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2020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三)]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

    时间:2020-07-06 22:04:24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实验基本技能 考点解读 1.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了解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能规范操作。

    2.能正确取用固体药品,正确滴加或倾倒液体药品,并能定量量取药品。

    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会选择合适仪器给物质加热;
    掌握给固体和液体加热的方法。

    4.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过滤、蒸发、蒸馏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中考预测 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理所当然实验技能依旧是2020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中考以选择、填空、简答等形式着重考查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化学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和规范、化学实验中不良操作的后果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分析及突发事故处理分析、药品及试剂的取用与注意事项以及过滤、气密性检查、蒸发等。选择题中以图像的形式考查仪器使用及基础操作的试题重现率几乎百分之百;
    在填空题和简单题中,则常考查实验仪器的识别、基本操作的描述以及单个仪器的用途。

    一、常用的加热物质的方法 1.酒精灯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也不得少于四分之一。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给液体加热: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试管口倾斜向上与水平面成45°角;
    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喷出伤人。

    给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药品平铺试管底部,增大固体的受热面积,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二、过滤和蒸发操作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 1.过滤: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使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外溅)。

    2.蒸发:加热使溶剂不断挥发,从而使溶液浓缩或使溶质析出。使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三、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浓硫酸的稀释是指将浓硫酸加水变成稀硫酸的过程,但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步骤: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称量(固体溶质用天平称取所需的质量);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溶剂水的体积);
    溶解(将溶质和溶剂放入烧杯中,搅拌使之溶解)。  五、粗盐提纯 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玻璃棒在各步骤中的作用:溶解(加速粗盐的溶解);
    过滤(引流);
    蒸发(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实验中的规律 1.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可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3.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5.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6.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7.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8.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要“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答案】C 【解析】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故选C。

    2.【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集气瓶等;
    能加热并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等;
    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故选A。

    3.【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答案】B 【解析】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错误;
    B、是试管夹,故B正确;
    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错误;
    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错误。故选B。

    4.【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操作错误;
    B、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操作错误;
    C、稀硫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操作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故操作错误。故选C。

    5.【2019年河南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测溶液的pH D.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导管应刚露出塞子即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6.【2019年安徽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答案】B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7.【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试溶液pH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8.【2019年广东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 读取数据 C.滴加试剂 D.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

    9.【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 B.配制溶液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 g,不能精确到0.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25 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10.【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放入铁钉 B. 倾倒稀酸 C. 滴加溶液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11.【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 【答案】D 【解析】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从短导管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④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

    12.【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读取液体体积 C.称量食盐 D.蒸发食盐水 【答案】D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13.【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浓硫酸中缓慢加入乙醇,边加边振荡 B.用10 mL的量筒量取9.75 mL的溶液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让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D.不小心打破温度计,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C 【解析】A、浓硫酸和乙醇混合时,应该向密度小的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该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
    B、10 mL的量筒只能够精确到0.1 mL,因此用10 mL的量筒不能量取9.75 mL的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让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不小心打破温度计,不能用大量水冲洗,这是因为汞不溶于水,该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故选C。

    14.【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过滤食盐水 B.氧气的验满 C.试管的洗涤 D.液体的加热 【答案】B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15.【2019年贵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错误;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正确;
    C、烧杯既可用于配制溶液,又可用做反应的容器,故正确;
    D、酒精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热源,可用于给物质加热,故正确。故选A。

    16.【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答案】B 【解析】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17.【2019年铜仁市】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C.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D.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答案】D 【解析】A、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滴管使用后不一定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操作错误;
    D、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8.[2018·淮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倾倒液体 C.称取药品 D.放置洗净的试管 【答案】D 【解析】A、震荡试管的方法是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不能上下摆动,错误;
    B、倾到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瓶口要紧挨,错误;
    C、称量固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D、洗净后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正确。故选D。

    1.(2020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下学期第二次线上测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点燃酒精灯 稀释浓硫酸 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用液体药品 2.(2020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滴加液体 加热液体 移开蒸发皿 溶解 3.(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连接仪器 点燃酒精灯 量取液体 称量烧碱 4.(202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收集O2 滴加液体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熄灭酒精灯 收集O2 5.(2020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一模)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取液体体积 取液后的滴管平放 溶解固体 稀释浓硫酸 6.(202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闻气体气味 测溶液pH 过滤 移开蒸发皿 7.(2020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二模)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倾倒液体 取用固体粉末 加热液体 熄灭酒精灯 8.(2020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区中考一模)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称量 10.25g 固体 测溶液的pH 稀释浓硫酸 蒸发食盐水 9.(2020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一模)下图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往试管里送入药品 B.过滤 C.加热固体 D.试管口塞胶塞 10.(2020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C. D. 加热液体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稀释浓硫酸 蒸发 11.(2020陕西省西安市中考一模)以下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溶解氯化钠 加入铁钉 氢气验纯 检查装置气密性 12.(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取固体药品 加热液体 测溶液 pH 稀释浓硫酸 13.(202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溶解氯化钠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制取蒸馏水 D. 给液体加热 14.(2020广东省惠州市六校中考一模)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0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探究的做法(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
    A.用H2O2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时,MnO2用量偏多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测定稀盐酸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 D.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16.(2020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⑥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8.用NaOH固体配置200 g 10%的NaOH溶液,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NaOH的固体保存 B.用天平称取NaOH固体 C.加水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存放 1.(2020广东湛江中考一模)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过滤泥水 D. 闻药品气味 2.(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新课结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吸取溶液 B.放入铜片 C.稀释硫酸 D.加热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湖北武汉经开区2019-2020学年四月月考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 气体的验满 B.测定溶液的 pH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胆矾 5.欲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速率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名校预测 1.【答案】C 【解析】A、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错误;

    B、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不是水加入酸中,错误;

    C、将导管一段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不能伸入容器内,操作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A不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越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不正确;

    C、完成蒸发操作,移开蒸发皿时,不能用手直接拿走蒸发皿,以免烫伤手,C不正确;

    D、在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试管口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上,容易造成试管被压破,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因遵循“左物右码”原则,且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时,应将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烧杯中,天平称量物体,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故B正确;

    C、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C不正确;

    D、氧气密度比水小,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故D不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A、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一般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于溶解固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A 【解析】A、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选项A正确;

    B、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选项B错误;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贴在烧杯的内壁上,选项C错误;

    D、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加热过程中的蒸发皿,应该用坩埚钳夹取,选项C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

