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严陵河_严陵河涨水了

    时间:2020-07-22 22:10:03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严陵河 一、严陵河概况 严陵河发源于镇平县的高丘镇尖顶山,流经高丘镇、卢医镇、贾宋镇、马庄乡、夏集乡、白牛乡在汲滩镇汇入湍河。由湍河入汉水而汇长江,流程大约一百六十华里。

    二、 “黑龙潭”的由来 严陵河自镇平流入邓县后,基本是向东南方向流着,到了大王集,由于地势高,便折弯向正东流去,约十华里,在福胜寺背后又折弯向正南流去。在折弯处形成一个大廻水窝,水面宽阔,黑黝黝的打着旋儿,不知有多深。人们俗称“黑龙潭”。

    三、 福胜寺的变迁 隋开皇十二年,即公元五百九十二年,天笠僧人达摩献佛骨七粒, 隋文帝命在全国建寺七处,共名“福胜寺“,其中有一处就建在严陵河畔,寺址大约在现在的夏集北三华里处。

    自隋至唐,福胜寺都是皇家寺院,烟火很是兴旺。唐末黄巢造反,福胜寺毁于战火,佛骨也不知去向。历经五代,宋祚既定,四百年后,福胜寺己是瓦砾一堆,走兔跃狐,只有建寺时的一石碑文,还倔强地站立着。宋仁宗天佑十年,即公元1O32年,邓县城内忽现佛光,瑞气萦绕。朝廷认为吉兆,仁宗皇帝敕命在邓州城内建塔,塔名沿用“福胜寺”的名号,并将原福胜寺的碑文移植塔内。后人不知就里,只见碑文,便误为此塔是隋时所建,曰:隋塔,其实曰:宋福胜寺塔。

    四、 “严陵河”的得名 《嘉靖邓州志》卷十二,相传光武帝好友严子陵鱼钓于此,故得名,源出五朵山。史载:州北五十里朱岗,被列为山岗志。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据传,严子陵不肯做官,自洛阳南门出城,惟恐光武帝派人追赶,便不走大道,只拣崎岖山路而行,过汝阳,穿南召,翻越倚帝山(今五垛山),一路南行到一处叫卢医的地方。卢医村东有一小河,源自尖顶山,汇入汉水。此河宽三十余长,水三尽多深,而且清澈见底,因此名叫清河。清河二岸丘陵之上,松柏茂密,奇花异果无数,不时有猿啼鹿鸣自树林中传出。严光觉得此处清幽无必,而且河两岸农人男耕女织,民风淳朴,便高兴的道:“真乃仙人所居之地也!”便与河岸边搭一草庐,在此居住下来。白天在河岸垂钓,夜晚在草庐里秉灯读书。

    自严光在河边垂钓,常有三五个牧童赶着牛羊来此玩耍。严光对他们十分怜爱,就让他们拜自己为师,教他们写字读书。四周居民听说一外地先生,肯教穷人家孩子读书,便纷纷将自己儿子送来,又搭一个大草庐做学堂,从此就在这清河之畔,做起了垂钓,教书的生涯。年复一年,严光教出的学生不计其数。

    严光死后,附近百姓纷纷凑钱,在清河畔为严光建一庙宇,名叫先师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一直延续至今。严光垂钓的清河,百姓也将它改名为严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