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村党总支为民事先进事迹

    时间:2020-08-04 11:53:2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篇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办群众事 解百家忧

      —记贵定县云雾镇平伐村支部书记柯庆贤

      柯庆贤,现年49岁,1960年10月生。现任贵定县云雾镇平伐村党支部书记。平伐村辖20个村民小组,共1025户4385人,耕地面积28325亩,主要居住有汉、布、苗等民族,全村有党支部1个,党员90人。作为镇政府所在地,平伐村区位优势明显,是本村及周边地区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云雾贡茶、云雾大米等名优农特产品的交易地,经济发展较快。近年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他的引领下,以推动生产发展为目标,服务群众为根本,完善机制为保障,建强党员队伍为基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抓稳定、构和谐、促发展的路子,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2004年,被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评为黔南州“助民增收先进集体”;2008年,被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州委评为“五好”、“四新”、“三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2010年7月被省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一、坚定信念,带头致富

      任职以来,他一直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政治信念坚定,服从组织安排,为人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在调解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党员群众中具有

      较高威信,在村各项工作中能够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搞好村级各项工作,在2010年度测评中,党员干部群众满意度达95%。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坚定了“调产业结构、促农户增收”的信念。为了让“185工程”在本村落到实处,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他组织协调好本村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平伐村已顺利完成土地流转600多亩,并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在2010年度解决了当地1200人次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推动云雾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一定贡献。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55元,居全镇之首。

      二、化解群众矛盾,促进平安和谐

      带着为平伐村安定和谐作贡献的一腔热血,他从1986年开始投入到调解工作中,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己任。平伐村是云雾镇政府驻地、集镇中心,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人员关系也错综复杂,民事矛盾纠纷也较多较杂,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云雾镇贡茶之乡的形象,影响到基层社会的稳定。当地群众说“村干部威望高,就因为调解矛盾纠纷的水平高。”柯庆贤就是这样一位调解业务精,群众威望高的优秀人民调解员。

      2004年以来,平伐村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50余起,其中涉及土地纠纷130起、宅基地纠纷152起、经济纠纷35起、婚姻家庭纠纷125起、法院审判执行难3起,化解成功率达90%以上。四年来,未出现矛盾纠纷激化、越级上访、刑释劳教人员重新犯罪、民转刑案

      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纠纷调处在家门口”的目标。这其中,作为平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柯庆贤同志功不可没。

      他多年来一直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热心于人民调解工作,成功调解了无数起矛盾纠纷,化解多起民转刑案件,受到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突出,先后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年度先进个人。曾被黔南日报记者采访并刊登,专门报道了平伐村调解委民事纠纷事迹,2010年,被州委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平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被州委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常抓党员队伍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在任平伐村支部书记四年多来,他带领支部一班人,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2010年末村两委换届以来,制定了村党支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联系和服务群众等一系列制度,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全村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明显好转,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平伐村村支委成员与致富能人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实施“双培”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的“双带”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近三年来,发展了12名致富能人入党,80%的党员成为致富能人。此外他还注重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全村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全村工作的落脚点。在2010年度全州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之际,他不甘落后,通过向上积极争取,平伐村共争取到93万元的财政奖补项目。他在工作中身先垂范,带领本村人民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改善基础设施。2010年度平伐村新建排污水沟9610米,硬化村内通组道路2960米,新建(维修、改建)文体广场(篮球场)3个,村组道路和连户道路硬化率达90%。

      他的成绩多次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获得的荣誉枚不胜举,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新问题不断出现,各项工作仍然需要与时俱进,仍然需要勤勤恳恳,更加努力地为群众办好实事,更加及时地为群众解决好难事,为平伐村的稳定、和谐,为云雾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篇二:《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xx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北城街道xx村总人口xxxx人,辖有x个自然村,xx个村民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

     xx村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设xx个支部,现有党员xx7名,其中女性党员xx名。近年来,党总支部紧贴农村工作实际,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认真履职,较好地发挥了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表现了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切实实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全局。为此,村党总支认真开展好党的各项工作,把党的工作抓实抓出成效,以党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以良好干部队伍带动全村广大群众。

