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预防肌少症,饮食和运动很重要

    时间:2020-07-13 15:49:2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佚名

    都说,老人胖一点,有力气、有福气。可是你知道吗?胖并不代表强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俞人可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及内脏脂肪量的增多和肌肉量的流失,不少胖老人都面临患肌少症的风险。

    胖不等于有肌肉

    张大爷今年70岁了,是个胖胖的老爷子。因为患高血压、糖尿病好些年,长期吃多种药物,医生总让他减肥,他平时就尽量吃素,荤菜吃得很少。可是最近,张大爷觉得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出门遛弯一会儿就感觉走不动了。就上周,他还在家门口脚下一软摔了一跤。家人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做了全身体检。这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

    人体成分检测提示,张大爷的肌肉量明显偏少,体脂肪及内脏脂肪偏多,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医生说,他得了肌少症。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病,但从病名里张大爷大约也能猜到这个病和肌肉量减少有关。可他也奇怪,自己那么胖也会得肌少症吗?

    肌少症与脂肪多少无关,50岁以上人群警惕发病

    什么是肌少症呢?俞人可指出,肌少症是一组进行性,以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衰弱综合征的其中一种表现。具体症状表现为: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站起困难、手劲儿变小、总觉得乏力、平衡障碍、容易跌倒。

    诊断肌少症需要测量与肌肉相关的要素,而与脂肪多少无关。也就是说胖子也可以患肌少症,称为“肥胖型肌少症”,通俗来说就是“虚弱的胖子”。

    俞人可指出,与肌少症最相关的因素就是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人类骨骼肌的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会缓慢丢失肌肉,50岁后丢失速度会加快,70岁后丢失速度又會翻倍。此外,肌少症还与营养不良、平素健康情况差、活动减少、合并慢性疾病、多次摔倒事件、听力受损、多重用药等因素相关。

    她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对照以上因素,如果中了2项及以上,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肌肉量与功能。

    预防肌少症,饮食和运动很重要

    上了年纪,如何有效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呢?首先,保证营养摄入更关键。在社区卫生中心或综合性医院可对老人营养状况评估,若营养状况属中低水平,则需营养干预,尤其要补充蛋白质,例如鸡蛋蛋白、鸡鸭肉、鱼肉等优质蛋白,保证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g/kg体重。

    俞人可解释说,像张大爷这样,把减肥理解为吃素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不能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还会造成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当然,蔬菜水果不能少,饮食关键要注意均衡,少油少盐。

    另一方面,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得更快。”俞人可建议,年轻时就培养运动健身的习惯。

    而对于已经患有肌少症的患者,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延缓肌肉量丢失及功能丢失。每周进行2~3次的运动,每次运动30~40分钟。运动后喝1瓶牛奶以提高氨基酸吸收,适当补充维生素D。运动与饮食控制共同进行,达到1+1>2的效果。

    (摘自《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