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全品作业本数学七下新课标_2020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必刷试卷七(含解析)

    时间:2020-07-18 22:12:21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2020年高考必刷卷07 数学(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交集的定义与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 2. i是虚数单位,若=a+bi(a,b∈R),则lg(a+b)的值是( )
    A.-2 B.-1 C.0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复数相等求出,由对数的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a+bi, 所以,所以lg(a+b)=lg 1=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复数相等,属于基础题. 3.已知2016-2018年文科数学全国Ⅱ卷中各模块所占分值百分比大致如图所示:
    给出下列结论:
    ①选修1-1所占分值比选修1-2小;

    ②必修分值总和大于选修分值总和;

    ③必修1分值大致为15分;

    ④选修1-1的分值约占全部分值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对图表信息的分析、成立结合百分比逐一运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对于①,选修1-1所占分值比为选修1-2所占分值比为即选修1-1所占分值比选修1-2大;

    对于②,必修分值总和为大于选修分值总和必修分值总和大于选修分值总和;

    对于③,必修1分值大致为150=15分;

    对于④,选修1-1的分值约占全部分值的=. 即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属基础题. 4.的两个顶点为,周长为16,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10,故轨迹为椭圆,同时注意取值范围. 【详解】 由题知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10,故C的轨迹为以为焦点,长轴长为10的椭圆,.故.所以方程为. 又故三点不能共线,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求轨迹时结合实际情景进行特殊点排除. 5.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三视图可以看出,此几何体由一个半径为1的球体与一底面连长为2的直三棱柱所组成,故其表面积为球体的表面积加上直三棱柱的表面积. 详解:
    由三视图知,此组合体上部是一个半径为的球体,故其表面积为,下部为一直三棱柱,其高为,底面为一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且由三视图知此三角形的高为,故三棱柱的侧面积为,因为不考虑接触点,故只求上底面的面积即可,上底面的面积为:,故组合体的表面积为. 故选. 点睛:本题考点是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考查对三视图的理解与应用,主要考查对三视图与实物图之间的关系,用三视图中的数据还原出实物图的数据,再根据相关的公式求表面积与体积,本题求的是表面积.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左视、俯视 宽相等. 6.设为奇函数,则的值为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奇函数特征必有,代入即可得的值为-1. 7.如图所示,△ABC中,,点E是线段AD的中点,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表示. 【详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涉及到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属于基础题. 8.已知函数,则( )
    A.的最大值为2 B.的最小正周期为 C.的图像关于对称 D.为奇函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后可得的最值、最小正周期、对称轴方程和奇偶性. 【详解】 , ,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故A错. 的最小正周期为,故B错. 因为 ,故为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故C正确. ,故不是奇函数,故D错. 综上,选C. 【点睛】 对于形如的函数,我们可将其化简为,其中,,再根据复合函数的讨论方法求该函数的单调区间、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等. 9.用与底面成角的平面截圆柱得一椭圆截线,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则,利用截面与底面成角求出,再求得,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则短轴长, 因为截面与底面成角, 所以椭圆的长轴长,, 离心率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椭圆的离心率,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属于综合题. 10.已知,,均为锐角,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再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 【详解】 ∵均为锐角,∴,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考查同角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在用三角公式化简求值时一定要观察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选用的公式,要注意应用公式时“单角”和“复角”的相对性. 11.已知a>0且a≠1,函数f(x)=(a-1)x+3a-4,(x≤0)ax,(x>0)满足对任意实数x1≠x2,都有f(x2)-f(x1)x2-x1>0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0,1) B.(1,+∞) C.(1,53] D.[5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f(x2)-f(x1)x2-x1>0可知函数为增函数,所以需满足{a-1>0a>13a-4≤a0∴1<a≤43,a的取值范围是(1,53] 考点:分段函数单调性 12.已知点均在球上,,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则球的体积为 A. B. C.32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是的外心,则三棱锥体积最大时,平面,球心在上.由此可计算球半径. 【详解】 如图,设是的外心,则三棱锥体积最大时,平面,球心 在上. ∵,∴,即, ∴. 又,∴,. ∵平面,∴,设球半径为, 则由得,解得, ∴球体积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球的体积,关键是确定球心位置求出球的半径.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函数满足,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得到,从而得到的解析式,再得到答案. 【详解】 因为函数, 设,得, 所以得到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属于简单题. 14.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表示到可行域的距离的平方,当在区域内点时,距离最大,,可得最大距离为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 15.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 【分析】 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出定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当,即时,,即函数过定点. 由圆的方程可得圆心,半径, 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此时直线和圆相切, 当直线斜率k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即,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即, 平方的, 即,此时对应的直线方程为, 综上切线方程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切的应用,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为的重心,若且,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于是的中点,故,而.所以,即,故.当为等边三角形时,面积取得最大值,故最大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重心的表示方法,考查解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考查已知三角形一边和一边的对角为,当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时面积取得最大值.对于对于三角形的重心,可以将作为一个结论记下来. “已知三角形一边和一边的对角为,当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时面积取得最大值”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结论记下来,选择填空题可以直接利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 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a,3,5a,前n项和为Sn,且Sk=121. (1)求a及k的值;

