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时间:2021-02-03 11:34:2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在变与不变中奋进

    ——在第二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暨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长假刚过,我们便带着节日的喜庆重回岗位,开启新的工作征程,进入了学习模式,进入了充电状态。这非常有意义,今天是正月十三,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习俗,元宵未过还是年。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感谢同志们在过去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辛勤付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开新篇,扎扎实实起好头,蓬蓬勃勃新发展。

    2018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年份,新年伊始,我们开年大吉,双喜临门。一是为期两天的第二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拉开了南昌教育2018的开年大戏。二是还有一件喜事,就是全市的20名英语教师赴美访学团已经到达美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活动,这是南昌教育的一件大事,是南昌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新春学习班到目前为止是第三年,赣派教育家论坛今年是第二届,新春学习班和赣派教育家论坛融合在一起,效果非常好。去年的首届赣派教育家论坛办得很好,今年的第二届赣派教育家论坛又有新的亮点,大家应该都感知到了,也体验到了。简短的开幕式,安排了两个代表,一个是校长代表,一个是教师代表,作了成长报告,应该说非常精彩,反响非常热烈。这是南昌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动案例,也是南昌赣派教育家成长的成果展示。同时,从这一届开始,还策划了赣派教育家成长的论文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征集赣派教育家成长的论文。我们在专业成长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收获,有些什么感悟,有些什么经验,都可以形成文字。我们还将进行评选,在下一届赣派教育家论坛上颁奖,并且优秀论文将汇编成集。通过这样的谋划,不断地创新提升,相信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会越办越好,一定会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南昌教育的活动品牌。

    在抓活动方面,市教育局应该说是带了好头的,是引领示范的。这些年来的活动和工作,始终都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没有按部就班,没有想当然。但有些单位在这个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创新意识不够,与时俱进不够,很多工作还仅满足于一般,满足于想当然,原来是这样的,现在还是这样。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今年的新春学习班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我们把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放在前,突出这个主题,就是要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个人更好地成长,南昌教育更好地发展。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聆听了专家的报告,组织了大会的交流,今天下午局领导也就分管工作,做了积极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谈得很好,与会的同志应该说是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很有感触。特别是三个专家的报告,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很受鼓舞和感动。

    这三个专家请得很好,所做的三场报告应该说是有三个特色、三个侧重、三个专题。王水发局长注重从顶层、从系统、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做了新素质教育的报告。杨瑞清校长,重在从人生选择、人生成长、从实践到理论层面做了行知教育的报告。余冠仕博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政治层面、历史层面、传统与现实层面,做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学习辅导报告。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后,我有三点新的认识。第一是局长比校长好当。作为局长只要把政策学透,把讲话悟透,把思路理透,把会议开透,就可以当得差不多。第二点是校长比局长难当。校长难当,校长不易。王局长的新素质教育内容全面丰富,校长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做到位,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像杨校长那样执着、用心、用情,就更不容易了。局长更多的是把握过程,很多东西制定了、推进了,我们去做就行。但是校长不光是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所以说校长是具体的实战者,到了校长这一层面,是无路可退、无处可躲的。因为我们学校怎么样,老师怎么样,学生怎么样,校长必须面对、必须担当。这就是校长的难处,也是校长的可贵之处,更是校长的价值所在、成就所在。第三点是针对教育的,教育很难,难在它的复杂性,难在它的系统性,难在它的动态性。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但是教育也很容易,易在什么?易在初心,易在坚持、坚守。杨校长三十年磨一剑,从一名中师毕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把一个乡村学校,办成了一个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国际型优质学校,这就是不忘初心,认准了一个办学理论和方向一直坚持、坚守的成果。

    当前教育处在变化发展的加速期,升级换代的转型期,改革深化的调整期,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问题交错。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如何以变应变,如何遵循规律、为教育正本清源,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教育创新发展,这都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求索,在变化中守正,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今天跟大家交流分享的题目就是“在变与不变中奋进”。

