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2单元 1单元

    时间:2020-07-20 22:09:35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第一单元亲近大自然 单元导语 大自然是神奇的,当你感到迷茫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散你心中的尘埃,洗净你的心灵;
    当你感到孤独时,大自然会送你一位忠诚的朋友,守候在你的身边,倾听你的烦恼;
    当你感到自卑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道美丽的彩虹,点燃你心中五彩缤纷的希望,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山水,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到迷蒙的细雨中去欣赏妩媚芬芳的丁香,到古诗词中去感受融于奇山异水中的返璞归真,到花之歌中去领悟花的崇高理想。大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它的律动。

    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教材分析   分类   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要点 课文 草原 2课时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丁香结 2课时 学习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
    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并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
    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花之歌 1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习作 变形记 1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要注意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一些。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2 掌握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并学会仿写;
    通过实例掌握分号的用法;
    学会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积累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草 原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 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 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
    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
    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
    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
    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puXuewaNG.com』 ①参差( cēncī)芭蕉(bā)衣襟( 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
    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
    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
    早晚相差。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
    一、赏花二、悟花  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 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 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 老师相机出示语句。『puxuewang.com』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

    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 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 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

    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 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 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 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板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古诗词三首 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
    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puXuewang.com』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
    (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

    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你说孤独不孤独呢? 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

    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

    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3. 初学古诗,感知意思。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

    4.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

    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夏天雨到来前与到来时的特点。

    云:黑雨:白 “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

    “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出示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夏天风和水的大。

    “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

    “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5.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

    (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的特点。

    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

    (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4)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

    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5)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

    2.品读下阕。『puxuewang.com』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
    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生: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

    生: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

    (5)朗读整首词,并背诵。

    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花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
    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
    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
    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
    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
    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  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 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 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Puxuewang.com〉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 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不过,人物形象固有的特点不能变,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这个特点千万不能改变,一改就完全不想这个人物了。

    4.如何在作文中发挥想象,把作文写具体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相机点拨。

    (1)习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想象呢? 发挥想象,是此次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的亮点。这里给孩子们推荐三点妙招:一是人物包装上发挥想象,可以赋予人物一个非凡的本领。二是故事情节上发挥想象,故事千万不要平铺直叙,而是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是人物言行描写上发挥想象。比如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会让作文幽默风趣,更富感染力。

    (2)经过是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写详细呢? 一是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点与性格特征,所以要具体地,细致地描写,越传神越好。这里总结的方法是“细致描写写详细”。二是情节不要平平淡淡,而是要一波三折。怎样才能写得一波三折呢?还是从宫廷剧说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便是宫廷剧的特色。因此,在“详写经过”时,要设置一个又一个“波折”,或者一个又一个“悬念”。只有这样,情节才会有趣、详细。这种方法总结为“一波三折写详细”。

    三、学生编写故事。

     1.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故事。

     2.老师适时点拨。

    3.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变形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
    说说分号的用法;
    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生:由大街小巷我想到了草虫的村落肯定很美!一定有许多花儿,一定是弯弯曲曲的,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我想到了蜥蜴与黑甲虫的对话,不然黑甲虫怎么会爬到蜥蜴的上面呢! 生:由“驻足痴望”一词我知道了,虫子看的表情一定不一样!我觉得它们很可爱!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五“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不明白什么意思?)
    7.总结:『puxuewang.com』 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4.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6.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认识排比句。

     2.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读排比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 1.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2.老师书写分号“;
    ”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分号呢? 3.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
    第一组: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第二组: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5.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6.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三、继续学习“词句段”  1.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

     3.交流。『puXuewaNG.com』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6.巩固练习。

    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

    中同路       鲁迅   巴金     鼓楼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 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饭。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

    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

    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认识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运用分号。

    2.认识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3.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文章——“想” 排比句——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修辞手法 分号——并列句子间的停顿 路牌——路名、地名、人名中拼音的写法 《过故人庄》——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