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新会招聘陈皮女工 [**电力设备制造厂异地搬迁改造升级项目安全预评价]

    时间:2020-06-22 22:02:39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前言 **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企业主营大型电站大电流封闭母线、电力节能环保系列产品、电气自动化设备、电网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主要产品为封闭母线,年生产能力3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目前国内运行的核电、百万机组火电配套的母线产品运行业绩最多的厂家。公司拥有大、中型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160余台,目前有10个产品系列,4个主要生产车间、3个产品事业部、设质量管理部及合同执行部等部门。拥有下料成型、焊接、加工、热处理、涂装、组装等生产工序,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131名、质量检验人员29名。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及镇江市总体规划要求,主城区内所有制造企业都要搬离主城区。**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与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土地置换项目合作意向协议,将位于镇江市朱方路的**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搬迁重建至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本项目总投资123057万元,分两期开发,一期投资28698万元,征地114220.09平方米(约171.3亩),新建厂区及厂房,采取填平补齐的措施,在搬迁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增部分关键设备提升现有工艺水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封闭母线0.5万米/年、浇注母线2.0万米/年、消声器类产品3000台/年、其他电源电网产品1000台(套)、铁附件5000吨、铜排500吨的生产能力。

    项目主要产品为封闭绝缘母线、浇注母线、共箱母线、噪声治理产品其他电源电网产品;
    主要设施有等离子切割机、剪板机、车床、镗床、铣床、电焊机、起重机、喷漆房设备及公用辅助设施。

    项目无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产品,因此本项目不需要履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手续。项目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危险工艺。

    项目使用丙烷、氧[压缩的或液化的]、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氩[压缩的或液化的]、汽油、柴油[闭杯闪点≤60℃]、天然气[富含甲烷的]、含易燃溶剂油漆制品[闭杯闪点≤60℃]等危化品辅助物料。项目使用压力容器(包括气瓶)、起重机、叉车等特种设备。这些物质、设备、设施的使用,决定了该项目在施工安装、生产运行、检维修过程存在火灾、其它化学爆炸、中毒窒息、容器爆炸、其它物理爆炸、压力管道爆炸、灼烫、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车辆伤害、毒物、高温、噪声等危险有害因素。

    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为确保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即“三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的规定,**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与**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安全预评价合同,委托**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为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评价工作组在现场踏勘、调研、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咨询有关专家和危险有害因分析辨识、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编写了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书。

    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得到了镇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镇江市润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目录 前言 1 目录 1 1概述 1 1.1项目安全预评价目的 1 1.2评价依据 2 1.2.1法律 2 1.2.2行政法规 2 1.2.3部门规章 2 1.2.4地方法规 4 1.2.5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4 1.2.6批准建设的相关文件 7 1.2.7企业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 7 1.3项目评价内容、范围及评价程序 7 1.3.1评价内容 7 1.3.2评价范围 7 1.3.3安全预评价程序 8 2项目概况 10 2.1建设单位概况 10 2.2项目简介 11 2.3项目地理位置、周边情况、气象条件、水文、地质及社会环境 11 2.3.1项目地理位置 11 2.3.2项目周边情况 11 2.3.3气象条件 12 2.3.4水文 13 2.3.5地质 14 2.3.6社会环境 16 2.4项目总图及平面布置 17 2.4.1总平面布置 17 2.4.2竖向布置 17 2.4.3交通组织及道路 18 2.4.4物流 18 2.5项目产品及生产纲领 18 2.6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情况 19 2.6.1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及年用量 19 2.6.2项目其它辅助物料和动力用量 19 2.7项目生产工艺 20 2.7.1下料工段 20 2.7.2焊接工段 22 2.7.3涂装工段 22 2.7.4组装工段 23 2.8 车间组成及各部门任务 24 2.9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 24 2.9.1 项目搬迁利用现有工艺设备 24 2.9.2 项目新增工艺设备 27 2.10项目主要建构筑物 27 2.11项目公用和辅助设施 28 2.11.1给排水 28 2.11.2电气 29 2.11.3 动力 31 2.1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2 2.12消防 33 2.12.1 总图消防 33 2.12.2 建筑消防 34 2.12.3 消防给排水 34 2.12.4防烟与排烟 35 2.12.5 电气消防 35 2.12.6 动力消防 36 2.13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36 2.13.1组织机构设置 36 2.13.2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人员培训 36 3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37 3.1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说明 37 3.1.1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依据说明 37 3.1.2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说明 38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9 3.2.1项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危险有害因素 39 3.2.2项目厂址、总图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6 3.2.3项目物料储运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7 3.2.4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8 3.2.5生产装置主要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1 3.2.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4 3.2.7项目施工和试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9 3.2.8 项目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81 3.2.9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81 3.2.10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82 3.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82 3.3.1火灾、爆炸 82 3.3.2 起重伤害 82 3.3.3 机械伤害 83 3.3.4 触电 83 3.3.5 容器爆炸 84 3.3.6 中毒、窒息 84 3.3.7 车辆伤害 84 3.3.8 高处坠落 84 3.3.9 物体打击 84 3.3.10 坍塌 85 3.3.11 灼烫 85 3.3.12 噪声和振动危害 85 3.3.13 粉尘危害 85 3.3.14 高温、低温危害 85 3.3.15 毒物危害 86 3.3.16 电弧辐射危害 86 3.3.17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小结 86 3.4项目火灾危害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 87 3.5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 87 3.5.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87 3.5.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87 3.5.3 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汇总 88 3.5.4 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论 88 4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89 4.1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89 4.1.1安全预评价方法概述 89 4.1.2项目安全预评价方法选择 89 4.1.3项目采用的主要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90 4.2项目评价单元的确定 94 4.2.1确定评价单元的一般原则 94 4.2.2本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评价单元 94 5项目定性定量评价 96 5.1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评价 96 5.2项目选址和总图布置分析 96 5.2.1项目选址符合性评价 96 5.2.2项目总图布置符合性评价 100 5.2.3项目选址、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小结 102 5.3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102 5.3.1预先危险性分析 102 5.3.2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109 5.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109 5.4.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109 5.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小结 110 5.5供配电系统分析评价 111 5.5.1 供配电系统 111 5.5.2 变电所分析评价 111 5.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分析 115 5.7 空气压缩系统分析评价 116 5.7.1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116 5.7.2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小结 118 5.8重大事故案例 119 5.9项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124 5.9.1项目政策符合性单元分析评价小结 124 5.9.2项目选址、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小结 124 5.9.3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124 5.9.4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小结 125 5.9.5 项目供配电系统分析评价小结 125 5.9.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分析小结 125 5.9.7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小结 125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26 6.1综述 126 6.2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126 6.2.1 防机械损伤 126 6.2.2 噪声防护 126 6.2.3 防尘防毒 127 6.2.4 弧光防护 127 6.2.5 电气安全 127 6.2.6 防暑降温 127 6.2.7 设备及设施安全警示 127 6.3本预评价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 127 6.3.1总图布置方面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27 6.3.2车间布置和厂房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29 6.3.3运输、装卸方面的安全措施 129 6.3.4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130 6.3.5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安全对策措施 137 6.3.6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142 6.3.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143 6.3.8其它方面的对策措施 145 7项目预评价结论 148 7.1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148 7.1.1项目物质危险有害性 148 7.1.2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48 7.1.3项目火灾危害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 148 7.1.4项目预先危险性评价结论 148 7.1.5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论 148 7.1.6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论 149 7.2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149 7.3项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149 7.3.1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149 7.3.2建议 149 7.4项目预评价结论 150 附件 1 1概述 1.1项目安全预评价目的 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基本目的是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对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确定其 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预评价结论,指导项目的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项目安全预评价可达到以下具体目的。

    (1)提高项目本质安全化程度 通过安全预评价,对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中存在的事故和事故隐患进行系统分析,针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发生的可能原因事件和条件,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方案,特别是从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多重安全屏障,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故障时,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实现项目设计过程安全控制 在项目设计前进行安全预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安全预评价,可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和进行管理决策。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5)为政府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安全预评价报告是项目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对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预评价报告作为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法律、条例、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提供依据。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12.1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1.1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12.31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9.5.1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2015.1.1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第54号、2012.7.1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2004.7.1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11.1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7号,2009.5.1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2014.1.1施行)
    1.2.2行政法规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令第591号,2011.12.1);

    (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令第445号,2005.11.1);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令第352号,2002.4.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令第190号,1995.12.27);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令第393号,2004.2.1);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令第549号,2009.5.1);

    (7)《工伤保险条例》(***令第586号)(2011.1.1);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令第493号,2007.6.1);

    (9)《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令第619号,2012.4.28);

    (10)《***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7.23);

    (11)《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令第639号,2014.1.1);

    (1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令第239号,1998.1.7);

    (1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令第593号,2011.7.1)等。

    1.2.3部门规章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12.28);

    (3)《关于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经济处罚的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3]84号,2003.6.3);

    (4)《危险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5版,2015.5.1);

    (5)《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法[2003]142号,2003.6.10);

    (6)《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1997.1.1);

    (7)《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1995]56号,1995.1.22);

    (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第13号令,2000.10.1);

    (9)《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92令,2007.6.1);

    (10)《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令,2003.6.1);

    (11)《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2001.7.1);

    (12)《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1996.7.1);

    (13)《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2002.3.21);

    (1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2003.6.1);

    (1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4.27);

    (17)《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2002.5.1);

    (18)《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87)卫防字第60号,1988.1.1);

    (19)《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012.2.14);

    (2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总局令第79号修订,2015.2.14);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3.1);

    (2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2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总局令第80号修订,2015.5.29);

    (24)《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 (25)《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总局令第80号修订,2015.5.29)
    (26)《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2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总局令第77号修订,2015.4.2)
    (2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空气化工产品无人值守“现场供气”生产活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6号)等。

    1.2.4地方法规 (1)《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9年修正本)(2009.6.1);

    (2)《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修改版)》(2004.7.1);

    (3)《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改版》(2004.5.1);

    (4)《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苏政发[2004]29号,2013.1.29);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9号,2006.12.13);

    (6)《关于印发《江苏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苏安监[2013]76号,2013.4.1);

    (9)《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苏安办[2008]21号,2008.4.8)等。

    1.2.5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

    (4)《化学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0)《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CECS200:2006);

    (1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5)《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

    (1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1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1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1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2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2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2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4)《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

    (2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26)《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2008);

    (27)《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1991);

    (2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2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30)《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

    (3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08)
    (3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GB7691-2003)
    (3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99)
    (3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2006)
    (3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
    (3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Q7016-2008);

    (37)《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5-2008);

    (38)《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

    (3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985);

    (40)《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F001-2006);

    (41)《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8196-2003);

    (42)《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23821-2009);

    (43)《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226.1-2008);

    (44)《机械安全 急停设计原则》(GB16754-2008);

    (45)《机械安全 双手操纵装置 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T 19671-2005);

    (46)《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47)《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48)《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49)《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 险情听觉信号》(GB1251.1-2008);

    (50)《安全帽》(GB2811-2007);

    (5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52)《安全色》(GB2893-2008);

    (5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

    (5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

    (5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5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2);

    (5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5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

    (5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

    (6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5)(2011年版);

    (6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63)《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52-2010);

    (64)《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65)《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2013);

    (66)《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08)
    (6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6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6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7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7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

    (72)《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

    (73)《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3-2007);

    (74)《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2002)
    (75)《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76)《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7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等。

    1.2.6批准建设的相关文件 (1)《关于**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异地搬迁扩能建设项目备案的通知》(镇润发改经信备20140038号);

    1.2.7企业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 (1)《**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异地搬迁改造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2)**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1.3项目评价内容、范围及评价程序 1.3.1评价内容 (1)对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辨识、分析、评价;

    (2)对项目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并对主要危险、危害单元进行重点评价;

    (3)对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后果进行预测、分析;

    (4)对项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5)对项目作出安全预评价结论。

    1.3.2评价范围 根据**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与**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本预评价是在初步设计前对项目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并提出安全对策建议,评价地域为项目建设地址及周边区域,具体评价对象涉及**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及相关动力、公用辅助设施,主要有:
    (1)联合厂房;

    (2)科研楼、辅助用房;

    (3)动力、公用和辅助装置(包括为项目配套的供配电、给排水、供气等设备、设施)。

    项目涂装工段镀银、镀铜、镀锌工序委托外协进行,不包括在本预评价范围之内。

    凡涉及项目的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问题,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亦不包括在本预评价范围之内。

    1.3.3安全预评价程序 (1)安全预评价程序说明 项目安全预评价,首先需对项目的工艺路线、设备装置、介质、环境及运行管理等进行深入了解分析;
    然后辨识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再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上,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分析;
    根据定性分析结果,用适宜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性大的装置、单元进行评价,确定其危险危害程度;
    列举同类装置的事故类型、典型事故案例,佐证项目潜在的重大事故类别及其模式和事故原因;
    最后经汇总、归纳和综合分析,针对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得出预评价结论。

    (2)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项目安全预评价程序见图1-1。

    图1-1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2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概况 **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企业主营大型电站大电流封闭母线、电力节能环保系列产品、电气自动化设备、电网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主要产品为封闭母线,年生产能力3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目前国内运行的核电、百万机组火电配套的母线产品运行业绩最多的厂家。百万机组消声器产品、空气循环干燥装置产品是国内唯一供货厂商,高真空吸引装置(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截止2013年,企业荣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高新技术产品、火炬计划等荣誉称号五十多项。长期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产品诸多关键技术在国内同行占据领先地位,每年获得国家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数十项。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企业是管理先进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产品特别是大电流封闭母线产品在全国电力行业中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

    **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拥有大、中型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160余台。目前有10个产品系列,4个主要生产车间、3个产品事业部、设质量管理部及合同执行部等部门。拥有下料成型、焊接、加工、热处理、涂装、组装等生产工序,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131名、质量检验人员29名。

    根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装备)《关于开展盘活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镇江市人民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润州区总体规划,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与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土地置换项目合作意向协议,将位于镇江市朱方路的**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搬迁重建至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本项目总投资123057万元,分两期开发,一期投资28698万元,征地114220.09平方米(约171.3亩),新建厂区及厂房,采取填平补齐的措施,在搬迁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增部分关键设备、提升现有工艺水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封闭母线0.5万米/年、浇注母线2.0万米/年、消声器类产品3000台/年、其他电源电网产品1000台(套)、铁附件5000吨、铜排500吨的生产能力。

    2.2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异地搬迁扩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迁建;

    项目建设单位:**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镇江高新区);

    项目投资:项目投资总额123057万元,一期投资28698万元;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封闭母线0.5万米/年、浇注母线2.0万米/年、消声器类产品3000台/年、其他电源电网产品1000台(套)、铁附件5000吨、铜排500吨的生产能力。

    项目用地:总用地114220.09m2(约171.3亩);

    本项目劳动定员426人。

    项目组成:
    (1)联合厂房;

    (2)科研楼、食堂、辅助用房;

    (3)动力、公用和辅助装置(包括为项目配套的供配电、给排水、供气等设备、设施)。

    2.3项目地理位置、周边情况、气象条件、水文、地质及社会环境 2.3.1项目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南徐大道的西端,南接224省道、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紧临中国主枢纽港镇江港龙门港区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60km、常州机场60km、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60km、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90km,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具体见附图一。

    2.3.2项目周边情况 项目拟建地址位于润州工业园区南徐大道以北、留脉湾北路以西区域,占地119.8亩。规划地块呈矩形,占地面积为106604m2(约合159.91亩),用地区域现为坡地,场地基本已按标高平整完毕。

    项目东面为拟建的园区道路留西路(路宽约8m),路对面为哈尔滨电机厂(镇江)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北面为园区蚕桑路,路对面为在建江苏广庆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围墙距该公司最近建筑约30m;
    项目西面为亦为规划用地;
    项目南面为南徐大道(路宽约50m),路对面是为项目二期待征用地,现为自然坡地。

    项目北面目前有一110kV高压线(杆高约40m),根据润州区政府、润州区发改经信委及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召开的相关会议决定,该110kV高压线将进行迁移,迁移后该110kV高压线杆高28m,将沿项目红线北侧及西侧布置,项目联合厂房距北面高压线20.7m,项目高压试验控制房距西面高压线69.1m,辅料库距此高压线103.3m。

    项目周边情况见附图二。

    2.3.3气象条件 镇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高度角比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238天,日照时数2057.2小时,气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下面为2002年度镇江市气候资料统计数据。

    (1)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0%,1968年1月15日 (2)
    风向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ENE(东北偏东),其次为ESE(东南偏东)
    夏季主导风向:ESE(东南偏东)
    冬季主导风向:静风和ENE(东北偏东)
    历年平均风速:3.1m/s 历年最大风速:23.0m/s,1959年8月31日NE(东北)风 (3)
    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1014.0hPa (4)
    降雨 历年平均降水量:1070.0mm 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62.5mm,1972年7月3日 日降水量大于10毫米的天数:32.4d (5)
    雷暴 年平均雷暴日数:28.2d (6)
    雾 年平均降雾日:26.1d (7)
    冰冻 1951年至2000年间,最低气温不高于0℃日数为:43.4d(年平均)
    (8)
    积雪 年最大积雪厚度:34cm,1984年1月19日 (9)
    地震 建筑物按抗震烈度7度设防 (10)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5.5℃ 极端最高气温:40.9℃,1959年8月22日 极端最低气温:-12.0℃,1969年2月5日,1955年1月16日 冬季平均气温:3.8℃ 夏季平均气温:26.5℃ 2.3.4水文 项目建设地位于长江南岸,主要地面水源为长江、京杭大运河,主要水系属感潮河段,每日涨落潮各两次,涨、落平均延时3h25min。历年最高洪水位为6.69m(黄海高程),百年一遇洪水位为8.18m,平均洪水位为5.20m。

    长江镇江段距长江口约270km,长江镇江段水文特征数据如下:
    (1)水位及潮差 历年最高洪水位:6.69m(黄海高程,下同)1996年 历年最低枯水位:-0.65m 平均洪水位:5.20m 平均枯水位:0.06m 历年最大潮差:2.10m 历年最低潮差:0.01m 历年平均潮位:0.96m (2)流速 最大流速:2.00m/s(洪水期)
    最小流速:0.50m/s(枯水期)
    平均流速:1.00m/s(水位中等)
    (3)流量 最大洪峰:92600m3/s(1954年8月1日)
    最大平均流量:43100m3/s(1954年)
    多年平均流量:28600m3/s 最小平均流量:21400m3/s 最小枯水流量:4620m3/s 年均径流量:8933×108m3 2.3.5地质 (1)镇江地质概况 镇江为丘陵地貌,地质状况稳定,岩性均匀,无滑坡和地震灾害,土质多属黄土阶地,平整容易、粘性均匀,具有良好的地质承载力,平均为15吨/平方米,比上海浦东和苏州、无锡沿江地区高出一倍。

    镇江市属华南陆台下扬子准地槽宁镇山字型区。从元古界至新生界的地层山露基本齐全(缺失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上统等地层),总厚度约12000米,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沿江一带较为发育,最厚处达130米。

    上元古界:震旦系前或其初,由于江南古陆的升起,扬子地区相对下陷,形成一个最古老的山前凹地,沉积了很厚的海相页岩与薄层的石灰岩,多为第四系所覆盖,在宁镇山脉东段的埤城、孟河一带有些露头。

    下古生界:寒武系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类,见于句容仑山。奥陶系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类,顶部有少量细碎屑,在句容仑山有出露。志留系沉积了很厚的浅海相碎屑岩(砂页岩地层),分布于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

    上古生界:泥盆系,以陆相碎屑沉积层为主,在市境内出露较广,由于其耐侵蚀,组成全市较高的地形。到了石炭系,市境内全部被海水淹没,以浅海相石灰岩为主,早期有海相或陆相碎屑岩。二叠系构成两个沉积旋回。早期为海进,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类沉积为主;
    晚期为海退,以海陆交替相碎屑岩为主。

    中生界:三叠系晚期发生的印支运动使本境地壳隆起褶皱。其中、下统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上统以湖相泥质岩为主,出露于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侏罗系早、中期燕山运动期间,有局部小盆地堆积。其中,下统为内陆湖盆沉积,到其末期,凹地的褶皱运动达到极盛,随着断层的发生,岩浆活动跟着开始。因此,侏罗系下、中统为陆相碎屑岩,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两者广泛出露于宁镇山脉,构成低山丘陵。白垩系是岩浆活动最重要时期,由于火山喷发,在局部低凹的盆地内有凝灰岩沉积物堆积,其上统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展布于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两侧的山麓地带,在句容赤山、浮山也有出露。据钻孔揭露,平原地区也有广泛分布。

    新生界:第三系,褶皱运动和岩浆活动渐趋衰微,新褶皱起来的山系,开始剥蚀。老第三系主要为湖相砂页岩,第三系末期,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原有的褶皱断裂运动和岩浆活动有所发展,伴有裂隙式玄武岩喷发。第三系为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在茅山东麓有零星出露,构成低缓山丘。据钻孔揭露平原地区也有隐伏地层潜在。第四系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地表在各种外力不断地作用下,形成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地貌,再加上气候的变迁,因此第四系沉积类型较多。全市境内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沉积,分布广泛,其中上更新统的下蜀黄土组成高级阶地,全新世现代沉积见于滨江平原地带及句容、丹阳的山间谷地。

    茅山与宁镇山脉组成的山字型构造,是镇江地质构造的主体。由于几次造山运动,使地壳隆起褶皱和岩层断裂,全市主要褶皱和断裂有:宁镇褶皱隆起带、句丹凹陷带、茅山褶皱断裂带、沿江断裂和东昌大断裂。此外,还有仑山北麓断裂、大路—界牌断裂、镇江—黄墟断裂、下蜀—赣船山断裂、东阳—安基山断裂等次一级断裂分布。

    (2)项目地质概况 根据相邻的江苏大通重工、中船设备柴油机及江苏强凌项目用地的钻探结果,拟建工程区域附近地层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6层,各土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①-1层淤泥质土:以灰黄色、灰色为主,流塑,饱和,切面较光滑,略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中等,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层厚1.0~2.3m,层底标高在-17.0~-5.3m。分布在水下,层厚尚均匀。

    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褐色,流塑,饱和,局部粉性大为粉土,含少量腐植物,切面略有光泽,摇震反应轻微,干强度和韧性低,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层厚3.5~8.5m,层底标高在-4.67~0.58m。分布在陆上孔上部,层厚不均匀。

    ①-3层粉土夹淤质粉质粘土:以灰色、灰黑色为主,松散,流塑,很湿,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析水性强,手捏易散,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层厚2.0~7.0m,层底标高在-6.59~1.88m。分布在陆上孔上部,已局部缺失,层厚不均匀。

    ②层淤泥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以灰色、灰褐色为主,流塑,饱和,局部土与粉砂互层,具有水平层理,偶含腐植物。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轻微,干强度和韧性低,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层厚6.0~21.8m,层底标高在-26.4~-10.67m。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

    ③层粉土、粉砂与淤质粉质粘土互层:以灰色、灰褐色为主,流塑,饱和,以互层状为主,具有水平层理,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轻微,干强度和韧性低,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层。层厚3.7~15.0m,层底标高在-31.9~-21.72m。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

    ④层粉砂、粉土夹粉质粘土:色杂,粉砂、粉土以灰色、青灰色为主,稍密~松散,很湿;
    土以浅黄、灰黄色为主,可塑~软塑,粉性大。摇震反应中等,手捏易散,干强度和韧性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层。本层底部局部夹少量碎石,层厚1.5~9.8m,层底标高在-33.9~-28.4m。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

    ⑤层花岗岩全~强风化层:色杂,以灰绿色、灰白色、肉红色为主,岩石结构已完全破坏,呈粗砂颗粒或碎块状,碎石含量在15%左右,所见最大块径在10cm以上,分布于场地底部,母岩为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层厚2.5~5.3m,层顶标高在-33.9~-28.4m。层面有起伏。

    ⑥花岗岩强~中风化层:色杂,以灰白色、肉红色为主,岩石结构基本完整,以块状结构为主,整体稳定性好,取芯率在60%左右。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石英、长石清晰可见,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岩石属于较硬岩,钻进难度大。层顶标高在-33.7~-32.2m。层面起伏较大,该层厚度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5m。

    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3.6社会环境 华东地区包括鲁、皖、苏、沪、浙五省(市),地理位置独特,区域内一江(长江)横陈,两河(黄河、京杭大运河)纵横,三海(渤海、黄海、东海)相围,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镇江处于华东地区的中心区域。

    (1)镇江概况 镇江市现辖丹阳、扬中、句容三市和京口、润州、丹徒、镇江新区四个区。

    镇江盛产水稻、蚕茧、荼叶、水果、水产物等农副产品。

    镇江拥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冶金、汽车、造纸、建材、塑料等为支柱产业。谏壁发电厂为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矿产资源以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耐火粘土、膨润土、岩盐等非金属矿为特色。

    镇江拥有大港、高资、谏壁三个港区,近50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3个,为全国第十大港口。境内沪宁铁路全长79.29㎞,公路通车里程1500㎞以上。

    (2) 润州工业园区 江苏镇江润州工业园区是2006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公告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润州工业园区2007年7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船舶产业集聚区和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区。润州工业园区距离市中心约4km,是省级工业园区中离市中心最近的园区。