    (2)设数列{bn}的通项bn=,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其前n项和Tn. 【答案】(1)1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a,3,5a,先求出,再根据Sk=121求出k的值.(2)先求出bn==n,再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Tn. 【详解】 (1)设该等差数列为{an},则a1=a,a2=3,a3=5a,由已知有a+5a=6,得a1=a=1,公差d=2 所以Sk=ka1+·d=k+×2=. 由Sk=121=k2,解得k=11,故a=1,k=11. (2)由(1)得Sn=则bn==n,故bn+1-bn==1, 即数列{b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Tn=.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求和,考查数列性质的证明,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一般已知时,用公式,已知时,用公式 18.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 B C D中AD//BC,∠ABC=90°,PD⊥面ABCD,AD=1, AB=3, BC=4. ⑴求证:BD⊥PC;

    ⑵当P D=1时,求此四棱锥的表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9+73+62. 【解析】 【分析】 (1)通过证明BD⊥DC,BD⊥PD,证明BD⊥平面PDC,然后推出BD⊥PC;
    (2)利用PD⊥平面ABCD,证明AB⊥平面PAD,分别求出SRt△PAB,S△PBC,SRt△PDA,SRt△PDC,S梯形ABCD,然后求出四棱锥的表面积. 【详解】 (1)证明:由题意可知DC=23,则BC2=DB2+DC2,∴BD⊥DC, ∵PD⊥平面ABCD,∴BD⊥PD, 而PD∩CD=D,∴BD⊥平面PDC. ∵PC⊂平面PDC,∴BD⊥PC;

    (2)∵PD⊥平面ABCD,∴PD⊥AB,而AB⊥AD,PD∩AD=D, ∴AB⊥平面PAD,∴AB⊥PA,即是直角三角形. SRt△PAB=12AB⋅PB=12⋅3⋅2=62. 过D作DH⊥BC于点H,连接PH, 则同理可证PH⊥BC.并且PH=1+(3)2=2, S△PBC=12BC⋅PH=12×4×2=4. 易得SRt△PDA=12AD⋅PD=12⋅1⋅1=12,SRt△PDC=12DC⋅PD=12⋅23⋅1=3, S梯形ABCD=12(AD+BC)⋅AB=12(1+4)⋅3=532. 故此四棱锥的表面积为:SRt△PAB+S△PBC+SRt△PDA+SRt△PDC+S梯形ABCD =62+4+12+3+532=9+73+62.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 19.某公司为了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40个用户,根据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的评分,得到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表. 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表 满意度评分分组 频数 2 8 14 10 6 (Ⅰ)在答题卡上作出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通过此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
    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Ⅱ)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评分分为三个等级:
    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 不低于90分 满意度等级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估计哪个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说明理由. 【答案】(Ⅰ)见试题解析(Ⅱ)A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 【解析】 试题分析:(Ⅰ)通过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而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II)由直方图得的估计值为,的估计值为,所以A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 试题解析:(Ⅰ)
    通过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而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 (Ⅱ)A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 记表示事件“A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表示事件“B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由直方图得的估计值为, 的估计值为, 所以A地区的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概率估计.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直线:,点在直线上移动,是线段与轴的交点,. (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圆M过A(1,0),且圆心M在曲线C上,TS是圆M在y轴上截得的弦,当M运动时弦长|TS|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2)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和图形的性质即可确定点Q的轨迹方程;