    B、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选项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不能接触焰心,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选项错误;

    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选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不能称量10.25g的固体;
    故选项错误;

    B、应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测定pH值,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故选项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可用玻璃棒引流(或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并不断的搅拌,故选项错误;

    D、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到烧杯中称量,选项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造成液滴迸溅,选项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氯化钠的溶解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该实验中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溶剂水的体积,选项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铁钉这样密度较大的固体,应该先把试管横放,将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的竖立起来,使铁钉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选项B不正确;

    C、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氢气验纯时收集有氢气的试管口要向下,管口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点燃,如果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选项C正确;

    D、如图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浸没在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因此当推注射器的活塞时,气体进入锥形瓶内,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无法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选项D不正确。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应该使用药匙、镊子等。实验室中,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药品。A错误;

    B、加热液体,试管应该与水平面呈45°,从而使受热均匀。B错误;

    C、检测溶液的pH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图中的操作可能会造成待测液被污染。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关闭止水夹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并浸没漏斗下端,继续加入水,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制取蒸馏水时,冷水应从下端进,从上端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碳酸钙为固体试剂,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A选项存放试剂的仪器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为液体试剂,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用橡胶塞瓶塞,B选项存放试剂的仪器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集气瓶收集氢气后应该倒放在试验台上,盖住瓶口的玻璃片磨砂面向着瓶口方向,C选项收集氢气的集气瓶的放置方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可以为液体试剂,可以盛装在细口瓶或滴瓶中,D选项存放试剂的仪器和方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不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只是加快反应速率,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大于所需的液体体积,溶质质量不变,溶剂增大,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湿润pH试纸,再滴加测试的盐酸,相当于稀释了盐酸,测得的盐酸酸性减弱,pH则会偏大,选项C符合题意;

    D、一般是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原则,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此时位置颠倒,则变为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此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若使用了游码,则称量质量偏小,若没有使用游码,则称量质量不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1)配制100g 20%的NaCl溶液 (2)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1)由图可知,托盘天平称取了20g氯化钠,量筒量取了80mL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g+80g=100g,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其它仪器,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配制100g 20%的NaCl溶液。

    (2)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专家押题 1.【答案】B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试管夹夹住距离试管口处,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水槽中是否有气泡冒出,则可检验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应在空气中把胶头捏扁挤出空气,再放入液体药品中吸取,A不正确;

    B、把铜片放入试管中,应把试管横放,把铜片放到试管口,然后再慢慢竖起试管,B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不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但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加热胆矾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10%=10 g,故正确;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正确;
    C、通过玻璃棒的搅拌可以加速氢氧化钠的溶解速度,故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D。

    考点解读 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了解选择药品应该考虑的因素。

    2.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和操作;
    通过对比归纳,推断制取其他气体的装置和操作。

    3.掌握常见的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

    中考预测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属于重点掌握内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常穿插于气体的制取的考题中,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考查的方式通常有:
    1.常规基础题:考查有关三大气体制取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制取气体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及装置的连接。

    2.迁移运用题:将课本外的气体制取纳入考试范围,给足实验信息,考查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将三大气体的制取规律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评价题:分析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操作过程中的漏洞;
    评价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案,如药品的选择、制取方法是否可行、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评价和选择等。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判断能力。

    4.综合实验题:集气体的制取、除杂、干燥及性质的实验于一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1.反应原理的选择:原料易得、反应条件适中、反应速率适中、安全性高、无污染、便于收集等。

    2.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装置)。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的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即:
    反应物为液体和固休、反应条件为常温的应选择液固常温型。即:或 3.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和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注意:
    1.反应条件太高或太低、反应速率太快或太慢都不适合用于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如电解水制氢气因速度太慢不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氢气。

    2.制取装置中可根据制取气体的多少选择容量大或小的反应容器。

    3.收集时如有特殊的要求,可选择特定的仪器。如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只能使用排空气法,不能使用排水法。

    二、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除水)
    1.气体的净化(除杂),就是指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常用的气体的净化(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直接吸收,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如下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HCl、NH3等 NaOH固体 CO2 、HCl、H2O 无水硫酸铜 H2O 碱石灰 CO2、 HCl、H2O 灼热的铜网 O2 NaOH溶液 CO2 、HCl 灼热的氧化铜 H2、CO 浓硫酸 H2O 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为CO2。

    2.气体的干燥(除水)
    气体的干燥(除水),就是指将气体中的水蒸气,用干燥剂吸收掉,而得到干燥的该气体的过程。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如下三类:
    (1)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2)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固体NaOH、碱石灰。它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3)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它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气体。常用的干燥装置的基本类型和气体流向如下表:
    盛装干燥剂状态 液体干燥剂 固体干燥剂 装置示意图 气体流动方向 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球形干燥管应大口进气,小口出气(在干燥管的进出气口都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干燥剂流动)。U形干燥管,进气和出气没有区别 1.【2019·北京市】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A错误;
    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选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A。

    2.【2019·四川省攀枝花市】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正确;
    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正确。故选C。

    4.【2019·江苏省扬州市,双选】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O2,反应后分离KCl和MnO2(难溶于水)。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此装置制取O2 B.用此装置收集O2 C.用此装置过滤 D.用此装置蒸发滤液 【答案】AD 【解析】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D。

    4.【2019·江苏省盐城市】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和D装置制取CO2气体:在添加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KMnO4粉末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中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粉末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及少量MnO2制取O2,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装置收集O2;
    MnO2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长颈漏斗 水槽 (2)A或C 检查装置气密性 (3)2KMnO4K2MnO4+MnO2+O2↑ 堵塞导管 (4)D或F 催化 【解析】(1)a为长颈漏斗,b为水槽。

    (2)实验室可选用A、C装置和D装置制取CO2气体,这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在添加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室用KMnO4粉末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发生装置中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及少量MnO2制取O2,可选用D、F装置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MnO2起催化作用。

    5.【2019·广东省】根据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检验其纯度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 (3)A 2H2O22H2O+O2 (4)量筒 c (5)①B 不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②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珠产生,则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解析】(1)根据常用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气,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根据题意可知,需要采用量筒来测量液体体积,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量筒,由于要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的短端进入,长端把水排出来,因此从c端通入。

    (5)①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由于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装置E排水法收集甲烷,利用的是甲烷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用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而不用装置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烷,其原因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②设计实验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检验其纯度后,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珠产生,则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6.【2019·安徽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____________(填“m”成“n”)端导入,试剂X是______________;
    再用装置____________(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③ (3)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m 浓硫酸 E (5)CO2+Ca(OH)2CaCO3↓+H2O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气体。