      一、注重作风,班子建设成效明显。

      自xx年x月换届选举后,新一任xx村党总支委员中,共有村干部x名,形成了一支懂政策、擅管理、有知识、有活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为了树立村组干部的良好形象,村组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抓紧党风廉政建设,处理事情力求最大限度合理,公平公正。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让百姓清楚看到两委班子,接受百姓监督。

      通过狠抓作风建设,xx村干部的思想得到了统一,明确了xx村建设的主要方向。在班子中形成了“敢想新事、敢做大事、敢担难事”的精神。通过实际行动让村民重新认识了村两委的能力,树立了班子的新形象。

      二、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认真抓好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小组长等教育工作,实实在在做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引路人。村两委班子干部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同时以为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察民情、问民苦、送民需、助民富,认真履行干部职责。

      三、狠抓村党组织建设。

      针对党员人数增多的情况,加强党小组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扶持党小组开展工作和活动,真正使党小组发挥出应有作用。认真落实党务公开规定。做到时间、内容、要求、责任部门、责任人公开明确到位,财务情况、党费收缴、入党积子的培养培训、党员的发展工作等全面公开,接受评议和监督,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四、树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质。

      针对农民日夜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该村组建了农家书屋,涉及到政策、法规、科技等各类报刊书籍达千于种,配备专职管理员,为村民读书学习提供服务。

      五、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机制,促进基层民主。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议事、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促进

      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该村及时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组,党务监督、财务监督、村务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大多是村里享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群众代表。通过设立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动态公开栏,对村内事务、重大决策进行公开,让广大群众及时知晓村内工作动态,主动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

      六、以务实作风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定位准确,整体规划成效初显。

      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发展规划。、目前,xx村规划将新农村建设、旧村整治、环境保护于一体,布局合理。、。{村党总支为民事先进事迹}.

      2、宣传到位,民风转变成效明显。

      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让新村建设进农家,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党员大会、两委会以及到农户家中进行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深刻了解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建设内容,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

      3、方法得当,旧村改造成效明显。

      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xx村现已启动旧村改造。在旧改中,村委会协同村组放弃周末休息,不分白昼,不图回报,迎难而上,以奉献的精神努力做工作。

      4、思维创新,工作推进成效明显。

      在推进整个xx村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整合资源,有效的把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移民开发建设项目和旧村改造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老百姓民间资金的投入,大大改善xx自然村村容村貌,为广大村民提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还将极大增强村民继续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动力,用活生生的实例宣传新农村建设。

      篇三:《03科左前旗兴安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党旗在红色土地上高高飘扬

      ——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

      兴安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兴安村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全村辖4个自然屯,总人口2673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1名。近年来,村党总支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先争优,把一个负债累累的后进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2007年被兴安盟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组织引领,推动一方经济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一个好的支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建设的有益成果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兴安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潜力不足,曾欠下70多万元的债务。村党总支认为改变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解决这个问题,村党总支就没有号召力,就干不成大事。为此,村党总支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创建龙头企业和培育优势产业上来。兴安村的砖厂、糖化饲料厂兴建于上个世纪90

      年代,但由于经营不善,收益甚微,早已衰败。村党总支决定从盘活这两个老厂子入手,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从管理上出效益要效益。在村党总支的努力下,盘活的砖厂当年就盈利5万元,糖化饲料厂实现扭亏为盈。兴安村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借助这一优势,村党总支筹集180万元建起了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交易市场,同时建设了一栋756平方米、集办公和商用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一楼店面对外出租,每年可为集体带来5万元收益。同时,村党总支还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筹资280万元建起了脱水蔬菜加工厂,投产当年就为集体创收30余万元。为使蔬菜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使“一村一品”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链条模式,组建了400户农户入社的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使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00亩,每亩增收500-1000元。

      目前,兴安村固定资产已接近3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5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

      巩固基础,发挥堡垒作用

      兴安村能够取得今天骄人的发展成绩,村党总支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而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则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关键。