    江苏镇江润州工业园区公用配套设施较完善,本项目用电从润州区五洲山变电所采取双回路供电。项目所需自来水和天然气,可从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南徐大道城市自来水管网(主管径Φ600mm)的供水接口和主管径Φ300mm的天然气接口直接引入厂区,生产和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南徐大道城市污水管网(主管径Φ700mm)。

    2.4项目总图及平面布置 2.4.1总平面布置 项目的用地总体形状接近矩形,西南部区域为办公生活区,设有科研楼、食堂;
    西北部区域由北向南布置分别为材料堆场及二期实验车间预留地。预留地以北为公用辅助区,由西向东分别布置高压实验区、辅料库(甲类)、液化气体储罐区及气体站(甲类),公用辅助区以南为办公生活区,其中辅料库距高压试验控制房26.8m,距液化气体储罐区25m,距食堂25m,气体站距液氧储罐25m,距食堂26m,。项目东部区域为生产区,布置一座联合厂房,联合厂房距项目气体站44.8m,距科研楼50.3m,距食堂46.8m。项目道路环形布置,其中主干道宽为12m,其他道路宽9m、7m。项目厂区设置有南北2个主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口与南徐大道相连,北面出口与拟建的蚕桑路相通。项目区域内建构筑物距围墙距离>6m,总图布局符合规范要求。

    工厂总图布置见附图三。

    2.4.2竖向布置 根据工厂生产工艺、物料输送及场地排水的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工程地质等条件情况,选择、确定场地标高定在略高于市政道路,以利于厂区雨水和污水排出。

    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结合地形,满足总体布局。场地竖向设计标高考虑与城市道路标高协调一致,减少土石工程量投资等因素来确定各建筑的室内外标高。厂房室内外高差为0.2m,其他为0.3m。整个场地最大设计高差约1米,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布局。

    2.4.3交通组织及道路 2.4.3.1交通组织 厂区交通采取人、物分流的原则。物流方面:生产区采用环形路网形式,生产区南面和北面分别设物流出入口。人流方面:整个生产区的人流主要通过南面进入,与生活区靠近。办公研发生活区南面设置办公出入口,各个出入口均单独管理,以尽量减少相互干扰。厂区内部以物流通道为主,兼作消防通道、联系各建筑物,并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在办公楼附近布置小车停车位以满足需求。

    2.4.3.2道路系统 道路布置采用环绕式布局,厂房四周道路环通,道路最大纵坡小于3%,最小纵坡大于0.2%,主要道路宽度为9~12m,车间引道与大门同宽。道路型式为混凝土道路,道路转弯半径大于9m,以上设计能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

    2.4.4物流 本项目运输均采用道路运输方式。原材料运入采用卡车运输,运输均委托专业运输公司承担;
    成品运出由客户自备车辆或委托第三方物流承担,本项目不考虑配备运输车辆。厂内厂外运输主要依靠汽车和叉车,除各车间特别注明外,其余均利用公司现有车辆和社会资源解决。道路均配置安全标示牌等设施,确保安全行车。

    2.5项目产品及生产纲领 本项目为迁建项目,公司的产品及生产纲领见表2-1。

    表2-1 全厂产品及生产纲领 序号 产品名称 年产量 备注 1 封闭绝缘母线 60套 2 浇注母线 20000米 3 共箱母线 30套 4 噪声综合治理 10万㎡ 5 消声器 3000台 6 石子煤清理系统 10台 7 吸尘车及固定装置 20台 8 挡板风门 100台 9 微机厂用电快切 200台 10 微机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400台 11 绝缘封闭母线 5000米 12 电缆分支箱 1000套 13 铁附件 5000吨 14 铜排 500吨 2.6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情况 2.6.1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材料及年用量 项目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情况见下表:
    表2-2主要原辅料及年用量、储存量情况一览表 序号 物料名称 年用量 最大储量 储存地点 备注 一 原材料 1 黑色金属 5700t 100t 材料堆场 2 不锈钢 350t 10t 材料堆场 3 铜材 800t 20t 材料堆场 4 铝材 1000t 50t 材料堆场 二 燃料及辅料 1 柴油 4.56t 0.5t 辅料库 2 汽油 48t 不储存 3 丙烷 3.3t 0.5t 气体站 氮气 500瓶 20瓶 辅料库 4 油漆 50t 1t 辅料库 5 环氧树脂粘合剂 8t 1t 辅料库 6 固化剂 5t 1t 辅料库 7 石英砂 100t 5t 辅料库 8 天然气 213920m3 不储存 9 氧气 18216m3 5m3 液化气体储罐区 10 CO2 35424m3 5m3 液化气体储罐区 11 氩气 13032m3 10m3 液化气体储罐区 2.6.2项目其它辅助物料和动力用量 表2-3项目燃料和动力用量一览表 序号 物料名称 单位 年耗量 备注 1 电 kW·h 1200000 2 水 m3 36408 3 压缩空气 m3 2955000 2.7项目生产工艺 2.7.1下料工段 1)工段任务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全绝缘浇注母线、绝缘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产品的原材料存放、锯切或剪切下料、浇注、成型、加工、冲孔、打磨等生产任务。

    2)主要工艺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主要下料工艺为:
    ①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下料→成形→待焊接;

    ② 离相封闭母线导体:下料→成形→待焊接;

    ③ 接线端子等导体附件:下料→成形→镀银(外协);

    ④ 铜编织线:下料→加工→铜管镀银(外协);

    ⑤ 槽钢抱箍等钢构件:下料→成形→镀锌(外协);

    ⑥ 空气循环干燥装置等附属设备:下料→制作→检测。

    (2)共箱母线主要下料工艺为:
    ① 法兰等外壳附件:下料→成形→待焊接;

    ② 共箱封闭母线外壳:下料→成形→待焊接;

    ③ 共箱封闭母线导体:下料→成形→接头处理;

    ④ 铜编织线:下料→加工→铜管镀银→成形;

    ⑤ 支撑横梁等钢构件:下料→成形→镀锌(外协)。

    (3)全绝缘浇注母线主要下料工艺为:全绝缘浇注母线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导体加工、模具组装、真空浇注、恒温固化、拆模和试验等,其中真空浇注为关键工艺过程, 工艺流图如下图所示。

    (4)隔声板主要下料工艺为:
    ① 隔声板面板、背板原材料入库→下料→钻孔→待组装;

    ② 隔声板内骨架原材料入库→分件下料→成型→待组焊;

    ③ 隔声板钢结构原材料入库→下料→调直、清理→待焊接。

    (5)阻性消声器主要下料工艺为:
    ① 消声器面板(孔板)原材料入库→下料→冲孔→检验→折边 →检验→待组装;

    ② 消声器导流尖原材料入库→下料→检验→折弯→卷圆→检 验→待组装;

    ③ 片骨架原料入库→分件下料→成型→待组焊。

    (6)排气消声器主要下料工艺为:
    ① 消声筒:板料→切割下料→刨边→冲孔→卷筒→待焊接;

    ② 上、下、内封头:板料→切割下料→外协压制;

    ③ 分流管:型材→下料→加工→钻孔→待焊接;

    ④ 支座筋板:板料→下料→待焊接;

    ⑤ 外罩:板料→切割下料→卷筒/折弯→待焊接;

    ⑥ 消声片:板件→切割下料→冲孔折弯→待焊接;

    ⑦ 铭牌架:板料→下料→折弯→待组装;

    ⑧ 铭牌:领料→敲铭牌→待组装。

    (7)绝缘母线主要下料工艺流程:
    ① 外防护套、高压热缩套管:板料→剪切下料;

    ② 母线导体:下料→制弯→抛光→端头镀银/镀锡(外协);

    ③ 编织线接头铜管:下料→车加工→压扁→镀银(外协);
    编织线铜编织线:下料→拍扁→压紧→压头;

    ④ 钢结构用型钢:型材→下料→加工→外协镀锌;

    ⑤ 段间及终端接头等铜铸件:外协铸造加工→清理→端头镀银/镀锡(外协)。

    (8)铁附件主要下料工艺流程:
    ① 扁铁抱箍:下料→成型→制孔;

    ② 圆铁抱箍、卡箍、卡板:下料→攻丝→成型;

    ③ 角铁横担、变压器槽钢、插墙板:下料→冲孔→检验;

    ④ 拉棒:下料→成型→待焊接;

    ⑤ 墙头七字铁:下料→冲孔/剪切→待焊接;

    ⑥ 撑铁:下料→成型→冲孔;

    ⑦ 接地棒/角担/羊角铁:下料→机加工/成型→冲孔→待焊接;

    ⑧ L型支架:下料→折弯→待焊接。

    2.7.2焊接工段 1)工段任务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焊接、探伤、打磨等生产任务。

    2)主要工艺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主要焊接工艺为:法兰等外壳附件与下料成型后的离相封闭母线外壳焊接;
    下料成型并镀银后的接线端子等导 体附件与下料成型后的离相封闭母线导体焊接;

    (2)共箱母线主要焊接工艺为:下料成型后的法兰等外壳附件与共箱封闭母线外壳的焊接;

    (3)隔声板钢结构主要焊接工艺为:下料、调整、清理后的隔声板钢结构件的底板焊接;

    (4)阻性消声器主要焊接工艺为:下料成型后的阻性消声器片骨架的焊接;

    (5)排气消声器主要焊接工艺为:下料成型后的消声筒焊接;
    消声筒与上封头焊接及射线探伤;
    分流管与内封头的焊接及射线探伤;
    探伤后的分流管与内封头组件与下封头焊接;
    探伤后的消声筒 及上封头组件与探伤后的分流管与内封头、下封头组件焊接;
    支座筋板、外罩、消声片、铭牌架的焊接。

    (6)铁附件主要焊接工艺为:拉棒焊接、堵头七字铁焊接、接地棒焊接、角担/羊角铁焊接、L型支架焊接等。

    2.7.3涂装工段 1)工段任务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喷砂、喷漆、烘干等生产任务。

    2)主要工艺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主要涂装工艺为:接线端子等导体附件镀银、铜编织线铜管镀银、槽钢抱箍等钢构件镀锌(外协)。

    (2)共箱母线主要涂装工艺为:铜编织线铜管镀银、支撑横梁等钢构件镀锌(外协)。

    (3)隔声板、钢结构主要喷涂工艺为:组装后的隔声板的喷涂、焊接后的底板的防腐处理。

    (4)阻性消声器主要涂装工艺为:焊接后的阻性消声器片骨架的喷漆、烘干。

    (5)排气消声器主要涂装工艺为:组焊后的消声器的整体涂装。

    (6)绝缘母线主要涂装工艺为:铜编织线铜管镀银、段间和终端接头等铜铸件的镀银或镀锡(外协)。

    (7)铁附件主要涂装工艺为:下料成型焊接后的扁铁抱箍、圆铁抱箍、角铁横担、拉棒、堵头七字板、撑铁、接地棒、角担/羊角铁、变压器槽钢、一字二线(四线)角铁、常规铁件角担、插墙板、L型支架、卡箍、卡板的热镀锌(外协)。

    2.7.4组装工段 1)工段任务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试验、组装、包装、成品存放、发货等生产任务。

    2)主要工艺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主要组装工艺为:焊接后的外壳与焊接接线端子后的离相封闭母线导体采用外购的绝缘子、标准件进行组装,完成组装后进行出厂前的试验,试验合格后,与铜编织线、槽钢抱箍等钢构件、空气循环干燥装置等附属设备、CT/PT 等配套电气设备一起进行包装、成品存放、发货。

    (2)共箱母线主要组装工艺为:焊接后的外壳与共箱封闭母线导体采用外购的绝缘子、紧固件进行组装,完成组装后进行出厂前的试验,试验合格后,与铜编织线、支撑横梁等钢构件、CT等配套电气设备一起进行包装、成品存放、发货。

    (3)阻性消声器主要组装工艺为:隔声板的面板(孔板)与内骨架、背板(盲板)的组装、喷涂后的包装、入库存放;
    隔声片的面板(孔板)与导流尖、片骨架、玻璃棉/玻璃布的组装、检验、包装、入库存放。

    (4)排气消声器主要组装工艺为:组焊并喷漆后的消声器的包装及成品存放。

    (5)绝缘母线主要组装工艺为:母线导体套高压热缩套管、套外防护套、检验、包装、入库存放;
    紧固用标准件、绝缘封板、编织线、钢结构用型钢、段间和终端接头等铜铸件的包装、入库存放。

    (6)铁附件主要组装工艺为:下料、焊接、热镀锌后的扁铁抱箍、圆铁抱箍、角铁横担、拉棒、堵头七字板、撑铁、接地棒、角担/羊角铁、变压器槽钢、一字二线(四线)角铁、常规铁件角担、插墙板、L型支架、卡箍、卡板的检验、编码、包装、入库存放。

    2.8 车间组成及各部门任务 联合厂房主要由(黑色/有色金属)下料工段、(黑色/有色金属)焊接工段、涂装工段、(黑色/有色金属)组装工段组成,车间组成及各部门任务见下表:
    序号 部门名称 类别 任务 备注 1 下料工段 黑色金属 消声器、铁附件等的下料成型机加工 有色金属 离相母线、共箱母线、全绝缘浇注母线、绝缘母线 的下料成型机加工 2 焊接工段 黑色金属 消声器、铁附件等的焊接 有色金属 离相母线、共箱母线的焊接 3 涂装工段 各零件、部件、组件、成品的镀银、镀锡、喷漆等 4 组装工段 黑色金属 消声器、铁附件等的组装、检测、包装、存放 有色金属 离相母线、共箱母线、全绝缘浇注母线、绝缘母线 的组装、检测、包装、存放 2.9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 项目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对原有设备进行搬迁升级改造,以节省投资,同时新增部分高效的工艺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9.1 项目搬迁利用现有工艺设备 表2-4项目搬迁利用现有设备明细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一 下料工段 1 摇臂钻床 Z3050×16 台 5 3 液压卷板机 W11S-12×2000 台 1 4 四辊液压卷板机 MCB2027 台 1 5 液压剪板机 QC12Y-16×3200 台 3 6 卧式带锯床 G4032C 台 1 7 坡口机 西飒 CHP-12 台 1 8 全自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OMNIAT TD4500 台 1 9 四辊卷板机 W12-30×2500 台 1 10 立式车床 C5116B 台 1 11 普通车床 CA6140 台 1 12 普通车床 CA6150 台 1 13 普通车床 CW6163B 台 1 14 普通车床 CZ6280S 台 1 15 卧式镗床 T611 台 1 16 立式铣床 B1-400K 台 2 17 万能升降台铣床 B1-400W 台 1 18 母线加工机 MX-30SBZ 台 1 19 弯管机 W27Y-60A 台 1 20 卧式带锯床 G4032A 台 1 21 卧式带锯床 G4032B 台 1 22 管子坡口机 ISY-250 台 1 23 电子吊钩秤 OCS-XZ-3 台 1 24 板料折弯机 WC67Y-100/3200 台 1 25 板料折弯机 WC67Y-160/4000 台 1 26 液压母线折弯机 W30-E 台 1 27 开式可倾压力机 J23-100T 台 1 28 专用扩管旋压机 ZKX-HR1612-350L 台 1 二 焊接工段 1 逆变焊机 WS-400B 台 1 2 半自动气保焊机 A10-500(plus)
    台 1 3 半自动气保焊机 A10-500 台 3 4 交直流氩弧焊机 WSE-315 台 1 5 半自动气保焊机 A10-630a 台 1 7 半自动气保焊机 LAW-520W 台 1 8 半自动气保焊机 480TRi 台 2 9 全自动环缝焊机 YS-CTM3×3 台 1 10 全自动纵缝焊机 ZF2000 台 1 11 半自动气保焊机 MAG-500EX 台 2 12 半自动气保焊机 OPTIPULS500W 台 1 13 焊接自动滚架 GLJ 台 1 14 焊接自动滚架 ZKⅢ 台 2 15 焊接自动滚架 HGZ-5T 台 1 16 焊接滚轮架 HGZ-5 台 2 17 半自动气保焊机 PP-500 台 1 18 埋弧焊机 MZ-1000 台 1 19 等离子焊接装备 PAW450DC 台 1 20 逆变CO2气保焊机 NBC-500Ⅱ 台 2 21 CO2逆变焊机 NB-500 台 4 22 逆变CO2气保焊机 NBC-500 台 5 23 脉冲氩弧焊机 WSM-400 台 3 24 逆变焊机 WS-400B 台 5 25 焊接自动滚架 J2J12-4 台 1 26 焊接自动滚架 ZKⅢ 台 2 27 焊接自动滚架 HGZ-5T 台 1 28 焊接自动滚架 HZT-10T 台 3 29 焊接自动滚架 HGZ-20T 台 2 30 自动式滚轮架 ZT-10T 台 2 31 自动式滚轮架 ZT-20T 台 1 32 远红外程控焊条烘箱 YCH-150 台 2 33 焊接自动滚架 HGZ-10T 台 1 34 自动环缝MIG电源 PHOENIX521PULS 台 1 35 逆变式手弧/氩弧焊机 ZX7-400STG 台 4 36 等离子切割机 PC-160 台 1 37 操作机 TZI-4×4 台 1 三 涂装工段 台 1 干式油漆房 8000×4000×4000 间 1 2 远红外线烘干箱 HY704-2 台 1 3 远红外线烘干箱 HY704-4 台 1 4 智能温控箱 WCK-30-0106 台 1 5 智能温控箱 WCK-120-0306 台 1 6 台车式 RT3-65-9 台 1 7 全纤维箱式炉 RX3-90-12 台 1 8 远红外线烘干箱 HY-704-2 台 1 9 远红外线烘干箱 841Y-2 台 1 10 远红外程控焊条烘箱 YCH-150 台 2 11 风机 4-68-3.55A-7 台 1 四 组装工段 台 1 C-500T 线号机 PR-T102 台 1 2 皮带对中仪 D90 台 1 3 起重运输设备 台 1 4 门式起重机 MH10t-15.7 台 1 是 5 单臂吊 SC1000A 台 1 6 单臂吊 NDJ10 台 1 7 堆高车 PA1016 台 1 8 叉车 CPCD70C 台 1 是 9 叉车 CPCD5A 台 1 是 10 电瓶车 BB2型 台 1 11 全电动堆高车 CL1232 台 2 12 低温膨胀仪 PCY-D 台 1 13 标准振筛机 BS-Ф200 台 1 14 螺旋输送机 LS-Y200-5600 台 2 15 螺旋输送机 LS-Y160-5000 台 1 16 螺旋输送机 LS-Y160-5300 台 2 17 水循环温度控制机 AWM-05A 台 1 18 水循环温度控制机 AWM-10A 台 1 19 真空浇注机 DB-VaC11A/6-12 台 1 20 全无油空压机 VW-0.42/7 台 1 21 锤式破碎机 KERP-250×360 台 1 22 货架(浇注母线专用)
    JZHJ-1-7 台 1 23 浇注生产线 JZSCX-1-52 台 1 24 真空搅拌釜 30L 台 2 2.9.2 项目新增工艺设备 表2-5项目新增设备明细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1 数控钻床 ZK5140 台 1 否 2 数控冲床 Y3044 台 1 否 3 5m数控剪板机 QC12K-16*5000 台 1 否 4 数控剪板机 QC12K-16*3200 台 1 否 5 数控折边机 WC67K-300/5000 台 1 否 6 数控弯管机 W28K-63 台 1 否 7 车间内行车 电动双梁/单梁行车 台 16 是 20t、10t、5t 8 室外门吊 32t龙门起重机 台 1 是 9 喷漆房及设备 非标 套 1 否 10 厂房烟尘净化设备 静电式焊烟除尘器 套 1 否 11 监控系统 非标 套 1 否 12 液氧贮槽 V=5m3 只 1 否 13 液态二氧化碳贮槽 V=5m3 只 1 否 14 液氩贮槽 V=5m3 只 1 否 15 变压器 1600KVA 只 1 否 2.10项目主要建构筑物 1)厂房 本期厂房主要为联合厂房,为单层轻屋面钢结构厂房,南北跨共210m,由8个24m跨和1个21m跨天井组成;
    厂房东西长度为176m。车间设置5-20吨起重机,轨顶标高9.0m;
    西面局部三层辅房,布置卫生间、车间辅房等功能房间。车间屋顶有采光板、屋脊采光通风天窗,天沟均为外天沟。厂房大门采用电动滑升门,疏散门采用彩板平开门。

    2)科研楼 该科研楼为地上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采用一字形式布局。长 75m,宽21m,建筑面积8730㎡;
    一层使用功能为接待大厅和展览厅及办公室,一层设置3个对外出入口;
    二至5层类为各类科研办公用房,各层设置科研办公、会议、接待、档案、楼电梯、卫生间及开水间等房间。设2部楼梯和1部电梯通向顶层,满足疏散要求。

    一层层高4.8m;
    二~六层层高4.2m。

    3)食堂 该食堂为地上3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采用一字型布局。建筑物东西长45m,南北宽20m,建筑使用功能为食堂,设有满足400人就餐的大餐厅和雅间,以及厨房、库房、更衣、洗手间等配套设施。

    表2-6项目主要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占地)面积m2 结构形式 层数 耐火 等级 备注 1 科研楼 7132.21 框架 六 二级 2 食堂 2111.20 框架 三 二级 3 联合厂房 39860.74 钢结构 一 二级 局部二层 4 辅料库 162 框架 一 二级 5 气体站 76.78 框架 一 二级 高压试验控制房 60 框架 一 二级 6 门卫 28 框架 一 二级 合计 49430.93 2.11项目公用和辅助设施 2.11.1给排水 2.11.1.1给水设计 1)用水量 根据工艺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生产用水量和各类用水定额及员工数计算用水量,确定总用水量。

    2)给水 (1)水压:市政供水压力约为0.3~0.5Mpa,能够满足厂区建筑生活、生产、消防水压的要求。

    (2)水质:一般生产、生活用水按饮用水水质考虑,对有特殊水质要求的部门进行水质局部处理,达到用水要求标准后使用。

    (3)给水设施 ① 工厂水源来自市政供水管网,供水管径为DN500,厂区内规划供水管网管径为DN200,压力为0.4MPa,并在厂区内形成环状供水,可满足本项目用水量的需求。

    ②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热熔连接;
    室外埋 地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卡环式连接。

    ③ 对独立用户装设水表计量水量,以利管理考核和节能。

    2.11.1.2排水设计 1)排水量 (1)生活污水按给水量的90%计,最高日排放量约为128m3/d。生产废水排放量详环保篇。

    (2)屋面雨水降雨厚度h=159mm/h,P=5年。室外雨水按江苏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升/秒·公顷)其中P=3年,地面径流系数取0.70。

    2)工厂室外排水为合流制,室内为分流制,室内污水排至室外生化池,汇合废水后排至市政管网。

    3)厂区雨水组织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沟)。

    4)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排水管。

    5)室内排水管采用排水塑料管,承插粘接;
    室外排水管采用大口径高密度聚乙烯螺旋缠绕管,通过套管螺纹连接,用聚氨酯密封胶密封。

    2.11.2电气 2.11.2.1供配电 1)电力负荷估算科研楼的消防设施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设备用电均为三级负荷,所有用电设备额定电压均为380/220V。电力负荷估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动力设备及中央空调安装容量按相关设计专业资料,车间照明、科研楼负荷按单位面积估算:车间10W/㎡,科研楼30W/㎡(空调另计)。

    电力负荷估算数据:
    本次项目估计总用电负荷约5500kw。据此拟在联合厂房配置1600KVA干式变压器一台,预留1台1250KVA干式变压器;
    生活区配2台800KVA变压器;
    分别为相应建筑物提供电源。

    2)电源和电压 工作电源采用一路城市公众电力网10kV专线,引自厂区南侧徐南大道。10kV电源进户线由顾客委托当地供电单位实施,原则上经市政电缆沟引至厂区围墙内,再沿厂区电缆沟接入工厂10kV开闭所。全厂设置一个高压开闭所,变电站根据工艺布局及各车间的用电负荷分散布置,高、低压配电系统均采用单母线主结线。

    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另配专用应急电源。

    3)建筑配电 联合厂房主要采用分级放射式配电,采用树干线式配电,配电干线选用密集型插接母线槽;
    其余车间、空压站和科研楼、食堂、宿舍等采用放射式或多级放射式配电,前级配电线路采用交联电缆,后级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车间内配电干线均架空敷设,至设备的配电支线穿钢管保护埋地敷设。

    2.11.2.2弱电 1)有线电话设置指标:生产厂房1门/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1门/50平方米,附属配套楼每个房间1门电话。本工程共需600门电话。有线电话拟采用城市公众网虚拟总机形式。

    2)工厂设计算机局域网,其终端数量参照有线电话,接入城市互联网系统。

    3)科研楼会议室、餐厅等处设有线电视终端,接入城市有线电视网。

    4)在科研楼设弱电机房,安装上述各弱电系统前端设备。各弱电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由相关集成公司完成,本设计配合预留、预埋线路通道和设备安装位置。

    5)科研楼等建筑设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消防控制室设于门卫室。

    2.11.2.3防雷接地 本项目联合厂房年预计雷击次数<0.35次/a,其余建筑均<0.15次/a。联合厂房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其余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接地均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10Ω~1Ω。