    (3)装置A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浪费药品等。

    (4)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m端导入,试剂X是浓硫酸;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再用装置E收集。

    (5)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7.【2019·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______________[产氧率=×100%,结果精确到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 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 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MnO2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所用时间/s 17 8 6 3 2 2 2 2 2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E (2)①2KMnO4K2MnO4+MnO2+O2↑ ②10.1% ③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3)BC (4)①2H2O22H2Ol+O2↑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解析】(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
    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用E。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理论上氧气的产率==1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3)A.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错误;
    B.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故正确;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故正确;
    D.为了防止水槽中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错误。

    (4)①双氧水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l+O2↑;

    ②通过题干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8.【2019·安徽省】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 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比实验 (2)MnO2 (3)2KClO32KCl+3O2↑ (4)有 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5)收集气体的体积 【解析】(1)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实验2、3、4中加入药品后有无催化作用。

    (2)除了加入药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对比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实验2所用时间最短,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有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9.【2019·河南省】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铁架台等已略去)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如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请设计实验,检验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7)某潜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001 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气全部由Na2O2与CO2反应来提供,则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Na2O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除去HCl气体 Ca(OH)2+CO2CaCO3↓+H2O。

    (4)e f c d h g (5)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 (6)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7)702 kg 【解析】实验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是制取二氧化碳然后与过氧化钠反应,证明过程中生成了氧气而消耗了二氧化碳,从而结合这个流程分析过程。

    (1)A装置中是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是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于长颈漏斗需要插入到液面以下,而导气管露出少许即可,所以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为:
    (3)由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HCl,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HCl气体。E装置中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还有,也就是证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生成了氧气,所以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制备二氧化碳且除去杂质后让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进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有剩余和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所以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 e、f接 c、d接 h、g接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氧气支持燃烧,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的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可能生成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就是确定固体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能直接借助碱性进行确定,因为两者均为碱性。应该先检验碳酸钠后检验氢氧化钠,过程中注意不要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具体实验过程为: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7)某潜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001kg,则每天所需要的氧气的质量为100×0.001kg×60×24=144kg 设需要Na2O2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144 kg x=702 kg 1.(202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检验 D.验满 2.(2020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CO混有少量的CO2,用右图装置收集瓶较纯净的CO,说法错误的是( )
    A.I中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气体通入后,I中的液体会流向II C.反应结束后,CO收集在II中 D.若I中导气管始终保持液封,则不必尾气处理 3.(202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已知:。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③实验中可观察到脫脂棉团不变色 ④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OH + SO2 = Na2SO4 + H2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2020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会考科目调研)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①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收集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在B装置中制取氧气,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一模)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时,才能把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可以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盐酸制备SO2 ,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6.(2020广东省惠州市六校中考一模)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但需补充一种仪器 ___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还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制取 CO2 若收集到的 CO2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纯净的 CO2,可将气体通过装有________________的二个洗气瓶。

    ①饱和 NaHCO3 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浓硫酸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 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仪器 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 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除杂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请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① 。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 B 装置,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 收集二氧化碳一般采用装置_(填序号)。

    (4)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将制得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G 和装置 F 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其中,装置 F 和 G 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__。

    (2)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老师提供了下列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b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依次为____(填仪器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用C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

    (2)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检验CO2气体时用澄清石灰水,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装置可选用如图装置,硫化氢气体从_____端导入(填“a”或“b”)。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名校预测 1.【答案】D 【解析】A、图中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时,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可以用将混合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入I后一氧化碳会聚集到瓶口,使瓶内压强增大,会将瓶中液体排到II中,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入I后一氧化碳会聚集到瓶口,使瓶内压强增大,会将瓶中液体排到II中,一氧化碳被收集在I中,故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入I后一氧化碳会聚集到瓶口,使瓶内压强增大,会将瓶中液体排到II中,一氧化碳被收集在I中,不需要尾气处理,故正确。故选C。

    3.【答案】A 【解析】①该装置中有“可上下移动的粗铜丝”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说法正确;

    ②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说法正确;

    ③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遇水产生亚硫酸,显酸性,可观察到脫脂棉团变红色,说法错误;

    ④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产亚硫酸钠和水:2NaOH+SO2=Na2SO3+H2O,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的有:①②。故选A。

    4.【答案】(1)试管 (2)D (3)防止堵塞导管 【解析】(1)由图可知,编号①所指仪器的名称是试管,故填写:试管;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与溶于水,与水反应,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选择D装置,故填写:D;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故填写:防止堵塞导管。

    5.【答案】(1)酒精灯 铁架台 (2)AC (3)2H2O22H2O+O2↑ 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 (4)B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装置a为酒精灯,装置b为铁架台;

    (2)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采用固体加热发生装置,所以选择A,若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C,故选AC;

    (3)装置B是常温固液发生装置,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能把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

    (4)实验室中可以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盐酸制备SO2,所以选择常温固液发生装置,选择B。

    6.【答案】(1)酒精灯 ②③⑥⑦⑧ 2KClO32KCl+3O2↑ (2)盐酸浓度过高,有 HCl 气体挥发出来 B (3)如果有氧气剩余,导致收集的CO2不纯 (4)添加液体药品 ② 无法进行固液分离 【解析】(1)由题意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结合图中仪器可知需要补充热源酒精灯,还应选择的仪器是②③⑥⑦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2)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制取CO2,收集到的 CO2不纯,可能原因是盐酸浓度过高,有HCl气体挥发出来;
    要想获得纯净的CO2,可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因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因此选择①③,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3)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如果有氧气剩余,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4)图中仪器a为长颈漏斗,它的作用是添加液体药品,装置①通过上下移动铜丝可以实现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
    装置②关闭和打开弹簧夹,无法实现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和分离,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
    装置③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压会增大,试管内液面下降,打开弹簧夹,试管内气压会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可以实现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
    装置③通过注射器活塞的移动吸取或注入稀盐酸可以实现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综上所述可知装置②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原因是无法进行固液分离。

    专家押题 1.【答案】(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 (3)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E (4)若二氧化碳从G装置出排出,依然含有水蒸气,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解析】(1)仪器名称:①铁架台;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3)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 B 装置,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反应过程中关闭止水夹,装置中的压强变大,使药品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装置:E;