      财务和土地分配问题是村民关注的焦点,村党总支带头发扬民主,村级重大决策“五步法”、民主恳谈等工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并在兴安盟率先实施“每人一张明白纸”的三公开

      制度,使村民对村内事务、资金流转等情况一目了然,做到了“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百姓一个明白”。为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村党总支分别在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在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过程中,坚持贯彻“六步法”程序和“四推双考”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兴安村是内蒙古东部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为了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从2006年开始,村党总支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红色支部旧址。目前,已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展览馆、努图克旧址和秘密党支部旧址的一期建设,并已将其打造成为全盟和全旗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红色支部迎来各地游客2万多人,接受社会各界捐款14万元。其中的展览馆已被注册成为免费开放的国家博物馆。

      不等不靠,改变贫穷面貌

      兴安村生态脆弱、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民种植观念传统保守。面对现实困境,村党总支不等不靠,多方协调沟通,先后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千村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个项目。通过组织群众搞农田大会战,几年下来全村已改造建设完成45万亩水浇地,目前人均水浇地可达5亩。如今,兴安村的“山、水、林、田、{村党总支为民事先进事迹}.

      路”面貌焕然一新,并为子孙后代埋下了致富的种子——未来10年,仅60万株成材林和幼林的价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

      “有钱办事”的问题解决了,村党总支决定要将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2010年,村党总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郑重承诺“全力实施“85221”强村富民工程,即从2010年开始,三年内使全村每户村民都住上80平方米的楼房,同时,种植5亩大田蔬菜,拥有2个温室蔬菜大棚,养殖2头奶牛,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通过不懈努力,如今33万平方米,可容纳294户居民的8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村集体采取“返租倒包”模式新建温室蔬菜大棚217座;占地4万平方米、可饲养800头奶牛的养殖小区已经投入使用,村民每新购进一头奶牛,村集体还为其补助2000元。村里还投资12万元修建了150处护岸丁字坝,积极沟通上级,建起了藏书4700多册的村级图书室。

      兴安村变了——“富裕、文明、和谐”成为了描述兴安村最恰当的词语。但是兴安村的党员们并不满足,他们将继续带领父老乡亲,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努力描绘更加壮丽美好的新农村建设画卷!

      篇四:《村党总支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总支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孙长尤同志,普通的一位党员,2007年底在区划调整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他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凭着为民服务的信念,积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心系群众利益,发挥模范作用,使村级各项工作在近年来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豆庄村在杜集区石台镇属农业大村,地域分布广、人口多、基础设施落后,早在区划调整前他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就学深入村民组,走访群众,总结归纳来自基层的建议和意见,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到2010年底,使村集体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还兴建了村级办公楼,农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3010元提高到5300元,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

      作为一名党总支书记,孙长尤同志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想豆庄村有更发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组织保障,制定发展措施是关键。他在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鼓励年轻有为的党员勇挑重担,年终进行考核。与村

      两委一班人反复研究制定了豆庄村的发展规划从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孙长尤同志精心组织,通过走访谈心、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出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议19条,针对不同情况,都一一制定了整改措施与时限,通过努力现都已得到落实。2008年他从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对全村村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村民生活经验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挤出资金12万元先后对王圩、豆庄、王场等村民组的村庄道路进行了硬化。孙长尤同志作为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积极争取市、区的支持,对本村境内河堤进行了修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全体村民的高度评价。

      孙长尤同志在关心弱势群体的工作中,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和政府的规定,在申报五保、低保工作中,他积极深入到村民组进行调查摸底,经村民代表评议进行申报,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村内一些特困户,孙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经常上门看望,并在两节期间送上慰

      问金,几年来,仅对村内一些特困户的救助及慰问方面的资金就达近万元,充分体现了他执政为民、情系群众的赤子情怀。

      作为支部书记,他经常带头执行上级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在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方面,他总是身体力行,并要求自己的亲友带头整治,在他的努力下,豆庄村近年来各项工作都是走在全镇的前例,得利到区、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工作中,孙长尤同志针对农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积极宣传参合的好处,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提高全体村民的健康水平。