    2.11.2.4厂区电气线路 厂区电力线路采用电缆在UPVC管道内敷设,穿越硬化路面或车 行道处用混凝土包封保护。厂区弱电线路采用埋地PVC双壁波纹管 道敷设,弱电线路型号规格由相关集成公司确定。

    2.11.2.5电气节能 1)选用低损耗配电变压器,各变电所均安装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成套装置,补偿后10kV侧功率因数达0.95以上。

    2)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布置,尽量缩短低压供电距离。

    3)选用高效照明光源和高功率因数的灯具,合理设计照度。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4)在同一配电房内安装的两台变压器设低压联络,负荷较低时停用一台变压器,减少电能损耗。

    5)厂区道路照明采用照度控制和时间(半夜灯)控制方式。

    6)采用集中能源管理系统,对水、电、气等易耗能源数据进行计量、采集、监测与分析。

    2.11.3 动力 2.11.3.1压缩空气站 1)压缩空气站设计内容及性质联合厂房生产需用压缩空气,本次设计全厂拟建压缩空气站一个,设置在联合厂房的车间辅房内,供应这个厂房生产用压缩空气。安装90kW风冷螺杆式空气压缩机1台,一用一备,单台排气量为15.3Nm3/min,排气压力为0.85MPa;
    90kW风冷螺杆式空气压缩机1台,单台排气量为15.3Nm3/min,排气压力为0.85MPa。

    2)站房的面积和位置 压缩空气站建筑面积为192㎡,位于联合厂房的车间辅房内。

    3)工艺系统形式 空气→空气压缩机→储气罐→过滤器→冷冻式干燥机→过滤器→用气设备。

    4)压缩空气用量估算 联合厂房生产需用压缩空气生产估算耗量为30Nm3/min,用气压力0.6MPa。

    2.11.3.2 混合气供气站 1)站房设计内容及性质混合气站位于气体站房区,站区占地面积400㎡,建筑面积135㎡,罐区占地面积为300㎡(含液氧气化站的罐区面积)。

    2)工艺系统形式 液态二氧化碳贮槽→空温气化器→减压装置→比例混气柜(80%Ar+20%CO2)→混合气缓冲罐→用户车间。

    液氩贮槽→空温气化器 →减压装置→比例混气柜(95%Ar+5%CO2)→混合气缓冲罐→用户车间。

    2.11.3.3 液氧汽化供气站 各车间生产需用氧气,本次设计拟建液氧汽化供气站一个,安装立式真空绝热低温液氧贮槽1个,V=5m3,P=1.6MPa,可满足8天的生产用气量;
    空温式气化器1台,Q=1200m3/h;
    减压装置1套, 10m3氧气缓冲罐1个,供应各车间生产用氧气。液氧汽化站位于气体站房的罐区内,罐区面积见混合气站部分。

    工艺系统形式 液氧贮槽→气化器→减压装置→缓冲罐→用户车间。

    2.11.3.4 天然气供应 1)设计内容及性质联合厂房生产和职工食堂需用天然气,天然气由厂外市政中压干管(压力为0.2~0.4MPa)供应,接入管径为D133×5,经厂区管道送至各车间及职工食堂,在车间及食堂外设调压计量装置以供应各用气单位用气。

    2)工艺系统形式 市政中压干管→厂区管道→调压计量→用户。

    食堂用天然气耗量:小时最大耗量35Nm3/h,日耗量为105Nm3,用气压力2kPa。

    天然气热值按33000kJ/m3计。

    2.1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 (1)联合厂房生产车间均设置屋脊通风器+屋顶离心风机的通风方式。

    下料、焊接工段设全室排风,机械补风系统。新风一方面用于补充室内人员所需新风量,另一方面用于冲淡室内废气浓度。排风设计换气次数6-8次/h,送风设计换气次数1次/h。排风机采用屋顶离心风机,送风机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备料工段内等离子切割机自带通风除尘系统,由工艺专业接管;
    焊接工段同时采取局部通风措 施,将焊接烟尘分别通过集尘罩收集后经不锈钢风管用风机抽至静 电式焊烟除尘器处净化,达标后就地排放在室内。

    涂装工段人工喷砂室、喷漆室、打磨室、烘干室等设备自带风机。喷漆室设备自带风机及废气吸附处理设备,烘干室排放含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经燃烧处理达标后至高空排放。本车间每个工位旁设降温用风扇。

    (2)污水处理站等不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公共站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各建筑的公共卫生间、浴室、更衣室均设置机械排风系统,采用管道风机接风管式将废气排至室外,设计换气次数为6~10次/小时。

    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气设备用房,机械通风系统需独立设置,并直接对外排放。于室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

    辅料库、气体站等可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房间,设置事故通风系统,采用防爆型边墙轴流风机,室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风机接地。

    (3)消防排烟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厂房应设排烟系统。自然排烟口面积不小于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且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小于30m。

    2)空调形式选择 联合厂房的辅房以及科研楼、食堂、传达室采用分体式空调器,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由土建及电气专业考虑空调器安装位置及电源插座预留,由给排水专业考虑冷凝水排放。

    2.12消防 2.12.1 总图消防 2.12.1.1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1)总图布局按规范留足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满足总图消防的要求。

    2)所有厂房的道路呈环状布置,其余建筑物三面均根据消防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通道,能满足消防车顺利通行和施救的要求。

    2.12.1.2 厂区道路出入口 区道路路面宽度为9-12m,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9m。厂区交通采取人、物分流的原则,共设3处出入口。

    2.12.2 建筑消防 1)厂房为单层门式刚架钢结构厂房,生产类别为丁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满足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以及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科研楼、食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置疏散楼梯,满足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以及安全疏散距离等的要求。

    2)建筑物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通道、疏散走道、楼梯间和通行门等)。建筑物的安全通道、疏散走道、楼梯间和疏散外门等疏散设施都设置安全疏散标志牌,一旦发生火灾,便于寻找疏 散路线,离开火灾现场。

    3)建筑防火构造 (1)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页岩多孔砖砌筑,耐火极限不低于3.0小时。楼梯间采用页岩多孔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以及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页岩空心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电缆井、管道井每隔一层,楼板用混凝土封堵。

    (2)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水平距离≥2.00m,“U”型“L”建筑转角处水平距离≥4.00m。住宅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1.0m。

    (3)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帘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门设乙级防火门,楼梯间及消防前室采用乙级防火门。储油间、发电机房、变配电间、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及防火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管道井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设在消防 前室内的管道井检查门采用乙级防火门)。需要管理控制的安全出口采用防火型自动报警逃生门锁系统。日常交通频繁的楼梯间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防火门。

    (4)钢结构厂房及活动中心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应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满足二级耐火等级要求。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2.12.3 消防给排水 2.12.3.1 消防水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最大消防用水量建筑物为科研楼,其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为:40L/s,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 为:20L/s,t=2h(由消防水池供),室外消火栓用水为:20L/s,t=2h(由消防水池供),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生产火灾危害性类别为丁类,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 15L/s。

    2.12.3.2 消防系统 厂区室内外消防系统采用一套独立的管网,管网环状敷设,主干管DN200mm,在主干管上每隔100~120米设置室外消火栓一座。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厂房设室内消火栓系统。消火栓设置间距保证两股水柱能到达室内任意部位。

    2.12.3.3 管材选型 室内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扣或沟槽式卡箍连接。

    2.12.3.4 化学消防 1)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配置相应数量、类型的化学灭火器,并定期更换化学灭火器。

    2)变配电室、喷漆室、调漆室等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2.12.4防烟与排烟 1)厂房为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需设置排烟设施,本厂房利用车间屋顶自然通风器自然排烟。排烟口面积不小于该厂房建筑面积的2%,且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m。

    2)科研楼、食堂及厂房的辅房的房间、走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利用外墙可开启的高侧窗排烟,排烟口底标高大于室内净高的1/2,并设置方便开启的装置,排烟口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的2%,且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 平距离小于30m。

    3)本工程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12.5 电气消防 火灾报警控制器设于门卫室,利用蓄电池组作备用电源。科研楼、办公楼等设感烟探测器和声光报警器,各出入口处设手动报警按钮。公共建筑及车间内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在各疏散走道、出入口设少于30min。所有消防线路均采用阻燃导线穿金属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灯,应急、疏散照明备用电源持续供电时间不管 明敷,并在金属管外涂刷防火涂料。

    消防设备采用不同母线段的2台变压器供电,双电源末端切换。

    2.12.6 动力消防 食堂灶具间设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并与设备出口紧急切断电磁阀连锁。消防设施由给排水专业进行全厂统一设置。

    2.13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2.13.1组织机构设置 **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已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组织形式采用三级管理模式,一是决策层,二是管理层,三是车间执行层。日常安全管理由公司现有设备安全部负责。

    2.13.2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人员培训 (1)劳动定员 企业职工426人,其中技术人员131人(高级工程师14名,本科以上学历105名),工人199名(技师以上24名),管理人员61名,40-49岁占48%。其余人员35人。

    工人来源主要为原公司人员,补充人员采取在社会上公开招聘,进厂后进行培训,达到上岗要求。

    (2)工作制度 采用两班工作制,全年工作日250天;
    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
    设备年时基数为3820h,工人年时基数为1790小时。

    3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3.1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说明 3.1.1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依据说明 本报告采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方法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划分为22类,有害因素划分为7类,具体划分如下:
    (1)危险因素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检查试验)中发生的挤压、碰撞、起重机部件导致的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吊具、吊物导致的)物体打击、起重过程起重车辆导致的车辆伤害、触电和坍塌。

    5) 触电,包括死亡、灼伤、坠落等触电导致伤亡事故的和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化学性损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损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

    9)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开挖地面以下坑、沟、池、槽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容器爆炸,指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的压力容器物理性爆炸和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的盛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钢瓶物理性爆炸,后者指如水或油压蓄势器、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钢瓶等在工作温度范围压力超过容器耐压极限产生的爆炸。

    12) 压力管道爆炸,指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的压力管道物理性爆炸和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的输送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管道物理性爆炸,后者指如水或油压等液体输送管道的物理性爆炸。

    13) 其他化学爆炸,指除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外的因化学反应导致的爆炸,如易燃爆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爆炸,易燃、可燃液体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爆炸,粉尘引起的爆炸,物质分解爆炸,氢气、氯气混合失控引起的爆炸等。

    14) 其他物理爆炸,指除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外的因物理变化导致的爆炸,如高炉、电炉、转炉、精炼炉等因冷却水漏入炉内或潮湿料、含油料进入炉内产生的物理性爆炸,密闭水或油罐等进入高温炉内产生的物理性爆炸,浓硫酸遇水产生的物理性爆炸,钢、铁水泄漏遇水、油等引起的爆炸等。

    15) 中毒窒息,指短时间内因中毒、窒息而致人员伤亡。

    16) 其他伤害,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压伤等。

    (2)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

    2)毒物;

    3)噪声和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有害因素。

    3.1.2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说明 本报告依据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对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项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危险有害因素 3.2.1.1项目主要物料 项目为电力设备制造项目,涉及的主要物料有 一、原料:钢材、铜材、铝材等 二、辅助物料:
    (1)丙烷:用于下料车间,金属材料切割用的易燃气体。

    (2)氧[压缩的或液化的]:与可燃气体混合燃烧形成极高的温度,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3)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用于焊接时配合含脱氧元素的焊丝作为气体保护焊。

    (4)氩[压缩的或液化的]:用于焊接时作为混合气体保护。

    (5)空气[压缩的]: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抛丸作业,车间设备的动力气源。

    (6)汽油:用于工程车辆的燃料。

    (7)柴油:用于工程车辆的燃料。

    (8)天然气:用于绝缘母线导体套高压热缩套管、套外防护套的组装及食堂作为燃料。

    (9)油漆:用于涂装作业,含有二甲苯10-25%。

    (10)氮[压缩的或液化的]:用于等离子切割。

    (11)环氧树脂粘结剂:用于全绝缘浇注母线成型。

    (12)固化剂:用于全绝缘浇注母线成型。

    (13)石英砂:用于全绝缘浇注母线成型。

    (14)液压油:用于液压传动装置的介质。

    (15)润滑油:用于机床、机器的润滑。

    3.2.1.2项目主要危险化学品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如下:
    (1)丙烷:第139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4-98-6 (2)氧[压缩的或液化的]:第2528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782-44-7 (3)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第642号危险化学品,CAS号124-38-9 (4)氩[压缩的或液化的]:第2505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440-37-1 (5)汽油:第1630号危险化学品,CAS号86290-81-5 (6)柴油[闭杯闪点≤60℃]:第1674号危险化学品 (7)天然气[富含甲烷的]:第2123号危险化学品,CAS号8006-14-2 (8)含易燃溶剂油漆制品[闭杯闪点≤60℃]:第2828号危险化学品 (9)氮[压缩的或液化的]:第172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727-37-9 (10)二亚乙基三胺(固化剂主要成分):第636号危险化学品,CAS号111-40-0 液压油、润滑油等是可燃物。

    3.2.1.3项目主要物质的理化性能指标和危险危害性 (1)主要物质理化特性和危险危害性 项目有关物质的理化性能指标和危险特性表述于下。

    1)丙烷 中文名称:丙烷 英文名称:Propane 分子式:C3H8 分子量:44.1 CAS号:74-98-6 RTECS号:TX2275000 UN编码:1978 危险化学品序号:139号 IMDG规则页码:2147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187.6 沸点(℃):-42.1 相对密度(水=1):0.58/-44.5℃ 相对密度(空气=1):1.56 饱和蒸汽压(kPa):53.32/-55.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04℃闭杯 自燃温度(℃):450 爆炸下限(V%):2.1 爆炸上限(V%):9.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器遇明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盛装。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ERG指南:115 ERG指南分类:气体—易燃(包括冷冻液化液体)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300mg/m3 美国TWA:ACGIH窒息性气体。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1%丙烷,对人无影响;
    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
    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
    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
    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

    IDLH:2100ppm(10%LEL) 嗅阈:2690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健康危害(蓝色):1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NIOSH/OSHA 2100ppm:供气式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

    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

    逃生: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燃烧热(kj/mol):2217.8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环境信息:
    防止空气污染法:防事故泄漏/可燃物(款112(r)表3),临界值(TQ) 4540kg。

    2)氧[压缩的或液化的] 中文名称:氧;
    氧气 英文名称:Oxygen 分子式:O2 分子量:32 CAS号:7782-44-7 RTECS号:RS2000000 UN编码:1072 危险化学品序号:2528号 IMDG规则页码:2169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熔点(℃):-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1.14/-183℃ 相对密度(空气=1):1.43 饱和蒸汽压(kPa):506.62/-164℃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在水中沉底并沸腾。

    燃烧性:助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易燃性(红色):
    0 反应活性(黄色):0 特殊危险: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二氧化碳。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38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废弃: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ERGID:UN1072(压缩气体);
    UN1073(低温液体) ERG指南:122(低温液体;
    压缩气体) ERG指南分类:气体—氧化性的(包括冷冻液化液体)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健康危害(蓝色):
    3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

    临界温度(℃):-118.4 临界压力(MPa):5.08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

    3)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 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碳酸酐;
    碳酸气;
    碳酐 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分子式:CO2 分子量:44.01 CAS号:124-38-9 RTECS号:FF6400000 UN编码:1013(气体或压缩气体)
    危险化学品序号:642号 IMDG规则页码:211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无警示特性。低温时为压缩液化气体,或白色固体(干冰,薄片或立方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UN1845(固体,干冰) UN2187(冷冻液化气体) 熔点(℃):-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相对密度(水=1):1.56/-79℃ 相对密度(空气=1):1.53 饱和蒸汽压(kPa):1013.25/-39℃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固体在水中沉底并发生沸腾,产生可见蒸气云团。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戊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窒息性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与水接触生成碳酸。多种金属粉末、如镁、锆、钛、铝、铬及锰悬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时,能被点燃,并能引发爆炸。干冰与钠、钾、或钠钾合金能形成对震动敏感的混合物。液体或固体二氧化碳能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丙烯醛、胺类、无水氨、氧化铯、锂、金属粉尘、钾、钠、碳化钠、钠钾合金、过氧化钠和钛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气体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人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ERG指南:120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OSHA 5000ppm,9000mg/m3;
    ACGIH 5000ppm,9000mg/m3 美国STEL:ACGIH 30000ppm,54000mg/m3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
    高浓度时则引起抑制作用,更高浓度时还有麻醉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目前无定论。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造成局部低温,可引起皮肤和眼腈严重的低温灼伤。

    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注意:可发生酸中毒。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有条件给高压氧治疗。

    食入: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带供气式呼吸器。NIOSH/OSHA 40000ppm:供气式呼吸器。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临界温度(℃):31 临界压力(MPa):7.39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庳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4)氩[压缩的或液化的] 中文名称:氩;
    氩气 英文名称:Argon 分子式:Ar 分子量:39.95 CAS号:7440-37-1 RTECS号:CF2300000 UN编码:1006(压缩的)
    危险化学品序号:2505号 IMDG规则页码:2105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灯泡充气和对不锈钢、镁、铝等的电弧焊接,即“氩弧焊”。

    UN:1951(冷凝液体)
    熔点(℃):-189.2 沸点(℃):-185.7 相对密度(水=1):1.40/-186℃ 相对密度(空气=1):1.38 饱和蒸汽压(kPa):202.64/-179℃ 溶解性:微溶于水。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戊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
    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废弃: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ERG指南:121(压缩);
    12,0(冷凝液体) ERG指南分类:气体-惰性的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窒息性气体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则引起严重症状;
    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呈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尽量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害,不要将冻结的衣服从冻伤处撕开。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或自给式呼吸器。高于NIOSHREL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装有机蒸气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临界温度(℃):-122.3 临界压力(MPa):4.86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

    5)汽油 中文名称:汽油 英文名称:Gasoline;
    Petrol 分子式:C4-C12(脂肪烃和环烃) 分子量:0 CAS号:8006—61—9 RTECS号:
    UN编码:1203 危险化学品序号:1630号 IMDG规则页码:3141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熔点(℃):<-60 沸点(℃):40-200 相对密度(水=1):0.70-0.79 相对密度(空气=1):3.5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50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415-530 爆炸下限(V%):1.3 爆炸上限(V%):6.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用水灭火无效。

    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或用焚烧法处置。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木板箱。

    接触限值:中 国 MAC:300mg/m3[溶剂汽油] 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TWA:ACGIH 300ppm,890mg/m3 美国TLV—STEL:ACGlH 500ppm,1480mg/m3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及化学性肺炎。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液体吸入呼吸道致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急性经口中毒引起急性胃肠炎;
    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洗胃。就医。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卫生标准(GB11719-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6)柴油[闭杯闪点≤60℃] 中文名称:柴油 英文名称:Diesel oil;
    Diesel fuel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RTECS号:HZl770000 UN编码:
    危险化学品序号:1674号 IMDG规则页码:
    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熔点(℃):-18 沸点(℃):282-338 相对密度(水=1):0.87-0.9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60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257 爆炸下限(V%):无资料 爆炸上限(V%):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鬲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接触限值: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性: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着,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防治吸入性肺炎。

    食入:误服者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7)天然气[富含甲烷的] 中文名称:天然气;
    沼气 英文名称:Natural gas 分子式:
    分子量:0 CAS号:
    RTECS号:
    UN编码:1971 危险化学品序号:2123号 IMDG规则页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造炭黑、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亦是优良的燃料。

    熔点(℃):
    沸点(℃):-160 相对密度(水=1):约0.45(液化)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溶于水。

    燃烧性:易燃。最大爆炸压力:(100kPa):6.8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无资料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482~632 爆炸下限(V%):5 爆炸上限(V%):14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若是储罐存放,储罐区域要有禁火标志和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接触限值: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脱离有毒环境,至空气新鲜处,给氧,对症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

    食入: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8)含易燃溶剂油漆制品[闭杯闪点≤60℃] 一、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油漆 二、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状态 液体。

    化学品组成 乙/丙烯基树脂、无毒颜料及有机溶剂的混合物。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 3.2 类,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其高浓度蒸汽可引起头昏、头晕,对皮肤、 黏膜有剌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有泄漏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排入下水道。

    燃爆危害 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用清水及肥皂清洗接触部份,弄污之衣物干净后方可再用。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必要时到公司医务室作进一步处 理。

    吸入 立即离开暴露现场,以呼吸新鲜空气并送医治疗。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 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防护服,尽量在上风处 灭火。

    灭火剂 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切断污染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将泄漏液体回收至密闭容器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理,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清理现场残液。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 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 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 9)氮[压缩的或液化的] 中文名称:氮;
    氮气 英文名称:Nitrogen 分子式:N2 分子量:28.01 CAS号:7727-37-9 RTECS号:QW9700000 UN编码:1066 危险化学品序号:172号 IMDG规则页码:2163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熔点(℃):-209.8 沸点(℃):-195.6 相对密度(水=1):0.81/-196℃ 相对密度(空气=1):0.97 饱和蒸汽压(kPa):1026.42/-173℃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易燃性(红色):0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氮气。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
    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严禁将水喷到低温液体容器上。如果低温液体容器暴露于明火中或高温下很长时间,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ERG ID:UN1066(压缩的);
    UN1977(冷冻液化液体) ERG指南:121(压缩的);
    120(冷冻液化液体) ERG指南分类:气体-惰性的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 窒息性气体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吸入 健康危害:氮气过量,使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大气压力为392kPa表现爱笑和多言,对视、听和嗅觉刺激迟钝,智力活动减弱;
    在980kPa时,肌肉运动严重失调。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
    上升时快速减压,可发生“减压病”。

    健康危害(蓝色):3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高于NIOSH REL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

    逃生:装有机蒸气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临界温度(℃):-147 临界压力(MPa):3.40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10)二亚乙基三胺 中文名称:二亚乙基三胺;
    二乙烯三胺 英文名称:DIETHYLENETRIANMINE 分子式:C4H13N3 分子量:
    CAS号:111-40-0 RTECS号:IE1225000 UN编码:2079 危险化学品序号:636号 IMDG规则页码:
    外观与性状:液体,无色至黄色,有氨味。

    主要用途: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在水中漂浮并与水混合。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99℃开杯;
    98℃闭杯 自燃温度(℃):358℃ 爆炸下限(V%):2.0% 爆炸上限(V%):6.7% 危险特性: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停留在低洼处。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与硝酸纤维素发生自燃。与银、钴或铬的化合物接触会引起爆炸。与空气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腐蚀铝、铜、铅、锡、锌及其合金。

    易燃性(红色):1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有毒的氧化氮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酸类、酸酐、异氰酸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烯丙基取代物、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酮类、醛类、醇类、乙二醇、酚类、甲酚、己内酰胺溶液和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ERG指南:154 ERG指南分类: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不燃的) 接触限值:ACGIH:(TWA)1ppm;
    4.2mg/m3 NIOSH(1):(TWA)1ppm;
    4mg/m3 OSHA:无 注:(1)皮肤接触危害较大。

    侵入途径:
    毒性:
    健康危害:嗅阈:35.8mg/m3 健康危害(蓝色):3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眼睛接触: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高于NIOSH REL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装有机蒸气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
    防护服:
    手防护:
    其他: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避免接触的条件:
    泄漏处置:环境信息:
    有毒物质控制法:40Cnl716.120(a)。

    11)环氧树脂粘结剂 项目环氧树脂粘结剂中主要成分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其闪点为200℃,可燃,火灾危险类别属丙类可燃物质,与高温、明火会发生火灾,有时是发生火灾,或扩大火灾的原因。

    12)液压油、润滑油 机械等生产设备使用的液压油、润滑油的闪点,大多在145℃以上,火灾危险类别属丙类可燃物质,与高温、明火会发生火灾,有时是发生火灾,或扩大火灾的原因。

    (2)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有害性小结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高毒物品目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等,项目涉及的化学危险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危化品类别、危害特性等性质汇总于表2-1。

    表2-1 主要危险化学物质特性汇总表 序号 物质名称 火灾危险性 危化品序号 CAS号 危化品类别 毒物危害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范围% 接触限值mg/m3 下限 上限 1 丙烷 甲 139 74-98-6 第2.1类易燃气体 Ⅳ级 轻度危害 -104 450 2.1 9. 5 300 (苏)
    2 氧[压缩的或液化的] 乙 2528 7782-44-7 第2.2类不燃气体 3 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 戊 642 124-38-9 第2.2类不燃气体 窒息性 9000 (英)
    4 氩[压缩的或液化的] 戊 2505 7440-37-1 第2.2类不燃气体 窒息性 5 天然气 [富含甲烷的] 甲 2123 8006-14-2 第2.1类易燃气体 Ⅳ级 轻度危害 482~632 5 14 6 汽油 甲 1630 86290-81-5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Ⅳ级 轻度危害 -50 415~530 1.3 6.0 300 7 柴油[闭杯闪点≤60℃] 乙 1674 第3.3 类高闪点液体 Ⅳ级 轻度危害 ≤60 257 8 含易燃溶剂的油漆制品[闭杯闪点≤60℃] 乙 2828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Ⅲ级中度危害 ≤33 9 氮[压缩的或液化的] 戊 172 7727-37-9 第2.2类不燃气体 窒息性 10 二亚乙基三胺 丙 636 111-40-0 第3.3 类高闪点液体 Ⅲ级中度危害 98 358 4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剧毒化学品。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高毒物品。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易制毒品。

