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秘密》读书记录及读书感想:如何改变潜意识

    时间:2020-07-18 22:12:34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读书记录及读书感想 一、 本书主要内容概要 (一)
    序言 作者首先用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自身遭窃和他的实验,说明了潜意识与意识的差别,具有意识没有的知识,还提出潜意识是人类本能力量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再用卡尔·荣格的话,来说明我们无法觉察到潜意识,但它以最基本的方式来影响意识体验。最后,作者提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潜意识有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表现出对潜意识这门新兴“学科”发展的期待。

    (二)
    新潜意识 作者在总论部分用母亲与乌龟的交流、果蝇的求偶行为以及上班的路途中“迷失方向”这些例子来说明相较于低等动物,高等动物的行为受意识与潜意识的双重支配。在“看不见的推手”中,作者用自己母亲在少年时受到巨大刺激从而思考方式与常人产生巨大差异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看不见的推手”正是潜意识。为了与弗洛伊德的关于潜意识的概念进行区分,作者提出“新潜意识”的概念,并与传统的潜意识里所认为“潜意识是很多事件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历程出于像压抑之类所谓的动力”、“不可接近性是一种不健康的防卫机制”等观点做出区别,认为潜意识是友善温和的,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正常的防卫机制。之后,作者分别举了新婚夫妇姓氏的倾向、可乐悖论、选股票时看名字顺不顺口等例子,以此来说明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流畅度”效应,最终来说明潜意识作用的重要性。

    (三)
    思维的两列火车 总论部分,作者支持威廉·卡朋特的“潜意识和意识就是两列并行的火车”观点,并顺着时间轴来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能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和探索潜意识的理论。之后,作者提出,潜意识与意识这个双轨系统里,潜意识是更为基础的,没有一种动物可以脱离潜意识而生存,并举出TN视觉实验、T少校盲视病例、双眼竞争法、脑补现象等例子,来说明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最后在小结中,作者提出潜意识是一种能偷偷填补信息空缺的魔法,来强调潜意识对于人感官形成的影响。

    (四)
    记忆与遗忘 作者借尼克松水门事件中迪安“说谎”的现象以及珍妮认错强奸自己犯人的事件来引出记忆错位的现象。接着,他又用弗洛伊德和蒙斯特伯格两者的观点,即“记忆会被我们内心的恐惧、欲望、冲突造成的压力而遭到扭曲”和“记忆缺失的部分会被大脑填充”,来说明潜意识会影响我们的记忆,会造成记忆扭曲。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的大脑要处理信息洪流,就必须要舍弃完美的记忆能力,否则就会阻碍我们理解某些事情。大脑记忆会跟电脑储存图像一样,会记住一些事物的关键点,而忽略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而细节性的东西会被大脑内的素材库所填充,从而使记忆发生扭曲。

    (五)
    社交中的潜意识 作者以自己失明的母亲发现自己的情绪低落为开头,引出人与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进一步引出“社会联系是人类体验中最基本的特征”这一说法。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社交的好坏影响健康这一结论。在“提升你的社交智商”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出“心里理论”这一说法,即人类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想要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的愿望,以及实现这一愿望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进行分阶。在“催产素的秘密”中,作者通过各种实验得出,催产素能有效提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接着作者提出,我们大部分的活动是依靠“脚本”运行的,而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历代科学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在目前看来这还是一个迷。

    (六)
    潜意识读人术 作者以“聪慧的马汉斯”的故事,引出肢体语言这一话题。而接受肢体语言并做出反应的正是我们的潜意识,并指出非语言交流比语言交流更真实,人类语言系统的发展创造性地重塑了人类的社会角色。之后举出来几个例子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真正的笑、要求孩子看着自己等,还在其中提出了“社会优势比列”这一概念,即反映相对于一个人的谈话对象,在社会主导等级中他的位置。

    (七)
    以貌取人 作者以雄性燕八哥“只会交配”但雌性燕八哥依旧接近的事例展开,来说明人靠第一感觉来接触对象时主要依靠声音、触碰、面貌等,这些都是潜意识的反应。在作者的举例叙述中提出了以下观点:声音低沉时,自身竞争优势会更大 、触碰在增强社会交往合作和维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者用日常分类的思维引出我们在其他事务上也会进行分类处理,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走向极端。由此引出种族歧视这一现象。作者提出,种族歧视是由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认知行为引起的,即大脑的分类机制,这也是潜意识在“作怪”。最后作者提出解决的办法,即与某些分类的人多加接触。