      孙长尤同志身为村党总支书记,领导村两委一班人,在工作中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使豆庄村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在近几年的村级目标考核中,均被镇评为“先进村”“五个好支部”等光荣称号。他坚信,只要实实在在地为民干实事,就会取得全体村民的信任,有了全体村民的信任,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必然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篇五:《村党总支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心系群众谋发展 牢记宗旨作奉献

      ——记姚安县光禄镇江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同波 现年43岁的张同波,自2000年7月担任光禄镇江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凭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无限热爱、执着与忠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全村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谱写了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抓党建 强堡垒

      农村经济要发展,关键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强不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张同波始终把抓党组织建设摆在党支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常抓不懈。一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彝州先锋走廊”建设为契机,积极筹集资金,按照“四有”标准高质量抓好村党支部和各党小组阵地建设,改善了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设备、书报学习资料和宣传栏等条件。并加强活动场所的管理与使用,健全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二是狠抓党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加强对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逐步向“五

      好”、“五带头”的目标迈进。通过抓好“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三级联创”活动、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了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农村党员关爱制度等多项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三是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党员无职有位、有位有为,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张同波的领导和督促下,每一个岗位的党员都能积极履职,实现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此同时,张同波还带领支部班子结合举办党训班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开展,对有职党员加强督促,对无职党员进行上岗履职培训,做好考核评比,兑现奖惩,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党支部始终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坚强堡垒。

      重培训 兴科技

      围绕“加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整体素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这一主题,今年年初,张同波从实际出发,一方面,着眼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搭建,把终端站点建设与村党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党小组活动场所现有设施,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支持经费15000元,并向县电信分公司争取支持和自筹部分资金,按照实用、节俭的要求和终端站点建设

      的基本标准,在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及全村7个党小组党员活动室完成了终端站点建设,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延伸到了村党小组,搭建起了村、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着眼于基层党建,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新课堂”,积极组织农村党员特别是返乡流动党员收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知识、政治理论、以及各种电教片和农村实用技术讲座等节目,切实加大对全体党员的培训力度。有效改变了党员学习教育“开会、读报、念文件、口头说教”的固有模式,以网络生动、直观、便捷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构建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县、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开办了江尾村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夜校,他本人兼任夜校校长,聘请了镇党委分管联系领导及站所负责人和本地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农村乡土人才、致富先锋、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代表共17名同志担任夜校兼职教师。并积极探索“如何让劳碌一天的农民还有精力、还有兴趣参加学习、参与培训”的办学方式,采取“夜晚学习、白天实践”和“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培训方法,在学时安排上增强灵活性和实效性,让农民工参加学习培训与从事农业生产“两不误”。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积极开展烤烟、水稻、食用菌种植、以生猪养殖为主

      的畜禽养殖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副食品加工、建筑施工、装修装饰工程、物流、家政、餐饮服务、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各种技能知识培训,为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再就业强化技能。同时,他着眼于信息搭桥,带领夜校工作人员及时向农民群众提供广泛收集到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市场信息和农民工就业动态信息,并积极与各有关单位、部门联系,努力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积极争取惠农政策支持,有效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目前,全村800多名返乡农民工中,实现外出就业务工500余人,留村创业务工的返乡农民工200多人。

      谋划发展 促农增收

      江尾村地势低洼,水灾水患一度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富民兴村是张同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最大的心愿,他与村“两委”成员一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列项,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解决了水灾水患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带领群众不断培强壮大烤烟种植传统支柱产业,增强科技意识,使烤烟生产实现了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并因地制宜,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引进茭瓜、优质稻、亚麻、人工食用菌等优质经济作物品种种植,加大科技含量,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了江尾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4元,迈入了光禄镇前列,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求知、求富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班子领导核心作用和他本人带领群众致富领头雁的作用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在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张同波还十分注重抓好江尾村“平安创建”和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合江尾村村落集中、人口较多的特点,他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创建平安、文明的小康村”的平安创建工作目标,带领“两委”班子在全村实施不间断的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文明户、文明村建设为主体的一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抓消防安全入手,成立了一支365人的义务消防队,投资5万元购置了各种消防器材,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典型事迹上了央视12频道栏目。他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寓教于乐,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他充分调动引导老年协会参与调解民事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刑事治安案件实现了零的突破。并每年都积极组织开展 “五好”文明家庭户和“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表彰活动,树立江尾村良好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