    项目使用的辅料天然气是第5号重点监管化学品、汽油是第7号重点监管化学品。

    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物质其主要化学危险有害性有以下5类:
    (1)易燃性 天然气是易燃气体,比空气轻,遇火源可引起燃烧。丙烷气比空气重,容易在生产车间地沟、低洼处积聚,遇火源可引起燃烧。

    氧气为助燃物质,与油脂接触能发生燃烧。油漆(含二甲苯)、200#溶剂油、柴油属易燃物质,润滑油属可燃物质,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2)爆炸性 丙烷气、天然气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明火、电火花、静电、雷电、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油漆(含二甲苯)、200#溶剂油、柴油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明火、电火花、静电、雷电、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氧气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3)毒害性 油漆中含有二甲苯属中度危害物质,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吸入可引起慢性中毒。氧气在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固化剂中的二亚乙基三胺属中度危害物质,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

    (4)窒息性 二氧化碳气、氩气、氮气是窒息性气体,在通风不良条件下可造成窒息。

    (5)静电积聚 丙烷气、天然气、柴油、氧气在输送和装卸过程中能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则会放电,故有火灾、爆炸的危险。

    油漆(含二甲苯)、200#溶剂油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静电起火。

    3.2.2项目厂址、总图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厂区地平面下陷,洪水和雷暴雨时排涝不畅,各建构筑物布置不合理会给生产运行、运输、消防、急救埋下隐患。

    总图布置不合理,建(构)筑物的地质基础情况、地势、方位、周围环境、安全间距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将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或对周边设施等产生不利影响。建(构)筑物的长度、宽度、面积、耐火等级、层数等如与其生产类别不相适应,不符合规范要求,也将对该项目的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建(构)筑物内的各种通道(包括操作通道、安全通道、运输通道、检修通道等)、安全出口的数目、安全疏散距离、门和疏散走道以及楼梯的宽度及楼梯间的类型、门的开启方向等如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将无法满足事故状态下人员、物质等的疏散需要。

    建(构)筑物的采暖、通风、保温、朝向、采光、照明等如果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安全生产。

    生产线的机械设备布置不合理,工艺流程不畅,不利于生产管理,也会给安全、卫生、防火、防爆带来隐患。

    3.2.3项目物料储运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天然气储运过程 项目使用天然气(第5号首批重点监管化学品)作为母线导体套高压热缩套管加热组装及公司食堂用,天然气由市政天然气管道输送到天然气调压站。经调压站调压分流 后用管道送往各用气点。天然气调压站进口压力0.4MPa,出口压力分0.1MPa~0.2MPa 、10KPa2种,分别用管道接出,常温。

    在天然气输送过程,若管道发生泄漏,天然气漏出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遇高温、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火花、雷击等,会发生天然气火灾、爆炸(其它爆炸)事故。若作业人员无防护措施处于天然气泄漏区,会发生窒息事故。

    项目新增天然气管线启用或天然气管线在生产运行中检维修后启用时,若未清洗置换充分,管道内残存金属屑、砂粒等固体颗粒和空气,输送流速过大,会产生撞击火花、静电火花而引发天然气火灾、爆炸(其它爆炸)事故。

    天然气设施检维修时,残余天然气未置换排放充分,管道内残余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或天然气排放滞留在室内空间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未检测分析就贸然动火,或存在高温,产生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火花、雷击等,会发生天然气火灾、爆炸(其它爆炸)事故。

    所以天然气储运过程存在天然气火灾、其它爆炸、窒息危险。

    (2)丙烷储运过程 项目使用辅料丙烷,采用钢瓶的形式储存在项目辅料库内。

    搬运钢瓶时,没有做到轻装、轻卸,或安全附件不齐全,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车辆装卸、行驶中危险货物发生碰撞、振动,以及翻车、坠车等交通事故都可能引发危化品造成严重事故。

    丙烷气瓶是高压容器,属易燃易爆容器,若气瓶损坏,超压充灌;
    或野蛮装卸,气瓶撞击;
    或将过量充装气瓶露天存放,在阳光下直射,或接近高温、火源等,会发生气瓶爆炸。

    (3)原料和产品储运过程 项目使用钢材、铜材、铝材等作生产主原料,产品是封闭母线、浇注母线、消声器、铁附件、铜排等。

    金属材料密度大,单位承载面积负荷大,,若储存地坪承载荷重小,长期超负荷承载,地面会发生塌陷,后续货物存放不稳固,易引发坍塌事故,也不利于车辆行驶,易引发车辆伤害危险。

    原料、产品运输、堆放使用车辆、起重机,存在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危险。

    所以原料和产品储运过程存在坍塌、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危险。

    (4)油漆、柴油、环氧树脂粘合剂、固化剂、液压油、润滑油储运过程 项目使用油漆、柴油、液压油、润滑油等可燃易燃物,这些物质一般都用铁桶包装,储存在辅料库内,常温,常压,如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吸入会发生中毒事故。

    所以储运过程这些物质若泄漏,遇高温、明火、电火花等,会发生火灾爆炸。

    3.2.4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4.1下料工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全绝缘浇注母线、绝缘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产品的原材料存放、锯切或剪切下料、浇注、成型、加工、冲孔、打磨等生产任务。

    其工艺过程为主要为下料→成形→待焊接,其中全绝缘浇注母线的工艺过程为导体加工、模具组装、真空浇注、恒温固化、拆模和试验等。

    板材、型材等经数控切割、剪板机、卷板机、坡口机等设备,分解成零部件毛胚,再经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加工。本工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数控等离子切割下料工序中主要危险有高温、灼伤、触电、粉尘危害。

    2、剪切、折弯成型工序中的主要危险是,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操作人员的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会发生伤残事故。模具的设计、安装的缺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发生意外事故。

    3、型材、管材主要采用锯床切割设备,如防护措施不当,锯条折断可引起机械伤害、刺割伤害、物体打击。

    4、打磨、校平、开坡口、成型等工序作业中,使用手持电动工具防护措施不当,容易发生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另外还存在金属粉尘危害。

    5、机械加工过程中如金属切削机床旋转部位楔子、销子突出,没加防护罩,易绞缠人体。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者未戴护目镜,可发生刺割事故及崩伤眼球。零部件装卡不牢,可飞出击伤人体。防护保险装置、防护栏、保护盖不全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绞伤、碾伤。砂轮有裂纹或装卡不符合规定,发生砂轮碎片伤人事故。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易发生绞手事故。

    6、金属切削机床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有采用安全电压,可发生触电事故。

    其他机械设备,如因缺少防护罩、盖、壳、栏、限位等安全装置而造成挤压、卷入等人身伤害事故。

    7、项目毛胚、工件运输、堆放使用叉车、起重机,存在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危险。

    8、全绝缘浇注母线成型过程中使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剂、石英砂,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剂是可燃物,如发生泄漏,遇高温、明火、电火花等,会发生火灾事故。石英砂为粉状,在上料过程中存在粉尘危害。

    因此,下料工段在生产、维护检修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火灾危险,另外还存在噪声、振动及粉尘危害等。

    3.2.4.2焊接工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焊接、探伤、打磨等生产任务。主要是实行产品的专业化组装生产,进行焊接形成最终产品,焊接设备采用半自动气保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 在焊接过程中主要存在触电危险及电弧辐射危害。

    2、焊接烟尘中含有害气体、氮化物和金属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车间通风不良、无吸尘装置情况下,存在电焊烟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气体保护焊采用的混合气体(80%Ar+20%CO2),如发生大量泄漏,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危险;

    8、工装、材料、工件的起重吊装、车辆运输等辅助作业,因操作失误、碰撞、负载脱落,容易发生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事故。

    因此,焊接工段在生产运行、维护检修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触电、电弧幅射、灼伤、物体打击、中毒窒息、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粉尘危害。

    3.2.4.3涂装工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喷砂、喷漆、烘干等生产任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喷砂过程是用压缩空气流将砂子喷在零件表面上,利用砂子冲击力,将零件表面的锈垢等除掉。

    在此过程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危险,作业现场如通风除尘效果不好,操作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

    2、喷涂、烘干过程中使用的油漆、溶剂是易燃易爆物质,漆雾、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与明火、高温、电火花、静电、金属撞击等会发生火灾、爆炸。

    3、喷涂的油漆、有机溶剂漆等对人体有害,因此存在中毒的危险。

    4、电气设备不防爆,车间通风不良会引发可燃气体爆炸事故。

    5、电气设备接地不良、绝缘损坏可造成触电事故。

    因此在项目涂装工段存在物体打击、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及灼烫危险,还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

    3.2.4.5组装工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段承担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隔声板、消声器金属结构件、电气产品、电网工程类产品的试验、组装、包装、成品存放、发货等生产任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离相封闭母线、共箱母线是将焊接后的外壳与焊接接线端子后的离相封闭母线导体采用外购的绝缘子、标准件进行组装,完成组装后进行出厂前的试验,试验合格后,与铜编织线、槽钢抱箍等钢构件、空气循环干燥装置等附属设备、CT/PT等配套电气设备一起进行包装、成品存放、发货。由于外壳为大型金属结构件,在组装的过程中,如部件放置不当容易引起倒塌、工作平台坍塌的事故,同时存在起重伤害危险,组装过程涉及的电动、气动工具,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气动元件打击伤害、机械伤害等,同时还还存在噪声危害。组装结束后,产品将调运至试验区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存在触电危险。

    2、其他产品组装主要是将下料、焊接、热镀锌后或喷涂后的部件拼装后检验、编码、包装、入库存放。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起重伤害、坍塌等危险。

    因此在项目组装工段存在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危险,还存在噪声危害。

    3.2.5生产装置主要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等离子切割机 项目配备有等离子切割机2台。

    等离子切割是利用高温等离子电弧的热量使工件切口处的金属部分或局部熔化(和蒸发),并借高速等离子的动量排除熔融金属以形成切口的一种加工方法。等离子切割机配合不同的工作气体可以切割各种氧气切割难以切割的金属,尤其是对于有色金属(不锈钢、铝、铜、钛、镍)切割效果更佳。

    等离子弧能产生电弧光幅射、紫外线光幅射、红外线光幅射而损伤皮肤;
    工作电压较高有电击的危险、灼烫伤;
    钍钨板电极有射线危害。

    因此在生产和检维修作业中,等离子切割机存在灼烫(热金属切屑)、幅射、触电、起重伤害(物件吊装)、车辆伤害(物件运输)危险。

    (2)半自动气保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 电焊机选型不当、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等缺陷,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没有可靠屏护,焊机外壳PE线接线不正确,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超过3米,拖地或跨越通道使用,焊机二次线连接接头超过3个,焊钳夹紧力不好,绝缘、隔热层不好等均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电焊作业场所周围有易燃易爆物未清理,可能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CO2焊接如气瓶固定不牢,有倾倒危险,气瓶超压或遇高温有爆炸的危险;

    Ar+CO2混合气体泄漏有发生中毒窒息危险。

    另外电焊作业还存在电弧辐射危害及电焊烟尘危害, 因此在生产和检维修作业中,电焊设备存在触电、火灾、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危险,还存在电弧辐射危害及电焊烟尘危害。

    (3)数控冲床、卷板机、剪板机、折弯机 冲压、剪切、折弯等设备主要是结构的危险,相当一部分冲剪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利用凸轮机构使离合器接合或脱开,操作工在送料、出料、取模时,手指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可能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飞出的切屑或工件、运转着的工件还会导致物体打击、绞轧、灼烫等伤害。

    设备危险区域未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不可靠,容易导致作业人员受到伤害;

    设备在运行中还会产生的强烈冲击和振动,存在噪声和振动危害;

    设备润滑油、电气短路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有采用安全电压,还会造成触电伤害;

    因此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这些设备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工件不慎打击人体)、触电、火灾危险及噪声和振动危害。

    (3)铣床、车床、镗床、钻床 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金属切削机床,这些设备使用电作动力源,有传动运转机构,生产时机械传动装置都在快速旋转。

    金属切削机床是机械加工广泛使用的设备,影响机床安全的危险因素是高速运动的执行部件和传动部件,工作主轴及机床上旋转运动、往复运动切削刀具的刀刃、机械加工突出较长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和粗糙表面,以及各种直线运动的构件存在着挤压、夹击、碰撞、剪切、卷入、刺割、缠绕、物体打击等危险。

    机床冷却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由于泄漏或元件失效引起的高压流体喷射危险。

    运动的机床零件或工件甩出、切屑飞溅还会造成物体打击,引起的烫伤、划伤等。

    润滑油、电气短路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有采用安全电压,造成触电危险。

    因此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金属切削机床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工件不慎打击人体)、触电、火灾危险。

    (4)叉车、堆高车、电瓶车 项目生产过程中工件、部件、产品的运输采用叉车、堆高车、电瓶车等,这些车辆使用电或燃油作机械动力源。由于这些车辆的使用,因此在生产和维修过程中存在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装载的重物坠落)、火灾爆炸(车辆燃料泄漏)危险,另外还存在噪声危害。

    (5)喷砂房、喷漆房 项目拼装好后的产品送喷砂房和喷漆房进行油漆,生产设备使用喷砂、油漆。

    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中喷砂房、喷漆房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危险,作业现场如通风除尘效果不好,操作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

    漆雾、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与明火、高温、电火花、静电、金属撞击等会发生火灾、爆炸。

    喷涂的油漆、有机溶剂漆等对人体有害,因此存在中毒的危险。

    电气设备不防爆,通风不良会引发可燃气体爆炸事故。

    电气设备接地不良、绝缘损坏可造成触电事故。

    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中喷砂房、喷漆房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危险,另外还存在毒物、粉尘(漆雾、颗粒等粉尘)、噪声危害。

    (6)起重机 起重机是用来对物料作提升、搬运、装卸和设备安装等作业的机械。在机械制造工厂、仓库、码头、堆场等各个领域和部门广泛使用。起重机主要由金属结构、机械传动机构和电气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吊货物的起重小车装有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小车沿主梁上轨道移动。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起重机械是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且在作业过程中能量集中(动能、位能)起重机一旦出现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应力集中、大梁开裂、轨道下沉、控制器失灵、制动器失效、防护装置失灵、操作失误以及吊索具强度不够等,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起重机行程长、跨距大,升距高,有可能造成厂房基础下沉及行走轨道变形的隐患;
    由于司机违章操作或“斜吊”作业的危险;
    由于环境为良等原因影响司机视野,而致使司机和挂吊工协调失误,造成物体碰撞、打击等伤害事故;

    3)由于频繁作业,吊具的各项强度(抗拉、疲劳极限等)下降,有可能因吊具断裂而造成物体坠落事故。

    4)起重机未装防脱钩装置有吊索从吊钩处脱出造成吊物坠落伤人(物或设备)事故的危险;
    由于吊车司机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疲劳,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操作失误事故的危险;

    5)起重机因突然停电而使操作系统失控造成吊物坠落的伤害事故;
    由于违章操作,指挥失误,造成吊物的坠落伤人或撞击伤害事故;
    由于起重机制动机构失灵,而发生吊物坠落造成伤害事故的危险;

    6)由于钢绳本身缺陷或长期使用缺乏检查,未及时更换,造成钢绳断裂而发生吊物坠落伤害事故;
    由于超载作业而造成吊物坠落,甚至可能造成吊车“翻车”的危险;
    起吊物有可能超越起吊极限高度而造成“冲顶”的危险;

    7)有两台以上起重机在同一轨道上作业时,有可能发生“撞车”的危险;
    在轨道上行走时,有可能因控制系统失灵而造成“脱轨”的危险;
    有可能发生撞击伤人的危险;

    8)由于起重机的司机室在高处,司机的上、下检修人员作业时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9)起重伤害事故大多数是由钢丝绳、滑轮、吊钩、吊具、卷筒、制动器及传动装置、限位联锁失灵、故障、缺陷所造成的。电器设备安全防护系统的损坏、电缆拉断而易造成触电事故。

    (6)生产装置主要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项目生产装置主要设备存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危险和噪声、振动、粉尘、电弧辐射危害。

    3.2.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6.1供配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高、低压电气设备因电气设施、线路,设计不合理、安装不规范、电气、仪表选型不当,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有可能引起触电事故。电气设备因绝缘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或因短路、过载、过电压、老化、接触不良,相应的保护功能失效或维护使用不当,可引发触电、火灾事故。

    (2)电力驱动设备的电动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报警监控线路等电力、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或短路接地,如保护接零措施失效,人体触及带电体将引起触电事故;
    如果短路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烧毁,变压器可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3)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引起电力、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或人员伤亡。

    (4)防护设施欠缺,车间低压配电装置室通风孔未设防护网罩,或配电装置室与配电柜相连的电缆线路的孔、洞未封堵,门窗关闭不严等缺陷,小动物的窜入引起电气短路、造成电气火灾、设备损坏。

    (5)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机械设备卡住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热击穿短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

    (6)电缆的设计选择与敷设不合理,或与热源靠近敷设,引起着火,造成火灾事故。

    (7)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移动电器具漏电,触电保安器未装或失灵等原因,引起人员触电事故。

    (8)人的误操作、违章操作。带负荷断开隔离刀闸,引起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

    (9)设备运行人员巡视检查,或检修人员与带电的电气设备的裸露部分安全距离不足,引起触电或弧光短路烧伤,造成人员伤亡。

    (10)变配电站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的场所,电力供应如果不正常,系统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如自动化连续作业一旦突然断电,传送装置立即停止运转,打乱连续生产秩序;
    另外如果变配电站中继电保护不能起到预定保护效果或高压油断路器在短路事故时“拒分”是极为危险的事故,变压器有可能被烧毁或发生火灾、爆炸。

    (11)采取双电源供电方式,如进户开关联锁失效,出现返送有可能造成电网破坏。如真空开关、隔离开关选型不当、额定电流电压不符合线路要求,或操作失误,拉闸、合闸违反程序,或是维护检修不当,三相触头接触不良,有可能造成电弧灼伤、火灾、爆炸事故。

    (12)项目供电系统采用无功补偿,如选用无功补偿电容柜不当产生并联谐振、造成了谐波电流放大,从而导致电容器因过负荷或过电压而损坏;
    对电力电缆也会造成电缆的过负荷或过电压击穿。

    3.2.6.2气体站房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气化站房内储存有瓶装气及氮气,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工业气瓶属压力容器,它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如安全附件失效、受高温、爆晒、超装等内压升高等原因可引起物理爆炸。

    (2)钢瓶如强度减弱,腐蚀、焊缝开裂、密封损坏、不按期检验等因素都易导致泄漏事故。如丙烷气发生泄漏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高温、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等激发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若气瓶间内发生火灾,那些没有泄漏也没有着火的实瓶,由于环境温度急剧上升,钢瓶内的压力也急剧增高,整个钢瓶即会发生爆炸。

    (4)库内电气设备不防爆,安装不合格或发生故障,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不合格,装置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违章操作均会引起电气火灾甚至爆炸。

    3.2.6.3混合气及氧气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混合气及氧气站主要由3个低温储罐(液氧储罐、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液氩储罐、)及气化装置、输送管道组成。

    1、液氧储罐及气化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液氧储罐及气化装置属压力容器,如果设计、制造、安装存在缺陷,以及使用不当都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若设备腐蚀强度降低,安全阀、压力表失灵,静电积聚,联锁保护失效等,液氧储罐超压,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在生产或检维修过程,若液氧储罐和气化器、氧气管道内外等除油脱脂不彻底,清洗不干净,存在油脂、金属屑或检修作业环境因设备漏油未及时处理,或作业场所存在纸屑、纱头、木材、油脂等可燃物不及时清除,遇高温、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火花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液氧储罐是压力容器,储罐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大约每升高1℃,其储罐的压力增加1MPa,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4)液氧是-160℃的物料,在生产或检维修过程,若保温损坏,发生泄漏,低温液体触及人体,会发生冻伤事故。

    (5)储罐基础下沉,尤其是不均匀下沉,将直接危及罐体稳定,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物料泄漏,带来重大事故隐患。

    (6)低温液氧槽车在灌装过程中,如发生泄漏,遇可燃物容易发生火灾燃烧;
    如过量充装储罐受热膨胀,容易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7)液氧储罐、氧气管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不符合规范,易导致雷击、火灾,静电爆炸事故。

    2、二氧化碳储罐及氩气储罐、气化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析 (1)二氧化碳储罐及氩气储罐是压力容器,在生产和检维修过程,若设备因老化强度降低,安全阀、压力表失灵,自动联锁保护失效,超压等,二氧化碳及氩气储罐会发生超压爆炸事故。

    (2)低温液体在灌装过程中,如过量充装储罐受热膨胀,容易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容器内压增大,大约每升高1℃,其储罐的压力增加1MPa,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3)储罐基础下沉,尤其是不均匀下沉,将直接危及输送管道的安全,供气的稳定,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泄漏,带来重大事故隐患。

    (4)液态的二氧化碳及氩气是低温物料,在生产或检维修过程,若发生液体泄漏,低温物料触及人体,会发生冻伤低温危害。

    (5)二氧化碳及氩气是窒息性气体,在生产或检维修过程,若二氧化碳钢瓶、气化器、管道等发生大量泄漏,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2%环境下会发生窒息事故。

    (6)气化器操作失误,出口受堵有可能引起超压爆炸。

    (7)液化储罐如保冷失效,引起低温物料温度异常升高气化可引起储罐超压爆炸。

    (8)液二氧化碳及氩气储罐如超量充装,安全附件失效等而造成储罐超压爆炸。

    (9)安全阀放空口位置较低,在事故状态下二氧化碳及氩气积聚有可能引起窒息事故的发生。

    3、氧气、二氧化碳及氩气管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氧气管道、阀门等配件中的铁锈、焊渣、焊瘤、油脂、溶剂和橡胶等可燃物,在高纯度、高压和高速度的氧气流冲击摩擦或静电等作用下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2)当灌装开启阀门等致使氧气流速过大,残存固体物产生撞击火花;
    另外流速大易产生静电积聚,若氧气管道接地失效,静电积聚,易发生静电释放而产生静电火花;
    若氧气管道防雷接地不好,雷雨时产生雷击,这些引发能极易使在氧气中的氢、碳、碳氢化合物产生爆炸。

    (3)氧气阀门开关过快,高低压段之间的阀门突然打开时,低压氧气急剧形成绝热压缩,局部温度升高,开闭阀门时阀芯与阀座撞击,阀门部件之间摩擦高速运动物质微粒,如铁锈、灰尘、焊渣与管壁摩擦和撞击,在阀门弯头及焊瘤处产生撞击或静电感应,也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氧气管道、阀门等配件选材不当可引起金属火灾的发生。

    (5)氧气管道设施不合理,管道间距、静电跨接、静电接地等不符合设计规范,也会引发静电火灾事故。

    (6)压力管道如设计不规范,在压力、振动作用下易造成管道断裂等事故。管道因材质、腐蚀等原因造成承压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泄漏、爆裂。

    (7)二氧化碳管道、阀门发生破裂大量泄漏,作业环境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超限,作业人员处于泄漏超限区,会发生人员窒息事故。

    3.2.6.4压缩空气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压缩空气站一个,设置在联合厂房的车间辅房内,提供生产用压缩空气。安装90kW风冷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一用一备。在生产和检维修作业中,存在以下危险。

    (1)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空压机及储气罐为带压设备,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断水、水量不够等)可引起空压机缸体爆裂。摩擦发热而存在缸体爆炸、火灾的危险。

    (2)空压机转动部位如无传动、转动防护罩、壳、套、护栏等安全设施,或人员违章作业等,易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3)空压机贮气罐、排气管道因机械强度不够,或排污阀阀堵塞而发生爆炸事故。承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或材料不好可使承压能力下降也可导致物理性爆炸发生。

    (4)空压机冷却水为中断、或冷却水管堵塞,会造成缸体发热,润滑油在缸体内燃烧积炭可引发缸体爆炸。

    (5)压缩气体含有害杂质、润滑油及分解产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电气设施如接地保护不良、绝缘损坏,易发生触电事故。

    (7)空压机在运行、安装、检修作业中还存在机械伤害、触电、噪声与振动等危险有害因素 3.2.6.5天燃气调压柜及输送管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天然气调压柜因设置不当、周边防火间距不够,周边使用明火,或遇天然气泄漏,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工厂使用天然气的管道分布范围大、管道长、作业点多,因此需要注意在输送过程中的密闭性,以避免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增加燃烧爆炸的危险。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内流速不得超过规定,静电跨接、管道接地不规范,输送速度过快,有可能产生静电积聚而引发火灾爆炸。

    (3)天然气管道如压力管道选材不当、安装不规范,易造成管道、阀门等腐蚀、破裂,或法兰、阀门的松动导致泄漏,这些原因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4)维修保养使用不当,在使用过程中,因维护、保养不当而导致设备存在隐患。

    (5)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防雷设施损坏而发生雷击事故。

    (6)管道基础下沉而造成汇流排、管道变形、开裂物料泄漏,遇火种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2.6.6 辅料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辅料库主要储存的危险物品有油漆、溶剂、柴油、液压油、润滑油等。如危险品仓库周边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电气设施不防爆,仓库通风不良等因素,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在受热、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有机物或相抵触物品等外来因素的作用下,会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单位和危险化学品装卸、押运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车辆伤害事故。