    (九) 内群体和外群体 作者以分组实验为引子,引出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内群体是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因内群体的人共同点基本一致,所以他们之间相互偏爱。作者举出公益广告的弊端、团队文化、宗教信仰等例子,来说明内群体间的人相互偏爱。

    (十)感觉 作者以克里斯·赛泽莫尔“双面人”的例子,来阐述我们的潜意识和意识中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人格,进而提出潜意识能有效影响一个人的感觉。作者举出了安慰剂效应等例子,来阐述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最后,作者提出,就是由于这样的现象,才使得我们更好地生存。

    (十一)
    自我 作者以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人迈克尔·布朗“推卸”自身责任的事例,来引出人 们在一般情况下会显示出过度的自信。接着,作者解释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即由动机性推理导致——潜意识将事实和幻想混淆在一起,夸大自己的优点,并最小化自己的弱点。因此,在两种科学模型对立的过程中,双方的自我感觉都是越来越良好,很少会产生反转。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我们有时为什么会做出非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现象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我们一直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最终取得突破。

    二、 对书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一)
    第一,人们对事件的大致情形具有良好的记忆,但是关于事件发生的细节却只有糟糕的记忆;
    第二,当人们被迫去回忆那些不记得的细节时,哪怕意图是无比真诚的,或者多么努力地去回忆准确的细节,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通过捏造事实来填补缺失的细节;
    第三,人们总会相信他们自己捏造出的记忆。(P69T2)
    拿2001年中美海南岛撞机事件来说,人们都知道事件的大致经过,即美机犯边、中方拦截、两机相撞、烈士牺牲、美机降落。但对于撞机细节,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中方认为,是美方犯边且违规操作,才造成撞机事故,导致中方飞行员王伟烈士牺牲,要求美方做出道歉及赔偿;
    而美方则认为,他们抵近侦察是符合国际法的,是中方违规操作,才造成撞机事故,导致美方先进侦察机受损并迫降海口机场 ,要求中方归还侦察机并赔偿损失。两国公民都将自己国家的人视作是“内群体”,而将对方国家的人视作是“外群体”,都相信自己“内群体”的说法。久而久之,事情也就变了样,有人说他亲自来到了现场报道,是中方指使飞行员撞机,来获得美国先进侦察机的机密数据,并且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而实际上,依照当时的档案记录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人的潜意识里总是相信自己所“记忆”的东西,即使它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也就是记录员所存在的意义。就是因为记忆会被扭曲,所以白纸黑字的记录就显得弥足珍贵。如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有利于我们事后发现事件的原因,还原时间的真相,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前进。

    (二)
    社会疼痛与身体疼痛之间的关联说明了我们的情绪与生理活动之间的联系。社会排斥不仅仅导致了情绪上的痛苦,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理活动。(P92T4)
    “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拿老年人来说,如果他们的身边没有亲朋好友,没有欢声笑语,变成了“空巢老人”,不仅仅他们在心灵上会有很大的创伤,在生理上更是如此,三天两头地跑医院,腰杆比别的老人更弯,走路比别的老人更慢,最终活的也比别的老人短,甚至陈尸数日都无人知晓,直到满楼尸气环绕,才引来邻居的观察。因此,我们做儿女的,无论自身的工作多忙,都必须抽时间陪陪自己的父母,教他们现代化、大众化的工具,以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体会到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过好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有的人可能会说,以前的孩子都是放养的,还不是长大了工作了,还不是该干嘛干嘛,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娇气了。殊不知,以前那些所谓放养的家庭,现在也是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家庭”。如为了父母的赡养义务而大打出手、社会关系冷淡,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分子等等。最近湖南连续两起少年弑母案都有这样相同的背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忙于家事不关心子女,这是导致这种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新闻图片上也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肤色普遍较差,面黄肌瘦。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在情感上关系子女,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联系,提升他们的获得感。拿我们自己来说,社会关系不好的人普遍身体较差,而且有社会报复心理。如衡东路虎车在滨江广场撞击无辜群众的例子,其本人因为多次入狱导致社会交往极差,同时还查出自己身患癌症,因此为表达自己对社会不满,采取了这种震惊全国的行为。还有如早两年的厦门BRT公交车点火自焚事件,犯罪嫌疑人也是对社会不满,才采取了这种极端行动。因此,作为个人来说,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社会,融入社会;
    对于管理者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好政策关怀,将这些“惨案”降到最低,而不是像湘潭某街道关于“打黑”的宣传画上,将失独家庭列入打击对象。