      篇六:《明久乡东升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新农村建设再创新佳绩

      明久乡东升村党总支

      东升村位于肇东市西北部,安昌路东侧,距市区40公里。东升村有4个自然屯,总户数400户,人口1696人,党员28人,耕地面积9554亩。东升村以粮食、畜牧、劳务为主导产业。该村率先在全乡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是远近闻名的奶牛专业村,该村现有奶牛700多头,年产鲜奶1500吨。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450元。

      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单位的帮扶和支持下,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以奶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奶牛产业通过建小区,推广“六化”管理技术,奶牛饲养量达到700多头,目前,该村已经有200多户养奶牛,真正达到了一村一品,产值占总产值%80,带动农户80%搞养殖,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450元。{村党总支为民事先进事迹}.

      一、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加速新农村建设

      村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人民群众负责,为政府排忧,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扶贫和帮助困难群众找致富门路。

      去年,村两委会决定,新建200平米社区,修建文体广

      场3000平方米,完善了社区内的图版、簿册、图书、娱乐设施、体育器材等。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达到了六位一体功能,完善了村级场所。东升村屯内的道路目前已全部硬化,屯内道路两旁全部绿化,排水沟正在规划建设中。

      二、党员干部示范引带,为群众当好了榜样。

      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克服困难,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本村建成了肉牛养殖小区,由村党支部书记陆云龙带领22户奶牛养殖大户,在他的带领下,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村奶牛存栏达到750头。生猪存栏达到2600头,蛋鸡存栏达到5万只,畜牧产业发展迅猛。

      在种植业上,进行周密研究,充分利用村里的机电井,广泛为种植户提供方便,在春种和夏季灌溉期间,村里只收电费成本钱,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面积达到2000亩。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请市里农业专家来讲课,培训种植户,在购买种子、化肥上,为农民把关。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亩产达到了830公斤,起到了科技种田的示范引带作用。

      在民生工作上,村党组织每逢过年过节,支部书记带头捐款,给困难群众、贫困党员送去米面油肉等慰问品,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充分体现出对弱势群众的关怀,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发展目标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到2012年末,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 2617万元,同比增长11%, 畜牧业总产值实现 1350万元,生猪发展到3000头,肉鸡发展到65000只,蛋鸡发展到70000只,肉牛养殖达到3000头,奶牛养殖达到900头,人均收入达到11834元。有线电视入户率 100 %,程控电话入户率95%,村屯道路硬化率 100 %,住房砖瓦化率达到 70 %以上,应享有社会低保覆盖率100 %,玉米高产示范区面积达到3500 亩,绿化植树1100株。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机械化。大打抗旱机电井,进行合理布局,预计打机电井2眼。大型机械整地达到70%,规模经营土地面积30%以上,积极推广大垄双行种植经验。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公益事业全面提档升级。规范图书阅览室、扩建设文体广场,有线电视入户率、无线网络覆盖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规范村级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彻底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畜禽舍达到标准化,规划化,尽最大可能实现人畜分离。

      以奶牛、蛋鸡、肉牛、生猪养殖示范园区为牵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一是狠抓千头奶牛示范村建设,利用招商引资项目,建立奶牛养殖基地,把东升村发展成千头奶牛专业村。同时,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农户从事蛋鸡养殖的较

      多,但是规模养殖的较少,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10户,实现年产值300万元;二是强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收入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饲喂上实现标准化,在管理上实现标准化,在基础设施上实现标准化,在繁殖、防疫、就医上实现标准化。

      村务管理民主化。村级班子坚强有力,村党支部在争先创优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村级组织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民议事、干部考评等制度有效实施,在建设星级村建设中不断攀升。