    一、抓住教育的变化

    万事万物都在变,世界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变是时代的必然,有变才有进步,才有精彩,才有成熟,才有完美。新时代新变化,变是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的趋势。认识变、顺应变、把握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推动发展,预知未来。作为教育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并把握当下教育变化的环境、变化的背景,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做一个引领教育之变、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人。

    一是时代在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另一方面,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时代日新月异,大潮滚滚向前,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教育为民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变化的时代和不变的追求中,坚定教育信仰,展现教育作为,感受教育幸福,实现人生精彩。

    二是矛盾在变。时代在悄悄变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无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公平与质量上。“公平和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主题词;
    “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从来都是教育人努力的方向与不变的追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是教育公平问题,反映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也体现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是教育质量问题,是人的发展质量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充分、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充分、人的创造性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充分是矛盾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教育也必须随之有所改变。教育的功能定位应该从“工具本位”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从“应试本位”走向“素质本位”。重建教育价值观,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新素质教育时代的必然逻辑。新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把“提升人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与终极目标。从根本上说,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去应试化”,就必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重建教育价值观,推动整个教育从“应试本位”走向“人的发展本位”、从功利化走向人本化、从浮躁回归平和、从喧嚣归于宁静。

    老百姓对教育有“公平和质量”的需求,如果我们还是在围绕传统的高考指挥棒来搞教育,那肯定是不行的。到目前为止,南昌教育正处在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是我们正处在由发展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的历史阶段。现在除了两个区域没有国家评估验收,其他都过了关。第二是我们处在由点上示范到面上覆盖,同时向系统深化转变的历史阶段。我们前些年,抓工作都是以点代面抓重点,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发展,还是粗放型的,要彻底地通过教育综合改革,使教育的发展在体制机制上有质的转化。所以说现在是抓教育的发展推进,不光是要注重点,还要注重面,更多是要从教育的内在体制机制系统保障,确保有序运转。第三是处在由起势到成势向更大优势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三年来从起势、造势,到现在的成势,南昌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之势,社会评价比较高,行业认同度也比较高。在教育部、在省厅、在兄弟省市,我们南昌教育都有一定的声音,但是不够,我们要体现省会城市南昌的地位优势。因此,我们要怀“仰望星空”之志,行“脚踏实地”之事,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谦虚谨慎却不妄自菲薄,勇往直前但不心浮气躁,海纳百川而不机械照搬,让教育改革的动力竞相迸发,让教育创新的活力充分释放,让教育实践的魅力更加彰显。

    三是形势在变。教育形势在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前所未有。教育的投入连年持续大幅增涨,国家层面的教育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强化优化,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在不断增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都很有含金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各类教育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层次之高、数量之多、力度之大、份量之重、影响之深远创历史之最。考试形式在变。进入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风生水起,快速推进,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改革新政,一系列考试招生改革正在破冰启动。比如,新高考改革自上而下,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高考改革是党和国家最高层面的宏观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更不会再走回头路。“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将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充分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新高考改革是对教育顽疾的一次最根本、最彻底的冲击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要求,是大道之行,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所以说,推进高考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教育大计、教育大事、教育重任,不仅要有讲党性、讲大局的政治站位、组织原则、执行意识及高度的政治自觉,还要有胸怀国家、心系学生、情系教育的家国情怀、教育情结及坚定的教育担当。光是通过高考冲刺是没有长久成效的。我们搞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阶段性衔接,系统性构建,任何环节都不能忽略,不要指望突击几下就能成才。评价方式在变,唯分数、唯考试成绩、唯升学率的单一化、片面化的教育评价标准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正日趋成型,中小学校办学评价标准、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也已制定并执行。相信未来教育评价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接地气。原来当校长,初中学校只看中考就可以,高中学校只看高考就可以,以后学校好不好,不是光看升学率。按照要求现在不允许排名,我们有些校长还是不能转变观念,还在埋头苦干,我们要抬头看路,要看到今后方向,看到整个区域。高考要抓,但是你不能一门心思、旁若无人地闭门造车,而是要坚持两手抓,坚持全面发展。