    (4)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将制得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G (除去氯化氢气体)和装置 F (干燥二氧化气体)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其中,装置 F 和 G 不能颠倒顺序的原因是:若二氧化碳从G装置出排出,依然含有水蒸气,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2.【答案】(1)①酒精灯 ②锥形瓶 (2)2KClO32KCl+3O2↑ F E (3)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4)2H2O22H2O+O2↑ 【解析】(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应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生成氧气,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加分解过氧化氢可用B装置,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答案】(1)集气瓶 (2)BFD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 + MnO2 + O2↑ 集气瓶没装满水等 【解析】(1)仪器b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固态)和稀盐酸(液态),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应选用的装置是BFD;
    反应的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装置A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
    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没装满水。

    4.【答案】(1)2H2O22H2O+O2↑ 催化 E (2)AC Ca(OH)2+CO2=CaCO3↓+H2O (3)C a (4)AB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装置导气管未到集气瓶底部装置错误,故用装置E收集氧气。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常温下,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硫化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收集硫化氢气体从a端导入,故填:C;
    a。

    (4)A项,将烧杯换成水槽与检查装置气密性无关,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属于正确操作,与导管口未看到气泡无关,故b项符合题意。

    C项,水温变低,气体遇冷,内外气体压强差减小,从而导致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将会导致试管内气体提前逸出,试管内外压强变化不大,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考点解读 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性质检验和区分某些物质或离子,并能根据物质和彼此之间的转化关系,初步学会物质组成的推断、反应关系的推断以及新物质的推断。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物理方法对混合物分离或提纯;
    根据物质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采用化学方法(发生化学反应)把混合物中杂质出去,对物质进行提纯。

    3.知道提纯(除杂)的原则和要求,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或药品对物质进行提纯。

    中考预测 在2018年的中考中,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将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的原理和步骤,物质推断的原则、思路和方法,物质提纯的主要方法和技巧。该考点常综合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典型物质的典型反应、反应规律、离子共存等有关知识,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和能力层次要求高等特点。

    一、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
    (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

    (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

    (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
    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
    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

    (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解这类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
    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

    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

    ②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等;

    ③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

    ④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

    ⑤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1)提纯方法应简单易行。

    (2)操作过程中尽量不使被提纯的物质损失(不减)。

    (3)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增)。

    (4)最好能生成被提纯的物质(转化)。

    2.主要方法 (1)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过滤法 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提纯 结晶法 蒸发 ①分离溶质与溶剂;
    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降温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少量的Na2CO3可选用稀硫酸,将CO32-转化为CO2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a(OH)2,可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将Ca2+转化为CaCO3沉淀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除去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可加入适量的铁粉再过滤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去炭粉中的CuO,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再过滤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通过加热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常见物质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或NaOH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蒸发。

    (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蒸发。

    (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14)NaCl(KNO3):蒸发结晶。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2019•上海)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 A.酚酞试液 B.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 D.碳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酞变红,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D、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B。

    2.(2019·德州)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锌粒和稀盐酸、稀硫酸都能反应,放出氢气,不能区分,故A不正确;
    B、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以区分,故B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区分,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稀盐酸、稀硫酸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D不正确。故选B。

    3.(2019·衡阳)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析】A、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选项A错误;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故选A。

    4.(2019•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答案】D 【解析】A、食盐和纯碱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涤纶和羊毛纤维,用手触摸,手感可能相同,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石蕊溶液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
    伸入带火星木条,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粉;
    加入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

    5.(2019•河南)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铵、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2019·天水)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答案】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
    B、氯化铵和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
    C、盐酸为酸性,使用pH试纸测定值小于7,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值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定值等于7,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D、观察颜色,黄色的溶液为硫酸铁溶液,能与硫酸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但是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无法鉴别,错误。故选C。

    7.(2019·梧州)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Ba(NO3)2、NaCl、H2SO4、HCl B.NaOH、FeCl3、MgSO4、KOH C.Ca(OH)2、KCl、Na2SO4、NaNO3 D.NaCl、BaCl2、CuSO4、NaOH 【答案】D 【解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NO3)2与H2SO4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KOH溶液,无法鉴别NaOH、KOH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
    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D。

    8.(2019•葫芦岛)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 C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充分溶于水后过滤 【答案】D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

    9.(2019·广东)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Zn粉(Fe):用ZnCl2溶液浸泡,过滤 B.碳粉(MnO2):滴入H2O2溶液,过滤 C.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MgCl2溶液过滤 D.CO2 (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A、Zn粉(Fe):铁和ZnCl2溶液不反应,过滤不能除去铁,故A不正确;
    B、碳粉(MnO2):滴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不变,过滤不能除去二氧化锰,故B不正确;
    C、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MgCl2溶液和硫酸钠不反应,过滤不能除去硫酸钠,故C不正确;
    D、CO2 (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分,故D不正确。故选D。

    10.(2019·临沂)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D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
    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变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19·湘潭)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 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B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 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 D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A.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时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尿素不与熟石灰反应,故可以区分,故选项错误;
    B.饱和碳酸氢钠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而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虽然会除去氯化钙,但又生成了新的杂质氯化钾,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可以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2019·乐山)盐化工是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_____溶液;

    (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

    (4)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MgCl2和Na2SO4 (2)Na2CO3 (3)OH-、CO32- (4)NaOH + HCl = NaCl + H2O 【解析】(1)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CaCl2、Na2SO4,先加入NaOH除去镁离子,再加入Ba(OH)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注意Ba(OH)2一定要放在Na2CO3前面,因为Na2CO3不仅要除去钙离子,还要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故A是NaOH 和Ba(OH)2的混合溶液,除去的杂质是MgCl2和Na2SO4。

    (2)由(1)的分析可知,A是NaOH 和Ba(OH)2的混合溶液,除去的杂质是MgCl2和Na2SO4,B是Na2CO3,除去的是CaCl2合过量的Ba(OH)2。

    (3)滤液②中的溶质为NaCl和过量的NaOH 、Na2CO3,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OH-、CO32-。

    (4)滤液②中的溶质为NaCl和过量的NaOH 、Na2CO3,要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要加入的试剂C是盐酸,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NaOH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13.(2019·广州)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HCl=NaCl+H2O (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
    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解析】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 3)2溶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钠不和硝酸钡反应,说明滤液不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OH+HCl=NaCl+H2O。