    因此,辅料库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车辆伤害、中毒窒息等。

    3.2.6.7材料堆场、仓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露天材料堆场主要任务是接受各种钢材、铜材等,负责卸货、整理、周转、存放、分送下道工序作业。主要设备有龙门桥式起重机、叉车。若由于起重司机的操作失误,钢材堆放超高,车辆超载,机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联锁失效等,容易造成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

    项目成品库、半成品仓库、高位货架的主要危险有货物堆放不稳、堆高超标而发生货架倒塌伤人事故;
    运转货物过程发生车辆伤害;
    吊运货物发生起重伤害;
    仓库电气短路、可燃性包装材料还会引发火灾的危险。

    3.2.6.8检维修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禁火区违章动火,未按动火作业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未进行清洗、置换、化验、清理危险物质等审批程序,无人监护、未采取通风、防火防爆消防等安全措施,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登高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脚手架不符合规定,而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

    电气设备检修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起重安装起吊重物,如违章作业而发生起重伤害。

    车辆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车辆伤害。

    进设备内作业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检修用的工业气瓶(氧气瓶、乙炔气瓶或丙烷气瓶),由于气瓶安全距离不够,或露天曝晒、碰撞,违章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有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灼伤等事故。

    因此,检修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等。

    3.2.7项目施工和试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如果项目建设单位不统一管理,严格管理,搞好施工与生产的协调,人员与车辆任意进出生产区、施工作业区,施工电源任意架设,随便动火,物件乱扔、乱堆放,随意断路等,很容易发生人员伤亡、车辆伤害等事故,甚至影响已建项目、生产车间正常生产。

    (2)地基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支护、拆卸不科学、不合理、违规、违章,容易导致坍塌事故。

    (3)设备、梁、柱等吊装使用起重机,如起重机有缺陷,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临时电源无安全保证措施、不可靠等,易导致触电、起重伤害事故。

    (4)高处作业无安全带、安全绳,平台无护栏,楼梯无扶手,脚手架无防护网等,物件乱堆放或堆放不稳固,违章作业、指挥等,易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5)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业气瓶、压力容器、管道未检测、检验,安全阀、压力表附件不合格等,乙炔、氧气瓶露天曝晒,搬运碰撞,盲目使用回火等易导致容器(包括气瓶)爆炸事故。

    (6)施工机械若防护设施不完善,违章作业等,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7)施工用电气设备设施接地、接零不规范,绝缘损坏,乱接、乱拉,无漏电保护措施,不使用安全电源,无防雷接地,违章用电,违章作业,施工过程易发生触电事故。

    (8)施工使用的乙炔气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温、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火花等,会发生乙炔气火灾、爆炸事故。施工用氧气泄漏有压氧,遇油脂、纸张、布、木料等可燃物,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9)施工组织不合理,无施工方案或方案不完善,无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交叉施工无统一指挥调度,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未经专门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就上岗操作等,极易导致各种施工过程事故发生。

    2、项目试生产运行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试车前未检测、检验合格,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料位计、流量计等附件不合格、未校验等,盲目试车易导致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2)机械、电气、仪表、动力、电力设施、压力管道试车时,若连接不好,支撑固定不好,阀门开启太快,违章作业等,致管道断裂甩动,会导致打击人体、损坏设备事故。

    (3)各种电气设备设施接地、接零不规范,绝缘损坏,乱接、乱拉,无漏电保护措施,不使用安全电源,无防雷接地,各种电气保护措施未经检验、检测合格,试车过程易发生触电、电气火灾、电气爆炸、跳闸停电等事故。

    (4)高处作业无安全带、安全绳,平台无护栏,楼梯无扶手,或有缺陷等,物件乱堆放或堆放不稳固,违章作业、指挥等,试车过程易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5)各种泵、风机、机械无防护罩、套、围栏,或有缺陷,盲目试车操作易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6)厂内机动车辆、运输汽车、叉车不合格,道路、信号不好,驾驶员未培训合格,无证照,野蛮驾驶,超载,违章装载,超速,随意进入车间,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7)厂房、设备基础和地坪设计施工有缺陷,荷重不合格;
    厂房、平台结构设计施工有缺陷,荷重不合格;
    盲目试车且试车时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置仍继续作业等,满负荷作业时会发生厂房、平台、设备基础等开裂、下沉、倾斜,甚至坍塌等事故。

    (8)试车未制定完善的安全试运行方案、组织不合理,无试车方案或方案不完善,无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交叉操作无统一指挥调度,作业过程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未经专门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就上岗操作等,极易导致各种试车过程事故发生。

    3.2.8 项目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操作工由于身体健康异常,从事操作工作,易发生偏差,引发事故,或操作工辨识功能缺陷,在操作时发生辨识错误,误操作引起事故。

    (2)操作工的行为错误如违章操作、野蛮作业等易引发事故。

    (3)项目生产过程使用氧气、二氧化碳、氩气、丙烷、天然气等危险化学品。二氧化碳、氩气是窒息性气体,如管理、使用不当,操作人员会因中毒窒息而引起身体不适、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等生理现象,容易造成误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项目投产后操作人员较多,且集中在较大建筑物内,如遇意外情况疏散工作做的不好或疏散指示标志等不齐全可能发生大的伤亡事故。

    3.2.9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雷击 项目建设地处于夏季易遭雷击区,在生产运行过程,存在雷击危险。

    (2)地震 项目建设地处于抗震7度烈度设防区,存在破坏性地震危险。

    (3)洪涝 项目建设地位于长江感潮段,又是黄梅雨和夏季暴雨影响区,存在洪涝灾害危险。

    (4)大风 项目建设地是10级以上大风影响区,存在风暴危害。

    (5)高温 项目建设地夏季空气温度会持续高于35℃,存在高温危害。

    (6)低温 项目建设地冬季存在持续0℃以下天气,存在低温危害。

    3.2.10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 在运行和检维修过程中,项目生产、储运和主要生产装置设备存在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窒息、其它化学爆炸、容器爆炸危险,另外还存在高温、毒物、噪声、粉尘危害。

    3.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按《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3.1火灾、爆炸 (1)在涂装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油漆、稀释剂等为易燃液体,极易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高温、明火、电火花、静电及外来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爆炸产生的破坏和危害主要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后果。事故后果主要对人员造成伤亡,对生产装置、建筑物造成破坏。

    (2)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加热系统、天然气燃烧器如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气体站的钢瓶、液氧气化站内的储罐、气化器、汇流排、输气管道若发生泄漏,使用丙烷气的生产场所,由于丙烷气体积聚,极易发生爆炸。氧气接触油脂或油脂污染的物品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高温,极易发生燃烧。

    (4)变压器、开关柜、电抗器、互感器、电机、电线、电缆和开关等短路打火、发热超温、引发电气火灾;
    雷击引发火灾。

    (5)辅料库存放的油漆、溶剂油等危险化学物质发生泄漏,遇明火、高温、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

    (6)车间电器设备、机床电动机、起重机电动机接地不符合规范要求,当电路短路或超压、或过负荷时,电器电缆发热导致绝缘损坏,均会引起电气火灾。

    (7)焊割作业现场有氧气、丙烷气,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尤其在密闭舱内焊割时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8)机械加工设备使用的润滑油、机油等是可燃物,遇高温会造成火灾,有时是火灾扩大的原因。特别是在有油脂的设备上在进行焊割工作,极有可能发生火灾。

    3.3.2 起重伤害 起重机械设备是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在作业过程中起重机一旦出现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应力集中、大梁开裂、厂房基础下沉、轨道变形、控制器失灵、制动器失效、防护装置及电气联锁失灵、操作失误以及吊索具强度不够等,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1)由于起重机行程长、跨距大,升距高,有可能因厂房基础下沉及大车行走轨道变形的隐患,造成脱轨、越轨,重物坠落等重大事故;

    (2)由于厂房轨道较高,有可能致使司机操作失误或“斜吊”作业的危险;

    (3)由于车间采光等原因影响司机视野,而致使司机和挂吊工协调失误,造成物体碰撞、打击等伤害事故;

    (4)由于频繁作业,吊具的各项强度(抗拉、疲劳极限等)下降,有可能因吊具断裂而造成物体坠落事故。由于钢绳本身缺陷或长期使用缺乏检查,未及时更换,造成钢绳断裂而发生吊物坠落伤害事故;

    (5)由于未装防脱钩装置,吊索从吊钩处脱出,造成吊物坠落伤人事故;

    (6)吊车司机室为高空作业,工作条件差,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疲劳,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操作失误事故的危险;
    司机、检修人员上下作业时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7)因突然停电而使操作系统失控造成吊物坠落的伤害事故;

    (8)由于违章操作,指挥失误,造成吊物的坠落伤人或撞击伤害事故;

    (9)由于超载作业而造成吊物坠落的危险;
    起吊物有可能超越起吊极限高度而造成“冲顶”的危险;

    (10)有两台以上吊车在同一层面作业时,有可能发生“撞车”的危险;

    (11)由于起重机制动机构失灵,而发生吊物坠落造成伤害事故的危险;

    (12)露天起重机作业,遇恶劣天气,台风的袭击,防风锚锭装置存在缺陷,或安全措施不力而发生倾复事故。

    3.3.3 机械伤害 各种机械传动设备、机床、水泵、风机等传动部位裸露,无防护罩、套、护栏,作业人员不慎触及裸露传动运转部位,会发生绞入、卷入等机械伤害。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检修不当、缺乏良好的安全距离防护措施等,均可能引起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机械伤害事故。

    3.3.4 触电 (1)高低压电气设施,电线、电缆、电焊机等涉电设施,若安装不规范,质量不合格,动力配电箱未采取屏护、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接零保护不正确,没有漏电保护措施,不使用安全电压,绝缘不好,屏护不当,或者违章造作,会导致触电。

    (2)在生产和检修过程中,临时使用照明灯具、移动电器、手持电动工具而未使用安全电压的,如果导线磨损,或未安装触电保安装置或操作失误,有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3)露天作业检修,如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可能遭受雷击事故。

    (4)车间动力配电箱未采取屏护、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够,或操作时未使用绝缘安全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或操作失误引起触电、电弧灼伤危险。

    3.3.5 容器爆炸 (1)压力容器、钢瓶、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若制造或设计缺陷、化学腐蚀、过量充装、违章作业、操作失误等会导致压力容器爆炸。

    (2)压力容器由于安全装置失灵,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失灵;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材质、安装的缺陷,或违章作业都有可能发生超压爆炸。

    3.3.6 中毒、窒息 (1)在喷漆作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因通风不良,操作者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佩戴,易发生中毒,甚至窒息事故。

    (2)二氧化碳和氩气如大量泄漏而发生人员窒息事故。

    (3)焊割作业因缺氧而中毒窒息。在钢结构件狭小空间涂装作业,因通风不良,存在中毒窒息的危险。

    3.3.7 车辆伤害 工厂的原材料、产品外购件运输量大,如厂内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停车场地不足、车辆管理、车辆状况、驾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缺陷,可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3.3.8 高处坠落 (1)高处作业的脚手架有缺陷,梯子的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孔洞未封闭,导致高处跌落事故。厂房、起重机械等设备所处位置较高,在施工安装中、生产巡查或设备抢修、维修时,因违反高处作业规定、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作业人员身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高度超过2米以上作业,行车工、电焊工、油漆工及其他工种登高作业时,都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3.3.9 物体打击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大设备的安装、检查、维修、保养作业时,各种材料、工具若放置不稳固,工具或材料零部件坠落,击中人体,存在物体打击的危险。

    (2)在组装、总装工作台上进行上下交叉作业时,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3)各类机床设备在拆卸、运输、吊运、安装、检修过程中发生工具或材料零部件坠落,击中人体,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3.3.10 坍塌 (1)厂房、建筑物、设备检修需搭建的脚手架不稳固,不符合规范,易导致坍塌事故。

    (2)设备在拆装、吊运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当,平台上支撑设施不符合要求,而发生设备坍塌事故。

    (3)工厂的原材料、外购件在搬运、贮存、堆场、仓库货架因堆放超负荷失稳也会导致坍塌事故。

    3.3.11 灼烫 焊割过程中,在焊接火焰或电弧高温的作用下,容易造成灼烫事故。

    3.3.12 噪声和振动危害 (1)本工程项目噪声源比较多,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如液压机械、气压机械、喷丸设备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生的嗡嗡声。

    (2)机械加工设备运行会发生振动。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害。

    (2)建筑施工中各种建筑施工机械噪声。

    3.3.13 粉尘危害 (1)焊接、切割过程中,由于焊药分解,金属蒸发所形成的烟尘,可引起粉尘危害。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金属表面处理、涂装作业过程中,打磨、抛光时产生的金属粉尘及其他粉尘,以一定的速度飞溅,对人体造成伤害。

    (3)在喷丸作业中,操作人员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长期吸入超标浓度的粉尘会引起尘肺职业病。

    3.3.14 高温、低温危害 (1)在焊接作业场所存在着焊条烘焙、焊件预热及施焊过程中焊接电弧释放的热能,特别是高温季节,露天作业,作业人员大量出汗,容易引起中暑。

    (2)液态的丙烷、液氧、液态CO2、液氩装置存在低温冻伤危害。

    3.3.15 毒物危害 涂装喷漆作业中,操作人员经常在毒物超标环境中作业,或发生涂料溶剂泄漏事故性的溢出将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焊割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封闭容器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有可能引起中毒。

    3.3.16 电弧辐射危害 电弧切割、电焊作业,如防护措施不当,电弧光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比人眼所能安全忍受的光线要强一万倍,过强的光线会造成耀眼、眩目甚至使视力发生变化,对人体造成伤害。

    3.3.17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小结 该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生产运行和检修维修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压力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灼烫、坍塌等危险,另外还存在粉尘、噪声与振动、高温与低温、电弧辐射等职业危害,以及地震、雷击、十级以上大风、暴雨、大雪、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

    3.4项目火灾危害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项目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汇总见表3-2。

    表3-2项目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汇总表 序号 生产场所 耐火等级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火灾危险性 分类 备注 1 联合厂房 二级 涂装区为1区、2区 丁(涂装区为甲类)
    涂装面积小于10%,采用封闭喷漆工艺 2 辅料库 二级 2 甲 3 气体站 二级 2 甲 4 高压试验控制房 二级 5 科研楼 二级 6 食堂 二级 3.5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按照其化学、物理或毒物特性,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数量超过标准规定的临界量,则该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
    q1/Q1+q2/Q2+……+qn/QN≥1时,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临界量,t;

    3.5.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丙烷、液氧、天然气、油漆、柴油需进行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项目天然气由外接天然气管道输送到生产车间用气点,天然气输送管道按φ200,压力为0.4MPa,管长设定为250m。

    项目管道储存天然气量为W天然气 = [π×(0.1)2×250×5×1000÷22.4]×16×10-6 ≈ 0.028(t)。

    项目丙烷、液氧、油漆、柴油储量分别为0.5t、5.7t、5t、0.5t。

    3.5.3 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汇总 根据上述辨识,对照临界量,将辨识结果汇总于表3-3。

    表3-3  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汇总表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标准临界量(t)
    实际贮存量(t)
    是否属重大危险源 备注 1 天然气 50 0.028 否 q/Q=0.00056 丙烷 50 0.5 否 q/Q=0.01 液氧 200 5.7 否 q/Q=0.114 油漆 5000 5 否 q/Q=0.001 柴油 5000 0.5 否 q/Q=0.0001 合计 否 Σq/Q=0.041 3.5.4 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论 根据上述辨识,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实际储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所以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4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通过对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辨识,确定了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下面用安全预评价方法对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进一步明确相关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程度并提出初步的防范补偿措施。

    4.1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4.1.1安全预评价方法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是否运用数学方法评价危险性(量化危险性),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通过科学方法,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些因素,并从设计、工艺、设备、操作、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并加以控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定性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评价(FMEA)等。

    (2)定量评价 是根据检测、统计数据、标准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危险、有害性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蒙德法(ICI/MOND)、道化学法(DOW)、危险度分级法等。

    在安全预评价中,一般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1.2项目安全预评价方法选择 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和装置概况,结合对系统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本预评价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4)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 (6)类比法 4.1.3项目采用的主要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其特点是:
    1)能够全面找出安全评价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不论是新建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还是正在运行的装置(包括仓库)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因此,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有利于各项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预先危险性分析 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2)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步骤 ①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②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③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或危害程度;

    ④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⑤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3)危险性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表4-1所示。

    表4-1危险性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级 安全的 可以忽略 Ⅱ级 临界的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 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K.J.Graham&G.F.Kinney)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在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时,人员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

    E—-是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是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的值分别见表4-2、表4-3和表4-4。

    表4-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很少可能 极少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表4-3暴露于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分E 分数值E 10 6 3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4-4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C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后果 10人以上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伤亡 有伤残 轻伤、需救护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的危险性(见表5.1-5),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表4-5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性分值D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比较危险,需要整改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根据机械工厂主要设备设施的总量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储总量,按下表分为Ⅰ、Ⅱ、Ⅲ类,并通过公式计算确定机械工厂的危险等级。

    表4-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序号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  险  容  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Ⅰ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  炉 t 10以下 10-40 40以上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5-20 20以上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1000-5000 5000以上 4 工业气瓶 个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10-50 50以上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50-200 200以上 7 冲剪压机械 台 30以下 30-60 60以上 8 木工机械 台 5以下 5-10 10以上 9 起重机械 台 30以下 30-100 100以上 10 机动车辆 辆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11 制 氧 机 M3/h 50以下 50-300 300以上 12 电力变容器 KVA 400以下 400-800 800以上 13 锻 锤 t 1以下 1-4 4以上 14 熔 炼 炉 t 10以下 10-20 20以上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130-750 750以上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7 金切机床 台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8 试验台站 种 1 2 3及以上 总   计 NⅠ NⅡ NⅢ 说明:表中将危险容量分为Ⅰ、Ⅱ、Ⅲ类,其中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区间范围;
    HⅠ、HⅡ、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则该值取1,否则取0。

    计算公式: T=( NⅠCⅠ+ NⅡCⅡ+ NⅢCⅢ)÷18 若T>23时,为高度危险;

    13<T<23时,为中度危险;

    T<13时,为低度危险 式中,CⅠ、CⅡ、C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指数,CⅠ取10,CⅡ取20,CⅢ取30;
    NⅠ、NⅡ、N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状态的次数。

    NⅠ=Σ(HⅠi=1);

    NⅡ=Σ(HⅡi=1);

    NⅢ=Σ(HⅢi=1) (i=1,2,3……)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一种归纳性的定性系统安全分析法。它是根据系统、单元,逐个分析各部分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类型以及其对相邻组件、单元、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影响,确定危险等级,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故障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见表5.1-7。

    表4-7 故障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表 故障等级 影响程度 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Ⅳ 破坏性的 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Ⅲ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Ⅱ 临界的 可能造成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 Ⅰ 安全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 (6)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逻辑中的一种偶然性的推理方法。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宇宙飞船等军事装备迅速发展,前苏联、美国等国为了解决偶然性事故发生,用类比法推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评价技术中(包括危险、有害性分析评价),类比法已成为重要的方法和原理。它是根据两个可类比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2项目评价单元的确定 4.2.1确定评价单元的一般原则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以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为标准,按照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评价单元一般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但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各种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的特点,评价单元的划分不是绝对一致的。

    4.2.2本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评价单元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工艺特点,将评价对象划分为政策符合性单元、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生产车间单元、公用及辅助工程4个评价单元。本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危险有害因素划分单元。

    项目评价单元划分具体见表4-7。

    表4-7项目主要评价单元划分表 序号 评价单元 采用的评价方法 1 政策符合性单元 / 2 项目选址及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筑物单元 检查表 3 生产车间单元 下料工段 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4 焊接工段 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5 涂装工段 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6 组装工段 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 7 公用及辅助工程单元 变配电房、空压机站、丙烷气站、混合气及氧气站、辅料库、天然气调压柜等。

    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5项目定性定量评价 5.1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评价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本项目不属于限制、淘汰类,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9号,2006.12.13)《镇江市工商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镇政办发〔2007〕125号,本项目不属于限制、淘汰类,为允许类项目,符合江苏省、镇江市产业政策的要求。

    对照《江苏省工商业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及产品目录(2005年)》、等文件,本项目不属限制、淘汰和禁止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对照《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和禁止用地范围。

    对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本项目全厂节能措施是有效的,项目实施后,其总量可以在区域内平衡,符合该通知的要求。

    5.2项目选址和总图布置分析 5.2.1项目选址符合性评价 项目周边环境情况见2.3.2节内容和附图1,此处不再复述。

    项目选址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见表5-1。

    表5-1项目选址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名称及要求 依据 评价方式 实际情况 评价 结果 备注 1 厂址选择应符合国家的工业布局、城镇(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要求。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1 查资料、看现场 项目经规划部门批准,按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委托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安全预评价等前期工作 符合要求 2 配套和服务工业企业的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 保护工程、施工基地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2 同上 项目不建居住区,项目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符合要求 3 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4、3.0.5 同上 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 符合要求 4 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应位于窝风地段,并应满足有关防护距离的要求。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7 同上 项目正常情况基本不散发有害物质 符合要求 5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8 同上 项目拟建地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建设工程需要 符合要求 6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必须具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凡位于受江、河、湖、海洪水、潮水或山洪威胁地带的工业企业,其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12 同上 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符合要求 7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1 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

    2 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3 采矿陷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

    4 爆破危险界限内;

    5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6 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影响区;

    7 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8 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9 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地段和高压缩性的 饱和黄土地段等地质条件恶劣地段;

    10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11 受海啸或湖涌危害的地区。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0.14 同上 项目拟建地地震设防烈度7度,无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无采矿陷落、错动区,不在爆破危险范围内,不在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离长江约2km,不在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不在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不在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不在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根据详细地勘情况对地基土或工程基础进行消除或避让工程隐患(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处理 符合要求 8 竖向设计应满足生产运输要求,使厂区不被洪水潮水及内涝水淹没;
    竖向设计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
    场地设计标高应按防洪标准确定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水位(包括雍水和风浪袭击高度)加不小于0.50m安全超高值;
    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0.15m,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7.1.2、7.2.1、7.2.2、7.2.4 同上 项目采用平坡式场地布置,场地标高20.8~21.2m。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0.2m, 符合要求 9 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 和有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卫生防护距离用地应利用原有绿地、水塘、河流、山岗和不利于建筑房屋 的地带;

    2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设置永久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4.2.1 同上 项目不建居住区,正常情况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卫生防护距离内无经常居住的房屋,所有的非硬地种植草皮 符合要求 10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J87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4.2.4 同上 项目选用国内外先进的、噪声值低,生产性能好的生产设备,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对厂内主要噪声源合理布局。

    符合要求 11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及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5.1.2、5.1.2 同上 项目拟建地为非自然疫源地,无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

    符合要求 12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5.1.4 同上 项目正常情况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项目周边无学校、医院和其它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 符合要求 13 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8.2 同上 项目不生产和使用剧毒物质 符合要求 13 甲类仓库与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3.5.1 查资料、看现场 项目周边50m内无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符合要求 14 甲类仓库距厂外铁路线中心线防火间距为40m,距厂外道路路边防火间距为20m。

    同上 项目辅料库、气体站距北面沪宁铁路中心线≥150m,距项目西面拟建东升蚕桑路路边≥100m。

    符合要求 15 湿式氧气储罐(1000m3<V≤50000m3)与厂外道路边防火间距为15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4.3.6 同上 项目液氧储罐(5m3)与北面蚕桑路间距为20.7m。

    符合要求 16 甲类仓库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 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14)11.2.1 同上 项目辅料库与西面高压线(杆高28m)间距为103.2m。

    符合要求 17 在铁路线路两侧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或者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同上 项目距沪宁铁路中心线≥150m 符合要求 5.2.2项目总图布置符合性评价 项目总图布置见2.4节及附图2,此处不再复述。

    项目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见表5-2。

    表5-2项目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名称及要求 依据 评价方式 实际情况 评价 结果 备注 1 按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
    厂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
    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1.2 查资料、看现场 公司按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紧凑、合理。

    符合要求 2 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合理布置,并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1.3 查资料、看现场 项目近远期工程统一规划。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符合要求 3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1.6 同上 项目敞开式布置。

    符合要求 4 工厂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保证人员安全通行。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1.8 同上 公司平面布置做到车流与人流分流(工厂有2个出口)
    符合要求 5 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重型设备和生产装置等,应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大的地段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2.1 同上 项目所在地点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大 符合要求 6 产生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2.3 同上 项目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

    符合要求 7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布置,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布置在便于行政办公、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的位置;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7.1 同上 公司办公楼、研发楼位于项目的东南部,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

    符合要求 8 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问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问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2 同上 公司建筑物与围墙的间距均大于5m 符合要求 8 单层、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一、二级)与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一、二级)间距≥10m,与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间距≥1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 同上 项目联合厂房与科研楼、食堂的距离均为44m。