    四是趋势在变。当前,随着全球发展一体化,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将教育和知识作为全球共同利益,是时代潮流,也是世界大势。可以想见,未来教育将面临数字技术不断勃兴、人工智能迅速覆盖、脑神经科学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我们共同探索、研究和实践新的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空间和教育方法,发挥教育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及促进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面对更加智能化、虚拟化、超链接的未来世界,教育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未来教育需要进行重塑。

    未来教育将更素质化。以人工智能社会为特征的新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绿色生活素养将会更加被看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国家认同、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乐观自信、能创新创造,成为是否成才、成人的衡量标准。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度过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时光,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愿景。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时间使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孩子的学习生活,真正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更活跃、学习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健康。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是方向与路径。比如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体育是生命机能的教育,是超越自我的教育,是最好的团队教育,是积极的人格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科本位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决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不仅仅是应试的能力、考试的分数,更是好的人格品德以及艺术的审美力与表现力。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找自己最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变成一个背书的工具,因为你背书再背也背不过机器”。这启示我们,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重新思考人类教育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未来教育将更加精准化。所谓精准化就是更趋向于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过去的传统教育具有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备课,统一的教案,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答案。未来教育将颠覆传统学校教育的学科角度关系,更趋向于教育教学个性化。“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功方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正如这个世界上不能有也不会有第二个比尔·盖茨、第二个乔布斯。同理,没有哪个孩子的未来可以复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让他真正成为他自己。未来教育将更加“精准化”,将从“统一批发”向“个人定制”转变,“因人而异”的教育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教育也将落地生根。

    未来教育将更加开放化。未来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学校的“围墙”将被拆除。学校不再是学习唯一的“象牙之塔”,而将成为真正的“学堂”,教室将成为真正的“学”室。特别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也让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未来的教育,不再是教育自身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与家庭互动、与社会对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将进一步从“脱节”走向“合作”,最终走向“融合”。未来教育,“三位一体”将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常态。未来教育,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将更加活跃,公办民办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国内国外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未来教育,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将更加活跃,民办教育将在规范的前提下持续发展,逐渐壮大,多元办学格局日益形成。未来教育也将更加突破国界,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将更加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趋势和发展潮流,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日趋频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办学模式更加呈现国际化色彩。

    未来教育将更加综合化,学科的界限将会打破,以主题课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从分科走向综合,是未来课程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跨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学科的界限将被打破,以“主题(课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从分科走向综合,是未来课程体系的革命性变化。21世纪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多地强调以主题(课题)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和教学。这突出表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项目学习和以芬兰为代表的现象教学。这一改革体现了未来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去学科化”,就是强调教育的综合性,以学科知识主题为单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打破学科界线,强调跨学科教学。“教与学”都更加注重跨界与融合,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综合学习,从stem到steam学习,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学习。

    未来教育将更加生活化。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动脑动手、知行合一的教育,注重社会的实践性。所以说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列入课程体系,是走向未来教育的开始,将打破学校教育、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回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组织课程教学活动。生活情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

    未来教育将更加智能化。当前,我们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教育的常态。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让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教育机会逐渐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互联网+教育”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形态和学习方式的系统性变革,用智慧教育引领和促进教育现代化。

    未来教育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教育更加认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以前我们说课堂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那么以后未来教育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更应该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教育更加认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形式更加的多样,教育评价更加的多元。

    二、把握教育的不变

    社会是辩证的,世界是辩证的,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有生就有死,有进就有退,有正就有反,有变就有不变。变的是时空、是手段、是数量、是方法,不变的是本质、是规律、是本源、是初心。教育应该是一门科学,它是知识的传授,经验的传递,精神的传承。教育更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与不变的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可以变,但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精神、教育的内涵不能变。

    一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能变。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正确的“四为”办学方向,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发挥制度优势,挖掘文化底蕴,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教育自信,让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是为国家服务的,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我们为共产党执政培养人才,为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培养人才,为共产党执政下的国家培养人才。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
    要强化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教育的阵地应该永远是红色的阵地,我们教育的基因应该永远是红色的基因。