      坚持全面推进,塑造文明新村,确保创建活动整体上水平,搞好东升村的规划设计,道路两侧统一修砖围墙,统一大门样式。村屯卫生达到干净整洁。

      篇七:《青沟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青沟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谋发展”

      近年来,青沟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富民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解放思想,奋发争先,有一条谋发展的清晰思路,有一支敢打硬拼的党员干部队伍。12名村干部人人有项目,个个达“双强”,75%以上的党员具有“双带”能力。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边贸集镇优势,大力实施“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战略,村级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较大改观,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全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为该村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6月份,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趟进青沟,摄取了大量“水上人家”的镜头。

      以边贸集镇条件“敢发展”

      走进青沟村两纵两横的街道,到处涌动着创业的热潮。沿街两侧,商业门市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宽阔平坦街面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全村有致富项目的500多户,其中商业户200余户,全村拥有千万元资产3户,500万元左右的10多户,沿街170多户人家,家家有项目,户户有行当。青沟人不小富即安,富了还要富,创业无止境,致富无尽头。村民张国才做贩运大米生意,一趟能赚几千元,赵才根、

      张连才等人在他带动下,在上海批发大米,年销售1500万公斤,全村从事大米销售的经纪人达100多人,专业从事运输车30多辆,水上大船吨位1500吨以上。该村平时努力做好“凤还巢”工作,时加军、余双喜和张正志先后回村创办了亚平制衣厂、南方建梆经营部和集元帽服加工厂,创税百万余元。党员唐正亚富了不忘家乡建设,近几年共捐款40余万元,为本村建造清青门一座,修路5公里;去年又投资15万元,装置了32盏路灯,使百年老镇得以亮化。

      以四大市场优势位动“快发展”

      农民没有土地不能过,离开土地更好过。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引导村民发展三产经济。水产品批发、肉食品、大糕加工批发、农具等四大市场具特色,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水产经纪人裴学宽从事水产品批发多年,将收购的水产品集中销往上海,还带动村民徐正勇、邱明亮等30多人一起搞批发,常年活跃在沿江各大城市。全村有50多个屠宰户,平均每户每天杀猪十五、六头,最多户春节期间一天杀了40多头。大糕加工销售是该村“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传统优势凸现。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全村拥有脚踩切糕机1500多台,50多户专门从事大糕加工,其中大糕机械加工户5户,专业从事包装50多人,形成了全村大糕生产流水线。全村还有1000多人携带800多台切糕机在全国各地市场现切现卖、保鲜销售,仅此一项年产值就达1000多万元。青沟村有一

      个特殊的农具市场,10多户人家十年来一直以打铁为主,打出农具被批发销往外地,远近闻名。

      以创优各种环境全力“保发展”

      青沟村的党员、干部既千方百计为群众创业发展创造条件,排忧解难,又带头创业,为群众创业作出表率。村书记、主任等12名村组干部都有自己的三产项目。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1998年村里入股17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向上争取80多万元,建成双车道青沟大桥。近两年又争取资金铺设了向北直达镇区、向南直通淮安的水泥路面10多公里。2005年村里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吸引和利用民资1000多万元,沿集镇南出口新拓一条“能人街”,吸引和鼓励本村在外经商或办企业的能人回村投资创业。几年来,青沟村共投入1500多万元,加大集镇设施改造和建设,拆建改建街道4条,新建中心街1条,拆迁面积达5万平方米,新建面积3万平方米,形成了“两纵两横”的集镇框架。投入5万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举办游泳、象棋比赛、淮戏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吸引民资200多万元,创办了私立青沟中学,方便了村民子女上学读书、读好书。

      篇八:《寻乌县长宁镇城北村党总支“三培两带”先进事迹材料》{村党总支为民事先进事迹}.

      寻乌县长宁镇城北村党总支“三培两带”先进事迹材料

      寻乌县长宁镇城北村曾是一个后进村,原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因为违纪,被“一窝端”。“三民”活动开展以来,新班子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措施,在班子建设、后备干部培养、发展党员、村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