    (2)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一定含有氯化钡,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再滴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
    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1.(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一模拟化学试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 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O2(CO)
    足量的O2 点燃 C HCl(H2SO4)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D NaCl(NaOH)
    适量的硫酸 蒸发结晶 2.(2020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CO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分别取少量加水溶解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 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虹桥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区分下列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待区分的物质 碳铵与硝酸铵 硬水与软水 18K黄金与黄铜 蚕丝与涤纶线 方法一 闻气味 加适量肥皂水,观察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并观察现象 灼烧,闻气味 方法二 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测pH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4.(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5.(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H2O2 H2O 加无水硫酸铜固体,过滤 C N2 O2 缓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aCl 溶液 Na2SO4 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 6.(2020年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会考科目调研化学试题)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用酚酞溶液检验CaO 中是否含有Ca(OH)2 B.为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过滤即可 7.(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二模)化学试题)有关物质的鉴别,不合理的是 物质 实验试剂 A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点燃的木条 B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C 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硝酸银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8.(202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方案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现象 B 区分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加水溶解后测定溶液温度变化 C 验证稀硫酸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使用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在氧气流中点燃 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其方案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腈纶线和羊毛线 点燃,闻燃烧的气味 B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Ba(OH) 2 溶液,观察现象 C 鉴别固体硝酸铵和食盐 在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杯壁 D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C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将CO2通入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D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3.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可能是H2和CH4 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 D.一定含有CO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并过滤 B.NaOH溶液(Na2CO3):加入C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FeSO4溶液(CuSO4):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铁粉并过滤 5.透明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Cu(OH)2固体、酚酞、Ba(NO3)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则X是下列选项中的 加入物质 Cu(OH)2固体 酚酞 Ba(NO3)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红色 白色沉淀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NaOH溶液 6.(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一模)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将它们区分出来的是( )
    A.KNO3、AgNO3、HC1、FeCl2 B.KCl、Na2SO4、Ba(OH)2、MgCl2 C.HCl、K2SO4、K2CO3、BaCl2 D.CuCl2、KOH、HCl、Na2SO4 7.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铁粉、铜粉和氧化铜粉 先用磁铁吸引,再将剩余物在空气中加热 B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 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过滤 C 区别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测液体温度 D 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加水,搅拌,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观察 名校预测 1.【答案】C 【解析】A、CaO(CaCO3)加水之后氧化钙和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B、CO2(CO)通入足量的O2点燃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C、HCl(H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通过过滤把硫酸钡去除,既去除了硫酸又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D、NaCl(NaOH)加入适量的硫酸会生成硫酸钠,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B 【解析】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火焰为淡蓝色,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火焰为淡蓝色,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颜色,检验产物二氧化碳都无法判断,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加水溶解可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B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钾,加入适量的硝酸钡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除杂,但是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会引入新的杂质,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锌不反应,铜与硫酸锌不反应,得出金属活动性铁弱于锌、铜弱于锌,不能得出铁与铜的活泼性强弱,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A 【解析】A、碳铵有刺激性气味,硝酸铵没有,加入稀盐酸,碳铵能反应产生气体,而硝酸铵不反应,两种方法都可以鉴别,故 A正确;
    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可以鉴别,而测pH无法区分,故B不正确;
    C、18K黄金和黄铜颜色相似,不能区分,故C不正确;
    D、蚕丝与涤纶线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故D不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A、通常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食醋与氯化钠不反应,实验能成功,不符合题意;
    C、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实验能成功,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都能形成氨气,达不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A、 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氯化钾,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B、无水硫酸铜吸收水,但同时硫酸铜溶液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C、氧气可以和灼热的铜网反应,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氮气与铜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适量的氯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滴加酚酞溶液检验不出来,故该选项达不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适量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的是硫酸钡与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能与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蓝色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不能使蓝色沉淀溶解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只有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通过过滤,能得到氯化钠滤液和氢氧化镁滤渣,没有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故不能达到分离NaCl和MgCl2固体的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A、氧气可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氢气遇到点燃的木条,发出淡蓝色火焰;
    二氧化碳使点燃的木条熄灭,因此三种气体可通过点燃的木条进行区分,选项A合理;

    B、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
    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以看到白色沉淀,所以可以利用氯化钡溶液区分两种酸,选项B合理;

    C、氯化钠与氯化钙都可以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区别,选项C不合理;

    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选项D合理。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时,稀硫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紫色,再由紫色变成蓝色,是因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专家押题 1.【答案】D 【解析】A、分别将腈纶线和羊毛线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而腈纶没有这种气味,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

    B、分别向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而稀盐酸不能产生沉淀,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分别向两种固体中加水溶解,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氯化钠溶解是无明显吸热、放热现象,所以触摸杯壁,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解时无明显温度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

    D、分别向盛有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两者都不能复燃,不能鉴别,选项D不正确。故选D。

    2.【答案】CD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CD。

    3.【答案】A 【解析】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A。

    4.【答案】C 【解析】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Na2CO3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
    B、Na2CO3溶液与Cu(OH)2固体不反应,混合后无现象;
    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Na2CO3溶液能与Ba(NO3)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CO3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C、稀硝酸与Cu(OH)2固体反应,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D、NaOH与Ba(NO3)2不反应,混合后无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A.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FeCl2,将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加入FeCl2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再将剩余两种溶液加入AgNO3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是HCl,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KNO3,不符合题意;
    B.取一种溶液,分别加入另外三种溶液中,有两个试管产生沉淀,另一个试管无明显现象,则取的这种溶液是Ba(OH)2,与Ba(OH)2无明显现象的是KCl,Na2SO4和MgCl2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取一种溶液,分别加入另外三种溶液中,有两个试管产生沉淀,另一个试管无明显现象,则取的这种溶液是BaCl2,与BaCl2无明显现象的是HCl,再向另外两种沉淀中加入HCl,沉淀溶解的是K2CO3,沉淀不溶解的是K2SO4,不符合题意;
    D.溶液颜色为蓝色的是CuCl2,将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加入CuCl2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再向产生的蓝色沉淀中加入剩余两种溶液,蓝色沉淀溶解的是HCl,蓝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a2SO4,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解析】A、分离铁粉、铜粉和氧化铜粉,如果先用磁铁吸引,可分离出铁粉,剩余物是铜粉和氧化铜粉,再将剩余物在空气中加热,铜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最后得到的全部是氧化铜,没有能分离出铜粉,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镁,硝酸镁易溶于水,所以过滤得到的溶液中带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镁,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四种固体中加水,观察现象,测量液体温度。因为氢氧化镁固体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吸热、放热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加水后,如果固体不溶,则该固体是氢氧化镁;
    对用来做对比实验的水和另外三种溶液测量温度,如果温度上升,则为氢氧化钠;
    如果温度无明显变化,则为氯化钠;
    如果温度下降,则为硝酸铵。该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在空气中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如果加水,搅拌、静置后观察到有固体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钙一定变质,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如果实验中没有用足量的水溶解,部分氢氧化钙固体也能沉淀出来,因此不能凭是否有沉淀物来判断是否变质;
    当然滴入酚酞溶液,如果不变色,则全部变质,如果变红,可以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因此该实验无法区分氢氧化钙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这两种情况。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解读 1.实验方案的设计、完善与改进等。