    二是为国为民的教育初心不能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育才。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方向就是民族的方向,未来的走向。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没有什么担当比肩负民族的前途命运更伟大,没有什么使命比培养一代代的接班人更崇高。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责任最终要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位老师、每个教育人身上。

    三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不能变。教育是面向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以人为本,学生至上,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成人是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尊重个性的多样化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角度。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的技巧,更是教育的经验,是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境界。我们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自觉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观、政绩观、质量观、成才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找到闪光的舞台,实现生命的精彩。做校长、做局长要有大格局,不能只盯住眼前,不能只盯住功利,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如果仅仅满足于他考一个好大学,不管全面的发展,那走不远。如果一味只看分数死读书,那么走向社会以后有多少人能成长成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呢?没有!还有高考改革,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转变。刚才教育考试院熊彪院长说高考改革有可能会延后,但我们的工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去推进。还有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方向明确、定位明确,做到有自知之明,让家长知道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学习动力才会更大,学习后劲才会更足。凡是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明家、创造家,都是最大限度地把潜能激发激活出来的。所以说高考只是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成人才是我们关注的全面。

    四是德艺双馨的教育追求不能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生良好品德学风的风向标。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首先要铺好品行底色,不仅要成为经师、学问之师,更要成为人师、品行之师。只有“德艺双馨”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超、“德艺双馨”的大国良师依然应该成为教育人毕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与孜孜努力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追求良师的执着中成就名师,要先做良师再做名师。我们要抓好教师队伍,要注重德才兼备,先把老师培养成良师,在良师里面再去培养名师,不要只一味地看重业务,而不看重品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我们要始终挂在心中。

    三、在坚守与创新中奋进

    不变,需要坚持、坚守、坚定、坚韧;
    变,则需要创新、创造、突破与选择。所以,要让教育在变与不变中演绎精彩、收获成功,必须在坚守与创新中努力奋进。奋进的教育人才是幸福的教育人,奋进的教育人生才是幸福的教育人生。

    一是在立德树人中奋进。要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出发点。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学会孝敬,懂得感恩,要成绩更要成人,要育才更要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要使德育成为一个系统,中小幼自成体系,相互衔接;
    要深入开展“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电影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要以创建文明校园、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牌和“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强化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要以评选“美德少年”、“身边好人”、“五好小公民”等活动为抓手,树立选树道德典型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工作,遴选活动基地、确定精品线路、开发有效课程,增强实践育人成效;
    要全力实施“家庭教育绿荫计划”,深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继续举办全市家庭教育节,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
    要深入开展“三风”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促进均衡中奋进。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的跨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好教育,从而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贯彻落实《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发展带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推动教育集团以城带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要以集团化带动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通过集团化的带动与结对方式,使所有学校都能由好学校或者比较好的学校带动,成为集团成员。市属这两年已经先行一步,有些县区也已经走在前面,但是要全覆盖,通过集团化带动,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资源或者好的资源。此外,我们还要出台《贯彻落实部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创建高品质学校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确保到2018年底“超大班额”不再新增;
    要做好“全面改薄”收官工作,确保所有项目学校达到“20条底线”办学标准;
    要对已通过国检的县区进行市级监测、迎接国家复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试点试评,督促指导进贤县、新建区迎接省检和国检;
    要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应用“农村在线同步课堂”项目,促进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深入实施《南昌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提升农村办学水平提供师资保障。

