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发言讲话稿
  • 演讲稿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报告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写作资料库 > 其他范文 > 正文

    优质护理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影响

    时间:2020-06-20 14:54:56 来源:写作资料库 本文已影响 写作资料库手机站

    高玉霞

    【摘 要】 目的:探讨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住院环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良性频发性 室性早搏患者 影响

    室性早搏是心律失常常见的一类表现形式,有些患者频发性发作,将1min内早搏次数大于6次定义为频发性室性早搏,经临床检查提示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未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为良性室性早搏[1]。经有效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先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2],均能正常交流、沟通,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男26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4±4.2)岁;
    观察组(n=45)男25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6.8±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相仿,均已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护、健康宣教、指导合理用药。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①接诊服务,在患者入院时,给以热情态度接待,给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讲解住院制定,在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给予帮助。给安顿床位,仔细观察患者病情。②病情评估,在患者入院后仔细阅读病历,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进行正确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给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护理方案。③心理护理: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解答其疑惑,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心情,提高治疗依从性。④环境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定期开窗通风,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在病区设定醒目的标志给予提醒。⑤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讲解治疗和护理要点,给给予患者鼓励。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办理跟踪服务卡,给患者提供电话咨询和随访服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促进院后身体康复。

    1.3 指标观察

    应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院的护理技术、住院环境和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成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在入院和出院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身体机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 <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技术、住院环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97.78%、95.56%;
    对照组分别为75.56%、77.78%、77.7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住院环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72.5±3.5)、(71.8±3.2),在出院时分别为(92.5±5.6)、(82.1±4.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由于心脏搏动的频率以及传导的速率出现异常现象,在窦房结冲动未到达时心室已发出信号,常见的诱导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引发。一般情况下室性早搏不需长期服用药物,通过寻找疾病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患者面对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情绪紧张,情绪障碍对病情的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临床护理中心理疏导较为重要。

    优质护理是一类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出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通过给予优质护理,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通过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住院环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崇。

    参考文献

    [1] 元莲.人性化护理在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1-152.

    [2] 胡瑞芳.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16-217.

    [3] 叶雅顺.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7):77-78.