    2.实验方案或实验装置的评价和反思。

    中考预测 实验设计与评价作为科学探究的核心和学习的最高层次,一直是中考化学必考的内容。该类试题,从考查知识点上看,涉及到化学各方面知识;从考查题型上看,有选择、填空、简答、探究等多种题型,除选择题外,大多数试题都是呈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在对题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试题所提供的方案中一些关键性内容补充完整;从考查能力上看,突出考查了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求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背景资料筛选、加工和处理,并能准确吸收和选择信息,通过自主感悟,调用贮存的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实验原理这一核心要点作出全面分析,以解决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质疑,同时对不同的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基本思路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对于定量实验还要考虑系统误差要小。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还应做到: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应该是正确的。

    (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及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胶、反应是否加热以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和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进行评价时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
    1.是否可行:(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5)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等。

    2.是否符合“绿色化学”:(1)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3)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1.(2019·山西)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A.泥沙水的净化 B.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变化 D.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A、该简易净水装置不能实现泥沙水的净化,正确的净水装置是从上到下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
    B、根据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能证明生石灰遇水放热;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减小,天平左高右低,能够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D、该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能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选C。

    2.(2019·天津)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答案】B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蒸发,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碳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故选BC。

    3.(2019·重庆B)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除去稀盐酸中的FeCl3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 C.高温下足量Fe2O3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 【答案】A 【解析】A、稀盐酸、氯化铁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
    B、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故B正确;
    C、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正确;
    D、NH4NO3固体溶于吸收热量,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A。

    3.(2019·长春)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分离CaO和CaCO3: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 B.制备CaCO3: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D.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A、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碳酸钙,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C、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后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HCl气体能与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故选D。

    4.(2019·陕西)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5.(2019·成都)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探究甲烷的组成 【答案】A 【解析】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
    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将铝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Al、Cu均能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Al>Ag,Cu>Ag,无法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探究甲烷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A。

    6.(2019·广东)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没有变质 D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 黑色固体变红 无色气体一定为H2 【答案】A 【解析】A、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黑色固体变红,不能说明无色气体一定为H2,也可能是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7.(2019·乐山)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一: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三: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实验四: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B 【解析】A、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痕迹明显的硬度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8.(2019·兰州)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C 【解析】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该实验溶质种类,温度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实验过程中,氯化钠在水中比在酒精中溶解的多,说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不能生锈,说明没有水铁钉不能生锈,但是不能判断铁钉生锈是否需要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9.(2019·陕西)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 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10.(2019·泰安)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11.(2019·平凉)科学探究很奇妙!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3)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2)SO42− CuSO4溶液 Cu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4)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1)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故起催化作用的不可能是水分子。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含有硫酸根离子,无明显变化,说明SO42−不起催化作用;
    要证明是铜离子起作用,可以在实验③中加入CuSO4溶液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Cu2+。

    (3)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4)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2.(2019·葫芦岛)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3)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4)较多固体 【解析】(1)A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水进行吸收,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4)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是观察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然后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

    1.(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各区九年级校联考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分离食盐和泥沙 蒸发结晶 B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 观察颜色 2.(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2SO4、Na2CO3两种无色溶液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B 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 C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取相同大小颗粒,分别加入稀硫酸 D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铜粉消耗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 3.(2020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考模拟)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D 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滴入无色酚酞 4.(2020·平凉市第七中学初三课时练习)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5.(2020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除去O2中混有的CO2 证明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盐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6.(2020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其设计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C.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与氧气接触 7.(202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方案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现象 B 区分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加水溶解后测定溶液温度变化 C 验证稀硫酸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使用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在氧气流中点燃 8.(2020内蒙古包头市中考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20℃时,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0℃时,将31.6g的硝酸钾固体溶于68.4mL水中 B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取样加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1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1.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 B.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 C.用稀H2SO4、Fe2O3和NaOH溶液制备Fe(OH)3 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3.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给病人输氧时a处接钢瓶 C.比较CaCO3与HCl及H2SO4反应的速率 D.此装置具有“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功能 4.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点燃氢气等可燃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防止点燃时出现安全事故 B 用小刀轻轻的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证明蜡烛质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CO2集气瓶里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D 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部分水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5.(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Cu 、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Cu 、Ag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少量AgNO3溶液,观察现象 D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H2O,过滤,洗涤,干燥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肥皂水呈碱性 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 B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CuSO4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过滤混合物 C 除去CuO中少量C粉 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D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名校预测 1.【答案】B 【解析】A、分离食盐和泥沙,实验操作需要溶解过滤,过滤之后对滤液蒸发结晶,选项操作错误。B、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CaO中的CaCO3可采用高温煅烧,选项正确。C、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都是白色,根据颜色无法区分,方法错误。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氢氧化钠也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都会变红色,无法区分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操作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同时产生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和蒸馏水分别与肥皂水混合搅拌后,都能产生大量泡沫,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铜和银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确定铜和银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错误;
    D、加热铜粉,铜粉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固体粉末,可以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除去氯化氢,再把气体通入浓硫酸的洗气瓶,吸收水蒸气,收集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
    B、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钙溶液,再把氯化钙溶液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钙固体,不符合题意;

    C、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稀硫酸或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无法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没有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一段时间,铁钉生锈,但无法证明铁钉生锈与水有关,还是与氧气有关,或者是与水和氧气有关,D不正确。故选A。

