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我们的孩子为何越长越胖?

    时间:2020-07-13 15:47:09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王萍

    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已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球肥胖儿童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日益转变,我国城乡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营养情况显著改善,与之相应,我国儿童生长的超重肥胖率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近30多年来,我国儿童肥胖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1986年0~7岁儿童肥胖总检出率为0.91%,到2006年儿童超重检出率为6.25%,肥胖检出率为3.19%。从数量上看,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虽然我国儿童所占比例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肥胖儿童的实际数目是惊人的。

    儿童超重肥胖问题发生的多种因素

    (一)遗传因素——内在基础

    遗传因素是儿童肥胖问题发生的内在基础。研究发现,父母的体重情况可以通过遗传作用于子女的身体。父母双方都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其肥胖发生的风险是体重正常父母的4倍,仅父亲一方超重肥胖的儿童是父亲体重正常儿童的3.1倍,仅母亲一方超重肥胖的儿童是母亲体重正常儿童的2.7倍。此外,胎儿期母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情况也会对儿童期超重肥胖问题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可见,父母双方均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问题的风险要远远高于父母体重正常的儿童。

    (二)饮食习惯——生理需求

    满足儿童生理需求的饮食行为与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儿童身体状况。经常不食用早餐、早餐的营养质量不合格及饮料的过度过量饮用都会极大增加儿童肥胖问题发生的风险。幼儿普遍喜欢吃肉类及零食类,家长往往顺从孩子的喜好,饮食结构不合理,幼儿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从而增加发胖风险。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水平,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则容易导致儿童身体发生一系列问题。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形成稳定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健康饮食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抓起。

    (三)生活方式——成长环境

    儿童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与肥胖问题的发生紧密相关。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方面,汽车在家庭中的普及逐渐取代了步行、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家长多开车接送儿童,导致儿童日常能量消耗减少;
    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丰富的节目、精彩的游戏充斥着儿童的日常生活,吸引着儿童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空暇时间,缩短了动态活动时间,静态活动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直接导致了儿童发胖风险的增加。

    (四)家庭背景——生活氛围

    家庭背景凝聚而成的生活氛围间接影响着儿童肥胖问题的发生。家长的知识文化背景、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影响着儿童肥胖发生的概率。诸多研究表明,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的子女,发生超重甚至是肥胖问题的风险高于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的子女。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的家长,一般营养知识比较丰富,其自身的知识水平、饮食习惯、喂养行为都会对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及习惯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家庭对儿童良好行为的表扬方式比较局限,更加倾向于食物型奖励,对儿童饮食提供的选择范围也比较封闭。

    (五)文化传统——社会滋养

    社会文化因素在超重肥胖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胖代表着“健康”和“福气”,传统年画中的“胖娃娃”形象就是这一传统育儿观念的真实写照。许多家長认为胖乎乎的小孩更加可爱,在育儿过程中多会鼓励孩子要多吃,吃得越多家长就越满意,表明自己的孩子越健康,吃的越好。还有一部分家长将儿童发胖与健康问题割裂开来,认为只要孩子能吃进去就代表他们身体需要。这些观念融合于我国的社会文化之中,在无形中滋养着家长的养育观念。

    儿童超重肥胖问题的防控策略

    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正处于迅速上升时期,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控制儿童超重肥胖问题的发生,无论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还是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对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确保按时就餐

    学前儿童要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通常来说,两餐间隔时间一般为3.5~4小时,如早餐在7:30~8:00;
    午餐在11:30~12:00;
    晚餐在5:00~5:30较为适宜。儿童每次进餐时间不应少于半小时,要细嚼慢咽并专心吃饭。

    (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偏食、挑食、过食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后,长大后也再难适应多样化的膳食。过食容易导致学前儿童肥胖,增加患病风险。儿童要养成适度饮食的好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食。

    (三)保证营养均衡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食物时,不能一味迎合他们的喜好,要为儿童选择有营养的食品,在食材的选择上尽量挑选新鲜的食物,种类也应尽量多样,注意蔬菜、水果、肉、蛋、奶类食物的合理搭配。

    (四)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科学、合理、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情绪调节、专注力和耐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运动十分必要,但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儿童的日常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正常情况下,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