    (2)分别求得圆心到y轴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然后结合弦长公式即可求得圆的弦长.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点是线段的中点,且⊥,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故动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为准线的抛物线, 其方程为:. (2),到轴的距离为, 圆的半径, 则, 由(1)知, 所以,是定值.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轨迹方程的求解,抛物线的定义,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21.已知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如果有三个不同的极值点,求t的取值范围. 【答案】(1)递增区间为:与(2)-8<t<24 【解析】 【分析】 (1)解可得的单调递增区间. (2)因为有3个不同的极值点,故有3个不同的解,令,考虑的极值的正负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 (1)当时,, 令,则或者,故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和. (2)因为有3个不同的极值点,故有3个不同的解,故有三个不同实根,即有三个不等根. 故有三个不同的零点, 又, 当或时,,当时,, 故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由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得到 ,故. 【点睛】 对于三次函数, (1)若有3个不同的零点,则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且它们异号. (2)若有2个不同的零点,则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且其中一个为零. (3)若有1个零点,则为上的单调函数或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且同号.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1)若与相交于两点,,求;

    (2)圆的圆心在极轴上,且圆经过极点,若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半径. 【答案】(1)6;
    (2)13. 【解析】 【分析】 (1)将直线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求解得到结果;
    (2)写出的普通方程并假设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弦长为建立与的关系,再结合圆心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方程,解方程求得,即为圆的半径. 【详解】 (1)由,得,将代入,得 设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故. (2)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设圆的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因为,所以, 解得:或(舍)
    则圆的半径为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解决直线参数方程问题中距离之和或积的关键,是明确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中的参数的几何意义,将距离问题转化为韦达定理的形式.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 (1)解关于的不等式;

    (2)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去绝对值分类讨论,转化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根据绝对值不等式性质,求出,转化为解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解:(1)当时,不等式化为, 得即 当时,不等式化为,成立,即 当时,不等式化为,得即 综上所述: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2)
    若恒成立,则. 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 【点睛】 本题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有关的不等式,属于中档题.以下内容为“高中数学该怎么有效学习?” 1、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理论看明白。买本好点的参考书,做些练习。如果没问题了就可以做些对应章节的试卷。做练习要对答案,最好把自己的错题记下来。平时学习也是,看到有比较好的解题方法,或者自己做错的题目,做标记,或者记在错题本上,大考之前那出来复习复习。

    2、首先从课本的概念开始,要能举出例子说明概念,要能举出反例,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理解概念)
    然后由概念开始进行独立推理活动,要能把课本的公式、定理自己推导一遍(搞清来龙去脉),课本的例题要自己先试做,尽量自己能做的出来(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力量)。

    最后主动挑战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经常攻关一些问题。(白天攻,晚上钻,梦中还惦着它)
           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坐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

     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

      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单元测试,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精挑慎选课外读物。

    初中学生学数学,如果不注意看课外读物,一般地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高中则不大相同。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只是围着自己的老师转,不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必然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体系,也必将事半功倍。

      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要强。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作业就尽情的欢乐。初中生基本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道做作业就绝对不够;
    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合理规划步步为营。

    高中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迅速进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详细的安排好自己的零星时间, 注意事项 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除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外,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只要学生认真努力,数学成绩提高是很容易的。

    ​ 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有心理包袱和顾虑,任何学科也是一样,是一个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要记住的一点,这个过程我们是否能真正的学好初三数学课程(或者其他课程),除了以上的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出自己优质的学习兴趣,要掌握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