法的需要,更无从考虑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
    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
    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3.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课件内容需优化

    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优质的课件内容应符合教情,更要符合学情。要内容充实,设计科学,简洁实用。但目前地理教学所用的课件质量并不高,具体情况如下。据调查,一半多的地理教学课件来自网上下载,而借鉴别人,只作简单修改的占的比重更大,导致课件内容与教材脱节,缺乏新意;
    课件内容是纯文本的地理知识的总结,过于枯燥、呆板;
    课件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够丰富;
    课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整合,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颜色过于单调,知识点不醒目,字体有时偏小;
    等等。课件内容制作粗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5.多媒体利用率低

    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师生利用不合理,保洁工作做得不及时,学校维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多媒体经常出故障,而且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使用。另外,制作课件所需要的优质素材很多时候不能下载,导致资源数量太少,有些教学资源即使能够下载下来,也不成体系不配套,而师生的计算机技术又不高,诸多因素导致完全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会消耗很多时间,最终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未必理想。这些都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有调查数据显示:40.6%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多媒体(如讲公开课时)教学,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利用率并不高。

    三、总结

    概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积极、科学、合理使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克服上述这些问题,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篇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本文结合个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以国家颁布的《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标准作为基础,对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以及内容框架设计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各个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个院校也加强了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就是为了指导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从而真正发挥出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1对智慧校园的分析

    根据《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中对智慧校园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得知,智慧校园就是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进行衔接,从而使人们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获取自身所需要资源的一种服务。智慧校园就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的先进通信技术和科学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再利用互联网+思维实施重构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型,最大的效用就是实现了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为全校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科研研究上提供了一个统一化的保障服务性平台。智慧校园具备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智慧校园是以高速的光纤作为基础,为高校打造出一个多网有机融合的异构网络,进而充分满足全校师生对网络资源的多样化需求。第二,智慧校园利用物联网与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对校园环境要素的感知。第三,智慧校园是立足于数据共享标准之上的一个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将传统高校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加以打破,实现了非敏感数据的全校共享。第四,智慧校园通过云计算与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也推动了实验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五,智慧校园利用自身在数据上的收集、分析、挖掘能力,能够总结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指标数据,并通过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使其成为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型数据信息。

    2对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的分析

    高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所依仗的技术基础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框架与模型,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全新技术理念,如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统一以《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作为指导与规划思想,为智慧校园架构整体框架,具体可将其分解成五个部分: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层、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几个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设施层是应用平台层、支撑平台层的硬件基础所在。支撑平台层则是整个智慧校园的云计算平台,其中涉及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支撑平台统一接口的建设工作。应用平台层包括了所有智慧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是智慧校园最为直接的服务管理层,也是高校各项业务子系统在智慧校园平台上最为直接的应用表现。应用终端由用户与接入访问组合而成,访问者利用智慧校园的统一身份管理凭证,以终端设备作为接入点,对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安全性访问。智慧校园的安全管理体系、运维体系、技术防护等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证了智慧校园整个框架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3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策略

    基础环境建设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才能够确保智慧校园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基础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的基本条例要求以及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实践经验,在基于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之上,升级与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并且要借助于多异构网络的支撑,打造一个多网融合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以作为应用各项业务时的重要支撑平台,进而统一数据标准。因此,就需要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依据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对校园数字化网络环境实施升级,使校园的基础网络环境转换成为多网融合模式,并且加强互联网的安全性,构建一体化互联网安全体系。同时,还要对校园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进行统筹与完善,使校园网的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进入到多终端互联网中,以获得优质的体验。此外,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始终遵循服务于校园各项业务系统的建设准则,力争为高校塑造出一个集中式、统一化的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学校内部各项数据信息的日常服务与管理等诸多工作的合理规划,对软硬件设备加以统筹管理,从而使虚拟化云平台环境能够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了能够在共享平台之上实现各项业务数据的统一化流转,还要为高校打造构建一个统一化的身份认证系统,以此对学校的信息门户平台加以规范,对校园外部的信息发布网站实现统一化的维护与管理。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也是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基础所在。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对专业网络课程平台的打造来丰富自身的数字化实训实习资源,并且要加强与校外电子资源库之间的合作,实现特定校外资源的安全访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外云平台与学校自建云平台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从而实现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追踪与服务。此外,还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训教学需求和科研需求,通过对外购或者是自建的方法搭建数字化资源软件平台,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化数字信息资源教学库,还要通过智慧校园互动与反馈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有机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4结语

    现如今的智慧校园备受各个高校的重视与青睐,这不仅仅是因为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物联网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因为智慧校园还是互联网+理念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融合的重要成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领域各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支撑力,而且智慧校园也提升了高校的实际运行效能,促进了高校的内涵发展。因此,高校要重视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做好重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从而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振辉,王宝祥.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科技风,2018,(12):41-42.

    [2]张旭.新时代信息化发展下的智慧校园建设[j].计算机时代,2018,(07):65-66.

    [3]徐慧.关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4):91-92.

    [4]王佳莹.智慧校园应用推进与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8,(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