    符合要求 9 甲类仓库(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 项,储量≤10t)与厂房和乙、丙、丁、戊类仓库(耐火等级一、二级)间距≥12m。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间距≥25m。距厂内主要道路路边间距≥10m,距厂内次要道路路边间距≥5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2 同上 项目甲类仓库辅料库、气体站距联合厂房≥48.8m,距食堂≥25m;
    距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路边分别大于10m和5m。

    符合要求 10 湿式氧气储罐(1000m3<V≤50000m3)与甲类物品仓库防火间距为25m,与民用建筑为20m,与其他一、二级建筑物防火间距为12m;
    与防火间距为10m、与次要道路边防火间距为5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3.3、4.3.6 同上 项目液氧储罐(5m3)与气体站间距为25m,联合厂房间距为80.1m。距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路边分别大于10m和5m。

    符合要求 11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1.3、7.1.8 同上 项目设环行车道,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大于4.0m。

    符合要求 5.2.3项目选址、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小结 项目选址规范、规定符合性检查17项内容,17项符合要求。

    项目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检查11项内容,11项符合要求。

    项目选址在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镇江高新区)内,选址符合要求;
    项目与周边企业、城镇、公共设施、村庄、长江、车站(公路和铁路)、码头、交通干线(公路、铁路)、农田基本保护区、河流等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项目总图布置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功能分区,人货分流。项目厂区设置有南北2个主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口与南徐大道相连,北面出口与拟建的蚕桑路相通,项目交通顺畅;
    项目与周边相邻项目建构筑物、设施、道路的安全间距以及项目范围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建构筑物与道路间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初步设计时,项目与周边企业、交通干线(公路、铁路)、公共设施和周边相邻项目建构筑物、设施、道路的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5.3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5.3.1预先危险性分析 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见表5-1。

    5-3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故(1)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2)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单元 火灾 天然气、丙烷是易燃气体,油漆是易燃液体,润滑油等是可燃液体;
    氧气是助燃物 天然气、丙烷、氧气、油漆、润滑油等泄漏 。

    未及时堵漏和清除泄漏物、散落物,或空气进入设备系统内与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可燃液体接触;

    遇高温体、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电和气焊割火花及溶渣、雷击、撞击火花等发生火灾;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Ⅲ 1、按规范设计、施工安装、检试验天然气、液氧系统设备、管道、阀,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泄漏及时更换、处理;
    使用有资质单位提供的合格丙烷气瓶;

    2、丙烷、氧气、油漆储存和使用场地,液压站,油料储存间、废油存放地等严禁明火,在这些场地和天然气、氧气输送管线及设施动火必须有相关的安全措施并经审批同意;

    3、厂房、烟囱、放空管、排气管、设备、管道、电缆等按规范防雷、防静电接地;
    爆炸性气体环境按规范使用防爆电器;

    4、制订安全责任制,安全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

    5、制订检维修作业规程和动火作业制度,天然气系统检维修作业使用有色金属工器具;

    6、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制、安全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合格后上岗;

    7、按规范配备灭火消防器材和消火栓,有符合要求的消防通道;

    8、天然气系统工作人员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帽、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1、变压器、电气设备、设施;

    2、雷击;

    过压、过流、超负荷运行;

    1、电击穿短路;

    2、过流升温;

    绝缘保护物质升温着火,导线熔化,引燃可燃物;

    人员伤亡、损坏设备;

    Ⅲ 1、变压器、电气设备、设施使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产品;

    2、按规范设计、安装、检试验和定期维护检查变压器、电气设备、设施;

    3、变压器、电气线路按规范装设过压、过流保护;

    4、变压器、电气线路按规范设置防雷措施;

    5、制定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6、配备灭火器材。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其它化学爆炸 天然气、丙烷是易燃气体,油漆是易燃液体 天然气、丙烷泄漏出设备、管道,或空气进入设备、管道内;
    油漆泄漏蒸发;

    天然气、丙烷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
    油漆蒸汽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 遇高温、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电和气焊割火花及溶渣、雷击、撞击火花等激发能;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Ⅲ 1、按规范设计、施工安装、检试验天然气系统管道、泵、阀;
    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泄漏及时更换、处理;
    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制造、施工单位;
    使用有资质单位提供的合格乙炔瓶;

    2、天然气、丙烷、油漆储存和使用场地通风良好,在适宜的地点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仪;

    3、厂房、烟囱、放空管、排气管、设备、管道、电缆等按规范防雷、防静电接地;
    爆炸性气体环境按规范使用防爆电器;

    4、天然气、乙炔、油漆储存和使用场地等严禁明火,在这些场地和天然气输送管线及设施动火必须有相关的安全措施并经审批同意;

    5、天然气输送管线及设施检维修和取样等使用有色金属工器具;

    6、天然气输送管线及设施按规范设惰性气体(氮气)吹扫置换设施;

    8、制订岗位责任制、生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安全管理制度(有开车、停车、检维修、动火作业等制度);

    9、作业人员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合格后上岗。

    生产装置、公辅系统 中毒窒息 天然气、氩气、二氧化碳是窒息性气体;
    油漆对人体有害,污水池、下水道污泥发酵 天然气、氩气、二氧化碳、热废气等泄漏、喷溅;
    污泥发酵产生沼气、硫化氢等 作业场地或设备通风不好;

    人员未带给氧呼吸器进入泄漏区;

    人员伤亡 Ⅲ 1、按规范设计、施工安装、检试验天然气、氩气、二氧化碳气体管线;
    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泄漏及时更换、处理;
    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制造、施工单位;
    使用有资质单位提供的合格乙炔瓶;
    相关场所通风良好;

    2、氩气、二氧化碳储存处等场所通风良好;

    3、紧急处理和检维修作业人员佩戴给氧呼吸器;

    4、进容器作业要冲洗干净,检测合格,有通风监护措施,定期检测容器和周围的氧浓度;

    6、污水池、下水道作业要有通风监护措施;

    7、制订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8、操作人员要经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灼烫 焊接切割过程中产生高温;

    高温物体防护措施不当;

    1、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齐全,站位不正确;

    2、热作业措施不健全,不落实;

    3、违章、冒险作业;

    作业人员人体高温物质、高温设备、高温管道;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Ⅱ 1、配备并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

    2、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紧急抢修有完善的措施,并严格执行;

    生产装置、动力公辅系统 触电 变电所、变配电房、电气设备、电线电缆、照明等;

    1、绝缘损坏;

    2、屏护不当,或安全距离不够;

    接地、接零、漏电保护措施不规范,不可靠,或失灵;

    人员不慎触及带电体;

    伤害人体;

    Ⅲ 1、按规范设计、安装变压器、变配电设施、电力电缆、电机、电器、照明等;

    2、按规范接地(接零)、安装漏电保护器等保护措施;

    3、制订并严格执行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移动电器、照明使用安全电压。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雷击 厂房、烟囱、设备、变配电设备、电缆、管道、自动控制;

    雷电直击或感应侵入;

    无避雷措施;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Ⅲ 1、按规范对厂房、烟囱、设备、变配电房、自动控制系统等设置避雷措施;

    2、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检测避雷措施,确保可靠有效。

    同上 机械伤害 1、铣床、车床、镗床、剪板机、折弯机、风机等机械设备;

    2、人的失误;

    机械运转、传动;

    无防护隔离罩、套、围栏、挡板等安全保护措施;

    操作、检修人员碰及传动运转部位;

    伤害人体 Ⅲ 1、所有机械运转部位按规范设置保护罩、套、围栏;

    2、制订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配备并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

    4、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同上 起重伤害 1、起重机;

    起重机作业和检维修;

    1、起重、超限、斜吊;

    2、钢丝绳、吊具、制动带病使用;

    3、违章指挥、吊运等;

    1、吊物坠落;

    2、吊挂物晃动;

    3、脱轨、跑车等;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Ⅲ 1、起重机按规范设计、制造、安装、检查,验收合格并注册登记后才可使用,定期年检;

    2、起重机有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安装、检试验;

    3、定期按规范要求更换钢丝绳、吊具;

    4、有起吊重量、位置限制措施;

    5、有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6、起重机作业人员要经有资质的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同上 车辆伤害 汽车、叉车、轮胎式搬运机、液压平板车等机动车辆;

    汽车、叉车、轮胎式搬运机、液压平板车作业、行驶;

    道路不好,信号标志不完善,车况不好等;

    违章装载,违章驾驶等;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Ⅲ 1、按规范设计、施工道路,设置安全标志;

    2、定期检查、保养车辆;

    3、驾驶员要有驾驶证,严禁酒后驾驶;

    4、经常进行驾驶、装卸人员安全教育,制定装卸作业安全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机动车出入厂管理制度);

    5、厂内机动车辆要检验合格、注册登记后使用,定期年检。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高处坠落 厂房、高大产品、部件及高架管线;

    上下厂房、高大产品、部件等作业、检维修;

    1、楼梯、护栏、台阶、平台等登高防护设施不完善,有缺陷;

    2、作业没有安全带或不合格;

    3、无监护措施,违章作业等;

    人、物坠落;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Ⅱ 1、高大产品、部件、建构筑物、烟囱等按规范设置楼梯、扶手、护栏、台阶和平台防滑措施;

    2、正确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鞋等);

    3、制订登高作业规程和安全规章;

    4、登高、下池作业要有有效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

    同上 物体打击 厂房、高大产品、部件及高架管线;

    1、厂房、烟囱检维修;
    高大产品、部件生产 2、管道设备巡查、检维修;

    1、物件放置不稳或支持物振动、倾斜等;

    2、管道连接损坏,强度不够;

    1、物体运动;

    2、管道连接损坏,强度不够;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Ⅱ 1、高处放置物件要稳固,地面放置圆形物件有稳固垫头;

    2、支撑物要平稳、刚性好;

    3、软连接管道接头处有管架;

    4、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作业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同上 坍塌 厂房及高架管线;

    检维修、涂刷涂料等搭设脚手架;

    1、脚手架搭设不合格;

    2、承载超限;

    脚手架倒塌;

    伤害人体、损坏设备 Ⅱ 1、脚手架搭设要有有资质的人员作业,并要规范搭设,强度符合要求;

    2、有相关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

    3、作业人员作业前要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合格后上岗。

    同上 毒物 油漆等是有毒物 油漆等泄漏喷溅 作业环境通风不良;

    人员吸入、接触;

    伤害健康 Ⅱ 1、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2、油漆包装物密封可靠,经常泄漏点(工艺操作所致)设二次通风设施;

    3、作业环境通风良好;

    4、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

    5、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生产装置 粉尘 焊接、气割、车床、镗床;

    焊接、气割作业、车床、镗床作业产生金属屑粉尘;

    无收尘设施 粉尘飞扬 伤害健康 Ⅱ 1、 焊接、气割、车床、镗床等产尘点设收尘设施;

    2、 作业场所通风良好;

    3、 配备防尘口罩,严格要求佩带。

    生产装置、动力公辅系统 噪声 车床、镗床、空压机等 1、机械运转,平衡不好;

    2、空气膨胀;

    1、机械摩擦;

    2、空气摩擦;

    人员长期接噪;

    伤害健康 Ⅱ 1、车床、镗床、空压机等选低噪声的,有减振措施;

    2、高噪声作业场所配备相应的防噪用品。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5.3.2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根据表5-3的分析结果,项目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粉尘爆炸、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危险等级“Ⅲ”级(危险的);
    其次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压力管道爆炸、物体打击危险,危险等级是“Ⅱ”级(临界的);
    中毒窒息、高温、噪声、粉尘危害是“Ⅱ”级(临界的)。

    针对以上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列出了防范对策措施。

    5.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4.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表5-4本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表 序号 单元 作业名称 L E C D=L×E×C 危险危害类别 作业危险等级 单元危险等级 1 生产车间 等离子切割机作业 1 6 3 18 灼烫、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

    稍有危险 比较危险 2 冲床作业 1 6 7 42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噪声。

    比较危险 3 卷板机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噪声。

    稍有危险 4 折弯机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噪声。

    稍有危险 5 剪板机作业 1 6 7 42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噪声。

    比较危险 6 焊接作业 1 6 3 18 火灾、窒息、灼烫、触电、毒物、高温 稍有危险 7 产品组装装作业 1 6 7 42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粉尘、噪声 稍有危险 8 金属切削机床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噪声。

    稍有危险 9 电瓶车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噪声。

    稍有危险 10 堆高车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噪声。

    稍有危险 11 检验作业 1 6 3 18 机械伤害、触电 稍有危险 12 喷丸作业 1 6 3 18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

    稍有危险 13 喷漆系统作业 1 6 7 42 其它化学爆炸、火灾、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毒物、高温 比较危险 14 起重作业 3 6 3 54 起重伤害 比较危险 15 生产线巡检 1 6 3 18 高处坠落、火灾、其它化学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灼烫、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毒物、粉尘、噪声、高温、辐射 稍有危险 16 仓库 危险品装卸作业 1 3 3 9 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火灾、其它化学爆炸、毒物、坍塌 稍有危险 比较危险 17 钢瓶装卸作业 1 3 3 9 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火灾、其它化学爆炸、毒物 稍有危险 18 废料、废油、废渣搬运 1 6 3 18 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火灾、粉尘 稍有危险 19 动力公辅系统 变配电值班 1 6 3 18 触电、火灾、机械伤害 稍有危险 比较危险 20 设备、动力管网巡检 3 6 3 54 高处坠落、火灾、其它化学爆炸、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灼烫、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高温、噪声、粉尘 比较危险 21 生产装置、仓库、动力公辅系统 设备检维修 3 2 7 42 高处坠落、火灾、其它化学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噪声、粉尘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22 电气检维修 3 2 7 42 同上 比较危险 23 空压机作业 1 3 3 9 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物体打击、噪声 稍有危险 24 叉车作业 3 6 3 54 车辆伤害 比较危险 25 高处作业 1 3 15 45 高处坠落 比较危险 26 检、试验 0.5 6 1 3 机械伤害、触电、火灾 稍有危险 5.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小结 根据表5-4的分析结果,归纳为如下几点:
    (1)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6项,属 “比较危险”的作业有9项,占35%,分别是冲床作业、剪板机作业、喷漆系统作业、起重作业、设备动力管网巡检、设备检维修、电气检维修、叉车作业、高处作业;
    其余17项为“稍有危险”的作业,占65%。

    (2)项目存在机械伤害、灼烫、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其它化学爆炸、中毒窒息、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等危险,另外还存在毒物、高温、噪声、粉尘危害。

    (3)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按各危险程度类别所占的百分数,绘制出作业条件危险等级比例图,参见图5-1。

    5.5供配电系统分析评价 5.5.1 供配电系统 项目供配电系统主要建设内容见2.11.2节。

    5.5.2 变电所分析评价 公司设一个10kV/0.4 kV变配电室,下面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对10kV/0.4 kV变配电室进行分析评价。

    (1)10kV/0.4kV变电房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评价 1)系统情况及功能:
    系统情况及功能见图5-2。

    控制监视系统 10kV/0.4kV变压器 10kV电线 母线 10kV控制开关 出线 低压母线 0.4kV控制开关 出线 进线 出线 继电保护 图5-2 系统情况及功能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在调查研究分析基础上完成10kV/0.4kV变电房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见表5-5。

    表5-5 10kV/0.4kV变电房供电系统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子系统 名称 设备或元件名称 故障 类型 发生 时间 故障原因 分 析 故障影响分析 现有安全装置 故障等级 措 施 备注 对 子 系 统 对系统 对 人员 10kV系统 10kV进线电缆 短路 运行中 ① 绝缘击穿;

    ② 电缆头爆炸;

    ③ 绝缘损坏 火灾停电电缆损坏 停电,生产中断 可能 伤人 电气 保护 Ⅲ ① 10kV双电源 ② 母联自投 ③ 立即检修 ④ 保证1、2类负载连续 10kV进线开关 火灾 运行中 ① 10kV母线侧及以下短路 ② 开关拒动作,无法切断故障 ③ 开关不能切断短路电流 漏气、火灾设备损坏 停电生产中断 可能 伤人 电气 保护 Ⅲ ① 10kV双电源 ② 母联自动投入 ③ 立即检修,定期维修 ④ 保证1、2类负载连续 10kV母线 短路 运行中 ① 绝缘击穿 ② 异物造成短路 设备受损 停电生产中断 可能 伤人 电气 保护 Ⅲ ① 10kV母线故障立即排除 ② 防小动物窜入 变压器 短路火灾 运行中 ① 绕组绝缘损坏短路 ② 主绝缘击穿 ③ 严重短路 ④ 保护失灵 设备严重损坏绝缘燃烧引发火灾 停电生产中断 人员 伤亡 电气 保护 Ⅳ ① 设置备用变压器 ② 两台变压器分别运行,帮降变压器切出后,运行变压器能带全负荷 ③ 微机自动监控 ④ 灭火装置自动投入灭火 干式变压器 0.4kV系统 0.4kV低压开关 短路 运行中 ① 带负荷拉刀闸 ② 开关动作失灵 ③ 开关容量过小 设备损坏 停电生产中断 可能伤人 电气 保护 Ⅲ ① 低压母联自动投入 ② 立即检修 0.4kV母线 短路 运行中 ① 绝缘击穿 异物造成短路 设备受损 停电生产中断 可能伤人 电气 保护 Ⅲ ① 立即排除故障 母联自动投入或恢复原运行方式 故障不排除,母联无法投入或母联投入后拒动作会扩大事故 继电保护系统 保护屏 不动作误动作 运行中 ① 直流电源消失 ② 继电器损坏 ③ 整定值变化 停电事故扩大 停电生产中断 Ⅲ ① 立即检修 ② 定期校验 微机监控系统 监控屏 监控失灵 运行中 ① 监控失效 ② 无电源输入 不能监控、不能读出参数 停电生产中断 不间断电源 Ⅲ 立即排除故障 3)小结 通过10kV/0.4kV变电房的分析评价,主变压器故障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其余大部分为Ⅲ级(危险的),重点危险源为:
    ① 主变压器;

    ② 高压断路器;

    ③ 电缆井、沟道内的电缆。

    (2)变配电系统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评价小结 1)项目电、水、压缩空气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能源,而电是这三个要素中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停电后,不但影响工艺设备的运转,并且直接影响水、压缩空气的供给。所以,做好安全可靠供电尤为重要,各级变电所采用双回路供电是十分必要的。

    2)通过对10kV变电房的分析评价,各变电所的故障等级为Ⅲ级,变压器为Ⅳ级,重点的危险源为:
    ① 变压器;

    ② 高配室的断路器;

    ③ 电线井、沟道中的电线。

    3)公司变电所是项目供电心脏,必须重点做好对公司变电所的管理,通过微机加强监控,确保安全。

    5.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分析 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设施的总量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储总量,按下表分为Ⅰ、Ⅱ、Ⅲ类,并通过公式计算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

    表5-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序号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  险  容  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Ⅰ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  炉 t 10以下 0 10-40 0 40以上 0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0 5-20 0 20以上 0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0 1000-5000 0 5000以上 0 4 工业气瓶 个 40以下 1 40-100 0 100以上 0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0 10-50 0 50以上 0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0 50-200 0 200以上 0 7 冲剪压机械 台 30以下 1 30-60 0 60以上 0 8 木工机械 台 5以下 0 5-10 0 10以上 0 9 起重机械 台 30以下 1 30-100 0 100以上 0 10 机动车辆 辆 40以下 1 40-100 0 100以上 0 11 制 氧 机 M3/h 50以下 0 50-300 0 300以上 0 12 电力变容器 KVA 400以下 0 400-800 0 800以上 1 13 锻 锤 t 1以下 0 1-4 0 4以上 0 14 熔 炼 炉 t 10以下 0 10-20 0 20以上 0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0 130-750 0 750以上 0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0 100-500 0 500以上 0 17 金切机床 台 100以下 1 100-500 0 500以上 0 18 试验台站 种 1 0 2 0 3及以上 0 总   计 NⅠ 5 NⅡ 0 NⅢ 1 计算: NⅠ=Σ(HⅠi=1)=5;

    NⅡ=Σ(HⅡi=1)=0;

    NⅢ=Σ(HⅢi=1)=1 (i=1,2,3……) 则T=( NⅠCⅠ+ NⅡCⅡ+ NⅢCⅢ)÷18=(50+30)÷18=4.44<13(其中:CⅠ取10,CⅡ取20,CⅢ取30)
    结论:根据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计算,项目为低度危险。

    5.7 空气压缩系统分析评价 5.7.1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项目配备2台15.3Nm3/min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螺杆式空压机系统功能情况见图5-2,根据螺杆式空压机的情况,将其分为6个子系统:①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
    ②机体;
    ③机械传动系统;
    ④冷却水系统;
    ⑤润滑油系统;
    ⑥电气系统。

    冷却水系统 润滑油系统 机械传动系统 机体 压缩空气贮罐 电气控制系统 空气滤清 图5-2 螺杆式空压机系统功能图 项目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结果见表5-7。

    表5-7 项目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影响分析表 子系统名称 设备或元件 名称 故障 类型 发生 时间 故障 原因分析 故障影响分析 现有 安全装置 故障 等级 措施 对子 系统 对系统 对人 压缩空气系统 空气滤清器 污垢严重 运行中 ①、吸入空气含尘量大;

    ②未定期清除污垢;

    易形成积炭 机械系统易磨损 Ⅱ ①进气口设置在空气洁净处;

    ②定期清洗空气滤清器。

    气缸、排气管道、过滤器 积炭自燃、爆炸 运行中 ①吸入气体尘埃多;

    ②压缩空气温度高,湿度大;

    ① 未定期清除积炭。

    ② 积炭严重 ③ 气流速度低;

    ④ 润滑油质量差 损坏气缸、排气管道、过滤器、干燥器、贮气罐 损坏压缩机 伤人 排气测温 Ⅲ ①使用高闪点优质润滑油,注油适当,定期更换新油;

    ②冷却水使用软水,定期清洗水垢;

    ③加强润滑油冷却,定期排放润滑油积水;

    ④定期保养维修压缩空气系统,清除积炭;

    ⑤压缩空气系统有防雷、防静电接地;

    气缸、排气管道、过滤器、干燥器、贮气罐 超压爆炸 运行中 ①气缸、排气管道、过滤器、干燥器、贮气罐材质差,长期腐蚀和疲劳,降低强度 ②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失灵;

    ③操作时,未打开出口阀,旁路阀,引起超压;

    ④卸载装置失灵 损坏气缸、排气管道、过滤器、干燥器、贮气罐 同上 伤人 压力表、安全阀 Ⅲ ①选用合格优良材质,定期进行耐压检测,空压站设置在空气清新处,定期进行油漆保养 ②加强保养维修,定期检验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及卸载装置。

    ③制定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 ④操作人员经专门机构培训,有上岗证。

    机体 轴承 轴承损坏 运行中 ①给油温度高;

    ②排油温度上升;

    ③油贮槽液面下降或上升 ④压力油槽液面上升 损坏机体 停机停产 伤害健康 Ⅱ ①清理;

    ②增加冷却水量;

    ① 降低给水温度;

    ② 拆卸检测;

    ③ 检修配管;

    ④ 检测修复泄露处;

    ⑤ 进行油冷却器水压试验;

    ⑥ 将压缩机停机后,打开下部旋塞补充空气;

    机械系统 电机 过载 运行中 ① 出口压力上升 ② 输出功率增大 损坏 电机 停机停产 伤害人体 电流检测 Ⅲ ① 调整气阀 ② 开启旁通阀 ③ 降低给水温度,增加给水量;

    ④ 清洗冷却器;

    ⑤ 检修压缩机 机体 机体 声音异常 运行中 ①转子接触;

    ②轴承烧坏;

    ③连接部位松弛 润滑系统损坏 停机停产 伤害人体 Ⅲ ①加强检测;

    ②发现异常即停机修复 冷却水系统 供水管道 停水 运行中 ①供水管道损坏;

    ②水压不够 冷却系统损坏 停机停产 伤害人体 水压检测 Ⅲ ①定期检测维修供水系统,有备用水源;

    ②确保冷却水水源、水质符合使用要求 润滑油系统 油泵 不供油 运行中 ①油管堵塞;

    ②油泵动力部分损坏;

    ③油泵磨损严重;

    润滑系统损坏 停机停产 油压检测 Ⅲ ①定期检查维修,确定油路畅通,传动部分完好,运行正常;

    ②及时更换油泵;

    润滑油系统 滤油器 污垢严重 运行时 ①油质差;

    ②吸入空气不干净,尘埃严重;

    ③滤油器未定期清洗;

    润滑系统损坏 损坏机械系统、停机、停产 Ⅲ ①使用合格优质润滑油;

    ②定期清洗更换滤油器;

    油泵、油管、油箱、滤油器 漏油、失火 运行中 ①密封垫损坏;
    ②油泵、油管、油箱、滤油器损坏;
    ③漏油未及时清理;
    ④遇明火、电火花等;

    润滑系统损坏 损坏空压机停产 Ⅲ ①经常检修、保养润滑供油系统;
    及时更换密封垫、零部件等损坏;

    ②及时清除漏油;

    ③配备灭火器材④严禁明火;

    电气系统 控制箱、开关箱 绝缘损坏 运行中 ①设计、制造、安装质量差,绝缘等级不够②未定期维修检查电气系统,隐患未及时排除;

    ③过流,过压;

