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教学实录_教学实录怎么写

    时间:2020-07-20 11:09:47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最好的——老师——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最好的,“最好的”是什么意思? 生:最理想的,最满意的,没有比此再好的…… 师:(板书——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生: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和蔼可亲…… 生:是一个女老师,有着披肩的长发。

    反思:这个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好老师的标准,学生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师:作者(板书: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 2、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声音响亮地读——,充满自豪地读——打开课本,114页。

    反思:教师依次板书“最好的—老师—我”,师生在其乐融融中谈话,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课文时,应该注意什么?请给大家提点合理的建议吧。

    (学生沉默,教师启发要大胆表述想法。)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长句子可以反复地读。

    生:重点的词语画出来,可以请教同学。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表扬学生。)
    师:刚才读书时,老师非常想谁是最好的。通过老师的仔细观察,不是发现一个,而是,你们都是最好的!不仅读得认真,读书的姿势也很优美。希望这节课大家都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为大家加油鼓劲。表扬是动人心弦的赞美诗,它能触动学生心底最温柔的心弦。

    2、检查生词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咱们班有个有心人,她就是李文静,事先已经把课文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工整地写在小黑板上,让我们对她的付出表示感谢!(鼓掌)
    反思: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换学生,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我注意到,孩子在小黑板上用粉笔抄写词语时,特别地小心翼翼,有的词反复擦掉好几次再端正的写上。同时,和也是帮助其在全班面前树立自信的有效手段。

    生多种形式读生词,指名读、齐读等,重点强调“饶”和“糊”的读音。

    出示:
    出人意料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想方设法 饶有趣味 终身受益 颅骨 破绽 强调 驳倒 糊弄 多音字:糊——hū 糊一层泥(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
    hú 糊信封 糊风筝(用粘性物把纸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
    糊涂 糊口(不明事理;
    勉强维持生活。)
    hù 面糊 糊弄(样子像粥的食物;
    敷衍,不认真做。)
    强——qiáng 强大 强调 qiǎng 强迫 强词夺理 jiàng 倔强 强嘴(犟嘴)
    反思: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重视双基开始,但课堂教学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这一环节有效但不够高效,需要调整。

    3、检查课文 (1)谈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师: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大胆的说一说。

    生:我认识到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他叫怀特森。

    生: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节奇怪的课,关于“猫猬兽”。

    生:怀特森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 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人的个性体验,同学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反思: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2)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找出中心句。

    生浏览课文,找中心句,多次未果,多次讨论找出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指3-4名同学分别读,齐读。

    反思:这个环节出乎意料,学生找不准中心句,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生疏,没有充分地读。二是不知道什么是“中心句”,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 从题目去找。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 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 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 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 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 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本文应该从议论句上去找。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师:为了让我和同学们深刻明白这个重要的道理,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出示自学提示: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找出相关句子。(读、划、议)
    (2)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 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生: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生: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生: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生: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生: 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生: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 3、理解中心句。

    师: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生:不要全部相信书本,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全对。

    生:孔子尚有不知道的,《两小儿辩日》中,他“不能决也”,这说明权威也不是全能。

    …… 师(小结):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也是作者为什们称他为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反思:虽然找中心句时飞来一些周折,但在两个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还是水到渠成,比较满意。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科学故事会 师: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召开一个“科学故事会”。

    生: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生: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 生: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 生: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 反思:由于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关于科学精神的课文,选编目的,一方面是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所以,课堂安排“科学故事会”,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学生讲故事时,还有些胆怯,不自然。故事会的交流气氛不够热烈。

    2、课堂总结:
    师: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科学精神”又有哪些理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执着的探索精神;
    锲而不舍的意志;
    创新改革的精神;
    求实求真的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
    怀疑批判精神…… 师:“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怀疑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怀疑者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哪怕是定论、是权威,同样可以质疑。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这是“我”最好的老师告诉的,也是科学精神所必须的。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