    (三)
    父母留给我的一个天赋就是,把自己当作天才老鼠,感觉自己可以成功实现任何设定的目标。(P122T2)教师对孩子的期望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P122T4)
    这句话实际上体现的就是鼓励教育的重要性。相对于鼓励教育,国人似乎都比较推崇“棍棒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殊不知,他们只是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即做错了要惩罚,却忽略了事做好了也需要奖励。赏罚分明是自商鞅变法以来我国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过分的强调罚,而忽略赏的必要性,会导致事物 向着崩溃的方向发展。就拿学校的例子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班的“后进生”基本上分布在后排,他们从来也不听课,老师也几乎不管他们,到了考试,他们成绩很差,老师抱怨他们的成绩拖累了班级的平均分,惩罚了他们,他们就更加记恨老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被留级,被劝退。同样,在一个偏科生身上,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学得好的科目越学越好,学得差的科目越学越差。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奖惩分明,这样才能管理好一个团队,教育好一群学生。

    (四)事实上,种族歧视是由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认知行为引起的,是与大脑的分类属性密切相关的。与某一类别的人多加接触可以显著减少我们心中对他们的负面印象。(P166T2 、P172T1)
    种族歧视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无论是古时汉族人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歧视,还是近代白种人对黑人的歧视,或是现在西方对华人的歧视,其实都是对对方的不认同。由于肤色、肢体、面貌的不同,语言的不通,文化的差异性,各个民族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摩擦和矛盾。如果这种摩擦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前南斯拉夫(共)解体后,波黑国内三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波黑战争。南联盟内部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的尖锐斗争爆发了内战。还有诸如中东问题、印巴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导致领导人对形势的误判,从而爆发战争,对于各民族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中国自秦以来绝大多数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被东突厥等漠北民族称为“天可汗”,在唐前期和中期主要以设置都护府(如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和册封当地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南诏国国王来管辖今云南地区)来管辖少数民族地区;
    元朝时设置宣政院来管理全国佛教事物和藏区事物;
    明朝时设立都司(如乌斯藏都司、奴儿干都司等);
    清朝时设立理藩院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设立将军府(如伊犁将军府等)来管理边境地区的军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设立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多个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乡,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鼓励民族间的交流。然而,随着两级格局的解体,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地区极端主义势力抬头,境外分裂主义势力渗透进我国边疆,造成边疆特别是新疆局势的动荡。我国政府在新的环境下采取坚决措施,扼杀了分裂势力在境内的发展,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与周边国家共同抵制极端主义势力,同时在新疆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帮助那些被极端主义思想洗脑的人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书中作者所提多与不同的人接触的思想。像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那样与外族人不通婚不交流,很容易将自身孤立,进而走向极端。其实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绝不是目前极端组织所宣称的那样,不然阿拉伯帝国也不会在8世纪崛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 总结 通读全书,它给我带来一个全新的概念——潜意识。在我的理解中,潜意识只是在写作或者是做题时的那种灵光一闪,而这本书把潜意识具体化了。它可以是我们处理琐事信息的“脚本”,让我们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好一些更为重要的事;
    它可以是我们压缩“巨大文件”的软件,让我们深刻把握住事情的宏观面貌;
    它还可以是我们遇到危险的“报警装置”,让我们生活在安全恬静的家园。虽然,它能造成记忆细节的错位,是种族歧视和民族矛盾心理上的根源,但是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它的规律,在旁人和科技手段的 帮助下,我们能将潜意识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将它的缺陷降至最低。

    这本书还侧面介绍了肢体语言系统的重要性。肢体语言是最诚实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书中还提到记忆扭曲对刑事案件判断的问题。因为当事人的记忆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当事人误判犯罪嫌疑人最后发生冤案的问题。作者疑惑的是为什么相关法律还不做出修改。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在我们的认知中,受害人绝不会说“假话”,当然这个“假话”是受害人不知情的,如果连受害者都说假话,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已经有了,那就是尊重客观证据,疑罪从无。如前些年的聂树斌案就是如此,尽管受害者家属极力反对,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法院还是给予了已被处以死刑近二十年的聂树斌无罪的判决。

    书中还有一例,是关于公益广告的弊端。实际上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基于人们受的教育不足,如果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公益广告能够有效地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然也有像“高铁霸座博士”那样的“鹤立鸡群”的异类,但那也是少数。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观点新颖,吸引人的目光,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潜意识对人的影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但最重要的,并不是知道潜意识是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而是要充分了解潜意识的特点,把握住潜意识的特质,将潜意识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让它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服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了这本书。我表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