    电气系统损坏 停机、停产 伤人 Ⅲ ①按规范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制造、安装;

    ②装设过流、过压设施、外壳按规范接地(或接零);

    ③定期维修、检查电气系统;

    5.7.2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小结 空气压缩系统的主要危险是火灾、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灼烫、主要危害是噪声、高温。

    空气压缩系统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危险等级是“Ⅲ”级,属危险的;
    噪声、高温危害是“Ⅱ”级,属临界的。

    5.8重大事故案例 [案例1]两起桥式起重机死亡事故 1、2003年5月14日,山东某机械厂压容分厂锻工班双梁桥式起重机发生一起操作工坠落死亡的事故。当日,设备管理员、电工、操作工3人在起重机厂检查、维护设备,电工在司机室,设备管理员在调整小车的制动器,操作工在给小车供电滑线的行走轮加润滑油。当设备管理员调整好小车制动器,准备让操作工操作小车试验一下效果时,却不见操作工平某,司机室的电工这才发现平某已坠落在地上。事后观察到平某是从小车滑线侧走台板穿过后坠落的,此处的走台板已锈蚀严重。

    事故原因分析:
    一是检查和维修保养不到位,该起重机由于作业环境较差,起重机上的尘土较多,平时清扫不及时,掩盖了钢板的锈蚀程度。分析锈蚀的主要原因是平时该起重机停放处的屋顶漏雨,造成钢板锈蚀严重,早就应该进行全面检查和防腐处理;

    二是员工的安全职责未分清,操作人员在没有维修资质的前提下是不能维修、保养特种设备的;

    三是该厂为老国有企业,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对设备维护保养投入的资金较少。

    2、2003年4月13日,该厂的铸钢分厂也发生了一起维修工从桥式起重机坠落死亡的事故。当日,维修钳工在电炉跨的承重梁上准备到造型跨的桥式起重机上,维修造型跨桥式起重机的大车西侧车轮。此时,厂房内烟雾较大,噪音过响,就在这时,电炉跨的一台30吨的桥式起重机开过来将安某从梁上推下,从12米左右的高空坠落。

    事故原因分析:一是维修特种设备应有维修资质证,安某从未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二是维修人员违反了高空作业规则,未系安全带;
    三是维修现场的安全方面处理不到位,另一台起重机上的操作工在操作桥式起重机时违反正常操作程序。正常情况是在响电铃后,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操作。

    3、两起事故引发的思考 (1)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要及时且彻底 保养包括清洁卫生。说起起重机械的打扫卫生,让人觉得小题大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平某失去了生命。如果平时定期打扫卫生,不让起重机上的灰尘遮挡了我们的眼睛,发现锈蚀问题能及时处理,就不会发生这起事故。所以,做起重机械安全工作也要从打扫卫生做起,让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起重机械要有制度和记录 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10月8日颁布的《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里,在桥架型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的1.4项中,提到“使用单位应提供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制度以及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资料,维修保养、常规检查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等)”。这一条款对设备的安全运营非常重要,它要求起重机械要有制度和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都明确指出了使用单位对设备的安全责任。所以,使用单位要认真、全面地落实好有关设备的安全责任制。要加强企业起重机械制度的健全和约束作用,并且要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包括提高企业法人的安全综合意识。

    (3)安全距离和检修空间不足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中对于检修空间,在桥架型起重机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的2.4项中,提到“起重机上和其运行能达到的部位周围的人行通道和人需要到达维修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5米,无人行通道和不需要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1米。如安全距离不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固定物体”和“运动物体”可以看出,此条款阐明的是一个厂房内有一台桥式起重机的要求。对一个厂房有多跨相邻的起重机时,有的单位在两跨之间设有检修走台,大多数单位未设置。笔者认为像这种情况,在空间允许情况下两跨之间应设有大于两倍起重机端梁长度的检修走台,并且满足安全距离不小于0.5米,来满足检修的要求。

    (4) 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有风吹雨淋的露天环境,作为起重机械的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检查和维护。在所有安全装置可靠有效的情况下,潮湿环境注意检查设备锈蚀和接地,锈蚀重点部位在起重机械主要受力构件和人员的走台板。

    (5)企业领导应对自己员工负责 对于原有起重机械要做好定期的投入维修计划,对于新装起重机械要完善其管理制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案例2]叉车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1、2002年6月2日,顺德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吴国文违章用叉车升降工作台挂贴宣传标语,被运行中的50吨起重机横梁撞出,从高处坠落下死亡。

    2、2002年4月28日,深圳市南油储运有限公司职工谢绍亮驾驶叉车过程中,因车速过快导致翻车,该职工当场死亡。

    3、2002年5月22日,深圳市南油储运有限公司装卸队司机许文启动检查“4.28”事故翻车的叉车时,叉车失控,将叉车前方职工杨福庆压死。

    4、2002年12月6日12时50分左右,大连环球木业有限公司的叉车司机在甘井子区革镇堡镇木料堆放场作业中,因倒车时了望不够,将在车后的1名力工轧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9时死亡。

    [案例3]触电死亡事故 (1)事故经过 2002年5月17日,某工厂多经公司检修班职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V直流焊机。电焊机检修后进行通电试验情况良好,并将电焊机开关断开。刁某安排作业组成员张某拆除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约17 :15刁某蹲着身子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2)原因分析 一是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在本次作业中,刁某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前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刁某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是张某虽为作业班成员,在工作中未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提醒,未及时制止刁某的违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是该公司于2001年制订并下发了《电动、气动工器具使用规定》,包括了电气设备接线和15种设备的使用规定。《规定》下发后组织学习并进行了考试。但刁某在工作中不执行规章制度,疏忽大意。凭经验,违章作业酿成恶果。

    四是该公司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存在轻安全重经营的思想,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3)防范措施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与监督,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作业组成员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安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二是所有作业必须事先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并填写安全分析卡。

    三是完善设备停送电制度,制订设备停送电检查卡。

    四是加强职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违章作业的危害性。

    五是完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五同时制度”,建立个人安全生产档案,对不具备本职岗位所需安全素质的人员,进行培训或岗;
    安排工作时,要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态,以便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周密、妥善的安排,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案例4]违章操作自断手指事故 2001年11月28日下午3点,某厂热塑班班长李甲带领本班另外三名班员在Q11-6×2500 型剪板机上剪切钢板。李甲将全班分为两组,在同一剪床上同时作业,由李甲负责控制脚踏开关。作业进行到3点10分左右,李甲在送钢板时,右手伸进了剪板机的剪切面,并在此时误动了脚踏开关,剪板机瞬间动作,将李甲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剪断。

    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在设备运转时或未停电时,禁止将手伸入剪板机压脚内取放工件”,“严禁两人在同一剪床上同时剪切两件材料”。李甲无视安全规程,在送钢板时竟将手伸入了剪切面,属于违章操作。此外,将本班四人分为两组同机操作,也造成工作环境拥挤,注意力分散。

    应引起重视的是,发生事故的剪板机是六十年代的产品,设计上有一定缺陷,其脚踏开关容易被误动。而某厂始终没有针对剪板机设计上的缺陷组织人员对脚踏开关进行整改,没有重新设计更安全的手动按钮开关。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据分析,事发当日,李甲的情绪处在低潮期,身体机能处于消极状态,此时最易出差错,发生意外。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关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动态,对处在消极和不稳定状态的职工,要时时提醒其注意安全,预防事故发生。职工在自感烦噪不安、心烦意乱时,也要注意调整情绪,避免受到不必要伤害,或伤害别人。

    [案例5]一起压缩空气储罐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 2005 年初,某机械厂的空气压缩站发生爆炸事故,所幸无人员伤亡,但工厂被迫停产半个月,经济损失近百万。

    一、空气压缩站简况 该空气压缩站始建于1995年1月,后经历年扩建,现有8 套空压机组,其系统的组成形式为:空压机二级出口通过管道与空气储罐相连,空压机二级出口后装有过滤器,空气储罐前装有止回阔,其间无冷却装置及油气分离装置,8 只空气储罐为串通,该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8MPa。空气压缩机系无锡压缩机厂制造,均是活塞式(油润滑)空气压缩机。1、2号空气储罐系无锡压缩机厂制造,其余为盐城市压力容器厂制造,空气储罐均经检验,在检验有效期内。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空压机设计压力1.6MPa;
    空压机二级出口压力0.8MPa;
    空气储罐设计压力0.9MPa;
    空气储罐最高工作压力0.8MPa。该空气压缩站紧靠铸造车间,空气中粉尘、颗粒较多,工作环境恶劣,且铸造车间及空气压缩站均为24h 运转。

    二、事故经过及现场检验 1.事故经过 当日17时50分,该厂铸造车间下班,空气管线上的阀门陆续关闭,空气压缩站当班人员准备抄录数据,从室内观察到空压机二级出口压力为0.75MPa,随后发生爆炸,爆炸发生时,1、2、7号空压机停开,3、4、5、6、8号空压机正常运行。(1)空压机:3、4、8号空压机二级缸(缸体材质为铸铁)爆裂,基础损坏,其余空压机完好;
    空压机均存在漏油现象。(2)空气储罐:1、2 号空气储罐完好。3号空气储罐安全阀接口脱落;
    安全阀、压力表损坏。4号空气储罐止回阀损坏;
    安全阀经校验有泄漏现象;
    压力表失踪。5号空气储罐安全阀接口左下侧处一凹坑,深约7mm,面积约20cm2;
    安全阀经校验有泄漏现象;
    压力表失踪。6号空气储罐移位15mm,且支脚弯曲变形:出气口接管处筒体变形,深约20mm,面积约120cm2:止回阀炸裂;
    出气管(DN125)180度折弯,安全阀、压力表损坏。7号空气储罐表面有多处砸伤痕迹,最深约8mm,安全阀经校验有泄漏现象;
    压力表失踪。8号空气储罐下筒体严重变形,筒体变形量最大处周长3297mm,变形量为130mm,变形率为4%;
    安全阀接口脱落;
    安全阀、压力表损坏。(3)压力管道部分压力管道包裹着保温层,由于保温层破损严重,雨水积在压力管道外表面,使得该部分压力管道锈蚀严重。管线中有5个DN100阔门阀体解体,一处钢管及一处对接焊缝因腐蚀过薄而撕裂,其余压力管道完好。

    2.现场检验除8号空气储罐外,其余空气储罐内表面均有润滑油、铁屑、粉尘颗粒组成的混合物。8号空气储罐内表面较干燥,有积炭现象,有火烧痕迹。

    三、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爆炸的要素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物达到一定爆炸极限、合适的温度,缺一不可。从爆炸的要素进行分析如下:
    运转,空压机基本处于饱和工作状态,得不到应有的保养,即使是保养较好的空压机,空气均带有一定量的油,加之未装设油气分离装置,故空气储罐内存在可燃物质——润滑油,空气储罐内弥漫着润滑油的挥发成分。由于未定期排污,底部存在一定量的润滑油。

    助燃物质:助燃物质是空气中的氧气。

    合适的温度:空气进口管切线方向与空气储罐连结,空压机输出的较高速度的空气夹带着润滑油、铁屑、铸造用砂、粉尘颗粒沿切线方向进入空气储罐,铁屑、铸造用砂之间以及与空气储罐内壁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爆燃所需要的火花,远高于该润滑油的闪点240℃。根据空气储罐内、外表面检验情况可以断定,在8 号空气储罐内发生了爆炸,从而引起联锁反应。

    四、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定期排污,定期巡查,合理控制润滑油的用量。

    在空压机二级出口与空气储罐之间装设冷却装置及油气分离装置。

    2、加强空压机的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对现有的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撤除压力管道外的保温层,去除铁锈,涂防锈漆,以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5.9项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5.9.1项目政策符合性单元分析评价小结 项目符合国家和江苏省产业政策。

    5.9.2项目选址、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评价小结 项目选址规范、规定符合性检查17项内容,17项符合要求。

    项目总图布置规范、规定符合性检查11项内容,11项符合要求。

    项目选址在镇江市润州工业园区(镇江高新区)内,选址符合要求;
    项目与周边企业、城镇、公共设施、村庄、长江、车站(公路和铁路)、码头、交通干线(公路、铁路)、农田基本保护区、河流等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项目总图布置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功能分区,人货分流。项目厂区设置有南北2个主出入口,其中南面出口与南徐大道相连,北面出口与拟建的蚕桑路想通,项目交通顺畅;
    项目与周边相邻项目建构筑物、设施、道路的安全间距以及项目范围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建构筑物与道路间的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初步设计时,项目与周边企业、交通干线(公路、铁路)、公共设施和周边相邻项目建构筑物、设施、道路的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5.9.3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项目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粉尘爆炸、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危险等级“Ⅲ”级(危险的);
    其次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压力管道爆炸、物体打击危险,危险等级是“Ⅱ”级(临界的);
    中毒窒息、高温、噪声、粉尘危害是“Ⅱ”级(临界的)。

    5.9.4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小结 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6项,属 “比较危险”的作业有9项,占35%,分别是冲床作业、剪板机作业、喷漆系统作业、起重作业、设备动力管网巡检、设备检维修、电气检维修、叉车作业、高处作业;
    其余17项为“稍有危险”的作业,占65%。

    项目存在机械伤害、灼烫、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其它化学爆炸、中毒窒息、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等危险,另外还存在毒物、高温、噪声、粉尘危害。

    5.9.5 项目供配电系统分析评价小结 项目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房故障危险等级为“Ⅲ”级,变压器为Ⅳ级,重点的危险源为:
    (1)变压器;

    (2)高配室的断路器;

    (3)电线井、沟中的电缆。

    电气系统的安全应引起项目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5.9.6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分析小结 根据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计算,项目为低度危险。

    5.9.7 空气压缩系统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小结 空气压缩系统的主要危险是火灾、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灼烫、主要危害是噪声、高温。

    空气压缩系统容器爆炸、压力管道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危险等级是“Ⅲ”级,属危险的;
    噪声、高温危害是“Ⅱ”级,属临界的。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1综述 为保证项目建成后安全生产,建设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生产安全方面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为保障生产系统的安全,本章将根据对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评价的结论,结合有关的标准、规范,提出建议补充的劳动安全对策措施。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施工安装和生产运行管理中,除了要满足消防和环保等部门提出的要求外,还应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生产安全方面的对策措施。

    6.2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6.2.1 防机械损伤 项目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在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与人体直接接触有可能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工艺设备布置按规定留足安全距离及通道尺寸;
    为防止工件飞溅,设备或相应位臵设置防护罩、防护挡板或护栏;
    工序间尽可能以机械化作业取代手工作业。对易引起人身事故的设备,设计考虑增设防护网、防护栏杆等设施。所有设备在布臵上保留了安全、卫生防护;
    生产作业充分考虑采光的角度和亮度,工作场所采用合理的色彩,以增强职工的识别意识、集中精力、减少视觉疲劳等。

    车间设计考虑安全门及疏散通道,以便车间发生火灾时撤离。

    6.2.2 噪声防护 机械必然会产生低频率噪声和振动,但也可能有一定的高频成分,其声压级在95~115分贝之间。可能造成工作人员气质性和功能性失调,降低工作能力和影响安全。包括冲压成型设备、喷砂设备、机床、风机、水泵等设备、空压站产生的噪声。

    根据噪声源的特性与噪声传播方式,采用相应的隔声、消声、隔振等综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对工人和环境的影响。工艺设计应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标准要求。危险的噪声源应予以封闭或装设吸声板,冲压车间应远离住宅区。喷漆室的排风机工作时产生噪声,采用低噪声风机,设备设独立基础,加减振垫等防护治理。空压机选用低噪声机组,站房内墙壁选用吸声材料,最大程度减少噪声污染。优先选用转速低、效率高、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同时对风管采取消声措施。

    6.2.3 防尘防毒 1)涂装工段,与车间其他工段分开,保证其良好的通风除尘,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机溶剂污染,提高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

    喷漆室工作时产生漆雾及含二甲苯等有机废气,采用喷漆室进行活性炭吸附净化达标后,废气经风机排至室外高空,净化效率为95%。烘干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采用直接燃烧装臵进行净化,使有机废气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烟气后经风机排至室外高空,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m。

    2)对于焊接车间焊接烟尘的处理,拟采用全室通风,加大焊接工段换气次数,改善焊接工人劳动环境,自动焊设备自带焊烟除尘设备。

    3)操作人员发放口罩、静电服、手套等。

    6.2.4 弧光防护 焊接生产时均产生弧光,工人在生产操作时,须带眼罩防护。

    6.2.5 电气安全 厂房内重要以及大容量的负荷采用交联电缆放射式配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对办公研发楼内大容量设备采用交联电缆放射式或多级放射式配电,至设备配电线路穿钢管保护暗敷。办公研发楼消防设备采用耐火电缆双回路供电,并采用末级自动切换方式。

    6.2.6 防暑降温 车间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并在车间沿壁、柱设置壁扇,在夏季可进行防暑降温。个别室温较高的工位,视情况增设移动式喷雾风扇或壁挂式风扇,进行岗位吹风。

    6.2.7 设备及设施安全警示 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例如,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配臵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臵。

    6.3本预评价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 6.3.1总图布置方面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项目总平面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要求,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有关标准和规定。防火分区面积、耐火等级、层数、火灾危险类别、建构筑物结构、泄爆面积、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规定。

    (2)项目厂址所在地夏秋季常有雷暴雨,所以厂区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不设堤防时应高于计算水位0.5m,设堤防时应高于历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常年洪水位(大汛平均高潮位)。

    (3)厂区布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工序与辅助工序的性质及安全、卫生、防火等的要求,合理确定厂区的功能分区,并根据生产工序间的相关性,确定各工序的位置。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物流顺畅、运距短捷,避免或减少折返迂回。

    (4)基础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等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大、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在不良地质地段布置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和运输线路时,应严格按规范、标准、技术要求采取必要的地质加固措施,确保建构筑物、设备、设施、运输道路的地质或基础(建构筑物基础、设备基础、路床等)符合生产要求。

    (5)应根据生产要求及地形、气象等条件,合理布置产生尘、毒、振动、噪声、辐射的工序以及储存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化学危险品的站、点和仓库。要求环境洁净的生产工序、辅助设施宜布置在污染源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火灾危险性较大、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的设施,应布置在生产厂区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产生较大噪声的工序宜布置在低凹地带或厂区边缘人口密度较小的的地带;
    高温工序宜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地带。

    (6)厂区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运输线路平面交叉,使主要人流与较大货流分开。

    (7)厂区建筑群体的平面与空间布置,应统筹考虑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及消防车道,不得妨碍车辆驾驶人员的视线,宜满足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要求。主厂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迎风面尽可能不布置辅助建构筑物,以确保自然通风。车间建筑应尽量避免西晒。

    (8)散热量大或工作条件差的跨间,应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车间四周不宜修建坡屋。

    (9)厂区布置和车间的工艺布置,应设有安全通道。厂区建筑物与道路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规定。

    (10)项目初步设计时,应结合工艺要求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合理布置联合厂房内的喷砂房、喷漆房、变配电所及外部气体站、危险品库等的位置,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

    6.3.2车间布置和厂房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1)联合厂房内的布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防火、安全、卫生等的要求使生产工序衔接紧密,物料运距短捷,设备操作和维修方便;

    (2)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机动车辆通道应尽量与人行道分开。道路与门、设备、建构筑物、人行道及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应遵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和《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的规定。运输通道和人行道应在车间平面图上标明;

    (4)厂内道路应根据交通量设置交通标志,其设置、位置、形式、尺寸、图案和颜色等必须符合GB5768的规定。

    (5)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区域或贮存仓库区,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将道路划分为限制车辆通行或禁止车辆通行的路段,并设置标志。

    (6)车间内人行道与机动车道或移动机械通道的交叉处,应设信号报警装置。

    (7)喷漆房、辅料库、气体站应按《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确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进行可燃气体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电气防爆设计。

    (8)联合厂房、辅料库、气体站等建、构筑物的抗震应按7度烈度设防。

    6.3.3运输、装卸方面的安全措施 (1)厂区道路要形成网路。道路宽度和路面标准要充分满足大型载重汽车的要求。厂区道路均要有足够的照明灯。道路交通安全标志要完善。

    (2)穿越跨间使用的短距离输送用的电动台车,应采用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并应安装制动器声响信号等安全装置。与机动车辆通道相交的轨道区域,应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3)吊车应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不应超负荷作业。物料和成品的装卸,应根据其特性尽量采用专用吊具。采用电磁盘吊时,必须有防止突然停电的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或其他安全装置。

    (4)厂内道路转弯处和交叉路口附近不宜堆料。

    (5)采用辊道运输,应考虑辊道可逆传动。单向传动的运输棍道,应能紧急制动和事故反转。

    (6)物料装卸应制订相关制度和规程,装卸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和考核,为装卸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要求正确穿戴,装卸物料使用相应工器具,应轻装轻放,严禁野蛮装卸。

    (7)起重机、叉车等起重机械应按《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等规定进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定期检验。

    6.3.4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对策措施 6.3.4.1危险场所防火对策措施 (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场所(喷漆房、辅料库、气体站等)、变配电室等是危险场所。这些场所设备的操作,应严格实行工作牌制度;
    这些场所的设备、设施,应设有危险标志牌或警示标志牌;
    对这些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调试、检查、动火、更改操作规程等非正常操作活动,应事先申报安全、消防、保卫部门同意,并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进行;
    电气设备的操作,应参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工作票制度。

    (2)项目消防设计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和其它有关消防法规的规定,正确划分火灾危险类别和防火分区,合理确定建构筑物的防火最小安全间距。

    (3)建构筑物必须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合理选择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并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

    (4)相邻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保证消防车道畅通,消防车道宽度、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0m。通达联合厂房、危险品库、气体站等处的消防车道也可利用交通运输道路,尽头式消防车道应根据消防车型设置回车场或回车道。

    (5)厂区及厂房、仓库应按规定设置消防水管路系统和消火栓,消火栓应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6)安全疏散距离和楼梯、走道及门的宽度必须符合防火规范,安全疏散门须向外开启。变压器室、电气室等要害部位,其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室内面积小于6㎡而无人值班的可设1个),门应向外开。

    (7)库房内物品应分类存储,并按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存放危险品和易燃物质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8)电气室、计算机房、主电缆井沟和电缆夹层,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器、监视装置、灭火装置和防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还应设防火墙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防火门,电缆穿线孔等应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应设集中监视和显示的火警信号中心;
    操作室、控制室等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措施。

    (9)电缆沟、电缆井应避开高温、燃爆地段,并应有防渗漏措施。选择电缆沟、井位置应考虑暴雨的危害,防止汇水倒灌,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电缆沟、、井散热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装置,并与火灾报警灭火装置联锁。

    (10)电缆沟、井,电缆通道应每隔70m设一道防火隔墙,通过变电所、电器室的部位,也应设防火隔墙。电缆井每隔6~8m采用防火堵料封堵。电缆穿过电器室的墙壁、顶棚、楼板或穿出配电柜时也应用防火堵料封堵,每根电缆的表面应涂适当长度和厚度的防火涂料。

    (12)天然气调压站设计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物耐火等级、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等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13)天然气管道系统,应设专供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吹扫、置换的设施和灭火设施。

    (14)天然气管道严禁通过值班室、控制室和休息室等非生产用房。

    (15)厂房内各种可燃气体管道不许与起重设备的裸露滑触线布置在同一侧。

    (16)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配置小型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设计选用的消防器材必须是经过消防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

    (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其火灾报警信号和消防联动控制信号应送到消防值班室或消防控制室。

    18)项目给水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其中一条发生事故时,另一条应能通过100%的消防用水和70%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总量。若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供给时,工厂给水管网的进水管,应能通过消防水池的补充水和100%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总量。

    (19)项目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布置环状消防给水管道,配置室内、外消火栓;
    消防水泵房宜与生产、生活水泵房合建,水泵的设置、水泵附属件和控制以及备用泵宜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消防水泵房应有双电源供电。

    (20)
    6.3.4.2冲、剪、压机械方面的对策措施 (1)离合器动作应灵敏、可靠,且无连冲;
    刚性离合器的转键、键柄和直键无裂纹或无松动;
    牵引电磁铁触头无粘连,中间继电器触点应接触可靠,无连车现象。

    (2)制动器性能可靠,且与离合器联锁,并能确保制动器和离合器动作协调、准确。

    (3)急停装置应符合《机械安全 急停设计原则》(GB16754-2008)的相关规定,大型冲压机械一般应设置在人手可迅速触及且不会产生误动作的部位。

    (4)凡距操作者站立面2m以下的设备外露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其安全距离应符合《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23821-2009)的相关规定。

    (5)外露在工作台外部的脚踏开关、脚踏杆均应设置合理、可靠的防护罩。

    (6)电气设备的绝缘、屏护、防护间距应符合《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226.1-2008)的相关规定;
    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及安装方式应符合相关规定。

    (7)压力机、封闭式冲压线及折弯机均应配置一种以上的安全保护装置,且可靠、有效。多人操作的压力机应为每位操作者配备双手操作装置,其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机械安全 双手操纵装置 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T 19671-2005)的相关规定。

    (8)压力机应配置模具调整或维修时使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栓等),该装置应与主传动电机或滑块行程的控制系统联锁。