    4.【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使塑料瓶变瘪,故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符合题意;
    B、除去O2中混有的C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通常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混合溶液中不一定含碳酸盐、还可能是碳酸氢盐,亚硫酸盐等,不符合题意;
    D、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银之前,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位于氢之前,铜位于氢之后,可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内部压强减小,降温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测定氧气的含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将石墨接触电路中,充当导线,若为导体,则电路接通,灯泡发亮,若不为导体,灯泡不亮,因此可以验证石墨是否具有导电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气泡漂浮于空气上部,可以判断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的温度相同,只是两者的着火点不同,所以此实验是探究燃烧条件之一:达到可燃物着火点,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时,稀硫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紫色,再由紫色变成蓝色,是因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8.【答案】D 【解析】A、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24g=76g,因此20℃时,将31.6g的硝酸钾固体溶于68.4mL水中不能配制该温度下100g的硝酸钾饱和溶液,A选项实验方案设计的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要检验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通过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的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B选项实验方案设计的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取样加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三氧化二铁反应完后,铁会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会腐蚀铁,C选项实验方案设计的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研磨时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通过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案来鉴别化肥KNO3和NH4C1,D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专家押题 1.【答案】C 【解析】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左盘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白磷与能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虽然红磷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实验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选项错误;
    C、铜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根据注射器内刻度的变化可以确定装置内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两只试管内的铁钉均不能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滴加酚酞试液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尽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外形成气压差,水进入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所选择的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不能和除了氧气之外的其他气体反应,生成物不能有气体,图中选择木炭作为材料,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消耗了氧气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给病人输氧时a处接钢瓶,气体由长导管进入,可以通过水中气泡的速率判断输入氧气的速率,同时对氧气进行湿润,B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所用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量、浓度相同,一个用的是块状的碳酸钙、另一个用的是粉末状的碳酸钙,要比较CaCO3与HCl及H2SO4反应的速率,变量应该是酸的种类,其他的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压增大,但不能使液体和固体分离,反应不会停止,不能实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A、氢气等可燃气体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燃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防止点燃时出现安全事故,正确;
    B、用小刀轻轻的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证明蜡烛质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正确;
    C、把燃着的木条伸至收集CO2集气瓶瓶口,不是瓶里,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选项错误;
    D、做硫燃烧实验时,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中预留部分水,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将Cu、Ag分别放入盐酸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铜、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判断铜和银的活泼性,故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C、取样,分别加入AgNO3溶液时,都能够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利用硝酸银溶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故错误;
    D、 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再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钾,故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如果pH大于7,说明肥皂水显碱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考点解读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4.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知道某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考预测 分析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对于本专题内容,考查频率极高的考点有:
    (1)物质的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2)常见的合成材料及几种纤维的鉴别;
    (3)化学与人体健康。预测在2020年的中考中,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灭火原理是必考内容,可能会以实验探究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
    合成材料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难度较小,几种纤维的鉴别可能会出现在简单题中;
    另外有关元素与人体健康及六大营养素也是高频考查点,但是难度都比较小。

    一、“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注意事项 1.注意利用对比物品进行实验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常用到的对比物品有:酒精和水(可燃物与非可燃物)、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放的烧杯和倒放的烧杯(燃烧需要氧气)等,其他如木块与石块、红磷与白磷等也可进行对比。

    2.注意利用对比点控制条件,设置对比实验 如蘸水的蘸酒精的棉花加热片刻进行对比,铜片上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随便进行对比,放在烧杯内和罩在烧杯内的两支蜡烛进行对比等。每个对比点的设计都要求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相对应。

    二、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化学)的比较 燃烧 缓慢氧化 爆炸(化学)
    定义 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 发生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①可燃物 ②急剧燃烧 ③有限的空间 现象 发光、放热 放热较慢,一般不发光。(产生的热量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引起自燃)
    急剧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 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 三、各种纤维素的燃烧鉴别法 织物 燃烧现象 尼龙 易燃、燃烧时有火焰,熔化结球 涤纶 近火时先熔化,后燃烧,燃烧后呈黑色圆球,可压碎 腈纶 近火时先收缩,后燃烧,燃烧时冒黑烟,有臭味,余烬呈黑色硬球 棉布 易燃烧、燃烧时有烧纸气味,余烬呈灰白色 羊毛 燃烧时发泡,有火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余烬呈黑褐色 1.【2019年天津市】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点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故选A。

    2.【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露天焚烧农田秸秆 C.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答案】D 【解析】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会污染水资源,故错误;
    B、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错误;
    C、深埋处理废旧电池,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故错误;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节约能源、减少空气等的污染,故正确。故选D。

    3.【2019年河南省】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黄河鲤鱼 B.新郑大枣 C.叶县岩盐 D.原阳大米 【答案】A 【解析】A、黄河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新郑大枣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叶县岩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D、原阳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A。

    4.【2019年重庆市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2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故选C。

    5.【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手套 B.纯棉背心 C.羊毛大衣 D.不锈钢水杯 【答案】A 【解析】A、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
    B、纯棉背心是由棉制成的,棉属于天然材料;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D、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6.【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以液化石油气代替柴油、汽油等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C 【解析】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C、不能用水扑灭电线着火,以防触电,错误;
    D、以液化石油气代替柴油、汽油等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故选C。

    7.【2019年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A、“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
    B、“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D、“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故选C。

    8.【2019年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析】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故A说法正确;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自己不能灭火,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故B说法正确;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故D说法正确。故选C。

    9.【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答案】D 【解析】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错误;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错误;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正确。故选D。

    10.【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化学变化 D.淀粉和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过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活动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故B正确;
    C、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蛋白质变性,性质不同于原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故D错误。故选D。

    11.【2019年安徽省】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答案】A 【解析】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摄入不足会患疾病,错误;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正确;
    C、甲醛有毒性,能破坏人体活性蛋白质,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
    D、吸入的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因此不能吸烟,正确。故选A。

    12.【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 B.缺钙会引起贫血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 【答案】C 【解析】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
    B、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
    D、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故选C。

    13.【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是 A.饮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 B.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C.不吃油脂减肥 D.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答案】B 【解析】A、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物质,用它勾兑酒精,大量饮用会致人死亡,故A说法错误;
    B、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吃水果和蔬菜可补充维生素,故B说法正确;
    C、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油脂在人体内消耗不完时,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导致人体发胖,我们可以少吃,但是不能不吃,故C说法错误;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可致癌,故霉变大米经淘洗后也不能食用,故D说法错误。故选B。

    14.【2019年云南省】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A.生石灰 B.金刚石 C.食盐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__;

    ②可用来做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

    ④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_____。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 D.微量元素钛、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B ②A ③C ④D (2)BC (3)天然气 (4)清除可燃物 【解析】(1)①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做干燥剂;
    ③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
    ④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