    三是在深化改革中奋进。全面实施教育改革攻坚计划,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整体提升。当前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前所未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用改革去破解。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教育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好地为校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南昌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在改革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各方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我市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呈现新面貌,使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积极应对高考改革,高考改革虽然有可能推迟,但是我们的准备工作不能断,要做得越充分越好。召开全市高考综合改革动员部署会,举办全市高考改革发展论坛,加强高考改革政策宣传,开展相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学校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高质量完成八大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好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等工作。结合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方案、标准的实施,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学科集团化联盟。要稳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已经在做,今年应该能落地,就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中小学教师“市管校用”。探索建立校长“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位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实行市直中小学教师“市管校用”,指导县区开展教师“县(区)管校用”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待遇,激励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还想重点强调,要加大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纠偏也是一种改革,纠错也是一种改革,凡是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政策的做法都要立即纠正、禁止,不能想当然,不能我行我素。很多学校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形势在发展变化,他还是我行我素,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现在很多学校还在做高考中考冲刺,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你有必要搞得火药味这么浓吗?你冲刺誓师一下,孩子就能立马变好?我们要动员,但不一定是誓师大会,可以改成高考中考学习动员会、心理辅导教育会、学习效果提升分析会等。“好鼓不用重锤”,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就算不开誓师大会,他的习惯依旧如此,而心理素质差的压力更大。对于这些东西,我们要少一点形式,多一些实在,多些对学生的沟通教育。

    四是在强化党建中奋进。要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明确党建地位,明确党员纪律。书记是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主体责任人。要强化党建地位,要有经费和组织保障,加大考核及结果的运用。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我们有两个项目要认真去实施。一是领军人才计划,我们要选拔一批优秀的相对年轻的教师认真培养,用2到3年的时间,达到教育硕士或是博士的水平。二是青年工程计划,各个学校推荐一到两名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岗位练兵,选优用优,动态培养,不是办次班就完事,要跟踪培养,定向培养,全面培养,建设一支人数众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领导干部梯队。要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做到宣传多角度、学习全覆盖,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掌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施党建工作“对标争先”计划,把全系统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担负起、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着力解决一些学校、单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基层党建示范校创建评比活动和党员“党性指数”提升活动,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实起来、党组织硬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有效发挥派驻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五是在转变作风中升级。强力推进党风廉洁建设,树立良好教育形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是党中央的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加大教育系统政风行风问题的治理力度,深化专项整治收受“红包”、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工作。要完善党政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履责约谈、提醒谈话、任前谈话、诫勉谈话、述责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在局属学校开展第二轮政治专项巡察工作,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严惩处,让群众看到、体会到和享受到从严治党成果。

    我要在这几个方面再作个强调。一是加大巡查的力度,加大追责的力度,出了问题要一查到底,要追究责任。二是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过程管理体现在日常管理、常态管理、细节管理、项目管理、会风管理等方方面面。要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这两大制度,一个是工作日志制度。每一个教育人都要有一本工作记录本,记录每天干了什么,开了什么会,做了什么工作,我们随时抽查你的工作日志,到了年底,很多东西就一览无遗。另一个就是政治学习手册制度,所有教育人都要有一本学习手册。很多老师对业务抓得很紧,但对政治时事、重要的领导讲话、党建方面的学习却很少。要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凡是找到你的不要去推,不是你的也给人家解释清楚。要把我们的教育服务中心立起来,我们很多群众还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教育服务中心得到解决。对一切违规、违纪的行为必须做到令行禁止。通过我们这次巡查发现,有些学校真是很没有意识,已经是令行禁止的还去碰触。我们要揪歪风,树正气,造声势,把我们的正面形象积极营造起来。

    同志们,我们正身处在伟大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也是一个信仰的时代,更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我们既要立足当下,感受变化,把握趋势,引领未来,又要守正不变,矢志不渝,不忘初心,无问西东。在变化中坚定对家国的情怀、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育的执着,在“不变”中演绎积极作为、善有作为、有所作为的教育实践的精彩之变。

    “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有静。”有信仰,然后才能坚守;
    有静气,然后才能谋远。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更是我们不忘的初心。人生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新生力量,他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作为教育人,我们生逢其时,为中国教育放光发热,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幸运。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务实的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教育信仰,坚守教育理想,燃烧教育激情,强化教育担当,以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南昌教育得意之作,让“学在南昌”的教育品牌更响更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