    (9)工业梯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其开口处应与设备联锁。

    (10)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出料区应封闭,栅栏应牢固、可靠,栅栏门应与主机联锁。

    6.3.4.3金属切削机床方面的对策措施 (1)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其安全距离、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均应符合《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23821-2009)的相关规定。

    (2)各种防止夹具、卡具和刀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3)各类行程限位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电气与机械联锁装置、紧急制动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自动保护装置应完好、可靠;
    操作手柄、显示屏和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
    附属装置应齐全。

    (4)PE线应连接可靠,线径截面及安装方式应符合本标准4.2.39的相关规定。

    (5)局部照明或移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线路无老化,绝缘无破损。

    (6)电气设备的绝缘、屏护、防护距离应符合《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226.1-2008)的相关规定;
    电器箱、柜与线路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周边0.8m范围内无障碍物,柜门开启应灵活。

    (7)设备上未加防护罩的旋转部位的楔、销、键不应突出表面3mm,且无毛刺或棱角。

    (8)每台设备应配备清除切屑的专用工具。

    6.3.4.4特种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 (1)起重机械安全措施 1)在厂房设计时,应对地基、行走轨道的支承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计,充分考虑新建厂房的地质条件,基础承重能力,对不同型号规格的起重设备,在考虑起吊重量的同时,应考虑起重机自身重量,以防地基下沉和轨道变形。

    2)起重机械应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不应超负荷作业。物料和成品的装卸,应根据其特性尽量采用专用吊具。采用电磁盘吊时,必须有防止突然停电的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或其他安全装置。

    3)起重机械的设置必须遵守《起重机设计规范》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吊车应设吊车间设防碰撞装置、大小车端头缓冲和防冲撞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主副卷扬限位和报警装置、登吊车信号装置及门联锁装置、电动警报器或大型电铃以及警报指示灯。

    4)起重机械的滑线应安装通电指示灯或采用其它标识带电的措施。滑线应布置在吊车司机室的另侧,若布置在同侧,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桥式起重机的净空尺寸、安全走道、检修平台等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吊具应在其安全系数范围内使用。钢丝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

    6)由于采光及粉尘的影响,司机和挂吊工的视距可能受影响,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85)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7)所有吊钩均应配备防吊索脱出装置,以防吊索脱出造成吊物坠落事故。

    8)司机操作室应有良好的视野、舒适的座椅、自由操作的空间,由于作业环境差,应在司机室配备通风装置,如在高温区作业(或露天作业),司机室应有空调装置。司机室应保证在事故状态下,司机能安全地撤出。

    9)起重用钢绳,应选用专业厂生产的产品,钢绳直径的选择应符合《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要求;
    钢绳的报废标准,应根据《起重机用钢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进行判定。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运行。

    10)起重机的主升机构、行走机构应设超速保护和限位保护装置。当起吊速度超过额定值时,各保护装置动作,主升机构和变幅机构停止动作。行走轨道两端应有限位开关,当吊车行走到极限位置时停止行走。

    1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2007)的规定。

    12)有两台(或以上)吊车在同一区域内作业时,两吊车之间,应设置安全隔离区和防碰装置。

    13)起重机作业区内应设置起重机专用通道,两侧及两端应设明显的警示标志,吊车行走或起吊作业时,应设声响灯光警示信号。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

    14)电磁吸盘是靠磁力吸取钢板的吊具,不应在人、设备、车辆上方经过或工作。为防止断电物料自行掉落,应在电磁吸盘上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断电后蓄电池供电,其容量保证将物料安全放到地面。或采用永久磁铁电控,在内部磁路中备有永久磁铁,应用直流电源充磁后,剩磁吸力足以吸紧物品,安全可靠,当反向通入适量的消磁直流电可彻底消磁,以便卸放物品。

    15)在吊装作业中,应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2010)。

    16)各种起吊设备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使用环境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设置各种限位、联锁、缓冲、防碰撞、报警、超载限制、防吊索脱出吊钩等措施,合理配置护档、护罩以及安全标志。

    17)由于起重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它的管理不同于一般机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及维修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程。设备的验收、年检必须经当地的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测,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考核、复训,应有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操作证。

    18)室外吊装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19)全厂应设立专职管理部门,直接负责起重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制订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

    (2)工业气瓶安全措施 1)气瓶应储存于专用库房内,并有足够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2)存放可燃气体气瓶和助燃气体气瓶的库房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其门窗的开向以及电器线路应符合防爆要求;
    库房外应设置禁火标志;
    消防器材的配备应符合GB 50140的规定。

    3)可燃气体气瓶和助燃气体气瓶不允许同库存放。

    4)空、实瓶应分开存放,在用气瓶和备用气瓶应分开存放,并设置防倾倒措施。

    5)储存时应采取隔热、防晒、防火等措施。

    6)气瓶内气体不得耗尽,应留有不小于0.05Mpa的余压。

    7)工作现场的气瓶,同一地点存放量不得超过20瓶;
    超过20瓶则应建二级气瓶库。

    8)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气瓶瓶体干燥。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性源。

    9)不得采用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3)叉车安全对策措施 1)叉车驾驶员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操作证。

    2)无论车辆起升部件有无载荷必须禁止任何人通过或站在车辆起升部件下面。

    3)装载时叉车货叉间距必须适合被搬运载荷的宽度,货叉必须尽可能深地插入到载荷的下方。

    4)堆垛时门架必须尽量后倾以保证载荷稳定慢慢地接近货堆,车辆靠近和面对货垛时必须把门架调整到近似于垂直位置,把载荷起升到稍高于堆垛高度,然后车辆向前移动或者前移式叉车伸出货叉,降下货叉放下载荷。

    5)必须确保载荷堆垛牢靠。

    6)拆垛货叉间距必须调整到适合于要搬运货物的宽度,而且必须检查货物的重量,以确保货物在车辆的起重量范围之内。

    7)驾驶员驾驶车辆时禁止突然起步、停车及高速转弯。

    6.3.4.5涂装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1)涂装作业应严格遵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2)涂漆前处理、喷漆、涂料配制等应与其他生产工序隔开布置;
    前处理间、喷涂间、二级油漆库、调漆间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调漆(含有机溶剂)间应单独设置,并与火灾、爆炸危险区(1区)的安全距离应大于6m。

    (3)涂漆前处理、涂漆、喷粉作业场所应在利用自然通风的同时设置局部机械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全面强制通风。

    (4)涂装前处理、涂装作业应采用封闭作业方法并使作业空间保持微负压,喷漆作业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并对其定期校验。

    (5)各种喷涂器具和进入喷涂室的设备、辅助装置都应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中使用的安全技术条件。

    (6)烘干室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7)装有电器设备的烘干室其金属外壳应有PE线,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8)烘干室外部电器、导线应使用耐高温的绝缘层;
    接线端子应设有防护罩。

    (9)烘干室应设置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并定期校验。

    (10)烘干室排气管上应安装防火阀,当烘干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能自动关闭阀门,同时使循环风机和排风机自动停止工作。

    6.3.4.6工业梯台方面的对策措施 (1)梯子 ①高处作业场所和需经常登高检修的设备、设施,宜安设钢梯。

    ②钢梯的设计,必须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及《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的规定。

    ③钢直梯单段梯高宜不大于10m,攀登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梯间平台,平台的垂直间距宜为6m。单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不大于15m。钢斜梯梯高宜不大于5m,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梯。

    (2)平台、防护栏杆、防护屏与保护罩 ①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护栏护板或安全圈等 ②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的设计,必须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_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0的规定。

    ③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④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必须符合《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8196-2003)的规定。

    ⑤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米以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和危险部分,都必须设置防护罩。

    6.3.5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安全对策措施 6.3.5.1变配电安全对策措施 (1)10kV/0.4kV变电所和10kV/0.4kV的10kV开关站设计应符合《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规定。

    (2)变电所(房)、配电室建筑物、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主控制室、继电器室(包括蓄电池室)二级,配电装置室二级,变压器室一级,有可燃介质的电容器室二级,材料库、工具间(仅存非燃烧器材)三级,电缆沟及电缆井二级;
    主控制室、继电器室的分类应具备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安全措施。

    (3)变电所(房)、配电室与涉外的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净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变电所(房)内部的设备之间、建筑物之间及设备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净距,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变电所(房)、配电室应根据容量大小及其重要性,对主变压器及其它各种带油电气设备及建筑物,配备适当数量的手提式及推车式化学灭火器。

    (5)电气设备当单个油箱的油量在1000㎏及以上时,应同时设置贮油坑及总事故油池,其容量分别不小于单台设备油量的20%及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
    贮油坑的长宽尺寸宜较设备外廓尺寸每边大1m,总事故油池应有油水分离的功能,其出口应引至处所。

    (6)充油电气设备间的总油量在100㎏以上,且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它建筑物的房间时,应采用非燃烧或难燃烧的实体门。

    (7)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及主控制室与电缆层之间,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

    (8)电缆在变电池内敷设应避免电缆受到各种损坏及腐蚀;
    避开规划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便于运行维修,电缆应尽量短。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内,通道宽度及电缆支架的层间距离,应能满足敷设和更换电缆的要求。电缆在钢铁企业中应选用阻燃耐火型。

    (9)变电所(房)、配电室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0)变电所(房)、配电室的过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

    (11)变电所(房)、配电室接地的设计,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

    (12)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

    (13)配电装置室可开窗,但应采取防止雨、雪、小动物、风沙及污秽尘埃进入的措施。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4)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屋内的配电装置,应装设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设施。

    (15)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室,蓄电池室及层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电缆隧道内的照明电压不应高于36V,如高于36V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16)配电室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设防止鼠、蛇类小动物进入的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的IP3X级。

    (18)建议车间变配电房(所)尽量采用干式变压器。

    6.3.5.2电气安全与照明安全对策措施 (1)项目厂房、烟囱、设备、储罐、变压器、进出户管线等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并应定期检查,确保防雷设施完好。

    (2)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应按照《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使用相应规格的防爆电器。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皮等,均应采用保护或接零。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对电气设备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在零线或设备接零处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

    (4)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不应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在带电线路、设备附近工作时,作业人员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5)厂房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应能保证安全作业和人员行走的安全,必须遵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6)建构筑物等的主要通道及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操作室、计算机室、变压器间、高压室、配电室、泵房、电缆井、消防水池等处应设置一般事故照明。作业场所的最低照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7)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按照《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使用相应规格的防爆照明器材;
    潮湿地区,应采用防水型照明器材;
    含有大量烟尘但不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尘型照明器材。

    (8)电缆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应采用阻燃电缆及其它防烧毁电缆措施。电气室、变压器室、电缆井沟等窗和通风孔应敷设钢丝网以防止小动物窜入。应采取措施防止老鼠咬啮电缆。

    (9)临时性及移动设备、照明的供电,应采用漏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附加保护措施。检修电源插座一般的220V外,应考虑36V、24V、12V等安全电压插座和1:1的隔离电源(220V)的插座,以适用于各种电动工具。检修用的手提灯具应设网罩,使用的电缆线应是阻燃耐火型,耐油、耐磨、防止绝缘损坏。

    (10)带电作业应执行有关带电作业的规定。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应拉闸停电,并采取开关箱加锁等措施;
    应验电、放电;
    应各相短路接地;
    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1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皮等,均应采用保护或接零。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对电气设备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在零线或设备接零处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

    (12)天然气管应按规范进行防静电接地。

    (13应定期检测绝缘物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电阻,并作好记录,存入技术档案。

    (14)检修电气设备,应至少2人一起作业。带电作业应执行有关带电作业的规定。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应拉闸停电,并采取开关箱加锁等措施;
    应验电、放电;
    应各相短路接地;
    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15)在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内维护检查电气设备时,严禁解除保护联锁和信号装置;
    故障停电后未查清原因前禁止强行送电;
    严禁带电对接电线(明火对接)和使用能产生冲击火花的工具、器具。在清理具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以后,必须检测内部及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送电,在爆炸性危险环境中测试电性能的电气仪表装置应采用防爆的结构型式。

    6.3.5.3空压站安全对策措施 (1)空压站房位置应位于空气比较清洁的地方,避开散发爆炸性、腐蚀性有害气体及粉尘的车间和场所,并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空压站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空压机房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要有足够的通风、其区域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

    (4)空压站内布置:空压机组一般为单排布置,间内通道宽度应符合安全的规定,站房的门窗均应向外开。空压机与墙、柱以及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

    (5)贮气罐的基础应高于地坪、相邻两罐净距不应小于1m。

    (6)贮气罐为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检测要由具备相应资质单位 承担,并经检验合格、注册登记。

    (7)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且在检测周期内使用。空压机 的维护保养分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大修。

    (8)空压机操作工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作业。

    (9)空压机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

    6.3.5.4混合气及氧气站安全对策措施 (1)氧气站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检试验和运行维护应严格遵守《氧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由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单位承担。

    (2)液氧储罐各种阀门、仪表、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灵敏可靠,以保证安全使用。所用压力表必须是禁油压力表;
    安全阀、防爆装置的材质应选用不锈钢、铜或铝,并必须脱脂去油。

    (3)液氧贮罐周围5m的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与周边建筑物、其它储罐、厂内外道路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4)液氧贮罐和汽化器的周围宜设围墙或栅栏,并应设明显的禁火标志。

    (5)积聚液氧、液体空气的各类设备和氧气管道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6)露天布置的氧气贮罐、液氧贮罐等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

    (7)氧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当架空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或直接埋地敷设。

    (8)氧气管道架空敷设时,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氧气管道与其他气体、液体管道共架敷设时,宜布置在其他管道外侧,并宜布置在燃油管道的上面。

    (9)氧气管道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和雨水侵入的不燃烧体盖板;
    严禁氧气管道与油品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和各种导电线路敷设在同一地沟内,并不得与该类管线地沟相通;

    (10)当氧气管道与其他不燃气体或水管同沟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布置在上面,地沟应能排除积水。

    (11)进入用户车间的氧气主管应在车间入口处装设切断阀、压力表,并宜在适当位置设放散管;
    氧气管道的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并应高出附近操作面4m以上的无明火场所;

    (12)供切割、焊接用氧的管道与切割、焊接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嘴头及切断阀应设置在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13)氧气管道严禁采用折皱弯头;
    氧气管道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低温液体贮槽应防止低温液体泄漏冻伤的保护措施。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15)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氧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
    不得穿着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
    不得穿有钉鞋。操作人员的服装若已渗透了氧,则不得进入有明火的场所。必要时,必须更换衣服或经过充分的吹除,在大气中至少吹除15min。

    6.3.5.5生产污水、生活污水、雨水、“清净下水”及循环水系统的对策措施 (1)一般要求 ① 项目应设生产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分流的排水系统。生产污水应经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至开发区污水允许排放标准才可排入开发区污水管道。

    ② 生活污水应经曝气池曝气后才可汇集排入开发区污水管道。

    ③ 厂区雨水应经雨水管道汇集后集中排放入开发区雨水管道或收集至雨水池供消防等使用。

    ④ 循环水应设专用管道供应和回流,应设专门水池、冷却设施、供水泵构成循环水体系。

    (2)生产污水 ① 含可燃液体的污水,应经专门生产污水管道汇集后排入公司污水总管。可燃气体凝结水,与排水点管道中的污水混合后温度超过40℃的水不得直接排入生产污水管道。

    ② 生产污水排放应采用暗管或覆土厚度不小于200㎜的暗沟。

    ③ 全厂性生产污水管道,不得穿越车间、其它设施或办公用房等区域。

    ④ 生产污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水封,水封高度不得小于250㎜:建筑物、构筑物、管沟等的排水出口;
    全厂性支干管与干管交汇处的支干管上;
    全厂性支干管、干管的管段长度超过300m时应用水封井隔开。

    (3)“清净下水”和防洪排涝 ① 项目应设置突发事故处理水(包含事故泄漏液、消防冷却水、消防泡沫液的混合废水,下同)收集池,供突发事故时应急储存突发事故处理水用(避免仓促无奈任其外排、流淌入周边低地、水体,破坏和污染环境);
    收集池容积应根据生产装置区发生最大一次火灾时消防冷却水的总量设置。

    ② 项目应根据实际现状,考虑设置良好的防洪排涝设施,要与园区防洪排涝部门协商,共同采取公司和园区的防洪排涝设施,保证夏季黄梅雨水和洪汛期公司厂区不淹水。

    (4)给排水 ① 项目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要统一考虑,有备用水源;
    确保发生一路供水停水时,另一路能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用水。

    ② 应根据夏季最大雷暴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统一考虑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保证厂区排水良好;

    ③ 供水管道应有冬季防冻保温措施。

    6.3.6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6.3.6.1安全色 (1)对工厂危险、有害因素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应涂安全色,安全色应按安全色使用导则规定选用。

    (2)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和工作场所以及有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消防器材、设备、设施以及禁止进入的危险区域的栏杆应采用红色。皮带轮及其防护罩的内壁、防护栏杆、低矮的过梁、设备转动轴等危险处应采用黄色。

    起重机吊钩的滑轮架、坑池口防护栏杆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应使用黄黑相间的条纹。

    (4)装置和车间内的安全通道、太平门、消防设备和其它安全防护设备的指示标志应使用绿色。

    6.3.6.2安全标志 (1)对容易发生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应设置安全标志。无法直接感知处尚应设置声、光、色或声光结合的事故报警信号装置。

    (2)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和《消防安全标志》等的要求。

    (3)工作场所、车间主要通道及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操作室、计算机室、主电室、配电室等应设置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的路线和指示灯。

    (4)安全标志必须设置在醒目的位置。

    6.3.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是以实现生产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为构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而采取相关的对策措施。**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安全法规、规范和标准,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将本项目的安全管理纳入公司现有管理体系并在管理方面落实好以下安全措施:
    (1)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的投资应纳入项目概算。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编制安全专篇,严格遵守我国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充分考虑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预防对策措施,采纳本预评价报告书的分析评价意见和建议;

    (2)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各环节要严把“三同时”审查关,项目施工安装时要严把项目监理关。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制造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试验单位进行项目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监理和检试验;

    (3)项目施工应按设计进行。变更安全设施,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工程中的隐蔽部分,应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方可进行隐蔽。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将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建设单位。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4)依托公司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加强项目安全管理。

    (5)企业应为项目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制订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至少包含三级安全教育和再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

    (6)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复岗人员应参照新员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生产过程检维修和抢修、异常天气情况下的作业、应急处理等,都应有完备的作业方案。

    (7)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按国家安全标准或行业安全标准配备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员工要保管好,维护好,并正确使用和穿戴。

    (8)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该项目存在火灾、易燃、易爆和导致中毒窒息的物料,一旦发生意外泄漏或事故性溢出,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必须针对火灾、其它爆炸、中毒窒息、压力容器爆炸等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建议事故应急预案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应有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成。

    综合应急预案具体内容为:
    ① 总则;

    ② 事故风险描述;

    ③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④ 预警及信息报告;

    ⑤ 应急响应;

    ⑥ 信息公开;

    ⑦ 后期处置;

    ⑧ 保障措施;

    ⑨ 应急预案管理;

    专项应急预案具体内容为:
    ① 事故风险分析;

    ②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③ 处置程序;

    ④ 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具体内容为:
    ① 事故风险分析;

    ② 应急工作职责;

    ③ 应急处置;

    ④ 注意事项。

    建议**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制订项目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充分考虑润州经济开发区和周边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使本企业的应急救援体系与周边企业的应急救援体系构成应急救援网络,并与政府应急救援预案衔接。

    6.3.8其它方面的对策措施 6.3.8.1职业卫生对策措施 (1)生产、储存的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规定。厂房内温度和通风设计要符合《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3)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4)定期对作业环境、温度、湿度、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粉尘含量进行检测,重视作业环境及条件改善,使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体检。

    6.3.8.2设计、施工、安装、监理对策措施 (1)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安装、监理和检试验。

    (2)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合作,加强对施工人员、厂内员工、外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制订可靠的施工方案并经审批通过后严格执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对供水、供电、道路通行、车辆运输、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处理好项目施工与建成项目正常生产的关系,确保项目施工安全和建成项目正常生产运行。

    6.3.8.3检修、维修、维护对策措施 (1)应建立严格的设备使用、维护、检修制度;
    设备应按计划(应推行点检定修制)检修,不应拖延;
    设备管理部门的机、电技术人员,应对日常检修工作负责。

    (2)检修现场应设统一指挥,并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职责;
    参加检修工作的单位,应在检修指挥统一指导下,按划分的作业地区与范围工作;
    检修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

    (3)检修之前,应有专人对要害部位及安全设施进行确认,并办理有关检修、动火审批手续。

    (4)检修中应按计划拆除安全装置,并有安全防护措施;
    检修完毕,安全装置应及时恢复;
    安全防护装置的变更,应经安全部门同意,并应作好记录归档。

    (6)施工现场行驶的车辆,应有专人指挥,并尽可能设立单行线,同时应设立警告牌和信号。

    (7)设备检修和更换,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检修人员应熟悉相关的图纸、资料及操作工艺;
    检修前,应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介绍现场工作环境和注意事项,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交底。

    (8)检修设备时,应预先切断与设备相连的有关电路,并严格执行设备操作牌制度。

    (9)焊接或切割作业的场所,应通风良好;
    电、气焊割之前,应清除工作场所的易燃物。

    (10)高处作业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规程》,遵守“十不登高”的要求;
    高处作业,应设安全通道、梯子、支架、吊台或吊盘;
    吊绳直径按负荷确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6;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有关设施,作业不应超载;
    脚手架、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路,应有防滑措施并经常清扫;
    高处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

    (11)高处作业时,不应利用电缆桥架等作起重设备的支架;
    携带的工具应装在工具袋内,不应以抛掷方式递送工具和其他物体;
    遇6级以上强风时,不应进行露天起重工作和高处作业。

    (12)在高处检修管道及电气线路,应使用乘人升降机,不应使用起重机械设备带人作业。

    (13)检修临时架设的脚手架,检修完毕应立即全部拆除。

    (14)设备检修完毕,应先做单项试车,然后联动试车;
    试车时,操作工应到场,各阀门、开关应调好行程极限,做好标记。

    (15)设备试车,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施工单位交出操作牌,由操作人员送电操作,专人指挥,共同试车;
    非试车人员,不应进入试车规定的现场。

    7项目预评价结论 7.1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7.1.1项目物质危险有害性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如下:
    (1)丙烷:第139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4-98-6 (2)氧[压缩的或液化的]:第2528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782-44-7 (3)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第642号危险化学品,CAS号124-38-9 (4)氩[压缩的或液化的]:第2505号危险化学品,CAS号7440-37-1 (5)汽油:第1630号危险化学品,CAS号86290-81-5 (6)柴油[闭杯闪点≤60℃]:第1674号危险化学品 (7)天然气[富含甲烷的]:第2123号危险化学品,CAS号8006-14-2 (8)含易燃溶剂油漆制品[闭杯闪点≤60℃]:第2828号危险化学品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剧毒化学品。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高毒物品。

    项目不生产也不使用易制毒品。

    项目使用的辅料天然气是第5号重点监管化学品、汽油是第7号重点监管化学品。

    7.1.2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在运行和检维修过程中,项目生产、储运和主要生产装置设备存在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窒息、其它化学爆炸、容器爆炸危险,另外还存在高温、毒物、噪声、粉尘危害。

    7.1.3项目火灾危害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项目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区域分类汇总见表3-2。

    7.1.4项目预先危险性评价结论 项目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粉尘爆炸、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危险等级“Ⅲ”级(危险的);
    其次是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压力管道爆炸、物体打击危险,危险等级是“Ⅱ”级(临界的);
    中毒窒息、高温、噪声、粉尘危害是“Ⅱ”级(临界的)。

    7.1.5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论 项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6项,属 “比较危险”的作业有9项,占35%,分别是冲床作业、剪板机作业、喷漆系统作业、起重作业、设备动力管网巡检、设备检维修、电气检维修、叉车作业、高处作业;
    其余17项为“稍有危险”的作业,占65%。

    7.1.6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论 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7.2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本预评价报告认为,项目应重点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危险。

    7.3项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7.3.1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1)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有关标准和规定。防火分区面积、耐火等级、层数、爆炸火灾危险分区、火灾危险类别、建构筑物结构、泄爆面积、防火间距应符合规定。保证项目与周边企业、公共设施、公司现有建构筑物、设施、道路的安全间距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应选择资质合格、业绩优良的设计单位,装置、设备和PLC控制系统采购应选择资质合格、业绩优良的制造企业提供产品,由资质合格、业绩优良的施工、安装单位进行建设施工和安装装置、设备,生产装置、设备应经调试合格才可投入生产运行,项目危险化学品要有专门公司用专用设备供应、运输。

    (3)项目设计、施工、试生产和生产运行过程应重视防火防爆、防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防静电、防雷和电气安全方面的对策措施。

    (4)项目设计时,应考虑本报告提出的总图布置、建筑、工艺设计及装卸设备、电气及监控系统、静电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5)建设单位应采纳本报告提出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完善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教育培训员工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重点提高对火灾、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危险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7.3.2建议 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施工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应认真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本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安全对策措施,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7.4项目预评价结论 本预评价认为,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本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风险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项目建成后安全生产方面能够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附件 (1)项目立项批文 (2)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3)项目地理位置图;

    (4)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

    (5)项目总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