    (2)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错误;
    B、过量摄入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
    C、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补充,故说法正确;
    D、钛、铝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故说法错误。

    (3)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15.【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类。

    (2)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人们利用石油可以炼制多种产品,如柴油、煤油、汽油等。请设计实验证明煤油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AC (3)ABCD (4)点燃煤油,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生成,煤油中含有碳元素 【解析】(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尼龙和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棉花和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3)通过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和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都可以缓解“白色污染”。

    (4)通过检验燃烧产物以验证煤油中含有碳元素,步骤:点燃煤油,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有二氧化碳生成,煤油中含有碳元素。

    1.(2020江苏南京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实验室制出的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浇灭 D.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先开灯检查情况 2.(2020江西创新协同一模)为防止火灾发生,我省各级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用菜扑灭油锅着火 B.点火检查燃气泄漏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用水浇灭电器着火 3.(2020广东省清远中考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C.住:住房装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 D.行: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工具之一,用喷油漆的方式来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 4.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5.(2020安徽名校联盟中考一模)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有利于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大量施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C.在腌菜里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防腐 D.为了补充碘元素可以食用加碘盐 6.(2020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考模拟)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在北京举办,其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 A.加强回收废弃塑料制品和废弃电池 B.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 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以减少环境污染 D.检测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7.(2020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中考一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代替煤可减少酸雨 B.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能部分解决化石能源耗尽的问题 D.汽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减缓温室效应 8.(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清除可燃物也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维生素在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或药物中摄取 B.铁、锌、锡、碘、氟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人体中的酶都属于蛋白质 D.豆制品、奶类、虾皮等食物中钙元素的含量比较丰富 10.(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潮汕牛肉丸”是潮汕人的最爱,原料是:黄牛腿肉、精盐、味精、食用油、胡椒粉、蒜头油等,经过反复捶打而制成。

    (1)“潮汕牛肉丸”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进入人体后会逐步消化分解成为易被人体吸收的________________。

    (2)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锅碗瓢盆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用液化气灶煮牛肉丸时,锅外壁出现炭黑,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____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液化气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液化气泄漏,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一旦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一定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2.(2020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会考科目调研)很多物质或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B.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缺少钙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少碘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3.(2020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4.(202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下列实验仪器所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烧杯 B.铁架台 C.塑料药匙 D.蒸发皿 5.(2020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区中考一模)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保持合理营养尤为重要。下列关于科学饮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维生素和水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②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③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④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单质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6.(2020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一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让我们更加明白健康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

    (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均衡饮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李燕的妈妈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清蒸鲈鱼、红烧排骨、豆腐汤,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填一种即可)。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还应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

    (2)做好居家环境的卫生,必要时使用消毒液对室内进行消毒。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液,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消毒液喷洒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____。

    (3)以下是人们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

    A 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 多饮水,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 C 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D 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

    (5)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6)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名校预测 1.【答案】B 【解析】A、用水灭火,是将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符合题意;
    C、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不能用水浇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D、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液化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正确;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B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A正确。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B错误。C、住:住房装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有危害,C错误。D、行: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工具之一,但是不用喷油漆的方式来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而是用涂油的方法,D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故A正确;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错误;
    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故A错误;
    B、合理施用农药,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故B错误;
    C、亚硝酸盐有毒,不能大量食用,故C错误;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为了补充碘元素可以食用加碘盐,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加强回收废弃塑料制品和废弃电池,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以及废弃电池中的重金属对地下水、土壤等污染,不符合题意;
    B、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性物质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和粉尘,加剧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D、检测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解析】A、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所以天然气代替煤可减少酸雨,故A正确;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正确;
    C、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故C正确;
    D、乙醇汽油燃烧的产物也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汽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不能减缓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A、镁与二氧化碳也可发生燃烧反应,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选项A正确;
    B、锅盖覆盖后,隔绝氧气,切断了燃烧三要素中与氧气接触的条件,所以可以达到灭火目的,选项B正确;
    C、清除可燃物,切断了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条件,所以可以达到灭火目的,选项C正确;
    D、用水灭火是隔绝氧气,同时降低环境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属性,不会降低,选项D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A、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故选项错误;
    B、由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种类可知,氟、碘、铁、硒、锌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锡不是,故选项错误;
    C、人体细胞中的酶大多属于蛋白质,少数属于RNA,故选项错误;

    D、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2)乳化 (3)调大 C3H8+5O23CO2+4H2O (4)关闭阀门 【解析】(1)“潮汕牛肉丸”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消化分解成为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2)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锅碗瓢盆;

    (3)锅外壁出现黑灰,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丙烷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3H8+5O23CO2+4H2O;

    (4)一旦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一定要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同时严禁烟火。

    专家押题 1.【答案】C 【解析】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有大量可燃物,应张贴“严禁烟火”标志。A、该图标表示可循环利用,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严禁烟火”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解析】A、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不会引起夜盲症,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缺少钙元素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不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会引起佝偻病,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原子,但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A不正确;
    B、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还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B不正确;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但有机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不正确;
    D、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A、烧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铁架台是用钢制成的,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药匙是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蒸发皿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①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水、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
    故说法正确;
    ②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故说法正确;
    ③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过多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对身体也会造成伤害;
    故说法错误;
    ④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故说法正确;
    ⑤碘单质有毒性和腐蚀性,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该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的化合物如碘酸钾等;
    故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A。

    6.【答案】(1)清蒸鲈鱼或豆腐汤 维生素 (2)+1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AC (4)过滤 (5)吸附 (6)合成材料 【解析】(1)米饭中富含淀粉,清蒸鲈鱼、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红烧排骨、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豆腐汤、豆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因此富含蛋白质的是清蒸鲈鱼、红烧排骨、豆腐汤。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还应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2)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解得x=+1,则次氯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消毒液喷洒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A、由题意消毒液喷洒后,家中会有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消毒液浓度越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高,对家居生活不利,家庭消毒时,消毒液应该选择合适的浓度,A选项做法不科学,符合题意;

    B、多饮水,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稳定,B选项做法科学,符合题意;

    C、药物的服用必须遵从医嘱,不能通过每天吃药来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应该通过合理膳食来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C选项做法不科学,符合题意;

    D、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D选项做法科学,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C。

    (4)由题意佩戴口罩可以将病毒阻隔在外面,实现空气与病毒的分离,则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5)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6)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属于合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